台灣的山旅(全)

譯註:本文譯自大平晟『台灣の山旅』,刊於『山岳』第二十三年第三號(1929年9月)。大平晟(1865-1943),新潟縣三島郡片貝村人,曾任片貝小學校長,是日本早期登山家,亦是著名登山家高頭仁兵衛的小學老師及登山啟蒙恩師。1928年2月29-5月2日,大平氏從故鄉新潟縣展開為期64天的台灣山旅(高頭氏在玉山的攀登行程後先行返日)。大平氏來台後先參訪台北,再由嘉義阿里山攀登玉山,之後由東埔再起登,惟均未成功登頂。接者遊日月潭,並經霧社循卑亞南越嶺道路往羅東,途中由南山村登頂南湖大山,返北後攀爬七星山。此行見聞,由當時擔任日本山岳會會長的高頭氏以專書方式發表在『山岳』雜誌,書頁達235頁,為其他山行紀錄所少見,雖較乏思想性及文學性,但因沿路敘述詳實,又有霧社事件前的實地旅行見聞及偶遇事件中喪生的花岡一郎及佐塚愛祐的記述,是紀錄上頗值參考的一部翔實的文字紀錄片。

緒言

一、我的山岳興趣源起

我自小對山就有相當的興趣,這可能是因為從家裡隔著鄰近的信濃川就可仰望東方天空中直距約一里的金倉山(カナグラヤマ)(581.4米),以及站在河岸北望時,在洋洋河流的左邊遠方也可仰望端麗的彌彥山(ヤヒコヤマ)(633.8米)的關係。而父親不時的登山經驗談,則是更大的動機。

當時幾乎以仰之彌高綿延天際的金倉山頂為中心作經常性的日出膜拜,因此幼小的心靈常湧現假如能攀登上那山頂、就可以就近將赫赫日輪盡收手裡的想像。

一旦登上了那山頂,卻發現日輪仍遠隔於高高天空,主山的背面,不僅有深谷,也有比主山更高的群山無垠綿延,而且在鄉里已經無法看見殘雪姿態的時節中,眺望著戴著銀冠群峰的並立身姿,這近有守門山(スモンザン)、八海山(ハッカイサン)、中之岳、駒之岳、遠有苗場山(ナエバサン)、妙高山或者上越、岩越的邊境乃至邊境外的群山,當時當然是一無所知,但開始領受到山的崇嚴之感,同時也感受到當時知識界所謂的宇宙之大。

從金倉的山頂上,可見東方谷底的虫龜(ムシガメ)以及西方山腹的小栗山(コグリヤマ)部落。想起當時耽讀的『里見八犬傳』中的力士犬田小文吾,就在這所謂的二十村參觀牛隻相鬥,心中有著被異樣的趣味誘發之感。

父親所談及他實際體驗的登山事情,是以家鄉的八海山、苗場山、妙高山為主。有時也會談到戶隱山(トガクシヤマ)或御嶽山。又因為登山在淬鍊精神、鍛鍊身體上有極大的效果,在階段上,他指示我從比較沒有危險之虞的彌彥山及米山(ミネヤマ)(992.9米)開始。

我攀登這兩座山是在小學十四、五歲的時候,同行的是兩位同學。兩座山均屹立於海岸上,海濤拍打山腳的景致很壯觀,特別是夕陽沉入大海時的美觀,是我終生難忘的印象。

彌彥山上有安奉越後一之宮彌彥神社的祭神天香語山(アメノカグヤマ)命的靈廟,米山的山頂上則安置高僧泰澄作的藥師如來。師範學校畢業前後,我攀登八海山(1775米)、苗場山(2145.3米),大大體驗了山岳的樂趣。在壯年時期則探訪了代表性名山的富士山、代表性火山的淺間山,尋訪被池大雅譽為與富士山共稱日本三大名山的白山、立山,接著攀登在最近被稱為日本阿爾卑斯方面的群山,由奧羽地方探訪北海道的群山,近年則巡禮西南地方的山岳,並擴及朝鮮,但唯一對帝國領土內擁有最高峰的台灣,仍未踏出一步。


 (苗場山的開拓者大平晟肖像,翻拍自網路)

二、決意台灣的山旅

雖然深切希望能攀登新高山,但航海路途遙遠,也有風土病的惡性瘧疾與性好馘人首級的蕃人,最後還是將我的台灣行延後了。然而近年來擔任此一航路的汽船變成是新型的一萬噸級的優良汽船,也因為衛生設施的整建,瘧疾已減少甚多,另外聽說理蕃事業日漸奏效,今已幾乎不見馘人首級,而且我的年齡已過六十的歲數,若再蹉跎幾年,則即使刻意渡台,體力恐怕已無法登山,為避免此一無法挽回的遺憾,我因此計畫在昭和2(1927)年前往台灣,未料平時比一般人還強健的內人,在該年1月突然心臟病發,在病床呻吟一年有餘,其間始終由我擔任看護之責,因此身心俱疲,頗有神經衰弱之感。其後內人病狀逐漸康復,且獲得相當的家庭助手,她同情我台灣行遙遙無期,經常剴切勸我決行,而我的疲勞已恢復,也感受到生活狀態的一大轉機,於是終於決心於昭和3(1928)年春天作台灣行,並將此事告知偶遇的高頭仁兵衛氏,對我家庭狀況知之甚詳的該氏,為我壯行,並進而相約同行。該氏的同行,不僅讓我有獲得同好相伴的愉快,對讓內人安心上實在是無上的福音,令我無比的感謝。

CD4049AA-2A5B-49B0-8F78-80A00D7F2302.jpeg - 山行十一年

(於大湯溫泉。左起登山家武田久吉、高頭仁兵衛、槇有恒。翻拍自日本山岳會越後支部)

三、渡台時期的選定

有關渡台時期的選定,我有做種種考量。長岡圖書館的參考書被我搜刮一空,也向台灣方面作照會。5、6月是蚊子最多的時節,因此瘧疾傳播的媒介者瘧蚊(Anopheles)也多。7、8、9月是雨季,也是颱風最多的時期。擔任台灣總督府技師、長年從事山地測量的野呂寧氏,根據他的經驗說,從10月下旬到11月左右,是高山氣象最穩定、晴朗日子最多的時期,但我想體會春季尚有幾分殘雪的滋味,也想看台灣特有的山櫻花與高山杜鵑花(石南の花)。

霧社警察分室對我的照會回答如下(回函日期2月6日)

ㄧ、緋櫻的開花期在2月、白櫻則是4月下旬。

二、奇萊主山一帶的高山杜鵑開花期從5月中旬到6月初左右。

另能高郡警察課的回答(回函日期2月4日)是:

一、緋櫻的開花期在1月中、白櫻則是2月下旬盛開。

有關櫻花的開花期,前述兩者的回答之所以有如此差異,除了土地的海拔差異外,也多少可能是因為觀察者欠缺精確或僅做臆測所致。總之,要充分觀賞緋櫻、白櫻及高山杜鵑花,則必須橫亙1月到5月。但這在時間及經費上皆不允許,所以就選定中間點的3月,希望可以觀賞到櫻花的末尾、高山杜鵑的開頭。

其次在登山準備上,我是想要知道台灣高山的雪況。

小學的教科書中寫道『冬季新高山的山頂上積雪的情形極為罕見』。明治39年出版的野口保興氏的帝國大地誌中說『冬季高山山頂有冠雪』。明治42年出版的大日本地名辭書(台灣的部分由伊能嘉矩氏執筆)中寫有『降雪非高山山頂無法得見』。

大正4年出版的大日本地誌的地勢篇說『中央山脈的高峰在12月起到隔年2月的期間中,可以得見一些降雪』。另氣候篇寫道『雪在高山則屬罕見』。大日本地誌是地理學的權威山崎、佐藤兩氏所共著,且說到大正4年,則自領台以來已過20年,所以調查上應該已經詳盡才是,這是我最不得不信任的出版物。

依據前述幾本書的說法,一般在高山是不降雪的,如果下雪的話,也非常少量,但也有紀錄完全相反的。

大正14年出版的橫井春野氏『日本登山案內』的新高山章節中寫道『山頂四時無雪』,相反地,台灣府誌則說『玉山人跡罕至(中略),終歲封雪』。所謂玉山,是支那人對新高山的稱呼。如果是終年封雪,那就是萬年雪,相對於四時無雪的說法,則實在是太奇怪的對照。橫井氏自己雖來過台灣,但記事中也看到他因蕃地不穩未獲總督府許可入蕃,所以沒有攀登新高山。台灣府誌是領台以前支那人所編纂,但記事詳細,聽說頗值參考。

其他的新高山登山紀行也看過幾篇,但其時節大抵是7月自11月左右,於是我將想知道的3月雪況向山麓的警察照會。

新高郡楠仔腳萬(ナマカマン)警察官吏駐在所的回答(2月13日回函) 說『3月中旬,新高山多少會有雪,但無礙登山』,但接到嘉義郡警察課的回答則說『3月能否登山,要依當時的氣象狀況如何而定,目前難以斷言,去年即使進入4月後,仍有因積雪而無法登山的情形』(2月8日回函)

接到這個回答,雖然有點不安,但仍毅然於3月上旬渡台。

58FA51D0-7916-4131-98FA-79A9D19D1C1A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大日本地誌,翻拍自網路)

啟程

四、連結乘車船券

台灣航路,在總督府的補助下,由大阪商船會社與日本郵船會社進行定期運航,特別是近年來大阪商船會社以一萬噸級的新式巨輪蓬萊、扶桑、瑞穗等三艘,每月往返六班航次。其所需時數,依季節而有一些差異,神戶、基隆間約需花費三晝夜及數小時的時間,啟程時刻亦因季節而作變更。

商談之下,我們決定搭3月4日正午神戶啟航的扶桑丸,而高頭氏則因事決定從東京的寓所出發,然後在神戶等候我。

△2月29日晴 溫度 朝 片貝30度 夕 來迎寺42度

昭和3年2月29日是閏年的餘澤之日。此日搭乘下午3點2分故鄉高梨驛發車的魚沼線火車,3點25分抵來迎寺驛,並投宿在驛前的西九旅館(西脇總太郎)。

我為了要取得由來迎寺驛直通台北驛的連結乘車船券而立刻與驛長高寺喜三郎氏會面。該車站因為並未發售如此特別的車票,是先預付車費,而由長岡驛透過下班車送達,所以我拿到時,已經是當天晚上7點過後。另外扶桑丸的搭乘,是約兩週前向大阪商船會社的神戶支店申辦,這是為了取得船室的優先權之故。

此一特別車票,火車全部是選三等車廂,汽船是選二等室,合計車資51圓60錢,中途可下車3次,適用期間1個月。

此一長岡驛發行的連結乘車船券是編號第一號,真叫人意外。特別是券面上還記入我的住址、姓名、年齡、船名、船室號碼、寢床號碼,所以在保存上是個非常好的紀念,我也想了方法要保留它。

從神戶到基隆的船費,三等是20圓、二等是45圓、一等是65圓。另外特別室的使用費是40圓。

D0394F06-BF6E-48BD-B0A0-9ABE3FE962D3.jpeg - 山行十一年

(扶桑丸,翻拍自網路)

五、由來迎寺往大阪

片山津溫泉、牡蠣船

△3月1日晴 朝 來迎寺40 夕 片山津50

西九旅館的老闆是我的學生,為了祝賀我此次的台灣行,還因此在早上特地送來悉心料理的『力餅』招待。

早上6點28分搭乘信越線來迎寺發車的火車,8點55分在直江津驛換搭北陸線的火車。

我故鄉的附近尚有約4尺厚的殘雪,但海岸道路則積雪全融,越後、越中的邊界丘陵中,看得到少許的雪,富山、金澤一帶則有農夫在進行田梗的塗修。

我多年來熟悉的立山群峰,其胸膛一帶看得到雪肌,山頭戴著淡靄的帽子,不過從可以聽到孩童叫賣名產『あんころ餅』的松任(マツタウ)驛一帶開始,則可以眺望全山白妙之姿在夕陽下輝耀的白山。

下午3點52分在動橋(イブリハシ)驛下車,搭電車在4點10分抵片山津,徒步約3町,投宿在溫泉旅館矢田屋(矢田松太郎)。我因為想要盡可能減輕此行途中的火車、汽船的疲累,以使渡台後的登山活動行有餘力,所以才避開夜行火車而在此下車。

附近有山中、山代、栗津等諸多北陸著名的溫泉,特別是山中的風景佳,也聽說有高頭氏曾經來過的優良旅館『吉野屋』(よしのや),但因時節尚早、且仍有殘雪,所以才選擇靠海而鄰湖的片山津。據說一年中溫泉客達十數萬人的這個溫泉區,因為現在不是泡湯時期,十幾間旅館都極其閑寂,號稱第一流的宏偉矢田屋,也除了京都客外,只有幾位客人,這對我的靜養反倒是一大幸運。房間內掛著被譽為當代雄辯之士的政治家永井柳太郎氏所揮毫的『大心海』大扁額。

旅館臨柴山潟,用發動機將湖中湧出的溫泉抽上來。一如被譽為『腳氣病山中、膿瘡栗津、胃腸疝氣片山津』,從慢性胃腸病到風濕病、神經痛都有效,聽說對痔疾特別有療效。泉質是鹼性、無色透明、含有強鹼,又據說鐳的含量很多。溫度在攝氏32度到60度。

對岸有稱為三湖臺的小山,站在臺上時,是可俯瞰柴山、今江、木場的三個湖泊以及遠望白山英姿的好展望臺。由溫泉區往北約十町,有實盛塚,附近有手塚山、首洗池等,訴說著壽永年代的悲哀史。

另外辨慶藉由勸進帳懷想往昔的安宅關,據說如今已沈沒於遠海二里的餘波海底。

潟中產有鯉魚、鯽魚、鰻魚。晚餐上桌的鯽魚薄切(鮒の洗ひ)醋味噌料理,甚為美味。

0A1EBC77-438F-4B79-AA9D-CD7ED554438B.jpeg - 山行十一年

(矢田屋,翻拍自網路)

△3月2日稍雨 朝 片山津48 夕 大阪60

搭早上8點25分片山津發車的電車,8點49分在動橋驛換搭北陸線。昨日沐浴在夕陽中相迎的白山秀峰,如今可以看見它的橫側接受旭光照射,令人高興。

看見福井市的北郊寫有『新田宮菩提所』的標柱。

從武生(タケフ)到杉津(スイヅ)一帶,看到一、二尺的殘雪,但靠近琵琶湖畔時,梅花綻放、呈現全然的春色,也看到農夫在翻土、修築田梗。

下午4點47分在大阪驛下車,受到次男富士雄的迎接,5點半過後,投宿在富士雄的鐘紡公司住宅的寓居。

△3月3日快晴 朝 大阪50 夕 大阪50

傍晚在富士雄夫妻及宮岡良治氏的嚮導下,在漂浮於淀川的『かき豊』船室中,首度試吃大阪名產的牡蠣料理,

然後在美津濃商店購買登山用品。

936D2C0C-0CD9-4063-89E1-99DE371F950D.jpeg - 山行十一年

(『かき豊』船示意照片,翻拍自網路)

六、航海

瀨戶內海、船內設備、門司靠港、東海、演藝會

△3月4日快晴(蔚藍晴空) 朝 大阪36 夕 門司 船室70

今天正午是搭乘從神戶解纜的扶桑丸的日子。

在富士雄及其妻常子與宮岡氏的送行下,搭早上8點21分大阪驛發車的火車,9點13分在三之宮驛下車,去提領先前在來迎寺驛附有領據的行李後,立刻搭人力車奔馳,投宿在神戶海岸通三町目的薩摩屋旅館。高頭氏與隨從谷內田虎吉君已經在此等候。谷內田君是主人的隨從,經常和我一起爬山,人正直而有才氣,是強壯的好漢。

我們的行李拜託掌櫃事先運到扶桑丸。從薩摩屋出發時,時間是上午10點半。在這裡碰到一件非常罕見的事。那就是店員將我們的台灣行聽錯為大連行,而引導我們到即將啟航往大連的ばいかる丸(Baikal Maru)。我們雖認出船側寫有ばいかる丸的文字,但因推測是要經過這艘船再轉乘到碇泊前頭的扶桑丸,所以就依其引導而進入船內,但總覺得奇怪,詳加質問下,才知道是店員聽錯,於是急忙下船,衝到扶桑丸去。這中間的路程約8町,幸好屆解纜時刻還有1小時左右,才得以避免行李在台灣、我們的身體被運到大連的喜劇、不、應該是悲劇。有環遊世界一周經驗的高頭氏,數十年來每年幾乎都作山旅的我,千鈞一髮之際,差點陷入無法挽救的失敗,所以也不能光責罵店員,就哄堂一笑說凡事都要細心注意。此時才深感要保留充裕的時間。

啟航時刻的預報汽笛響起,銅鑼聲響徹船內。解纜的時刻已經接近。甲板上的乘客與防波堤上送行的人,手與手上拉著的幾百條五彩繽紛的彩帶,越拉越長,越來越緊繃,最後終於紛紛斷裂開來。我們所乘的扶桑丸,離開神戶的碼頭,隨著一聲的汽笛,開始前航,時間正好是中午。

01E6241A-1A95-49F0-AA72-8A045D35E5E4.jpeg - 山行十一年

(『ばいかる丸』,翻拍自網路)

整個天空風和日麗、蔚藍一片,波浪平穩宛如鏡子一般,水澄澈,紺碧之色鮮豔。右方是點綴著白沙青松的須磨、明石的綿延海濱,望著訴說歷史的山谷,左方浮著鴴鳥啼叫的淡路島,亦可看到散陳磯濱的人家。一過播磨灘,右方直近仰望幾年前探訪過的小豆(セウド)島星之城山,左方遠眺五劍山屋島,島去島來,松樹成為群島的髮簪,漣波作出岩腳的群裾模樣。交錯的大小汽船吐出的煤煙,或淡或濃,揚著白帆的和船,操擼的漁舟,忽隱忽現於島中,宛如開展著一幅『繪卷物』。遙遙前方聳立於藍空的四國群山,讓人有無時無刻都在歡迎我們的感覺。船行在風光明媚的瀨戶內海,實在愉快。但我們的船行過瀨戶內海約三分之一、即將來到多度津的海面時,很遺憾已經掩上蒼然的暮色。我幾年前曾從多度津搭乘大阪商船會社的利根川丸,受惠於晴朗的天候而幸運地航行至鳥居浮於海面的宮島,因此得以見到瀨戶內海大觀的概要。

扶桑丸的排水噸數一萬五千噸,速力17海里,船客人數編制方面,一等42人,二等101人,三等592人。我的船室是二等一號之四,高頭氏是鄰室的二號之二,虎吉君是三等室,並分別被引導入室而決定了四天中的暫時住居。

12點半午餐,4時入浴,6點半入座晚餐。用餐方面是用搖鈴的信號。食堂頗為美觀。高級事務員們經常與我們共座餐桌,提供愉快的招待服務。這一天晚餐上桌的料理是新鮮的生魚片、炸魚肉、燒烤魚肉、醬烤茄子(茄子の鴫焼)、烏賊醋物、鳥肉湯、奈良醃醬,實在是無從挑惕的調理。酒是配合需要來供應,所以高頭氏每天晚餐都叫兩瓶。

二等浴室用白色磁磚張貼,可同時容納四、五人入浴,也另有沖洗用的乾淨熱水(揚がり湯),也有附門扉的脫衣棚。洗臉所、浴室、廁所區分男女,大便廁所裝有內鎖,也備有衛生紙抽卷的設施,因為是流水裝置,相當乾淨。另也有婦人化妝室。

搭船的車資中,含了用餐、入浴及寢具(優質的毛毯三張)。三等室一張毛毯收費40錢,但乘客多的時候,也有可能用罄。一天提供兩次茶點。往朝鮮的連絡船,其二等室的用餐及毛毯費用是另外收取。

食堂隔壁的娛樂室,備有圓桌、坐墊,也有圍棋、將棋、麻將、留聲機。另也有聊天室。

賣店銷售糖果、水果、酒類、罐頭、風景明信片、雜誌等。

也有郵局、無線電信局,電報費標示一次80錢。

也有船醫、護士、按摩人員。按摩一、二等房客為1圓,三等房客70錢,如此設定價錢差距及服務時間的不同,實在有點好笑,理髮費用是50錢。

晚餐結束後,出到甲板一看,雖離滿月尚早,但在皎皎明月下,海洋宛如白天般,舷頭破浪、白雪般泡沫迸發之處,月影碎離、銀光四散的光景,實在是壯快。左邊看到如閃電般高高照射天空的四坂製鍊所,不久在即將靠近來島海峽的危險地帶時,看到左邊紅燈閃爍、右邊的紅綠燈也交互閃爍的警戒登臺,船非常緩慢徐行。瀨戶內海夜航的光景,令人難捨,但受不了肌寒的冷氣,還是回到船室就寢。

2A3FCCF6-D0F3-4ED0-8D87-9604349FC915.jpeg - 山行十一年

(扶桑丸一等食堂,翻拍自網路)

△3月5日 晴 朝 門司船內70 夕 船室外54

船早上6點30分抵達門司,距神戶240海里。

一離開神戶,就目迎很多汽船,但大抵都比我們的船小,速力也遜,所以陸續來的船,越拋越遠,原先在前面的船,一個個被我們超越的樣子,令人深有17海里的快速與新型巨輪的幸運之感。幾乎在神戶同時解纜的ばいかる丸(約五千噸),約晚一小時抵達門司,令人苦笑想說即使昨天將錯就錯,在此應該也能想辦法轉搭才是。

近海航行的小汽船會在各地停靠,但我們的扶桑丸,是由神戶直航門司,在此完成乘客的乘降、貨物裝卸,在正中午出航後,就長崎、那霸都不停靠地直航基隆。

此日早餐有魚板、甘藍、蒸蛋、蛤蜊湯、醬瓜、輕醃的蕪菁(蕪の浅漬)等。

離出航有5個半小時的空擋,有人上岸辦事,也有人試著散步。賣東西的人頻頻繞過來,相當巧妙地兜售。我們買了水果、零嘴等。香蕉、羊羹品質相當不錯,是下關伊崎神戶屋商會的製品。

我將信件拜託船員,請他投入門司的郵筒。

船正午解纜,即將要通過瀨戶內海的伸展舞台、航向主舞台的大海。通過赤間關海峽,一出響灘、玄界灘,前方就是752海里、海闊天空、波間晨昏與共的航海三日之旅。

根據隨室服務人員關根的說法,此日海上相當罕見地靜穩,果然不辱玄界灘之名,但容易暈船的我,不僅無法讀書,連甲板散步的勇氣都沒有,始終在娛樂室躺臥。二等室每四坪以牆隔開,一室4人,上下兩段設置寢台,另也有座椅、茶具臺。我的寢台在上段,雖有陰冷之感,但因下方抽菸的煙飄上來以及位於船的中央,受到氣罐室的暖氣而非常悶熱。去探訪谷內田君的三等室一看,數百人的乘客僅有寢台並排,是沒有上段的寬廣通舖,所以感覺心情愉快。北海道及朝鮮行的連絡船,其三等室極其混雜,也不乾淨,而二等室是開通式,感覺很舒服,所以這次的長途航海就特別選二等室,沒想到是意外的失敗。我雖不是乃木大將,心想回程將只選三等室。然而高頭氏一向若無其事,依舊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在斟酒,實在是吾不能及,心嚮往之。船內特別設有吸煙室,但漫不經心的乘客很多。

47FECA75-C493-4062-98A1-F103C40E89B2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門司碼頭,翻拍自網路)

△3月6日快晴

此日受惠於罕有的快晴與靜穩,得以膜拜壯觀、美觀至極的日出。看到船內的告示牌說,此日正午本船的位置在相當於種子島西方稍南的地方。依無線電報的資訊,也揭示說基隆的溫度66度以及風向、速度、氣壓如何等。另亦通告時鐘今晚慢30分鐘。這是時差的關係,台灣必須慢1小時。

此日配發題為『扶桑丸無線電報新聞』的資料。記事內容有久宮的玉體稍好,昨夜9點宮內省發表體溫38.2度、脈搏136、呼吸36、是不能輕忽的容態。皇后陛下親自授乳,徹夜看護。感冒病人光是東京府預估就有約一百萬人,上個月死亡人數達1700多名。也看到尾崎咢堂的選舉費用精算,是破紀錄的3356.635圓,果然是理想選舉的本尊,咢堂老一毛都沒出,全部是來自有志之士的捐贈等。

晚上8點起三等船室搭好舞台,舉行少年團體拿手的演藝會。有薩摩琵琶、落語、劍舞、詼諧劇(茶番)、數場的戲劇,並附樂隊,相當熱鬧。也對觀眾進行粉絲(有志之士)的募款。


 (扶桑丸二等房室,翻拍自網路)

△3月7日陰

今天下午是抵達台灣之日。早上收到台北的吾妻(アヅマ)旅館給我的無線電報說『祝福健康,靜候安抵 吾妻』(ゴケンカウヲシュクシ ゴアンチャクヲマツ アヅマ)。我從故鄉出發前,雖事先將住宿及其他事項拜託他人幫忙,但也進行得太順利了。

早上以來是陰天,屢屢有霧雨,但一向波浪凶險的基隆海面意外平穩,久違地看到左方有小島,下午2點40分駛入基隆港內,距神戶992海里。

基隆是連絡本島與內地最重要的港口,但領台當時,港內水淺,即使是千噸左右的小船也都必須停靠一海里以外的海面,不過明治32年度起橫亙31年連續數次的築港工程,總經費投入2500餘萬圓,如今幾乎已完工,碼頭可以停泊三千噸乃至一萬噸級的船舶15艘、浮標可停泊6艘,變成是本島首屈一指的良港。

船一停靠,立刻受到沼井鐵太郎氏的歡迎。該氏在東京多年,盡心盡力在日本山岳會幹事的職務上,去年轉任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技師,如今擔任台灣山岳會的幹事,持續扮演核心的角色,目前也尚兼任日本山岳會的幹事,今後的台灣山岳研究,期望於該氏的實在很多。該氏在船內入口的乘客姓氏表看到我的名字,所以得以確認我在船內。他笑意盈盈地向我致意。在該氏的引導下,立刻轉搭艀船,穿越交織中的該地有名的舢舨上陸。高頭氏20餘年前曾遊過台灣,想到我在這新領土上印上首度的足跡,就不由得高興起來。

抵達屹立於基隆岸頭的總督府專賣局出張所,在所長渡利玄真氏的引導下,參觀所內所陳列的展覽品後,上樓休息接受烏龍茶與茶點的招待,等候火車啟動的時刻到來。

(靠港基隆碼頭,翻拍自網路)

七、由基隆往台北

白鷺鷥、旅館吾妻

台灣縱貫鐵路幹線如今以基隆為起點,經台北、新竹、台中、台南抵高雄,總長246餘英里。

火車下午4點20分由基隆驛發車,從車窗映入眼簾的台灣風情、被譽為常夏之國的台灣光景,確實漂著濃厚的柔軟氣氛,這和從朝鮮釜山上岸到京城(首爾)的沿路中令人感到煞風景的寂寥,實在有天壤之別。我的故鄉尚有三、四尺的殘雪,但一週後的今天,令人訝異台灣的稻苗已長出一尺餘,用膝蓋跪在水田中前進的所謂膝行式搔田草實在很珍奇。另一方面也還有驅使水牛犁田的情形。而不知幾百幾十隻的白鷺鷥,群集在農夫的前後左右,頻頻在搜刮獵物,時而佇立在牛背上,這確實是台灣的有名風景之一。數日後,赴台中、台南時,反而稻苗多矮小而犁田作業多,這可能與收割甘蔗的季節有關,但應該是氣候更加暖和,生長快,所以在空擋時才進行播田工作。稻作全島都是一年二收。

另外映入眼簾而令人珍奇的有鳳梨、香蕉。前者在剛強而附有大形厚葉的莖頭上生出巨大的松毬式一粒果實,實在很勇壯。後者在6尺餘的寬廣柔和的叢葉頭中,垂下累累數層的果實,非常優雅。

我從故鄉出發時所取得的從長岡驛經扶桑丸抵台北驛的連結乘車船券,因為是編號一號的珍貴號碼,因此想要保存留念,就和高頭氏磋商,沒想到原本擬好在台北驛的前一站松山驛下車,然後在該驛另外購買車票的作戰計劃很可惜必須放棄,因為我聽到沼井氏不僅很誠懇地親自到扶桑丸迎接,台灣山岳會的幹部還為了歡迎我們已經等候在台北驛了。

1E86538B-89EF-41FE-B2EA-3AE1BF03D569.jpeg - 山行十一年

(台北驛,翻拍自網路)

火車下午5點10分抵達台北驛。

月台上,受到以台灣山岳會代表人生駒高常氏為首的諸位會員與新聞記者們的歡迎。剛好有一團藝人下車,而帶著樂隊前來迎接的一群人進到了月台,在如此熱鬧非常的混雜中,在二等車廂等候的生駒氏一行因為我們從三等車廂下車而搜尋繞了一圈,真是讓他們空費時間。特別是該氏因為認為我們預約的旅館吾妻在車站前附近過於喧鬧,為了長途疲累的靜養,想要接我們到草山溫泉,並已備好總督府的汽車,真叫人惶恐萬分。

草山溫泉在幾年前今上陛下身居東宮時前來本島行啟之際很榮幸蒙其登遊以來,草山之名已聲名大噪。

北投溫泉是臺灣首屈一指的溫泉區,但實際上很像內地的熱海太過繁華,並不適合靜養,所以才選高爽且得以展望風景的清淨之境草山溫泉,不過該溫泉距台北驛約4里,且必須登爬相當的山路,對於數日在船內且不能好好吃一頓的我來說,想到還要在汽車上搖晃,會覺得很難受,所以就深深拜謝其盛情厚意而予以婉拒。於是就乘坐這輛汽車而投宿在車站前的吾妻旅館(藤井節子)。

一進入室內,就被臺灣日日新報社的攝影班所襲,翌日在該社報紙上的斗大標題『憧憬高砂之山而來的內地登山兩大家』下,報導了我們的經歷、行程甚至旅裝,還刊載照片,相當轟動,由此亦可窺見最近台灣登山熱勃興之一斑。

之前在月台拿到的生駒氏名片,在混雜之際並無法好好端詳,待回到住宿地方仔細一看,名片最前頭寫著『台灣總督府事務官、兼台灣總督秘書官』,職銜寫著『總督府官房文書課長兼調查課長兼審議室勤務』,另再以墨水寫有『台灣山岳會幹事』。該氏當然是代表台灣山岳會來致歡迎之意,但身居如此重要位置的高等官還勞其親自歡迎,可以想見我們這次的活動是如何地得到權宜方便,真是不勝感激。

我們此次旅行結束返鄉後,不久生駒氏就轉任台中州知事。

臺灣日日新報社是台灣第一流的新聞社。其編輯主任中曾根武多氏出身我越後的高田,很令人懷舊。

旅館吾妻是該市一流的旅館,客房備有桌上電話,有客戶專屬的女服務人員,也有常雇的車夫。浴室有『三助』幫忙洗背,廁所的設備無話可說。蚊子幾乎看不到,不過為安全起見,還是使用蚊帳。

晚上沼井氏及台北圖書館長山中樵氏來訪,山中氏以前曾任新潟圖書館長,和高頭氏很熟。

C0A3AAD8-E949-4D76-974D-3F6832C05AF9.jpeg - 山行十一年

(吾妻旅館,翻拍自網路)

八、台灣山岳會

有關台灣山岳會的事情方面,一如沼井氏在『山岳』(第22年第3號)中發表的題為『台灣登山界的概觀』文章所說,台灣山岳會是以生駒氏為中心,由警務局保安課長小林光政氏、專賣局杉本良氏及沼井鐵太郎氏、中曾根武多氏等擔任發起人,於大正15年11月8日創設,並推總務長官後藤文夫氏為會長,將事務所設置於總督府文書課內。目前會員約200人,其大部分為總督府為首的各官廳官吏、 學校教員。因此登山者大多是官界人士以及學生,離一般的大眾化尚有相當的距離。

一如台灣這種準新開墾殖民地,帶來革命性的產業勃興的同時,其裡面容易流於奢侈放縱之弊風,乃人情之弱點。矯正其弊風,作為剛健質實氣風的所謂人心奮發的一大要素,在登山風氣的指導與助長上,冀望於該會的未來者實在很多。

7F23239A-8713-42F0-9C8F-70E89215BF19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生駒高常,翻拍自網路)

九、台灣神社

劍潭寺

△3月8日 微陰 朝 台北68 夕 台北68

早上打開窗戶,天氣微微陰暗。位於旅館前隔著街道的鐵道飯店庭內,看到呈現淡黃色密穗狀花序而像棕櫚的蒲葵。

來到台灣後,不禁就會想起故北白川宮殿下的功績,因此立刻去台灣神社參拜,毋寧是當然之舉了。

早上在沼井氏的引導下,擬赴台灣神社參拜,搭淡水線8點20分、台北發車的火車,8點32分在圓山(マルヤマ)驛下車,該處是台北一流的景勝之地的所謂圓山公園。一經過動物園前,就接近明治橋。長300尺、橋被區劃成中央是車道、左右是人行道,欄杆上雕鏤著桐葉的美麗石橋架在流水澄淀的深深基隆河上,幾百隻家鴨四處悠閒的游水。登爬坡道後,抵達全島的鎮守台灣神社。距台北市北方約1里,是本島唯一的官幣大社,祀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等四神。神域位於劍潭山的中腹,高燥清淨,後負大直山的青巒、前臨基隆河的碧潭、將台北平野一直線畫分的敕使街道的盡頭之處,亦可指呼台北市街。請求宮司在紀念帖上蓋上社印,赴山麓的劍潭寺參拜。寺廟據說是鄭氏時代所立,祀奉觀音菩薩。支那氏構造的廟宇,頗有古雅之感。數位男女頻頻燒香祈禱,虔誠抽籤占卜的神態,與到處看到的都一樣。

明治橋畔有警官招魂碑,祀奉領臺以來的殉職警官之靈,題字是兒玉總督的揮毫。

劍潭寺的境內、圓山公園,沿道都開著宛如燃燒般的全紅浪漫美花Bussouge(ブッサウゲ),引人注目。這漢字寫成佛桑花或扶桑花的花朵,在沖繩也很多,所以另有琉球木槿(リウキウムクゲ)之名,是花形、大小都很類似木槿(ムクゲ)的灌木,葉是卵形濃綠,其濃紅的花,恰如其分地呈現熱帶固有的色調,也另有相當的淡紅色。在園藝的變種上,有白色及黃色,也有重辦千瓣的。我曾經在庭園栽種而欣賞其點綴綠樹間的鮮紅之花,但可憐因不堪冬天的寒氣而僅僅一個夏天就枯死了。在內地的夏秋之交,可見開花,但在台灣,則在二月起就已經開花。

沿道上看到一種開著碧紫色的牽牛花(ヒルガホ)。

這附近的山中據說發現了石器時代的遺物。

(台灣神社,翻拍自網路)

十、台灣

地勢、民族、蕃情、行政區

台灣的旅行、台灣的山地之旅方面,特別對於全島的地勢蕃情有必要進行考察。

台灣位於距鹿兒島西南641海里的地方,南北約百里,東西約36里,面積約略與九州相當,其人口約420萬,與約850萬的九州相比,僅其一半,這是因為山地佔全面積的三分之二,而其山地的大部分是屬於所謂蕃地而為蕃人的專屬領域的關係。

由本島的接近北端縱走南端的大分水嶺、亦即台灣山脈,位於中央偏右的地方,主由古生層的雲母粘板岩所構成,巍峨摩天的高峰相連,海拔一萬尺以上的山有48座,七千尺以上的高山總數實際上多達115座,真可謂不負高山國之名。其中高於富士山的,以新高山的13035尺首屈一指,次高山的12972尺居第二,秀姑巒山的12650尺第三,馬博拉斯山的12560尺排第四,南湖大山的12531尺算第五,整體的帝國全領土上,富士山排第六名。

攀登本國第一高峰的新高山當然是此次旅行的主要目的,另外我也想一探雄鎮北方的次高山以及山頂壯麗景致、展望雄偉的所謂天下無雙的南湖大山。

(台灣高山表,翻拍台灣山岳十五年史)

目前移住本島的內地人約20萬,蕃界內的蕃人約10萬,剩下約390萬亦即佔全人口九成多的是原支那人,行政上稱為本島人。

距今約三百餘年前,台灣島全部是蕃人居住的地方,蕃人亦即是本島的主人翁。

豐臣秀吉發文台灣促其朝貢的文中如是說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悉莫不受他恩光也。予際欲處慈母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筮之日,及壯年,揮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出十年之中而誅不義,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輙於道,爭先而服從矣。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有牛耳之盟,久背其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謀,此故命諸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城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鬥,終依不得其利,來敕使於本邦肥之前州,而乞降繇之築數十个城營,收兵於朝鮮城中、慶尚道,而屢屢決真偽也。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我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廷之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成享,則非其地疏志,故原田氏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供伐之。生長萬邦者日也,枯渴萬物者亦日也,思之,不具。  

 此致高山國         

文祿二歲星集葵巳十一月初五日

日本國前關白 豐臣

5C2BB452-750F-4BEE-83CB-2417FBE3D677.png - 山行十一年

(豐臣秀吉促台朝貢書,翻拍自網路)

雖然當時因為本島蕃人中並無統一的主政者,所以並無任何回應,但我日本民族從以前即與本島有持續往來,是將其作為淡水、澎湖島、南洋、南支方面通商往來的中繼站,據說今之高雄(舊打狗)稱為高砂,轉而稱為高山國(タカサゴ),也是由日本人所命名。

最近是歐洲列強在東方競相雄飛發展的時代,荷蘭人先佔領本島的高雄、台南一帶,西班牙人割據基隆、淡水附近,漸次謀畫殖民政策,但不久西班牙人被荷蘭人驅逐。

約260餘年前,明朝的遺臣鄭成功率領二萬五千部下,渡來台南,驅逐荷蘭人而占有本島,圖謀恢復明朝,但哀哉與其名相反,最後以不成功而終。然而此事成為一大動機,爾後對岸支那人的移住行動絡繹不絕,平地肥沃的土地,逐漸為支那人所佔領,蕃人不得已而退至山地。

此蕃人的祖先據說是居住於南洋諸島的馬來系統的民族,而由各地藉由海流數度漂流至本島,但因為移住的時間與地點不同的關係,言語風俗也有幾分差異,且散落居住的各部落之間,有相互往來取得聯繫而成為攻守同盟者,也有蕃族相互之間從祖先以來即持續敵對的行動者。目前約有七種族,但同種族間未必一定全部都團結同盟。蕃人基本上軀幹細長,比內地人還高,性情剽悍敏捷,排他觀念強烈,其中據說以居住台灣山脈的北部南湖大山一帶的泰雅人最富獰猛殺伐之氣,居住中部西巒大山東方的布農族以及居住於南部新高山南方的排灣族次之。

佐久間總督的所謂武斷政策,亦即明治43年起至大正3年的五年理蕃計畫,其結局是以三千餘人的警官隊與二個步兵聯隊及山砲隊的一支部隊向他們大加討伐,但山岳高峻,氣象遽變、對他們威脅最大的飛機砲彈的轟炸不如預期,山砲也受搬運之苦,僅透過機關槍可加以壓制。他們行動機敏,屢屢以勇猛的作戰計劃嘗試夜襲,甚至令討伐隊或部隊陷於全滅的險境。當時的歸順者,槍械悉數被收押,其數二萬挺,倘加計領臺以來,則超過三萬挺,但如今仍有身居深山幽谷而不願歸順者,他們往往演出很自豪的馘人首級的慘劇。然而獵人頭者,未必都是未歸順蕃,其動機概述如下

一、即將加入壯年(十七、八歲)的團體時。

二、想要一決爭論上的勝敗時。

三、想要刷洗嫌疑或一雪冤罪時。

四、在娶妻的競爭上想要取得勝利時。

五、想要掃除凶事惡疫時。

六、想要誇耀自己的武勇時。

七、舉行開墾祭典或小米祭的儀式時。

八、企圖自殺的場合,想要找共赴黃泉的同伴時。

總之,他們對於馘首的信念,是祖先流傳下來的遺訓,也是根本道德,這些都在他們首祭時以歌詞表明。

外出馘首稱為出草,他們潛伏在巨樹岩蔭或密叢裡,能堅忍數晝夜的飢渴等候通行的人來到相當近的距離,然後轟然一聲,實際上是百發百中,接著跳出來立刻割其首級,再神出鬼沒一溜煙地奔回蕃社(所謂社是指蕃人部落),進行熱鬧的儀式,並作連日連夜的設宴。他們除了對自己部落外,也絕不對同盟部落馘首。而這馘首也隨著教化的漸進,如今已非常罕見。

81E0AEC7-90B4-4173-8436-59E90ADC1DA4.jpeg - 山行十一年

(出草,翻拍自網路)

五年理蕃計畫的大事業以來,他們因相當感受到官廳的威光,而漸次歸順,總督府亦竭力進行教化事業,提供農具種苗,指導及獎勵農耕生活。不過,因為狩獵是他們祖先以來的習慣,也是無上的娛樂,所以各警察官吏駐在所就依其申請,以一週內為期限,貸予槍械並附五發子彈。在台灣,一般行政區域內,稱為警察官吏派出所,一旦進入蕃地,則稱警察官吏駐在所。

成為交通樞紐的道路,不論有無蕃人部落,約每隔一里就有警察官吏駐在所,並由數名乃至十數名巡查駐紮,特別的重要地點,則配置巡查部長或警部補、警部,甚至設置鐵絲網及機關槍。蕃地勤務的警官,主要是採用退伍軍人,並施予蕃語的講習。其薪資與內地相比,相當豐厚。

蕃人部落一般是二、三十戶,七、八十戶以上的極為稀少。一戶的家族大抵五、六人,不過依種族部落的不同,也有數十人同居的。在其適當的場所則設立州立公學校,並特別配置教員進行蕃童教育,其他部落則權宜上由警官兼任教員。

在如此思子的父母心下,他們對警官,除了畏服的同時,又感受到其恩誼,所以蕃地警官的威力,有超乎想像的地方。

在十數年前,他們很多是從事遊牧的原始生活,進行物物交換,所以對貨幣不覺得有任何價值。從而他們的勞力報酬,必須是棉布、火柴、藥品、食鹽等日用品、裝飾品,但如今已漸漸轉為經濟性的生活,且在適當場所有公設交易所,他們在此得到買賣的方便,終於開始體會到貨幣的價值。

蕃人生性淡泊、率直純良。然而不肖之徒出入蕃地,趁其低知識而進行欺瞞、煽動,造成再教化上相當的障礙,所以訂定蕃地取締規則,凡是想要入蕃地者,必須具陳目的、通過區域、期間,再由所轄管郡守(相當於內地原本的郡長)核發入蕃許可證。其手續費每人20錢。不遵守此手續而擅入蕃地者,處予二個月內的禁錮或200圓以下罰緩。所謂蕃地是在一般行政區域外的意思,占本島全體面積的約二分之一。

我想要通過的蕃界地區,橫亙六郡,因此就事先拜訪總督府,得到整體的權宜措施。

目前的地方行政區,有五州、三廳,州下有五市、四十五郡,州有知事、廳有廳長、郡有郡守、市有市尹。



(關山越嶺道望雲峰、玉穗山、新高山,左下崩壞地為玉穗社,翻拍自網路)

十一、台北

8日下午,在沼井氏的引導下拜訪總督府,拜會生駒文書課長大人,並惠賜了相當多的方便。該氏在第一高等學校在學時代,曾透過高頭氏所編纂的『日本山嶽誌』,得到極大的登山指引。該氏說,台灣最近的登山風氣越來越蓬勃,所以大受我們來台的刺戢而產生極大鼓舞效果,講來心胸毫無城府,應對極為快活。該氏贈送總督府正在編纂的『台灣事情』、『台灣現勢要覽』、『台灣大觀』、『最近的台灣』、台灣山岳會發行的『新高登山的書籤』、營林所發行的『給阿里山登山者 附新高登山的書籤』等作為參考,另也惠賜寫給和我們登山有關的台中、台南兩州的警務部長(相當內地的警察部長)等其他有關官吏極為鄭重的介紹函,令人不勝感激。在該氏的愛護下,也拜會了與入山有關的警務局理蕃課長、營林所庶務課長。

在生駒課長的盛情下,搭乘總督府的汽車,並由井上一男氏引導,拜訪台北州廳及博物館,傍晚回到旅館吾妻。

總督府位於市中央,極其宏偉與美輪美奐,巍然聳立的12樓高閣,可以俯瞰全市於腳下。聽說建築費需要300餘萬圓。不論是朝鮮或台灣,總督府廳舍的壯麗之所以有凌駕內地諸官省之觀,乃是對於新歸屬人民的政策之一。

在博物館,由尾崎秀真、松倉鐵藏兩氏引導說明,分為地質、礦物、植物、動物、人類、歷史、教育、農業、林業、水產、工藝、雜項等12部分,以全島的產物為始,亦可窺蕃人的風俗、人情等,是絕佳的參考資料。


 (尾崎秀真(前排左二),翻拍自網路)

此日早晨,長谷川龜之助氏夫人菊子女士致電說『想要拜會您,不知何時方便?』,但因為正要外出參拜台灣神社,所以就先婉拒。昨天夫婦兩人特地來到月台迎接,並到二等車廂探尋,但並未看到相像的人,所以撲空而返。因為在今早的報紙看到我們來台的報導,所以致電照會。菊子女士是我的表妹,最近嫁給長谷川氏,但這對新婚夫婦我均未見過,而且我們是從三等車廂下車,當時又很混雜,所以才無法認出人來。長谷川氏是醫學專門學校的教師。於是我在市內巡禮之際,讓汽車稍停一下,前去與他們見面,並約定日後再會。我們搭進三等車廂一事,對各方面帶來意外的困擾,實在令人心疼。

根據昭和元年底的調查,台北市的人口是20萬5613人,其中內地人5萬6154人。

大正11年市區改正之前,台北市大致分成城內、大稻埕(タイタウテイ)、艋舺(マンカ),城內主要是內地人居住,作為新領土政都的諸機構,大概均設於此處,大稻埕、艋舺主要居住本島人,前者如今主要作為商業區持續發展中,而後者目前已沒落,往昔作為船舶的輻輳河港面貌亦已不在。所謂艋舺聽說是船舟之意。

市區改正之前圍繞城內的城牆,如今已撤除,僅城門寂寞殘存,城牆遺跡,如今變成所謂的三線道路,在道路中央是車道,左右兩側是人行道的邊界中,設有魚板型的低矮堤防,其間栽植的椰子行道樹的樹頭鋪設柔軟的綠色草皮至道路邊緣,其快感是內地所無法品嚐的。

市內的大道路,其中央設寬十間的車道,兩側各有寬二間的人行道。人行道是所謂的亭仔腳(覆亭),大熱天或下雨日都不需要撐傘。這像是我北國地方的所謂『雁木』(ガンギ),但這和磚瓦製造的沈重感不同。亭仔腳的上部是作為倉庫或住房之用。

家屋主要是三層的磚瓦或鋼筋水泥做的,道路鋪設柏油,區劃整然,極為清潔,這也是內地所看不到的,不過還沒有電車。

市的東方有步兵聯隊、山砲隊。

晚上沼井、井上兩氏及鹿野忠雄氏來訪,為我們進行旅行日程的製作到深更半夜,實在不勝感激。

我從故鄉出發前,對於台灣山岳資料的圖書蒐集煞費苦心。接到台灣山岳會寄贈其發行的雜誌『台灣山岳』,雖是相當重要的參考,但地圖則令人頗為困擾。雖有取得陸地測量明治30年編輯的暫製20萬分之一圖,但如今許多地名已經更改,山地也如同註記疑問號般,根本無法信賴。雖物色了東京大阪方面的書庫,但看不到可用之資料。待至即將出發之際,才在沼井氏的斡旋下取得30萬分之一台灣全圖(總督府警務局調製),始能一窺詳細的蕃地地勢,然而有特殊狀況的蕃地,僅僅是地圖上的比例尺縮圖,並無法作為行程規劃之用。鹿野氏目前是高等學校的學生,但以飄然單獨之身屢屢跋涉蕃地山岳,出沒於生死之間,是一位持續精進於探訪蕃情、動植物研究調查的奇骨之人。其沈毅精悍的特性,在炯炯的眼神、深鎖的眉宇之間可以判讀。我們的旅行日程主要是基於該氏的意見作成的。此一日程由總督府通知各州郡警察當局,提供了相當的方便。

(步兵聯隊,翻拍自網路)

△3月9日 稍雨 朝 台北66 夕 竹南56

早上在井上、沼井的引導下,搭乘總督府的汽車訪問臺灣日日新報社表達敬意,並參觀沼井任職的專賣局及植物園。

植物園中,在主任佐佐木舜一的說明下,穿梭在珍卉美花之間巡視,在諸多熱帶植物之中,特別是屬於棕櫚科的多種多樣椰子類,其葉極其濃綠、風姿雄壯,予人一種快感。

台北公園中,兒玉總督的大理石像,訴說了其功績的偉大。

昨日台灣山岳會的諸位幹部擔任發起人,原本計畫為我們以台灣料理舉辦歡迎晚餐會,不巧接到久宮殿下崩殂的公報,所以延期。發起人的諸位力勸我們多留台北幾天進行市內及附近的遊覽,但如此一來感覺有惶恐之處,所以就突然踏上入山之途。

(植物園,翻拍自秋惠文庫)

十二、由台北往台南

台中州廳、北回歸線標塔、台南神社、入番許可證

在沼井、井上兩氏及旅館吾妻的老闆娘、掌櫃們的歡送下,搭上了下午3點57分台北出發的火車。台北驛前高高聳立著縱貫鐵路建設技師長長谷川謹介氏的銅像,引人注目。

在台灣,火車的車掌稱為車長。在車長室的乘務員3人中,有1位是內地人,所以特別沿路為我們做種種說明。

一渡過新店溪的鐵橋,水田寬廣開闊,右邊觀音山兀自聳立,左邊蕃地的群山遠遠霞翳在雲霧裡。一經過本島首屈一指的富豪林本源豪邸的板橋驛,因為淡水河上游的大嵙崁(ダイクワカン)附近一帶的山地出產煤礦,所以山子腳、鶯歌的二個車站中,煤炭堆積如山。以茶產地聞名的桃園附近,不論是平地或丘陵,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茶園,裁剪整齊的團團樹根,其整然的區劃引人注目。

7點通過新竹州廳所在地的新竹驛,同36分在竹南驛下車,闇夜中,憑藉孤寂的電燈光線,投宿在鹽田旅館。在我們前後也有提著大行李的3位客人,所以幾乎是客滿狀態。

板橋舊稱枋橋(バンキャウ)。擁有巨萬財富的林本源,領臺以來,因在我日本治下感覺不快,而赴支那本土不歸,其豪邸庭園據說是重現阿房宮之賦的純支那式建築美而極其豪奢,一時並擁有三千的士兵,如今已由家族分管。

(長谷川謹介銅像,翻拍自網路)

本島北部是茶的主產地,桃園是其集散中心,佔全島產額的七成以上。台灣茶有烏龍(ウウロン)茶、包種(パウチョン)茶、紅茶、綠茶等,但主要為烏龍茶與包種茶。特別是前者香氣芳烈、風味醇厚,備受賞用。

桃園街是原粵族(廣東省)的移住地,所以與相鄰的新竹街是原閩族(福建省)的移民地在對照上非常有趣。所謂街相當於內地的町。

桃園的東南方9里半,可透過輕便鐵路抵達地景勝之地角板山(カッパンザン)。此地的蕃人已經沐浴在教化中而人才輩出。土地海拔高2100尺,腳下俯瞰大嵙崁溪的清流,東方近可仰望南插天山(海拔6338尺),南眺大霸尖(ダイハセン)山11729尺的奇鋒,以風景之雄偉聞名,是大正14年秩父宮殿下曾經來遊的蕃地。

在台灣,站內的叫賣中,幾乎沒有不聽到蜜柑與香蕉叫賣聲的地方,蜜柑以新竹為中心,附近新埔所產的蜜柑,以顆肉豐美、風味佳良聞名,目前這個時節,是椪柑(ポンカン)的品種。

竹南驛是山線(台中縣)與海線的分歧點。我們搭乘的列車如果是山線,則於晚上的10點37分抵達台中,但這樣實在太晚了,所以才在竹南驛下車,投宿鹽田旅館。館主聽說是山口縣人,透過報紙知道我們登山的事情,所以似乎對我們盡量優惠。支那式紅磚瓦的家屋中裝上西洋風的玻璃,在玄關的一方有理髮廳,看起來是兼營。台灣的理髮廳看到的是『理髮館』、『調髮館』、『美髮館』的看板,果然是文字之國,可以窺見到支那式的表達。

廁所是經過紅磚瓦簷道的奇形結構。浴室是微暗的突出式建物,但年輕的女服務生前來仔細幫忙洗背,博得高頭氏的讚賞。

食膳方面,是雞肉與生雞蛋、蒸蛋的雞料理為主,也有紅目鰱(アカメ)的海魚生魚片及燉煮。這魚又名『赤目鯛』或『夷鯛』,形體似鯛、體稍長,鱗甚細,因其紅色甚濃且皮很硬,所以是用剝的來料理,肉味甚佳。之前踏上台灣神社參拜之途時,曾在明治橋上,看到小販擔著很多前行的,就是這種魚。

(桃源街今昔,翻拍自網路)

△3月10日 陰 朝 竹南56 夕 台南60

早餐前散步街道時,看到很多苦楝的行道樹。吐著新綠的芽鮮豔地在晨風中搖曳,此一予人優雅柔和之感的淡紫花朵,我在幾年前5月下旬的九州旅行中,沿路有一直觀賞過。此地目前是花蕾狀態,但台中以南則是盛開。與九州地方相比,花色稍淡。此樹與相思樹共同作為行道樹或庭園樹充當觀賞之用,且是很好的薪炭材料。在台北植物園看到的所謂『發芽時即散發香氣』的印度產苦楝樹,是常綠樹,其葉子枝態很像紅淡比(サカキ)。

