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到蕃薯寮的生蕃地道路探險及蕃情視察報告

譯註:本文譯自『臺東ヨリ蕃薯寮ニ至ル生蕃地道路探險及蕃情視察報告』,收錄於1900年2月1日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是臺東廳長相良長綱呈報總督府兒玉源太郎的報告。臺東廳技手黑葛原藤太郎及江夏榮之,奉命於1899年12月9日從大南社(達魯瑪克社)由東向西橫斷中央山脈後抵霧台、阿禮、蕃薯寮(旗山),進行道路探險及蕃情視查,途中疑似經過把里志山,並首度發現小鬼湖,回程採取以前小澤參謀等探險時從去露(キヌラ)社經由的太麻里路線歸廳,在橫切知本主山,經過注入台東的知本及太麻里大溪的水源地,進入斗里斗里社,再下太麻里大溪的上游,而於1900年1月8日平安歸抵臺東廳。另Odin oodin熱忱指正部落名等,謹此致謝。

報告書

(1899)12月9日

為了本廳至台南縣蕃薯寮之間的道路探險及蕃情視查

派遣了本廳的黑葛原藤太郎技手及江夏榮之等二名

並於今年18日歸廳

謹呈復命事項如附件

明治33(1900)29

此致總督府男爵兒玉源太郎殿

臺東廳長相良長綱

道路探險調查事項

目錄

一、旅行日記大要

二、道路部分

1.大致上的觀察

2.實地探險道路

3.有望的路線道路

4.有望的路線道路開通後由卑南至蕃薯寮的行程臆測

5.沿道的一般蕃情(檢附道路開通的相關蕃人利用事宜)

6.山林與木材及石材

三、蕃情部分

1.探險道路沿道的蕃社名及以管轄內或管轄外與路線別紀錄其附近的蕃社名稱位置的表格

2.蕃族的種別及蕃社相互間的關係

3.蕃族相貌比較表

4.衣服及頭髮、帽子等

5.飲食物品

6.家屋及家財

7.農業、農具、農作物

8.狩獵槍枝及野獸種類

9.手工及製作品

10.家畜類

11.宗教的迷信

12.大南社路線蕃社位置、戶口、人口、距離、職業、生產、語言、風俗習慣等表格

13.新來蕃社頭目副頭目名表

14.探險道路沿道各蕃族對本國人及本島人的感情

15.蕃人的禮儀

四、本廳與台南縣之管轄區域邊界

五、地圖

一、旅行日記大要

129

本日長官(廳長)

由屬下千田(千田貞治?)隨行往大南社公出

此日

小官敝人等也接到出差命令

要經大南社到臺南縣蕃薯寮進行道路探險及蕃情視察

在跟隨長官出發途中

抵達呂家社的小社之一加里墨社時

聽聞大南社剛好有『取首祭』而不能直接入社的事情

所以就派出加里墨社的使者

告知長官等人要入社的事宜

使者歸來後

回報謝絕入社的訊息

此夜深更

季通事及頭目帕薩克(パサク)之妻米麗庫(ミリク)、副頭目拉布拉斯(ラブラス)、妥萊(トウライ)、蕭烏邦(ショウウバン)等人下山來會見長官

並陳述謝絕入社之意如下:

『大南社在三天前,有蕃丁數名前往距離大南社西方五日行程左右的帕利拉央(パリラヤン)社(譯註:Paridrayan大社部落)打獵時,剛好與帕利拉央的蕃人相遇並發生爭鬥,結果槍殺了該社三名蕃人,並好不容易取了一人的首級歸來,大南社蕃丁也有一名受重傷。昨天起,是例行的取首祭,前後五天之間絕對禁止他人入社,即使不得已同意入社,也因為有不可於社內飲食的舊習俗,所以要請求這前後五天、亦即十天之中不要入社』

廳長斥責他們相互爭鬥的惡行

並且因為有要事不能不處理

所以明天非要入社不可

他們惶恐答辯道:

