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註:本文譯自足立源一郎『山に描く』書中『ピヤナンの夜』一文,原書於1939年自行出版,因戰爭燒毀,由古今書院於1950年7月29日再發行。
足立源一郎(1889-1973),日本畫家、作家、登山家。生於大阪府大阪市南船場,京都市立繪畫工藝專門學校(今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畢業後,師事淺野忠,
1914-1918年及1923-1926年等七年赴歐(巴黎),學習作為畫家的基礎。回國後與多位畫家共同設立春陽會(1922年)及日本山岳畫協會(1936年),
一年的時間有泰半是在北阿爾卑斯渡過,留下諸多的山岳畫如『日暈西鎌尾根』、『滝谷ドームの北壁』、『北穂高岳南峰』等。他的作風以現場主義聞名,
並以山岳作家的身份,足跡遍及國內外,1936年3月與田中薰教授帶領的神戶商大山 岳部來台,進行約一個月的積雪期南湖大山 、次高山、大霸尖山 登山行,
本文是其中一篇山行紀錄。
另田中薰的神戶商大山岳部山行紀錄請參考
1.積雪期的台灣山岳-雪之南湖(上)
2.積雪期的台灣山岳-雪之南湖(下)
3.積雪期的台灣山岳-雪之次高、大霸
完成南湖大山攀登的一行
為了揹工的交替與物資補給
變成在卑亞南駐在所休養一日
八天來首度的入浴
好像剝了一層皮般渾然變輕的肌膚
感覺出一種彷彿新綠草木之香沁滲般的新鮮味
蕃社之夜寂靜更深
僅近身傳來油燈滋滋燃燒的單調微音
習慣了蕃人狩獵小屋與帳篷的身體碰到榻榻米的觸感、反射在白色拉門及繪畫模樣窗紙上的燈火明亮感、甚至連顯出美麗杉木年輪的單板大桌上亮白翻開的報紙氣味
都誘發出一種珍貴的懷念味道
一打開窗
被外面因黑暗降溫的寒冷夜風猛然灌入
大隻的飛蛾乘風撲撲地在油燈附近狂舞並飛撒令人不快的粉末
在道路與家屋均無法看清的暗闇中
時時流瀉猛然的冷光而忽明忽滅映照被露水沾濕的草葉及低矮石垣的
是為了聽少男們吹奏口簧琴或少女們唱歌而來拜訪蕃社的年輕隊員的手電筒光線吧
位於高高河階之上的此一蕃社
連濁水溪的水聲都聽不到地閉塞在完全的沈默之上
紋風不動地雙耳凝神坐在靠窗處
想要究聽是否何處會有一段歌聲之類的
但依然沒有劃破靜寂的聲響
可能是月亮即將出來
對面的天空如碧玉般澄徹並微微開始描繪山的輪廓
寂靜持續
到了一種希望起碼有狗叫聲的程度
稍過一段時間
離開山邊的月光透過薄靄注灑在蕃社上頭
雖不甚清楚但在四處開始把屋頂形狀照射成朦朧暗灰色的時分
意外的聲音傳來
劃破了至今的沈默
這宛如是秘藏在壺瀑之底的神仙之鼓般的遙遠聲響
帶有彷彿秋天陣營敲打鉦鼓般的清澄之音
Tan 、tan、 tan
隔著悠緩的間距
傳來像滲入地底的莊重響聲
就在一段時間覺得同樣的聲調連續時
在一度停頓後又發出聲響
時而交錯著更遙遠之音
而傳送此一幽幻至極節奏的
是蕃婦夜晚消磨時間的織布之音
翌朝
數名蕃婦們來賣精心所織的布及蕃衣
然而屋簷前所攤開的新布類
卻和昨夜夢幻般的光景完全無關
是帶有添加花俏低俗的紫或青、赤色色絲的幾分俗臭而無聊之物
但此一俗惡絕非蕃婦們的過錯
這顯然單純只是因為交易處所賣的色絲造成這樣的結果
於是我選購了在交易處未賣色絲前帶有素樸而簡明色彩的二、三古布
(1937.12,雪庇)
(完)
(2022.11.27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