此地看到南瓜、牽牛花等成熟的花朵,玉蜀黍已經成熟。

看到走在路上的本島人幾乎都是赤腳。婦人們用像袋子的東西揹小孩子的樣子,是背包式的。

鹽田旅館的對向斜側看到寫著『新華軒理髮館』的看板。

竹南驛賣店中,有看到新高羊羹的商品。

早上8點8分搭上竹南發車的火車。以石油聞名的苗栗驛,是蜜柑、枇杷的主產地,其叫賣聲極為高亢,也看到被評為本島第一的西瓜。

此邊目前是甘蔗收割最繁忙的時期。也看到用黃牛或水牛拉著堆積如山的車子、用汽車搬運的以及裝入數台貨車的。

火車在緩上的斜坡中速力變鈍。沿道的崖側多是紅色黏土。有青紫色的牽牛花、淡桃色的薊花,也有山櫻花(ヤマツヅジ)。這種櫻花葉子較小,密生著鮮豔的紅赤色花朵,其爛漫的樣子,惹人注目。

新竹、苗栗一帶,看得到所謂中央山脈北方雄鎮的次高山及大雪山。但此日全天為雲霧所鎖。

縱貫線中最高點的十六分(ジウロクフン)停靠站中,看到寫有『海拔1220尺』的標柱。

一出長長的隧道,渡過大安溪的鐵橋,眼界豁然開朗,水田遠遠相連,經過本島特產最上米的所謂主要米產地葫蘆墩(コロトン)的豐原(トヨハラ)驛,11點2分在台中驛下車。

豐原舊名葫蘆墩,是八仙山的入口。八仙山位於由此處上溯大甲溪約20里的地方,是由中央山脈中部的重鎮合歡山向西分歧的支脈中連嶺主峰白姑大山的西方以檜木、樟樹為主的森林,號稱所謂本島三大森林之一,又近年來被票選為台灣八景之一的景勝之地。

6F23D272-CE71-4EC1-9B0F-29613B97A7EF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豐原神社,翻拍自網路)

豐原附近有殖產局的蔗苗養成所。本島甘蔗的品種,經過數次的選汰,目前採用爪哇產的優良品種,在栽培及製糖的改良與糖政上設施進步的結果下,最近的產額約七億五千萬斤,其價格約一億七千萬圓,與本島產米的價格在伯仲之間,可充內地之需,更高興的是看到日漸繁盛的出口。

我們之所以在台中驛下車,是因為這次跋涉的山岳,其大部分為台中州的管轄地區,所以想拜會州廳,以取得種種的方便。谷內田君在停靠站充當看守人員,我和高頭氏驅人力車拜訪警務部長兒玉魯一氏,但該氏出差視察八通關道路,所以與警務課長熊井才吉氏會面。該氏說,兒玉氏因為天候關係,本日預定從八通關攀登新高山。

回返時,在車站這一側的鐵道俱樂部吃一頓25錢附有煎蛋、糖煮碗豆、醬菜等簡單副食的午餐。

台中市距台北百英里,距台南99英里,約位於兩者的中間,人口4萬4千人中,內地人約1萬1千。土地高燥、氣候溫和,綠川、柳川流貫市中,所以很多架橋,市區井然,其瀟灑之風光,確實令人聯想起京都。行道樹中亦有相思樹,但目前只有比藤還大型的莢果而無葉的闊莢合歡(ビルマネム)惹人注目。

有步兵大隊。有台灣新聞社。有據說是本島首屈一指的香蕉市場。被認為台灣代表性水果的香蕉,全島到處都有種植,但其正宗產地為台中,佔全島產額的七成強。昭和元年的全島輸出量約二億萬斤,其價格達1400萬圓,成為重要的產業。香蕉從樹頭一直發芽生長,然後逐漸開花結果,所以一年內可收獲。果實垂下8段乃至12段的房狀,一房的重量二、三十斤,但聽說偶有達百斤者。一根香蕉的形狀成弓形,所以有芎蕉(キンチョ)之名,本島人概稱為芭蕉實(バセウノミ)。原產地據說是馬達加斯加島。

搭下午1點46分的列車往台南。從台北以來,本島名產的相思樹的行道樹一直映入眼簾,但隨著南下,椰子、檳榔樹逐漸變多,有時是行道樹、有時是樹林,越來越有熱帶的氣氛。這一帶是本島第一的平原、所謂的臺中平原,一望數十里,舉目所見如果不是稻田,就是甘蔗田、丘陵地中開闊相連的香蕉。甘蔗目前是收割的最繁忙期,但收割完的蔗田中,有些已經插種切成約七、八寸的甘蔗莖,也有新莖已經長成一、二尺的。充分生長的甘蔗莖,其長度達六、七尺乃至十尺,莖皮多為赤褐色,但也有綠色、黃綠色、暗紅色、暗褐紫色的。

EFFB18B4-C6C9-4FE8-81C4-1FCF519CF7B7.jpeg - 山行十一年

(台灣新聞社,翻拍自網路)

在參拜台灣神社的途中,看到各處有將甘蔗莖並排在銷售的店面,把甘蔗切成一尺長,然後將前頭四、五寸的地方削皮後放著,這部分的顏色是黃白色。莖皮多紫色,這意味著是比較甜的甘蔗。不光是小孩,連大人都來買這甘蔗,然後邊走邊啃、吸汁後,隨地吐渣,這副光景在火車上也看得到。很像是東京人的烤蕃薯與大阪人的昆布之類的。這個甘蔗啃起來,稍嫌青臭味,但據說有清涼止渴的功效。

從台中一帶往南,在車上常常看到和這不同的嚼檳榔光景。檳榔的果實是桃形,長一寸餘,將之切成數片,塗上蠣殼灰,再包上老藤葉後咬嚼,其吐出的暗紅色汁液,像是吐血,讓人不快。此一咬嚼者多是婦人,嘴唇染紅,齒黑。他們說這有防瘴氣之效。

觀察火車的乘客,則在北部時內地人比較多,隨著往南,本島人逐漸增加,而且閩族約佔全人口的八成,擁有福建人的風俗習慣,纏足婦人多,有的甚至鞋長僅二寸五分左右,上下火車時,必須扶著別人的肩膀,其不便令人可憐。此一風俗聽說在粵族並沒有。服裝當然是支那式,頭髮看起來和一般支那人一樣,將髮鬢從前面向後收緊綁結,後髮用線長長收攏後束成圓型,然後用髮簪固定,其中也有一種叫銀髻鬃,像是內地的島田髷,綁結更長的頭髮,也有插上髮笄或鮮花的。耳朵掛上金環,也有指環、腕環,甚且也有帶著三、四個並排的金環者。少女們在耳朵、袖口、鞋子掛上小小的鈴鐺,只要一動就發出聲響,讓人感覺一種美麗。不過女學生們,和內地的女學生服裝完全一樣,舉動活潑。本島男子中,有流行洋服而操流利日語者,令人幾乎無法分辨。但屢屢被大蒜的臭味所襲,則和朝鮮、滿洲旅行時一樣。

在員林驛與盛開的苦楝行道樹的淡紫色為伍,夾竹桃的全紅花朵,予人頗為調和之感。這裡的蜜柑、香蕉、鳳梨很有名。

從林內驛開始,竹林很醒目,大都是麻竹,從樹頭密密叢生數十數百幹莖,呈現一大群束的異觀。莖幹高約七、八丈,周圍也有達三尺以上者,將之圓切,可做成木桶。它是名產竹筏的材料,近來頻繁用於製紙的原料。竹節密生竹枝,所以往往會看到烏鴉的巢穴。作為竹籬笆之用的,有一種長刺的本島特有的刺竹,莖圍約一尺五寸,多肉強韌,所以可做建築用,也可做扁擔的材料。扁擔是將這個竹子切成兩半,將切割面朝上擔在肩膀上的樣子,和往昔江州商人相似。所到之處都看得到這種扁擔,可說也是本島的名產之一。

09632836-3C03-424B-AB96-B4AEC22180B8.jpeg - 山行十一年

(林內火車停靠站,翻拍自網路)

根據和我對坐、穿著華美洋服、聽說是岡山縣人的說法,這一帶的土地,在財界景氣好時,一甲地(約一町步)達一萬圓,但如今僅約七千圓。目前播種的稻,在六月底收割,第二期則在十一月收割。第二期的收割量,相較第一期,約少一成五。

列車從嘉義出發後六、七分鐘,右邊、亦即距線路西方一町左右,看到塗成白色的北回歸線標塔。我們由此進入地圖上的熱帶圈,本島約五分之二是屬於此圈內。

8點20分抵達台南。投宿在車站前的東屋旅館(山口富太)。因為旅館主人是我新潟縣村松人的因緣,所以受到悉心的優待。這是當地一流的旅館,予人非常明亮的快感。除了設備優良外,料理亦非常棒。本島的物價,一般是越往南方越低廉,因此台北旅館吾妻,住宿一晚費用是3圓50錢,台南的東屋旅館是3圓,其他則是2至3圓。一般而言比內地便宜。昭和元年調查的每日雇用工資如下

種別地區     台北   台中  台南

內地人         2圓      1圓    1圓

本島人        80錢     70錢  70錢

東屋旅館膳食中,有草蝦端上桌。副餐中有添附刀子的水果,所以我詢問高頭氏,原來是木瓜。我因為是初次看到,因此也問了吃法。形狀如甜瓜的橢圓形,長七、八寸,外皮是黃綠色,縱切成兩半,用刀子吃內部的果肉,甜味似甜瓜,有一種佳香。

有分解蛋白質的功能,倘和鳥獸的肉一起煮,則可讓肉質大為變軟。飯後食用,有幫助消化之效。藍色的部分則作成蔬菜,液汁可用於驅蟲劑、防腐劑。台南以南是產地正宗,台北一帶因為稍稍寒冷,所以聽說成果不佳。之後進入蕃地時,海拔低的蕃人也有栽培。這是落葉亞喬木,一年樹幹可長一丈以上,葉是有缺刻的大形掌狀,開白色的花,一株可結數十數百顆果實而逐漸成熟,一年內可採收。一名蕃瓜樹(バンクワジュ)、萬壽果(マンジュクワ)或南蠻瓜(ナンバンウリ)。

不論哪裡的旅館,幾乎都會吃到竹筍料理。在台灣,一年中都可採收竹筍,因此其料理法也各式各樣而巧妙。

小碟子中也看得到黑色西瓜的種子。這是鹽炒的東西,所以在台灣各地都會端上桌。大馬路上也有賣。

8FFECE98-6350-43E4-9659-3717A7195389.jpeg - 山行十一年

(東屋旅館,翻拍自網路)

△3月11日 晴 朝 台南60 夕 嘉義65

早餐前散步時,在東屋前的廣場,有一棵蒼鬱的大樹。這是榕樹,幹圍目測二丈餘,是常綠樹,葉似紅淡比而有光澤。從樹枝垂下很多氣根,但沒有觸地者。聽說恆春(カウシュン)一帶的榕樹,氣根也很發達,到處都看得到純林。詢問旅館的女服務生,說是台灣松(タイワンマツ),雖然和松杉科的松是完全不像的闊葉樹,但本島一般似乎是這樣說。據說材質堅緻、木理錯綜、頗為美麗。

這一天返回嘉義,因為有新高登山準備的必要,所以雖覺得週日早晨的拜訪有點失禮,但還是在7點半拜會台南州廳的執勤人員,訪問了警務部長石井龍豬氏。該氏是理蕃課長,給予我們種種的方便。該氏說去年朝香宮殿下從阿里山登爬祝山(イハイヤマ)(8263尺)之際,他曾與知事一起隨行,殿下始終很有精神地先抵登頂,但知事和他卻因身體肥胖而遙遙落後,一邊喘氣一邊爬地終於登頂,實在惶恐至極。

在理蕃課長大人的引導下,參拜了官幣中社台南神社。


(台南神社,翻拍自網路)

境內開豁瀟灑。因為想要蓋紀念章,所以就拜訪社務所並遞交名片請求會見。宮司說他和我縣的彌彥神社的宮司齋藤氏是熟朋友,並慎重地引導我們參觀寶物殿。台南是明治28年10月28日北白川宮殿下在陣中的終焉之地。其遺物除當時的軍帽、軍服、軍刀,也藏有擔架、寢台、毛毯等。在殿側中有夫人殿下親植的菩提樹,幹徑長約二尺。令人想起琵琶歌『入台灣』而不禁催人暗淚。

歸途參拜孔子廟,外門的橫匾刻有『全臺首學』。是在鄭成功的參軍陳永華倡議下所創立,在清朝時代,稱為台南學府,俗稱文廟,以大成殿為始,禮樂庫、祠堂相並,呈現純支那式的結構,如今據說每年仍盛大舉行祭典。

此地有荷蘭人的治城赤崁(セキカン)樓(所謂紅毛城)、祭祀鄭成功的開山神社等,但因時間的關係,略去未訪。赤崁是其地名。

台南是本島最古老的舊都,在劉銘傳於台北設置巡撫衙門前,是全島的首府。目前加上安平(アンピン),人口八萬八千,內地人約一萬四千,是本島第二大的都會,相對於台北是政都,感覺這裡是商都。以州廳前兒玉大將的肖像為中心,街道四通八達,公園被認為是本島都市中最具雄偉之趣者。

有步兵聯隊。有台南新報社。

10點19分搭上台南發車的急行列車。三等急行的車資,未滿50哩是20錢、未滿百哩30錢、未滿200哩50錢、200哩以上70錢,所以和內地不同,計算刻度極為細膩。

(台南新報社,翻拍自網路)

10點42分在嘉義驛下車,受到青柳旅館掌櫃的迎接,投宿在車站前的該旅館(宇野貞雄)。昨天通過本站時,曾將本日住宿的事寫在名片背面,並煩請站務人員先通知該旅館。青柳旅館是本地一流的旅館。

車站告示牌寫著『吳鳳廟東2里20町』、『阿里山森林東18里32町』。

為了節省時間,叫了親子丼(70錢)當午餐,午後外出購買登山用品。

嘉義舊名諸羅,聽說乾隆末年林爽文的叛亂時,因單獨力守孤城,所以在嘉許其義風的意味下,依敕命而賜予此名。

此地因為明治39年3月的大地震,全倒房屋約七千、死亡人數約1260人,幾乎受到全滅的災害,但如今作為林業、糖業的中心,持續朝向有活力的發達一途。

從停靠站抵東方山子頂的所謂停靠站道路,是此地的輻輳,街道寬廣、整然的景觀予人相當的快感。此一道路中,有新高館等頗為優等的旅館。也有叫新高軒的雜貨店。竹南驛有賣新高羊羹,台北有所謂新高堂的有名書店,有新高牛奶糖、新高饅頭。可以窺出新高山最近是如何變成風雲人物。

9FF0DC23-F73D-4E6B-B4DA-45F22BEAF36C.jpeg - 山行十一年

(青柳旅館,翻拍自虹燁工作室)

有幾個地方有攝影館。劇場中也聽得到支那式戲劇的熱鬧喧囂樂隊聲。

登山用品上,在此處買了沙丁魚、鮭魚、海苔、福神漬、鳳梨罐頭、鹽鮭、食鹽、砂糖、草鞋等,其他則打算在阿里山沼之平添購。

購買在停靠站銷售而由嘉義商工補習學校學生所製作的檜木材料金剛杖。有烙印『新高登山紀念』。一支45錢。

觀察市場,有魚類、豬肉、鳥肉、蛋、蔬菜類,西瓜、木瓜、鳳梨、李子等,水果也豐富,特別是新鮮的黃色香蕉堆積如山,最好的香蕉一斤45錢,所以和我故鄉長岡附近的百匁十四、五錢相比,約是六分之一的廉價,木瓜一斤四錢,大的也有一顆三、四斤的。

我想讓家鄉的親人嘗試一下滋味,所以就買了直徑一寸五分、長一丈左右的一根15錢的甘蔗莖,帶回旅館,並切為適當的長度,裝上小郵包,卻被掌櫃的說買貴了。也從店內掛著大正13年全國勸業博覽會中獲頒金牌賞的嘉義珍商店(店主林炎)買了龍眼飴、香蕉煎餅、砂糖醃製的木瓜及文旦,同時寄出小包郵件,這裡也看得到香蕉羊羹、香蕉飴、龍眼乾等。

0ED88732-698E-4C7F-ADE1-CD407EE9F393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香蕉羊羹,翻拍自網路)

龍眼的產地以嘉義為中心,以本島水果之王而備受珍重。三、四月開花,八、九月果子成熟,所以很遺憾無法試吃其生果。這是生長緩慢的常綠亞喬木,像南天竺成羽狀複葉,呈現出相當光澤的濃綠,所以特別引人注目。副總狀花序中簇生數百小花,果實直徑約一寸、球形密生剛毛,像是海膽的殼。生果有松脂的一種佳香甘味,但無法保鮮二周,所以予以烘乾儲存。

嘉義製材所為殖產局營林所所經營,由阿里山搬出的巨材,在此製材,16萬坪的貯木場中,裝設了新式機械,一年的製材能力達25萬石,其規模之大,號稱東洋第一。

8F830EB2-3F74-4968-870B-79DED7AAAF57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嘉義製材所,翻拍自網路)

嘉義郊外,多相思樹,作為行道樹或造林之用。台北板橋、竹南一帶也很多這種行道樹。遠望時,其樹形、葉形像柳樹,但更富深綠光澤。是台灣特有種的有名常綠喬木,葉呈倒披針形的全邊,葉身與葉柄無區分。簇生黃色小形花,長雄蕊多數突出於花冠外,呈雅致的球狀,不過目前花蕾尚小,可作為觀賞之用,也是薪炭的好材料。

此地引起我們注目而發揮熱帶植物的無上風情者,有聖誕紅與梧桐(ワタキリ)。聖誕紅是高數尺的常綠灌木,擁有狹披針形,梢頭的數葉呈鮮艷紅色,宛然如花,惹人注目,且在誘致昆蟲上扮演充份的角色,其間隱然開著綠黃色小花,也相映成趣。

梧桐是本島特有的落葉喬木,花比葉先開,花冠約有四寸,淡紫紅色中密布黃點,頗為美麗。從嘉義郊外橫亙獨立山中,到處都可以看到,作為觀賞之用,庭園也多所種植。材質白色輕軟,用於衣櫃。分布區域據說由阿里山西麓橫亙埔里附近。

這邊的名產中,有一種是壁虎(ヤモリ),形似蜥蜴,長五、六寸,灰色而腹帶白色,我在青柳旅館的廁所,曾在電燈的外面燈罩中看過數隻,入夜更深之後,他們會群聚,發出滋滋的聲音,自由自在地爬繞在房間的牆壁、天花板、蚊帳上。雖是以捕食蚊子為主的益蟲,但給人的感覺不是很好。

此日從嘉義郡守荒木藤吉氏獲得入蕃許可證。

第216號 入蕃許可證

原籍 新潟縣三島郡片貝村

現住所 同上

職業 農 大平晟 64歲

入蕃目的 參觀

入蕃地區 新高山

入蕃期間自昭和3年3月12日至17日

以上准許入蕃 昭和3年3月11日

台南州嘉義郡役所 印

◉注意 本證須於下山時立刻繳回官廳。


 (嘉義郡役所,翻拍自網路)

77613BE2-4587-414C-B5B9-81DE65F4EBC0.jpeg - 山行十一年

 (阿里山新高山登山口(西口),最上排右起第二人戴大盤帽、斜背相機者為千千岩助太郎,翻拍自臺北科技大學)

新高山

十三、總論

位置、山態、命名記、岩質、森林、高山植物

新高山是崛起於台灣山脈、亦即中央分水嶺稍微偏西的山群,中央主山位於東經120度57分12秒、北緯23度28分6秒、幾乎是在北迴歸線上,橫跨台中、台南、高雄等三州,其中屬於台中州的面積最多。連結本山群與中央分水嶺的鞍部,是有名的八通關。

本山群以13035尺、亦即戴上本國最高榮冠的中央主山為盟主、位於東南方約七百米的東山(12816尺)、西方約2400米的西山(11698尺)、南方約2500米的南山(12768尺)、北方約2000米的北山(12760尺)相互聳立,以主山為中心連結各峰,約略呈十字形。

支那人稱為玉山或祿山,阿里山蕃人(鄒族)稱為八通關(バトンカン),又另有以英國汽船亞歷山大號船長莫里森之名的莫里森山,此名最廣為流傳,但本島劃歸我領有後,明治30年6月28日,由敬畏的明治天皇命名為新高山,因此在全國為數甚多的山名中,特別感到無比的光榮。

                                                            新高山命名記

巍巍高峻者山,鞏固不動者亦山,故自古擬表君父之恩德而望國家之安寧時,常取富岳之譬喻。蓋富士山乃我國山岳中最高者,明治二十八年因戰捷之結果,臺灣島歸於我後,又得一伯仲之山,此即『莫里森山』也。此名據稱為歐洲人所名,其年七月由參謀本部派測量部員於此島著手全島之測量,參謀總長有栖川宮殿下於大本營御前會議上,上奏其事,至談及山名時,陛下敕諭曰待測量完成之日,朕再命名。其後測量部再增發部員數班,崎嶇難行於土匪生蕃起伏叛亂之間,盡其所以進行測量,並及於往往政化未達之域。去年九月竣功,爾來戮力製圖,本年六月臨將付印之際,參謀總長殿下令副官赴京都上奏,同月下旬參謀本部次長川上操六西上,伺窺天機,忝獲恩賜新高山之嘉名,乃以此銘刻圖上,以之如萬古不易之名。子之初生,父命其名,今上陛下對此島中第一高山之賜名,即仰承以愛子之心賜予新邦之聖德。嗚呼我八大洲,於今上陛下之代更加此一大島,其日益彌高之皇德,比此高山還高,其日益鞏固之邦國,比此不動之山還鞏固,畏我陛下之智慮賜與台灣島,臣民豈可不一如以往盡瘁於其日益之經營而宣揚其皇威哉?

明治三十年七月   藤井包總 謹識

(譯註:大平晟的原文與矢野目少將轉呈台灣總督的抄本內容(如下)略有出入,本處參考抄本加以修訂)

B937DFD3-1C74-4328-8290-8231DDA33CDC.jpeg - 山行十一年
98516D30-77E5-40B6-92A6-AEA8DF7B2534.jpeg - 山行十一年
9AB62C0C-366A-4C2E-B96A-E5CD2D1DB142.jpeg - 山行十一年
2210106C-0200-4658-BAA5-2C41EF3B1572.jpeg - 山行十一年

(陸地測量部長藤井包總所寫之新高山命名記,由1916年當時的陸地測量部長矢野目少將轉野呂寧呈台灣總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收藏)

明治天皇有親詠詩歌曰『欣聞新高山麓的草民亦繁茂昌盛』(新高の山の麓は民草も茂りまさると聞くそうれしき)。

另外也附記一下與本島因緣殊深的北白川宮妃富子殿下的詩歌:『為國所立之功勳,比新高之山彌高』(國のためたてしいさほは新高の山よりおもほゆるかな)。

全山屬古生層乃至中生層水成岩的粘板岩,到處可見夾雜的石英條脈。北山據說概由硬砂岩所構成。

山岳風景的一大要素是植物。植物是山體的衣服。而森林係其盛裝打扮,所謂花海,是其髮飾或胸飾。台灣的山地如今仍為其盛裝的森林所包圍。以前的葡萄牙人從海上遠望,發出福爾摩沙的讚美之聲,如今成為本島的稱呼,實在令人非常認同。

新高山位於北回歸線上,山頂海拔突破一萬三千尺,因此隨著由山麓攀登山頂,逐漸由熱帶森林移往寒帶森林,對初次接觸其豐富變化的人,會有非常珍奇之感。

E9CD93FB-E744-4AD0-B4F5-5EB612CE76C9.jpeg - 山行十一年

(北白川宮妃富子(1862-1936),翻拍自網路))

高度上的植物分佈略記如下

熱帶林(約二千尺以下)

榕樹、椰子樹、檳榔樹、龍眼、香蕉、挱欏(ヘコ)、藤(トウ)、麻竹。

暖帶林(自約二千尺至六千尺)

樟、楠(タブ)、錐栗(シヒ)、交讓木(ユヅリハ)、紅淡比(サカキ)、烏心石(ヲガタマノキ)、楢(ナラ)、朴樹(エノキ)。

溫帶林(自約六千尺至一萬尺)

紅檜、扁柏、台灣鐵杉、台灣五葉松、新高雲杉(タウヒ)、山毛櫸(ブナ)、莽草(シキミ)、馬醉木(アセビ)。

寒帶林(約一萬尺以上)

台灣冷衫(新高トドマツ)、玉山圓柏(新高ビャクシン)、玉山杜鵑(新高石南(シャクナゲ))。

武內貞義氏的『台灣』書中,對於高度的代表性植物列舉如下:

樹木

一千尺以下 榕樹

二千尺 烏桕(ナンキンハゼ)

三千尺火燒柯(クリカシ)

四千尺栓皮櫟(アベマキ)

五千尺青剛櫟(アラカシ)

六千尺昆欄樹(ヤマグルマ)

七千尺扁柏

八千尺台灣鵝掌柴(シマコシアブラ)

九千尺台灣冷杉(新高椴松)

一萬尺以上ニヒタカムロ

草本

一千尺以下 中原唐松

二千尺 永澤堇

三千尺 宮尾草

四千尺 島草紫陽花

五千尺 川上菫

六千尺 新高三ツ葉

七千尺 佐久間草

八千尺 新高釣舟

九千尺 森草

一萬尺以上 新高薄雪

504A03C0-B063-40A7-9884-0BDD49AA9629.jpeg - 山行十一年

(武內貞義『台灣』,南天書局改訂版,翻拍自網路))`

依地質學者的看法,日本全體列島原本相連,並構成亞細亞洲的東部,所以台灣的高山植物,也存在於沖繩、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台灣冷杉,和八甲山冷杉、北海道冷杉之所有多少有些差異,主要是多年的風土使然。

台灣的高山地帶,如今尚存對岸支那內地已經滅絕的植物,而且和喜馬拉雅乃至馬來諸島的高山地帶植物共通或相當近似一事,是頗有趣的問題,甚至哺乳類、鳥類、其他動物也有此關係,特別是本島最初的住民、亦即現在的蕃人屬於馬來系統,令人不禁萌生奇蹟之感。

內地的植物、特別是高山植物的名稱中,很多會冠以初次發現時的山名或借用發現者之名。例如有名的楚楚可憐的北極花(リンネサウ)、深富雅致氣質的仙女木(チャウノスケサウ)或被視為杜鵑珍品的『根本杜鵑花』(ネモトシャクナギ)即是如此。在台灣冠名『台灣』或『新高』或『高砂』的植物實在多到令人眼花撩亂,或者附上人名的也非常多。這如果僅是緣於發現者之名的話那就還好,但似乎很多是為表達敬意而冠上單位的長官、主管的姓氏。武田久吉博士在其著作『高山植物的故事』中說『由來植物中會冠以優雅的和名,但近世的命名中、往往有令人嫌惡的名稱。其中不少是取自於人名而令人感覺不協調者』,這在台灣特別不禁令人深有同感。

宮尾草(取自殖產局長宮尾舜治氏之姓),又名八角蓮(ハッカクレン)。產於台灣山地三、四千尺附近的陰暗地區,分布區域相當廣,從阿里山一帶通過中央山地,北至大屯山群亦可看到。特別是由霧社到卑亞南附近似乎最為豐富。莖高一、二尺,葉子一般附著兩片,形狀概似大吳風草(ツワブキ),富有光澤、極為多肉而濃綠,邊緣略呈八角,葉身長徑有達一尺以上者。花在下部葉腋簇生四、五個,但發育旺盛者可達十個左右,偶爾有在上下兩處簇生者。花被有光澤,呈暗紫鐘狀而下垂。其直徑約一寸,令人有幽雅雄壯之感。大正12年今上陛下以東宮殿下身份行啟本島之際,有幸能榮獲玉覽。這和明治35年在長野縣師範學校、獲皇太子殿下(大正天皇)玉覽而有幸獻納於後青山御所的『戶隱升麻』(トガクシショウマ)是天生的一對而成為本島著名的高山植物。此宮尾草的根,據說有消毒之療效。

E24D588D-E1DD-4A01-88CD-EAABD0B101C6.jpeg - 山行十一年

(宮尾舜治(1868-1937),台灣發行樂透彩券的第一人,翻拍自網路))

EA2A713A-712E-4728-A014-ACF7B1EF4EF8.jpeg - 山行十一年

(『戶隱升麻』(トガクシショウマ),翻拍自網路)

十四、登山口

住宿費、人伕費、各種行程、登山者叮嚀事項

新高登山口,有水裡坑口(スイリコウ)、阿里山口、玉里口(タマサト)等三處。

水裡坑口在二水驛轉搭集集(シウシウ)線,在水裡坑下車,由此沿陳有蘭(チンイウラン)溪,經東埔(トンポ)、八通關,抵新高山頂上,此稱為北口。

阿里山口距嘉義驛40餘英里,由阿里山鐵道抵阿里山沼之平(ヌマノヒラ),由此沿山脈抵新高山頂上,此稱為西口。另可由沼之平沿北方和社(ポーサ)溪,與水裡坑登山道路中的東埔相會。

玉里口由台東線玉里登爬,經八通關抵新高山頂,此稱為東口。

東口在蘇澳(スアウ)、花蓮港之間尚無鐵路,以及玉里至八通關之間有25里6町之遙,所以這區域尚有凶蕃偶而出草,因此除特殊事情外,幾乎不取此口。

北口從水裡坑到八通關是所謂的八通關道路,這一段距離14里25町,其中水裡坑到內茅埔的4里13町,有台車之便,每1里或1里半的間隔,有警察官吏駐在所,可以獲得借住的方便,另有名的產物鐵線橋很多,得以品嚐溪流的風情,且東埔有清澄的溫泉湧出,以及呈現頗為輕緩爬坡的寬廣道路,以山道而言,是沼井氏所謂的坦坦(?)大道,所以是最輕鬆的登爬道路,但因始終沿溪谷而行,到觀高為止,缺乏展望。

西口可透過阿里山鐵道攀登本山一半以上的海拔,另從沼之平始終沿著稜線,所以可俯瞰台灣特有的深谷,也能享受展望的樂趣。途中雖有三個『休泊所』,但除了登山時期(七、八月)之外,是無人的山屋,且多陡峭的升降,所以山側路身易伴隨崩壞的危險。

從沼之平到新高山頂的登山道路,在台南州的大奮發下,以一萬餘圓的經費開鑿,大正15年11月14日在鹿林山舉行開通儀式。

735958F0-D53F-4BB5-B3E2-9375727766D2.jpeg - 山行十一年

(阿里山沼之平(海拔7457尺)及新高登山道路入口,翻拍自Lin C.M.)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新高山登山案內』中,有以一般腳力為標準,計算北口往返的日程如下。

日順     出發地    目的地    里程

第1天  水裡坑     東埔      10里7町   (備註)水裡坑、內茅埔間4里13町,搭台車約需3個半小時。

第2天  東埔        八通關   4里18町

第3天 八通關出發抵新高山頂後下到觀高6里11町

第4天  觀高        楠子腳萬   7里2町

第5天楠子腳萬  水裡坑    7里2町  (備註)內茅埔、水裡坑間,搭台車約需2個半小時。

另西口往返的日程為

第1天   嘉義     沼之平     4里4町  (備註)火車早上7點發車,約下午2點抵達沼之平。

第2天  沼之平   鹿林山     3里19町

第3天  鹿林山   新高下     3里

第4天  新高下出發,登頂後下山到鹿林山,4里22町。

第5天  鹿林山   沼之平     3里19町

第6天  沼之平   嘉義         4里4町(備註)沼之平早上8點10分發車,約下午3點抵嘉義。

CF887B6A-965E-4FB9-B256-3F994EDB10C3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鹿林山休泊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接著由北口攀登下到西口的日程為

日順     出發地    目的地    里程

第1天  水裡坑     東埔       10里7町(備註)水裡坑、內茅埔間搭台車。

第2天  東埔        八通關     4里18町

第3天  八通關     鹿林山     6里21町

第4天  鹿林山    沼之平      3里19町

第5天  沼之平     嘉義       44英里(火車)

另由西口攀登下到北口的日程為

日順     出發地    目的地    里程

第1天  嘉義         沼之平    44英里火車

第2天  沼之平      鹿林山    3里19町

第3天  鹿林山      新高下    3里

第4天  新高下      東埔        8里5町

第5天  東埔         水裡坑   10里7町(備註)內茅埔、水裡坑間搭台車。

9EA42383-7889-4CDE-8163-67ED6B56A3D1.jpeg - 山行十一年

(阿里山(沼之平)驛、阿里山神社森林,右邊的山為大塔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台南州發行的『阿里山口新高登山案內』中,以健腳的腳程為標準,計算由西口攀登下到北口的日程為

日順     出發地    目的地    里程

第1天  阿里山     新高下    6里18町

第2天 由新高下登頂後至觀高4里9町20間

第3天  觀高       楠子腳萬   6里25町12間

第4天 楠子腳萬  水裡坑     6里33町26間(備註)由新高山頂到水裡坑17里2町18間。

又該『案內』發表的西口里程及登山時間如下

區間                     里程           所需時間

沼之平到鹿林山  3里19町       4小時

鹿林山到前山      2里7町        2個半小時

前山到新高下          28町        1小時

新高下到新高主山   29町        1個半小時

合計7里11町9小時

西口阿里山沼之平中有豪華的旅館2間,住宿費附便當,一等為3圓,二等2圓50錢,三等1圓50錢。

在北口沿線警察官吏駐在所請求住宿時,其住宿費,依台灣山岳會發行的『新高登山書籤』寫道『住宿一晚附便當的費用內定為奏任級4至5圓、判任級2至3圓、雇任級1圓左右。不過這是公務出差的費用,一般的登山者,住宿一晚約1至2圓左右,在獲得特殊待遇時,則應表達相當的謝禮』

登山期中,阿里山飯店會派人出差各『休泊所』,應需求提供一餐60錢的餐點或準備毛毯20張備用。在北口,有一位集集庄的米增辰平氏出差東埔及八通關,接受一泊三餐1圓50錢的委託。所謂庄相當於內地的村。

因為休泊所的關係,對於團體登山,有必要限制人數在20人左右。

為了攜帶品而需要人伕時,在北口可向內茅埔,在西口可向阿里山警察官吏駐在所請託。1人1天工資1圓乃至1圓50錢。

管轄北口登山道路的新高郡役所,對一般登山者配發以下宣傳單:

新高登山叮嚀事項(新高登山心得)

一、進入蕃地需要許可證,倘預先辦理手續,則可在方便的地方交付。

二、即使是盛夏時分,也請準備冬天襯衫。

三、請攜帶飯盒。

四、糧食可在集集準備。

五、草鞋或人伕可在水裡坑準備。

六、駐在所可接受住宿,但萬事不自由,請多忍耐。

七、住宿諸費用,請支付實際費用。

八、蕃人如果敬禮或致意,請頷首示意。

九、請勿戲弄蕃人。

十、請教導蕃人好的事情。

十一、請準備救急藥品。 

13C7AE1D-0222-4E9F-A652-2D74FAC01C86.jpeg - 山行十一年

(阿里山飯店,出自『阿里山新高山景色寫真帖』出版日期1927年,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阿里山鐵道,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十五、由嘉義往阿里山

阿里山鐵道、困難地名、大塔山、沼之平、緋櫻、神木

△3月12日 晴 朝 嘉義62 夕 沼之平56

我們選擇由西口攀登、北口下山的行程。

從嘉義到阿里山的所謂阿里山森林鐵道,是由總督府營林所經營,原本作為木材搬運專用,但因近來木材的伐出日益減少,加上阿里山風光之美已經名聞遐邇,尋幽訪勝者越來越多,所以目前以嘉義、竹崎(タケサキ)間為營業區域,每天運行5次,竹崎、沼之平間的列車則僅1天運行1次,連結2、3台客車,當然是歡迎一般乘客,不過因為原先的目的是運材,所以對乘客的心態頗為強勢。今記其概要如下:

『火車發車或抵達時刻,得因本所的狀況作變更或途中要求乘客下車。對於乘客的事故災害,本所概不負責』

這個內容揭示於火車停靠站,在車票的背面也有記載。

另每月第1、第3週的週日,竹崎、沼之平間暫停營業。

團體20人以上,本線有車資3成折扣、阿里山線有5成折扣的優惠。但學生即使是單獨一人,在本島內亦有3成折扣的優惠。

近年來光是阿里山的訪勝客人年年呈現數千人以上的盛況,因此位於蕃界內的該山,自昭和3年2月起廢止入番許可證而可隨意登山。

火車時刻表中,嘉義發車的時間是早上7點,但此日發車的時間是7點18分。一抵達北門驛,車外有人呼叫我的姓氏並要求會面,一看遞出的名片,是『營林所嘉義出張所庶務係長、台灣總督府屬鄉光治』。因為是基於總督府的通知而來訪,所以贈送了總督府營林所發行題為『給阿里山登山者』的冊子與『阿里山口新高登山案內』及『阿里山鐵道圖』,另也將我們介紹給車掌認識。

有約30名通學兒童從灣橋驛上車,然後在鹿麻產驛下車,笑嘻嘻地朝學校走去。這中間有牛稠溪,很多的水牛四處游水,令人覺得和名稱名符其實。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新高山登山案內』鳥瞰圖,翻拍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一抵達竹崎驛,列車將火車頭連結在後方。由此起是所謂的山線,要通過很多的隧道,不過並沒有煤煙的困擾。因為這是種結構獨特的汽罐火車,一面發出奇怪的轟轟之聲,一面上爬。客車的結構亦頗不同。車台的地板下設有收納室,可以放置大行李或其他貨物,所以車內的出入,必須上下幾個樓梯不可。運材車理所當然是特殊的結構。

竹崎舊稱竹頭崎(チクトウキ)。附近以蔚然的麻竹林聞名。濃綠的龍眼樹惹人注目。裝飾籬笆而開著鮮艷紅色髮簪的扶桑花,在此處亦受歡迎。也看到旅館及料理店。站內有叫賣香蕉、鳳梨、木瓜、蜜柑。也有水煮蛋(煠卵)。一出竹崎,不久就開始登爬以螺旋式聞名的獨立山,透過之字型迴轉(Switch Back),駛進樟腦寮停靠站,海拔1670尺。也看到屬於專賣局經營的亞鉛屋頂製腦所。這個車站也賣香蕉及水煮蛋等。在台灣,雖也飼養很多雞,但中部以北,以家鴨較多,車站販賣的蛋,幾乎都是鴨蛋。


(竹崎驛,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這邊的山間中,有生氣勃勃的野生芭蕉,據說是本島的珍品。其守護淡黃花的暗紅紫色大型花苞,頗呈奇態,但更惹人注目的是像張開花傘開著很多橙黃紫色的梧桐(九重桐),四處地彩繪著濃綠的林間。

楓香(フウ)、烏桕等落葉樹與矮小天仙果(イヌビワ)、山黃麻(ウラジロエノキ)的常綠樹為伍。

矮小天仙果又名筆羅子(ヤマビワ),果實與無花果(イチヂク)同樣很小,所以也稱為小無花果(コイチヂク)。成熟後富葡萄糖,滋味很好,所以為山行人士所禮讚,天仙果的尊稱實在令人贊同。其樹皮纖維可為抄紙的原料,嫩葉川燙之後可混在飯中炊煮,熟果可供果酒釀造,亦可當庭木供觀賞之用,必須說其功能實在是非常豐富。

沿道四處呈現著異樣葉形的桫欏(ヘゴ),引人注目。這是木本狀的蕨類,莖高約30尺,直徑可達1尺餘。在無任何樹枝的垂直柱狀莖頂中叢生的葉子,是類似蕨類(ワラビ)的大型羽狀複葉,高大者也有約長二丈者,非常壯觀。幹莖密生刺。葉子掉落的表皮呈現蛇皮紋,所以有蛇木之名。樹幹充當床柱、筆筒、插花筒、火鉢等種種器具,另眾所週知,其根部纏繞的黑色纖維用於附著性蘭科植物的移植。

一從樟腦寮驛出發,火車就向右、向左迴轉,進隧道、出隧道,沿著山腹而行,再進入隧道,迴旋復迴旋地一直往上登繞獨立山而一直俯瞰腳下的樟腦寮驛,每一次迴轉,則視界漸開,風情面貌改變,令人有眼界四開的一大展望之感。火車實際上一口氣攀登了700餘尺後,抵達獨立山停靠站。海拔2430尺。

(樟腦寮驛,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從這裡出發,偶然俯瞰右手邊的深谷,覆蓋谷底凹地的一團濃雲,看起來宛如湖水。高山的名產中有所謂雲海,但我很想將它命名為雲湖。

從獨立山停靠站往東朝稜線前進時,梨園寮停靠站附近有美麗孟宗竹的殖林。塗著白色的木標中寫著『孟宗』。

交力坪(カラピン)停靠站(海拔3300尺)附近可見橫亙數里的桂竹林偉觀。看起來雖不像麻竹般呈現一大群束的叢生,但頗密生,莖幹似苦竹(マダケ)而直挺,長7、8丈,直徑可達5、6寸者。材質強韌而耐久,因此成為建築等其他器具的材料,但近年來大量被用於製紙的材料。這是所謂的竹紙,主要用於包裝。這裡果然是中部山地桂竹林的正宗,除了柱子外,連地板、屋頂、四面的牆壁,都用割成兩片的竹子巧妙組合,看起來全部是竹製的建築家屋。『這很風雅,一種適合茶室的風味』。能博得高頭氏的讚賞,令人覺得有趣。

(交力坪驛,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該車站的叫賣中,看得到例行的香蕉、水煮蛋,但有用暗褐色葉子包著的一種麵包或粽子般的東西,頗引人注目。常看到乘客及在附近休息的人都買來吃。這包葉是在縱貫線沿路、阿里山沿線一直都有看到的月桃草(ゲツタウサウ)的葉。一般單稱為月桃,也聽沼井兄說過,本島山野四處生長很多,其莖皮及葉都頗強韌,所以可當繩、草鞋、行李、籠、草蓆之用,用途頗廣。蓋形狀似螟蛾(メウガ),葉甚厚、有光澤。發育旺盛者,莖高可達1丈以上、葉長可達3尺以上。宜蘭的名產月桃布,就是由這個製造。我後來在烏來的溪谷,也看過呈現奇形怪狀的花。

沿路一直看到很多的野生芋頭映入眼簾。山有山的幸福,即使不工作,這芋頭也吃不完吧。但一請教警察們,原來這不是芋頭而是姑婆芋(クハズイモ),不能食用。根莖有毒,但可用於另一種藥劑。聽說蕃人們僅將其葉用來包東西。又名滿州芋(マンシウイモ),根莖甚硬,所以也叫石芋(イシイモ)。當時我和高頭氏一起命名為假芋頭(サトイモダマシ)。

附近的原生林中,樟木(クス)、紅楠(イヌグスタブ)、火燒柯(クリカシ)、大葉楠(オホバカシ)、柯(シヒ)、栓皮櫟(アベマキ)、楓香(フウ)、台灣櫸木(タイワンケヤキ)、台灣赤楊(タイワンハンノキ)、蓪草(ツウダツボク)等闊葉樹雜然茂生,覆蓋至深谷。在蔚然蒼鬱的深林中,藤蔓(ヒロハノシヒノハカヅラ)、藤繡球(ゴトウヅル)、藤(トウ)等偉大纏繞植物上爬捲曲,令人想起宛然是暗中飛躍的大蛇,樹幹及樹枝到處都有鳥巢蕨(オホタニワタリ)、 刀葉槲寄生(ナガバヤドリギ)等寄生植物呈現黝黑的巨大球狀,令人懷疑是宛如縮身即將飛撲而下的怪物。對於蔚然幽林,我們常用『晝猶尚暗』的形容詞,但對台灣的深山密林,我真的覺得該形容詞非常適切。蘚苔覆蓋的古木中,寄生很多細莖石斛(セキコク)。蕃人將之視為除魔之用,也當成藥用而非常珍視。

特別是這一帶的林樹,大致是常綠闊葉樹,所以其深綠更為濃厚,我和高頭氏頻頻發出讚賞之詞,認為實在很像台灣的林相。我以前跋涉吉野群峰之際,在大臺原山接觸到原生林的大觀,認爲它是內地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但在台灣山岳,這個原生林更遠遠地呈現偉觀而極其濃厚。

(俯瞰交力坪,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因為各種樹木目前正開始長出嫩芽,所以有淡綠色,有淡紅色,甚至也有黃綠色、褐色、灰白色。而且這些色彩,極其濃淡複雜,當俯瞰覆蓋深谷的密林之際,其美觀、異觀,在內地實在無法得見。沼井氏頻頻勸誘我觀賞台灣盛夏的林相,這或許是最能看到台灣山色特徵的季節,但我能夠接觸到這次孟春時節生氣潑辣的林相,實在覺得無比的快感。

路旁有魚腥草(ドクダミ) 車前(オホバコ)。另外生氣勃勃的野生芭蕉(バセヲ)亦映入眼簾。

交力坪之地,聽說在二百餘年前隨著支那民族的移住而開始植林,種植福州杉(廣葉杉)(カウエフサン),且其種子廣佈全島各地,當時的漢民族就已經擴展到如此的深山高地,實在令人驚訝。現在也仍看得到很多苗圃。



(交力坪庄竹紙原料,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前往沿線闊葉樹林採伐地,這當作保續事業而於7年前由營林所種植的廣葉杉及內地種的杉木,呈現非常美好的發育狀況,高亦可達2丈左右,其生長優於內地的2倍以上,且其材質毫無遜色。

經過水社寮、奮起湖的兩個車站,中午12點30分抵達哆囉嘕(トロエン)停靠站,海拔4970餘尺。

聳立於水社寮後方的四天王山,是嘉義水道的水源地。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新高山登山案內』鳥瞰圖,翻拍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奮起湖舊稱糞箕湖,因為名字感覺不怎麼好,所以最近才改名。台灣的地名中,很多冠以湖字的,讓人聯想有湖水,其實是窪地的意思。本站位於阿里山鐵道約略中間的位置,有火車頭庫房(機關庫)、保線執勤所(保線詰所)、警察官吏駐在所、旅館茶屋等。

一登爬獨立山,在其前面稍稍的左方,展開了一個真正無比驚異的大偉觀,這就是以大塊奇岩怪石而聞名的大塔山。全山岩石的肌理呈現出像巨鐘的怪狀,神似越中黑部溪谷的鐘釣山(カネツルヤマ)或奧鐘山,但比之更大,斷崖峭立幾千尺,河合(カハイ)的溪流沖洗其岩腳,令人聯想起黑部別山(クロベベツサン)的岩壁,但其激流奔湍,令黑部別山的岩壁無法向背。明治35年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氏踏查本山的結果,決定開發此一寶庫,所以用此溪名傳頌該氏的功績。

(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翻拍自網路)

大塔山的偉容,從獨立山之後,在各地點經常映入眼簾,但哆囉嘕是得以眺望幾乎全貌的好地點。其無止盡呈現雄偉、明暸、重疊的層狀岩壁,必須說實在是發揮了水成岩的特徵。

隔著左方河合溪深谷的對岸山肌,整面包覆以剛萌生的嫩草,實在呈現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淺綠美,而背景遙遙的淡青色群山重疊光景,真有令人進入大自然畫中之感。車站附近中有蕃人家屋十餘戶,正在從事杉木及廣葉杉苗圃的作業。

在河合溪流域,俯瞰雖狹小但到處呈現鮮綠的稻田。

我想在此敘述一下有關地名的感想。糞箕湖變成奮起湖一事另當別論,交力坪、哆囉嘕(陸測暫製20萬分一圖中寫作多羅焉)等,非常不容易讀,且有屬於現代所謂的『死字』,是將原本的蕃語用近音的漢字表記,所以難字難讀的地名,在蕃界內外仍然很多,我從鄉里出發前,讀過一些人的新高登山紀行,在北口登山的途中,有人用漢字寫成楠仔腳萬社,有人用假名寫成ナマカバン(Namakaban)社,從地理上思考,或從其人的行程思考,推論應該是同一地名,但為了謹慎起見而向楠仔腳萬警察官吏駐在所(目前該所的標牌中寫為『楠子腳萬警察官吏駐在所』)照會,確認果然是同一地名。支那民族所命名的地名,當然都是音讀,但領臺以來所新命名或改正的,以訓讀為多。枋橋改為板橋、打狗改為高雄、阿緱改為屏東、竹頭崎改為竹崎等等相當多,更有進一步將用難字表記蕃語的地名,幾乎全部想改以假名文字。特別是在地圖上,不論是製圖或讀圖都會非常方便。但八通關、觀高等有特殊語源意義的則除外。實際上目前台灣的地名,複雜混亂難字難讀至極,我感覺有下定決心整理的必要。


(大塔山的偉容,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從哆囉嘕驛繞過幾個大大弧度的彎曲後,抵達十字路驛(海拔5020尺),終於進入了蕃地。車站的稍稍前方立著寫有『蕃界』的標示,並揭示入蕃者叮嚀事項。我利用停車時間特地下車,想在蕃地印上出生以來首度的足跡。

廣告揭示牌寫著『阿里山銘產蜂蜜一瓶白色一圓二十錢、紅色一圓』。

此處是阿里山鐵道與達邦(タッパン)蕃社方面與勞勞柴(ララチ)蕃社方面的交通道路相交叉的地方,所以才取這個名稱。有警察官吏駐在所、蕃產物交換所等。

身軀強健、全身黝黑、皮膚光澤甚至予人愉快之感的數名蕃人,在從事貨物搬運。這貨物中,也有他們極為嗜好的糖蜜酒。聽說他們原本以小米或甘藷為原料自行釀造自家用的酒,但隨著近年製糖業的進步發展,從其副產品的糖蜜釀造出非常廉價的酒,所以大受他們的歡迎。

蕃人腰上的異樣蕃刀惹人注目。一進入蕃地,警察的身上,除了佩劍外,肩上也看得到槍枝。

這一帶開著從內地移植過來的吉野櫻。聽說數年前營林所在沿路各地種植了數千株。本島特有的台灣緋櫻(タイワンヒザクラ)也生氣勃勃地散見林間。

這附近看到的杉木、廣葉杉的造林,是大正9年所栽種,長得頗好。所謂沿線造林是指十字路以下。

(十字路驛,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達邦社位於十字路驛南方約1里半,在阿里山蕃中是最具優勢的蕃社,戶數約70,人口約800。勞勞柴蕃社在驛站北方1里24町,戶數約50,人口約250。這些蕃社質樸從順,頗服從官命,戮力農耕,很多從事阿里山造林作業或搬運或嚮導人夫等。聽說附近適合種植白蘿蔔、甘藍、牛蒡、蔥等。

一從開著明亮吉野櫻與桃花的平遮那驛(ヘイシャナ)(5500餘尺)出發,塔山的雄姿就隱見於樹間中,道路益發險阻,渡過棧道式橋樑數次,迂迴曲折於羊腸山徑,仰望,則懸崖近逼車窗,俯瞰,則幽谷現出腳下,時而有所謂催人危懼冷汗的場合,但又為一種痛快滋味所襲,如非特殊任務目的下所建造的阿里山鐵道,就無法品嚐此種經驗。

櫧樹(カシ)、火燒柯((シヒ)、紅楠(イヌグスタブ)、赤楊(ハンノキ)等蔚然密林之中,映入眼簾的是混生著裝飾淡黃綠色松蘿(サルヲガセ)的紅檜古木,火車透過第一、第二頗長的之字形迴轉,越來越沿著森林前進,在一個大迴轉後抵達二萬平(ニマンダヒラ),海拔6554尺。

此處約成二萬坪的平坦地,所以得此一名,在所謂阿里山地帶中,呈現最平坦的寬廣高原,戶數約有一百。車站前有幾個座椅。我利用停車時間,稍微下車看看。前面隔著深谷,可以仰望塔山的全景,東南方近立纏繞黑木的香雪山,遠則可望霞翳的霞山,親臨朝暮雲海之壯觀,實在是得來不易的展望地。

 (二萬平驛,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數十株的吉野櫻與數株的紅桃花正盛開。十字路以來,看到很多全緣燈台蓮(ユキモチサウ)。

由此起鐵路是16分之1的最陡峭斜度,所以火車邊喘氣邊穿越森林,透過第三之字型迴轉,前往以本山名產物紅檜巨木聞名的神木(シンボク)驛(海拔7050尺),進行所謂的拜謁神木,再透過第四之字形迴轉,在下午2點30分抵達沼之平(ヌマノヒラ)停靠站。海拔7457尺。距嘉義起點44餘英里。火車時刻表中,抵達沼之平的時間是下午1點50分。嘉義、沼之平間的火車車資三等是2圓88錢。

沼之平是森林鐵道幹線的終點,是阿里山森林作業的中心地,也是新高山新登路的起點。由此處向內奧處、亦即通往北方約8英里杉山邊為止的鐵路,稱為塔山線,其中眠月(ミンゲツ)驛,是搭便車的終點。

我們在營林所派出所的斡旋下,投宿在阿里山俱樂部,因此行李託付給谷內田君送到俱樂部。在前來神木驛迎接的營林所海老澤浪吉氏與阿里山警察官吏駐在所巡查德永福飯氏的引導下,覺得應立刻視察沼之平集材作業而由車站轉搭塔山線,在眠月驛下車,徒步走到約一英里的地點,視察了一部分的作業。

藉由升吊機從2400餘尺的下方,將一個7、8噸木材的巨物拉起,再透過起重機堆到搬運用的台車。

沼平驛與眠月驛的中間,有塔山驛。海拔7691尺,除了是阿里山鐵路的最高點外,同時也是日本全國中最高的停靠站。由車站走約10分鐘,可抵塔山(8310尺)的山頂。杜鵑與高山杜鵑很多,所以又稱杜鵑之丘(躑躅ケ丘)。倘再攀登大塔山(即後藤山、8830尺),則眼界大開,俯瞰腳下點綴垂直數千尺岩腳群裾的原始密林,亦可望見西方雄偉中央山脈的景觀,惟此日微陰,無法遠眺,所以就遺憾地將此略過。