『我社平時豈有違背閣下的訓示而好戰胡亂殺人哉?此次殺害帕利拉央蕃人實在情非得已』

蓋如前述

帕利拉央社位於大南社西方舊大武(ラブアン:labuwan)社的西北約兩日行程的距離

是具暴戾之氣的蕃社

以前曾取過二名呂家蕃人、二名大南社蕃人(其中一名是頭目翁賽諾(オンサイノ)的弟弟)、本島人一名、日本人二名的首級

可說頑冥兇殘

因此如前所述

在該社附近和大南社蕃丁衝突時

他們立刻射擊

大南社是不得已應戰而終於取得首級

所以請求事情寬大處理

且入社之事

確有大南社所顧慮之處

所以他們再次請求說

閣下的要事如果緊急

則請約定在祭典的後五日再來

我們在祭典前五日結束後的13日必定下山迎接長官一行

長官依然諭示要謹慎行事不要發生爭鬥殺人

最後終於同意延後入社

並決定其間滯留加里墨社

頭目等謹奉所命並於該夜立刻上山回去

1210

本日廳長率領千田屬下滯留加里墨社

小官等因奉命做事情報告而歸廳

1211

本日黑葛原屬下向加里墨出發

並促請長官滯留該社

1212

長官率領黑葛原、千田兩屬下出差射馬干社

並向通事、頭目等詢問道路探險等相關事宜而多少獲得值得參考的材料

該日歸抵加里墨社

此日廳裡的屬下鎌田警察課長事務經辦、江夏技手、橋本院長等來社

1213

本日

屬下鎌田警察課長事務經辦在完成親向廳長報告的要事後歸廳

長官和屬下千田及小官等二名隨行、橋本院長、藥局長等同行

在入社的登爬途中

遇見前來迎接的頭目、蕃丁等數十名並向我們表示好意

下午抵該社時

蕃人立刻就進行跳舞活動等

頗為歡待我們

1214

長官召集大南社頭目、老蕃等並詢問說

這次為了到距本社五十里之遙的台南縣蕃薯寮的高山蕃地進行道路探險及蕃情視察

想要派遣廳裡的人員前往

汝等頭目、老蕃是否願意擔任嚮導護衛的任務

頭目等一同皆回答說願意奉命擔任護衛的任務

長官另又進行種種訓誡後

命令以後天16日作為出發日

1215

長官與屬下千田隨行、橋本院長等一起歸廳

小官等著手出發的準備

1216

原定此日啟程

但蕃社有啟程祭拜儀式的迷信

亦即聽山野的鳥聲

由其叫聲良否來決定是否啟程

此日剛好鳥聲不吉

決定中止出發

1217

拂曉聽鳥聲

回報說啼聲可

展開旅程的一行

除了小官等二名外

另有季通事夫婦、大頭目帕薩克、副頭目蕭烏邦的兒子代理馬斯斯(マスス)、副頭目妥萊的兒子代理馬斯斯(マスス)、蕃丁十四名

合計二十一名

頭目、蕃丁等各準備六連發的毛瑟槍及百發的彈藥

腰間佩上蕃刀

背脊扛著裝有餉糧的袋子

小官等的行李皆由蕃丁負責

此行宛如親臨戰場一般

此日鎮日上溯大南社川、亦即呂家溪的上游

終於抵達庫拉耀沃(クラヤオ)高山的山麓並露營

(譯註:疑是把里志山,亦即拉嘎拉嘎山(ヲガヲガル))

1218

從前夜的露營地出發

整日攀登險峻的庫拉耀沃山

在夕陽西沈的時候

終於抵達山頂

觀測器顯示七千三百尺的高度

雲煙在腳下湧起

一齊俯瞰左右如雪如綿的雲間遙遙南部台灣的東西大原野的光景時

自身宛如是雲上的仙客

真是奇哉

此一絕巔中可見的一大湖水(譯註:小鬼湖)

東西長二町餘

南北四十五間餘

且發現其水洋洋流向東西

流向東者

亦即是成為注入東海岸的呂家大溪的水源

流向西者

亦即是注入西海岸的隘寮大溪的水源

此湖聽說蕃人稱為靈池

而對此池有相當的迷信

禁穿黑、紅、黃的衣服

而僅能穿白色衣服等其他種種原始說法

令人苦惱

但無論如何我們得以免其難

本日終於露宿在此一頂巔的雲霧瘴煙裡

1219

本日在抵達舊大武社的目的下

從露宿地出發

西下通過庫拉耀沃山頂的半山腰斷崖後

抵達拓魯固魯(トルグル)高山(譯註:疑是2096峰)的半山腰

下午四點最終無法抵達目的地舊大武社而在山中露宿

1220

從前夜的露宿地出發

通過拓魯固魯高山七千尺的懸崖

經塔巴拉亢(タバラカン)高原的脊梁

抵達舊大武(ラブアン)山

山下遙遙可見蕃社

立刻派出使者告知來意

並慢慢下坡

該社原本就和大南社素有往來

因此得以平安入社並獲歡待

此社戶數三十六

家屋悉數是石造的粘板岩

屋內懸列武器、頭骨的情況

令人想像古代穴居的時代應該也是如此

1221

此日為了向前往的蕃社告知一行的來意並作蕃情探查

決定派遣使者並作滯留

1222

使者歸來

回報附近蕃社並無異狀

亦即將由舊大武社頭目擔任嚮導

渡過山川

抵達達得勒(ダデル)社

三十戶的家屋門戶緊閉

悄然無聲

怪而問之

聽說此社二個月前與Pun(プン)社發生戰爭

整社盡皆戰死

其悲慘莫可名狀

戰敗之跡歷歷在目

有一位老婆從樹蔭處走過來說

一講到自社的現狀就心生不忍

想拜託大人等一行為本社去征討Pun(プン)社

其熱淚滂沱宛如不堪遺恨

安撫老婆後通過該社

黃昏時進入去露(キヌラ)社

該社亦與大南社有往來而備受歡待

1223

此日雖預計繼續前進

但通行僅隔二里就有霧台(ブウダイ)、神山(カバルライ)等二社

霧台社的頭目前來表示好意

但神山社數月前率眾與大南社戰鬥

並取得大南社的首級二個

雖然想立刻休戰和親

但大南社的蕃丁非常氣憤

表示除了一戰取其首級之外別無它念

在極力地勸說下

結果是倘神山社願意返還大南社死者的槍、劍

則同意其謝罪

於是立刻將其真意告知神山社但未獲首肯

即便屢屢派遣使者進行交涉

亦徒增其激怒之情而已

於是斷然禁止蕃社的相互交涉

並告知我們的來意說

你們倘以大南社之間的私怨而要加害我們

此即國賊

既是國賊

他日則免不了遭天誅

並促其深思熟慮後再作回答

使者回來後說

敝社絕不會加害日本人

但倘大南社無異謀且無返還條件

則不敢妨礙通行

此日得此報時已黃昏

因此最終還是滯留

1224

此日去露社頭目以附近的阿禮(アデル)、上大武(タマラカオ:tamalakaw)等蕃社頭目加入嚮導護衛行列後前行時

霧台社的人來途中迎接並精神抖擻地加入警戒行列

進入霧台社後

立刻叫喚神山社頭目但並未前來

於是在深夜中進行警戒下宿泊於此

1225

早晨派出使者

敦促神山社頭目來社後終於前來

再度告知來意並進行種種諭示

他們釋懷而忽然解意

與大南社頭目致意並作例行的握手

意外令人感佩

蕃人即使一朝有不共戴天之仇

一旦談和

就宛如拂拭舊日恩怨而光風霽月

半點污濁全無

實在像古之武士道

此日勸誘神山社頭目同行並獲其同意

一行中得以加入該社及霧台社頭目等人擔任嚮導及護衛

抵達伊拉(クルグル)社

該社古時候的頭目威名遠播

遠近風靡

如今亦有妙齡女子承其衣缽

其母攝政社務

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母女均住在宏大的石造公館

家臣住於一家從事勞動

另亦有家臣的一社

宛然有母王宮之觀

12月26日

此日已經是預定要抵達西海岸的日期

但途中有二社和大南社多少欠缺和睦

所以一面警戒一面下隘寮大溪

途中剛好和眾多攜帶武器的Tarabasaru(タラバサル:tjaravacalj)(譯註:即蕃地圖的タバサン社,亦稱塔巴山社)蕃人相遇

幸好平安無事會見而進入該社

經過三地門(テモル)社後

已經可以望見隘寮附近西岸的大原野

在即將下往高原並進入隘寮庒時

大大驚動了在田圃的該庒農民而向四方奔逃

實在令人失笑

蓋該庒附近本島人與蕃人甚為不合

爭鬥不絕

所以看到我們一行人數眾多而誤以為是蕃人來襲

一行平安無事經隘寮庒後抵鹽埔庒入住(譯註:今屏東縣鹽埔鄉)