附近的岩壁中,有一般的山杜鵑(ヤマツツジ),惟蕾尚堅閉,目前綻放中的是類似九州杜鵑(ミヤマキリシマ)淡紅紫色的小型花朵。高山杜鵑亦見開花,惟是淡紅色的小型花朵。在此特別惹我注意的是台灣特產並為阿里山所自豪的台灣一葉蘭(タイリントキサウ)。『給阿里山登山者』的封面中也是畫此花朵。好生於岩壁,像水仙的球莖,一半露出地上,由一球根抽出一莖約4、5寸,一莖附一花,半面朝上方開展。花被直徑1寸5分餘,外被5枚,呈紫紅色,內瓣是鮮紅色,唇瓣有鮮黃點與濃紅點。形狀概似朱蘭(トキサウ),花大型,所以日文命名為『大輪朱鷺草』(タイリントキサウ),惟因莖的約中間部分有平行脈的線狀一葉,所以又稱一葉蘭。實在是極其佳麗的楚楚可憐珍品,目前已禁止採集。我在此行跋涉北部山地之際,曾在各地目擊。

下五5點左右回到沼之平,拜訪阿里山警察官吏駐在所,向主任警官角田利重氏拜託有關新高登山的糧食及人夫的事宜後,投宿在阿里山俱樂部。

(阿里山俱樂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阿里山作業區域屬於總督府殖產局所經營,除了屬於阿里山鐵道沿線的造林地帶外,西起十字路驛到東鹿林山(ロクリンザン),南起霞山至北鳥松坑山,東西約2里,南北約5里,其面積有1萬2千餘町步,沼之平是營林所派出所的所在地及事業中心地。

森林包括針葉樹、闊葉樹等多總類,主要有扁柏(ヒノキ)、 紅檜、台灣杉(亞杉(アサン)(タイワンスギ)、鐵杉(タイワンツガ)、台灣五葉松(タイワンヒメコマツ)等五種,即所謂的阿里山五木,其中最為豐富且是優良木材的是扁柏與紅檜。

扁柏的樹皮及葉子稍帶黑味,樹枝伸展情形強直,相對於此,紅檜的樹皮及葉子稍帶淡赤味而柔軟,乍見之下像日本花柏(サハラ),樹枝悠緩下垂。材質方面,前者帶緻密淡紅黃白色而有香味,與內地產的相比,無任何差異,後者帶淡褐紅色,質稍輕,亦有一種香氣,兩者據說都頗能防蟻害。紅檜是本島特產的樹木,最為巨大,因此聞名世界。本山紅檜深表光榮的明治神宮大華表的雙柱上,一株是樹齡1950歲,另一株是1093歲。如以紅檜相比,扁柏則產於比較高的地方。

台灣杉被認為是史前世界的珍品,樹葉比一般的杉稍短而密生,木材帶赤味,因為便於薄薄剝落,所以被用於裝飾天花板。

闊葉樹中有櫧(カシ)、柯(シヒ)、楠(タブ)、烏心石(ヲガタマノキ)等優良木材。

沼之平的常住人口有一千以上(內地人約五百),和二萬平附近實在有共同形成沐浴在高山氣氛的理想文化村之感。氣候在盛夏時聽說不會超過華氏75度,冬季則很少降至35度,大氣清澄,水質清洌,蚊蚤不居,因此無瘧疾等風土病。以終年必須搭蚊帳的本島而言,真的是脫離俗塵、絕佳的避暑勝地,其雄偉的景觀,真的可作為世界性的遊覽地區而值得推薦。雨季以6、7、8月為中心,降雨量頗多,不過上午大致蔚藍晴空,午後有短暫驟雨,所以據說白雨一過,就有熱帶高地特有的爽快而肌膚沁涼。

土地與二萬平相比,有高低參差之觀,不過隨著日後的發展,倘設施加以相當的整修,反而無失之單調之慮。

沼之平驛下方一帶的土地,稱為飯包服山,與車站方面合起來稱為阿里山兒玉村,旅館除阿里山俱樂部外,有阿里山飯店,裡面有各種洋式隔間,設備及料理相當好,兩者皆可容納7、80位客人。也有電燈。以位於海拔7千尺以上的村落而言,在日本全國之中是絕無僅有的。

除營林所派出所外,有製材工廠、營嘉購買組合配給所、郵局、小學、阿里山神社、阿里山寺、警察官吏駐在所、醫務室及很多的商店等。

晚上營林所派出所主任田村綠郎氏來訪。

(沼之平驛,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3月13日 晴 朝 沼之平50 夕 兒玉山工廠50

為了想視察阿里山自豪的雲海而早起打開窗戶,但天空微暗,整面是雲霞的世界,而且是霧雨。

俱樂部用地的一隅,高高聳立著利用天然立木的參觀用櫓。

庭前有一株高約2丈、樹幹身圍2尺左右的台灣緋櫻。這是有名的台灣特有櫻。花稍近凋落,不過是實驗上的好材料。樹皮呈暗黑褐色,樹枝細長斜斜挺立伸揚,外形似山櫻。花先葉而開,花梗短,無毛茸。其樹枝根部附著稍微大型的苞葉2個。梗通常再分叉3小梗,其分歧點又附著2、3個小苞。花萼呈比較長的管狀,是濃赤褐色。花冠是鐘狀,斜斜向下,尚未全開。其口徑約7分、花瓣狹長,前端淺淺分裂為二,花色是濃紫紅色。這一如在學名上冠以緋寒櫻之名,在櫻花之中,是最早開花的,在台灣因地方而有異,從12月開始開花,一般1、2月全開,但在高地,則橫亙3、4月,所以我此行在台灣各地始終看到它開花。據說花的壽命長,一般可達3週。

過去,以櫻花研究家而聞名的松岡玄達氏,在他的『櫻品』中如此寫道:『薩州有所謂的緋櫻,從薩州到琉球的路上,有所謂的三千島嶼,緋櫻生長於此。正月上旬開花。並非京都的緋櫻,而是別種。花似八重紅櫻而早開,此種櫻花在東山泉涌寺悲田院的庭園有種植,惟未開花,這是因為暖國之樹移來京都寒地之故,樹木長不大,我曾親自目擊過。樹葉和此地的櫻葉完全相同』。

(江戶的博物學者松岡玄達(1668-1746)及其櫻花解說之著作『怡顏齋櫻品』,翻拍自網路)

緋寒櫻因為是以前從薩摩傳來,所以稱為薩摩緋櫻,在九州地方,於陰曆正月左右開花,所以又稱元日櫻。德川幕府時代移來江戶,備受珍重,但最近才知道此櫻的原產地是台灣的阿里山,所以也稱阿里山櫻或台灣緋櫻。當地人也以蕃地櫻稱呼。

松岡氏說它像八重紅櫻,但實際上是單瓣。

依據有櫻花博士之稱的三好學氏的說法,以櫻花來說,在花的全紅這一點上,內地中沒有可以望其項背者。它雖和印度的喜馬拉雅櫻甚為類似,不過喜馬拉雅櫻的花萼會粘,緋寒櫻則不粘。喜馬拉雅櫻的果實是橢圓形長5分,緋寒櫻的果實是圓錐形,上部肥大,長4分5厘。緋寒櫻盛開時葉不出,但喜馬拉雅櫻花葉同時出等差異。

果然,緋寒櫻的花色,實在是非常的深紅。紫紅色過濃,毋寧是呈暗紫紅色。從而並無栩栩如生的鮮豔味。無光澤。特別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合瓣花冠這一點。一般的櫻花的各個花瓣是翩翩各自散落,看起來有像飛舞蝴蝶的雅趣,與此相比,這花是一整個花直直孤零掉落,看不到那琵琶歌中『兩手交替拉繩的袖口上,花之吹雪翩翩降臨』的風情,櫻花禮讚的我輩們,也不禁稍有失望之感。

此櫻的原產地並非僅阿里山。從中部山地起及於北部南湖大山、大霸尖山的北麓,另隔著台北平原蔓延至山脈生成完全不同的大屯山群,又南方亦橫亙至阿里山以南,海拔以5、6千尺附近最多,低從2千尺一帶到高8千尺附近都有,其分佈區域甚廣。

阿里山中也很多從內地移植的吉野櫻(大吉櫻)。花目前半開,不過花色不佳,根據詢問的結果,將內地附花蕊的櫻苗移植到本島時,最初的花色還好,但花色一年比一年差,著花也變稀疏了。

(櫻花博士三好學(1862-1939),翻拍自網路)

聽說此地的郵局局長嵩岡末男氏是我縣村上(ムラカミ)的人,於是在早餐前去拜訪,並請他在紀念帖上蓋郵局的印戳。該氏很高興並招待我茶點,特別在『萬國郵便聯合加盟五十年紀念』的郵票上附帖押印,又贈送自行拍攝的阿里山寫真數枚。此紀念郵票中有我國郵便創始的功勞者前島密氏的肖像。因為前島氏是我縣出身的人,對嵩岡氏的好意,除了感謝,也將永誌紀念。

在營林所的海老澤氏的引導下,參拜了阿里山神社,參觀小學,並在神木驛下車,參觀了所謂的神木。樹木是紅檜,樹幹根部的周圍113尺,目測樹圍64尺、長150尺、枝下45尺、材積1800石,樹齡推定3000年。四方用木柵圍起。以檜木來說據說是東洋第一的巨木,所以宮尾殖產局長命名為神木,以謀求其存續,不過聽說山奧之處尚有很多神木之上的樹木。走下箭竹茂密的小徑數町,有約略一樣大小第二神木,據說其樹內的空洞可容納5、60人,不過可惜的是日前因為有人不注意而造成半毀的火災。昨日從車窗所見的神木,看起來不怎樣,但現在靠近一看,真是驚人的巨大,樹幹的肌膚中,附著千古的蘚苔,樹枝就不用說,此一蘚苔甚至木柵都裝飾著松蘿的勳章,實在非常神聖。不過幾年前的暴風,損壞大部分的幹枝,讓樹容大大受損,實在可惜。

我幾年前遊薩摩,曾與高頭氏一起目擊蒲生(カモ)八幡社境內所謂的日本第一大樟樹,其根部的周圍125尺4寸,目測樹圍76尺、長百餘尺,所以樹圍比這裡的神木還大,另據說在屋久島的杉木巨樹,目測樹圍67尺,所以單以巨木來說,是在這神木之上,但這裡以檜木來說,不得不獻上東洋第一的榮冠。


(阿里山神社,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由新高主山肩部仰望主山的山巔,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十六、由阿里山往新高山

日程、準備、鹿林山、水鹿、帝雉、西山之險、楠梓仙溪頭

拜訪日本第一高山的日子終於接近了,我們從日本第一的高地文化村阿里山出發後,前往新高山的日子就到來了。我們訂定的行程如下

第1天(3月13日)沼之平出發,住宿鹿林山

第2天(3月14日)鹿林山出發,住宿新高下

第3天(3月15日)新高下出發,越過新高山頂,住宿八通關

第4天3月16日八通關出發,住宿楠仔腳萬

第5日3月17日楠仔腳萬出發,抵水裡坑

第1天的行程是3里19町,而且路途輕鬆,所以上午試著在阿里山上散步參觀,同時等待天候的狀況,但天空下起細雨並無放晴的機會。不過在第3天可以恢復天晴的期待中,在營林所的田村氏、海老澤氏、駐在所主任角田氏等的送行下,於13日正午從沼之平出發。

(阿里山營林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昨日以來一直受其照顧的德永巡查,擔任我們的嚮導兼護衛而與我們同行,另外在駐在所的斡旋下,跟隨擔任人夫的蕃人3名,一行合計7人。

這些蕃人是來自距十字路驛南方4里餘的頂笨子(テンプナ)社,其名如下

Boyu-yakumagana(ブォユーヤクマガナ)、Yakumaganaawai(ヤクマガナアワイ)、Peyonshiawai(ペヨンシアワイ)

人夫因為從遠方來,所以至少必須於一天前向駐在所申請。

德永巡查除了佩劍外,腰上掛帶彈夾,肩上扛著連發的槍枝,蕃人帶著唯一武器的所謂蕃刀,借來的舊式槍枝則與行李放一起。

糧食及木炭等其他行李則分別決定揹負的分配。

在此地經斡旋下採購準備的物品如下

內地米3升 1圓29錢(譯註:一升約為1.8039公升)

本島糯米2升 52錢

味增百匁 7錢(譯註:一匁約為3.75公克)

醬油4合 27錢(譯註:一合為1/10升,約為180.39cc)

木炭一俵 16錢(譯註:一俵約為60公斤)

糖蜜酒2瓶 1圓50錢

在高山炊飯時,加糯米比較容易吃也富滋養。酒是要給蕃人喝的。

蕃人苦力的工資,山行是1天1圓50錢(糧食由他們背),他們從蕃社到沼之平以及從沼之平回到蕃社,各為1天1圓。除上述準備的物品外,他們也攜帶自己的糧食小米、米、甘藷等。

沼之平驛前附近,有一個檜木角柱、高約1丈的標柱上用粗筆寫著『新高登山道路入口』。看到此一標柱在右方,立刻登爬木製階梯的坡道,左手邊的山側,看到點點的人家,回望之下,沼之平部落徐徐的開展。

(阿里山沼之平(海拔7457尺)及新高登山道路入口,國家文化記憶庫及虹燁工作室典藏)

登爬坡道數町後,變成是坦坦的道路,沿著舊森林鐵道路線十數町,鐵軌尚存。伐木遺跡造林的扁柏或內地種的杉木,已經長有丈餘,顯示發育的情形非常良好。祝山、小笠原山在左方,右方是因後藤男爵在山頂高唱萬歲而得名的萬歲山,續行下,進入東山、兒玉山等晝猶尚暗的蔚然原始林地帶。途中與一枝黃花(アキノキリンサウ)、玉山抱莖籟簫(ヤマハハコ)為伍,紫花地丁(スミレ)、懸鉤子(キイチゴ)、台灣草莓(タイワンシロバナヘビイチゴ)、薔薇(ノイバラ)亦映入眼簾。

 林樹是紅檜(ベニヒ)、扁柏(ヒノキ)、五葉松(ゴエフマツ)、台灣雲杉(ニヒタカタウヒ)、銳葉新橿子(ニヒタカシロダモ)、櫧(カシ)、紅楠(イヌグス)、筆羅子(ヤマビハ)、全緣冬青(モチノキ)、日本莽草(シキミ)等針葉、闊葉的樹林。東山中,台灣赤楊(タイワンハンノキ)、台灣山毛櫸(タイワンブナ)、朴樹(タイワンエノキ)、栓皮櫟(アベマキ)、台灣鵝掌柴(シマコシアブラ)等闊葉樹特別多。碰到老朽倒下的巨木時,像『九郎判官』般一躍而起(譯註:指鎌倉幕府創始人源義經。源義經曾擔任通稱『判官』的『檢非違使少尉』,又別名『九郎』,此處以源義經喻其身手矯健),低伏時則學韓信,有時也會繞大圈。踏著千古落下所鋪成的枯葉朽葉,腳甚至深埋數寸。此一幽林下,往往可以看到表情得意的水晶蘭(スウイシャウラン),更添一層的寂寞滋味。因為是銀白色,如果說是『銀龍草』(ギンリュウサウ),可能聽起來頗莊嚴,但一半呈現透明的乳白色,所以如果說成是『幽靈耳』(イウレイタケ),則實在令人不舒服。此一林內,因到處是陰濕的泥路,所以有直放圓木或切割木,並在腳踏點上放置橫板。

東山與兒玉山之間有圓木橋。因為是外出打獵的蕃人們的野營地,所以附近散落累累白骨,令人更加不舒服,但聽說這主要是鹿及猴子的骨頭。

稍微登爬兒玉山,眼界大開,晴天時,右方隔著博博猶(ボホーユ)溪、楠梓仙溪,面對以台灣鐵杉純林覆蓋而身穿黑衣禮服的霞山山腳斷崖,東方可遙遙望見新高山,但此日雲霧濛濛,很遺憾不利展望。特別是從東山以來,雨頻頻下起,外套日益沈重,所以就聽從德永巡查的提議,決定去請求投宿兒玉山麓的經木工廠。

(萬歲山的森林原野,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鹿林山的住宿小屋,去年7月16日因為暴風的關係,被吹到下方5百餘尺的地方而粉身碎骨,11月雖然重建,但在設備尚未完全整建的情況下,我們如果又以現在的濕淋之姿進來可能不太妙。

不久,抵達經木工廠道路的分歧點並有一個寫著『經木工場道』的小木標。旁邊可以看到削去高高的立木寫就的備後三郎式筆法『右新高登山道、左經由經木工場、新高登路近路 昭和三年一月二十五日』(譯註:備後三郎係指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的武將兒島高德,兒島擔任過備後守,別名三郎)

這邊也看到『兒玉瀧』的標木。兒玉山、兒玉瀧當然都是為了要傳頌兒玉總督的英名。但瀧就顯得太貧弱了,這是和社溪的水源。新道的右邊看見數棵台灣杉的大樹。這一帶有很多作為蕃刀的刀鞘材質之用的台灣十大功勞(ヒヒラギナンテン)。樹葉的邊緣有尖銳針狀鋸齒的羽狀複葉。

主道路右邊是通往兒玉山的山頂,但如取這經木工廠的道路,則距離快將近18町。

由經木分歧點,不久抵達工廠。時間是下午1點半稍稍過後。距沼之平約2里強。

得到廠長落神嘉助氏(讚岐、琴平人)爽快的答應,立刻在工廠的一個地方圍著大火鉢取暖。

依落神氏的說法,附近的台灣冷杉很多,所以就以之為材料,供應台灣全島的鐵道驛內的便當折盒(年產額18萬圓),行有餘力,也想再及於其他。今年1月開始作業,目前員工約7、8人,並看到他們在輪切或縱截或鉋削幹材等。

台灣冷杉好生於山嶺高燥地,樹幹亭亭,樹枝傘狀展開,極似日本冷杉(モミ)而呈現雄偉的樹容,但葉較細短而密生。木材適合切成薄片,特別是並不會有食品所嫌惡的木香,所以備受愛用。當地人稱為卵果魚鱗雲杉(エゾマツ),不過和北海道、庫頁島很多的雲杉是不同種類。

不久被帶去入浴。因為開業匆匆,當然不能期待有豪華的設備,但新檜木浴槽的木香,令人心情舒服。

晚餐中,以水鹿肉作壽喜燒或生肉片,受到豐盛的招待。這一帶有熊、猴子、山羊及豬,但以鹿最多。也有山羌(キョンアー)、亦即赤麂(ムンチャク)的所謂小型鹿,但也有大型的水鹿(スウィロク)。水鹿的肉味甚佳,但角和毛皮與內地產的鹿相較,則甚為劣等。毛皮中無斑紋,角粗而短,前端分歧為二。體重大隻的聽說有達70貫以上者。又這一帶雖有台灣山鷓鴣(ミヤマテッケイ)、藍腹鷳(サンケイ),但世界有名的帝雉(ミカドキジ)很多。這個帝雉是本島的特產珍品,前幾年聽說倫敦動物園向本島請求以6千圓購買雌雄一對,目前在該園繁殖中。我此行在歸途中,曾在大阪天王寺公園的動物園中,看到飼養一對帝雉而大吃一驚。體型較內地產的雉稍大,羽毛在藍黑色中有白斑,尾形亦是藍黑色,有寬5厘至1分左右的白色橫斑。落神工廠中有其羽毛,所以就獲贈2根。長長的尾羽中,橫斑有13段。這個帝雉因為首度在阿里山被發現,所以稱為阿里山雉,但後來改名為帝雉。台灣山岳會的印章,在新高山的英姿中配有此雌雄的帝雉。依據鹿野忠雄氏的實地調查,從新高山附近起,能高山、奇萊主山、合歡山、卑亞南方面都產不少,特別是太魯閣地區,甚至在非常低的海拔都有分布。

△3月14日 雨 朝 兒玉山工廠50 夕 新高下小屋40

冒著細雨,早上8點40分從落神經木工廠出發。不久與越過兒玉山而來的主道會合。這是相當於博博猶溪源頭的鞍部。不久就碰到陡坡。在很多大冷杉中,亦混著常綠闊葉樹。一出森林,變成是箭竹林。山腹中看到幾條小徑,聽說是鹿的獸徑。鹿吃樹葉,也吃草,但聽說最喜歡吃箭竹的芽及地下莖。

一面仰看右方為冷杉、鐵杉、五葉松、扁柏等針葉樹原始林所點綴的石水山(9583尺)、左方岩障巍巍的石山(8890尺),一面前進棧道多的山側時,就碰到所謂的還曆坂(希望坂)。晴天時,可以遙望新高山及以南的最高峰關山1萬2千尺的堂堂山容。

幾年前,台南中央寫真館的老闆林久三氏,為紀念自己迎接還曆之年而想要攀登新高山,並公開說倘能登上日本第一高峰的新高山,則死亦無憾地踏上登山之途。當抵達這個坡道時,雖為所謂的高山症所惱,但仍不為所屈,而終於登上新高山頂,不久之後卻往生。聽到德永巡查說明還曆的故事,高頭氏哄笑說『我們也是希望能攀登日本第一高峰而特地前來,亦是一心一意想要攀登,如果能夠登頂當然是無限的快樂,但還沒有到想死的念頭』,這也引起我們極大的共鳴。高頭氏屆還曆之年還有10年之隔,我則已超過還曆3年。

往杜鵑(ツヅジ)、高山杜鵑(シャクナゲ)、高山白珠樹(ニヒタカシラタマノキ)多的平地前進,ㄧ穿越五葉松(ゴエフマツ)、北海道鐵杉(コメツガ)等針葉樹林,就出了豁然開朗的草地。附近妝點著矮小芒草(タカネススキ)達數千町的草原,是所謂鹿林山草地。實在是心情愉快的高原大觀。聽說7、8月以後會出現所謂的花海,茅草陪襯的東北石松(ヒカゲノカヅラ)、扁枝石松(アスヒカヅラ)很多。

下行左方山側數町的地方,看得到亞鉛屋簷的鹿林山休泊所。這裡的飲用水是和社溪的源頭。

(從摩里遜平台眺望塔塔加的鹿林山莊,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登爬右方的山稜時,亦可看到以新高山為始、橫亙南北的中央山脈大觀,北有淒絕的東埔山斷崖,東方似乎也可看到西山的小屋。海拔9450尺。

從沼之平到鹿林山休泊所,道路寬約4尺,以山道而言算是上等的,但從此起道寬變成2尺乃至3尺。一前進通往稜線南側的草原細道,則進入北海道鐵杉、五葉松之林,但不久又變成草原,再度緩坡而上,山嶺上有北海道鐵杉之林,其老大者幹圍達1丈5尺餘,樹枝飾有松蘿,樹容惹人憐愛,其『栂峠』(鐵杉鞍部)之名,實在令人贊同。

(鹿林山莊,翻拍自網路)

早上以來的雨,稍微變小。在路旁的岩塊上下腰休息,打開便當。落神工廠老闆的好意下贈送的燒烤水鹿肉加上甜煮四季豆、奈良醬菜等珍味,摻和著從鐵杉樹枝滴下的上天賜予的甘露水一起入食,亦有山路之旅的情調而令人永久紀念。

附近看到數株玉山薊(ニヒタカアザミ)、玉山龍膽(ニヒタカリンダウ)、玉山繡線菊(タイワンシモツケ)、大葉火焰草(アリサンマンネングサ)、玉山石竹(ニヒタカセキチク)、紫花地丁(スミレ)及一種紫雲英(レンゲサウ)。玉山薊的刺狀鋸齒極為堅硬。紫花地丁中也有淡紫紅色的花,但也有純白的花朵中附著心臟形葉子的阿里山紫花地丁(アリサンスミレ)。玉山石竹葉甚細硬而小型,稀疏對生,花是淡紅色,花瓣五個前端細裂,雄蕊十個,花萼五裂,呈暗褐色。阿里山紫花地丁的葉甚小型,細硬密生,花亦甚小型,極為淺淡帶紅黃白色。玉山龍膽花容似阿里山龍膽(ミヤマリンダウ),色帶黃白,內面的基部有黃點,外面帶綠褐色。紫雲英的一品葉甚細,開著令人憐愛的淡紅色花朵。

從鐵杉鞍部下陡坡後,就抵達塔塔加鞍部。海拔約九千尺。稍稍下往左方時,有滾滾的清水湧出,這是陳有蘭溪上游之一的沙里仙溪的源頭。另如下北方,則有塔塔加蕃社。

塔塔加鞍部除了是阿里山塊與新高山群的區劃點,同時也是兩者的連結點。

(雪季的塔塔加、鹿林山莊附近,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德永巡查在途中接近巨岩、巨木、道路彎曲點或密叢時,始終在事前做相當的注意,並從肩上卸下裝填好子彈的槍,用右手拿著,以備緊急之需。在塔塔加鞍部時,也命令蕃人苦力做子彈裝填準備。這是因為數年前在這鞍部附近,有塔塔加社的6名蕃人被南玉山方面的凶蕃馘首,而這裡相當於他們的通路關門。對於賭上性命為我們嚮導護衛的警官們重責大任,真的是無上感謝。

前方是稜線上描畫出之字形的岩石崔嵬陡坡。名為努力坂。左方亦即稜線的北側,是玉山冷杉(ニヒタカトドマツ)、玉山鐵杉(ニヒタカツガ)的蔚蒼原始林,但右方亦即南側,則在山林火災遺跡中有燒木殘骸變成白骨孤寂殘立。這聽說是東埔蕃人們經常放火的結果。之後在各山地也屢屢目擊此一狀況。開闢以來原始林之美的觀念,並未在他們的腦裡,令人覺得無情。

路旁看到數種的杜鵑、高山杜鵑、柊樹(コバノヒヒラギ)、高山懸鉤子(ミヤマカヂイチゴ)、台灣山酢漿草(アリサンカタバミ)、玉山毛連菜(ニヒタカカウゾリナ)、懸鉤子(キイチゴ)、玉山薊、樹苺(ホウロクイチゴ)、鄧氏胡頹子(アキグミ)、台灣冷杉、玉山小檗(ニヒタカメギ)等。這個小檗,葉小型而厚,尖刺密生3個至6個,所以屢屢碰到而嚇一跳。一如蛇不登(ヘビノボラズ)之名,連蛇也無法登爬。樹苺是自從阿里山以來看到很多。帶紅白色的馬醉木之花始終映入眼簾。

曲折前往為針葉樹黑衣所覆的前山南肩10706尺時,岩石崩落,幾乎沒有踏點,右方腳下絕壁數千尺,俯瞰令人目眩的深谷,實在不得不戰戰兢兢。因為暴雨的關係,似乎是始終變動的難所。也有幾個地方是必須做出踏點才能勉強通過的。接著攀登奮鬥坂的陡坡,下午2點40分抵達西山休泊所。海拔1萬1千尺。距鹿林山休泊所2里7町。

時而雨中交雜小霰,愈增寒冷,所以進入小屋休息,並焚火取暖。這個小屋約有3間至5間大,稱為『前山休泊所』,但實際上並不是前山,而是約當西山的南肩,所以我認為叫做『西山休泊所』比較妥當。這裏是面前仰望西山的岩壁、後方得以展望南方的好地點,可惜據說要取得飲用水,需要往返3小時。

(前山休泊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終於要前往攀登特別稱為『西山之險』的岩壁。這雖非像前山肩部般易碎的片質岩,但須穿越累累石塊之間,是相當的陡坡,也有需抓鐵鍊的地方,很多地方還必須匍匐攀登不可。這個岩壁中也不少小檗與玉山薊的刺,令人苦惱,不過整面點綴馬醉木、杜鵑、高山杜鵑,所以開花季節時,應該會呈現相當的美觀吧。特別是高山杜鵑,其根部奮力附著在岩壁上,始終受到猛烈的風勢侵襲而經過數百數千年的壽齡,但高度不足2、3尺。葉子背面無毛茸,呈淡綠色。這應該是所謂的森氏杜鵑(モリシャクナゲ)(取森丑之助氏之姓),但花蕾尚堅,剖開一看,可以窺見花冠是紅色的。葉子亦隨著樹姿甚為收縮,長度不過2寸5、6分。這應該會讓園藝家愛不釋手,但我後來在南湖大山的山頂上,更看過其逸品。

從攀登西山之險約一半起,小霰變成雨雪(霙),因為有滑落之虞,所以站在前頭的德永巡查,用冰斧鑿出踏點,對其始終深刻注意的親切,實在很感謝。登頂時,變成純然的降雪,新雪積約4、5寸。

(西山之險,翻拍自網路)

西山是新高五峰之一,海拔11698尺。

山頂上整面是台灣高山植物代表性之一的台灣冷杉純林的美麗清淨森林地帶,玉山圓柏、玉山鐵杉、森氏杜鵑等點綴其間,與新雪的純白相映發,現出極致的崇嚴,令人覺得即使獻上『西山之靈臺』的尊號,亦頗相宜。特別是高山杜鵑的開花季節,又足以想像出一種美麗的景觀。此處的冷杉中看到幹圍6尺以上以及3尺以上的圓柏。樹的高度因地盤及當風的不同,有高達2丈以上者,也有縮成數尺的。

看到寫有『西山神社大正十五年十一月七日』的木標。可以想見是此登山道路開鑿竣功當時所建立。

山頂上的兩側,成一大絕壁,僅容圓柏與高山杜鵑的蝸附。天氣晴朗之日,由此處東頂林間所仰望的新高主峰,實在是呈現出嶄岩突兀的偉觀,南方橫亙至南山以南,北方在北山的左方,看到陳有蘭溪的上游沙里仙溪追逐白龍珠的光景,真有深深為崇麗所打動之感,簡單的座椅,有數張。

下行到容易滑倒的東側,樹下玉山箭竹頗為茂密,路旁的箭竹頸中垂雪,一臉無辜地看著我們,因爲頻頻降雪,暮色蒼然襲來,感覺宛如四面楚歌之聲。從樹枝落下的雪塊,在前後左右發出沙沙之聲,令人有孤寂之感。持續陡降一段時間,看到新高下休泊所的亞鉛屋頂的一角時,非常高興。一抵達小屋,已經是內部微暗需要用手探的晚上6點。海拔約1萬1千尺,距西山休泊所28町。

挾著西山山頂,此處與西山休泊所,海拔在伯仲之間,但這裡的積雪約有1尺。

飲用水在數十間的附近,所以蕃人們立刻分工,進行運水、焚火、煮水。德永巡查亦不覺疲勞地為我們處理炊事。這裡如果是7、8月,會有出差的小屋蕃人,但如今僅剩不完整的炊事道具。即使如此,對我們已經是相當方便了。在小田原提燈的亮光下,換穿濕掉的衣物,並先用熱砂糖水暖胃。(譯註:小田原提燈係東海道的宿場町小田原(後來的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的民藝人士為利旅人攜帶方便所設計的提燈,折疊時,燈體可收入蓋內)

飯煮好了,打開鮭魚罐頭,吃起晚餐。阿里山俱樂部所贈送的奈良醬菜、醃蘿蔔、始終被當成副食品享用。

小屋中備有10條毛毯,但因非常濕,所以用火烘乾後使用。上床就寢,久違地在海拔1萬尺以上的地點入睡。

小屋中幸好有很多燃料,但都潮溼了。蕃人們用在途中採集的針葉樹枝的脂質材料,非常巧妙地焚火。所攜帶的木炭甚為有效。

蕃人們穿著原先的衣服僅蓋上草蓆擁著焚火打盹,卻能熟睡。

(新高下駐在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3月15日 雨霙 朝 新高下40 夕 新高下40

今天是終於要登頂新高主山的日子。雪停了,變成細雨,時時交雜雨雪。濃霧去來。天候本來就必須考慮,但這裏發生更需要考慮的大問題,那就是一行中出現了2名急性下痢患者與1名為頭痛所惱的蕃人苦力。這是因為昨日以來激變的寒氣所祟。於是決定今天滯留休養,並各自服用準備的藥物。

北口登山沿道,已經有固有的地名,但這個阿里山口,是大正15年的新開道路,所以是臨時急就章的命名,有些名稱難以令人稱讚。還曆坂暫且另當別論,一如前述,西山肩部的小屋命名為前山休泊所頗為不當,而這個新高下休泊所的名稱,也沒予人極好的感覺。本來西山就已經是新高五峰之一,堂堂的山容,特別是擁有針葉樹的美觀、莊嚴至極的景觀,不得不說在五峰中大放無以倫比的異彩,但這西山既已是代表新高山頂上的一角,則西山休泊所(所謂前山休泊所)亦必然是在新高下。實際上新高下休泊所,因為是位於發源於西山與主山之間的楠梓仙溪的源頭,倘命名為楠梓仙溪休泊所,應該是最適當,不過可能有稍稍不好叫之嫌。台灣山岳會發行的『新高登山的書籤』中寫成『主山下』,我認為這樣的稱呼比較好。

主山下休泊所為西山與主山之間所環繞,位於高屏溪(下淡水溪)支流的楠梓仙溪的上游右岸的小河階,周圍並立台灣冷杉、玉山圓柏、台灣五葉松、台灣鐵杉等古木,樹下蔓衍高山杜鵑、玉山箭竹,景緻優良,靠近清冽豐富的溪水,亦居暴風不太吹得到的好地點,晴天時,在楠梓仙溪山谷間開闊之地,得以望見遙遙台南平原的彼方。附近有『法音瀧』。

小屋正面寬3間、深5間,中央設有寬約4尺的土間通道,約中間的位置有爐子。窗戶是上推式,採光不足。被煙所燻出淚來時就推開窗戶,被風吹時則關閉窗戶。我在做筆記或打開30萬分之1的大版地圖閱讀其細字時,非常頭痛。

屋外稍稍遠離的地方有大便的設備。不僅不像富士山或御嶽山那般的千客萬來,登山客還相當少,所以沒有不乾淨,算是幸運。

我稍微等雨小歇,散步附近並走去溪流,用所謂千古的淨水用牙刷刷牙,但自己很拿手的泡冷水擦身體,則苦無機會。

附近映入眼簾的有台灣草莓、台灣山酢漿草、玉山茶藨子(ニヒタカスグリ)。

休泊所旁邊有在冷杉的立木上刻有以下的文字

『昭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新竹教育課六名在此住宿』、『長州男子市川績一社會係』

這位先生聽說是希望迎接元旦的日出而登爬來此,並也是由德永氏擔任嚮導。當時山頂上的岩蔭中,據說有少量的雪。

小屋板上看得到『昭和二年十一月三日在鄉軍人台南分會元四十二人登山』的塗鴉,但實際上聽說當天往主山登爬至成功坂時,因風雪猛烈而抱憾而返。

此月4日下午4點,『富士山標高』附近積雪3尺,次高山、南湖大山呈現7合目以上白雪皚皚的壯觀,據說比去年早一個月降雪。

林學博士田村剛氏,和我們取道一樣的路徑,這個月3日,冒著小雨登上主山。山頂上還是岩蔭有雪的程度,下行到八通關方面的肩部,則聽說有到膝蓋的雪量,雪很柔軟。該氏是應總督府的囑託,為國立公園候補地而來本山調查。

(應邀來台考察國家公園的林學博士田村剛著作『台灣的風景』,翻拍自網路)

百般無聊地聽著蕃人們講話,也從德永巡查聽聞蕃地的狀況。德永氏的名字頗為難唸,就問他讀法,福飯讀作『フクイヒ』(Fukuii),是因為他在福岡市受胎,而在飯塚町出生的緣故,該氏是福岡縣人。接著該氏詢問我的名字晟的唸法,我回說是『アキラ』(Akira),我們一起笑說,這都是一般不使用的文字,所以一直被問。

蕃人苦力中的Boyu-(ブォユー)年紀最大,約30歲,體格優良,快活而有才幹。內地話半懂。其他約20歲前後。他們的服裝是穿無袖像襯衫的東西,僅穿毛皮製的背心,手腕及腳全部露出,其中僅1人穿著皮製綁腿般的東西。頭部的遮雨,是用皮製的折笠式帽子。他們自古以來都是赤腳,始終在阿里山或十字路一帶服勞役,是剪去辮子的斷髮。

這些蕃人的部落頂笨子(テンプナ)社,戶數十來戶,很多是多數家族同居,所以聽說有一戶50人以上的。我後來經過中央山地的很多蕃社,一般1戶的家族約有5、6人。

蕃語在不同種族就不用說了,即使是同種族,如距離遠且不太聯絡的部落,其語言也不同。而且本島人中,閩族與粵族多少有所差異,所以警察們要溝通,真的煞費苦心。德永氏也為我們兼任翻譯官。

這附近聽說有熊,但山羊與鹿頗多。

十七、嗚呼新高山

進入死線、霧冰

△3月16日 雨 朝 主山下小屋內42 夕 同35

昨夜屢屢出室外窺看天候。時而從雲霧缺口間,看到星光。山谷間的彼方,映著遙遙台南方面的天空,甚至看到電燈的亮光,所以翌日的天候可望恢復不少。但窺看今天早晨的天空,雨、雪雖都停了,但霧依然深。室外溫度33度。然而因為幾乎無風,所以針對今天的行動進行協議。藉由服藥的效力,病人幾乎已經恢復健康。惟高頭氏看來仍有點衰弱,所以必須最重視該氏的意見。該氏主張應斷然出發,而且朝主山攻頂。我採取必須慎重的行動,因而提議先回到阿里山再謀劃善後對策。該氏認為,這樣的冰雪,在西山之險也很滑而頗為危險,另外前山肩部的崩壞處,才是絕對的危險。如果有一些冰雪的話,是絕對無法通過的。前進也死,後退也死,都一樣是死,所以他主張寧願前進而死。被認為阿里山口登山道路中最為險坡的西山之險,因為是固定的岩塊,即使稍微有雪,只要選好踏點而極為冷靜下行,比較有通過的希望,但前山肩部的崩壞處,我也同樣的感覺,所以就暗自垂淚而不得不同意高頭氏的主張。

赤腳踏著尖銳碎岩而像動物般若無其事的蕃人,昨天在走冰雪的陡坡時,也屢屢滑倒而有危險之感。由此處向主山攀登雪量日增的陡坡,應該會越來越危險,而且一定會失去下肢的感覺而凍傷,所以我們就將所準備的台灣式草鞋給他們後再朝主山出發。

(霧冰下的新高主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從主山下到主山山頂,距離29町,一般需要2小時。

早上8點從主山下休泊所出發,隨著攀登,山徑愈發陡峭,積雪達1尺5寸。不過有一半已經凝固,所以腳沒入5、6寸。路旁立木刻寫著『昭和三年一月元旦、此邊積雪一寸五分、頂上一尺二寸、零下八度』。這應該是新竹州教育課的人所刻的。

攀登約1小時,益發寒冷,連蕃人也顫抖起來而開始請求撤退。德永巡查時而鼓勵、時而斥責,勉強仍持續攀登,但最後他們終於一面哭泣一面央求了起來。赤腳的他們看起來已開始喪失下肢的知覺而頻頻滑倒。一見之下,他們的嘴唇已經成暗紫色。德永氏是資性實在、責任感強的人,一直盡其所有的努力想要達成我們的目的,但實際上該氏的衣服要面對如此的寒冷也是不可能的。來到這裡進入死線的我們,也變成無法前進了。自己選擇的行動下而致死,是自作自受,但不忍連德永氏與蕃人都為我們犧牲,這乃是人情、德義。糧食稍微節約一點,還可支撐2、3天,所以就只有回到主山下小屋,將運氣仰賴天候一途了。

德永氏登上主山山頂已經有20次以上的經驗,所以他殷切勸我『再繼續前進,若能僥倖攻頂就好。即使不幸無法攻頂,則盡量帶你們爬到哪裡算哪裡吧』。但我謹謝其好意,而希望一行全部一起撤退。不過該氏頻頻勸誘,因此最後決定高頭氏隨谷內田君及全部苦力回到主山下的小屋休息,我則和德永巡查一起繼續前進。

台灣冷杉、玉山圓柏,其老幹尚有約5、6寸,但高度逐漸萎縮,變成1丈前後,裝飾著松蘿的樹枝,奇妙地垂散,高山杜鵑及小檗的高齡矮株點綴於樹下,突兀的岩塊散陳,呈現出宛如自然成趣的公園築山。一攀登之字形陡坡的所謂成功坂,立木幾乎消失殆盡,只看到高山杜鵑與鋪地柏(ハヒビャクシン)的匍匐。寒冷益甚,風逐漸激烈,所以雖然距山頂上僅約30分鐘,但遺憾地必須放棄而踏上撤退之途。

不過,我因為這僅僅的繼續前進,而遇到實在是難得的景觀。那就是不論樹枝也好、岩角也好、或是冰柱也罷,都整面蒙上盛裝至極的霧冰。

在內地,同樣多為濃霧所鎖的山岳,突然一被嚴寒烈風所襲,也會出現這樣的霧冰,但此處映入眼簾的,實際上呈現出逾1尺以上的生成狀況,這超越了所謂『銀世界』或『水晶宮裡』等常用的形容詞,而找不出可再獻呈的讚詞。從樹枝岩角所垂下的冰柱可達1至2尺推斷,似乎是在接觸到冰點以上的暖風時,產生融雪水滴,但又忽然為冰點以下的寒風所襲而結冰,特別是這冰柱向風的側面中霧冰發達的光景,實在是奇觀怪觀至極。如果以旭光照射之,可以想像將會呈現如何驚異的莊嚴絕美光景。

早上11點左右歸抵主山下的小屋,立刻圍在火爐旁,喝著熱砂糖水取暖。

連續數日的野營副食品中,交互使用鮭魚、沙丁魚的罐頭、蠶豆(お多福豆)、鹹鮭魚、醬菜等,不過在高山,一直都是鹹鮭魚最能促進食慾而合胃口。昆布的味噌湯中放入弄碎的罐頭鮭魚等的山上味噌湯,也非常好喝。

(冰雪的新高主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十八、由主山下返回阿里山

雨冰、高山杜鵑的巨樹

△3月17日 陰 朝 主山下40 夕 沼之平54

如果遇到天候確實恢復而變成是蔚藍晴空,原本也有登頂主山後下八通關的方法,但今天依然是濃霧,不得不回返阿里山。從主山下休泊所出發,時間是早上7點。

行往西山,今天有幾分暖和,地上的雪也含著相當的水氣。此處和昨天成功坂所見的霧冰不同,裝飾樹枝的是雨冰,而且因為暖氣所襲而滴落下來,整面掩上積雪,走起來發出沙沙的聲音,宛如踏著冰砂糖一般。高頭氏用滑稽的形容詞說『這樣一來就不是銀世界,而是宛然完全進入冰砂糖的世界般』。

接近西山之險時,上部有薄雪,但幸好半山腹以下幾乎無雪,所以意外輕鬆地抵達西山休泊所並焚火取暖。時間是早上9點。僅僅的28町,卻花了2小時,可以窺知其步行是如何的遲緩。

霧頗為散開,站在屋後的崖頭時,雖然朦朧,但隔著楠梓仙溪的溪谷,幾條稜線穿著綠淺春衣,在其層疊之深處,仍看得到南玉山的威容(11191尺),這實在是難得的景觀。

海拔在伯仲之間的主山下休泊所一帶,積雪約1尺,但一過西山之險,西山休泊所則完全不見冰雪,這雖是地形上的關係,但卻是奇特的現象,同時也對所謂九死一生的我們的幸運,實在不得不感謝。越來越接近前山肩部的危險地帶。高頭氏2天中因爲沒有好好攝食,腳步常常搖搖晃晃,所以我和谷內田君分居前後警戒。德永巡查依然用冰斧鑿出踏點。有幾處彎曲的最大危險地的肩部,也終於平安通過。

從塔塔加鞍部到鹿林山的坡道非常長,所以硬是苦勸高頭氏讓苦力揹他。這是因為考慮他數日來的疲勞,如果今晚又住宿設備不完善的鹿山林休泊所,應該不合適,所以就希望一口氣強行到沼之平,而且決定麻煩年紀最大且體格好的Boyu-君。其方法很簡單,他立刻揮起蕃刀,砍伐手邊的立木,作成長3尺左右的木棒,並取出一條細繩,綁在木棒的兩端,然後揹起臀部坐在木棒的高頭氏,細繩的中央僅用前額支撐而已。蕃人們常用此一形式來揹重擔,其頸力之頑強令人驚訝。Boyu-的行李由其他2人分擔。就這樣把身材矮小但體重逾17貫的高頭氏非常輕快地揹到坡道上。Boyu-的行動實在不得不令人讚賞。內地山行的『剛力』(揹工),其行李的重量限制在6、7貫,但此行我們的行李加上糧食木炭,1名苦力的分擔重量,平均有14貫以上。出發前,我擔心無法背負,曾向駐在所的人說,但被回說蕃人很強沒問題。實際上3個人是沒道理,5個人才相當,至少也要4個人才行。就這樣,他們對此如過重的行李卻絲毫無任何不平的態度,也無蠻橫的行動。我之後在各個地方使用過蕃人苦力,每每常感到佩服。和內地的所謂剛力相比,實在差異太大,對其純情不得不大為感銘。

在鹿林山的草地上坐下來休息吃午餐。時間是上午11點40分。雖是陰天,但濃霧變得相當輕薄,所以稍利展望。高原草地的此處,予人舒暢而柔和的快感。隔著塔塔加鞍部的彼方,眺望著十數回之字形的努力坂,大家相互笑說『如果讓人看到那個努力坂,一般的登山者大概都會退避三舍吧。我們來的時候,因為霧而不見一寸之後、不、是一町之後的景象,是意外的幸福』。

(鹿林山上原住民,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一下到草地,就遇到針闊的混合林。谷內田君說『好像看到美麗的花』,就仰頭一望,果然很美麗。看它垂下的樹枝,似乎是高山杜鵑,但實在是大樹,讓人不禁狐疑。谷內田君爬上身旁的樹木,折枝下來一看,毫無疑問是高山杜鵑。目測幹圍6尺強,地上3尺左右的地方,有一根樹枝,這樹枝的周圍甚至有3尺5寸。幹高約3丈,樹枝的張開長度達7、8間。附近亞於這樹的大木尚有很多,因此很想將此地命名為『石南林』。這一帶起橫亙北方的山地,變成是東京帝國大學的演習林。

很多的植物書中寫到高山杜鵑是半灌木或灌木,高可達5、6尺,亦有達7、8尺者,但我沒看過更高的。我以前曾在大臺原山及黑部的溪谷,在地上1、2尺的地方,看到幹圍2尺、高15尺左右的高山杜鵑,心想這已經是破紀錄的了,現在看到這大樹,哪是半灌木,根本早就脫離灌木的範圍,而必須獻呈喬木的尊號。我之後在跋涉中央山地之際,在各個地方確認看過更大的高山杜鵑。

又一般植物書中寫到高山杜鵑的葉子,是下面褐色富毛茸,長度一般是2、3寸,大者可及5、6寸,但此處是下面無毛淡綠色,長達8寸、寬1寸以上。花朵在梢頭大概簇生10個,花冠大型,呈淡紅色,外面的中央地方,其縱直處呈稍濃紅色調,旗瓣中有數百的濃紅點。雄蕊10個,有褐色的花葯,雌蕊的柱頭是黃綠色。花目前正要開,所以可以想像其盛開時的美觀。登山之際為雨所惱而未能看到的此一珍品,如今可以得見,我說『這是撤退悲劇的補償』,結果得到高頭氏大大的共鳴。此一殊勳應該獻給谷內田君。

依德永氏的說法,鹿林山附近高達1尺5寸的大籽當藥(ニヒタカセンブリ)甚多,但現在只在枯莖的根部冒出嫩芽而已。

鹿林山以來,高頭氏的精神大為恢復,脫離苦力背脊的高頭氏,其腳力意外強健。下午5點10分歸抵阿里山俱樂部,立刻到營林所派出所及警察官吏駐在所兼作報告並深致謝意。山上的暴雪,在平地也完全知悉,而且15日我們要越過新高主山下到八通關的行程,也事先由總督府經由山麓警察課有各自通知,所以八通關方面也由警官們朝主山前去迎接,但因無進一步的消息,我們的行蹤因而完全成謎。聽到總督府大為擔心,對阿里山駐在所要求提供我們登山的糧食份量及其他準備狀況的報告,並決定這天的傍晚倘不見我們歸來,將從西口與北口兩方面派出搜索隊,覺得很勞師動眾。也聽說全島各報紙甚至大大刊載我們行蹤不明而擔心安否的報導,更令人不禁惶恐萬分。

對蕃人苦力贈送慰勞的酒,與德永巡查共進晚餐而進入心情愉快的談笑之境,實在是印象深刻的山旅。

(新高主山下的高山杜鵑(石楠花)與一葉蘭,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十九、方向轉換、由阿里山往水裡坑

新高郡役所、臺車

△3月18日 陰晴 朝 沼之平52 夕 二水68

 此日倘蔚藍晴空,德永巡查原擬引導我們到祝山,但因陰天且起霧,無法展望,所以就略過而決定轉換方向,由北口登新高山而踏上下山之途。

此地作為展望好地點的,有大塔山、對高山、祝山、萬歲山等,但最近聽說祝山是最受歡迎的流行寵兒。祝山海拔8263尺,由沼之平往返約需2小時,去年朝香宮殿下御駕親登,大大展示其健腳,而獲得相當評價。此山名是取自民政長官祝辰巳氏的姓。

(民雄公學校在祝山合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祝辰巳,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早上8點10分搭上沼之平發車的火車。蕃人苦力也搭乘此輛列車在十字路驛下車,並列隊成軍隊儀式,用笑咪咪的臉向我們獻上鄭重的禮儀,實在令人憐愛。

由車窗一面飽嚐台灣山岳特有的森林美,下午3點抵達嘉義驛。

搭乘下午4點43分北上的縱貫線嘉義驛發車的火車,6點20分在二水驛下車。時刻表上是寫6點9分抵達。台灣的火車各站會稍微晚分,幾乎已經司空見慣。

(在二水驛的出征警察隊,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投宿在靠近車站的中央飯店(豐川喜四郎)。二水位於集集線的分歧點,位當濁水溪上游地方的交通咽喉,旅館的設備亦佳。聽說老闆在報紙知道我們的行程,對我們頗為優待。

此日台灣新聞晚報中在『新高登山的二氏平安返抵』的標題下,看到我們計畫繞由北口再從水裡坑攀登新高山的報導。

△3月19日 晴陰 朝 二水70 夕 內茅埔66

搭乘早上8點35分集集線二水發車的火車。雖是官線(相當內地的省線),但列車小型,座椅是木板製的。

一通過鼻子頭驛,左方露出規模雖小但稜稜的岩山,裝飾岩壁的點點灌木冒出的嫩葉之綠也是非常鮮豔。右方廣漠河床分岐幾條支流的濁水溪水面中,射著斜斜陽光而閃閃發亮。

此起彼落的苦楝樹花,有淡淡的幽情,梧桐呈現出濃豔燃燒的色彩,張開大型八角金盤(ヤツデ)式葉子的木瓜中,累累的果實映入眼簾。

慣例有很多群束的麻竹林。而且在喬木之頂以及麻竹之頂附近,也到處看到像是台灣烏鴉築的巢。不得不說這是所謂百尺竿頭的豪邸。

為了要拜訪新高郡役所,7點50分在集集驛下車,約走5町,抵達郡役所。與郡守青木行清、警察課長菅野正衛氏會面,並就有關新高登山請求提供方便。在台灣,郡役所內設有警察課。

(新高郡役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實際上,我曾事先與高頭氏商討過,如果萬一郡役所以新高山頂上積雪多而天候尚無法確認恢復的理由下出現勸阻的態度時,那我們就提出先到八通關視察旅行以取得諒解、之後再臨機應變的作戰計劃。沒想到郡守、警察課長兩氏以非常爽快的態度說『將全力提供方便,並祝福成功』,所以原本有幾分不安擔心表情的理蕃承辦人,也就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並說出『請務必採取慎重的行動』而告一段落,真是幸運。

在這裡又被說『您們行蹤成謎,所以全島為之震動』,我大笑說『實在非常惶恐。不過卑微的我們,竟能震動台灣全島,從另一方面想,又實在是光榮之至』。

此郡取名自新高山,我請求在紀念帖蓋上該郡役所的印章。郡所大人親自蓋上印章,另亦獲贈該郡役所發行的『新高登山、日月潭遊覽案內』。

(新高登山、日月潭遊覽案內圖,翻拍自網路)

告辭郡役所,順道到『途安永館』的寫真屋,把數百張拍攝新高山的風景明信片全部買光,讓老闆娘嚇了一大跳。

此地位於濁水溪右岸,據說清乾隆年間,由漢民族移住開拓,因位當入山要衝,以四民集集之意而命名,惟街道多狹小曲折,支那臭味頗濃,令人有悲涼之感。不過該地以樟腦集散地而聞名。

搭乘10點38分集集驛發的火車,11點10分在新高山北口的起點水裡坑下車。由此處到內茅埔(ナイフォンポ)4里13町,通有臺車。

車站前用粗筆寫上『新高山登山口』、高1丈左右的角柱映入眼簾。有新高神社第一鳥居。新高神社是位於新高山頂上。車站前的觀光勝地導覽標牌中寫有『東埔溫泉八里三十町』。

(水裡坑驛,翻拍自網路)

約走了1町左右,抵達台車起訖站,詢問發車時刻,回說12點左右,所以就在河床下腰休息吃便當。河床非常廣闊,但其中僅有小小河水流著。這是濁水溪的支流而從魚池方面來的『水裡溪』(水里溪)。

台灣是豬之國、雞之國,這訴說了對岸支那民族的移住史。因此都市就不用說了,連鄉下的四處,在人所聚集的地方,除了一定有叫賣名產的米粉外,同時也有賣燉煮的豬肉、雞肉。我居於好奇心,也為了體驗,所以就擠在人群中試吃。其簡單而難捨的風味,與內地祖傳的『茶屋鰊』,有同一手法之感(譯註:茶屋鰊係指提供燉煮鯡魚(鰊)的飲食店(茶屋))。

昭和元年本島養豬數154萬餘頭,以人口100的養豬數比例,亞於美國的68,約為40,居世界第二。

同年的屠殺數據說達92萬餘頭。

因為是新高山登山口,所以對名為『登山館』的支那式旅館就特別惹人注目。也有一位站在屋簷下頗呈媚態的支那姑娘。

眺望附近的群山時,搭配著落葉樹鮮豔新綠的闊葉常綠樹,其嫩芽點綴在赤褐色、灰白色、灰紫色的繽紛之中的胡枝子(キハギ)玄綠色調,引人注目,呈現出真正春天才有的色彩美。

台車是台灣的名產之一。又稱手押台車、手押軌道或單稱軌道,鋪設在鐵道主要車站到地方小鎮之間,是所謂的輕便鐵路(トロッコ)式,從事旅客載運及貨物的集散。全島中,此一軌道總長達680餘英里,相較於官設鐵道的540英里、私設鐵道的1360英里,可以想見它是如何重要的輔助性交通機關。軌道寬1英尺7吋半,軌條約12英鎊,車輪直徑約1尺5寸,車台長5尺、寬約3尺5寸,四角落有可握高約3尺的傾斜立棒。台上一般放置平板或竹板座椅2個,特等座椅是用藤製或皮革製。1位或2位台車苦力在後方向前押著奔行,平地或下斜坡道時,則利用其慣性,苦力自己亦搭乘在台車後方奔行時的快感,實在不是內地可以體會的。

起訖站所揭示的車資表如下

到內茅埔11里

1人搭乘99錢

2人搭乘1圓32錢

3人搭乘1圓65錢

4人搭乘1圓98錢

日出前、日沒後及雨天時增加2成車資。

(登山後由內茅埔搭台車下山的登山學生,翻拍自網路)

二十、由水裡坑往八通關

鐵線橋、膜拜新高、山通大海碑、對比標高柱、東埔溫泉、雲龍瀑、植物標識、觀高的展望、八通關

台車終於在12點45分從水裡坑出發。一渡過二個分流,就來到架在名符其實的濁水溪主流上稱為龍神橋的鐵線橋,此間右方看到寫有『社子造林作業所』的標牌以及掛著簾子防幼苗日曬的苗圃。

濁水溪在水量及長度上,據稱是本島的第一大河,總長42里,然其水量在暴雨之際突然氾濫,而平時的涓涓細流,或分或合地劃過寬廣到令人可惜的河床之中。台灣府志中寫道『水濁而迅,泥沙滾滾,人馬、牛車渡此,須疾行;稍緩,則有沒腹埋輪之患,夏秋水漲,有竟月不能渡者』。這當然是領台前的狀況,如今已因架橋、河川工事而耳目一新。主流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合歡山,上游的黑色粘板岩,始終受到水淬而混濁,黑沙聚集之處,看起來宛如沙鐵的堆積。有關於此,當地人的迷信頗為振振有詞。亦即此河川的上游住有兩隻金鴨,並日夜啄崩河岸,所以河川始終混濁,但日本人來了之後更加嚴重。

武內貞義氏的『台灣』中寫說,濁水溪發源於次高山,這是錯的。

鐵線橋是所謂的吊橋,在內地亦可見於黑部溪谷、或像我故鄉的破間山般架在難以設置橋台的地方,但台灣山地溪流中的鐵線橋,結構堅牢而規模壯觀至極。北口道路中,有7個鐵線橋,其中以這個龍神橋最大。長40餘間,橫鋪厚2寸長6尺左右的板子,左右的扶手,是由纜繩中抽取粗大電線做成的。渡到中間一帶時,上下左右都搖晃,所以不習慣的人會稍微猶豫躊躇。龍神橋是上下2段的結構,上是人行道、下是車道。



 (上下兩段結構的龍神橋,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台車痛快地渡過這個橋抵對岸,並透過之字形迴轉(Switch Back)與人行道會合。這個橋是蕃界,也就是說我們又再度進入了蕃地。

上爬的路段時,台車稍為緩慢,但一旦下坡,則實在是爽快。下坡時,一接近道路彎曲處,苦力就頻頻吹笛子警告對面來的人或台車。到處看得到用紅色標牌寫的『徐行警笛使用』。遇到對面來台車時,非常麻煩。從外車埕(グワイシャテイ)通往埔里(ホリ)的軌道,到處有停靠站,是雙線,所以比較方便,但這裡是單線,而且途中沒有停靠站,一與台車相逢,就必須有一方要將台車移出軌道避開。一般是乘客少或貨物輕的一方要禮讓,比較困難的情況時,則需要妥協,也就是雙方的苦力共同將禮讓方的台車移出,好讓另一方通行後,再移回軌道上,這中間禮讓方的乘客必須下車。如果頻繁遇到,就會使抵達時刻延遲,造成原訂接著要搭乘火車的計畫亂了套。

一渡過龍神橋,道路沿著濁水溪支流的陳有蘭溪右岸而行,大致是上爬的坡道,偶而也有下坡的路段。道路多彎曲,警笛頻頻響起。一直碰到台車,令人非常焦躁。

沿道林間中,有黑栗鼠在樹枝間飛移。樹蔭中,很多所謂假芋頭的姑婆芋,它展現出地上莖達數尺,葉柄5、6尺,葉身的長徑3尺以上的巨大身影,但卻不能吃,被大型綠白色的佛焰狀花苞所圍繞的肉穗花序,很像芋頭,但規模甚大。此處也多山芭蕉(ヤマバセウ)。

深綠的羽狀複葉長達5、6尺而呈現雄偉壯觀的刺葵(ソテツジュロ)隨處可見,高頭氏頻頻讚賞說希望將它作為夏天的庭樹。

四處看到開著淡紅或青紫花朵的一種牽牛花。葉子像牽牛花一樣呈狹長的戟狀,但亦有作5、7深裂者,聽說是叫做『八重山唐草』(ヤヘヤマカラクサ)。

所謂郡坑口的地方,有十數戶本島人部落,也有奇怪的茶屋。看到很多雞,也在賣蛋。孩子們帶來水煮蛋或香蕉在兜售。看到屋簷端的木瓜累累數百的果實。也有鳳梨田。苦力們小歇,頻頻吃著什麼來著。

(郡坑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一渡過架在支流郡坑溪上所謂鐵線橋的萬代橋,不久就抵達台車終點的內茅埔(ナイフンポ))(海拔1600尺),時間是下午4點10分。

進入掛著『台中州新高郡內茅埔警察官吏駐在所』門牌的玄關,遞出名片拜託有關住宿及未來行程的苦力斡旋,並在主任巡查奧平進氏的引導下,來到左邊別棟的新蓋宿舍後卸下旅裝。

(內茅埔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恰巧遇到從山上下來的八通關駐在所巡查長澤久太郎氏。該氏為迎接我們而來,是從八通關要前往新高山一行中的一員,他並向新高郡警察課長做狀況報告。

享用的晚餐中,有雞肉的生肉片及壽喜燒,也端出了內地製的酒。想起這雞是數刻前還在庭院走跳,就不得不感覺他們生命的朝不保夕。這是谷內田君在入浴時在現場瞥見所說的事。就這樣,客人一來,他們就經常成為了犧牲品。台灣,特別在山地,常用雞肉等獸肉代替魚肉。

內茅埔是橫跨陳有蘭溪約百餘戶的部落,是本島人的居住地。西方仰望直距1里餘天空上的鳳凰山(5462尺),東方近背內茅埔山(3785尺),因此其後背約2里天空上聳立的海拔10150尺西巒大山的雄姿,並無法窺見。產於西巒大山的高山杜鵑(シャクナギ),除了數量豐富外,亦以其色彩之鮮豔著稱。溪流的左岸,有吳光亮時代的營盤址。

入夜後,種種的蟲聲頻頻入耳,其中特別喧囂的是蛙鳴。

 (陳有蘭溪與內茅埔、楠仔腳萬方面的新高道路,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3月20日 蔚藍晴空 朝 內茅埔60 夕 東埔66

 早晨在警官『新高山看得很清楚』的報告下,立刻外出到庭院。位當陳有蘭溪上游的山谷深奧處,新高主山與東山、北山相重疊,龐大山容中戴上銀冠,與之相向的稍稍右邊,西山的尖塔式峰頂上裝飾著白雪,稜線輕緩延伸、橫亙鹿林山。聽說從水裡坑附近也可眺望到新高山,不過今天是第一次得以拜見本國第一高峰的山頂。數日前的奮鬥浮現腦裡,油生一種無比的感慨。此時傳來入臺以來首次聽到的鶯鳥啼聲嘹亮入耳,令人感到高興,這是台灣小鶯(タイワンウグヒス),在前進陳有蘭溪的途中一直聽到。其啼叫聲略像內地的鶯鳥,不過拉叫聲稍短,高頭氏評論說,在所謂餘音嫋嫋這一點上稍有遜色,我也有同感。

 (由內茅埔眺望新高連峰,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在這裡看到產於濁水溪而為本島唯一硯材的螺溪石,不過覺得並不怎樣。

從北口登頂新高山,是以八通關為根據地,沒有純露營的必要,所以決定將不必要行李留在駐在所,並雇用一名本島人苦力。往返5天的工資總計7圓。苦力是赤腳,用名產割竹的擔棒,兩頭擔著行李,並戴著竹皮作的圓錐形小斗笠。

早上8點從內茅埔出發。

這邊的溪谷還是相當廣闊,河床也很寬廣。其寬廣的河床中,細細的溪流迂迴曲折的線條,很像濁水溪,但相對濁水溪呈暗灰色的水流,這裡稍稍澄澈,所以令人感覺舒服。

一面眺望前方映著朝日陽光的新高山英姿,一面沿著陳有蘭溪右岸前進,通過濕地的地方,其黝黑的泥濘,沒入腳底達5、6寸,一踏進路旁的草地,其濕漉漉的污水入侵地下足袋,讓人心情惡劣。

對岸山腳群裾的河階頗長,且規律發展,其鮮綠色毛氈之姿,引人注目。

茂密生長於沼澤地的的蘆葦中,棕背伯勞(タカサゴモズ)頻頻啼叫,附近映入眼簾的植物中,有菝葜(サルトリイバラ)、薔薇(ノイバラ)、黑啤梨(ヤブイチゴ)、牛奶子(アキグミ)、桑葉葡萄(エビヅル)、五葉木通(アケビ)、茵陳蒿(ヨモギ)、白茅(チガヤ)、芒草(ススキ)等,也看到罕見的綬草(ネヂバラ)。茅莓(ナハシロイチゴ)的果實剛好成熟,屢屢摘來享用。

 (由內茅埔沿陳有蘭溪的新高道路,可遠眺新高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9點15分來到架在支流十八頂溪的常盤橋。橋邊寫著『長百十六間、高五丈四尺、大正十二年三月竣工』,又有『三十人以上時,請靜靜通過正中央』的標牌,也有『由此起是楠子腳萬社的管轄區域 楠子腳萬駐在所』的木牌。

流在寬廣河床中的河水,寬僅2、3間,很淺,所以可以徒涉,不過一旦暴雨之際,這河床會整面變成滔滔水流。沿著河岸,有僅可辨識的細徑,聽說是蕃人的通路。

不久來到架在主流的稜威橋(ミイツ)(長69間、高6間)。一渡過橋,寫有『山通大海之碑,由此起三町二十六間』的標牌,所以就將行李拜託谷內田君,然後繞向左邊下河床,沿著僅是蕃人在走的細徑一看,卻一直看不到。再走了約6、7町,也沒看到,所以就折回,結果苦力在橋上指給我們看,原來是位在3町餘的道路左邊、相隔5、6間的地方,因為附近有柳樹及台灣馬桑(ドクウツギ),也有很多巨大的岩石散陳,所以看不到。

石碑用橫約2丈、高約1丈5尺左右的自然石,在地上5尺左右的地方刻劃出橫5尺、高2尺5寸左右的額面,再橫書凹刻『山通大海』四字,每字的直徑約5寸。據說這是50餘年前擔任開鑿此一橫斷道路的吳光亮筆跡,筆力雄勁,塗入凹字的鮮紅色,大部分已經剝落,但仍可窺見其品質之優良。碑石頗向左方傾斜,似乎是洪水的作用,又附近有很多大小、形狀都在碑石之上的巨石,應該也是那之後的變動所造成的。

探訪石碑花了30餘分鐘,10點30分渡過架在小支流的常世橋『長三十間五尺、高八間、大正十三年三月末竣工』。這裡也看到『三十人以上時請勿一起渡過』的提醒。

橋邊有約3戶的本島人部落,也看到茶屋。附近的營盤址中,留有礎石。

映入眼簾的植物中,有紅莢合歡(タイワンネムノキ)、朴樹(エノキ)、台灣山酢醬草(カタバミ)、齒葉苦蕒菜(ニガナ)、薊(アザミ)、『山瑠璃草』(ヤマルリサウ)、苦菜(ハルノゲシ)、旋覆花(ヲグルマ)。有紫色、淡紅、紅紫、藍色等色彩繽紛的『八重唐草』(ヤヘヤマカラクサ)。其葉子中有圓的、細長的、三裂的、掌狀的等混雜多樣。又有像野百合(タカサゴユリ)而叢生細長樹葉者,但花蕾尚小。

11點30分前方腳下,在可俯瞰楠子腳萬社的山丘上休息吃便當。有楠木(タブ)的老樹遮陰。

峙立對岸的白銀山的山側,岩石的肌膚露出沐浴在陽光中,呈現出奇特的淡灰紫色,稜線中冒出的新綠嫩芽非常鮮艷,窪地中,常綠闊葉樹的深綠特別濃郁,其色彩帶給陽春山地生氣勃勃的氣氛。

楠子腳萬社,約有15戶的蕃人部落(鄒族),附近山懷深廣、土地肥沃,是這溪谷中最平坦之地。麥子青青生長達1尺以上,甘藍呈現出極佳的成果,看到陸稻、蔥、落花生、甘藷、香蕉、菸葉等。也有栽培桑椹,所以可以推測有養蠶。台灣的菸草是採專賣制度,但蕃地除外。

順道拜訪楠子腳萬警察官吏駐在所(海拔2700尺),並事先預約回程的住宿。在這裡收到寓居在東京小石川原町的高頭氏夫人寄給高頭氏的書信。這是由台北吾妻旅館附上便簽轉寄的。託郵遞制度暢通之福,能夠在未設有郵局的蕃地駐在所接到信函,實在彌足珍貴。各駐在所間架設有電話,郵件1天1次使用『飛腳』傳遞。

(楠子腳萬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楠子腳萬以前寫作楠仔腳萬或南仔腳。

駐在所前有掛著『楠子腳萬兒童教育所』標牌的學校。也聽得到管風琴的聲音,屋外也看到鞦韆、鐵槓機械等。附近的孩子笑臉相迎並鄭重地問候說『午安』,實在惹人憐愛。以前的標牌寫作『蕃童教育所』,是在總督府文教局的考慮下才改的。

花園中紅白的波斯菊如今正盛開,這裡是我們第一次看到蕃人兒童教育所的地方。

(楠子腳萬兒童教育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告辭楠子腳萬駐在所,在下往丘陵側面的路旁,谷內田君發現了野生的紅茄(アカナス)。果實是正圓形,直徑約5、6分的小型,但因為紅熟,所以試吃看看,滋味實在不錯。紅茄很像繫著鮮紅累累的珊瑚之珠,所以有珊瑚樹茄子(サンゴジュナスビ)之名。因富有大量維他命,近來被譽為貴重的蔬菜。聽說原名番茄(トマト),原產地是南美秘魯,在這毫無栽培跡象的原野如此繁殖,實在令人有奇異之感。

12點15分接近架在支流楠子腳萬溪名為千歲橋的鐵線橋,寫有『長百十間、高三十間、大正十五年三月末竣工』。其距水面的高度,在這登山道路的七個鐵線橋中,位居第一。以架在支流的橋來說,長達百間以上的,是相當希罕,不過實際是架在深廣的溪谷上,所以在河床中的整面茂密竹叢中,伏潛著細細的溪流。令人想像架橋以前的上下迂迴。

這溪谷的竹子,最近在楠子腳萬有把它作成登山用的金剛杖在銷售,或使用在其他竹編的器具上。

這一帶群生芒草、蕨類(ワラビ),苦參(クララ)、胡枝子(キハギ)、天門冬(クサスギカヅラ)等映入眼簾。

12點50分抵達七大鐵線橋最後的一座橋、名稱亦相當響亮的雲懸橋,寫著『『長六十一間、高十二間』。渡橋後的橋邊,為一群櫸木所覆蓋,其嫩芽稍帶赤味。數株紅果累累的台灣馬桑(ドクウツギ),垂在崖頭。龍神橋以來的所有橋,附近都沒有樹木,是所謂的『裸橋』,但這橋邊的一群樹木,添增了相當的風情。特別在上游的山谷間,得以仰見新高山及秀姑巒山的一隅,非常令人高興。

(雲懸橋,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此橋位於主流與和社溪的匯流點,正面為兩溪流所挾的東埔山7506尺屹然對峙,和社溪的左岸,阿里山脈蜿蜒相連,兩者皆呈現出原始森林美,更是在此橋展望上的好添景。

和社溪口附近有和社蕃社(鄒族),沿此一溪谷前進約7里,有抵達阿里山沼之平的山徑。

稜威橋以來,道路是沿著陳有蘭溪左岸,但一渡過雲懸橋,就移往右岸,不久,看到『比壑山標高海拔二七九九尺』的側面寫有『大正十二年八月第二回新高登山紀念』而塗著白色油漆、高4尺左右的標柱。這是表示比壑山的山頂與這裏的地點是同一海拔的意思。附近有巨大的楓香、栓皮櫟、楢、朴樹、九芎(シマサルスベリ)等落葉闊葉樹相連接,楓香是本島原產的喬木,分布區域廣,幹徑6尺,高達8、9丈餘的巨木,葉片呈現像內地的山槭與板屋槭中間的掌狀,適合秋季賞楓,又葉子據說是天蠶的飼料,樹脂可供香料之用。

左方附近有2戶人家,屋頂、四周都使用竹材。看到很多雞。雲懸橋以來,山谷變得非常狹隘,溪流愈發清澄,急湍飛濺白雪,逐漸誘發出深山氣氛。

下午1點40分在『六甲山標高海拔三〇五九尺』的地點,仰望在正面直距約3里天空中的新高山頂。依據陸測5萬分之1圖,六甲山的山頂是932米,所以是3075.6尺。和我在小學時代第一次嘗試在山上露營的故鄉靈山米山,其海拔在伯仲之間,所以特別有懷舊之感。看到旁邊高1尺左右的石標『山』,其內面刻著『第四號』。

一面俯瞰數十米腳下的急湍,一面往崖側前進時,落葉闊葉樹越來越多,蕃屋點點的附近,在頗為陡峭的傾斜地中看到小米的種植,而且在相當的間隔中橫著排列幾段的石塊,可以研判是為了要防止表土的流失。小米實在是他們最重要的糧食。也大量飼養雞、豬。

途中屢屢與蕃人相逢,有人會以低沈渾厚的『午安』致意,也有僅作『張目之禮』?就通過的。這邊的蕃人,在稍廣的長袖上衣之下,穿著略至膝蓋邊的下衣,上衣中,用白布的較多,不論男女,似乎都喜歡在袖口加附赤布,有時也有遇到用內地製鮮豔模樣的木棉製作的所謂盛裝打扮的人。而他們外出時,必定不離身地配帶蕃刀。

下午2點、2點20分分別通過標有『多良岳標高海拔三二四二尺』、『大屯山標高海拔三六〇九尺』的地點。依據陸測2萬5千分之1地形圖,大屯山海拔是1080.9米,所以是3567尺,這中間有40餘尺的差距。

向左繞行山端,在山谷稍稍開闊的地方,看見四處點點的部落,這就是東埔社。穿越栽培的蘘荷(ミョウガ)田,抵達左方稍高地方的東埔警察官吏駐在所,時間是下午2點35分。今天借宿在此。今早已經從內茅埔駐在所打來過電話,所以很快就被引導進入右方新建的客室,並依引導進入設於客室內側的溫泉浴槽。

(東埔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浴室正方2間的長度,可同時容納3、4人入浴。聽說客室、浴場均是去年以檜木新建的,感覺非常舒服。

依據溫泉的分析表

氯化鈣(クロールカルシューム)0.0060

硫酸鈉(ナトリューム)0.0784

硫酸鋁(アルミニューム)0.0071

重碳酸鎂(マグネシューム)0.0054 

氯化鈉(クロールナトリューム)0.0076 

重碳酸鈉(ナトリューム)0.2289 

重碳酸鈣(カルシューム)0.1158 

異性硅酸0.0565

是碳酸泉,溫度攝氏49度。據說對外傷、跌打損傷、慢性濕疹、神經衰弱、關節風濕、腺病等有效。

幸好我平時身體強健,所以沒有必要特地去泡溫泉治療,但不得不說,高山山麓的溫泉,在下山之際,得以洗去連日的汗水且可以療癒疲勞,特別值得獻上禮讚之詞。

客室的『床之間』有蒐集富士山相關的山頂等其他的蓋印掛軸,『長押』中掛有大型新高山的照片。我國第一的高山新高山與世界性名山富士的對照,令人不禁有壯快之感。

床之間有在這一帶的山所捕獲的熊鷹標本。也擺飾了弓矢。靠立的和琴,似乎是老闆娘的嗜好。

插花裡的金盞花與庭園中的金蓮花與波斯花競相妍。

(東埔山莊,翻拍自網路)

台灣的風土病中令人恐懼的是瘧疾。明末舉義之人鄭成功的死因即是瘧疾。征台上留下偉大功勳的北白川宮殿下的崩殂,也是瘧疾的關係。瘧疾據說是瘧蚊(アノフェレス)的一種蚊蟲所媒介傳染的,因為免疫性的關係,相對於原本住在本島的人,新來的人罹患的比率比較多。

瘧蚊出沒的時間聽說只在傍晚,一旦入夜更深,就會藏匿身影。

依照我的經驗,在內地,我曾在8月中旬的故鄉魚沼駒之岳的肩部、海拔6500尺的高地箭竹叢中,被黑斑蚊(ヤブカ)襲擊過。這幾乎是例外的地方。一般在3、4千尺的高地,特別只要不是在密林中,大概都無蚊子之虞。在台灣,一旦4千尺以上,瘧蚊便無法棲息,所以對於瘧疾,被視為是安全地帶。

近年來訂定了防止瘧疾規則,在機關厲行的結果下,據說成績顯著。以預防藥劑來說,一般是鹽酸奎寧,但也有亞規鐵丸(エスアノフェレス),也有606號的注射。但接受606號的注射,有損於清淨無垢的紳士體面而被高頭氏一笑置之,所以一行人在平地旅行之際,僅止於每日服用鹽酸奎寧藥丸4、5粒而已。據說這個鹽酸奎寧如果連續使用,會有害腸胃。

東埔位於陳有蘭溪主流與沙里仙溪的匯流點,海拔約3900尺,無罹患瘧疾之虞,東北方近以郡大山(10865尺)的秀峰為背景,呈現朝霧瀧、雲龍瀧的壯觀,正面仰望新高北山的北角(9039尺),是清澄豐富溫泉的湧出地,所以除了新高登山的目的之外,也輕易就誘發遊士之情。

(東埔警察官吏駐在所全景,右上為東埔山莊,翻拍自網路)

此地又是附近蕃社(布農族)總頭目的居住地,身居理蕃上的重要地點,所以駐在的警官數目多,其主任由警部擔任。從主任警部所拿到的名片中寫有『新高郡警察課勤務東埔駐在、台中州警部勳七等豬瀨幸助』。該氏是栃木縣人,聽說在10天前擔任台中州警務部長兒玉魯一氏的嚮導,還登頂了新高山,他說這是他第40次的新高登山。

門前的標柱中寫有『新高郡役所間十二里八町五十七間、楠子腳萬駐在所間二里三十町一間、樂樂駐在所間一里二十一町六間』。

晚餐時,住在隔壁房的3名客人也加入,受到豬瀨夫人悉心的款待,也上桌了炸雞肉、糖醋鯉魚。山芋頭(ジネンジョ)的山藥泥(とろろ汁),相當美味,盛了好幾碗。在夫人應付有方的伺候下,高頭氏也斟滿了白鹿清酒,酒興頗高。

鯉魚聽說是在這裡的河川抓的,似乎是的唇䱻(ミゴヒ)的一種。

隔壁房穿和服的客人,看起來不像警官,透過遞出的名片才知道是警官。其中一人在『大甲郡警察課勤務巡查部長、台中州特務巡查藤島幸八』的名片末尾,特別用鋼筆添寫『新潟縣南蒲原郡三條町大字一ノ木戶』,顯示出和我們是同縣之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報紙出現我們從西口新高主山下折回,計畫繞由北口圖謀再舉攀登新高山,他雖因日數有限無法同行到新高山頂,但至少希望得以一窺我們的風采,因此就與其他兩位警官商議而得到3天的休假,並不遠數十里之遙而特地趕來。

晚餐結束後,藤島氏拿出原本就準備好的紙硯,希望我們揮毫以留作紀念。我以沒有如此揮毫經驗及寫字難看為由婉拒,但豬瀨氏也來幫忙一直拜託,心想他們從數十里之遙特地前來,也不能讓他們空手而返,所以就丟臉地寫了數張。這讓我想起大町桂月氏在其著作『一簑一笠』中題為『立山的三夜』的一節說到,他在『室堂』被神職人員推讚為天下的文士而在世間浪得虛名感到羞恥。

豬瀨氏說,這個月15日,因為我們原本要從主山下越過新高山頂下到八通關,所以在他的指揮下,由在八通關駐在所勤務的佐藤巡查部長率領長澤巡查等5人為了迎接我們而出差到新高避難小屋,並從該地每隔15分鐘就用電話報告狀況直到16、17日。除了再度感謝其厚意外,也同時深切痛察其苦心。

另摘要該氏的談話,這附近的蕃人部落約40戶,1戶的家族有15、16人。屋頂多用石板石。目前他們為了開闢水田而正從朝霧瀧引接灌溉用水。

(東埔山莊,翻拍自網路)

有記錄說新高山頂的遲來降雪是5月27日,也有一年的殘雪及於7月下旬。

高山杜鵑在能高山方面,7、8千尺一帶多巨木。有在該處採伐而作成棋盤的。花色看不到絕對的純白。

也有鶯鳥、小杜鵑鳥(時鳥:ホトトギス),但其叫聲與內地相較,並不流暢。

河流中也有很多河蛙(カジカガエル)。但聽說其叫聲並不如內地的好聽。

果然一入夜,就聽到很多的河蛙聲,但聲音果如豬瀨氏所批評的。不過這些動物的叫聲,據說在交尾期時是最好聽的。

 △3月 21日 晴 朝 東埔60 夕 八通關54

早晨在豬瀨氏的引導下去看附近的朝霧瀧。是日光的霧降瀧式(譯註:霧降ノ滝(きりふりのたき)是位於栃木県日光市利根川水系板穴川的支流・霧降川的瀑布,與華厳滝裏見滝並稱日光大三名瀑,另也被選為『日本の滝百選』。瀑布分為上下二段,其瀑布碰到岩壁而飛散的水珠,看起來像霧下降一般,所以稱為霧降),水量不足。岩壁中缺乏樹木,是為一憾。途中看到像是輝綠岩的藍色岩石,在這溪谷中很是罕見。駐在所的庭院栽種有木瓜、紅竹,鉢中有數種蘭花,阿里山自豪的台灣一葉蘭(タイリントキサウ)也開著惹人憐愛的花。台灣一葉蘭在這一帶的岩壁很多。

在豬瀨氏、藤島氏等其他諸位警官的送行下,早上7點從東埔駐在所出發,由此起,由1位警官以肩槍佩劍的武裝為我們護衛。

東埔、樂樂之間被認為是此一登山道路中最困難的地帶,新道路開鑿以前,聽說要攀登左方數千尺的陡坡,再下降數千尺走溪底。現在這一帶仍持續在修繕,使役蕃人的警官們,也常看到他們孜孜矻矻地從事勞動,實在非常辛苦。蕃地中的警官們,是官吏、教育者,是政治家、技師,同時又是勞動者。後來才聽說,豬瀨警部在鐵線橋的架設方面被譽為是權威。

7點30分看到『金剛山標高海拔四〇八二尺』。依陸測5萬分之1,是1112.2米,換算尺變成是3669.6尺,所以超過410餘尺。如果是朝鮮的金剛山,則是1638.2米,亦即5406尺,所以不足1324尺。如果是內地的金剛山海拔,這個標木則必須遷移至大屯山方面。

一經過此處,左方呈現暗灰色、露出絕壁的粘板岩肌膚,也常常有穿鑿此岩壁作成半隧道式奇怪道路的地方。右方亦即腳下馬上俯瞰斷崖數百尺、吐出白龍珠地底的急流,令人越來越有深山幽谷氣氛之感。

林樹仍以栓皮櫟、山毛櫸(ブナ)、櫸木、九芎、楓香等落葉闊葉樹為主,混雜樟木、楠木等常綠闊葉樹,其葉呈現淺綠、玄綠、淡紅、灰白等繽紛的色彩,令人想像這一帶秋季紅葉的美景。

岩壁中叢生萬年松(イハヒバ),那個台灣一葉蘭霞翳著鮮紅花朵,一株像夏堇(ムラサキミゾホホヅキ)的大型濃紫花朵也惹人注目,也有苦味強、不堪食用的所謂暗紅花朵的蜂斗菜(タイワンフキ),其葉柄葉脈亦呈現明顯的暗褐色。看到一株北萱草(ニックワウキスゲ),整體頗小型,花朵呈現鮮黃色,六瓣花冠的內面白毛密生,其氣質優於北萱草數倍。

8點及8點15分分別通過『溫泉岳標高海拔四四八七尺』、『箱根神山標高海拔四七四八尺』,同30分抵達『高千穗峯標高海拔五一九四尺』。這裡位於稜線的凸角,眼界開闊,是展望的好地點。這裡的對比標木中,特別看到寫道『內臺踏破二十名山標高、大正十二年八月第二回新高山紀念』,這聽說是台灣山岳會幹事、台北商業學校的教諭見元了氏所企劃的,可以了解這是該氏對自己攀登的所謂內臺二十名山所做的對照標示。對各地山岳並無攀登經驗的人來說,接觸到這樣的標示,也許無感,但當自己攀登過的山名映入眼簾時,除了追懷當時的情景,同時對此海拔地點的比較與聯想,應該會頗富趣味。

(見元了氏,翻拍自網路)

我對此標木的建造者深表敬意,惟對『踏破』的文字,希望可以改用其他妥適的字彙。最近這個字彙流行到甚至被用於纜車、汽車的登山或散步式的半日或一日行程登山。這除了和濫用探險一樣,也實在有過於浮誇之嫌。其中特別令人嫌惡的是『征服』的用語。以人類卑微之力,是無法說成可以征服大自然的。我對得以一窺大自然、膜拜其景致,是只會湧出感謝之念而已。

我對山行中的馬拉松式行動,當然不在行,也不喜歡,所以所到之處,只要看上眼,即使是在路旁的石頭或草地上,也會坐下來,宛如西行的行為舉措。所以在此附帶一提,我對各地點的通過抵達時刻,只會做約略的表示,在路程的推測上,並無法當做正確的標準。

從上方的岩壁橫亙至腳下的崖側,點綴的各種杜鵑花。花朵以呈赤紅色的一般山櫻花居多,不過也有淡紫色的九州杜鵑(ミヤマキリシマ),也有開著淡紅紫色的大型花冠卻叢生濃綠原葉而像西洋杜鵑花的,其葉子及花萼裏面均密生白毛,花冠作5或6裂,2個上瓣中,有數十個濃紅點,並有7個雄蕊。

一株帶紅白花的台灣碎雪草(タイワンコゴメグサ)及石竹(ミヤマナデシコ)映入眼簾。這株石竹的深綠花萼明顯而尖長,花冠前端的深陷甚淺,內面密生淡紫色的毛。

8點45分拜見被稱為此登山道路中的瀑王『雲龍瀧』,發源自郡大山溪流的瀑布掛懸分成兩段,橋橫跨兩段之間,長約6間,名為綾雲(アヤクモ)橋。其瀑高橋上180尺、橋下200尺,可惜缺乏水量。那智瀑布被西遊記的作者橘南谿子評為『如穿薄衣而立的美人』,但其水量遠優於此數倍之遙。建有寫著『高八十丈餘、日本一的大瀑也和歌山縣』的大大標木,並註明由縣負責,姑且不論是否為日本第一,在我所見的瀑布經驗中,覺得它是第一高的。又南谿子更評價那智瀑,讚美其『整體奇而美,無法言喻』,我雖對其呈赤褐色的岩壁的過於裸露且平面、樹木添景上的貧弱頗感遺憾,但對比雲龍瀑,仍有同感(譯註:那智瀑布位於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那智勝浦町那智川,瀑高133m,寬13m,與華嚴瀑布袋田瀑布並稱為日本三名瀑。2004年7月1日,那智瀑布作為紀伊山地的靈場與參詣道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在水量之豐富、瀑身之莊麗、副瀑之姿、岩壁之趣、樹木添飾等方面,必須說華嚴瀑實在具備了優秀的景觀。

(雲龍瀧,翻拍自網路,林進益先生提供)

從綾雲橋上不方便仰望或俯瞰雲龍瀑的全景。過橋後行進約一町左右,有一處凸角。這是觀看瀑布最好的地點,因此設有幾個座椅。

上瀑從小闊葉樹及小竹點點呈現灰褐色的岩壁斜面以所謂瀧式滑落,但下瀑幾乎是直直落下的。瀑壺直徑約10間,不深,整體呈開放式,所以未起幽邃之感。5、6月之交聽說水量會增加很多。瀑布位於山側彎入點的深懷,這個展望地點和高千穗標高地點,是彎曲的兩個凸角。

瀑布的展望台過後,不久有『阿蘇山標高海拔五二五五尺』的標木。附近看到一株一年蓬(ヒメシヲン)。剛開始開的花是白色的,之後變淡紅色。

也看到幾株紫花地丁(スミレ)。白色中也有帶紅條者,呈現鮮豔淡紫色的花瓣前端,帶有溫柔的圓味,花冠外面及莖也有密生細毛者。也有紫白色而花型是無柱蘭(イハチドリ)形式的。

點綴林間的筆羅子(ヤマビハ),其花開引人注目。呈圓錐花序的黃白色五瓣花朵,頗富芳香,嫩芽密生赤褐色之毛,舊葉較一般的枇杷(ビハ)硬而深綠平滑,所以實在適合用於庭木。大神宮忌火殿所使用的鑽木取火器,據說是使用筆羅子當作鑽。

9點40分抵達樂樂駐在所(海拔5600尺)。在東埔、對關兩駐在所的中間,和由樂樂前來迎接的警官交替後,東埔來的警官就折回。就這樣,各駐在所都有人護衛我們。

樂樂(ラクラク)是蕃語溫泉的意思,此斷崖下數百米的溪底,有數個地方湧出豐富的溫泉,但可惜因位置不方便,並無法使用。『台灣府誌』的『望玉山記』中所謂『山之麓有溫泉』,應該是指東埔或這裡吧。

駐在所的周圍中開著數十株的吉野櫻,但花開稀疏,色澤亦不佳,似乎並非只因是幼木的關係。

(樂樂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由樂樂駐在所前進約5町左右,有『藏王山標高海拔六〇七五尺』的標木。10點15分抵達『石鎚山標高海拔六五三七尺』的地方。看到一株『羽蝶蘭』(ウテフラン)。總狀花序約開著十朵花,呈淡紅色,舌瓣內面基部稍帶黃色。

10點45分看到『大山標高海拔六六七六尺』。依陸測5萬分之1圖,伯耆大山是1712.9米、亦即5652尺強,所以有1020餘尺的差異。大日本地誌中是1877米、亦即6194尺,也與這個相差太多,所以我查了一下高頭氏著的『日本山嶽誌』,我國名為大山的有8座,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年登山客15萬大規模人數的山,其海拔4135尺,所以高度更低。其他的大山都是2700尺以下,根本不在問題之內。這8座山以外,如果用更廣義的解釋,則有以山岳修行者的修驗場而聞名的大峰山。它是作為大山蓮華的發祥地而獲得大山的尊號,但這山群中的最高峰佛經岳是1915米、亦即6319.5尺,所以仍頗有差異。這座山如果是伯耆大山,則這標木須移往阿蘇山與藏王岳之間。

(高頭式(又名仁兵衛)著『日本山嶽誌』,翻拍自網路)

左方的崖壁中有樂樂瀧垂懸,水量同樣非常缺乏。幾階段瀉下數百尺的姿態,與朝鮮金剛山的十二瀑相似,但規模頗小。又,缺乏樹木的添景,是為一憾。

樂樂之後,進入原始林的大森林,由右方的林木之間俯瞰腳下數百米的陳有蘭溪,水色益發清澈外,激飛的珠玉,澄湛後形成碧潭或奔行而成白瀨,其景越發幽邃,其境愈有靜寂之感。

樹種仍多栓皮櫟、楢、山毛櫸、櫸木、台灣赤楊、樟、錐栗、華參(ウラジロヤツデ)等闊葉樹,但逐漸混生紅檜、台灣杉、扁柏等針葉樹。林樹中自生很多香菇。幾年前曾判斷這一帶的林地適合香菇而嘗試栽培,但不久因有些地方不完善而廢止。

點綴林間的台灣緋櫻的深紅花朵引人注目,到處有細莖石斛裝飾著古木。

點綴路旁的紫花地丁,其品種越來越多。有一株萱(スミレサイシン),葉柄花梗呈暗紫色,花冠在白色中有紫條,唇瓣甚長,前端有作二裂者(川上菫(カハカミスミレ)),一株『紫背菫』(シハイスミレ),有葉裏暗紫色明顯,花冠全體呈鮮豔的淡紫色,唇瓣長,前端二裂者。

路旁零散看到樹幹標示中寫著『亞杉』、『台灣椿』、『巒大肉桂』等,但一株樹幹直徑約2尺的楠木(タブ)中打上『タブ一九九』的標牌。這聽說是台中州廳所做的計畫,依據台北高等農林學校助教授鈴木重良氏的實地調查,去年由水裡坑到新高山頂上,針對各林帶的主要代表性植物250種的名稱設置附上說明的標牌,這對登山客帶來極大的趣味及助益。

(鈴木重良(著白衣者),翻拍自『尋找記憶的缺角』)

大頭茶(台灣椿(タイワンツバキ))、亦即『島椿』(シマツバキ),白花富氣質,聽說可從種子中採取優良的油。

這邊很多帝雉。

台灣中聽說有因被咬而百步內致死而得名的百步蛇及雨傘節、台灣龜殼花(タイワンハブ)等數種毒蛇,不過我除了在樂樂、對關之間看到一條龜殼花外,只在卑亞南道路的北部看過一條龜殼花。

11點35分抵達對關駐在所,吃便當。享用這裡的名產『牡丹餅』,添加醬菜,甚為美味。鄰接駐在所有掛著木牌『戶主岡崎乙作』的住宅,似乎有接受登山期間中的食宿,所以雖被婉拒,還是強行獻上了謝禮的心意。

(牡丹餅,翻拍自痞客邦『娜塔』)

此處海拔7100尺,和我故鄉的名山苗場山的海拔在伯仲之間,所以令人心情愉快,附近的針樹葉林,益發感受到高山氣氛。

所謂對關,據說是因為對著八通關而被命名。

(對關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12點從對關駐在所出發。

12點15分、同45分分別看到『鳥海山標高海拔七三五九尺』、『旭岳標高海拔七五五八尺』的標木。有寫著『自觀高駐在所二十一町五間』的標柱。這一帶的扁柏很多幹徑逾1丈的,路旁在其大樹洞內留有蕃人野宿焚火的形跡。

下午1點5分有一個稱為『老幼瀧』的奇怪名字、高25尺的優美瀑布。這清冽的水,聽說給盛夏時的登山客帶來莫大的恩惠。岩壁中看到一株山茶花,附近看到高山翻白草(ミヤマキンバイ)、玉山龍膽(ニヒタカリンダウ)、『紫溝酸漿』(ムラサキミゾホホヅキ)、深山細葉鼠麴草(ニヒタカミヤマチチコ)、高山白株樹(ニヒタカシラタマ)、喜泉卷耳(ミミナグサ)。這個喜泉卷耳有像『大花耳菜草』(オホバナミミナグサ)般的雪白花朵,五瓣的尖端僅稍有凹陷,葉長約3寸,奇數羽狀複葉,小片有9個。其身姿令人想命名為『細葉耳菜草』(ヲサバミミナグサ)。

下午1點30分經過『男體山標高海拔八一九八尺』,同40分在觀高駐在所休息,並事先預約回程的住宿。依巡查部長井上恆吉氏(山形縣人)所說,前天的寒氣,讓供飲用水之用的竹筒的水源結冰了。途中看到一枝黃花(アキノキリンサウ)、大葉火焰草(アリサンマンネングサ)、 台湾越橘(ニヒタカコケモモ)、倒卵葉裂緣花(シマイハカガミ)。

觀高海拔8300尺,眼界豁然開朗,西南方直距1里半朝著新高主山的豪壯峰頭天空,其右方身穿黑衣的北山就近侍立,在更北方,中央山脈的高峰峻嶺蜿蜒相連,晴天時,是連次高山都可映入眼簾的好展望台,實在是不負其觀高之名而令人讚同。此地位當陳有蘭溪與郡大溪的分水嶺。

(觀高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2點告辭觀高駐在所。沿著路旁橫亙十數町的竹筒,是觀高駐在所的飲用水道。有寫著『吳光亮所建的鐵門峒遺跡在此溪谷』的標牌。據說如今映入眼簾的僅有呈岩壁的鐵色,並看不到關門的形跡或洞窟。鐵門峒亦寫作鐵門洞或金門峒。

沿著稜線,扁柏、玉山鐵杉(ニヒタカコメツガ)、台灣五葉松(ニヒタカゴエフマツ)、台灣雲杉(ニヒタカタウヒ)等針葉樹下,高山杜鵑點綴著全紅與淡紅的花朵,感覺非常幽雅。這邊的高山杜鵑,高丈餘,葉子的裏面是淡紅色而無毛。也有欒大花揪(ニヒタカナナカマド)、台灣十大功勞(ヒヒラギナンテン)、華參(ウラジロヤツデ)。鵝掌材(フカノキ)很多。也有數種杜鵑,但尚未開花。鐵杉中很多是幹徑1丈以上。針葉樹的樹枝中,懸著松蘿,裝飾著奇異的綠白色,益發添加高山的氣氛。

左方的崖側有一些優雅的瀑布。

(由觀高所見之新高山,右方積雪多的為主山,其左尖銳的為東山,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2點20分,當寫有『八通關十二町十二間』的邊界標柱映入眼簾時,前方聽到『注意!』的口令,並看到在路旁整列採取立槍姿勢而像軍人的一群,覺得有點可怪,但不久指揮的人遞出名片,一看之下寫著『新高郡第五監視區第三巡視區監督、台中州巡查部長佐藤英三郎』。該氏是特地前來歡迎我們的。由此起接受一個部隊警官的護衛,實在太浪費了。連黑白兩隻狗都出動,忽前忽後,一副一見如故的親暱樣子,令人高興。

2點25分、35分分別看到『白山標高海拔八九一七尺』及『海拔九千三百尺』的標木,抵達開闊的草原,2點45分抵達有今天有預約申請的住宿地八通關警察官吏駐在所。

(八通關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我們被引導進入左方木香猶新的檜木製的客室。這裡也掛著和東埔駐在所所見同型的新高山頂的大寫真。

依佐藤巡查部長之要求,在登山者芳名錄寫下名字,並用實際費用請求讓渡新高山的風景明信片及蓋上紀念章,連明信片及我的紀念印帖也都蓋上紀念章。北口沿道的各駐在所中都備有各自的紀念章,但都是圓形輪廓的中央是『新高登山』、右方是『駐在所所在的地名』、左方是『海拔幾米』,然後在上方模仿在富士山所用的紀念章附上富士山形的固定形式,不過我覺得這富士形狀需要一點巧思才好。八通關中尚另外保管有刻著『新高山頂上、日本最高、海拔三千九百五十米』的紀念章。

(登山家青木繁設計的新高山紀念章,翻拍自網路)

(『新高山頂上、日本最高、海拔三千九百五十米』的紀念章。翻拍自網路)

登山季節中,攝影師會出差來此,應需求拍攝紀念照。

在西口,如果是登山季節,聽說在鹿林山、西山、新高下的各休泊所會準備紀念章,不過我們登山時並非登山季節,所以我們是在全數集中保管紀念章的阿里山駐在所請求蓋章。這個紀念章形式各異,文字的書寫風格及雕刻均極優異。特別是新高下休泊所的章是橫橢圓形,中央放入新高山頂的形狀。

因為時間尚有餘裕,就到屋外散步。這個駐在所所海拔2818米,換算日本尺是9299.4尺,亞於能高橫斷道路的能高駐在所(9438尺),位居我國駐在所的絕高地點上,另外以人間的常住地來說,也是非常高的地點。依5萬分之1的蕃地地形圖,八通關駐在所的地點海拔9374尺,但前記的海拔是最近測定的高度。

八通關駐在所位於二子山的裾野,附近展開豁然開朗的高原草地,氣宇清爽,真有入仙境之感。

二子山呈端麗的富士山型,以包覆水成岩結構的山容而言,呈現出幾乎無以倫比的美麗,左方靠山頂的側線中點綴者數株針葉樹,更有錦上添花之趣。

隔著前方悠緩斜面的草原窪地,有八通關山。其稜線悠然向左延伸,也開展著宛如築山的景致。然而因被這築山所遮,可惜並看不到秀姑巒山的英姿。這附近的群山聽說產很多香菇。

草原整面蔓延高1尺左右的芒草(タカネススキ),雖然短縮的台灣馬醉木(タイワンアセビ)、紅毛杜鵑(アカゲツツジ)、山杜鵑(ヤマツツジ)、玉山薊(ニヒタカアザミ)、高山白珠樹(ニヒタカシラタマ)、玉山繡線菊(タイワンシモツケ)、台灣龍膽(佐久間龍膽(サクマリンドウ))、扁枝石松(アスヒカヅラ)點綴其間,不過散步式的步行非常自由自在。馬醉木很多呈嫩芽淡紅,點綴總狀花序的帶紅白色的壺狀花,開始稀疏的開花,杜鵑尚是花蕾。將此草原白化的野百合,其冒芽尚短,殘留著尺餘的枯葉。台灣龍膽(サクマリンダウ)型態酷似高山龍膽(タウヤクリンダウ),且更短小,尚未開花。此花名是取自武力治國的佐久間總督之姓。

明治7年,受到我西鄉都督征服台灣的刺激而幡然醒悟的清國,基於光緒元年(明治8年)總督沈葆楨的建議,而決定開鑿三條蕃地橫斷道路。八通關道路即是其一。當時擔當大任的吳光亮,率領1500的兵勇,費時1年,從林圯埔(今竹山),經茅埔、東埔至八通關,設關門屯營,經大崙溪底抵達璞石閣今玉里。據說當時是因為此地將來會居四通八達的要衝而命名為八通關,但如今仍未脱凶蕃經常出沒之巷,實在情何以堪。

依據大日本地名辭書說『鄒族稱新高山為Battonkoanu(バットンコアヌ),因此八通關應是其近音譯字殆無疑義』。

八通關道路之後歸於荒蕪,大正8年以後,由水裡坑經八通關至玉里的壯觀警察道路竣工,目前仍逐漸改修中。又大正13年開鑿由八通關抵新高主山的登山道路,此間距離2里30町。台灣山岳會的『新高登山的書籤』中寫作1里32町是錯誤的。

八通關駐在所的門前有『舊蹟 吳光亮駐屯宿舍遺跡由此起約一町』,但如今僅是雜草裡散見礎石而已。吳光亮在這一帶所建題為『過化存神』的碑石,據聞高7尺、寬3尺,但其下落目前不明。

八通關駐在所環繞四周約1町、高6尺左右的土壘,設有塹濠、鐵絲網、拒木(逆茂木),並備有機關槍。內門的旁邊有蕃刀架。高1丈左右的角柱上掛著寫有長6尺的『台中州新高郡八通關警察官吏駐在所』標牌。

(八通關駐在所,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玄關正面,在高2尺左右的土堆上立有寫著『皇太子殿下台灣御行啟紀念植樹』的標木。所謂紀念樹的主要樹種標示如下

玉山杜鵑(新高石楠木)  深山落葉松(ミヤマアカマツ) 高山櫟(ヒヒラギガシ) 玉山小葉黃楊(新高ツゲ)

紅毛杜鵑(アカゲツツジ) 台灣馬醉木(タイワンアセビ)  『シマ柏杉』        『 新高柏杉』

玉山鎌柄苔桃(新高コケモモカマツカ)(現正調查中)

其中玉山小葉黃楊葉長1寸強,寬2分左右,紅毛杜鵑葉子表面暗紅褐色、裏面淡綠色、莖及花梗萼中密生赤褐色的毛。『シマ柏杉』像杜松。玉山鎌柄苔桃葉似越橘,裏面帶赤褐色,花蕾似杜鵑。

新建的房屋中有寫著『台中州新高郡蕃地東埔社二番戶佐藤英三郎』的小標牌。此處看起來也是東埔蕃社的戶籍。

穿著木屐被引導到別棟的浴場入浴。幾年前因為蒙受暴風的大破壞,所以作臨時性的修繕,不過在9000餘尺高地的浴場洗滌全身的汗水,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所以也湧出難以言喻的滋味。不管任何的駐在所都提供新的肥皂,對於這樣鄭重的處理,實在感到惶恐。

洗完澡後,在別室晚餐。在這天界中享受到山羊(羚羊的一種,亦即台灣長鬃山羊)的壽喜燒、炸雞肉、烏賊摻醋味噌、拌青菜、醃甘藍、豆腐湯等所謂的山珍海味,實在是意外。佐藤部長的快活神態加上警官夫人的伺候下,被勸喝白鹿的有名上等酒,高頭氏的氣焰勢不可擋。對不喝酒的人還費心的端上什錦蔬菜烏龍麵,其盡心程度到令人覺得奢侈。豆腐是這裡製作的。佐藤部長聽說是東京出身的。

酣宴之際,聽到遠雷般的聲響,我們的座席也同時跟著震動。地板像要立起來,屋舍發出悶悶的聲響。是地震,垂吊的煤燈左右搖動3、4寸的強震。找出手錶一看,時間是下午5點55分。7點5分又再震一次,不過比前次弱。心想山下如果沒什麼大損害就好,但日後下山一問,竟然沒有地方有地震的感覺,所以似乎只是局部的高山地震。

星光燦爛,輝耀天空,有諺語說地震是表示出門的吉兆,在如此自我的解釋下,很快就踏入夢鄉。

此日是『彼岸』的中間日子(譯註:彼岸是依節氣所訂的日本節日之一。以春分、秋分為中間日,合計前後的三天共七日的期間稱為彼岸)。

(由八通關後方山丘上所見之新高山(中間雪多)及東山(其左),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二十一、再往新高主山

新高瀧、長命水、富士標高點、東山的大岩壁、冰雪、狂風、遺憾萬千、新高與富士的標高比、新高觀

△3月 22日 快晴 朝 八通關33 夕 觀高55

今天是攀登新高主山絕頂的再舉日子。早起仰望天空,星星依然燦爛閃爍在紫紺的天空中。在如此罕見蔚藍晴空,一同欣喜奮勇,早上7點從八通關駐在所出發。佐藤部長大人親自負責嚮導與護衛的指揮,實在不勝感激。

一行人除了我們3人外,另有

台中州巡查部長 佐藤英三郎

台中州巡查 早瀨定一

台中州巡查 谷岡政喜

台中州巡查 波鳳池(本島人)

台中州警手 Tennoana Abari(テンノアナ アバリ)(蕃人)

台中州警手 Ruatsuaru Tebusugu(ルアツアナ テブスグ)(蕃人)

警官6名,合計9人。我們讓苦力在駐在所休息。

駐在所門前有高約6尺寫有『新高登山道 從此起新高主山約三里』的標柱。登山道路由駐在所的南方循二子山的南裾,依舊走在草原上。低矮的深山落葉松(ミヤマアカマツ)稀疏散陳。不久在左方數百尺的下方,俯瞰一面吹雪一面朝東南奔下的溪流。這是本島第二大長的溪流下淡水溪40里的上游荖濃溪。道路沿著這條溪流緩上進入溪間。隨著前進,溪水逐漸靠近,最後終於或左或右地沿此溪水前進。

7點27分抵達『御岳標高海拔一〇一〇九尺』的地點。新高山頂越來越近,與東山層巒相接的主山身姿,大部分被豪壯魁偉的東山岩壁所遮,所以東山反而有主體之感。刻畫兩山壁皺的幾條雪溪,實在非常醒目。

(御岳標高附近的溪流與樹林,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古色蒼然的針葉樹逐漸映入眼簾。訴說深山物語的松蘿攀附在樹枝上。樹下盤踞著高山杜鵑。花蕾尚堅閉。葉子裏面是無毛淡綠。玉山箭竹茂密,其高度達5、6尺。比一般還柔軟深厚的蘚苔,覆蓋整面的地上。在高山氣氛越發濃厚下,身體有進入仙境之感。

幹徑1丈以上的鐵杉並立的地方,有頹倒的小屋。

7點50分觀賞右方的一條瀑布。成3、4段曲折,高數百尺,鐵杉、新高五葉松、台灣雲杉、台灣冷杉、高山杜鵑等古木老幹森繁,將之遮蔽。在景緻這一點上,實在凌駕雲龍瀧數倍。惟稍乏水量,是為一憾。如此優秀之瀑布仍未有其名,所以我就立刻提議獻上『新高瀧』的尊稱。這一帶聽說在這個月15日降雪達7、8寸,如今已完全消失。

不久看到『能高越標高海拔一〇七三〇尺』。名山用能高越有點奇怪,不過對於我國公共道路中的絕高地點,還是擬表大大的敬意。依據大正14年陸地測量部的測定,能高道路最高地點的紀念標是3307.8米,換算日本尺是10916尺弱。

8點25分見到標示有『罪滅シ壽水』的難唸標示的泉水。聽說即使是持續的盛夏炎熱天氣,仍不會乾凅。

8點30分抵達掛著『登山者避難所』標牌的小屋後休息。這邊如今尚有7、8寸的殘雪。

旁邊的標柱中寫著『八通關一里二十七町、主山頂上一里三町』。

避難所長8間、寬4間,有橫切中央的土間通道,有爐子。窗戶及出煙的設備,比西口的休泊所還要好。在此處焚火取暖,並在佐藤部長大人的厚意下,享用溫暖的『赤飯』及甜不辣、燉煮物(煮咐)、醬菜,盡情地大快朵頤。

從這個避難所到八通關駐在所有架設電話,所以部長大人抵達這裡時,立刻用電話報告說『搜索隊一行目前抵達避難所並休息,一行精力充沛』,出發之際又用電話報告『現在從避難所出發朝主山,八點四十五分』。在蕃地駐在所,這樣的場合都用搜索隊的慣用語。