1227

此日從鹽埔庒出發

一面警戒土匪一面經過阿里港街

(譯註:屏東縣里港鄉里港)

黃昏時抵達蕃薯寮後

立刻拜訪辨務署

受到石母田署長以下各方諸君的好意接待並作二日停留

1230

從蕃薯寮出發踏上歸途

在警戒土匪下經過阿里港街

在鹽埔庒住宿一夜

1231

從鹽埔庒出發抵隘寮時

聽到以前因為被大南社馘首的帕利拉央社要在途中襲擊

於是一面偵查一面溯隘寮溪時

發現該溪右岸高陵的頂巔處有攜帶武器的蕃人數十名

一行的蕃人立刻就戰鬥準備

並馬上要向丘陵下方進擊時被我們阻止

為了要他們知道我們是日本人

先是揮白巾示意

幸好他們了解其意而未有來襲的舉動

看到這樣

再度告誡一行的蕃人不可輕舉妄動

然後慢慢行進而得以平安無事通過

蓋丘陵的蕃人並不是來自帕利拉央社的襲擊

而是該地附近的Sansanri(サンサンリ;sangesangel)社(譯註:併入北葉的sangesangel社,亦即蕃地圖的サンサン社,亦稱三山社)的等蕃人

此日因為此一阻礙而無法抵達目的地伊拉(クルグル)社

徒勞地在河岸露宿

另外此日大南社頭目等因為在隘寮庒飲酒而落後一行

途中受Sansanri(サンサンリ)社等蕃人的襲擊而備受折磨

幸好最後得以脫身

回到露宿地時

馬上就在露宿地左右築起壁壘以防萬一的襲擊

夜中並作警戒

幸好得以平安無事

(明治)3311

時維1月1日

舉起一杯葡萄酒表達祝意後

冒著降雨漲水進入伊拉社

投宿在女頭目的公館

此日除伊拉社

附近的蕃社塔拉巴珊(タラバサン)、達來(タラダライ)、德文(トコボル)、チバイラン、ダイワン、トボン等蕃社前來

並請求隨行到台東廳並成為廳下的蕃族

但懇切諭示此乃他廳管轄的蕃族後

讓其歸社

12

從伊拉社出發

抵達神山社

謀求其與大南社的和睦

神山社終於同意大南社的要求

表達返還死者的刀與槍並作謝罪之意

於是兩社的和親就此順利結束

我們立刻從該社出發

經霧台社往去露社前進

該夜宿泊在此

13

決定採取以前小澤參謀等探險時從去露社經由的太麻里路線歸廳

早晨就出發

經阿禮社

露宿在霧頭山(アラシダン:魯凱語Parathidane)高山的山麓

大南社的頭目、蕃丁等落後未來

原來是蕃丁等在回程的搬運時

想要狙擊之前在隘寮溪妨礙通行的Sansanri(サンサンリ)社蕃人的首級後拿回去

於是立刻派出使者

命令頭目諭示蕃丁

到隔日早晨

頭目終於率領蕃丁前來

14

一行決定將以前經過的無所屬蕃社七社的頭目、蕃丁等四十名全部帶到台東廳

此日攀登霧頭山

通過半山腰時

山中雜木繁茂

看到檜木大樹等森森蒼鬱

此日最終在山中露宿

15

從露宿地出發

橫切知本主山六千尺

經過注入台東的知本及太麻里大溪的水源地

進入斗里斗里社(トリトリキ)

該社屬於排灣(パイワン)族

和我們帶領的八社本身

語言、風俗習慣相異

家屋的結構等不同

並非石造而是茅草葺成

16

從斗里斗里社出發

下太麻里大溪的上游

途中發現河岸的一個小丘有溫泉湧出(譯註:比魯溫泉?)

蕃人稱之為靈泉而忌諱靠近

跟著隨從迂迴忌避

在進入排灣族大頭目松魁(ソンクイ)居住的卡拉達蘭(カラタラン)社時

河中架有藤橋

構思設計相當有趣

渡橋後登爬一里餘的坡道上該社

該社位於カルデル高山四千尺的山頂上

社的前面築有城牆並鑿有槍眼

準備相當周全

一看就是大頭目的蕃社

一行抵達該社時

大頭目出來邀請我們

頭目的家位於蕃社中央廣大的茅屋

四方壁壘圍繞

然而大南社頭目亦是雄霸一方的人物

心裡有點掛意此日兩蠻雄相會究竟會如何?

結果是相互持重應對的態度

原來兩雄相會是這樣子的

17

從卡拉達蘭社出發

下太麻里溪

抵太麻里

此處是東海岸的海濱國道通過之所

新來的蕃社頭目等人第一次看到大海

一副驚駭的樣子

18

從太麻里出發

一行四十七名平安無事歸廳

剛好廳長出差花蓮港不在

大南社頭目帕薩克等一行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安撫之後讓他們住在季通事的家

19

讓一行中新來的蕃人去市街及官衙參觀

守備隊去參觀練兵場的士兵操練

下午接受本廳的酒食招待

甚為滿足

110

認定新來的高山蕃七社歸本廳管轄

個別交付頭目、副頭目人令並作種種訓諭

另大南社以下新來的七社頭目、副頭目

在這次探險旅行中

皆能奉廳長之命完成嚮導及護衛的任務

因此各授與獎品以慰其勞

111

新來的蕃社頭目、蕃丁等一起到大南社

因為要歸社

所以向本廳辭行後踏上歸途

二、道路部分

1.大致上的觀察

從卑南通往台南縣蕃薯寮的道路幹線有兩條

一是大南社線

一是太麻里線

大南社線通過太麻里線的稍稍北方

二線都是橫斷稍偏東部的中央山脈

而在管轄內的去露蕃社中交會

此間距離

大南社線有33里

太麻里線31里5町

差距1里31町

二線都橫斷中央山脈

其間多險峻山岳

地層盡皆粘板岩的岩石

中央山脈以東樹木繁茂

以西則多逐漸呈高原之地

道路皆經過山岳丘陵的山頂、半山腰、溪谷之間

並無平地

山岳最高7300尺

最低1400-1500之間

道路的斜度

一如全島的地勢所顯示

東北的傾斜很陡峭

西南之間則稍緩

經大南社線抵去露社之間的河流

中央山脈以東有呂家溪上游

以西則僅有隘寮溪源頭的不大溪水

經太麻里線到去露社之間

中央山脈以東有知本、太麻里兩條大溪

其水害之大已為眾人所知

山中亦有很多兩溪的源流

以西則僅有小溪

不值一提

地層方面

二線都是粘板岩

但大南社線地質穩定

沒有容易崩壞的岩石

太麻里線的地質一般較年輕

加以溪水多

有多處土壤崩壞的地方

粘板岩也多泥質

另外太麻里溪的上游是火山岩

發現有硫磺礦及冷泉溫泉

今將二線相關的道路作ㄧ比較並列計如下

                 大南社線 太麻里線

里程      卑南到蕃薯寮50里3町   卑南到蕃薯寮48里8町

山間里程     35里17町                     31里22町

山岳          最高7300尺                   最高約6000

山岳的傾斜 多陡峭                          稍緩

土壤          穩定的粘板岩崩壞少        年輕的粘板岩多處崩壞

樹木          冷杉樫落葉樹等繁茂        檜木樫雜木繁茂

河流          河流少而水害少              河流大而多水害

路經蕃社    10社                           11社

蕃情          多大南社的族群而順從     多排灣族而有卑賤之俗