 (『登山者避難所』,圖片來源:台南第一女高,翻拍自『貘の駐在所』)

8點45分從避難所出發,背面接受從山谷間照射過來的朝日陽光,一面踩踏7、8寸的雪前進,心情很舒暢。

高仍達數丈的針葉樹很多。雖是山谷間,但在這1萬1千尺以上的高地,接觸到這個景觀,令人興起只有台灣才看得到的感覺。

9點10分看到題有『長命水』的清冽泉水。這是這登山道路中最後的飲用水。

也看到寫有『高砂の島に名高き新高の峯に流れる長命の水』(流在高砂島中有名的新高之峰的長命水)的新標牌。有人提議要修正為『峯より漏るる』(由新高之峰漏下的長命水)。

接近所謂的『九十九折坂』(九彎十八拐)時,從前頭的人傳過來聲音說『有水鹿帶小鹿的新足跡』。這個山谷中,聽說多水鹿、山羊,熊及猴子也相當多。

9點40分看到『富士標高海拔一二四六七尺』時,果然不愧是日本,不、是世界的名山,讓我們追懷數度的曾遊記憶並激發出無限的感概。這邊的積雪雖約1尺5寸,但其堅硬程度僅止於表面沒入腳中。

(富士山標高地點附近的偃松與高山杜鵑景觀,最左方為主峰,其右是東峰,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台灣冷杉、玉山圓柏已經縮身,少有超過我們身高的。高山杜鵑亦匍匐地面,其葉子裏面交雜著褐色的毛茸,是所謂的玉山杜鵑。

正面近仰主山、東山,其豪壯的岩壁威壓我們。這個地點正好位於二山的中間前面而得以首度仰望主山真正的威容。由此所見的主山絕巔,剛好呈現出像是稍稍把將棋的駒斜立的身姿,東山的尖銳三角形尖頭呈現出稍微碾碎的形狀。而稜稜的岩壁可以清楚看出稍稍向東低斜的形狀,兩山面前的岩壁都受到嚴重的風化侵蝕作用,特別是主山的頂部,其崩壞的跡象,呈現出與其說是非常陡峭的斜面,倒不如說是垂直的絕壁。

再往東山左側的岩壁,則呈現極致的稜稜皴法,由絕巔至荖濃溪底的幾千尺,以7、80度的傾斜一口氣直下的淒絕、壯絕,真是令人不禁驚奇。縱貫此岩壁的幾條粗白石英脈的奇觀映入眼簾。我曾在黑部溪谷讚賞過豪壯雄偉的花崗岩壁。我曾在故鄉的清津峽谷禮讚過矗立聳天而極其崇嚴偉麗的柱狀節理的安山岩壁。如今面對東山的岩壁,得以舉出我經驗範圍內的岩壁景觀的三光(譯註:三光原指日、月、星辰,此處疑是指三大岩壁名勝),作為我永恆的印象,也是絕大的光榮。再則更加出類拔萃的是看到朝鮮金剛山的岩壁,此即金剛山的『新萬物相』。歷經百煉千磨工夫的銀劍玉筍,閃爍地直衝虛空幾千萬。以花崗岩形塑的岩幛之美,實在不得不推薦而獻呈帝王的榮冠給新萬物相。

看到東山在斜斜左方,一面越來越接近主山的頸部,一面以雁行形狀走往半靠右邊的陡峭斜坡。雪越來越深,加上越來越強的風勢,寒氣逼身。凝結的雪面強烈反射著日光而令人暈眩,一行的行動變得相當遲緩。高頭氏已經把折斷的金剛杖丟棄,我則因為覺得金剛杖在攀登時是個麻煩而暫時將它暫放在偃松樹枝下。警官諸氏剛開始有扣上帽子的顎鈕,但仍有被風吹走之虞,所以再用手帕從帽子上部到臉顎確實綁緊。佐藤部長推測說這邊的積雪有3尺以上。雪面的結冰逐漸變硬,斜度也越來越陡峭,因此一面用圓鍬剷出踏點,一面劃出之字型線條攀登。如果一步踏錯而開始滑落,則有墜入谷底之虞,因此準備周全的佐藤部長大人,以數條麻繩連結大家的身體,這並非登山用的繩索,而是綁犯人的繩子。

一步步,強風與寒冷加劇,雪面終於成為堅冰的狀態,剷進去的圓鍬常常反彈回來。我們有攜帶鐵製的鞋撬(カナカンジキ),但這種冰雪硬度,並無法使用。我在內地高山的殘雪中,未曾有過如此經驗。其一是否因為被陽光強烈照射而融化成水,但突然接觸到從山峰灌下的酷烈寒風而結冰嗎?另一原因是否因為暖風寒風交互吹來而造成結冰?特別令人無比驚訝的是,冰雪因為圓鍬的剷挖而粉碎變成殘片,但不到數秒,各碎片又忽然相互結合。這應該是前者的原因吧。冰片的落下,就好像玻璃的碎片般,讓在下方的人非常苦惱。

就這樣一步步幾乎原地踏步而像匍匐般攀登,絕頂已在數十尺唾手可得的近處,但吹下的風越發猛烈,吹撞到岩角發出咻咻的聲音,其風勢強到我們的身體如果從岩蔭中冒出來的話就會被一股腦地吹飛般。秋天時這一帶岩石上群生的『兒玉菊』(コダマギク)(譯註:尼泊爾籟簫),全身裝飾著銀白的錦毛,現出氣品高潔、白色黃新的頭狀花,據說是以台灣高山代表性植物之一而聞名。此名取自兒玉總督的姓氏,又名玉山薄雪草(ニヒタカウスユキサウ)。與飯豐山(イヒデサン)、木曾駒之岳、甲斐白峰山(シラネサン)所見的『深山薄雪草』(ミヤマウスユキサウ)是兄弟。

當我們登抵富士山標高附近時,對登頂本山經驗豐富的佐藤部長大人說『天空中聽得到風聲,希望沒有大礙就好』,但果然風勢實在太強了。萬里無雲,在這蔚藍晴空下,如此狂風實在令人不可思議,所謂颱風正宗產地的高山頂上氣象,必須說實在非常特異。

雖然遺憾萬千,但我們爬進岩蔭並三唱天皇陛下萬歲後,就踏上下山之途。時間是早上10點10分。一降到富士標高地點,彷彿作夢般,幾乎無風。溶於陽光的雪水從岩角滴落。因為寒冷而顫抖的身體,在此反而汗流浹背。高度距離僅差5百尺左右,而竟然有如此差異,實在叫人吃驚不已。

我們最終無法站上海拔13035尺的峰頭。但從西口及北口兩個方面已幾近肉薄其頂點了。並非我們不認輸,而是以見習來說,幾乎是成功之舉了。不!應該說這給予我們得來不易的經驗。攀登富士山的人,十之八九沒有繞行火山口,何況是根本不敢夢想站上劍之峰的尖頭,頂多是參拜淺間神社奧院, 然後就此打住而傖惶踏上下山之途。如果以此而敢放言登頂富士山相比,就不得不自我安慰說我們的新高登山大有意義了。特別是在西口、北口分別受到德永巡查、佐藤巡查部長等官憲諸氏厚重的好意與援助,是我永遠難忘的記憶而不勝感激之處。

之前由西口楠梓仙溪頭朝主山行進時,我所接觸到壯觀無比的霧冰,是朝南生長發達的。亦即是南方烈風的成果。而現在從荖濃溪頭朝主山前進時所吹下的狂風,果然是從南方來的。要言之,可以推測並非是小局部突發的氣流變調。

依據明治38年11月3日下午3點總督府員的新高山頂氣象觀測如下

地點        氣壓    氣溫 濕度  風向    風力   天氣

新高山頂 475.7  10      62   西北      3       快情

台南         765    26.4   56    北北東  2       晴

主山的海拔,依明治30年陸地測量部暫製20萬分之1圖,是4145米,亦即13678.5尺,之後曾降為13020尺、也曾稱為13075尺,最近精查的結果,決定為3950米,亦即13035尺。

台灣山岳會發行的『新高登山書籤』及總督府營林所發行的『新高登山案內』中寫道『超過富士648尺』,但這似乎是與明治44年左右的世界年鑑中將富士山的海拔寫為12387尺所比較得來。又總督府發行的『台灣事情』(昭和2年版)中寫道『實際上超越富士山有635尺之多』,這似乎是與以前很多地理書將富士山海拔的概數寫成12400尺所比較得來的。依據陸測5萬分之1圖,富士山的絕巔劍之峰的海拔是3778米,換算之下是12467.4尺,所以實際上比富士山高568尺弱。

依據多年來從事台灣高山測量的總督府技師野呂寧氏所說,新高山的山頂由古生紀粘板岩及砂岩所構成,其側面特別受到風化作用而始終解體崩壞不止。主山的絕巔聽說寬僅10尺、長不過百尺左右。

依據台灣山岳會發行的『台灣山岳』(第3號),新高山頂開始奉祀神明的,是明治39年的森丙午氏,其後所建造的木造小祠已無遺跡,所以大正14年由新高郡守今井昌治及警察職員建造如今的石祠,並稱為新高祠,祭祀台灣神社一座及大山祇神一座,祠宇朝北,是一般的社殿風格,環繞玉垣,基座東西4尺5寸,深4尺,高4尺,建築全部是石材,是濁水溪底產的砂岩。

北山在靠近絕巔為止都點綴生長著刺柏(ハヒビャクシン)。被稱為高山蕃的布農族,據說將北山視為祖先的發祥地及祖靈安奉之所而獻上無上的敬意。

依據見元了氏所說,主山的山容,如從西山的頂角仰望,其巉岩峭立的魁偉容貌,宛如蝙蝠張翼,如從東方大水窟附近眺望,則在主山的面前重疊東山,是看整體新高山群的最好地點,但主山的容姿變平凡,如由北山觀看,則據說變成壯觀的陡峭富士形,頗為美麗。

11點歸抵避難所,部長大人立刻用電話向八通關報告。在此獲斟原擬在主山山頂舉杯所準備的神酒,享用赤飯等佳餚而吃起午餐。

正午從避難所出發,下午1點歸抵八通關住在所。

二十二、由八通關下往水裡坑

楠子腳萬社、高頭氏歸京

 八通關、觀高附近的景觀是得以沐浴在高山氣氛的優秀之境。對高頭氏的推薦『這樣的地方,很想多滯留幾天』,我頗有共鳴,也希望在此滯留數日來嘗試數次的主山訪問,以遂行所謂的『呼喚絕巔主義』,但有多年經驗的佐藤部長表明說,目前氣象沒有緩和跡象,而高頭氏也有事情必須返回東京寓居,所以我雖深感遺憾,也只好將此天氣的恢復期待於南湖大山而踏上下山之途。

下午2點20分在警官諸氏的護衛下從八通關出發,2點45分投宿在有事先預約的觀高駐在所。因為時間尚有餘裕,就縱情於附近散步展望,聊以慰藉無法逍遙主山絕巔之憾。

△3月 23日 快晴 朝 觀高48 夕 楠子腳萬 80

依慣例,昨晚享用雞肉料理,今早也以雞肉雞蛋為佳餚,甚至連上等的酒都端上桌,所以高頭氏心情大好,一面沐浴著日麗的朝日陽光, 並在警官的護衛下,7點45分從觀高出發。

天氣很好,道路一路下行,實在非常悠哉。由對關到東埔的道路,始終看到有台灣緋櫻在林間綻放全紅的異彩。雖然可以在花的下蔭處詠詩,但我喜愛俯瞰的方式,因為其明亮的鮮麗存於俯瞰的方式。到處看到樹幹直徑2、3尺以上的緋櫻。

對關、樂樂之間,看到岩壁有小規模的洞門式空隙,內部生成小型的鐘乳石。

品評雲龍瀧,一面沈浸在與高千穗相同海拔地點的展望景觀,一面享用便當。順道拜訪一下對關、樂樂、東埔各駐在所,下午3點20分在接受對我們有印象的可愛蕃童們的敬禮下,投宿楠子腳萬駐在所。在此亦住在新建的豪華檜木屋殿,實在是奢侈。

在此地的兒童教育所接受現代教育的蕃童有25人,由警官兼任教員。校庭數株葉櫻繁茂生長。

楠子腳萬社和阿里山蕃相同,與和社都屬於鄒族,據說以前和布農族的東埔蕃互相敵視,屢屢發生爭鬥,不過在警官的教化下,近來已逐漸融合。

蕃人的家屋正面寬2、3間,深4、5間,高約1丈,立著掘立式的木柱,以茅草作成牆壁再用藤綁結,屋頂是茅葺,向四方傾斜,屋簷下約4尺左右,在正門口中央與其對向中央設有入口門戶。採光不足,甚為黑暗。入口的正面做成爐,房屋的中央吊著長方形的大棚,作為置物之用,四個角落設有寢台。

我們的晚餐中有蕃鴨料理上桌。也有生的香菇料理。也有天婦羅。竹筍沾芥末醬(芥子和へ)非常美味。蕃鴨比一般的家鴨稍大型,羽毛黑色,眼睛旁邊有赤毛,嘴是赤褐色。肉味優於家鴨。在東埔,膳食是每人各自一盤,但其餘都是圍著食桌吃飯,景況是支那式的。

東埔以上不會有瘧蚊,所以沒有蚊帳,但在這裡要用蚊帳。

今天早上在觀高是穿縕袍圍著火鉢的氣溫48度,但傍晚的楠子腳萬,一下子增加32度變成80度而可穿『單衣』(譯註:單層無裡子的衣服)在屋外散步,其間差異實在太大。

△3月 24日 晴 朝 楠子腳萬62 夕 魚池 70

據說是福岡縣人的主任巡查鱒淵直二氏,是性情快活之人。其夫人抱著尚在喝母奶的孩子而提供悉心處理的料理,實在不勝感激。今天早上罕見的豬肉料理再加上高級的白鹿酒也上桌,可以想見高頭氏的龍心大悅了。也有拌春菊(シュンギクの浸し)的料理。這條溪流捕獲的小拇指大小的蝦子,其油炸真是珍品。而這豬肉聽說是在昨天晚餐後蕃人所幸運捕獲的獵物。

7點30分告辭楠子腳萬駐在所,視察位於常世橋畔的所謂營盤址,方約20間,留存有石垣及礎石的一部分遺跡。蒼朮(ヒメヨモギ)的群落中有彎果黃菫(ヤマキケマン)與之為伍。

途中屢屢遇到在找竹筍的蕃婦們。用黑布包著頭髮,插著煙管當髮簪,其形態頗奇怪。由此可見婦人們也喜歡抽煙。

10點10分抵達內茅埔駐在所,拿取原本留置的行李,11點15分搭上台車。這次大致上是下行,所以台車快速度的奔馳。下午2點抵水裡坑。

在此必須和回東京的高頭氏及隨從谷內田君分道揚鑣。回想起來,要和這20天的旅路起臥與共,特別是越過死線上且圖謀再舉攀登新高山的該氏道別,實在覺得孤寂。在車站旁的松家旅館(小谷ぬい)舉行告別宴。此行,該氏沒有全部和我行動與共,而原擬在探訪日月潭與霧社後回東京。然而因為在新高登山路的西口意外多花了一些時間,才不得不必須略過日月潭與霧社。

變成單獨旅人的我,搭乘集集線下午3點10分水裡坑發車的下行列車往日月潭。高頭氏的上行列車是4點29分發車,所以該氏和谷內田君一起在站內為我送行,在祝福我前途順利後道別。

二十三、再見!新高

 西口北口登山道路的對抗性批評、蕃情不穩

回頭看,薄霧橫陳的遙遠彼方天空中,悠然出現英姿的新高山,感覺亦為我輩送行而含情脈脈。

天下的名山富士山,靜岡、山梨兩縣在吸引登山客的對策上,近來有越發積極的樣子,本國最高峰的新高山,近年來隨著西口新道路的開鑿,也開始與北口競爭起來。台南、台中兩州的宣傳手段即是如此。惟花蓮港的東口因為交通過於不便,高雄州目前未有登山道路,所以採取超然的態度。

台南州發行的『阿里山口新高登山案內』中寫道『從來的新高登山道路,只有經由台中州新高郡八通關的單一道路,該道路相對比較缺乏山岳溪谷的變化及展望,無法真正體驗登山的妙味。(中略)這次開鑿的阿里山口道路,因地勢上的關係,以諸多山岳稜線奔行而有絕佳的眺望固不待言,且有森林、有草原、有斷崖絕壁,其間並配有清流,極富變化,登山的趣味橫溢』。又總督府營林所發行的『新高登山案內』中寫有『如論及阿里山口優於八通關口之點,則第一是行程的縮短。如採八通關口,從水裡坑出發需要六天,但走阿里山口,由阿里山起只要三天,由嘉義驛起也往返只要五日。其次是展望的佳良。阿里山口始終沿著山脈稜線,所以可經常恣意的眺望。此外有森林、有草原或斷崖絕壁之妙,再配有淙淙的清流,極富變化,其登山的樂趣、眼界的變化令人忘了辛苦而可用七里十一町攀登山巔』。

新高郡役所發行的『新高登山案內』,是極為穩當的文體。

從總督府的立場,當然是應該一視同仁,不過可能因為營林所經營的製材所位於台南州嘉義郡,其阿里山作業區域又屬於台南州的關係,營林所發行書冊的導覽語氣,必須說實在過於偏袒一方了。特別是和台南州發行的書冊連用語都極其相似,實在很奇怪。

非高雄州民的我,想以超然的態度稍稍陳述一下所感。

本來大自然的景觀,並不見得要僅以展望的廣闊作為基調。因此不能光是禮讚經過稜線,溪谷有溪谷自身的景觀。我大大推讚阿里山沿路的森林美,但水裡坑登山道路中,亦即從雲懸橋以上,有特殊的森林美,然後再配上清澄的溪流,反而比在西口登山道路所見的溪流更富景致。西口登山道路中的鹿林山一帶草原,讓我深有爽快之感,但北口亦有觀高及八通關的草原,我反而對此感到興趣。談到淒絕至極的斷崖,西口確實有很多,但北口從東埔以上亦有幽林添增的斷崖。以景致性的斷崖而言,我也是投這邊一票。北口從水裡坑以來,在山谷間得以屢屢拜見遙遙的悠然新高山英姿,實在有深奧品味之感。這並非是因為在西口連一次都無法拜見其偉容才出不平之鳴。在觀高的展望,是行進復行進在深谷森林之後才俄然眼界四開,因此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雖然因為被新高山脈所遮而無法眺望以南的群山,但奇峰峻巒相連,中軸山脈蜿蜒的左方,白姑大山、次高山的雄姿得以盡收眼底,其大觀值得大大禮讚。從雲懸橋以下,雖有人覺得平凡無奇,但並非巍巍峻嶺、磊磊岩壁才是景致之極。我對其悠然不迫的溪谷山側之趣,亦欣喜於其有難捨的景緻。特別是內茅埔一帶,形塑陳有蘭溪左岸邊緣的長長延續的美麗河階,和卑亞南道路的卑亞南附近妝點著宜蘭蘭陽溪畔的河階,同樣感到難得的趣味。北口登山道路中,多瀑布,有溫泉,有鐵線橋。我並非溫泉療癒的禮讚者,也非渡橋的代言人,只是單就變化多這一點,認為北口反而比較多而已。北口有6尺寬的所謂輕鬆登山道路,老弱婦孺皆能攀登,所以雖有人無法品嘗登山氣氛,但登山的趣味,不必然必須險路難行才可。

營林所發行的書冊中,寫說如走八通關口,由水裡坑起登要費時6天。但實際上第1天從水裡坑出發、宿東埔,第2天東埔出發、宿八通關,第3天八通關出發、登頂新高主山後下山宿觀高,第4天觀高出發、抵水裡坑。亦即只要4天即可往返。這是根據我的經驗所明確得知的。另外如從時間及經費考量,倘走阿里山口,從二水驛到嘉義驛,火車約費時1小時2、30分鐘,乘車車費75錢(以二水向北搭來計算)。嘉義驛到阿里山沼之平,火車約需7小時,車資2圓88錢,所以合計時間約8個半小時,費用要3圓63錢。如走八通關,從二水驛到水裡坑,火車約2小時,車資45錢,從水裡坑到內茅埔,台車約需3個半小時,車資約1圓,所以合計時間5個半小時,費用約需1圓45錢。易言之,從時間及費用上,八通關口反而是有利的。然而沿路的興趣與價值,果真比較優秀的話,那小小的時間費用差距是不成問題的。

以上,我稍微偏向站在北口登山道路這一邊,而對西口這個對手似乎有對抗性批評之嫌,不過我僅是想要避免對一種宣傳方式避免雷同附和而已。當然西口有西口特有的美好趣味,同時北口亦有北口獨特的景緻,所以我們最初是將路途困難的放前面,路途簡單的放後面的方針下選擇從西口攀登、北口下山的行程。

我在此行結束歸鄉後,從總督府的井上一男氏得知,本年在靠近登山期的7月上旬,由於新高山方面的蕃情不穩,導致禁止目前一切的新高登山,並報告說我們在時間上實在很幸運。另外依據八通關駐在所警官佐藤英三郎氏及阿里山駐在所警官德永福飯氏的信函,住在郡大溪流域的郡大社蕃人,因為連年的兇作而生活困難,與居住荖濃溪流域的拉庫斯蕃(未歸順蕃)的一支部族玉穗社協議的結果,決定逃離移住該地方,而為供小米田開墾祭之需,產生需要馘取人頭,所以5月以來分為幾組人馬,襲擊駐在所,並企圖掠奪槍支彈藥而屢屢出草,7月8日在對關、觀高兩駐在所之間,奪取警手1名的頭顱,因為情勢持續不穩,因此各駐在所仍然晝夜嚴格警戒。

因為上述事情,所以決定在八通關道路中的八通關駐在所與秀姑巒駐在所之間增設一個、在秀姑巒駐在所與大水窟駐在所之間增設兩個,另於新高避難所的稍稍下方增設一個,合計增設四個警察官吏駐在所。聽說此避難所下方所增設的,被命名為新高駐在所,對於今後的新高登山者,帶來相當的便利。

依據生駒高常氏(台中州知事)的信函,昭和3年12月新設在大水窟山肩部的南駐在所,因為位於海拔1萬1千200尺的高處,比原本是全國最高駐在所的能高及八通關兩駐在所更高,而獲得月桂冠的光榮。另外新高駐在所也和南駐在所的海拔在伯仲之間。

聽說生駒氏於昭和4年1月23日嘗試該年最初的新高山登頂,受惠於蔚藍晴空的快晴與穩定的氣候,在視野所及之處縱情於展望,北方遠眺次高山,南方可以眺望堂堂的關山雄姿。因為是近年來罕見的連續天晴,所以該山上在1月中雖有1、2次降下小雪,但當時幾乎沒有殘雪。

又依據德永福飯氏及嘉義郡警察課理蕃係栗橋政之介氏的信函,昭和3年12月,西口登山道路的鹿林山與新高下休泊所稍微上部地方,其駐在所的建設竣工 ,前者命名為塔塔加(タータカ)駐在所,後者命名為新高下駐在所,聽說電話線從該駐在所經過新高山頂通往八通關登山道路的新高駐在所,我希望在新高山的絕頂應該再架設電話機。

八通關登山道路有新高駐在所,阿里山口登山道路有新高下駐在所,兩者易於混淆,我認為後者應命名為主山下駐在所或楠梓仙溪頭駐在所比較好。

(新高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日月潭

二十四、神湖日月潭

魚池、石印社、水社、台灣劇 

火車不久抵達終點外車埕(グワイシャテイ)(譯注:車埕)。時間是下午3點20分。

由外車埕經埔里(ホリ)到霧社(ムシャ)的入口眉溪(バイケイ),有定期的台車。到處有停靠站,必要的地方鋪成複線,所以沒有像水裡坑、內茅埔間屢屢相逢、互相瞪眼而從台車下來交替的不愉快。聽說這裡的台車軌道是全島第一,所以有十數台集合一起發車,在坡度下行速度快的情況下,為防止前後台車的衝撞,各車大抵保持1町左右的間隔。

3點30分台車從外車埕出發,軌道沿著水里溪緩坡向上。溪谷中楠木(タブ)、錐栗(シヒ)、矮小天仙果(イヌビハ)、鵝掌材(フカノキ)、櫸木(ケヤキ)、硃砂根(マンリャウ)等闊葉樹翁鬱成林,張開大蕨葉片的蛇木很多,有1丈以上的紫萁(ゼンマイ),也有桂竹林。那個例行獻上佛焰苞奇花的巨大姑婆芋也很多,高處中看到馬尾松(タイワンアカマツ)。

4點25分渡過刻有『大正四年竣工』的天龍橋,5點抵達五城(ゴジャウ),看到寫有『海拔一千七百二十五尺』的標柱與『名勝案內、日月潭道、五城、至日月潭一里十二町、台灣パック埔里支局揭示』的標牌(譯註:パック疑係包裹之意)。我原定要取道這條道路,但因時間已晚,再加上這條道路有相當陡峭的地方,以及有架在日月溪名為思案橋的長258尺、高65尺的鐵線橋,為了行李的搬運,決定變更路線而繼續搭台車至魚池。

五城即是茅埔(フォンボ)。在高約3尺的石垣上種植仙人掌的竹籬笆,引人注目,生長達2、3尺的仙人掌中,點綴著赤、白、黃的美麗花朵,多肉質的綠莖中叢生尖銳的針,所以作為籬笆之用,是一舉兩得的裝置,也令人湧起這就是台灣風情之感。產於北美亞利桑那山地的大仙人掌(オホサボテン),呈現出高達6丈餘的一大森林壯觀,據說果實可食用,也可寄生一種木蝨,製造美麗的紅色胭脂。

軌道穿越兩崖絕壁間數十分鐘,眼界漸開,相思樹的行道樹綠意相當濃厚。

6點15分抵魚池。有標示『海拔二千百四十尺』的標柱與『日月潭道、魚池、至日月潭一里二十町』的揭示牌。

投宿在接近停靠站的魚池館。此地挾著寬廣街道,人家並立,形成小市街。本島人經營的旅館有數戶,但內地人經營的,就只有這個魚池館。看板寫著『愛媛縣人篠原サカエ』(Sakae)。接著我後面有一位本島客人想要投宿,但被老闆娘婉拒。

吃完晚餐後,戶外有『倘不介意,想要拜見』的聲音,一回答『請往這邊』,看到開門進來的是往新高山北口登山道路之前受到盛情招待的新高郡守青木行清氏。該氏已經從八通關佐藤部長報告得知我們在新高登山的狀況,所以對我們無法登頂深為同情,並奉勸他日再遊。該氏隔天要參加當地的學校證書頒授典禮,之後要出差日月潭,為最近久彌若宮殿下來遊而做事前的勘查。該氏是從該旅館的老闆娘得知我投宿在此。

旅館將在日月潭捕捉到的名產鯽魚醋味噌料理上桌,對於想要探訪日月潭的我,令人有行前祝福之感。

△3月 25日 晴 朝 魚池66 夕 水社74

早起,在晨風徐徐的相思樹行道樹下散步,看到很多高1丈餘的扶桑花,滿枝爛漫自豪盛開的全紅之花,實在引人側目。在警察官吏派出所的附近有學校。右方的門柱寫著『魚池公學校』、左方的門柱上寫有『魚池尋常小學校』的標牌。

寫有『能高郡役所三里十七町、水社派出所一里二十町』的標柱,這還算好,但到處看到『甘蔗を竊取し又は盗食することを厳禁す新高郡役所』警告標誌(譯註:嚴禁竊取或盜食甘蔗,新高郡役所製),可以窺知這裡習性的弱點而令人難堪。

因為要前往日月潭,所以將下行李暫放旅館,早上8點從魚池出發。西南方附近有魚池富士(約2700尺)峙立(譯註:魚池尖山)。道路由這小型富士的右方進入山谷。4、5尺的千金榆(コシデ)繁茂生長,茶園如今正點綴著盛開的白花。田圃中有水牛及黃牛在服勞役。水稻的播種已大致完了,不過還有搔田草或插秧的,與台北一帶比較起來晚很多。

右方看到貓囒(譯註:約今南投縣魚池鄉中明村)的小部落下,朝坡道前進,沿著小魚群游的細小支流前進,9點登抵丘陵一看,前方腳下展開著令人眼睛一亮的景致。像鏡子般水面的靜謐而紺碧的湖面上,投下濃翠其影的,是聳立於對岸的水社大山。蓊蔚的樹林擁抱湖畔,這就是本島唯一的山湖而被推讚為台灣八景之一的日月潭,令人覺得神湖的尊號並非浪得虛名。

丘陵上寫有『魚池三十五町四十一間』的標柱。

此處開著鮮麗淡紫紅花而引人注目的野牡丹(タカサゴノボタン),與開著傘狀黃綠小花的山胡椒(タイワンクロモジ)為伍。有看到開著濃艷深紫花的『紫溝酸漿』(ムラサキミゾホホヅキ)。

像肉桂葉子的此一野牡丹,我在各地都看過,但卻是第一次看到它開花。從魚池過來的沿道崖側,也屢屢看到此花。詢問陪伴而行的本島役場人員,回說是『アンケイカン』(Ankeikan)(譯註:台語紅雞公之發音)。常綠小灌木,葉對生,呈尖頭卵形,微帶褐色,邊緣及裡面皆密生褐毛,由基部朝頂端有平行而顯著的5個主脈。梢頭葉腋中呈現淡紫紅色的鮮麗花朵開成聚傘花序。花冠直徑約2寸、花瓣5個呈卵形,雄蕊5個呈螺形奇狀,前端是紅色,但中間的葯囊是黃色。以雄蕊的型態來說,實在極其珍奇。

下行坡道約十數分鐘,一出湖畔,就看到寫有『貓欗嶺渡船場』的標木。欗似乎是囒的誤寫。附近看到有2、3戶人家。一位50幾歲的男人出來,讓我們乘舟。一面用兩手操作左右的櫓,並不時在說著什麼,但我完全聽不懂。船舟沿著西岸一直前進,岸邊看到像是野茉莉(エゴノキ)的白花,也看到呈現像是水榆花楸(アヅキナシ)般傘房狀的紅色果實。魚躍漾出波紋,水鳥小鸊鷉(ニホ)游水漾出波脈,鶯鳥在林間鳴叫,白鷺鷥悠悠降立水田,彷彿有身歷仙境之感。

10點抵達水社的棧橋。載著4位婦人與穿著學生制服的男子的舟剛好要從棧橋駛出。其中也有警官同乘,所以透過這位警官的翻譯,支付了船費30錢給船主。事後才知道,這位警官是這警察官吏派出所的主任巡查部長安岡幸利氏,婦人的其中1位是青木郡守夫人,學生是其長男,就讀台北中學二年級以及與青木郡守同樣的滋賀縣人。

安岡部長為一行擔任嚮導,前往視察對岸的石印化蕃,所以我就拜託一起搭乘。

舟船朝湖中的小島珠子山島的左方前進,約20分鐘後抵達石印社。該社沿著湖畔分佈,目前聽說有28戶、約150人,靠著狩獵漁撈與農作維持生計,語言是使用蕃語與支那語兩種語言。

湖畔題有『化蕃之由來』,並寫有『距今二百四十餘年前,靈元天皇天和元年,後大埔豬母蚋蕃二十四人,由八通關往西巒大山狩獵並追逐白鹿而來云云』的標牌。

總督府發行的『台灣事情』中寫道『依口碑所傳,彼等祖先在距今一百數十年前為止,是嘉義方面的高山蕃,有一天在西巒大山狩獵,看到一頭白鹿,追至水社大山時失去蹤影,徘徊三日間時,突然發現此山中的湖水而將之視為上天賜予的樂土,並舉社移住至此。此一化蕃是在搗米粟之類時,以屋前的巨石為臼,其聲響迴盪四週之山,並搖曳於湖上而成為一種難以言喻的哀音惻惻襲人心胸。況且附和此一哀音的妙齡蕃婦的蕃歌,則更令人有泫然欲泣之思。這即是所稱的八勝中的『蕃家杵聲』一景』。

有關年代方面,新高郡役所發行的『日月潭遊覽案內』中所寫的亦大致相同。和前記湖畔的標牌,約有百年的差距。如果事實是在天和年間,那就必須接受前者的說法。

所謂化蕃是指熟蕃,是已經絕對不會進行馘首等兇行的從順蕃人,男子主要從事漁獵,耕作則主要由婦人為之。

在安岡部長的引導下參觀蕃人的屋內。部長大人想要讓我們觀賞所謂蕃家杵聲的情況,因此臨時召集了蕃婦們。所召集的人數約20人,並圍成圓陣在石臼上表演搗小米的動作。他們因為是臨時被召集進行這樣的表演,所以既無小米,從而歌聲、旋律都囿於外裝而無法窺見真性情,不僅無法惻惻襲人心胸,更絲毫無令人泫然欲泣之思。如非月明之夜、一片小舟浮於湖心、遙遠水波逐波所傳來他們的歌聲杵音脈脈觸動我們鼓膜的話,應該無法體會其真實情調吧。

從部長大人聽聞了他們所唱的歌詞意思,所唱的曲調,意外的悠暢。最後的『月亮出來了』童謠及『君之代』,像大鼓之音敲著竹筒附和曲調,實在有過於戲劇性的傾向。部長大人給每位10錢左右當作酬勞,所以我也想分擔一些而在事後請求,但被婉拒。

他們所唱的歌,翻譯其中之一如下:

『男人去山裡打獵,女人在湖畔搗小米,楚楚可憐的美麗姑娘一直搗著小米』。

杵是像所謂兔子搗麻糬的圖畫般,兩端粗、中間手握處有弧度地變細,長6尺乃至8尺,長短大小不一,隨著杵的上下而發出硿硿、硿克拉硿、蹦蹦的聲音。所發出的高低聲響,非常有趣。石臼的下面應該是空的。

他們養了很多雞。也看到狗及豬,但看起來像似所謂的喪家之犬,所以向安岡氏詢問,他說是因為飼料的關係而都瘦瘠不堪。

有種植香蕉及蔬菜。李子及桃子的果實相當大顆。

再度搭舟踏上歸途,周圍據說約5町的珠子山島中,闊葉樹茂密,樹下看到幾戶人家。

在船舟中聽安岡部長大人說,在報紙看到和我們一前ㄧ後攀登新高山、阿里山的田村剛博士,在返鄉途中,於3月21日上岸門司之際,在桴艇與岩壁之間,腳被夾到,造成單腳切除的奇禍而生命危篤,真令人覺得可憐。

上岸水社,投宿湖畔中唯一的旅館涵碧樓(津田ユキ)(Yuki),老闆娘引導我們到2樓展望最好的一間房室。因為剛好是正中午,我們就坐在緣側的桌子,一面眺望湖景,一面午餐。

涵碧樓規模雖不大,但因位居相當高度,所以幾乎可以眺望大部分的湖水。正面中,有黑木點綴的水社大山(7202尺)高高聳立,是位居可眺望其左方附近接肩的大尖山(6954尺)的好地點。

日月潭海拔2400尺,周圍約4里強,所以其廣度、高距略似信州的諏訪湖,但四周圍的翠巒近逼湖畔、水色相對清澄、湖岸線的出入口多以及湖畔中無都會的住家,所以其景致、其幽邃,實在凌駕諏訪湖數倍之上。湖的成因,據說是因為陷落之故。划舟渡過其深處時,水色呈紺碧,但無中禪寺湖般帶強烈藍黑色,南方淺而浮著水藻、生長著蘆荻,也有少許的鮮綠水田,所以呈現出柔軟的明亮感,予人劃破單調而心情舒暢之感。蓮花是此湖觀賞上的添景之物,惟可惜目前並非觀賞期。

湖北面廣而西南方狹長延伸,其中間有穿出湖面約60尺的珠子山島。島的北方呈太陽之形,南方現出弦月形狀,據說是因此而生出日月潭之名,又聽說形狀也像日月的文字。

依據大日本地名辭典,清乾隆20年所出版的台灣府志中,有水裏湖,因係水裏社蕃人的所在地而得名。所謂水裏社是指水社。道光初年,北路理蕃司同知鄧傳安的『遊水裏社記』中有『水分丹碧二色,故名日月潭』。本湖的水色,北方是紺碧,南方呈丹黃色。日月潭中,又有水社湖、龍潭、龍湖、瓢湖的別名。陸測20萬分之1圖中,寫為竹湖。

湖的名產中,有鯽魚。小型、少有7、8寸以上的。依警官所說,湖水的溫度在攝氏18至20度之間。聽說從今年起開始飼養西太公魚(ワカサギ),但應該有望養鯉魚。

名產中,有獨木舟,是將巨木切割成兩片,再將內部挖空的原始之物。木材聽說是使用樟木。也看到竹筏。到處有看到設置四手漁網。

台灣電力會社所經營的水電工程,是在濁水溪上游的霧社南方姊妹之原附近設置取水口,將溪水導入此湖,讓水面比原先的高75尺,並利用其水利獲得14萬基瓦的電力,將之供應全島。這工程在大正8年著手,但因財界不景氣,目前處中止狀態。若能依此設計,而將此湖湛滿水的話,可憐的名產石印社將消滅,添景的美島珠子山也將沈沒而令人無語。

稍稍從涵碧樓前方下來的地方,有寫著『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尺標水電計畫滿水標高』的標木。也就是說僅此樓免於沈沒的厄運。

水社是在幾段丘陵斜面中點綴在一些開闢水田或旱田而點點散陳到湖畔約40戶的本島人部落。聽說環繞湖畔的所有部落超過190戶。

我隔壁的鄰室有年輕的男女客人。我和那位男性一起入浴,所以知道他是京都同志社大學生,名叫松永榮三(23歲),女性是他的妹妹(20歲),去年高女畢業,也知道是利用姐夫在台灣製糖會社工作之便而來台灣參觀。故鄉聽說是丹波的龜岡,體格容貌均是出色之人。

這個部落因為下午有戲劇表演,所以就和松永兄妹一起去看。渡過架在湖排水口的日月溪(水社水尾溪)約20間的橋,抵達劇場。當然這是臨時搭建的劇場,正面寬僅3間、深2間,地板約是5尺的高度。只有大鼓、銅鑼、笛、喇叭、蕭、胡弦、銅拍子、三絃等樂器聲音與打擊樂器非常喧鬧。表演者是所謂的優伶,身穿錦繡緞子的閃亮輝耀美服,但其所說完全聽不懂,動作也極為不活潑,所以只有展覽裝束之感。這是舊支那式台灣劇的鄉村巡演。

回到住宿處,聽到樓下在演奏筑前琵琶,問女服務生,才知是青木郡守夫人。傍晚時郡守也來住宿。我笑說這是為無三不成禮的諺語背書。

在淡淡的晚霞中,從中之島(珠子島)及石印社升起的炊煙,湧起不少詩情。在磨墨後帶來的老闆娘懇請下,我被迫在裱裝得非常出色的書畫帖上揮毫。

晚餐使用豐富的鳥肉,也端上了鯽魚料理。

住宿一晚的費用2圓50錢。

△3月 26日 晴 朝 水社66 夕 霧社 70

報曉的雞鳴頻頻從各處聽聞,這可以窺知雞隻養很多。 一旦天亮,鶯鳥啾啾、山鳩啼叫。宛如珠落玉盤般美麗的聲音、像絹絲撕裂般的銳利的聲音、高低雜多的小禽鳴叫聲,夥多入耳。

倚在欄杆眺望橫渡湖面而行的朝霧,湖畔中點點的白鷺鷥也憑添風情。在台灣,白鷺鷥很多。特別是基隆郊外的鷺山,據說在4、5月之交,群集數萬隻的白鷺鷥,呈現出滿山白花的異觀。

其冠毛聽說當作軍帽等其他裝飾品之用,頗為高價。

依安岡部長所說,台中州最近投下15萬圓,開鑿從水裡坑越過山嶺通往本湖的約5里汽車道路,又以2萬圓在湖的東北丘上從事飯店的建造。

早上7點出發,拜訪位於湖畔的警察官吏派出所致表謝意,這次特地不乘舟船而行走環抱湖畔的林間道路。心情非常好。

從昨日予人深刻印象的湖北山丘上回頭,深切地眺望湖景並作惜別,加快腳步,8點半抵魚池,順道到魚池館,拿取行李,再往台車起迄站,等候搭台車。

二十五、櫻花繁茂的霧社

埔里、眉溪的蝶群、馘首、人止關、霧社的景觀、警務部長巡視

早上10點和松永兄妹一同搭台車,這是因為他們也想去霧社遊玩。約十分鐘抵達標註有『海拔2204尺』的大林停靠站,由此處開始逐漸下坡並以一瀉千里的快速力道奔行。10點45分通過寫有『埔里耶馬溪』的溪谷(譯註:耶馬溪(Yabakei),指位於大分縣中津市的山國川上、中游流域及其支流為中心的溪谷,以日本三大奇勝之一而名聞遐邇,並被選為日本新三景。日本時代,對於台灣各地具有溪谷美的地方,經常冠以耶馬溪之名。埔里耶馬溪在投131線牛洞路段,南港溪的溪谷),不久一出題有『臥龍洞 大正13年竣工』的隧道,形勢丕變,豁然的沃野在此開展。11點15分抵達埔里,由魚池至此3里半,僅花1小時15分鐘,其速度、其爽快感,連想起來都心情愉快,魚池、埔里間的台車車錢是1圓24錢。

 近年來耶馬溪的稱呼與阿爾卑斯一樣都極為流行,所謂人間到處有青山,台東聽說也有佐久間總督命名的『台東耶馬溪』(譯註:台東縣東河鄉馬武窟溪谷),而此處也有埔里耶馬溪。南港溪兩岸的絕壁有樹林襯飾,所以以埔里的遊覽地來說,是很好的景勝之地,但遺憾的是規模較小。

 本島的峽谷中有被推舉為台灣八景之一的太魯閣峽,這是有名的凶番盤據的立霧溪峽谷,由花崗片麻岩所形成的斷岩絕壁數千尺,急湍碧淵相連,原始的樹林襯飾山崖上,溫泉四處湧出,極其雄偉豪壯,這才叫真正的耶馬溪而不禁令人拜倒腳下的絕景佳境並為沼井(鐵太郎)氏頻頻推薦之地。我從故鄉出發前,也事先照會過研海支廳,接到詳細的回答,也看過地圖,但因交通不便以及在新高山浪費時日的關係而略過此地,實在是遺憾至極。蘇花道路、亦即蘇澳花蓮港間的海岸道路沿著二、三千尺的斷崖岩角行進,被稱為是世界無比的海岸道路,即使只是從地圖上看到距海岸約一里的近距離中對峙著海拔8088尺的清水大山,也可推測察知而令人有魂飛夢縈之感。

 埔里街人口約二萬四千,內地人約一千,是所謂埔里大盆地中的中心都邑,也是能高郡役所的所在地,海拔約一千五百尺,山水秀麗,有小洛陽之稱。所謂的街是相當於內地的町,番界劃於湖畔的稍微東邊而位於番界外,所以沒有辦理入番手續的必要,但霧社是番社,必須核有入番許可。松永氏因為不知此事,所以就一同去拜會郡役所。郡守不在,因此就與警察課長警部絲井九吉氏會面,入番申請書不能聯名或代表,所以松永氏的妹妹Aiko小姐就被按捺姆指印,我也依據規定想要提出申請,課長大人卻說『你的部分有總督府方面的通知』,就免除了入番手續。我在這之後還進了『尚三郡』的番地,也都獲得免除的優惠待遇。

在我們正要告辭郡役所時,剛好有從眉溪駐在所意外打來的電話。那是我們要前往的霧社入口有本島人被蕃人馘首而詳情將在調查後報告的警察電話,於是課長大人警告說『你們要去霧社,雖不禁止,但請千萬小心』。

 進入郡役所同側而掛著大大『權藤洋食店』看板的店面,點了咖哩飯吃起午餐。一起就坐的男子講述了當地製糖會社及農業發展的狀況,並嘆息的說從內地來從事勞動的人也很多,但畢竟無法和生活程度低而可承受困苦匱乏的本島人競爭,最後落得悲慘的下場。

 當地的特產館中,名產蝴蝶及蛇皮的裝飾品頗獲好評,但因時間上的關係而略過。我看到在二水停車場碰到的一位中將湯本舖順天堂大阪支店員上林菊太郎從霧社回來時在這特產館所買的蛇皮裝飾拐杖,美是很美,但卻不太有購買的慾望。

 街頭看到寫有『霧社6里4町』的標柱。

我們搭的台車,是下午1點30分從埔里發車。開闊的原野中雖有水田,但主要是甘蔗田,作為行道樹所種植的多為幼齡櫻花樹,看得出來這是配合霧社吸引遊客的一個方法。

 右邊看到『蜈蚣崙』的部落而在道路進入山谷的地方,有一個寫著『蕃界』的塗白木標,時間是下午2點30分。右邊的丘陵中看到蔚然的闊葉林,左邊的山側樹木稀疏,台灣赤松點散其間。沿道散陳的三三兩兩番屋中,有很多與孩子為伍的豬與雞,這一帶聽說產很多松茸。

一進入以蝶群主產地聞名的眉溪山谷,就被安安靜靜的蝴蝶所環繞。白的、黃的、斑點的、有紋的、黑的、褐的、碧色的,看到其翅膀有總總雜多的色彩,有大的、有小的、有飛揚的、有舞降的,有時像車上風吹般撫觸我們的臉頰,掠過胸,佇留在Aiko小姐的頭髮,頗惹人憐愛及美麗。但苦力說,現在時間還太早,所以數量不多。 

3點左右,看到『觀音瀑』的標牌。這溪谷聽說是蝴蝶的主要棲息地。此處的蝴蝶中,聽說有很多世界級的珍品,其中甚至有一隻價值四、五圓以上的。我後來有和台灣山岳會員的古平勝三同行七星山,因為他從事本島產博物標本的製作,所以歸途有順道拜訪他位於大正町的住家,見識到了蝶類、蛇類等珍品,此地的木葉蝶(コノハテウ)聽說非常優良。

 迴繞岩壁屏風的獅子駐在所,經過進入令人懷想起霧社關門的霧之關。下午4點20分,抵達台車的終點眉溪(海拔2528尺)。這裡因為有一間茶屋,為了行李的搬運就拜託其與苦力斡旋。那個馘首事件因為是發生在附近,所以談話顧左右而言他一無進展,因為五丈高的山崖上有駐在所,心想就乾脆拜託警官而爬上去,駐在所中有十數位番人好像在接受調查,所以我馬上就心領神會是那件事。

依據所內的警官所言,受僱於附近製腦的本島人,因為與番婦的通姦露了底,番婦受到他們族群社會間的制裁,因顏面盡失而自殺。其夫悲傷之餘也企圖自殺,因想在黃泉路上有人相伴,就馘首了在此溪流洗衣服的一位本島婦人而不知去向,應該是在某處自殺了。馘首事件的真相就此判明,因此我們腦袋的危機就此消除。

 在警官的命令下所選擇的兩位蕃人,擔任了我們行李的搬運。從眉溪駐在所之後,兩岸相逼,岩壁數十丈,左方腳下數丈的眉溪激流,飛湍白沫,形成碧潭,樹木森嚴遮蔽頭頂,其幽邃的景緻,對於進入霧社的人來說,已經帶來深刻的印象。這裏稱為人止關,附近一帶秋海棠甚多,不久渡過橋,山谷稍開,道路沿著右方的山側行進,坡度越發陡峭。剛從女校畢業的Aiko小姐,卻能穿著木屐通過。

登畢曲折迂迴的陡坡,一接近霧社,路旁有十人左右的番人少女在遊玩,松永氏讓他們排列並讓我們加入其中後拍照。下午5點40分抵達霧社,拜訪警察分室,與巡查部長奈須野喜一郎氏會面,並聽取附近的概況後,投宿在駐在所附近的『櫻旅館』(藤岡Kimi,山口縣人)(譯註:櫻旅館的舊址在今林務局霧社分站一帶)。這是唯一內地人經營的旅館,設備亦相當良好。除此之外,本島人經營的旅館有數家,所謂警察分室,相當於內地原本的警察分署。

霧社海拔3790尺,是霧社蕃的主要根據地,此蕃社曾經頑強不服官命,但明治43(1910)年大討伐後,已經全部歸順,如今在官憲的撫育下,戮力於狩獵農耕,其中有教育兒童的州立霧社公學校。

市街區劃寬廣,警察分室前的道路旁,有內地人、本島人的家屋30戶左右,也看得到餅乾、罐頭、蜜柑、香蕉等食品店、雜貨店、吳服店及料理屋(譯註:吳服店指販賣絹織品的店)。

位於附近的巴蘭(バーラン)社,其蕃人家屋140餘戶,另外散在附近的部落也很多,亦能想像所謂霧社蕃一時敢於頑強抵抗的原因。

晚餐後,旅館女老闆前來懇求,說是因為房間皆已客滿,希望可以和兩位客人共宿,我爽快地答應了。共宿的客人是台中師範學校教諭高濱利久氏及這個三月份從該校畢業的荷哥(ホーゴ)社蕃人花岡一郎(本名Takkesu Nourei)(タッケス、ノーレー)。荷哥社屬霧社蕃,位於距此約一里的附近。花岡君在高濱氏的介紹下,作相當禮貌的致意,是爽朗的男子。我們在此同宿兩天,我看到他將母親以真誠感恩之心親織的麻布贈送高濱氏,質地甚強韌,染織亦附有模樣之意匠,頗感有趣,而且對其純真人情之美更有無限的感佩。我因為這樣的珍客,很高興透過他們的情況視察而得到不少的趣味及資訊。高濱氏因為我而請花岡君吹奏一種口簧琴的番人樂器,這是口琴的一種。

此地雖然幾乎不用擔心瘧蚊,但會詢問客人的意思而使用蚊帳。 

△3月27日 雨 朝 霧社66度 夕 霧社70度

從前面的雜貨店買來『繪葉書』(譯註:繪葉書(Ehagaki),風景明信片),寄給各方人士。此處有『郵便受取所』(譯註:當時的郵局,依規模分為一等郵便局、二等郵便局、三等郵便局、郵便出張所及郵便受取所),一天一次,由埔里郵局過來集配,必須在10點前投郵才行。

住宿的中庭有紅竹,梢頭讓人容易誤認叢葉花的猩猩木,沐浴在雨中,嬌滴著全紅顏色。 

有一位根據前夜的住宿簿而來找我的人,因為我在住宿簿的職業欄寫上農,雖然他頗覺奇怪,但因是同縣之人,所以促成這樣的因緣。他是霧社公學校教員的梶原原音氏,原先擔任警官,故鄉在我縣西的蒲原郡內野。他說『遠來的客人,一般都會誇示,但你明記職業務農,其心情也可猜想,是相當有內涵的人』,但我覺得自己才是會貽笑大方的人。

在該氏的引導下,午後參觀了州立霧社公學校。校舍位於南方約八町的高處,是四望開闊的好地點。目前教員5人,兒童150人左右,看其書法及繪畫,成績相當優秀。他們始終打赤腳,所以教室全部是『土間』,教員房間也跟著都是土間。

校前的花園中,有大波斯菊(コスモス)、金盞花、金蓮花、仙人掌(サボテン)、罌粟(ケシ)、美人蕉(カンナ)、三色堇等,百花競妍。蕃童映入眼底,亦憑添想像。這裡開著本島自豪的八角蓮(宮尾草),我是第一次看到。 

在梶原氏的嚮導下,視察了位於校舍南方五、六町高處的巴蘭社。其構造和楠子腳萬(ナマカバン)社或東埔(トンポ)社的所見相較,更為進步。在簡單的機具及織麻布的婦人旁,一位十四、五歲的少女用相當簡單的方法一直撚著麻絲。

權勢人家的Beirii Ruga(ベーリー、ルガ)屋內,有將小米參加州的品評會而獲四等賞的獎狀裱框起來。獎狀內記載當時的州知事,是現任總督府警務局長的本山文平氏,因為和我的故鄉接近而引起我注意。所謂權勢人家是家格僅次於頭目(酋長)的家庭。 

近年來養蠶日漸興盛,一戶的收入很多是一年百圓以上的。養蠶講習所、養蠶指導所的標牌,屢屢在各蕃社看得到。

霧社位於從北方合歡山向西南延伸的稜線與由南方水社大山向東北延伸的稜線連結點的高台,此稜線的連結,亦是眉溪與濁水溪的分水嶺。

公學校附近有公園,在數百株櫻花樹下,隨處可見椅子。種植有緋寒櫻、即阿里山緋櫻與霧社白櫻兩種。此地的緋寒櫻從12月開始開花,持續到2月中。白櫻由2月中旬開始開花接續到3月上旬,此白櫻以霧社為中心,在附近的山地海拔三、四千尺一帶很多,就是所謂簡稱的霧社櫻。我後來在立鷹駐在所前看過它晚開的模樣,花冠小型,花瓣帶圓味,有點像李樹。此處兩者看起來都是所謂的葉櫻,但緋寒櫻枝梢較粗,葉亦大型,長三、四寸,寬約一寸五分左右,甚為濃綠;而霧社白櫻則枝椏細,葉亦小型,長二寸,寬五分左右,淺綠,裡面有綠白色的微毛,托葉極小。樹皮方面,相對於前者的暗黑褐色,後者呈暗灰色。從遠處眺望,兩者亦容易區別。幹的直徑,多為一尺以上。

調查附近的野生杜鵑,如『米躑躅』(コメツツジ)一般的細小。葉子裡面密生白毛,花小型,類似九州杜鵑(ミヤマキリシマ),花冠五裂,各裂片細而呈淡紫紅色。 

站在公園,東方可俯瞰腳下數十丈的濁水溪。在蔚藍晴空的日子裡,溪谷的彼方直徑約三里的天空中,可以仰望中央山脈中聞名的能高山(海拔11000尺)、奇萊主山(11895尺)、合歡山(11200尺)的峻峰。西方隔著眉溪的深谷,在直距2里的地方,可以眺望守城大山(7982尺)、關刀山(6650尺),南方則可以望見卓社大山(10903尺)、干卓萬山(10003尺)等一萬尺的高山。

濁水溪畔亦看得到水田及旱田。

因為下雨,這一天的行程不得不放棄所有附近的探勝。附近有櫻溫泉,腳下可俯瞰激流,開花時可在山崖上觀看櫻花的美觀。另外走鐵線橋渡過對岸,聽說在岩壁的漥地有天然的風呂。 