產物          獸皮獸骨織物蕃布藤等     同左

備註

因為有攜帶高度觀測器

所以得以確實觀測

但路程的距離方面並無徒測器

所以是用錶來計算徒步

以45分走36町1里的標準計算

另外山岳登降的里程方面

將由山麓抵山頂的時數加上由山頂下到山麓的時數後除以二

算出1里45分的比例

作為平均登降的里程

山岳、河川、地名等

係依據附近蕃人的稱呼紀錄

以下皆同

透過前述的比較

太麻里線的水害大

加上土壤年輕多崩壞

道路的有望性並不充分

而大南社線在這方面比較良好

因此以太麻里線大致上道路的有望性差的情況下

本線的記事

僅先紀錄大南社線

大南社線路

本路線的記事

係依此次實地探險的日程

紀錄其實際經歷及預測

自卑南至大南社一日行程6里

其中由卑南至呂家社的一小社加里墨社的3里之間

平坦如砥地通過卑南原野

且無河流

道路良好

從加里墨社到大南社之間

經常溯呂家溪

徒涉該溪左右數回

其間1里半後抵達山麓

平時河寬20間

水深2尺餘

洪水時

河寬1町餘

水深達數尺

無法渡河

該社位於河川東岸同名的山巔上

登爬坡道1里半後抵達該社

此間的道路

先是開鑿由加里墨社通過呂家溪東岸丘陵山岳的半山腰

再開通不必涉溪而抵達大南社的道路為良策

其間有一半難免是工事困難之處

從大南社到舊大武社

道路有二線

一是通過山路的道路

一是溯溪的道路

溯溪路線是這次實地探險走的路線

行程20里2町

其間3日露營

 花費4天抵達舊大武社

現在就依實地的日程記錄如下

自大南社至スラナラナ1日行程5里16町

此間由西下往大南社的坡道斜原24町後

抵達呂家溪上游的渡河之處

(由此起有一條不抵河流而登爬河流北岸的斜原上山脈的道路,此即由大南社進入山路的起登坡道)

河流平時河寬4間

水深2尺

洪水時河寬15間

水深數尺

溪水流經石磐石斷岸對峙之間

兩岸之間約20間

高10間餘

平時水流稍稍漫漫

漲水時難以徒步渡河

隨著溯溪

水勢逐漸減少

但兩岸絕壁對峙之狀不變

行路到了盡頭後

通過河流的左右兩岸下方

左右徒涉其河不知幾十回

因為河水是由西向東流

方位經常是整天向西前進

河岸的地名經過ラクラ、オブル、タテリヤン、ルトポガン、ラルスサラン後抵達スラナラナ

此即探險者的1日行程

蕃人的半日行程

此地亦即位於中央山脈庫拉耀沃(クラヤオ)的山麓下

海拔1700尺

聽說由此起有抵達與西方太麻里線交會點アラシダン(霧頭山)高山的支線

此間道路的河流兩岸之間

盡是斷崖絕壁

因此以道路的開鑿來說令人絕望 

自スラナラナ至ウカウガル高原1日行程412

從スラナラナ起

立刻就是攀登庫拉耀沃山的山路

斜度逐漸陡峭

從中腹起斜度突然陡急

幾乎整日都攀登在50度乃至70度的斜度後

終於抵達山巔ウカウガル高原(譯註:ウカウガル應係ヲガヲガル(拉嘎拉嘎山)之訛音,即把里志山,亦同前述之庫拉耀沃山(クラヤオ),而戰後的拉嘎拉嘎山名,應係誤讀ヲガヲガル(Wogawogaru)為ラガラガル(Ragaragaru)而來)

此即探險者1日的行程、蕃人的半日行程

到登山八合目為止多雜木

樫木等繁茂

隨著接近山巔

樹木變疏

茅草掩天

雲煙湧起籠罩溪水各處

抵達山巔後

原野廣袤約5町平方

在石塊點散之間

短莖茅草開滿整面

由此東西遙遙隔著山脈可見二大原野

位於東方的是卑南原野

西方則是隘寮附近的平野

此山巔海拔7300尺

傾斜的登降由山麓起平均約7里餘

乃南部台灣中央山脈的第一高山

另外奇特的是

此高度的山巔高原的西南方

有一大湖水

東西長3町

南北約40間餘

湖水洋洋流向東西

流入東者

此即注入卑南原野的呂家大溪的水源

流向西者

則是流經隘寮附近大平原的隘寮大溪水源

蓋此山巔經常雲霧不絕

此湖完全是因為雲霧所生成

蕃人知道後便稱此為靈地

並抱持一種恐懼的種種迷信

忌諱地盡量不靠近池邊

所以聽說從來的探險旅行者

都被引導到此山巔

此間由山麓要立即開通道路

頗為困難

自ウカウガル高原至拓魯固魯(トルグル)山1日行程5里24町

從ウカウガル高原經過西方バルサン山的絕頂

下該山抵山麓時

バルサン山的北方

有從サカナバ山流過來的タテルスン河

平時河寬3間

水深1尺

漲水時河寬7間

水深3尺餘

從ウカウガル高原至此山麓

里程7里餘

由此處下該河

經過サプロア山半山腰、河流的東岸

再下タテルスン河

通過河流右岸拓魯固魯(トルグル)高山的半山腰

此即探險者1日行程、蕃人的半日行程

此間已經逐漸西下中央山脈

因此山間的傾斜稍緩

道路的開通工事有望

另外此間的山中

雜木繁茂

特別是冷杉、樫木等大樹多

生長溫帶的植物

自拓魯固魯(トルグル)山自舊大武社(ラブアン)1日行程4里22町

通過拓魯固魯(トルグル)山的半山腰

取西南經過該山高丘的半山腰

抵達舊大武社高陵的タマラリスン

就是由大南社通往舊大武社(ラブアン)山路的交會點

由此處起可一面俯瞰大武社(ラブアン)一面下丘陵的斜度稍陡的地方

抵達山麓下時

有リクラガ河

平時河寬5間餘

水深1尺5寸

洪水時河寬10間餘

水深2間餘

洪水之際畢竟無法徒步渡河

因此蕃人在上游架橋

兩岸之間皆是石版岩

高度不高

渡河行走坡道數町後

就抵達舊大武社

此即探險者1日行程、蕃人的半日行程

此間在上舊武社附近有土壤沙岩的地方

雖有各處有崩壞的丘陵

但僅為少數

山中樹木繁茂

樫樹多

丘陵中有楓樹、櫟樹等落葉樹

道路開鑿有望

自舊大武社至去露(キヌラ)社1日行程6里34町

從舊大武社出發

道路取南

下往從北方流來的ニガニガイ河

渡過與東方湖水流來的隘寮溪本源相會的リクラガ河

河流平時河寬6間餘

水深2尺餘

洪水時

河寬10間餘

水深3間餘

河中很多大石塊橫陳

洪水時畢竟無法渡河

兩岸對峙距離有十數間

高十丈餘

附近山中不乏用材

因此架橋不難

渡河後經ウツソル丘陵

從アシムヤ山3450呎的山頂上移往クラワサ山

抵達楓樹、樫、槡等繁茂的山中

下往パリパリ高陵的半山腰陡峭處

抵達因戰亡而無人的蕃社達得勒(ダデル)社(戶數30)

再渡過隘寮溪上游的達得勒(ダデル)河

經過丘陵抵達去露(キヌラ)社

達得勒(ダデル)河平和河寬8間

水深2尺餘

洪水時河寬15間

深6尺餘

石版石的兩岸開闊

河身多砂礫

從該河以下

隘寮溪的上游河身多砂礫

此間有高山丘陵

往往道路的險惡處所在多有

且河流難免水害

因此是大南社線中僅次於庫拉耀沃高山的難關

此間探險者1日行程、蕃人半日行程

自去露(キヌラ)社至伊拉(クルグル)1日行程42

去露社是大南社線與太麻里線的交會點

從該社起經過カモゴル的斜原丘陵

通過霧台(ブウダイ)、神山(カバルライ)等二社後抵達伊拉(クルグル)社

此間通過丘陵谿谷

雖有絕壁難所

但僅少數

另有二、三溪水

都不難徒涉

因此道路開通有望

此間探險者1日行程、蕃人半日行程

這其中霧台(ブウダイ)、神山(カバルライ)等二社屬於本廳的管轄區域

伊拉社則已屬台南縣阿緱辨務署管轄

自伊拉社至鹽埔庒1日行程7里5町

從伊拉社立即南下隘寮溪上游兩岸高度平均10丈餘之間

平時河寬10間

水深2尺餘

洪水之際河寬15間

水深3間

河身是砂礫

通路是通過河的兩岸岩石之間

兩岸之間畢竟道路開通無望

下河流2里

抵達通往河流的西岸塔拉巴珊(タラバサン)社的坡道

上爬坡道幾乎1里

抵達該社

此附近丘陵之間

道路開鑿相當有望

從塔拉巴珊(タラバサン)社到三地門(テモル)社(土語三頂門)