有聞名的蘇庫鐵線橋,懸掛在濁水溪,長80間,高120間,因此由橋上俯瞰溪流,一般的人大概都會暈眩。此地有番產交易所,由番人提供鹿皮、鹿角、猴骨,而棉布、毛絲、髮飾則是他們的需求。

此日傍晚,有蕃地巡視中的台中州警務部長兒玉魯一氏前來住宿,因此警官及學校的職員們都去迎接。該氏乘轎而來,轎子是本島中流階級以上的人士在山地旅行中唯一的交通工具,亦稱竹輿。四方有窗,由前面進出,兩側的中腹有竹棒貫通。這和內地以前的全部下釣式不同,就這樣由前後的人擔在兩肩,一般是兩人擔扛,但高官或富豪所乘的是四人擔扛,且需要替換者。被多數的隨行者及歡迎者所擁,該氏一行人令人感覺宛如諸侯出巡行列。

該氏住在我隔壁房,晚餐後,我覺得應該表達敬意而去拜會。之前在拜訪台中州廳時,該氏不在,所以就利用此刻向該氏提交生駒文書課長大人寫給他的介紹信。該氏由東勢郡方面進入番地,擬往能高郡埔里方面,因此為了送迎,兩郡大多數的警官就集合在此,也看到了能高郡的絲井警察課長。我之前在拜訪能高郡役所時,聽絲井課長大人談到,以前能高郡和東勢郡的郡界,是由白姑大山向次高山作區劃,但去年則變成由白姑大山朝畢祿山作出區劃線,使得卑亞南道路駐在所的稍稍北方變成郡界。我利用面會兒玉氏的好機會,請求在東勢郡內給予方便,該氏立即召喚隨行的東勢郡警察課長,命其遵照辦理,時機上剛剛好。

依據兒玉氏所言,本年原本預計以三千圓的經費開鑿由卑亞南道路的志佳陽社直通次高山山頂的簡便登山道路,但因為其後新高山方面的番情不穩,而有必要在八通關立刻增設駐在所,因此州就將次高山登山道路的新設費用全數轉出,實在非常可惜。

此日託警務部長蒞臨之福,晚餐的膳食除了鳥獸肉料理外,也端上了小鯛的鹽烤及鮮魚生魚片,對於離海甚遠的番地來說,實在是不容易得見的菜單。

此地的一泊費用2圓50錢,午餐50錢。

(由南湖大山山頂眺望西方次高山方向。右方雲海的左端是卑亞南鞍部,其後方向右長長延伸山脈者為次高山,橫亙次高山左後方的是大雪山、小雪山,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二十六、卑亞南道路

△3月28日 雨 朝 霧社66度 夕 立鷹65度

立鷹、馬烈霸、八角蓮、松嶺、平岩山、高山鱒、台灣一葉蘭的大群落、淡紅櫻

松永兄妹去旅館前側的雜貨店購買油紙及雨傘等,然後在靜靜雨中踏上歸途。我目送這日月潭尋幽訪勝以來三天旅途與共的天真無邪兄妹出門並祈禱他們健康。這位松永君歸鄉之後,不久就因意外死亡,對並非神明的我真是晴天霹靂。當報紙報導松永榮三君在這年的8月12日,獨自嘗試跋涉日本阿爾卑斯卻因迷路而凍死在烏帽子岳的北方溪谷時,我追懷曾經與他共遊過的地方而暗自垂淚。

聽沼井氏說,霧社是值得滯留數日來悠閒探勝的地方。但這天也是細雨瀟瀟而毫無放晴的可能,所以雖然遺憾仍然決定放棄而想循卑亞南道路探訪北方的群山,於是就在警官的護衛下,早上9點從櫻旅館出發。旅館的婆婆送來撫慰旅途勞累的珍果為我壯行,真是體貼。行李由一位十四、五歲的蕃人少女搬運,重量有六貫。本來有點擔心,但她依例用前額支撐綁結,非常健步的前進,她日語也略通,這是拜公學校之賜吧。

霧社位於能高道路與卑亞南道路的分歧點,能高道路沿著東方的濁水溪渡過蘇庫(スーク)鐵線橋,然後沿著支流布卡桑(ブカサン)溪經過稍高於八通關駐在所、海拔9438尺的能高駐在所,再越過建於此一橫斷道路中最高點的紀念標(10916尺)抵達花蓮港。此道路光是單純的通過,就能接觸到特殊雄偉景觀而可充分品嚐高山氣氛,倘以能高或聯帶山的駐在所為根據地,也可輕易攀登南方的能高山及北方的奇萊主山。

卑亞南道路由霧社縱斷東北蕃地再經卑亞南鞍部後通往台北州的羅東。 

通過青葉繁茂的櫻花樹下道路,一穿過森林,道路屢屢匍匐而出紫黑色而令人不快的大蚯蚓,長逾二尺,身圍二寸強,這種蚯蚓我是第一次看到,但聽說這附近頗多。

循著左邊可俯瞰眉溪溪谷的山側而行,路旁的彎果黃菫(ヤマキケマン)、『紫溝酸漿』(ムラサキミゾホホヅキ)、高山沙參(ツリガネニンジン)、『四葉鹽竈』(ヨツバシホガマ)、黃花龍芽草(ヲミナヘシ)、鳶尾(イチハツ)、紫花地丁(スミレ)等,綻放著黃、紫、紅或淡紫碧等各式各樣的色彩。紫花地丁葉甚長,鮮豔淡紫色花朵中有紫色條紋,有種頗令人憐愛的雅趣。

10點35分抵達位於高台牧場中的羅多夫(ロードフ)駐在所(5200尺),被主任警官中山久一氏招待茶菓。離開此地後,變成是高原狀的茅草地,樹木短小,也有相當多的杜鵑,但皆含苞待放,紫花地丁很多。

12點抵立鷹(タッタカ)(不讀為タツ)駐在所,今天在此叨擾住宿一晚。

按照警官的指示給付蕃人少女工資30錢,她一臉高興的表情,回家的身姿也惹人憐愛。 

這駐在所位於海拔7332尺的高台,據說展望之雄偉凌駕霧社數倍之上,連本島的名瀑『合歡瀧』也眺望得到。不過此日濃霧細雨掩蓋四方,視界僅及數十步之內,實在令人遺憾。

合歡瀧懸於濁水溪頭合歡山南側,其壯大之景觀連大日本地誌都有刊載,因此我此行做了種種規劃想要探究此瀑布。但即使住在溪谷最深處的羅多夫駐在所,也尚有二里遙的路程,特別是上游的數十町好像必須渡過斷崖絕壁而不得不放棄。心想那至少以立鷹為根據地登爬到三角峯、櫻之峯一帶好作為補償,但也因為天候而被迫放棄。

三角峯位於立鷹東北方一里強7800餘尺的地點,因峯頭成三角狀而得名,據說討伐當時作為砲台之地,如今尚存紀念遺跡。

櫻之峯位於三角峯東北方半里左右,海拔8130尺,展望更佳。以前因為多自生的櫻花而得名,但因屢遭蕃人放火之禍,很可惜如今幾乎已滅絕。

規模雄偉的合歡山稜線向西南延伸,由櫻之峯、三角峯、立鷹衍下後抵羅多夫社、霧社。

立鷹駐在所位於稜線凸角的高處,周圍有土壘,可以窺知討伐當時是相當重要的據點。主任巡查部長千葉磯治氏(宮城縣人),據說直到最近都在霧社南方的干卓萬(カンタバン)駐在所服勤而持有該地大而美的獵物豹皮,聽說該地有很多豬、熊、羌、帝雉等。

此處駐在所的用水,必須到相當下方的溪水處汲取,所以被引導去澡堂時,特別感覺可貴。

趁著小雨,視察了建地周圍殘剩的霧社白櫻。這裡的白櫻比霧社的還要高,幸運的是目前還在開花。花柄分成兩梗,梗上有毛,花冠形狀小,直徑約五分,花瓣幾為圓形,前端幾無凹陷,花與葉同時出,雖也植有緋寒櫻(タイワンヒザクラ),但別說花了,連後花而出的葉都已濃綠繁茂。

膳食依例是品嚐了雞肉與胡蘿蔔燜煮生香菇的豐富料理,拌焯山芹菜(ミツバゼリ)、胡蘿蔔切絲,這在深山高地是罕見的食材。這地方盛產胡蘿蔔、甘藍,風味也佳,但藤蔓性瓜類則完全不行。這一帶野生香菇非常豐富,但拿到霧社賣,生香菇五十斤僅四五十錢,便宜的令人吃驚。

△3月29日 晴 朝 立鷹58度 夕 馬烈霸(マレッパ)60度

雨停了,但朝霧深深,不利展望。昨天傍晚我請求從馬烈霸派挑夫前來,今天早上應該要到,但卻看不到人。因此由警手幫忙挑擔,在巡查的護送下,早上10點從立鷹出發。警手是指巡查補,由以前的警丁改稱而來,但習慣上還是叫警丁(Keitei:ケイテイ)。主要是採用本島人,有時也用蕃人及內地人。這樣一來,在駐在所附近而蕃社無人夫可僱用時,警手總是免費在各駐在所間來回搬運東西,實在很浪費。

在白晝猶暗的森林中,從立鷹下往自然樹根與人工木段交錯而相當陡峭的斜坡。用台灣式竹棒挑擔的警手很是苦惱,此邊的林中,屢屢看到很多的香菇。依據護衛警官的勳八等吉村克己氏的說法,在暴風雨過後,會生的特別多。

抵達相隔33町的合望(ハボン)駐在所時,是11點。由馬烈霸派來的挑夫蕃人在此等待。被招待咖啡及餅乾,從這裡的警官諸氏所拿到的名片,有『伊藤鐵一』、『嶺山三榮』、『川田清』等。

從合望駐在所可通往卑亞南的主道,因此可說是坦坦大道的寬六尺壯觀街道。昨天我走的是支道,這是因為我想以立鷹為根據地去探訪櫻之峯等方面。

此邊的崖側很多秋海棠(シウカイダウ),有看到花蕾,所以應該是春季開花。這樣一來就不叫秋海棠而是春海棠了,莖及葉裏都有赭色的毛,所以是裂葉秋海棠(シマシウカイダウ)吧。 

本島自豪的八角蓮,在陰濕的樹下到處開著花。

石月(ムベ)很多,不過葉子的形態不一樣,所以也許應該稱為台灣石月(タイワンムベ)。

下午一點,看到架在由右方匯流而來的溪流上方的橋。長約五間,題有『發祥橋』,因其名頗美,故向護衛警官詢問取名緣由卻回不知,只說用材是樟樹的巨木,令人有果然是台灣之感。溪流形成三、四條瀑布,樹林的襯景也有難捨的雅趣。依據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此一溪流被註記是發源於櫻之峯的無名溪。

不久抵達白狗(ハック)駐在所並吃午膳,被招待黏稠的香菇昆布湯,很高興。主任警官是巡查部長勳八等福岡德治氏。

道路沿著大肚溪的上游北港溪左岸而行,下午四點投宿馬烈霸駐在所,海拔約4500尺。 

被引導入客室,是新建的檜造房屋。十二疊的榻榻米還是新的,不論是『床之間』或『書院障子』(譯註:床之間(Tokonoma)指和室的一種裝飾,在房間角落作出內凹的空間,以掛軸、插花或盆景裝飾。書院障子(Syoinzyoushi)指和室作為書房中的縱繁紙門),所有的建築設施都非常優良,是我在蕃地投宿警察官吏駐在所中最好的。

一解除旅裝,立刻就被引導去澡堂。這也是新建的檜造物,但浴槽是樟材,因此很高興沐浴在樟脂特有的芳香中。警手權充『三助』幫我洗背(譯註:三助(Sansuke)指澡堂提供客人搓洗身體等服務的人),更讓我相當惶恐不好意思。

在申請蕃地駐在所的住宿上,都是當天早上先用警察電話預約。途中的各駐在所,經常都會向下一個駐在所通知從該地出發的時間,所以都知道預定抵達的時間,一旦抵達就能立刻得到入浴的恩賜,因此比投宿一般的旅館方便很多。不過除了要多所費心外,因為始終接受警官的護衛,雖然有參觀上進行種種詢問的方便,但如要採取自在隨興的行動,則多少有所顧忌。不過逐漸習慣之後,也就會出現所謂臨機應變的方法。

從舒服的澡堂洗完上來之後,穿著所提供的和服,身心放鬆。

主任警官所遞出的名片寫著『能高郡馬烈霸警察官吏駐在所駐在、臺中州警部補勳七等佐塚愛祐』。該氏出身我隔壁縣的長野縣南佐久郡海瀨,自討蕃以來在蕃地連續勤務達十八年,是以精通蕃情聞名的有名人。在霧社時有聽聞其夫人是瑞岩(マシトバオン)社頭目的女兒,是相當的美人。等到她出來致意時親眼所見,果然是膚色非常白的美人。不過從額髮到眉間一帶,有寬一寸左右的淡青色刺青,僅此讓人心領神會。

如稍隔距離觀其刺青,則宛如前髮切垂,有一種嬌態。日語流暢,頭腦極為明晰,從衣服裁縫、日本料理以至台灣料理(支那料理)均非常熟巧,年齡看來三十五、六歲。

與佐塚警部補面對面,敷著豹皮上桌就坐。夫人精心烹煮的料理端到美麗的樟木桌上,雞肉、荷包蛋、香菇、鹿角菜、蓮藕等

均被巧妙料理。所端出的『五目飯』(譯註:五目飯(Gomokumeshi),什錦飯),令人珍奇。另有竹筍、芋頭及糖燉豬肉,也有甘藍拌焯、添加適當辣椒風味的美味朝鮮式醃蕗蕎。我因為是不喝酒的人,對甚至端出的葡萄酒感到惶恐萬分。

就讀臺中高等女學校二年級的十六歲女兒佐和子也出來服務(譯註:佐和子後來赴日本求學,在東京音樂學校聲樂科畢業,旋即加盟哥倫比亞唱片。鄧雨賢曾以她的特殊身份作詞並譜成『蕃社の娘』,即後來的『十八姑娘一朵花』),是體格及容貌優美的人。因為現在是放學年度假期,所以回家省親。長男義雄聽說今年從尋常科畢業要進中學就讀。

我對蕃地勤務警官對其子女教育的煞費苦心,不得不感到同情。說是蕃地,至少在霧社及角板山等處都還有小學程度的設施,但對很多部落的少數蕃童,是由警官兼任教員。這還算好的,有很多是完全沒有部落而只有駐在所的,所以要施予完整的教育,就必須從小學開始就離開父母到遙遠的平地就讀。我在途中經常目擊這樣的兒童因為學年度末的關係而在相當人數的隨從下疲憊地往返平地,不禁令人頻催暗淚。這種情況下,會有來自州廳的教育補助津貼,也有特別的偏鄉加給。

我為了紀念佐塚氏的經歷及此次的照顧,於是以該氏在白姑大山所獲得的熊牙為印材所製的印章,蓋在我的紀念帖上。

房室內有刻著『膽如斗』的樟木匾額,是木理極其緻密、呈現美麗環紋雲樣的珍品。

『床之間』及屋簷前有數缽的八角蓮,正值賞花時分。這裡的八角蓮葉色特別深綠而有光澤,花亦呈富光澤的褐紫色,感覺極其幽雅、勇壯、氣質。相對於霧社公學校花園所植栽的,可能是對陰地性植物其日曬過強,花色不佳也無光澤,特別是葉的色調與光澤均不良。

依佐塚氏的說法,在櫻之峯附近的海拔七、八千尺一帶,石楠的樹幹可達直徑三尺以上。白姑大山在相同的海拔地點,也經常看到直徑二尺以上的石楠,花皆呈淡紅色,生長在岩石地的石楠,其樹幹長有節瘤,木理亦呈緻密的環紋狀,非常有意思。此客室的床柱用材是石楠,火鉢也是。

櫻之峯上方的八、九千尺一帶,有樹幹直徑三尺以上的東北紅豆杉(イチイ)。此屋室內一隅的桌子,聽說有部分是用它做成的。 

該氏又說次高山的山頂,其積雪是全島第一。最近陸地測量部的測定結果,其海拔是本國第二,但實際的海拔感覺更高。所以說來惶恐,但很想它被命名為彌高山(イヤタカヤマ)。 

後庭的霧社白櫻之花即將落盡。

這一帶帝雉很多,也有山鳩,河鹿蛙的鳴叫聲頻頻入耳。

幾年前在朝鮮的金剛山,對老虎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但聽聞本島中央山地屢屢有豹逍遙其中,讓人感覺發毛。我經常坐在敷有豹皮的地方,就每每不得不想起這件事。

這駐在所的位置及附近的蕃社所在,最近都有相當的變動,所以和五萬分之一的蕃地地形圖頗有不同。總督府警務局繪製的三十萬分之一圖變成是比較好的參考。

蕃人在山林燒毀處栽培小米、蔬菜、麻、菸草等作物,但經過四、五年後,一旦土地缺乏養分,就移往他處。他們認為人糞尿是不淨之物,絕不作為肥料之用。然而近年來在警官指導下,聽說也逐漸使用糞尿,並栽培赤楊(ハンノキ)及將其樹葉作為肥料以及採取輪耕。 

△3月30日晴 朝 馬烈霸 56度 夕 松嶺 50度

早上從後庭遠眺,腳下數百尺的北港溪激流迂迴曲折,如白龍般向南奔行。山谷間的彼方,遠山近岳,或濃或淡。而近在右邊呈衝天堂堂雄姿的,是海拔11092尺的白姑大山,也看到刻在山側的幾條雪溪。這一天的早晨景色,讓我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在佐塚警部補、夫人、千金及警官們的歡送下,早上8點從馬烈霸駐在所出發。

蕃社部落散陳四處,因此耕地也多。在相當傾斜的山側中竟然也有耕得不錯的田,桃李殘花寂寥地映入眼簾。

8點40分,看見架在由右邊流下並注入北港溪溪流的鐵線橋。長75間,高亦有75間。附近樟樹、青剛櫟、錐栗等闊葉樹林蒼鬱茂密。橋下兩邊山崖亦有老樹襯景,腳下白沫飛濺,俯瞰急湍,正面仰看刻著雪溪的白姑大山,呈現難得的景觀,相較於八通關道路的鐵線橋幾乎都是赤裸裸的煞風景,真有霄壤之別。我停佇在橋的中央,暫時為這光景而恍神。橋邊未見橋名,詢問護衛的警官真砂氏,得知是尚未命名。

10點在馬力觀(マリコワン)駐在所(海拔6500尺)休息。被主任巡查前田茂太郎氏招待茶菓。

11點左右,進入蒼鬱的美麗原始森林,覺得無限的快感。森林以闊葉樹為主,但慢慢混雜著雲杉(トウヒ)、赤松(アカマツ)。所謂的台灣赤松(タイワンアカマツ)婷婷玉立,樹姿頗似『五衛府松』(ゴエフマツ)。松蘿(サルヲガセ)添增仙姿,路上白色落花鋪成整面。靠近一看,是夏山茶(ナツツバキ)的花。仰頭看,其樹幹高三丈餘,直徑達二尺以上,在我的經驗裡是最大的。此木另有娑羅(シャラ)的別名,所以不負責任的植木店中有打著『釋迦的靈木娑羅雙樹』的廣告。但這夏山茶是在內地很多的落葉樹,它是原產印度的常綠樹,依圓錐花絮排列成淡黃色小花,是完全屬於不同科。

路旁的彎果黃菫(ヤマキケマン)、齒葉苦蕒菜(ニガナ)、高山山柳菊(ミヤマカウゾリナ)、嗩吶草(チャルメルサウ)的花映入眼簾。

屢屢看到帝雉。

12點40分,抵達今天的住宿地松嶺駐在所,海拔約8560尺。這一帶因為新路開鑿而有相當變動,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記載為『志佳陽』(シカヤウ)的地方就是這裡,因為有赤松純林廣漠相連因而取松嶺的新名。不過在警務局的三十萬分之一地圖中,寫成松籟,音讀為『Syourei』(ショウレイ)或『Syourai』(ショウライ),但因為和蕃語肛門的發音很像,所以現在唸為Matsumine(マツミネ)。 

這一天倘強行軍,要到平岩山駐在所並非難事,但因想悠然觀賞松嶺附近的景觀,且攀登南湖大山的日期也已接近,因此就考慮充分的餘裕準備而決定住宿此地。

談到8500餘尺的海拔,別說樺太,連北海道、四國、九州有高山之名的群山,皆不得不在其眼下雌伏。位於卑亞南道路中最高點的松嶺,位於合歡山的稜線向北延伸的高台一處凸角,且因稜線走向而由西南向東北橫亙後緩緩衍下,西北方數里的深谷盡收眼底,因為是天界的好望樓,可以想見是討伐當時頗為重要的地點。如今其周圍仍有高高的土壘圍繞,也尚存紀念的山砲。

站在土壘上,北方隔著大甲溪的深谷,在兇蕃撒拉茅蕃地的彼方直距四里的天空中現出悠然雄偉山容,是本國第二高峰海拔12972尺的次高山。山頂戴著銀冠,威嚴彌加。支脈向右延伸的一角擁入志佳陽大山右肩懷裡的是桃山(海拔11188尺),向左延伸的支脈崛起大雪山(11880尺)、小雪山(10043尺),此亦山頂覆蓋白雪而證明並非空有其名。視線轉向東,則可仰見直距約二里半的畢祿山(11151尺),其脈向北延伸,則是尖銳刺天的中央尖山(12260尺)及規模雄偉的南湖大山,向南延伸,近則合歡山、奇萊主山,中央山脈勇將的群山如『綺羅星』般呈其壯觀(譯註:綺羅星(Kiraboshi),指光輝閃爍的無數星辰,比喻地位高或很多明亮的東西並陳)。

松嶺實在是卑亞南道路中第一流的展望地點,赤松的老樹巨木點點配置合宜而無視界閉塞之憂,穿透樹木之間,遠山近岳,其景緻步步變化,毋寧予人一種趣味。樹下鋪滿短茅草及草地,宛如毛毯。杜鵑(ツツジ)、當藥(センブリ)、胡麻花(シャウジャウバカマ)、大丁草(センボンヤリ)、高山翻白草(ミヤマキンバイ)、阿里山龍膽(ミヤマリンダウ)等織成花朵模樣。松嶺附近實在呈現了一大公園的大觀,
橫亙數里而形成大區域純林的赤松,亦恐是本島中無以倫比的。

此處看到兩種阿里山龍膽,一種是像一般的阿里山龍膽花冠呈紫碧色,一莖附一花,莖的下部密生樹葉(阿里山龍膽)(ミヤマコケリンダウ)。另一種是花冠呈黃色,內面布滿褐綠點,一莖附著七、九朵花(玉山龍膽)(ニヒタカリンダウ?)。

此處因無特別客房,於是借住主任巡查山下祐藏氏的住宅。該氏是山口縣下關人,非常機敏善應對。在此勤務的巡查之中,有一位出身我新潟縣葛塚的中村彰治,還特地親自到駐在所轄管的邊界迎接我。隔天也送我到下一個駐在所的邊界,因為是同縣人,還特地製作牡丹餅。對其餽贈的好意覺得感謝。對需要多才多藝的蕃地警官們,竟也熟練太太的角色,實在叫人吃驚。

浴場離得頗遠,是在另一棟。

△3月31日 小雨 朝 松嶺 42度 夕 平岩山 58度

果然是8500餘尺的高地。今天早上溫度顯示出42度的寒氣,而且細雨瀟瀟,四方閉鎖在濛濛之中,清晨的展望期待盡失。

也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天氣,昨天電話向志佳陽駐在所拜託來搬運我行李的蕃人一直沒有出現。用電話照會之下,聽說他們已經出發了。

在這之中雨也停了,刻著雪溪的畢祿山、合歡山屢屢從雲霧之間鮮明地現出雄姿,次高山方面則完全安座深霧之中。

蕃女三人為了挑擔行李而前來,也順便挑來駐在所用的貨物。最年輕的應該不到二十歲,是膚色白的美女,穿和服、垂下的頭髮綁著緞帶的風姿,完全沒有蕃娘之感。看她和沿路護衛的巡查中村氏交談的樣子,其性情相當快活,容貌亦有氣質,聽說她是志佳陽社頭目的女兒,年十八,是頗獲評價的美女。聽聞最近她們樂於服此勞役,並將所得工資用於購買裝飾品 ,事後聽說松嶺駐在所好意想讓我們見識這位美女,所以選定她來服勞役,讓我們不得不感謝其人情之通達。

頭目的千金名字叫Aban Takkun(アバン タックン),沿路唱著內地的童謠,也吹奏口琴。中村氏告訴她說我是東京的老師,似乎講東京最能喚起他們的意識,年紀最大的女人約四十歲,額頭有刺青。

10點40分從松嶺駐在所出發,雖然仍持續有松林,但逐漸混入栓皮櫟(クヌギ:アベマキ),最後變成舉目所見全是栓皮櫟的原始林。見慣玄綠松林的眼睛,其鮮明的淺綠之美,又予人一種柔和及明亮,使人心情舒服。視界的圖像感覺也有轉換的必要,橫亙於如此廣袤地區的栓皮櫟純林,也是其他地方無可類比的吧,而且地面上始終有著高低的雕刻而免於單調,令人高興。

11點40分,在椚岡(クヌギガヲカ)駐在所(6700尺)休息。為栓皮櫟所圍繞的此駐在所,和松嶺ㄧ樣都讓人覺得名符其實而特別印象深刻。受到椚岡駐在所主任巡查勳七等森今朝治氏茶菓的款待。蕃地的警官們有功勳者頗多,從這個駐在所起屬於東勢郡,栓皮櫟尚持續數十町。這個『椚』 是日本字,漢字是櫟 。

12點30分,左邊有極佳的分岔路。經過沿大甲溪屬於撒拉茅蕃的諸部落,可通往東勢郡役所的所在地東勢庄。庄相當於內地的村,分岔點標有『椚岡21町25間、太保久25町25間、至卑亞南鞍部6里1町38間』的標柱。 

不久在路旁左方的小高處,看到墓標。聽說是戰死的警官於是做參拜。墓石中刻有『故臺中州警部久保榮左衛門之墓』、『故臺中州巡查部長武藤八右衛門之墓』,裏面刻有『大正九年九月十八日戰死』。除此之外,也有三位警手之墓。聽說撒拉茅蕃帶有兇惡猜疑性格,反叛歸順無常。對於諸位殉職警官之靈,深有無限之感慨。偶而附近聽到槍聲,也讓人感覺不舒服。這是撒拉茅蕃人在打獵,最近聽聞這些蕃人已參加歸順儀式,我祈禱其歸順是永久的。

下午1點30分,抵達太保久(タボク)駐在所。正當想在此打開帶來的便當時,被主任警官硬拉到別的房間並細心的款待。其菜單有炸豬肉、加餡的胡麻豆腐、魚板等,不論是材料或料理方法,在這交通不便的深山裡,實在頗不相稱。事後聽說原來有歡送榮調警官的設宴,而我們因此蒙其餘慶,這才讓我們恍然大悟。此主任警官是熊本縣人上野義吉氏,年紀輕輕,對我的阿蘇山登山談,也因自己曾經去過而快活地談論。 

從平岩山駐在所起,受到巡查部長石戶勝氏的迎接。下午2點從此處出發,下陡坡,渡過架在大甲溪的鐵線橋後,再攀登陡坡,眼界大開。被路旁襯景的盛開杜鵑送迎,下午3點20分投宿平岩山駐在所。 

平岩山駐在所海拔約6000尺,位於小隆起的凸點。前方亦即靠近北方可眺望平岸山(海拔9500尺)的岩山,其右方稍稍後退的地方,可參仰南湖大山的雄姿,西南方在大甲溪的山谷間,白姑大山呈現其雄偉的山容,聳立於西北方直距僅約二里的次高山。其鼻前為志佳陽大山所遮而無法望見,左方腳下數百尺,是位於可俯瞰志佳陽蕃社(シカヤウ)的好地點(發音為ヤ、ウ,不發音為ヤウ)。

被因建築工事中而前來門前迎接的主任警官引導進入新建的客室,遞出的名片寫著『東勢郡平岩山警察官吏駐在所駐在、臺中州警部補川西常吉』。該氏是滋賀縣人,討蕃以來在蕃地連續勤務十八年,在精通蕃情這一點上,和馬烈霸駐在所的佐塚氏堪稱雙壁。

聽說該氏是對於植物深富興趣的人。在庭園築山上,自己本身是考案人,也是築造人。雖說是清澈的瀑布落下泉水,但在這凸起的地點要引水進來,可窺見其設計的苦心。

植栽的樹木很多主要是由附近的山地移植而來,其中也有從故鄉移植過來而經十數年養護的老梅樹。桃花滿開,鮮豔的淡紅花朵爛漫繁開,高五尺的一株惹人注目,檢查之下原來是杜鵑。嫩芽亦呈淡紅味而與花相調和,令人感覺到無以言喻的優雅,聽說是附近野生的品種。

這一帶,聽說有一年中都開花的一般的紅色山杜鵑(ヤマツツジ)。

在附近散步時,有非常多的杜鵑映入眼簾。調查之下,至少可算出有十個品種。九州杜鵑(ミヤマキリシマ)式小型花冠的淡紅紫色最多。其中樹葉型態也有幾分差異的,雄蕊有五個的,也有十個的,又也有極小型的雲仙(ウンゼン)式的。花比內地的雲仙杜鵑(ウンゼンツツジ)稍大而呈淡紫色(中原杜鵑)(ナカハラツツジ?),也有看起來容易誤認為吉野山櫻花的杜鵑,花色極為淡紅,呈現櫻花式的型態,嫩芽與花萼中有白毛密生。

該氏兩三年來在這附近的丘陵及溪邊種植四百株左右的櫻樹,其成木時的花期,應該會呈現襯托雄偉莊麗山岳美的一大美觀。種植的櫻花有三個品種,即阿里山緋櫻、霧社白櫻及在地自生的淡紅櫻。

我對於此淡紅櫻非常感興趣。原本以本島特有的櫻花來說,前二者是有名的品種,所以這是我想接觸它而提早渡台的原因之一,而實在很幸運也得以實際觀察。不過坦白說,我並無太多的讚美之詞。如今在平岩山意外地拜見此一淡紅櫻的花景,就真的非禮讚不可。此櫻花,花與葉同時生出,嫩芽帶紅味而濃淡有差這一點,與吉野山櫻酷似,惟花冠稍小,花瓣呈圓味,前端幾無凹陷,花柄作二、三分歧,梗中幾乎無毛,

萼與苞有粘氣,枝葉伸展亦酷似吉野山櫻,葉與花相應般小型,分布區域遍及這附近到卑亞南鞍部的稍稍下方,所以我擬謹呈以『卑亞南紅櫻』的尊號。

此地阿里山緋櫻的花期,從一月接續到二月,霧社白櫻從二月到三月上旬,淡紅櫻則從三月中旬接續到四月上旬。所以種植此三種櫻花,其花期總計由一月接續到四月。

川西氏說,白姑大山七、八千尺一帶,有很多高山杜鵑木的幹徑達二尺以上。又此附近有白花的高山杜鵑,並請對當地頗有經驗、在有勝駐在所勤務的巡查宮原理平氏隔天特地為我嚮導及照料,令人非常高興。 

該氏特別愛種植蘭科植物,從附近採集來的蘭品種也很多,有些花雖已經凋謝,但也有如今正開唇而綻放芳香的。扇脈杓蘭(クマガヒサウ)奇怪的花朵、台灣一葉藍(タイリントキサウ)的優美花朵,都已是盆栽之花。『床之間』的八角蓮,其樹葉及花朵伸展的模樣,呈現出雄壯及高雅。

該氏是在各方面都深富興趣的人,也頗好書畫,紀念器物也多。用鐵杉樹頭做成的桌子,是三尺四尺長寬的單板,木理紋樣極其雅緻,也有用野生的桑樹做成的火鉢。

房間裝飾有帝雉系列的剝製品,其頸項長有一寸左右的白毛,尾羽有很多顯著的白斑,比在鹿林山所見的還要更鮮艷。 

也有穿山甲的剝製品,這是本島中有名的奇獸,聽說在埔里一帶的山中最多。我在山地的各處看到它挖掘的洞穴,因為喜歡吃螞蟻,所以另有食蟻獸(アリクヒ)之名。因它頻頻在山地中挖洞穴,因此得到穿山甲的稱呼,另亦有鯪鯉、石鯉等艱澀的名稱,體型像鱷魚般有角鱗,尾巴粗而長。嘴前細而尖,大型者達二、三尺,本島人吃其肉並將其鱗甲做成器具或藥用。

該氏在明治45年討蕃夜襲之際,與某種生物在岩角遭遇,以為是敵蕃而開槍射擊,但結果並非蕃人而是巨大的熊。因此為了紀念,就將熊牙作為印材,我請他把它蓋在我的紀念帖上。

 洗了一個舒服的澡後,和川西警部補大人對坐在晚餐餐桌上。端出了雞肉、蒸蛋、蕃鯉及糖煮蜂斗菜、細蔥拌山椒等料理,第一次試吃的這高山鱒,是珍品中的珍品。在埔里已吃過蕃鯉,但這高山鱒聽說是發源於次高山的大甲溪上游的特產,大概的型態呈現出像北海道阿寒湖原產的『姬鱒』(ヒメマス)(愛奴人所謂的Kabachebbo(カバチェッボ))及內地各處的深山溪流中很多的岩魚(イワナ)之間的混種,聽說是長約七八寸的小型鱒。一尺以上的很少,可將此高山鱒做成生魚片或糖煮甚至是湯,比姬鱒更淡泊而美味。做成糖煮時,其脆軟程度連頭骨都輕易可吃。聽說他們為了招待我而特地命令蕃人去抓,實在是無任的感謝。蕃鯉與此相比則骨硬,味道亦遠遜數等。

聽說山椒是該氏從故鄉訂購樹苗而來的,而蜂斗菜則是在地的。在這裏,因為我說自己不會喝酒,但還是端出啤酒來。

本國的第二高峰並有幸承蒙天皇命名的次高山,以前叫Sylvia(シルビヤ)山,這是依據60餘年前西元1867年通過本島東海岸而望見並測定本山的英國軍艦Sylvia號之名而取的,一時之間並以本島第一高山而廣為宣傳。一如支那人稱其為雪山或雪翁山或雪高翁,其積雪之多為本島之最。

要攀登次高山,是以志佳陽社為根據地。如果事情允許,我希望可以攀登本山。因此一抵達平岩山駐在所,便和川西警部補協議看看。該氏說只要做周全準備應該沒問題,答應予以安排。但該山從志佳陽蕃社需沿大甲溪支流的四季朗溪徒涉八次,水量在膝蓋以上。特別是最近天氣持續暖和,雪融的水量增加,因此雖然遺憾,還是決定略過。

△4月1日 快晴 朝 平岩山 58度 夕 卑亞南鞍部 60度

天氣快晴,因此早起在附近散步。沈浸在深山氣氛,禮讚起圍繞四周的高山峻岳。我對所謂卑亞南櫻花在朝日吐芬芳的優雅風姿,更加感到數倍的氣質。

8點10分告別印象深刻的平岩山。道路是沿著發源於卑亞南鞍部的大甲溪支流的左岸而行,在交雜赤松的闊葉樹林之間,四處點綴著淡紅櫻,帶著明顯赤味的圓葉槭(ミネカエデ)映入眼簾。渡台後首度在此聽到春蟬之聲。 

途中屢屢回顧戴著銀冠的次高山。

10點在志良節(シラセツ)駐在所休息。從擔任勤務的巡查思時哉氏(鹿兒島縣人)獲贈自攝的『由松嶺眺望次高山』及『深雪的能高山』等優秀照片。該氏在能高駐在所服勤三年,亦提到該地積雪頗多。

從志良節駐在所附近屢屢看到扇脈杓蘭(クマガイサウ)。渡過有勝橋後,右邊的山側斜坡中到處有其大群落,又與此花為伍的也有台灣一葉蘭(タイリントキサウ),特別是台灣一葉蘭的純群落蔓延的面積非常驚人,極其美觀。以前看到的,大致都是幽居在斷崖的岩壁。但在此處,則是在緩緩傾斜而且像鋪在蘚苔或草地之中密生,甚至到連卑亞南鞍部一帶,都看到很多。 

順道到有勝駐在所時,駐紮該所的巡查部長福田喜一郎氏說,有接到川西警部補的電話通知,並特別命令在該所勤務的巡查宮原理平氏(佐賀縣人)擔任我的嚮導,這是為了要引導我去看白花高山杜鵑的產地。白花高山杜鵑的產地是在台中、台北兩州的邊界附近右邊的山崖上,所謂的白花高山杜鵑,雖尚未開花,但打開其花蕾一看,花冠是白色的,但花瓣邊帶著微微的淡紅色,內面有紅點,這在滿開後,也許全體變成白色,但紅點仍尚存。此樹木的樹葉狹而尖,裏面成灰褐色。

之後在攀登南湖大山時,曾在山腹海拔約六、七千尺一帶看過滿開的白花,旗瓣的內面有紅點,葉裏側是無毛淡綠色。 

如上所述,葉的型態是極其複雜,但所謂的白花高山杜鵑,和內地的白高山杜鵑(シロシャクナギ)是完全不同的品種。 

附近的小溪流上架有長約四間的橋,一頭的橋邊刻有『石楠木橋』,另一邊則刻上『Syakunagibashi』(しゃくなぎばし)。擔任工事的警官看起來是出身會說成Syakunagi(シャクナギ)方言的人。

不久,渡過台中、台北兩州邊界約三間的邊境橋。下午2點30分,投宿羅東郡卑亞南鞍部駐在所。海拔約6200尺,我已經住進了台北州的地區。

正面的山可看到輕緩的斜坡,後方則是呈現缺壞的峭崖而露出稜稜的岩骨。沿著鐵杉(コメツガ)、冷杉(ニヒタカモミ)、東北紅豆杉(イチイ)、赤松(アカマツ)、五府衛松(ゴエフマツ)等針葉樹多的林間,栓皮櫟(クヌギ)的淺綠與淡紅色的花優雅點綴其間。這邊附近很多高山杜鵑,馬先蒿(ニヒタカシホガマ)、山薊(ヤマアザミ)映入眼簾。

此地設有警察的酒保。

客室的『床之間』中掛有藤田東湖正氣之歌的掛軸。

也可以此處為根據地沿稜攀登南湖大山,但我因準備上的問題,決定從卑亞南社起登。 

和擔任勤務的巡查石井源次、山口音松兩氏談話中,偶然得知此駐在所中備有刻著『南湖大山』而極其風雅的竹印章,於是就將它蓋在紀念印冊上。

這一帶的緋櫻聽說是三月上旬開花。另外在高山鱒的漁獲上,發源於次高山及桃山的大甲溪上游之一的キロン(譯註:疑是七家灣溪)溪方面,其最好的捕魚季節是六、七月的暴雨時期。

△4月2日 晴 朝 卑亞南鞍部 53度 夕 卑亞南 70度

伴隨怡人的鶯鳥啼聲,種種像搖著金鈴般Chirin-Chirin聲或像吹笛聲Hu-Hu的小禽鳴叫聲也進入耳畔。

昨天晚餐被招待雞肉壽喜燒及雞肉生肉片,今天早餐則是雞肉與生香菇湯、生雞蛋等,也附有添味的淺草海苔。香菇聽說是產自樫木,香味佳良。

在山口巡查的護衛下,7點40分從卑亞南鞍部駐在所出發。不久有展望台,東北方宜蘭濁水溪的深谷中,芃芃山(海拔5676尺)、棲蘭山(6410尺)等峰頭,如島嶼般浮出雲海之上。東南方則是仰望南湖大山堂堂山容的好地點,有數個椅子及涼亭。

此後是陡峭的下坡,青剛櫟(カシ)、錐栗(シヒ)、胡桃(クルミ)、交讓木(ユヅリハ)、多室八角金盤(タイワンヤツデ)、烏頭(トリカブト)、延胡索(エンゴサク)、七葉一枝花(ニヒタカツクバネサウ)、圓葉豬殃殃(ニヒタカムグラ)等映入眼簾。此處也有迎著朝日吐露芳香的淡紅櫻,予人極大快感。

在位於稜線凸角的突稜(トツリヤウ)駐在所、立於斷崖上的斷崖(ダンガイ)駐在所稍事休息,是仰望附近的桃山身臨濁水溪深谷的好地點。

從此邊開始,可以看見附著有惹人憐愛的白梅之花的梅花草(ウメバチサウ)。這是渡台以來首度看到。莖高不超過四、五寸,與內地的相比,葉甚小型,呈有明顯濃綠的光澤,令人感覺頗優雅。相較於內地梅花草花期的八月至十月,這邊的花期甚早。橫亙卑亞南鞍部以北約一里的闊葉樹林,鬱蔚蒼蒼遮蔽頭上,掩埋左方數百千尺的深谷亦即濁水溪源頭的兩邊山崖。密林的幽邃之美,令人想像應是秋季紅葉美的一大佳境。

受到櫻巡查部長大人的出迎,10點抵達卑亞南駐在所,海拔約3900尺。

因為明天即將起登南湖大山,所以做充分的休養並做準備上的協議。 

卑亞南社屬於泰雅族,戶數74,人口約350。以蕃社來說屬於大部落,位於濁水溪左岸的高階台地,耕作面積也廣,生計上比較富裕。因為係位於濁水溪頭之故,與附近的蕃社一起被稱為溪頭蕃。

駐在所的玄關前,有一株花盛開的蜜柑飄著芳香。

鄰接駐在所的,有養蠶講習所、兒童教育所。聽得到手風琴的聲音。校前有十數株開著花的櫻花樹,從內地移植來的大吉野櫻正逢滿開,八重櫻則正要綻放濃濃的紅唇,也看得到桃樹及李樹。

蕃人的家屋多為兩面傾斜的皮葺、板葺,也有毛葺。屋上有千木式裝置(譯註:千木(chigi),指在神社本殿屋頂上的兩端交差而立的裝飾木材),這在霧社一帶也有看到,一般是屋簷低垂且僅在狹小入口處有採光,所以室內黑暗而有陰氣。

服裝方面,穿著像背心的胸當,男人在腰的前後,前垂式地垂著寬約五寸的布片,但他們一跪,從側面可清楚看到那副『傢伙』。女人則以二枚『腰卷』前後重疊(譯註:腰卷(koshimaki),女性穿和服時,從腰到腳緊密包覆肌膚的布,以作為內褲之用),保護的很嚴密,大致上是用澡堂鋪布形狀的布片從左肩掛上然後在右肩上打結的模樣,是架裟式的。然後和他們形影不離的武器蕃刀,則僅在此架裟的下部現出其刀鞘尖。

被引導至聽說是去年新建而有木香及新且明亮的客室。主任巡查部長勳八等的櫻正兵衛氏是宮城縣人,在蕃地連續服勤十五年,直到最近,都在四季(シキクン)駐在所連續服勤五年,在該地的功績頗多。該地以台灣神社的分靈身份創建了四季神社,也植有四百株桐樹。如今很多幹徑已達一尺,原價十圓購入的土地栽植有桂竹林,其成果頗良好 ,而這土地被捐贈到該地兒童教育所的財產中。

該氏身材雖稍矮,但筋骨隆隆,有膽力並富才幹,這在我攀登南湖大山時確實充分發揮。溪頭蕃人獻給他一個綽號『Tagarofu』(タガロフ),聽說這是熊的意思。

夫人因為擁有助產婦的資格,所以頗獲蕃社的尊敬。這位夫人有養育一位寵愛有加、今年28歲的蕃人,體格容貌均優,氣質純良,亦有幹才,因此被錄取為警手,他就是有參與我們登山一行的間瀨八三(マセハツサン)君,這個名字聽說是取其泰雅近音的漢字。

傍晚,佐佐木警部補大人從本駐在所北方約二里的四季駐在所率領數名警官前來住宿。聽到他們是奉台北州廳理蕃課長瀨野尾寧氏的命令來護衛我的登山,實在是感激不盡。

從佐佐木氏拿到的名片寫著『羅東郡シキクン警察官吏駐在所駐在、台北州警部補勳七等佐佐木長松』。該氏與櫻巡查部長大人協議下,登山的護衛變成警官7名、蕃人人伕15名、一行合計23人的大部隊。之所以需要如此多人數,其理由如下:

『三年前,居住在南湖大山東北方的南澳蕃,因狩獵圈劃區域的關係,馘首了溪頭蕃的人。這變成了憤恨、復仇及爭鬥。其後溪頭蕃遵從官命而歸於平靜,但性格兇暴的南澳蕃,如今仍需對其警戒,於是基於卑亞南社的請求而決定安排十五人以上擔任我的山行嚮導』

此夜,櫻部長大人擔任東道主,與佐佐木警部補以下警官們圍著餐桌召開晚餐會。燉煮的雞肉加了蜂斗菜,也加了牛蒡,蒸蛋內放了香菇,也有竹筍摻胡麻。另也端出了餛飩的『卓袱』料理(譯註:卓袱(Shippoku),指關西或信州地區,在蕎麥麵或烏龍麵上加入魚板、松茸和蔬菜等煮食的料理)。部長大人似乎是愛喝酒的人,但警部補和我一樣都不喝酒,因此酒席很快就落幕而能大快米飯及餛飩的朵頤。

登山之際想要攜帶上去立在南湖大山山頂上的登山紀念木標,此刻恭謹地立倚在『床之間』。我在各地攀爬了很多高山,還無此前例,有時最多僅是將名片放入瓶中而已。建造木標,既非永久性的東西而且誇大,所以我認為無此必要而表達過反對意見。但警官們對於建木標一副很熱心的樣子,心想也不是大不了的事,也就隨他們的意。 

8BEDD464-BA8C-4947-AF56-688CAF624976_1_201_a.jpeg - 山行十一年

(由南湖大山山頂眺望西南方。右方的山谷是大甲溪,山谷間遙遠處呈金字塔型的峰頭是白姑大山,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南湖大山

二十七、總論

位置、山態、發源

南湖大山是台灣山脈北方的重鎮,雄鎮於台北州、台中州、花蓮港廳的邊界,海拔3797米,即12531尺,為本國第5高峰,比富士山高64尺。依野呂寧氏所說(原台灣總督府測量技師),本山的結構,以粘板岩為主,交雜硬質砂岩及硅岩,山頂是西峰、東峰、南峰等三峰鼎立,西峰最高,呈現兀兀的偉觀,東峰(海拔12122尺),距主山、亦即西峰約1500米,露出粘板岩的層面峭立,南峰(11953尺)距主山約2000米,由側面橫亙山頂,身纏台灣冷杉、圓柏的青黑色衣服,非常美麗。三峰之間形成緩斜的山谷,有幾條小溪流。以前聽說是湖水。 

山態規模雄偉,脈絡綿延北方,形成巴都諾夫(山バトッノフ)(10630尺)、給里洛山(ゲリロー)(8090尺)、加羅山(カラサン)(7755尺),更包擁有名的太平山大森林地帶。向東延伸是馬比杉山(10450尺),向南延伸,則連接中央尖山(12260尺)、畢祿山、合歡山,形成所謂的中軸山脈,西向卑亞南鞍部衍下,與次高山、桃山、大霸尖山(11792尺)的山群握手。

倘列舉發源於本山的主要溪流,則宜蘭蘭陽溪注入東北,大濁水溪落下東方,立霧溪向東南,而大甲溪向西南流下,成為本島著名的河流。 

本山山頂上景致之雄偉、展望之壯觀,位居本島第一、不、是日本第一的說法,已為野呂技師所極力倡議,但除了測量調查相關的人士外,到最近都幾乎沒有登山者,所以完全沒有登山道路的形跡,只有行走在蕃人為狩獵所通行的蕃路或地點。從而山麓駐在所的警官諸氏,也極少有攀登經驗,因此必須仰賴蕃人嚮導。

如看明治30年陸地測量部編輯製作的20萬分之1圖(蘇澳圖幅),則在大濁水溪源頭的南湖大山位置,被標為外南湖山,其北註記為大霸尖山。另外,畢祿山的北方寫作雪高翁(次高山),其北應該是大霸尖山坐鎮的一帶,標記為南湖大山等等,每一個都像添附疑問符號?般,倒置誤記而極其複雜混沌,毫無參考價值,惟以當時的蕃情關係來看,這也是不得已的事,不過至少可以得知當時已經有南湖大山的稱呼。

二十八、攀登南湖大山

堂堂搜索隊、行程、胸突五町之險、蔚蔚原始林、仙境的蘭科園、高原的大草地、五岩峰之險、高山的月夜、天界的石南園、天下的大觀、台灣高山的氣象積雪

△4月3日 快晴 朝 卑亞南 50度 夕 寄歷亭露營地 50度 

今天是神武天皇祭(譯註:祭祀神武天皇逝世紀念日的皇室祭典。神武天皇是日本首任天皇,其崩殂日為四月三日)。晨早聽著鶯鳥的誦經下床後,日之丸旗已經在屋簷上頭飄揚。薄靄包擁前後的山頂,但後方似乎是晴天。晨風中漂著柑橘之花的芳香,令人愉悅。吃完早餐,一行在駐在所前集合。社中的男女老幼為了送我們出門而聚集一起,真讓人心情愉快。

擔任護衛的警官為如下7名:

四季駐在所     警部補佐佐木長松(盛岡縣水澤)

同上                巡查 海江田勇袈裟(鹿兒島縣)

卑亞南駐在所 巡查部長 櫻正兵衛(宮城縣) 

同上                巡查 吉良留雄(熊本縣大牟田)

卡拉寶(カラップ)駐在所  巡查鄉原富藏

四季駐在所      警手 間瀨八三(蕃人)

卑亞南駐在所  警手 泰謀 布韻(タイモ ブユン)(蕃人)

出發前,以卑亞南駐在所玄關為背景,在海江田氏的攝影技術下,拍攝紀念照。該氏將此行在各地所拍攝的照片,寄送到我後來寄宿的台北市吾妻旅館來,實在很感謝。 

警官們佩劍、槍上肩,彈盒纏在腰間。蕃人人夫將拿手的蕃刀掛在腰上,背著借來的舊式槍枝,彈盒每人配給5發。完全是一副戰時武裝。

警官之中,只有吉良氏有1次的經驗而已,所以櫻部長大人集合該氏及主要精通地理的蕃人,在謹慎周延下,訂定如下的行程。

第1天卑亞南出發、寄曆亭露營

第2天寄曆亭出發、Bunakkei露營

第3天Bunakkei出發、登頂南湖大山後回程在寄曆亭露營

第4天寄曆亭出發、歸抵卑亞南

一行終於朝南湖大山而從卑亞南駐在所出發,時間是早上7點30分。出發之際,櫻部長大人站在駐在所電話旁,向羅東郡警察課長致電說『有關日本山岳會員大平晟先生的南湖大山攀登,以佐佐木警部補等警官7名、蕃人人夫15名編組成搜索隊,於現在7點30分從卑亞南駐在所出發,以上報告』

就這樣一行人勇敢地從卑亞南社出發。路旁茂密生長的彎果黃菫(ヤマキケマン),觸及腳邊,而從黃金之花中滴落出露珠,頗有風情。另也罕見混生著刻葉紫堇(ムラサキケマン)。

重覆再走昨天的來時路約20町的距離,就抵達與發源於卑亞南鞍部溪流的匯流點。從左方流瀉而下的耶克糾溪,亦即是蘭陽溪的上游。溯行此溪左岸約1町後,徒涉移往右岸,河流的寬幅約10間,深沒膝蓋,所以櫻部長大人就很機靈的說『一大早老師的衣服就弄濕了,這不太好』,就命令強悍的蕃人背我。蕃人笑咪咪地背我。我自出生以來,這是第一次被蕃人背。

河岸四處呈現絕壁,所以我們穿梭河川徒涉溯溪。

8點30分,在左岸崖側岩面的窪地,有數坪的水池,看到山鳩群集。這是蕃稱的Takaraurai(タカラウライ),蕃語據說是山鳩的溫泉之意。聽說是溫度低的石灰質礦泉,山鳩因為喜愛飲用而經常聚集,所以聽聞蕃人們將酒放入容器,讓山鳩酒醉後捕獲。這雖然有鳥和蛇的差異,但令人想起素盞嗚命在簸之川上的計謀而覺得可笑。

(譯註:素戔嗚尊(すさのお)是日本神話中登場的男神。依日本書紀,有一天素戔嗚尊由天而降,抵達出雲國的簸之川上時,聽到川上有哭泣聲,探尋之下,原來是老夫婦與一位少女在哭泣。 老夫婦名叫脚摩乳與手摩乳,少女是兩人的女兒叫奇稲田姫。一問理由,老夫婦原有八位女兒,但毎年都被八岐大蛇的怪物吃掉一位,而今只剩最小的女兒奇稲田姫。想到她即將被吃,就傷心的哭泣。素戔嗚尊說,如果我殺了八岐大蛇,希望可以把奇稲田姫嫁給我,老夫婦欣然同意。於是素戔嗚尊碰觸奇稲田姫的身體,少女立刻就變成湯津爪櫛(ゆつつまぐし)的形狀。素戔嗚尊把變成湯津爪櫛的少女插入髮髻,並命老夫婦釀八次的酒,並在八方的牆上各放一個酒樽而盛酒以待。不久八岐大蛇出現,頭、尾各有八個。大蛇想要喝酒,就把八個頭伸入各自八個酒樽,並喝醉而眠。於是素戔嗚尊拔出十握剣,將八岐大蛇斬成粉碎。之後,和變成湯津爪櫛的奇稲田姫一起去探尋結婚之地,而拜訪了出雲的清地並建了宮殿)

8點45分抵達位於右岸的蕃稱Teryu-(テリュー)。這是在崖側而地面稍廣之處,有清澄的小溪河流下。因為可供燃料的木材多,所以變成外出狩獵的蕃人們的露營地。也看到燒剩的木材。 

附近梅花草(ウメバチサウ)很多,花正盛開。此花我在跋涉台灣山地之際,僅在斷崖駐在所及這個耶克糾溪畔看過。內地的梅花草花期在8月乃至10月之間,但這地方是4月,差異實在太大。這和之前看到秋海棠在春季開花很吃驚的事如出一轍。也看到果實相當成熟的梅花草。 

不久,看到對岸有急湍的瀑布落入主流而富景致的溪流,溯行約1町後移往左岸,終於碰到了所謂第一難場的『胸突五町之險』(譯註:胸突是指山勢陡峭到貼胸的程度,五町約545米)。這可能是仿效富士山『胸突八町』的稱呼,但假如認為這比富士山距離還短3町,那就大錯特錯了。富士山的登山道路一直是踏在輕緩傾斜的火山砂礫之上沙沙而行,到了這個『胸突八町』,稍微變得陡峭而樣子不同,然而因為是固定的所謂富士岩,所以未有任何的不安。但仰看這『胸突五町』,呈現出45度以上的陡峭傾斜,在四腳朝地匍匐攀登時,粘板岩的碎片,手一抓就碎裂滑落,用腳尖一踏,就崩落,所以不僅登山者自己感到危險,對接在後面的人也有危險,因此必須在相互警戒下攀登。此外,這個陡峭山崖的上部變成黏土,也有滑落之虞。倘若一步踏錯,因為沒有可支撐身體的地方,就會以加速度的方式墜落谷底而難免粉身碎骨。梅花草繁多而點綴著此一陡峭山崖,可惜並無觀看的餘裕。此一攀登中,櫻、鄉原兩氏跟在我身邊前後,對其警戒守護的盛情,實在不勝感激。

『胸突五町』的登山口,依蕃地5萬分之1圖,是位於從卑亞南鞍部來的溪流的匯流點起溯行約6町、在主流與從右方流入的溪流之間由州界稜線分歧而來的支稜末端凸角上。

9點10分,登畢胸突之險後,變成是傾斜輕緩的森林地帶,樹下蕨類繁茂。一面看著點綴褐紅花色而各種濃淡的杜鵑蘭(サイハイラン),一面沿稜線行進。森林越發翁鬱,呈現出所謂的千古斧鉞未入的原始林相。樹種有樟(クス)、櫧(カシ)、錐栗(シヒ)、楠(タブ)、交讓木(ユヅリハ)、柯(クリ)、胡桃(クルミ)、櫸木(ケヤキ)、野漆(ハゼ)、槭(カヘデ)、楓(フウ)、灰芽蛇皮楓(ウリハダカヘデ)等常綠樹、落葉樹的混淆林。四處有山豬挖草根的新痕跡。蕃人眼睛頻頻發亮。 

10點10分在稜線上稍稍平坦的森林樹下休息。蕃人們立刻生火烤蕃薯並美味地吃起來。我下腰休息時,一位蕃人被我所戴的登山用毛皮製帽子吸引而稍微用手心撫觸了一下,雖然被櫻部長看到而遭斥責,但樣子頗討人喜愛。他們之中有數人戴著籐編的半圓形帽。其技術相當精緻。 

這一帶的樹下,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珍奇蘭科植物。看到最近東京府的大和(ヤマト)種苗會社的月報,舉出台灣名產的豐歲蘭、素心蘭,並說明前者是台灣產的最長葉種,葉幅寬,姿勢雄偉,與駿河蘭相比,更為高尚優雅,開著為數甚多富香氣的花。後者和駿河蘭頗相似而更富雅趣氣質。休息時,蕃人們挖來的植物中,也有像前述的蘭花,不過葉形像春蘭而更細長,有一莖一花、一莖數花、香氣濃以及不太有芳香者,品種頗多。又決明(エビス)的品種也多,有淡紅色的、淡紫色的、紅紫色的、濃黃的、淡黃的花在雄偉的叢葉間呈現出尺餘的總狀花序的美觀,特別惹人注目,讓人有原始林中的蘭科園之感。 

也有點飾綠林的阿里山緋櫻,也有卑亞南紅櫻。前者已經開始花落,後者目前正盛開。 

這一帶也有很多八角蓮。依櫻氏的說法,近來其根被供作藥用,所以也有人來採集。乾燥品每百匁約60錢。 

手屢屢碰觸到紅色球果加上點綴鮮黃重瓣小花的小檗(メギ)之針。 

大古以來的密林依然持續。11點在林內吃完午餐。蕃人們又依例烤起蕃薯。也有人吃小米飯。 

從這邊開始,稀疏混生著鐵杉、日本冷杉(モミ)、五葉松等巨木。逐漸脫離胸突之險以來連續的蒼鬱密林而登抵輕緩斜面的草地,時間是12點。 

沿著右方橫亙數町步的草地斜面下行,在亭亭的巨大五葉松並排聳立的地方,有清冽的小溪流,這裡是今夜的露營地寄歷亭,海拔約7000尺。 

在櫻部長大人的指揮號令之下,蕃人們立刻揮起蕃刀,有人伐倒手腕大小的生木,有人搬木材,有人建造及組裝,其生氣勃勃的舉動,光是看就心情愉快,而且立刻就造出了金殿玉樓。警官們不僅指揮蕃人,自己也投入勞動的作業中,實在令人不勝感激,也不禁落淚感動此一高貴的模範,這是蕃地所有作業得以取得好成績的原因。 

臨時造屋的材料,是將連葉的樟木樹枝仔細的組合,也造出屋頂及周圍,大致上可以防水,不過為預防萬一,也帶來大型的油紙數張。在樟木的芳香籠罩下,真有此一小屋乃樟木御殿之感。附近多芒草,所以割取後將地面鋪成7、8寸厚,上方再鋪上藺草草席。蕃人們另外建造幾間長屋式的小屋。這裡是蕃人選為狩獵用的露營地,飲用水、燃料均豐富,而且處於山側的懷抱,所以是防風的好地點。 

小屋前聳立的五葉松,高約10丈、幹徑3、4尺的有數十棵,葉長、毬果長達4、5寸,種子也很大。台灣華山松(タカネゴエフ)應該是朝鮮五葉松(シマテウセンマツ)吧。在本島中,代表台灣(タイワン)而冠上島(シマ)的植物名很多,但在朝鮮(テウセン)之上再添加島(シマ)的此名稱,必須說實在是相當困擾的名稱。樹枝有長逾5尺的松蘿大量垂掛,其呈奇異綠白色而隨風搖曳的樣子,令人有老樹越發仙化之感。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長的松蘿。卑亞南紅櫻的優雅花朵妝點樹下。 

溪畔中,與紅薔薇(ベニバライバラ)為伍的咬人貓(イラクサ)非常茂密,所以常常受到痛擊。看到台灣嗩吶草(タイワンチャルメルサ)及一株帶紅白花的。當令的蕨類多。

這個溪水是落入胸突五町登山口下方溪流的源頭。依據5萬分之1圖,由州界稜線上2個針葉樹記號的地方起向西北方衍下約17町的支棱分歧點上有草地記號的,就是這裡。 

至日沒前尚有充裕的時間,所以我們用熱砂糖水暖胃,以斜坡草地為蓐地仰臥,曬起日麗的日光浴。有人因為太舒服了而進入夢鄉。

附近映入眼簾的主要植物有異葉木犀(ヒヒラギ)、馬醉木(タイワンアセビ)、紅毛杜鵑(アカゲツツジ)、九州杜鵑(ミヤマキリシマ)、胡麻花(シャウジャウバカマ)、高山翻白草(ミヤマキンバイ)、阿里山龍膽(ミヤマコケリンダウ)、玉山龍膽(ニヒタカリンダウ)、一枝黃花(アキノキリンサウ)、扁枝石松(アスヒカヅラ)等。異葉木犀中,有寬葉的及細葉的。玉山龍膽花冠白黃色,外面呈綠褐色。

站在草地上部,放眼西方,隔著卑亞南鞍部的彼方,次高山、大霸尖山、桃山等群峰,戴著銀冠劃出碧空的雄姿,實在令人不禁要跪拜。

在日頭仍高高輝耀的下午4點半,舉行了仙境中的晚餐會。味噌湯加上鮭魚罐頭及甘藍切絲,非常好吃。也有福神醬菜。蕃人們依例是小米粥及烤蕃薯。也吃甘藍等蔬菜。我用米飯交換其小米飯試吃,因為有摻雜小米麻糬,並不難吃。與之前在北海道的上川原野的農家所試吃的稗飯相比,更為高級。蕃人栽培的甘藷,品種雜多,不過大致上外皮是白色的。

這一天是氣候穩定的暖和之日,所以睡得很好。

△4月4日 快晴 朝 寄歷亭 45度 夕 Bunakkei 40度

露營時,很多地點是無法洗臉的,但這裡有清冽豐富的溪水,可以洗臉,所以心情非常愉快。 

吃完早餐,從露營地寄歷亭出發,時間是早上7點。因為朝霧的關係,並無法展望。

從這個斜坡草地的左上方起,是所謂第二難場的陡坡。這一帶因為一直是蕃人外出狩獵的地區,所以雖然可疑,但有足跡踏出的小徑。

坡度雖陡,但因為出現有穩固的岩面,有杜鵑、馬醉木等小灌木,也有短小的箭竹及芒草,與胸突五町相比,甚為安全。隨著往上,零星出現五葉松、鐵杉、冷杉(モミ)等。

蕃人們發現2頭山羊,射擊2發後追趕,不久後歸來,懊悔地報告說,獵物在流血的情況下脫逃了。

登畢500餘尺的陡坡,抵達呈現狹長小平地的茅草原,時間是早上7點40分。隔著前面數百尺的深谷,在稍稍右方的對崖中,掛著數百尺的瀑布。這是蘭陽溪的上游、亦即耶克糾溪的源頭。此時朝霧像擦拭般消失,膜拜著日麗朝日之光,回頭一望,次高山、大霸尖山、桃山聳立蒼空相並,峰頭冠著白雪映在朝暉,呈現出無比莊嚴之觀。特別是由次高山的絕巔到北肩的積雪,雪量看起來甚多。

這草地中,有很多九州杜鵑式(ミヤマキリシマ)的杜鵑,小型的花冠淡紫紅色繽紛,雄蕊5個乃至10個。行往接續右方稜線上的狹小平地時,到處有直徑數十尺的小窪地。連續的雨天時,應會出現所謂御田式的小瀦水。阿里山龍膽點綴其間。 

芒草逐漸高伸,變得比我們身高還高。不久再進入大森林。樹種有鐵杉、五葉松、台灣雲杉、白檜(シラビ)、台灣冷杉等。太古以來的老木,壽命既已枯盡而朽倒,縱橫相疊而穿著苔蘚的睡衣,是內地幾乎無以得見的景觀。令人懷想幾年前攀登北海道的大雪山及雄阿寒岳時,在其山腹的原始林中接觸到如此景觀的當時情景。這個倒木中,有材質尚堅的,可以由上面渡過,但倘是已化為腐朽土、僅為苔蘚所包覆而勉強保持原形者,則也有一踏就腳沒入的,有時還甚至碰到全身陷落者,所以必須迂迴不可。地上千古的落葉朽葉相疊,一踏之下宛如棉花,腳脛沒入達數寸,苔蘚旺盛蔓延之處,則除了用宛如鋪滿毛氈的形容詞之外,實不知還能用何言語表達。像小葉荒野玉柏?(コバノカウヤノマンネンスギ)的團扇苔蘚(ウチハヒラゴケ)很多,台灣鹿蹄草(ニイカタイチヤクサウ)、台灣山酢漿草(アリサンカタバミ)、草茱萸(ゴゼンタチバナ的)一種、岩團扇(イハウチハ)(ミヤマイハウチハ)等映入眼簾。

針葉樹下混生高山杜鵑(石南),經常看到樹幹高2丈餘,直徑1尺5寸以上的。盛開的花中,有淡紅色的,也有白色的花。每一朵在旗瓣內面有多數的紅點,後者較淡。花簇生10個乃至12個,葉子裏面都是無毛淡綠色,後者在葉脈上有褐色的微毛。經常看到異葉木犀(ヒヒラギ)、台灣十大功勞(ヒヒラギナンテン)、小檗(メギ)等。幽林之中簇生白花的壺花莢迷(ニヒタカガマズミ)惹人注目。 

10點,在樹林稍微變稀疏的地方,有茅草生長的小窪地。一面焚火取暖,一面吃便當。從樹木之間,拜見刻畫幾條鮮明雪溪的南湖大山英姿。 

附近看到結著黑色小毬果的杜松(ネズ)。

11點出發,仍然行走在以鐵杉為主的針葉樹林。不久脫離森林,抵達豁然開朗的草地。登盡之處位於台北、台中兩州的的邊界而從卑亞南鞍部逐漸衍升的稜線上,海拔11000尺,時間是12點。這邊蕃稱Retekku(レッテク)(譯註:疑是今思源埡口往南湖大山的山路14.7K附近)。

此處視野大開,西方,大霸尖山橫亙次高山的南邊,大雪山、小雪山、白姑大山等一萬餘尺的高峰相並,其各自自豪的銀冠雪溪沐浴著日光而越發鮮明,聳立在路途前方的南湖大山,以濃綠密林形塑群裾,主山(西峰)巍然在中央佔據王座,右方,中央尖山、畢祿山、合歡山等勇將威儀儼然地侍列。

由本山向北方長長延續的稜線右所展開的草地,橫亙數十町,凌駕於八通關或鹿林山所自豪的草地數倍之多。我在內地的高山中,立山在其山腹有彌陀之原、五色原的高原,所以我深愛觀賞其無以倫比之大觀,但如今看到本山高原草地更加豁然的壯觀,實在不禁感到爽快。南湖大山光是擁有此一草地以及此草地上的雄偉山岳展望,就能傲視天下,所以我特別推薦之。

草地上芒草與高不及1尺的一種空心苦竹(メダケ)像床褥般密生,數種的杜鵑、馬醉木(ニヒタカアセビ)點綴其間。有阿里山龍膽、萬年杉(マンネンスギ)、扁枝石松(アスヒカヅラ)。阿里山龍膽的碧色中,有濃烈與極淡的,另也看到濃紫紺色的。從鹿林山以來,就在各地看到馬醉木,但點綴此處高原的馬醉木,特別引起我的注目。那與其說是花,倒不如是其新鮮的嫩芽惹我注意。彩繪短縮密生的枝頭的紅色嫩芽,如從遠方眺望,看起來像花,但近看,則盛開在幾分帶褐色穩重感的紅色叢葉上,其直立性複總狀花序的惹人憐愛壺狀白花的風情,花葉相調和,真令人有難以言喻之感。馬醉木在內地的西南地方群山中,也經常可見,但看到如此壯觀者,這是第一次。馬醉木有Asebo(アセボ)、Asemi(アセミ)、Asemo(アセモ)的別名,聽說葉中含有劇毒,馬吃了會昏倒,所以有馬醉木的漢名,但聽說鹿吃了,角會脫落,所以我想在鹿很多的台灣,必須給予『解角木』的稱號。聽說將其煎汁,可以當殺蟲劑。

鹿的糞便四處堆積,但據說鹿喜歡吃空心苦竹的葉與根,所以始終看到鹿的新足跡。

從草地的中段起向右方、亦即南方低下的斜坡草地盡處,有針葉樹林,有溪流。聽說這是幾年前台北第一中學的學生們露營的地方,蕃稱Takajin(タカジン)(譯註:疑是審馬陣山屋一帶)。

草地因鹿吃苦竹,所以也有為了要去飲水的獸徑,也微微可見蕃人往返去狩獵的足跡,因此有迷路在獸徑鳥路之虞,不過大致上是沿著靠近這草地斜坡上緣的稜線向東前進。 

南湖大山越來越接近。我們在直距約半里的眼前,一面仰望主山,一面接近蕃稱Pyaken(ピヤケン)(譯註:五岩峰)的第三難場。從蕃地5萬分之1圖所記載的『11990』地點起,越過2個凸起的地方,其左右呈現出像是垂直一刀下切的幾百米斷崖,粘板岩質碎片始終在風雨中崩落。所謂Pyaken,聽說是蕃語岩石崩壞的意思。在容易崩落的岩壁上,有蜿蜒蟠踞的偃松及高山杜鵑。曝曬在千古的風雨中,有乾枯的樹幹上,化成銀白木乃伊的,也有一半失去樹皮的衣身而將不屈不饒的肌膚染成蒼鉛色的,實在有一株樹值千金的逸品。然而要通過此一仙園並不容易。有時要跨越時腳被絆倒,或要鑽過下方時,衣領被揪住,所以可以想見背負行李的人是如何困難了。此處的高山杜鵑,花蕾尚堅,解剖時,可以窺見淡紅色。葉縮,長約2寸、寬6、7分,呈微尖頭,裏面密生濃褐毛。 

在樹間經常踏著殘雪的鄉原氏,聽說是相隔15年再接觸到自然的冰雪,所以感到非常珍貴。由此也可窺知蕃地警官勤奮的程度。

一越過第2個凸起,就急轉直下降到岩屑磊磊的陡坡約500尺,下午2點,抵達今夜的露營地Bunakkei(ブナッケェイ)(譯註:舊南湖山莊一帶)。海拔約11500尺。Bunakkei聽說意思是岩屑的河床。有清冽的小溪流。沿著溪流, 相連著高約1丈的圓柏。是不太會吹到風的好露營地。

這一帶據說原來是湖泊的遺跡峽谷,亦即是屬於部分南湖大山頂上的北谷,溪水向西南流下,成為大甲溪的一大源頭。另外,位於稍稍下方左邊的峽谷,也有小溪流著,樹容樹枝樣貌極其古雅的圓柏及高山杜鵑點綴其間。圓柏生長至丈餘,可以想見這裡的風勢並不太強。

附近苦竹蔓延,混生萬年杉、扁枝石松。 

溪流的兩崖,高有1丈餘,所以把它作為防風的屏風,而在兩崖之間選定露營地點。依例,櫻部長大人,自己親自領先帶頭,砍伐木材、搬運,須臾之間,便造好了以青葉的圓柏為材料的美麗綠色御殿。 

蕃人們也在附近分營,開始洗米準備煮飯。我們的三餐,全由警官一手包辦。在明亮之中吃完晚餐。今晚會很寒冷,所以有無法安眠的覺悟。盡可能搜集燃料,全部是圓柏與高山杜鵑。 

因為沒有當作鋪床材料的茅草,所以就將圓柏的枝葉鋪在下面,其下方是滾石,非常痛。因為痛與寒冷而屢屢夢醒。不喝酒的佐佐木警部補大人,將口袋中偷偷放的新高牛奶糖分配給大家,我的冰砂糖也頗受酒黨的歡迎。因為烤火,喉嚨很乾,喝光熱開水後,就喝溪水,沈浸在原始生活的滋味。

此一新高牛奶糖因為是台北市的製品,其調和香蕉的風味,實在佳良,內地的牛奶糖沒得比。

皎潔的明月出現了。它位於主山左方的天空。劃出紫紺天空的主山輪廓,其刻畫肌膚的白銀雪溪,映著月光而越發鮮明,實在莊嚴之極。我多次在高山露營而在月夜中逍遙,但未曾有過像今夜被其崇高之美、清淨之美所打動的感覺。寄宿在本國無比壯觀大景的南湖大山山頂上,又意外地受惠於十五夜的滿月,必須說實在是難得的幸運。 

△4月5日 快晴 朝 Bunakkei 35度 夕 寄歷亭 53度 

渡過莊嚴無比的山上月夜的我們,今天又迎接清爽無比的黎明天空。在提燈的照亮下吃完早餐,並以輕裝的打扮想要一口氣登頂南湖大山的山頂而從Bunakkei的營地出發,時間是早上6點。 

路徑的形跡當然沒有。只好以主山的左側為目標向前邁進。踏著膝蓋高度左右的低低苦竹,由露營地下降數十尺,橫渡穿越被認為是舊湖跡的底谷小溪流,沿著岩石磊磊之間稍微攀登後,抵達橫亙數町的平地。可以想像這裡也是屬於部分湖底的淺處。只有整面的砂礫,並無大型的岩塊,草木也幾乎看不到,是位於主峰與東峰之間。

從露營地到此處的途中,以萬年杉、扁枝石松所點綴的草皮為固根的土地,生長著很多的圓柏與高山杜鵑。樹幹矮縮,高不逾2、3尺,叢生的枝頭像修剪過後般的美麗,真令人懷疑是天女般的技巧。 

台灣的高山並無偃松(ハヒマツ),而相當於裝飾內地高山山頂的偃松的,則是這種圓柏(ハヒビャクシン)。

高山杜鵑比在五岩峰之險所看到的還短縮,葉亦小型,裏面有濃褐毛者,不過逐漸混著無毛淡綠色,解剖其花蕾,可以看到果然是淡紅色的。不過與前者相比則極淡,令人想像盛開時幾乎看起來像白花。玉山小檗與此仙姿的麗樹為伍,刺傷我們手的刺針,對於尖銳程度實在令人苦惱。 

這個玉山小檗,是以台灣代表性高山植物之一而聞名。 

由此向右轉,突然就碰到主山的陡坡。殘雪散在。圓柏、高山杜鵑越發在低地匍匐。此處的圓柏,很多是享高壽而長逝者,其曝曬天風而化為白骨的景致,予人一種異樣的淨寂感。高山杜鵑越發縮身,葉長1寸5分乃至2寸,寬約5分,裏面盡是無毛淡綠色。

時而出現在東方太平洋水平線上的太陽,炙熱地照著背,讓穿著層層防寒裝備的我們,汗流浹背。

我們在早上7點15分站上本國第5的高山、海拔12531尺的南湖大山絕巔。

我們拿起櫻部長大人準備的酒杯,獻上芳醇的白鹿,面向遙遠東北方的皇宮,三唱天皇陛下萬歲後乾杯。

絕巔稍平的地面,長寬約10間,也有稍稍低將而呈輕緩斜坡的地方,像新高山的山頂一樣,並無垂直的岩壁。又如與新高山完全暴露岩石肌膚相比,這裏的岩石碎片中摻混著一些砂土,所以在草木散在之間,可以看到縮得極為嚴重的圓柏與高山杜鵑。

5835E72F-EFA8-417D-BEFB-23454E3A7CF9.jpeg - 山行十一年

(由南湖大山山頂眺望東方,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三角標木被去年的暴風吹走,僅剩些許的殘片木材。對於我們的紀念標究竟能保存幾年,實在令人懷疑。

三唱萬歲後,朝著旭日,拜謝今日的恩寵後,視線立刻轉向新高山。在構成中央山脈的千山萬岳上,更加抽出高人一頭而泰然聳立天空的,就是我國第一高峰新高山。此間直距約30里。其左看得到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的山塊。靠近面前直距約1里半而鋭尖刺向天空的,就是名符其實的中央尖山(12260尺)。從稜線草地的Retekku(レッテク)所見的中央尖山的尖頭,是最為銳利的,宛如像立起的鐮刀之刃。我曾經直立在飛騨山脈中槍岳絕巔的所謂槍之尖頭,當時同行的5名松本中學生中,有3名落隊。不過槍岳之後製作了人工踏點,所以變成很容易攀登。如今面對此一中央尖山,感覺槍岳的尖銳程度更加厲害。中央尖山的右方深處,峙立者畢祿山。再往右方深處,則看得到堂堂的合歡山。其山側刻劃著輻射狀的雪溪,實在非常壯觀。流穿中央尖山左側的溪谷中,可以俯瞰據說兇猛無比的太魯閣蕃地。 

44CF9E6A-54C2-4687-B2D9-2105FE11618C.jpeg - 山行十一年

(由南湖大山山頂眺望南方,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視野轉向西,本國第二高峰的次高山,顯現出非常多量的積雪,沐浴著陽光,呈現出鮮豔的淡紅色,予人莊嚴無比之感。我昨夜面對沐浴在月光中的南湖大山,感受出非常寂靜的莊嚴之美,如今面對沐浴在陽光中的次高山,膜拜其生動而極致的莊嚴美,對於得以獲得對山岳的終生回憶,我深感喜悅。 

次高山的西南方,大雪山、小雪山蜿蜒衍下,位於其南方而呈現富士山式的堂堂山容的,是白姑大山。以水成岩之山而言,是很罕見的山容。次高山的北方與桃山相疊,大霸尖山現出其獨特怪偉的尖頭。蕃稱的Pa-pakku(パーパック),聽說是耳朵的意思。此一帶著鐵光色的尖頭,由此處看,則像是將寶塔縱切成兩半的半面,其聳立的半面似乎頗難攀登,去年6月,被生駒、沼井、中曾根、古平等諸位登頂。我後來從七星山回家時,曾順道到古平氏的家,拜見當時數張的照片。


(由南湖大山山頂隔著雲海眺望西北方大霸尖山,即是像建有石碑般的山頂。左方是次高山延伸的北角,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本山與桃山之間是蘭陽溪切割的深谷。綿延籠罩此一向北方開展的深谷的一帶雲海,也是罕見的壯觀。雲海的表面,描繪出輕緩的波浪狀,雍容不迫。陽光照射下,將白銀波頭的周邊彩繪成金紅色,呈現出極度的清淨潔白。浮於雲海的諸島,西丘斯山、芃芃山、棲蘭山等現出其山頭。太平山的森林作業區,在腳下展開。

俯瞰我們露營的北谷,則是整面的圓柏與高山杜鵑。5月的杜鵑盛開期中,應該會與深綠的圓柏相映發而呈現無比美麗的壯觀。本島的高山,到處有很多的杜鵑,西巒大山的杜鵑,據說花冠大型而色彩特別美麗,但奇萊主山、合歡山亦以其數量之豐富而自豪。不過,如從地圖上的諸山峰頭的型態推測,本山的山頂上,在三峰之間擁有據說是湖跡的相當寬廣底谷,掩埋該谷的杜鵑蔓延狀態,無論從主山山頂俯瞰或在其群落中逍遙,都是無以倫比的景致,作為本山引以為豪之處,我特別鄭重推薦。

(由南湖大山山頂眺望東方(二),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回頭俯瞰南谷、亦即蕃稱的Buna-gan(ブナーガン),則是由谷底經山側到南峰的山頂,被台灣冷杉、玉山圓柏的濃綠針葉樹林所密密地覆蓋,呈現出所謂樹海的壯觀。

(由南湖大山山頂眺望東方(三),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本山的山頂上,實在兼備了展望與景致等兩者,而呈現出無比的壯觀。

絕巔中散陳著厚約1尺的雪田,但其表面並沒有像新高山那般的結冰,用力踏的話,會踏出2、3寸的窪地。氣溫40度,幾乎是無風的狀態。

(由南湖大山山頂眺望東方(四),樹木是台灣冷杉、玉山圓柏,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精神百倍的櫻部長大人全身脫光光,和年輕的警官,以雪田為土俵,進行相撲比賽,並夸夸其詞說『在12500尺以上的高山山頂進行相撲的,是我們首創先例』,實在很有趣。此一無以倫比的光景,盡收海江田氏的相機內。

我壯年時代攀登富士山時,曾在山頂上的石室住宿數天,所謂的御內院的內輪繞行與外輪繞行都作過。在得到出差到淺間神社奧之院的神職人員諒解下,我下到御內院、亦即舊火口的底部觀看。也攀登過劍之鋒,直立於劍頭,在12467尺之上,再加上5尺2寸之身。近年來已經無力採取此一好奇的行動,不過,未能直立於本國第一高峰的新高山頂以獲得呼喊的榮耀,實在是遺憾至極。如今登上南湖大山的絕巔,又受惠於所謂『日本晴』的罕見好天氣而得以一償前者的遺憾,實在非常高興。

我在此擬就台灣高山中的氣象積雪陳述一下所感。 

依據野呂寧氏的說法,該氏為了測量而於大正3年5月1日露營在本山山頂上我們野營的Bunakkei時,深深為稀薄的空氣所惱而罹患了所謂高山病,聽說一行270餘名,幾乎無法進食,而該氏在飯中加湯汁,勉強入喉。該氏在台16年,從事山地的測量,在內地的高山上也有很多的經驗,但像在南湖大山的當時狀況,聽說是第一次碰到。不過,我們一行沒有任何人發生異狀,實在是不可思議。野呂氏攀登當時的溫度,聽說剛好是冰點,以季節來說,比他早一個月的我們,早上的溫度35度,沐浴日光的絕巔,則為40度。 

大正2年3月21日在合歡山的山頂上,因為天氣激變,造成探險隊員52名的凍死,聽說是本島空前的山難。

至於台灣高山山頂上的降雪、積雪方面,更值得驚奇。先不論書上寫的『四時無雪』、『終歲雪封』等作者的信口開河,以被鄭重評鑑為地理學界權威的大日本地誌中寫道『雪在高山則屬罕見』,實在是頗令人遺憾的地方。

如果是罕見的話,那就必須說通常是不降雪的。又該書中寫道『高山的山頂上,從12月至隔年2月,可見多少的降雪』,如此限定下雪的期間,當然在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依據台灣山岳會發行的『台灣山岳』創刊號中說: 

從大正7年12月25日起至1月7日止,奇萊主山地方持續風雪,積雪達6尺5寸以上。 

大正15年11月30日起至12月1日止,新高山的4合目以上及東郡大山、東巒大山等中央山脈一帶,為皚皚白雪所掩,積雪達4、5寸。 

昭和2年1月22日起至23日,海拔僅三千數百尺的大屯山頂,積雪達2尺,這被認為是頗為罕見的現象。

同年2月6日以來,能高道路的能高駐在所附近持續猛烈的吹雪,積雪達7尺以上,電線桿傾倒,電線四處遭切斷,道路崩壞達18處,交通完全斷絕。

次高山頂在大正8年10月20日及大正9年5月21日,有早雪與晚雪的情形。新高山在大正7年8月19日、南湖大山在大正7年9月10日,山頂首見初雪,被視為不符時節的例外。

台灣的北部,一旦海拔達5000尺以上,例年都會遭逢降雪。大正元年中,海拔5600餘尺的芃芃山,積雪達1尺。 

依據嘉義郡警察課長的回覆,新高山在進入昭和2年4月之後,因為積雪而無法登山。

換句話說,台灣的高山山頂上,通常是降雪的。只是積雪量及降雪的時期非常不穩定而已。如此情況下的殘雪表面凝結狀況,也就似乎非常不定。依據我的經驗,橫亙在新高山西口的主山下起十數町上部的積雪或南湖大山山頂上的積雪,與內地高山的相比,則頗為柔軟。這應該和降雪後不久有關,不過新高山北口的肩部中所積的殘雪,看到敲進去的冰斧或圓鍬刃反彈回來的結冰程度,似乎是頗為稀有現象。

台灣總督府發行的『台灣事情』中記載有『如非高山則不降雪』。小學的『地理書』中寫道『即使是冬季的新高山頂,也罕見積雪』,必須說這樣寫是非常穩當的。

(由南湖大山山頂眺望西方次高山方向。右方雲海的左端是卑亞南鞍部,其後方向右長長延伸山脈者為次高山,橫亙次高山左後方的是大雪山、小雪山,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二十九、從南湖大山由天而降

杜鵑的種種、仙境的午睡、安全歸抵

我們受惠於上天恩賜的晴空下,悠悠沈浸在南湖大山山頂的大觀、美觀1小時餘。8點20分告辭山頂,9點20分歸抵露營地Bunakkei,將留守人所煮好的開水放入牛奶可可亞,用來解渴後,告別印象深深的露營地,踏上歸途。

抵達Pyaken之險時,右方腳下的深谷中,俯瞰濺飛白沫的嚇人蘭陽溪源頭。然而想起我的前途行程,尚有數日需與此溪流為友再下羅東,就總覺得懷念。看到太平山的製材所。

我在Bunakkei露營地或歸途,尚能耐心調查杜鵑的葉裏。在主山山頂的杜鵑,均是葉裏無毛淡綠色,在山頂底谷的則混雜著無毛淡綠色與有毛農褐色,很少有毛白色的。裝飾Pyaken之險的大群落,幾乎都只是有毛濃褐色,草原地帶的Retekku以下,又幾乎都是無毛淡綠色,但簇生10朵花乃至12朵花,和山頂上的無毛淡綠色,其花梗甚長,簇生7、8朵花比較,在其他點上似乎尚有些差異。我對無法遇到山頂上的花期,深感遺憾。

歸抵Retekku,享用便當。因為實在是日麗的暖和之日,大家都想補充前夜的睡眠不足,於是一同仰臥於天賜的草蓐,一面曬起日光浴,一面進入夢鄉1小時餘。 

附近有紅毛杜鵑、山杜鵑開著花。 

佐佐木警部補大人,因為要由此起沿著劃分州界的稜線下到卑亞南鞍部作調查,所以率領2名警官、7名蕃人,朝著左下方出發,我們則循昨日的登山道路下行。

下午3點歸抵寄歷亭,前天所造的小屋還可以繼續用,所以就立刻開始進行炊事。在明亮之中吃完晚餐。然而在此發現了一大失誤,那就是在Retekku與佐佐木氏一行告別時,原本已經分好的米袋,誤混到我們的行李中。想到他們今晚要空腹露營,就覺得非常可憐。 

△4月6日 快晴 朝 寄歷亭 40度 夕 卑亞南 60度

早起一面呼吸晨曉的空氣,一面散佈在天然的公園草地。呈現金字塔式雪峰的次高山,映著朝日的陽光,轉換成淡紫、淡紅、紅白的顏色,拜見這壯觀、美觀,令人魂飛魄行地進入無我境界。

告別有住宿2晚親暱感的寄歷亭出發時,時間是早上6點40分。再度進入千古蔚蔚的闊葉樹林帶,鑑賞蘭科公園。櫻氏挖掘數個品種,添放在蕃人的行李上。武裝打扮上的花朵,令人有一之谷的源太之感。到處看到水晶蘭(銀龍草)。 

9點抵達本山最困難的場所『胸突五町之險』。此一難所,下行比攀登還要危險,所以一行確認踏點地一步步前進。依例,櫻、鄉原二氏在前後看守,對其保護的盛意,實在不勝感激。 

沿著溪流徒涉時,蕃人不待命令而始終快活地背著我,其純情的態度,實在惹人憐愛。 

完成最後的徒涉,在山谷間開闊之所,有一行人從左方卑亞南道路而來,仔細端詳下,是佐佐木氏一行。萬歲之聲迴響山谷間。該氏一行和我們分別後,一發現米袋錯放,就略去露營,而以強行軍方式在日暮黃昏之際抵達卑亞南鞍部駐在所,今早再從該所出發,而意外地在此相逢,實在是奇遇。

此處正在耶克糾溪進行架設鐵線橋的工事。多數的警官,身穿作業服,和蕃人一起從事勞動。

10點20分歸抵卑亞南駐在所。櫻部長大人立刻打電話給羅東郡警察課長,報告現在平安歸抵,詳情再以文書說明等旨意。

對列隊在駐在所前的全體搜索隊員,我深致謝意。搜索隊就此解散。蕃人們在接受槍械的檢查後各自繳械。

我想以酒慰勞蕃人人夫,但櫻部長大人為防止弊害發生而固辭。

南湖大山的登山行程,是相當輕鬆的日程。如果提早出發且稍微加快腳步,則登降都可以將位於大草原地中間的Takajin作為露營地,往返兩夜露營而節省時間。不過這樣一來,即使露營地的出發時間訂為6點,抵達主山絕巔的時間將是9點。高山上的日出及雲海美觀、壯觀的極致,必須趕在太陽出現在水平線上的霎那之間才能看到。其光景,時間一刻刻地消退,8、9點時,很多場合雲海都以平凡化了。特別是真的要追求登高氣氛,則必須避免飛腳的行動。因此我對櫻氏所計畫的日程,深表敬意與謝意。

『胸突五町之險』實在很危險。在暴雨之後更是特別危險。為了要避免這樣的危險,我建議即使是稍稍迂迴,也應該從卑亞南鞍部沿州界稜線走比較好。這樣的情況下,蕃人人夫就必須從卑亞南社帶領。 

台北州目前計畫從太平山、三星山方面經卑亞南鞍部的東方、州界稜線抵達卑亞南鞍部的道路開鑿,此一道路的開通,對於南湖大山的登山者而言,實在是至大的福音。 

南湖大山的登山,以莫大的快感告終,獲得預期以上的好成果。對於總督府、台北州廳、羅東郡役所的官憲各位,以及直接擔任引導護衛任務的佐佐木警部補、櫻巡查部長以下警官諸氏的深切好意與準備周到之處,我謹表達永遠的感謝與敬意。 

我對官憲各方面,寄發了感謝狀,並附帶報告登山的成功。

佐佐木警部補大人盛意幫我預約隔天的住宿後,歸返四季駐在所。

午後在附近散步。也視察蕃人住宅。山側中桂竹林相連。此地為前面相連的丘陵所遮,無法看到南湖大山的山頂,但其左衍下的稜線,稍微在山丘上出現了一角。

駐在所的基地目前修築中。種有果樹,也修築庭山。櫻氏的長男、6歲的正雄頻頻在地上玩耍。 

此日下午3點左右,在寬廣的浴室洗去連日來的汗垢。吉良巡查大人用肥皂仔細地為我洗背,實在很惶恐。 

這附近有熊及豬的獵物,但聽說山羊與山羌最多。我也試吃山羌肉,從櫻氏獲贈幾根羌角,作為紀念。

 三十、由卑亞南往羅東

四季、梓、樟、蕃人的概況、劉銘傳的理蕃策、卑亞南道路禮讚

△4月7日 快晴 朝 卑亞南 50度 夕 四季 68度 

893704BC-44DC-4A43-AA08-6FC6F25847EA.png - 山行十一年

辭別南湖大山登山時備受照顧的卑亞南駐在所地,時間是早上8點。由卑亞南臺地急降陡坡,橫渡濁水溪後移往右岸。對岸的綠意襯飾著鮮艷毛氈的斷續美麗河階。

10點15分抵達四季駐在所,依據約定而決定在此叨擾一晚。首先去參拜了四季神社,神社位於駐在所裏側的高處,數株的八重櫻即將綻放紅唇。

在佐佐木警部補大人引導下進入客室時,立刻端來了長崎蛋糕(カステーラ)的珍貴和菓子。不久後送來了美麗夫人親自調理的加餡白玉(シラタマ)湯圓,可以窺讀出熟知我是『下戶黨』大將的同好主人其盡心的程度(譯註:下戶黨(Gekotou),指不會喝酒的人)。晚餐時,上桌的有雞肉壽喜燒蒸蛋從內地郵寄來的『五加棒』(譯註:五加棒(Gokabou),又稱五家宝,以糯米為原料,加上麥芽水飴攪拌成固狀後,再撒上香濃的黃豆粉)。從一開始就捨棄日本酒而倒入葡萄酒,實在是盡心盡力的饗宴,深深值得紀念。

下午在警部補大人的嚮導下四處參觀。此地是蕃人家屋80戶的大部落,討蕃當時是重要到設置駐屯兵的地點。聽說蕃人亦頗進化,非常努力於農耕。 

設有兒童教育所療養所養蠶指導所蕃產物交易所警察酒保,教育所附設的實習園中,在美麗成長的蔬菜中,可以看到悉心照料的教員。 

目前正在開墾三甲多的水田中。蕃人在警官的指導下工作,區劃井然有序,呈現出壯觀的耕地整理樣式。在濁水溪的左岸,將由西匯入的溪流導成灌溉用水。高約五丈的瀑水懸掛著,憑添風致。我一說『文化的設施經常破壞了自然的景致,但這裡剛好相反』,佐佐木氏立即露出會心的一笑,我提議這附近混植一些櫻與槭。 

在山側,壯大的百合屢屢映入眼簾。莖高三四尺,葉細長密生,莖頭分歧為數個花梗,發育旺盛者,附著有十朵花以上,花被的大小約為一般的山百合,稍呈喇叭狀而傾斜,外面帶有紫褐色,葯呈紫黑色,柱頭是淡綠色,帶有相當的芳香,是鐵砲百合(テッパウユリ)的一種。

河床散在著台灣馬桑(ドクウツギ),比內地還小型的果實如今呈帶黑的紅色。聽說連蕃人的孩子都很清楚它含有劇毒。

駐在所客室的後庭中有數種從附近移植過來的杜鵑開著花,其概況記錄如下:

A.葉小型,花冠小型,淡紅色,雄蕊五個,一季開花。

B.葉小型,花冠小型,淡紅色,雄蕊七至十個,全年開花。

C.葉大型,稍有毛,花冠淡紅色,裂片狹長,旗辦有紅點,品味高尚,一季開花。

D.葉極大型,花冠甚淡紅,裂片比前者寬廣,旗辦有紅點,品味高尚,一季開花。

淡紅花的根節蘭(エビネ)綻放花唇,桃花的果實變得相當大。花聽說三月上旬開。濁水溪的對岸有大霸尖山式的小山,成為頗好的襯景。

澡堂是最近新蓋的,也很寬廣,設備優良。此處海拔約2500尺,也久違地搭起蚊帳。

佐佐木氏餽贈輪切的香衫(巒大杉)樹頭作為紀念,也獲贈梓杖。香衫近來出口支那,博得非常的好評。

楠木正成膾炙人口的『早已心決不生還,且將鬼籍留此地』(かへらじとかねて思えば梓弓)中,有關這個『梓』(譯註:大丁黃(アヅサ))

則有種種異說:

一、是東北地方很多的大丁黃亦即山菜豆(キササゲ),另有苦參(カミナリササゲ)的異名。在我的故鄉,自古有將此木種植在屋旁而可防止落雷的傳說。最近根據三宅雪嶺博士夫人的說法,是腎臟病的良藥而廣為植木店所宣傳,是多生在河邊而直立性的落葉喬木,葉形似桐而小,淡黃色中帶有紫色斑紋的唇形花冠而合綴成總狀花序。果實細長,長可達一尺,因為類似『十六大角豆』(ジフロクササゲ),而有山菜豆之名。

二、其次是在西南地方有很多大丁黃亦即野桐(アカメゲシハ)或羅氏鹽膚木(シャウグンボク)。是自生於山野的落葉喬木,因嫩芽帶赤味而有此名。葉呈廣卵形,稍淺裂為掌狀,綠黃色小花綴成穗狀。材質緻密強韌且美麗,因此被當成器具材料的珍寶。

三、其次是在東北地方有很多大丁黃亦即小桑樹(ヤマグハ)或四照花(ヤマバウシ)。屬落葉喬木,葉呈橢圓形對生,有光澤。集成白色的小花球狀,有由四片彙成的美麗大形總苞。類似櫻桃的拇指大紅果,可食用。材質緻密強韌。在的我故鄉,則作為杵及槌的用材賞用。 

四、最後列舉的是大丁黃(タイワンアズサ)亦即Shimaazusa(シマアヅサ)。是屬於衛矛(マユミ)科的暖帶職植物,主生長在埔里,卑亞南地方亦多。其樹及葉的伸展樣式非常類似小葉黃楊(ツゲ)的常綠亞喬木,葉濃綠富光澤。材質緻密強韌,呈美麗的白色,因此被當作杖愛用。 

不管是梓弓或上梓,均不過是所謂的『枕詞』或慣用詞。如果要忽略無視的話,那就到此為止,但談到弓的材料,以實效上來說,在上述四個之中,我推薦三及四是最適當的。蕃人的弓則主要是用第四項。

△4月8日 快晴 朝 四季 56度 夕 土場 75度

在南湖大山搜索隊的一員且對植物有興趣的巡查鄉原富藏氏的護衛下,早上8點從四季駐在所出發。依據該氏的指示,途中看到了大丁黃及鐵刀木(タガヤサン)。蒲葵(ビラウ)也別名鐵刀木,但蒲葵屬棕櫚科,材質也類似棕櫚(シュロ),以用材而言,並不是很貴重。這個タガヤサン(Tagayasan)是所謂的鐵刀木,對生著有光澤的披針形而甚厚的葉,材質堅緻美麗,所以自古備受珍重。

大丁黃聽說從這裡到加蘭(シーセン)一帶最多。

通過留茂安(ルモアン)駐在所,10點10分抵達加蘭駐在所。主任巡查田中直橘氏是出身同一縣而且是數里近鄉的人,所以被他用非常懷舊的心情迎接。時刻雖然尚早,但還是硬被他留下吃中餐。在此品嘗到最多新鮮生香菇的料理,夫人也是近鄉的人,充滿著嬌羞為我們服務,並頻頻勸喝日本酒。但因為我不喝酒而婉拒,結果她說家裡藏有老紅酒並勸我試試味道。在本島固有的酒中,有以糙米糖蜜甘藷高粱為原料的白酒,也有再加上紅麴的紅酒。這紅酒製造當時是呈紅色的,但透過儲藏而將變成淡褐色的酒稱譽為老紅酒。她頻頻勸說『不會喝酒的話,應該會喜歡麻糬,所以晚餐時我來搗麻糬給您吃看看,請您務必留宿一晚』,但我深謝其厚意而婉拒。夫婦兩人連同二位幼兒,惜別地送我很遠的一程,令人熱淚盈眶。

11點40分離開加蘭駐在所。右方太平山的稜線進逼,左方仰看西丘斯山(シッキュス)(8036尺)的山側。濁水溪流始終曲折,呈現頗為幽邃的佳景。從山側四處的腦寮冒出的煙,憑添一種景致。

被稱為森林女王的樟樹,在本島中,北部山地頗豐,產於海拔約五千尺以下。樟樹分為赤樟青樟及黑樟,黑樟不含樟腦,青樟因為樟腦含量少而不利製腦,但含有其他貴重的香料。製腦上採用赤樟,其含腦量因產地而多少有異,但樹齡越老含腦量越多。又同一的樟樹上,樹幹下部比上部多,樹枝頭比樹枝尾多,粗枝比細枝多,樹枝比樹葉多。從來的樟腦用於香料防蟲劑藥劑上,近年自賽璐珞發明以來,做為原料的樟腦需要量突然大增。目前全世界的需要量,七、八成係由台灣提供。製腦屬於總督府的專賣事業,山中四處均可看到其製腦所亦即腦寮,在這腦寮製造的是粗製品,之後再加以精製。

附近多楠木(タブ)、儲(カシ)、錐栗(シヒ)、山桐子(イヒギリ)。

經過酷似黑部溪谷的東鐘釣山而位於岩山山麓的烏帽子駐在所。一迴繞山側,就碰到體格健壯掛著慣常蕃刀而血氣凌人的五位蕃人。他們用頗有精神的話說『午安』、『從哪裡來的?』,心中釋然已經接近蕃地的終點。 

順道路過多望(タボー)駐在所,在巡查案良榮太郎氏的嚮導下,投宿今夜的住宿地土場俱樂部,時間是下午二點。

土場俱樂部屬於營林所經營的地方,位於濁水溪之流的左岸數十尺高地,由對岸用鐵管引來溫泉,是含鐵份無色無臭的鹽類泉,據說對中風、風濕有效。

浴場是貼磁磚式的。

南方約二里半有以檜木聞名的太平山森林作業所,所以該旅館主作方便該所相關往來者之用。不過我們剛好碰到警官的異動期間,調職警官的家族等亦入住而極為雜沓,客室全部客滿,我變成和營林所員一起住。此處蒸蛋再加上燒烤鰻魚,真是難能可貴。

太平山森林地帶位於延伸於南湖大山北方的支脈給里洛山(ゲリロー)(8090尺)的東北方,長約12里,寬達5里左右。其千古斧鉞不入的蔚蒼大森林偉觀,據說凌駕在阿里山之上,以至於總督府於大正四年開始著手事業開發。樹種以扁柏、紅檜、香杉、鐵杉為主,亦多樟、櫧樹,所砍伐的木材由土場利用森林鐵路運到羅東貯木場。

依據營林所員的說法,太平山作業所的深奧處,高山杜鵑甚豐,亦多白花的高山杜鵑。另外台灣一葉蘭的大群落也隨處可見,有時亦有以包覆大樹幹的苔蘚為床褥而呈現絢爛美觀者。

本山脈的東腳蘇澳持續有採出良好的石板石,聽說被認為相當有望。

△4月9日快晴 朝土場 65度 晝 礁溪 84度 夕 礁溪 80度 

這一天搭太平山森林鐵路終於要辭別蕃界而抵一般行政區域的世間。自從進入阿里山以來,蕃地生活總計28天。想到已泰半蕃化的我,還必須再度曝曬在黃塵之巷,也有惋惜之感。

屬於營林所經營的太平山鐵路,從土場到羅東共22哩8分,列車一日三次往返,與阿里山相比,坡度輕緩很多。這當然主要著眼於運材上的運輸,不過還是允許一般的搭便車,車票是92錢。

早上6點搭乘土場發車的火車,不久渡過架上濁水溪支流的鐵橋。沿著濁水溪主流的右岸而下,隨著山谷漸開而逐漸脫離山氣,一過濁水驛

不久就脫離藩界。牛鬪的車站名令人想起我近鄉二十村的名產,經過天送埤、二萬五、歪歪等奇特名稱的車站,9點抵達羅東。  

將行李暫時寄放在車站,立刻去拜會羅東郡役所。會見郡守橫山利助氏警察課長渡邊勝郁氏,對其登山的相關厚情相助表達謝意。被爽朗的橫山郡守大人要求滯留一夜進行演講,我謹表光榮而婉謝。 

我的蕃地中最有趣最愉快的山旅即將告終,因此擬針對所見所聞稍微記述蕃人的概況。 

蕃人的體格大致上細長,幾乎沒看到肥胖的人,毛髮黑而直直生長,髮髯少,聽說體毛極少,顴骨稍高,眉平,可愛的雙眼皮呈現出馬來系統的特徵,皮膚黃褐色,但讓人意外的是有非常膚色白皙的美女。

食物以小米為主,也吃稗麥、玉米、豆類。在海拔低的地方,亦種有陸稻與水稻,大量栽培甘藷、芋頭,亦有甘藍、蘿蔔、南瓜等蔬菜,山的獵物有鹿、山羊、猴、豬、熊等, 河川中可撈魚、蝦。

味噌醬油類很近似平地,但少用,甚至山奧處,連食鹽都少使用。 

吃飯一般是一天三次。

酒以小米或甘藷為原料釀造。以前曾用咀嚼混唾液讓其發酵,但如今則使用麴。和酒共同成為他們最大嗜好的菸草則各自栽培,是所謂的自給自足。在台灣,酒與香菸都採專賣制度,但在蕃地則給予除外的優惠待遇。麻糬是他們頗為珍惜的東西,原料多為小米。 

做麻織成布,近來有使用內地製的木棉。之所以會持續增加使用,是因為被它華麗的的模樣所吸引。其中也看過穿著薄紗(メリンス)的美女。男女似乎都喜歡紅色,比他們階級高的,也有刺繡的衣袴。另在禮裝上,有全紅的陣羽織式。 

男子二十歲前後,女子十七歲前後結婚。有媒人,需要雙親許可及相當的聘禮。聘禮依部落不同而內容紛雜,大多係贈送豬、鹿、小豬等,但最近逐漸有使用織物的傾向。男孩被送去當養子時,很有意思的是不僅不需要小粗糠三合,連一毛錢都不需要。

通姦被認為是社內骯髒事而非常排斥,要對神明謝罪。因此男女間的風儀嚴肅,對自認有文化的男女,毋寧應該汗顏。

有些部落男子一旦十二、三歲,就被收容至公館,在此接受斯巴達式的鍛鍊教育。他們之所以筋骨強韌,其一是來自於此傳統習慣。此公館是在地上鋪設七、八尺的地板,用梯子升降。此處絕對禁止女子出入,此公館有時成為他們的祭典場地以及會議所的神聖場所。 

他們認為祖先變成神而在天上,崇拜觀念甚深,但並不特別設置偶像或墳墓。屍體僅埋葬而已,泰雅族有附葬遺物的風俗。 

紋面亦即刺青,因種族部落而有幾分差異。也有完全不刺青者。透過警官的教化,已經逐漸有廢止的傾向。耳朵上埋入竹管或金屬環,也和刺青有著同樣的命運。 

另外他們在耳飾之外,也有胸飾、腕輪。

土鍬方面,他們用簡單的方法自製。但蕃刀或以前的槍械,則和西洋人或支那人物物交換。 

蕃刀依據種族部落的不同,其形式有幾分的差異。但總體而言是幅廣身厚的段平式,刀身長約一尺五寸,有簡單構造的刀鞘。

在十數年之前,他們是用物物交換,所以對貨幣不認為有任何的價值。如今在番地的適當場所有公設交易所,而且因為他們經常去平地而可用貨幣購買到希望的物品,越能感受到其價值而樂於服勞役了。

他們的勞動工資因地方的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在阿里山方面,一般的作業一天是一圓,山行是一圓五十錢;新高山北口方面,一天六十錢;霧社方面是五十錢;馬烈霸、志佳陽方面是八十錢;卑亞南的山行是五十錢。 

在內地雇用山行的揹工時,他們大致上行李的重量會限制在五、六貫,但番人則揹十貫上下,而且輕鬆又輕快。上下陡坡也許需要多年的體力鍛鍊,但另外也有認真純情而惹人憐愛的一面。 

以上番人的概況,除了是我親身體驗者外,主要來自在番地勤務多年的警官德永福飯、豬瀨幸、梶原音吉、佐塚愛祐、川西常吉、櫻正兵衛諸氏的談話。

他們剽悍敏捷,戰術上神出鬼沒而有獨特的技能。

光緒14年,統領劉朝帶以四百之兵討伐南澳番,曾遇奇襲而全軍陷於死地。 

光緒15年,寶如田率二千之兵征伐南澳,曾前後遭遇急襲,全軍盡失泰半而撤退。 

明治29年,太魯閣番人曾襲殺守備隊將校以下13人。

明治39年,太魯閣番曾襲殺從事製腦事業的官民三十餘人。

南澳番太魯閣番皆屬泰雅族。 

佐久間的所謂五年理番計畫最後一年的大正3年5月,警察隊三千餘名在民政長官內田嘉吉氏的指揮下,由東海岸立霧溪方面進攻。陸軍的二個聯隊及砲兵隊在總督陸軍大將佐久間左馬太氏總司令的指揮下,由西方埔里方面進攻加以大大的討伐。

此時軍司令部設於海拔一萬一千餘尺的合歡山上。以軍司令部而言,是我國空前的最高地點。 

透過此一大討伐,向他們展示充分的威力。爾來施行撫育教化而逐漸提升績效。但光緒11年,時任巡撫的劉銘傳所採取的理番策略頗值大力的推薦,且如今我總督府的方策也幾乎持續採取此一政策,故而略記如下: 

一、以番地道路的開鑿為急務

二 、先完成撫育

三、恩威並濟

四、從事番童教育

五、講求授產之道 

六、限制狡猾支那人的妄圖入侵番地

如今我總督府的理番政策,已脫離威壓時代而進入撫育時代,並持續致力於授產及教化。依據總督府發行『臺灣事情』,水田開墾逐年發展。昭和元年的收穫,糙米約達9300石。畜牧方面,豬約三萬三千頭,水牛及黃牛約五萬五千一百頭。番地的氣候適合養蠶,野桑也甚豐富,因此將來被認為頗有希望。昭和元年的收繭量約850石,其價格約達三萬圓。

番人的性情雖剽悍,另一方面又淡泊正直,頗有溫柔性格。 

近年來的番人就學熱頗為旺盛,其教育所的畢業生繼續升學者,逐年增加。目前成為教員、醫師、警官、護士或公司的事務員也越來越多。 

我在向卑亞南道路告別之際,擬簡單記述所感如下:

從霧社到卑亞南,沒有低於海拔四千尺的地點。以松嶺的8560尺為最高,所經過的地方大致都是五、六千尺的山地,所到之處,仰望則瞻拜高巒峻峰的威容,俯瞰則下望腳下數千尺之深谷激流,原始的森林美則始終添景襯飾,所有的山川森林都呈現出內地所看不到的雄偉及壯麗。

我極力推薦光是走這一條道路,就可以沈浸在其他地方所無法求得的高山深谷氣氛 。

特別是我相信,這條道路不會有被視為台灣地方病而受人厭惡的瘧疾傳染媒介者瘧蚊的棲息。所以對始終過著蚊帳生活而無法伸長雙腳的本島人來說,即使不登山,也是旅行的好修養地。 

卑亞南以北到土場之間,海拔雖逐漸遞減,但山容溪流森林之美仍有難捨的景緻。我在辭別此一道路之際,謹呈此禮讚之詞。

三十一、由羅東往台北

礁溪溫泉、大里、日本第一的金山

在羅東驛等候火車的期間中,看到剪票口上的告示牌寫有『尚未鉸車單去座車要提車錢重倍』(譯註:未剪票(買票)而搭車者,要罰車兩倍車錢,鉸車單,剪車票,買車票之意)。這應該確定是向本島人說的用語。

上午10點36分,搭上宜蘭線羅東驛發的火車,從車窗眺望以米、老紅酒與月桃布聞名的宜蘭街,11點30分在礁溪驛下車,約走3町,投宿溫泉浴場西山旅館(西山清次郎)。

一進入室內,就馬上看到寫有『袖中藏日月圓了書』的掛軸。這是出身我鄰村而以妖怪博士聞名的井上圓了氏的書法。該氏已經過世,不過是我熟知之人,所以令人很多感懷。該氏聽說曾遊經此處,在『台灣名勝舊蹟誌』中有該氏題為『阿里山上望新高山』的作品: 

林壑高低鐵道縫、遠山近水洗吟胸、仰見天半雲如海、浮出扶桑第一山。

西山旅館建築宏偉,設備相當齊全。屋外也有浴室,屋內亦有數所。女服務生也交雜支那姑娘。

溫泉是無色無臭的清澄鹽類泉,微微有鹹味。分析表寫道:

氯化鈉(クロールナトリューム)0.036 

氯化鈣(クロールカルシューム)0.012 

碳酸鈣(カルシューム)0.050 

碳酸鈉(ナトリューム)0.256 

碳酸鉀(カリューム)0.048 

碳酸鎂(マグネシューム)0.024 

酸化鐵0.0026  

洗完澡後,到郊外散步。此地後背鴻仔山、金面山等群山,前面隔著宜蘭平原眺望龜山島,被視為此地第一流的樂園。溫泉在車站附近一帶噴出,因此也有數戶溫泉旅館。溫泉溪中,也可看到村民入浴。

在眺望佳良的山丘上,有公共浴場。看到告示牌寫著『入浴一回五錢、娛樂一日二十錢』。不過旅館附近是水田相連的平地,和我被其地名所惑而以為是位於岩礁磊磊的溪谷期待完全不同。 

如要眺望以奇形聞名的龜山島,還需攀登後面的山丘才行。島距當地海岸東方5海浬,周圍2里8町,由2個圓錐形火山丘構成,西丘高1200尺,東丘800尺,其東端成斷崖,如由西南方眺望,恰巧宛如烏龜抬頭的樣子,聽說因為此名,而將其南方附近數個小島冠以龜卵島,實在很奇怪。

西山旅館的門前,有題為『德陽宮』的支那式小廟堂,貼著『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的紅色門聯。此句在本島四處最容易看到,應該是所謂普遍的支那式常套用語。

西山旅館的庭園相當寬廣。數種杜鵑爛漫盛開,紫色的藤花已經散落,烏心石(ヲガタマ)的黃綠花丹桂(キンモクセイ)、文旦(ジャボン)的果實長成像胡桃般的大小,林投(タコノキ)的果實,很像鳳梨。此樹木多生於本島海岸,粗的氣根像章魚般的擴伸,所以博得章魚樹(タコノキ)之名。用此葉編織的所謂台灣巴拿馬帽(バナマ),頗獲好評。

△4月10日 晴、風雨 朝 礁溪 76度 夕 台北 68度

昨天在中午前抵達礁溪,利用蔚藍晴空與溫泉場,將連日山行的衣類託人洗滌,今天就做衣類的整理與兼作休養,悠哉地入浴泡澡及散步,然後搭乘上午11點28分礁溪發的火車。 

沿道的崖側稀疏地看到紫紺花色的『八重山唐草』與白花的野百合。此百合花莖高約1尺5寸,一莖一花,是一般的鐵砲百合式的雪白之花,和在四季所見的完全不同。

眺望右方岩床向海中寬廣延伸而被譽為本島十二勝之一的大里海岸景觀,鑽入總長7102呎、本島最長的草嶺隧道,右方看到明治28年北白川宮殿下指揮下的軍隊上岸地的澳底。從雙溪驛起,各驛站映入眼簾的幾乎都是煤礦的黑山。經過附近居臨本國第一的金產地金瓜石、瑞芳等兩個金山的瑞芳驛,下午3點43分在台北驛下車,久違地歸抵大都會的吾妻旅館。

此日早上快晴,但從通過大里海岸的時候起,突然變陰,不久就風雨變色了。 


(屈尺土倉(龍次郎)倉庫,翻拍自網路)

三十二、烏心石薰香的烏來

 △4月11日 陰 朝 台北68度 夕 烏來 60度

昨晚向本町2之1的日種印刷所請託印製的百張名片,今早印好送來了。

9點租了人力車,拜訪台北州廳、總督府、臺灣日日新報社,並特別針對有關山行所提供的盛情援助,表達謝意。我在總督府與生駒文書課長大人警講話時,台中州警務部長兒玉魯一氏恰巧來訪,真是奇妙的因緣。我特別請求生駒氏在我有關台灣山岳旅行中希望永久留念的紀念帖上簽名捺印。

此日生駒氏、沼井氏、中曾根氏等之外數氏,在料理店『中惣』為我舉行慰勞會,鄭重請我享用午餐宴,實在不勝感謝。席上我提及下午的烏來行,生駒氏馬上打電話給文山郡役所,指示提供方便的措施,實在非常受惠。

烏來屬於文山郡,位於淡水河支流的南勢溪畔,到文山郡役所的所在地新店庄,都通有火車及汽車,再由此進入約4里的溪谷。我的烏來行,目的並非是溫泉,而是想看烏來瀑布與新店的深潭,以作為在霧社無法看到合歡瀑布的補償。

下午1點30分搭上汽車從台北市出發,3點抵新店後,拜訪文山郡役所。郡守不在,所以和警察課長會面,請求入蕃上的方便。他說『剛剛有收到生駒文書課長大人的通知』,所以就省去入蕃許可證的辦理手續。收到的名片上寫著『文山郡警察課長、台北州警部從七位勳八等高橋秀二』。

穿過細長崎嶇的新店部落後向右轉,就是新店溪的渡船頭。溪水寬約百間,水澄淀而波不興般的靜謐,如與紀州的瀞八町(トロハツチャウ)相比,在長度上雖較遜色,但規模甚大,深也似乎高達數倍。隨著船舟前進抵達對岸,水深更甚,水色呈紺碧,用『水面靜如鏡』來形容感覺非常適切。瞭望水面,魚躍出聲,波紋打破鏡面,呈現出難以言喻的光景。對岸嶄岩絕壁幾十尺,奇影映水中,亦有岩頭樹木的添景,惟並非蒼鬱的老樹巨木,是為一憾。此一深淵,就是新店溪深潭,又有赤壁潭之稱。此一呈現靜觀至極的深潭,不久變成射矢的急瀨,向台北的西方流下而注入淡水河。必須說這是所謂『三年不飛式』的水觀。此處被列為台灣十二勝之一。

渡過深潭,徒步十數町,再搭渡船橫過新店溪移向右岸。岸頭有作為第二發電所的小粗坑發電所。與上游的龜山發電所都是屬於總督府經營,合計有五千馬力的電力,提供台北、基隆、瑞芳方面的燈用及動力所需。又此一溪流也擔任台北市水道的水源供給任務,所以必須奉為本島北部的水神。

道路抵達有屈尺坂之名的陡坡。並排圓石所作成的階梯,限制了步幅,所以感覺有點疲累。在登畢的地方有茶店,稍稍前方,有青年團正在興建而展望良好的休憩所。俯瞰屈曲逶迤的新店溪,眺望前面層疊的青巒翠岳,實在是頗佳的景致。接著變成是陡峭的下坡。由後藤長官命名的伸丈坂,想到這發揮了該氏的性格,讓人覺得非常有趣。(譯註:伸丈坂是由後藤新平命名,以對應屈尺的名稱,伸丈有伸直身軀之意)。

此坂中看到野生的青紫色風車與光葉薔薇(テリハノイバラ)的一種,此薔薇葉深綠富光澤,像是金櫻子(ナニハイバラ)的雪白色花冠,直徑約3寸,花瓣呈廣倒卵形,富芳香,氣質極為高尚。我是第一次看到這樣品種的薔薇。

通過苦楝花開始掉落的行道樹田道,進入屈尺的部落。左方看到屈尺警察官吏派出所與屈尺公學校。此地變成不久要進入蕃界的關門。

第二發電所用水的取水口,是在新店溪寬廣的河床中設堰堤,越過堰堤的殘水,形成寬廣的幾段飛瀑,頗為壯觀。飛瀑下魚群大量聚集,所以看到有禁漁區的標木。

經過數戶茶店並排的雙溪口的部落,搭渡船移往左岸後,終於就要進入蕃地。位居北勢溪與南勢溪匯流口的此地,因此取名為雙溪口。

這個左岸作為第一發電所而有龜山發電所。山谷深處得以仰望美麗金字塔型的高腰山(カウヤウ)(3250尺)。

渡過長120間的龜山鐵線橋,沿著南勢溪南下,不久有三井合名會社經營的台車軌道。這是為了從此山谷深處搬運木材所鋪設的。因為文山郡警察課長有打過電話來,所以可以搭乘台車。而且是為我一人而運行的台車。軌道在左方俯瞰南勢溪的激流下,沿著左岸山側劃出幾個大弧形地攀爬而上。從龜山之後,有種深山幽谷之感。

眺望前面呈現隆圓狀的大桶山(3065尺),熟悉的蛇木頻頻映入眼簾。

傍晚6點,在看得到對岸烏來公設浴場的地方下台車,就受到從烏來駐在所巡查部長岡山敬爾氏的迎接,一渡過題為遊仙橋(長46間、高48尺)的雅名鐵線橋,就是烏來公設浴場。因為警察課長有來電,所以就立刻被引導到寬廣美麗的客室。緣側繞行三方,俯瞰溪流,面對著翠巒,心情很好。

被引導到浴場。庭內有數株Wogatama(ヲガタマ)。點飾滿枝的花,如今正盛開,芳香飄散四鄰,讓我很高興想起自己的鄉園。

Wogatama土名是烏心石,另有黃心樹的漢名,葉似紅淡比(サカキ)有光澤的常綠樹,花冠直徑約1寸,白色中稍帶黃色,雖然不太顯眼,但有頗似香蕉的佳香,令人喜愛,因此我在庭園中有種植。材質堅緻且有美麗的光澤,所以被當成器具之用而備受珍重。

浴場設於溪流附近,溫泉用鐵管牽引,也有引水。泉質是無色無臭的碳酸泉,含鐵份,據說對皮膚病、腺病有效。之所以年浴客達一萬五千人,聽說是因為以蕃地視察而言,此地最接近台北市,而且附近又有烏來瀑布的關係。溫泉溫度高達華氏160度的高溫,此一溪畔中,各處都有溫泉湧出,所以蕃人們也來入浴利用,實在不錯。所謂烏來,聽說是泰雅語溫泉的意思。

此地海拔600尺。需要用蚊帳。

客室內題有『花意竹晴珠水書』的掛軸額面。是福田大將的揮毫。

△4月12日 稍雨 朝 烏來 50度 夕 台北 68度

坐在緣側的籐椅子,放眼幽谷的早晨景色。茂生於四周群山的樹林,是落葉、常綠的混合樹種,綠色、或濃或綠的嫩芽所呈現的繽紛色彩團團層疊,氤氳於小雨之中而幽邃至極,從彼方此方的岸上揚起的溫泉熱氣,平添風情。

屋緣前端有數個品種的杜鵑與薔薇,掩翳著濃紅淡紅之花。

想去探烏來瀑布,於是在岡山巡查部長大人的引領下,早上9點從公設浴場出發。小雨停了,但天空陰霾一片,繞過山端,俯瞰左方的溪流,溯行屈曲的山側。樟、楠、櫧、楢、赤揚、楓等闊葉樹翁鬱,憑添幽邃的景致。蛇木、蓪草木(ツウサウボク)很多,雄壯的月桃花,繽紛了幽谷。

月桃是多年性草本,本島到處的沿道或山地中,一直都有看到。但這裡是第一次看到開花。不整齊的白色花被,頗為大型,唇瓣深紅色帶橙黃,有黃蕊,約1尺複總狀花序的樣子,惹人注目。特別在這裡,發育極其旺盛,莖高7、8尺,葉長達2、3尺。

蓪草木,是又稱通脫木的小喬木,葉集中附著於莖的上部,有長柄,分裂成掌狀樣,雖頗像八角金盤(ヤツデ),但無光澤。花白色小型,其綴成圓錐花序,頗似土當歸(ウド)。莖中有柔軟而大的白色之髓。將髓削薄成紙,供作造花材料、活動紙、風景明信片等使用,在本地的蕃產物中,是非常出名的物品。也看到蕃人在採集、製造它。我在大約20年前,從東京友人收到的明信片,只有用墨汁寫的地方會膨脹,其宛如天鵝絨的文字,令人有奇異之感。後來才知道這是所謂的蓪草紙,這次的山旅,也實際看到台灣的北部蕃地是其生產的本場地,令人湧起一種快感。

多年從事本島植物調查的川上瀧彌氏,提示了『烏來的蛇木』,作為各地代表性的植物景觀,這在當地的蕃產物中也很著名。

台灣的產物中充當茶器或其他器具欣賞之用的,有一種叫菊花木(キククワボク)。其木理紋樣因為像菊花,因此得名,聽說主要自生於本島北部,其花甚為美麗,所以我頗注意搜尋,遺憾的是最後還是沒看到。

仰看右方山崖上名叫兜巖的岩石,9點40分進去觀看烏來瀑布。距烏來公設浴場約半里的距離。

瀑布懸掛於寶岩山(大保克山(タボーク)的一角)的絕壁上,絕壁的高度號稱有400尺,但我感覺比華嚴的瀑壁稍微低一點。

瀑身在主瀑的左右有2、3條副瀑,這是提高本瀑價值上的很大因素。從落口直下約3分之2後落入潭中,再溢出落下,所以變成2段。副瀑在潭以下合而為一,並立刻落入南勢溪的河床岩面,完全沒有瀑壺,這在莊嚴的添景上,甚為遺憾。然而岩壁呈現鐵光色橫走的層狀,闊葉樹也適當點綴茂生,落口處掩翳數株台灣緋櫻,與富趣味的瀑身相映,呈現出難得的景觀,如與八通關道路的雲龍瀑布相比,遠較其優秀。在我的本島跋涉中所見的瀑瀧中,以本瀑及八通關上的荖濃溪源頭我稱為新高瀧為其中最優。惟可惜的是,本瀑水量亦少及岩壁有稍微平面的單調。依岡山氏所說,7、8月時的雨季,水量大增而呈現相當的壯觀。

瀑布的對岸、亦即左岸,有觀看瀑布的涼亭,並排數個座椅,也有在附近從事木材砍伐工人的家屋。

觀賞烏來瀑布約30分鐘後,踏上歸途。途中針對映入眼簾的很多赤揚,岡山氏說目前供作木屐之用而頻頻被砍伐。該氏出身阿蘇山宮地,我談到曾經在杜鵑盛開時遊覽阿蘇山的過往,很引他共鳴。

歸途,渡過題有『南勢橋』的鐵線橋,這是架在南勢溪的橋,三井會社僅是以運材台車在運轉上堪用的構造法建造而已,在設施堅牢美觀上,難以和其他的相比。橋註記是『昭和三年一月峻成』,所以是最近建造的。

10點50分歸抵烏來公設浴場。

一浴之後,從浴場客室去參觀近在眼前的兒童教育所。一渡過架在南勢溪支流桶後溪長約40間的鐵線橋,就是教育所。因為是結構簡單的吊橋,所以頗搖晃,不過習慣了的孩子,是用奔跑渡過的。

總數約30人兒童的一部分在教室自習,一部分在屋外運動。校長林氏聽說是福井縣人,在這地方從事教育已9年,父親是漢醫,因為從以前就居住在這裡,接受父子撫育的社內人們,視他們如神,令人有神秘深奧之感。

烏來社戶數30,人口約150,屬於屈尺蕃,是泰雅族人。可能是有豐沛的溫泉而經常入浴,這裡的兒童看起來身體相當乾淨,應接態度亦頗快活。林校長說『此蕃社直到近年都還以他們自豪的首棚架聞名,但最近有顯著的進化,與9年前相比,已不可以道理計,今昔之感非常強烈』。也聽到昨晚青年訓練的聲音。

不論是浴場的庭園或這個校庭,盛開的扶桑花,展示其紅色的心。九重葛(ココノヘノクズ)也引人注目,此花每3朵生長在花軸之頂,筒狀花被雖有帶黃白色的內面與紫紅色的外面,但因甚小型而不顯眼,不過擠擁花下的卵形三苞,頗為大型,呈現濃艷的紫紅色,被稱為蔓性美花之王。在本島各地經常看到,當地的人稱其『筏葛』(イカダカヅラ)。

住宿烏來一晚之旅,非常愉快。對於沼井氏的讚詞,我也頗有共鳴。很靠近本島首都,又有如此幽邃至極的環境,實在是意料之外。

因為駐在所的好意,特地準備台車過來,所以下午2點告辭烏來,在龜山下車,在向三井會社出張所表達謝意後,匆忙踏上歸路。

5點順道拜訪文山郡役所表達謝意。從雙溪口渡船場順道同行的一位商人,此時也一起到郡役所報到,他在未來2、3天之中還有事情要在進入此山谷,所以希望可以繼續使用入蕃許可證,但被諭示每次都需重新申請許可。

由此處搭汽車,6點歸抵台北的吾妻旅館。

三十三、龍山寺

西門市場、鴉片

△4月12日 雨、晴 朝 台北 70度 夕 台北 70度

因為是雨天,所以不慌不忙地寫給各方面約50張的風景明信片。

借用寫有『旅館吾妻』大字的雨傘,去參觀雨中的市況,視察位於西門町的市場,並在此吃豬肉料理的午餐。市場內有鳥獸魚肉、果實、蔬菜外,

日用品、裝飾品的材料也相當豐富,是規模頗大的設施。

為了要買風景明信片,當我進入雜貨店時,看到一種文石。這是產自澎湖,又名霰石,是充填玄武岩空隙的碳酸石灰,有呈放射狀的以及呈白、乳白、卵黃、橙黃、肉紅等美麗斑紋雲樣,所以背負了文石的美名加以琢磨後,當成印材、笄玉等其他文房器具而備受珍重。

下午去拜訪千歲町2之38的長谷川龜之助氏,這是履行入山前所作的約定。

晚上在長谷川氏的嚮導下,去參觀夜晚的市況,並去參拜龍山寺。該寺位於市的西部、原本的艋舺。創建於清乾隆年間,被稱是台北最古的寺廟。近年來投入鉅資改修,所以結構壯麗、石柱的雕刻,極其巧緻,不過與劍潭寺相比,較乏古雅之感。這裡也是祀奉觀音佛祖。

參觀了西門市場的夜況,相當熱鬧。

△4月14日 晴 朝 台北 70度 夕 草山 60度

這天長谷川氏擬在台北一流的料亭請吃台灣料理,所以硬勸我留下來,但我因與沼井氏有草山行之約,所以婉辭。相較於『食慾』,『山慾』的牽引力還是比較強。

到沼井氏擔任主任的樟腦專賣局室拜訪後,回到吾妻。

在專賣局見識到鴉片吸食者的實際狀況。鴉片問題的解決,是領台當時的難事之一。癖好鴉片而陷入所謂中毒者,突然禁止其吸食,會有害其生命,所以採漸進的方針,明治30年設置鴉片制度,原則禁食鴉片,僅限鴉片中毒者,同意其購入與吸食官製的鴉片煙膏。但即使擁有此一特許執照者,也是限定每1人不能賣超過3日份。依據『台灣事情』的資料,明治33年全島中毒者人數為16萬9064人,明治44年為9萬2975人,昭和元年降至3萬1434人。

七星山

三十四、總論

位置、大屯山山群、霧島火山帶

相對於台灣山岳幾乎都由水成岩褶曲山脈所生成,但有唯一的火山岩山群,那就是妝點台北州北端的大屯火山群。

大屯火山群位於距臺北市北方直距約3里的地點,西是大屯山、東是七星山、北為竹子山、稍呈不方正的鼎立。依據陸測25000分之1圖,以1119.6米(約3695尺)的七星山為最高,1103米(約3640尺)的竹子山次之,1080.9米(約3567尺)的大屯山排第3,但山容秀麗且為航海目標的大屯山,成為此擁有11座火山群的名稱代表。據說大屯(タイトン)之名,乃是因為西麓有大屯蕃社而得名。

依地理學者所言,此火山群屬於南至澎湖島、北經沖繩並連絡開聞岳、霧島山的所謂霧島火山帶,並突破第三紀層,最初噴起竹子山,接著及於大屯、七星,最後誕生了觀音山(611.5米)。目前七星山腹及大屯山麓,存在硫氣噴出孔。

三十五、由台北往草山

芝山巖、紗帽山、草山溫泉

14日下午,沼井氏來訪,因打算赴草山方面旅遊,就輕裝從旅館吾妻出發,搭乘淡水線台北驛2點35分的火車,同55分在士林驛下車,在風和日麗及苦楝行道樹的新綠裝扮下,行走在貫穿水田的街道,心情非常舒服。

十數町之後,左方的水田中,看到掩翳蔚然樹林的一座小丘,這就是本島的教育發祥地而予人深刻印象的芝山巖碑域。明治28年7月總督府學務官揖取道明氏以下6人,首度從事本島人的教育,並為了日語的傳習而來此地,翌29年1月元旦,遭遇匪徒蜂起而被其逆刃所斃,留下了這悲慘的遺跡。碑文是當時的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侯所撰。

不久進入山地,點點人家,雞隻在道路遊玩,有竹林、有茶園,有桃林。桃子的果實已經有手指頭大,分布相當廣的桃林,令人想像其開花時期(2月上旬)的美觀。此地的桃子聽說在本島中也非常出名。

此道路是配合今上陛下在東宮渡台之際、亦即大正12年4月25日的草山行啟所開鑿的寬廣而美麗的汽車車道。攀登421米附近的地點時,展望豁然開朗,可以俯瞰台北平原。

正面仰看身穿濃綠衣裳而名符其實的端麗紗帽山,道路稍稍有下行之感,不久渡過架在溪谷的橋後,就是草山溫泉。寫有距士林驛2里20町。

這個橋底有彩繪崖側綠林的淡紅色美麗花叢。以高山杜鵑來說,其樹枝伸展的樣子稍為奇怪,因此和沼井氏討論,但最後不明所以。翌日下七星山途中,看到很多映入眼簾,同行的林田稔氏教我們說那是西施花(セイシクワ)。愛花的人稱之為聖紫花。依據伊藤篤太郎博士的說法,學名叫『車躑躅』(クルマツツジ),是常綠小喬木,幹直立達2丈左右,枝椏細,革質深綠有光澤的銳頭橢圓形葉片,在枝端生長5、7輪,簇生淡紅艷美的大型花3、4朵。花冠深裂5個,上瓣內面基部有黃綠斑點,有長短不同的雄蕊十個。

草山溫泉位於海拔364米處,有台北州經營的公共浴場、療養所、旅館、別墅。大正12年東宮殿下停車的貴賓館,在稍高的地方。

我們5點抵達公共浴場,預約今晚的住宿後,立刻前往紗帽山。

行走在通往北投溫泉的汽車道路,經過郵局,告別汽車車道,一向右轉,就是攀登紗帽山陡峭的坡道。以相思樹為始,有櫧、樟、楠、楢、柃木(ヒサカキ)、異葉木犀(ヒヒラギ)、馬醉木等闊葉樹,雖沒有什麼大樹,但生長相當茂盛。林中幾度沿著之字形行走,左右雖有很多叉路,我只是跟在熟知本山的沼井氏後面一逕地攀登復攀登。路旁的樹木中,有看到記有學名的木牌。

在山的肩部一帶,道路繞向左,進入蓊鬱的相思樹密林。有像火山口遺跡窪地的小高原,不久抵達山頂,距草山約半里,費時約40分鐘。

依據陸測25000分之1圖,山頂海拔643.2米,地質學者將之視為七星山的寄生火山,衝破七星山所生成的集塊岩層後,噴出輝石富士岩質的鐘狀火山。頂上的凹地,令人想像是火山口的崩壞遺跡。

山頂,火山岩快磊磊相疊,僅有杜鵑、馬醉木伍在草坪中稍稍點綴而已,幾乎就是和尚頭。種植的黑松,還只有1尺左右。

鄰近聳立於東北的七星山,一副呼之即應的神態,西北方眺望大屯山,往南俯瞰台北平原。在快晴之日,聽說平原的彼方可以遙遙望見南湖大山、大霸尖山的雄姿,但今日鎮座在深奧的霞雲御殿。

蹲踞在山頂上的岩塊,吃著沼井氏準備的蜜柑、零嘴,休息約20分鐘後,變更道路踏上下山之途。行進在北側山腹時,路上碰到以食蟲植物來說最為一般熟知的圓葉茅膏菜(モウセンゴケ)。我在本島跋涉中,只有在這裡和七星山碰到過圓葉茅膏菜。這植物的本性是生長於濕潤腐植土的陽地中,但這裡一半是乾燥地,而且是赤土的路身,其生態上頗覺珍奇。而且此地叢業密生,葉柄甚短,葉面的腺毛呈現明顯而深濃的喝赤色等,似乎和內地的有幾分差異。所以是否可依例稱為台灣圓葉茅膏菜?花尚未開,解剖其花蕾一看,是紅色的,所以應該是圓葉茅膏菜的一種。

6點40分歸抵草山公共浴場,立刻就投身寬廣的浴槽溫泉,洗去汗水。

依據台北州發行的『北投草山地方案內』。東流水質帶強酸性白濁, 活性有0.034馬赫(マッヘ),溫度72.5度,其成分分析如下

鐵0.0724

鈣(カルシューム)0.0364

鉀(カリューム)0.0062

硅酸0.1535

硫酸0.7866

鋁(アルミニューム)0.0751

鎂(マグネシューム)0.0145 

鈉(ナトリューム)0.0097

氯(クロール)0.0188

燐酸0.0136

 此夜,台北州廳地方課的林田稔氏與從事本島產的博物標本製作的古平勝三氏來訪。兩氏今夜在這附近搭帳篷,並約定明天和我們一起登七星山後回到營地。兩位是台灣山岳會員。

三十六、好展望台七星山

山頂的展望、噴氣孔、竹子湖、北投溫泉

△4月15日 晴 朝 草山 52度 夕 基隆 68度

想要攀登大屯火山群中戴上最高榮冠的七星山,於是在早上7點30分從草山溫泉出發。一行4人。沼井、林田、古平三氏已經有數回的經驗,所以很幸運得到種種的指導。

道路穿越溫泉區背後的森林,立刻開始攀登七星山。這裡也到處看到附在樹木上的學名標牌。公共浴場的庭院中附有『コニシシャクナゲ』(小西石南)的高山杜鵑標牌,開著淡紅的花,但花冠的內面有紅點,葉子的裏面是無毛淡綠色。

路旁有檜木(ヒノキ)、廣葉杉(カウエフサン)、日本金松(カウヤマキ)等苗圃。

稍稍攀登陡坡後,變成坡度輕緩的芒草、蕨類的草地,身高以下的小灌木逐漸短縮,不再遮住眼前,一步一步眼界開闊,在路旁下腰休息,一面曬日光浴,一面進行展望。山麓方向,鶯鳥在爽朗地誦經,天空中,雲雀頻頻繞尋天竺婆,實在是風和日麗的登山日。也看到野牡丹、大吳風草(ツハブキ)。而此處山地亦有生長的本島名產八角蓮,最後並未看到。

山頂附近陡峭加劇,9點登抵七星山的絕頂。據說距草山約1里半。

正前方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西方直距1里弱、呈現穩重圓錐狀的大屯山。其脈絡向北延伸起伏綿延至竹子山。在這起伏的脈絡中,有一座出人頭地突起、海拔

1072米的小觀音山。與屹立於淡水河左岸的觀音山相比,還高460餘米,但因伍居群峰之間而不顯眼,所以被冠以小字,真是可憐。小觀音山面向這邊的山側,以輕緩的傾斜之姿與延伸本山西北的稜線互相握手而形成分水嶺。俯瞰發源於此分水嶺而向東北流下的磺溪,其注入海裡的金山溫泉地方附近、海岸一帶,也令人心胸開闊。

峙立於北方直距1里強的竹子山,呈現美麗的金字塔型。其向東北延伸的側線,確實展開著火山式的裾野。此山以整面為箭竹所覆而得名,但從這裡所見,則像是全部鋪上毛氈的草山。

不僅竹子山,屬於大屯火山群的所有群峰,皆是淺綠草山式,無法品嘗像中央山脈中濃綠森林色彩的所謂台灣特有的森林美。唯獨紗帽山,規模雖小,卻稍放異彩。

本山遠高於紗帽山,所以展望寬廣。不過今天也因薄霞,無法沐浴在遙拜中央山脈北部雄峰的光榮,甚為遺憾。

我攀登本山時,一直聯想起自己少年時代始終登遊的故鄉之山米山。在海拔及峙立於靠近海岸的點上、在其火山式的點上、在其集塊岩質的點上,實在是太像了。特別是七星山相對於與大屯山、竹子山呈不整齊的鼎立,米山也相類似地與尾神山、黑姬山呈不正的鼎立,而七星山擁有寄生的火山紗帽山,米山也一樣擁有旗持山,又相對於七星山隔著台北平原得以望見彼方中央山脈北部的高峰,和米山隔著頸城平原,得以望見所謂日本阿爾卑斯北方雄鎮的景觀非常酷似。

必須說,大屯火山群實在是安全的散步場,也是好個展望台。

七星山的山頂上,有2個突起,稱為角閃富士岩的巨大岩塊相疊。與小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為伍,看到山東萬壽竹(チゴユリ)、鐵砲百合(テパウユリ)、紫花地丁(スミレ)、匍莖通泉草(サギゴケ)的花。阿里山龍膽的一種、山椒薔薇(サンセウイバラ)的一種映入眼簾。

伸長雙腳坐在山頂上的巨岩,一面品嚐諸氏所準備的蜜柑、珍菓,悠閒地度過約1小時後,沿著山峰的西北側,踏上下山之途。此山肩路身也有圓葉茅膏菜。

約15分鐘後,降至爆裂口的地方。爆裂口長徑約百間,由數個硫氣孔發出轟轟的聲音並噴出硫磺、水蒸氣,四周的草木被化妝成硫磺花,實在很可憐。聽說以前有採集硫磺。

踏著集塊岩而下,看到鮮艷的紅花山杜鵑到處點綴著山谷間。也到處看到赤芽的叢業中盛開著淡紅美花的西施花。

11點下至竹子湖,請求在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休息並吃午餐。主任技師梶原通好氏及台北州勸業課的平澤龜一郎氏請我們吃珍貴的零嘴、料理。下山的途中碰到的台灣山岳會員台北州稅務課的植松益枝、木田文治兩氏也一起在此休息,並在玄關前一同由植松市拍照留念。這照片後來被郵寄過來,實在很感謝。

此一事務所是最近新蓋的,因為位於海拔666米,所以是位於比紗帽山頂還稍高的地點,背負七星山而俯瞰台北平原,是頗富豐光的所在。屬於台北州所經營,並在此處栽培被認為優良品種的所謂蓬萊米(九州種),向各地配送,以期產米的改良。此原種田的面積約80町步。

我渡台前搜刮參考書時,曾讀過『竹子湖中,野生的山櫻非常顯著』的文字。於是向台北旅館吾妻照會,回覆說『3月中旬花盛開,但多為移植者』。此ㄧ野生櫻亦即是阿里山緋櫻,其開花的時期,是在3月以前,但另外有很多移植內地的吉野櫻,所以此一原生種與移植種相映,更變成此一景勝之地的添景。

我認為這竹子湖是湖水,所以內心想像彩繪湖畔的櫻花,其投影於碧水的光景,並與嵐山的保津川的景致相較,結果是完全被騙了,實際上這是盆地的意思,類似阿里山腹的奮起湖。另外可笑的是,這個奮起湖的原名是糞箕湖,在本島到處很多。竹子湖原來寫作竹仔湖,台灣的地名中,含有仔的很多,如今除了特殊的情況外,全部改為子的字。

竹子湖屬於七星山與大屯山之間裾合谷的窪地。

12點告辭原種田事務所,行往草山的汽車道路。這一天是禮拜天,所以從草山來散步的人很多,也摻雜著婦人們。我們因為要往北投溫泉,所以右轉走捷徑。

這個原野有很多林田氏教導我們的桔梗蘭(キキヤウラン),也看到刺茄(ニシキナスビ)。桔梗蘭的可愛桔梗色小花點綴在圓錐花序,刺伽的直徑約5分的球果,剛開始是白綠色,後來會熟成變成紅白相交,相當惹人注目。

隨著高度下降,水田變多,看到芋頭一族的『八頭』(ヤツガシラ)被栽種在水量深湛的水田中。它是喜好濕潤的植物,但是用水田栽培,則是第一次看到。

12點半抵達連絡草山北投間汽車車道的紗帽橋。被橋名所誘而眺望紗帽山,結果它展現出非常優美的姿勢。行走在緩下的坦坦大道時,右邊是安山岩的崖壁峙立,左方俯瞰台北平原。不久路旁有一個叫頂北投溫泉的所在。位於草山到北投的中間,距北投約1里。沿著溪流,有溫泉旅館、別墅。讓人誤以為是花的聖誕紅的全紅嫩芽,隨處可見。也植有紅竹的盆栽。紅竹與聖誕紅,似乎是本島庭木的流行寵兒。

不久,仰望左方的山側,在右方腳下數百尺的谷底,可以俯瞰倒硫氣孔。這即是大屯山麓的爆裂口,可以窺見泥流的痕跡。該處目前正頻繁在採集硫磺。繞行大大的彎路,下降到山端,便是北投溫泉。

溫泉場一帶為相思樹林所覆,溫泉旅館數十軒而散在林間,也有郵局。聽說是清光緒2年德國人所發現,明治34年起逐漸發展,大正2年以州費建造寬廣的公共浴場,如今已是東洋屈指可數可數的鐳(ラヂウム)溫泉,且以本島第一的溫泉鄉聞名。海拔約40米,距台北3里,有火車、汽車之便。

此日是週日休假日,特別繁昌雜沓至極。所以僅一瞥設備豪華的旅館及公共浴場的外觀,就往火車停靠站前進。

依據台北州的『北投草山地方案內』,此地湧出硫磺泉、鹽類泉、單純泉,溫度是攝氏43度。公共浴場的分析表如下

硅酸0.17800

碳酸0.47500

礬土0.09350

硫酸0.09876

氯0.14975

石灰0.17592

生於此溫泉中的北投石,含有放射性鐳(ラヂオアクチブ),與美濃的苗木石、下野的櫻石一起被稱為日本的三大珍石。

搭上下午1點50分新北投驛發的火車,2點25分在大正街驛下車,同行到大正町古平氏的自宅,拜見該氏技術純熟的諸多珍貴標本及該氏攀登大霸尖山當時的優秀照片,實在是難得的見習。

4點回到吾妻旅館,即將要告別懷念的台灣之地。

入台以來,歷時40天,其中蕃地的山旅費時30天,得到預期以上的成果,這實在是歸因於總督府、台灣山岳會與各地官憲及有志者的深切好意及莫大的援助,令人不勝感激。台灣山岳,除了大屯山群外,其餘幾乎全部位於蕃地,非官憲的護衛援助無法成事。因此雖有一種顧慮,但山容水態森林卻也因此得以超越俗界之外,保有原始的大自然景觀。因為台灣的面積與九州在伯仲之間,渡台之前自我想像,即使台灣山岳的海拔極為卓越,但規模難免有幾分狹小吧,沒想到親自跋涉之下,不論山岳、溪谷或森林,其雄大壯麗,令人驚訝不已。不過可能時期尚早的關係,妝點草本地帶的所謂花海式景觀,與內地的相比,推測可能品種會比較少。不過光是高山杜鵑一種,其豐富蔓延的景觀,必須說遠遠可以補償其缺憾而有餘的。

我因為想視察櫻花與高山杜鵑,特地選擇3、4月的時間,幸好得以看到兩者的開花,我為此深感高興。

要言之,台灣的山旅,非常有趣,也非常愉快。在我的旅行觀中帶來空前的印象,值得大書特書。

04561F09-78FC-43EB-8FF6-FF6A77B69FBE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苗場山,翻拍自維基百科)

歸途

三十七、航海

鯊魚大群、下關之櫻

15日下午4點歸抵吾妻旅館的我,整理行李後,在沼井氏及吾妻旅館的老闆娘掌櫃們的送行下,搭上5點45分的火車,6點50分抵基隆,投宿在車站前的常盤旅館。

△4月16日 快晴 朝 基隆 64度 

我今天要搭早上9點基隆啟航的蓬萊丸。因為想要將旅行中所找零的台灣銀行發行紙幣作兌換,就去基隆驛內的『兌換券交換所』。在一定的申請用紙上填寫要兌換的金額、貨幣的種類、住所姓名後遞交。在朝鮮的歸途乘船之際,也必須兌換朝鮮銀行發行的貨幣,但不像這裡那麼麻煩,而且這裡的營業時間限制在早上7點到8點40分,所以非常混雜,對乘客帶來不少困擾。

今天早上,沼井鐵太郎氏與鹿野忠雄氏從台北來到船內辭別,實在不勝感謝。

蓬萊丸9點準時駛離基隆的岩壁。船是大阪商船會社的1萬噸級優良船,號稱台灣運航船舶的第一名。因為乘客過多,所以是連娛樂室都充當客室的盛況。

我來的時候因為2等船室而吃了苦頭,所以回程選了3等船室。我住的隔壁是台灣總督府工務課的藤內隆止氏,他讓我看台灣的山岳照片,對於山旅歸途的我來說,帶來不少的趣味。

△4月17日 快晴 

此日膜拜出現在太平洋上的全紅太陽。船通過九州南端的西方時,有很多鯊魚群游,其中有摻雜丈餘的巨物,用快速度和船競爭,想要展示其誇耀勝利的態度,令人覺得好玩。

△4月18日 快晴 

船在下午3點抵達門司, 6點30分再從這裡出發。乘客多人下車,但也有新搭船的乘客。不過據說整體人數少了約4分之1。

下關的後面山丘上,看到點綴松林的八重櫻盛開的身姿。

6點40分極其深紅的美麗太陽沒入山端。

△4月19日 快晴

下午1點15分抵神戶,2點53分搭上三之宮發車的火車。從車窗眺望神崎一帶的油菜花金黃世界,予人美麗而柔和之感。

下午3點43分抵大阪驛,受到宮岡氏及富士雄夫妻的迎接,5點投宿在鐘紡大阪支店的富士雄社宅。

三十八、大阪附近

箕面公園、天王寺公園、六甲山、生駒山

△4月20日 稍雨 朝 大阪 86度 夕 大阪 70度

向各方面振筆疾書信函。

△4月21日 晴 朝 大阪 58度 夕 大阪 58度

因想消除船上的疲勞,就在富士雄、常子的引導下,前往觀賞彩繪箕面公園新綠之美的櫻花,並到紫雲山中山寺觀音朝拜,再去看寶塚少女歌劇。

△4月22日 稍雨 朝 大阪 57度 夕 大阪 57度

宮岡氏請吃支那料理的晚餐。

△4月23日 陰 朝 大阪 56度 夕 大阪 57度

在富士雄的嚮導下,參拜仁德天皇的陵寢,觀賞堺的水族館,並到天王寺公園遊玩。在此公園看到意外看到一隻台灣特產的珍鳥帝雉,深感驚訝與趣味。

△4月24日 快晴 朝 大阪 45度 夕 大阪 52度

早晨獨自從大阪出發,探訪有馬溫泉,越過六甲山(932米),日暮黃昏時歸抵富士雄的住宅。

沿著武庫川的生瀨、武田尾一帶,有丁香杜鵑(コバノミツバツツジ)將滿山化成紫色、也有棣棠花(ヤマブキ)將崖側化成黃色。點綴松綠的野生山櫻,其紅花呈現濃淡的種種色彩,與嵯峨的岩嶂相映,其景致毋寧凌駕嵐山之上。此櫻應該和吉野山櫻是同一品種。六甲山的北側很多與丁香杜鵑為伍的雲仙杜鵑(ウンゼンツツジ)。我以前曾攀登命名雲仙杜鵑的發祥地溫泉岳,但卻未看到雲仙杜鵑的絲毫蹤影,之後在那智山看過,如今又在六甲山看到很多,實在不禁有一種奇遇之感。

相對於三葉杜鵑 (ミツバツツジ)的五朵雄蕊,丁香杜鵑有十朵雄蕊,分枝多,著花豐富,這從近畿地方到西南地方有很多。

△4月25日 快晴 朝 大阪 43度 夕 大阪 50度

獨自從大阪出發,遊生駒山(642米),攀登最高點,俯瞰畿內平原,南近金剛山,遠望吉野群峰,沐浴著和煦春光,逍遙山上,傍晚歸抵富士雄的住宅。生駒山從山麓到寶山寺前,可以搭纜車7分鐘登抵,目前進行工事想要延長到山上。

三十九、由大阪往東京

由裾野膜拜富士山、由御殿場仰望富士山、由箱根眺望富士山、東京博覽會

△4月26日 快晴 朝 大阪 55度 夕 御殿場 52度

因想要療癒船上的疲累,自20日以來作適度的散步,氣氛也完全恢復,所以拜訪在東京等我的高頭仁兵衛氏後,就想歸鄉。在宮岡氏及富士雄的送行下,搭上早上7點30分大阪驛發的急行列車。在車站邂逅日本山岳會員榎谷徹藏氏。自從20年前在穗高岳的溪谷相逢以來,一直是同好的友人。

下午2點半,從靜岡一帶仰望戴上銀冠的富士秀峰。因為有數十年來的親近,不論何時看都覺崇麗。2、3天前寒氣來襲,所以其5合目一帶以上身穿新裝,映著陽光,真的極其白妙美觀,從裾野驛附近仰望,寶永山在其清淨的白衣胸口,露出形塑火山口邊緣的岩壁肌膚,更添配用菊花章的威儀。

被此一莊嚴無比之感所打動,我無法就此白白經過,就放棄急行券,突然在沼津驛下車,搭下一班的學生列車,4點半左右在御殿場驛下車。這是因為急行列車並不停靠御殿場驛。

△4月27日 快晴 朝 御殿場 52度 夕 箱根底倉 60度

提早吃早餐,散步裾野,膜拜映著朝日的富士光景。沐浴旭光的新雪,呈現無比鮮麗的淡紅美,但逐漸轉薄,最後還元成純白。只有從山頂上朝向山麓拉出放射狀的幾條稜線,在比較上方的地方還露出岩石的肌膚,因此形塑雪面下端邊緣的雪與岩的犬牙交錯景觀,必須說是呈現出富士特別自誇的無比端麗的圓錐狀。

上午11點20分搭乘御殿場的汽車,12點10分在長尾峠的茶屋下車,有一個寫有『海拔三千一百二十八尺』的標柱。因為白衣新裝的富士實在給人太崇高之感,所以我就希望從乙女峠、蘆之湖畔禮拜。

我由此左轉攀登小徑,走在所謂箱根山第一次的外輪壁上。登上丸嶽(1154米)的山頂,隔著呈現綿延發展的裾野仰望富士的峰頭,這比在御殿場仰望的還要有彌高之感。眺望左方的駿河灣,俯瞰近在腳下的曲玉式蘆之湖,展望台上的雄偉景觀,凌駕在長尾峠、乙女峠數倍之上。

從丸嶽下到乙女的途中,有4位相伴的英國婦人在草坪上打開地圖,因此請他們讓我借看一下。因為我到箱根是臨時起意,並沒有準備地圖。不久嚇到乙女峠,在茶屋休息。雖然和以前都是單一的茶屋,但近來開通汽車道路的長尾峠變得生意繁昌,這裡感覺越來越稀微。海拔3300尺。因為被丸嶽所遮,從這茶屋並無法看到駿河灣。稍稍攀登東北金時山側線的草坪,則可以俯瞰蘆之湖。

下行陡坡,碰到通過長尾峠的汽車車道,緩下行進在與槭樹嫩葉為伍而爛漫開花的大吉野櫻行道樹,在仙石原搭汽車,5點投宿在底倉溫泉涵琴樓蔦屋(澤田銣義)。這裡廢除茶費,但1泊費用5圓50錢乃至10圓50錢。設備上太奢侈了。

附近淡紅花的野生山櫻點點散在,但花稍微開始掉落。

△4月28日 晴 朝 箱根 56度 夕 東京 58度

搭乘早上8點23分由宮之下發車的汽車,朝向蘆之湖。途中小涌谷的櫻花,稍微過了盛開的季節。此地有自生的山櫻,也有很多植栽的大吉野櫻樹,也混生八重櫻。槭、杜鵑也多。這裡有集春花秋葉精華於一身的三河屋旅館。

9點10分抵達位於蘆之湖畔的元箱根(726米),穿越令人想起以前舊箱根街道的並排杉木,膜拜右方的離宮,不久抵達箱根町。在此下汽車,參觀考古館訴說史蹟的諸參考品,沿著湖畔仰望戴白雪的富士英姿,也眺望涵映湖面的所謂倒影富士。我膜拜過富士數十回,但身劃碧空而戴白雪的崇麗景觀,這次是最佳的。特別雪是2、3天前新降的純白無比之雪、覆蓋山體的冰雪部分在無比巧妙的5合目以上以及恩賜的天氣無比的晴朗等相配合,帶給我終生難忘的印象。

台灣山岳有台灣特有的山岳美。而富士亦有富士獨特的山岳美,真的是不負天下的名山而令人獻上滿腔的禮讚。

放棄急行車券而毅然進入箱根的我,一面感謝此得來不易的天佑,10點5分再搭汽車到小田原下車,搭11點52分小田原驛發車的火車,下午2點45分在東京驛下車,受到篙頭氏的迎接,並同乘汽車抵達該氏位於小石川區原町十番地的寓居,暫時讓他照顧。

此夜日本山岳會的有志之士,在芝區料理店為我舉行歡迎的晚餐會,令我深深感謝。

△4月29日 晴 朝 東京 65度 夕 東京 72度

早上,日本山岳會評議員武田久吉博士來訪,該氏因東京營林所的委託,與田村岡博士共同執筆『尾瀨地方的保護林及其景觀』,並插入豐富的優秀照片,我獲贈了此一深富趣味的冊子。接著換該會幹事木暮里太郎氏來訪。

午後在高頭氏的引導下,赴芝公園、上野公園遊玩,並在山王的料亭ひさご(Hisago)請我吃頗獲好評的鳥類料理。

△4月30日 快晴 朝 東京70度 夕 東京74度

在高頭氏的引導下,拜訪位於本鄉蓬萊町日本山岳會編輯所的木暮里太郎氏,參觀大典記念博覽會,對其台灣館,因為最近很親近,所以也湧起一種感懷。

也去淺草、本所、日比谷公園遊玩。

四十、由東京返鄉

碓氷峠、生田的棣棠花、田口的妙高山

△5月1日 陰 朝 東京 65度 夕 田口 55度

對在台灣山旅始終蒙其深切好意的高頭氏深表謝意並告辭該氏的寓居,踏上歸鄉之途。該氏同乘汽車,送我到上野驛,實在不勝感謝。

火車是早上8點38分從上野驛發車。

一接近碓氷峠,野生的山櫻就稀疏地映入眼簾,但其花幾乎都是白色而稀疏,令人欷微。呈現出淡紫紅色的三葉杜鵑很多。

進入信濃,大屋驛一帶、千曲穿的左岸、生田山的崖側中妝點的棣棠花,密佈於頗為寬廣的區域,呈現出滿目黃花的壯觀。棣棠花在碓氷峠及豐野的北郊一帶也點點散在。長野縣棣棠花似乎很多。

下午6點49分,抵達故鄉入口的第一個車站田口,投宿在妙高溫泉加島屋(土井民治),並住在經常使用的第7號室。該室面對故鄉的名山、也被獻呈越後富士尊號的妙高山(2446米),與我熟識的館主常提供這房間給我,真的非常高興。

△5月2日 陰 朝 田口 55度 夕 片貝 65度

這一天早晨,妙高山雲霧去來,呈現風情萬種的一種景觀。

搭上早上9點5分田口驛發的火車,途中在鯨波驛下車吃午餐,下午6點25分歸抵鄉里,在此費時60有4日的台灣山旅,就此終結。

結語

四十一、參考圖書

我決心台灣山旅之後,始終在長岡市立圖書館互尊文庫搜刮參考圖書,不過最近10年內的資料很少。特別是地圖方面,則完全沒有。於是拜託熟識的書局或東京的友人,也只有拿到陸地測量部的明治30年輯製的20萬分之1的暫定製圖。該圖很多連平地都很奇怪,至於我著眼的關鍵山地方面,地圖上已經標註了很多問號,所以幾乎無法信賴。對於比較靠近台灣且因航路的關係上有幾分希望的大阪方面,也曾搜尋過,但還是沒有。直到即將出發,才拜託在台灣總督府任職的沼井鐵太郎氏及台北吾妻旅館。從沼井氏郵寄來總督府警務局於大正11年調製的30萬分之1台灣全圖,另從吾妻旅館郵寄來台北市新高堂書局於昭和2年(該圖中有預計16年1月發行的記載)發行的45萬分之1台灣地圖。新高堂的地圖是最近發行的,新高山的海拔記為13035尺,但警務局的則記為13075尺。台灣的山岳是於大正15年完成精確的測定,所以屬於以前發行的,就某一點上也是情非得已,而透過前述的警務局的地圖,首度得以明確窺知蕃地。

另外,如要知悉山岳的狀態方面,有總督府警察本署於明治43年至至大正4年測圖的5萬分之1蕃地地形圖(台北日日新報出版)。這是十數年前製版的,在鐵道線路的記載或地名的改正上,雖有遺憾之點,但目前沒有更好的。海拔用尺表示。因為當時缺貨,所以我在入台後,才拜託沼井氏去交涉取得。

此外有陸地測量部大正14年測圖的2萬5000分之1的暫製版。僅完成本島北部地分到西部台中附近。我從中曾根武多氏獲贈大屯山一帶與日月潭附近的地圖。這當然是地圖無誤,但可惜並未觸及中央山脈方面。

如要知道大範圍的地圖,則有陸測明治42年修正的百萬分之1東亞輿地圖、台北及台南。另有添附於台灣總督府『台灣事情』的百萬分之1台灣全島圖。這個非常鮮明而易讀。

以參考書而言,武內貞義著『台灣』(大正3年發行),在認識全體上,是頗精細的好書。又如要知悉台灣的風俗, 有後藤朝太郎著『現在的台灣』(大正9年)。

也個別獲贈台灣山岳會發行的『台灣山岳』、『新高登山書籤』、台灣總督府發行的『台灣事情』(昭和2年版)、『最近的台灣』(始政30年紀念)、大正14年刊行)、總督府營林所編輯的『給阿里山登山者附新高登山案內』(昭和2年發行)、總督府交通局刊行的『新高山登山案內』、台中州廳刊行的『阿里山口新高登山案內』、新高郡役所刊行的『新高山、日月潭遊覽案內』、台北州刊行的『北投草山地方案內』、台灣旅行案內社發行的『台灣旅行案內』(昭和3年版),很高興獲得莫大的方便,在此特別深致謝意。

我在結束此行之際,承蒙日本山岳會、台灣山岳會的幹部及台灣總督府、各州廳其他官憲有力人士的懇切教誨及莫大的援助,永遠感銘在心並致上深切的謝意。

四十二、台灣運航船

領台後,總督府對大阪商船及日本郵船每年提供一定的補助金,並命其定期航行於內地台灣之間。爾來該公司逐漸改造船舶、也增加運航次數。大阪商船使用蓬萊丸(總噸數9500)、扶桑丸(8300)、瑞穗丸(8500)等所謂一萬噸級甲型巨船3艘,日本郵船則用甲型船的吉野丸(9000)

、乙型船的信濃丸(6000)、因幡丸(6000)等3艘,合計每月往返12次。昭和3年7月起,變成4週往返12次。另外日本郵船的2艘乙型船,最近也改為大和丸(9750)、朝日丸(9735,各別速力為18海里)的優秀甲型船。

甲型船正午從神戶出發,第4天的下午4點抵基隆,乙型船則是第5天早晨抵達。

啟航時刻分為4月至9月及10月到3月兩期而有不同。這是屬於鐵道省最新的頒布。火車汽船的起訖表可透過兩公司的台灣航路指南得知(終)

(昭和4年4月3日脫稿)

(2022.11.6一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