僅僅30町

三地門(テモル)社已是西海岸山脈盡處的入山第一蕃社

位於產生隘寮大溪末流、支流的分歧點西岸上

眺望隘寮、鹽埔阿里港等平地後

下該社的高原

橫渡隘寮溪

抵隘寮庄後抵達鹽埔庒

此間道路開鑿十分有望

僅有橫渡隘寮大溪的困難

此間探險者1日行程、蕃人半日行程

自鹽埔庒至蕃薯寮1日行程5里32町

從鹽埔庒出發

經過阿里港街

抵達蕃薯寮

此間1日行程

蕃人也ㄧ樣需要1日行程

蓋蕃人在跋涉高山峻岳的坡道上甚為得意神速

但平地的步行則別無二致

此間盡是坦坦通路

但下山後要到番薯寮時

則稍微要迂迴

且各處有水流

洪水之際交通困難

因此自然令人覺得需要架橋及堤防

有望的路線道路

一、自卑南至大南社道路

本線已如前述

故省略

二、自大南社至舊大武社道路

此間的路線

依實地探險的結果

溯呂家溪的道路到底是絕望的

因此由大南社起立即取通過聳立於呂家溪上游北方山脈的山路

經過庫拉耀沃山的山巔ウカウガル高原的南腹或北腹

抵達舊大武社時

東西山脈的斜度還不陡峭

且無需渡河之處

因此看來可行

另依蕃人的觀察

相對於上溯呂家溪的道路

該路線多少有點迂迴

山路據說只在溪水暴漲時才通行

固然

河線位於南方

而山路則通過北方

確有多少迂遠的事實

但南北大南社線與太麻里線僅差一里餘

由此看來

雖有比較大的差距

但仍以本線較為有望

三、自舊大武社至蕃薯寮道路

舊大武社以西

雖是實地探險的道路

但舊大武社至戰亡的達得勒(ダデル)社的5里餘

通過斜度陡峭的3400-3500尺的山岳斜原

另外也須渡河

因此難免有工事上的難關

但斜度陡峭

也許會意外地讓工事容易也未可知

畢竟這是僅此於中央山脈庫拉耀沃山腹難關的通路

以西從去露社至霧台社之間

多少有斷崖絕壁的難關

但聽說為數很少

雖有河流

河寬狹窄

附近不乏山中用材

架橋也相當容易

不過從伊拉社起下往河流的道路

到底沒有希望

因此一度渡河後

通過聳立於隘寮溪上游西岸的高原半山腰抵塔拉巴珊社再抵達三地門(テモル)社的道路

開通有望

以上是先以實地探險的道路為基礎所作的預想

但本線從舊大武社至三地門社之間

有需渡河三次的麻煩

所以反倒是應該可以採取以下的有望路線

亦即由舊大武社起

渡過水量少的隘寮溪支流リクラガ河

由此以西的路線再完全採取河流西方右岸的丘陵山岳

抵塔拉巴珊社時

其間因無需渡河而可抵三地門社

可免河害之苦

四、自三地門(テモル)(土語三頂門)至蕃薯寮道路

由三地門社起

不渡隘寮溪而直接沿山麓抵達蕃薯寮的道路開通時

相較於從三地門社走既有道路經隘寮埔、阿里港等的道路

多少有減少一些日里數

且應該有減少該地附近的水害

4.有望的路線道路開通後由卑南至蕃薯寮的行程臆測如下

有望的路線道路開通後由卑南至蕃薯寮的行程臆測

自卑南至大南社山中                一天行程

自大南社至タテルスン            一天行程

自タテルスン至舊大武社         一天行程

自舊大武社至チパイワン附近   一天行程

自チパイワン附近至隘薯附近   一天行程

自隘薯附近至蕃薯寮               一天行程

合計                                   六天行程

備註:

本臆測係多少斟酌行路難所作的臆測

因此道路開通後

或許只要四、五日即可抵達蕃薯寮

5.沿道的一般蕃情(檢附道路開通的相關蕃人利用事宜)

大南社路線沿道的蕃情

本路線沿道的蕃族分為兩種

一為大南社族

一為排灣族

一、大南社族

該族挾著中央山脈住於東西的山間

以大南社為始

有舊大武社、達得勒社、タマラカオ社、阿禮社、去露社、霧台社、神山社等

各社語言、風俗習慣相同

互有往來、結婚

從而血族相同而親交

本族中以大南社為首要的蕃社

威名遠播

各社皆敬畏大南社

因此有大南社自身成為他社霸主之觀

此次探險旅行之際

廳長自己來到大南社

將一行的嚮導及護衛任務託付他們

可說策略頗為得宜

旅行的結果

大南社的功勞甚大

而且有關道路開通之事

也能服從廳長的諭示並不負期待

另外各社原本都是治外無所屬的蕃社

為此次探險一行所認可

各社頭目開始跟隨探險一行

來到台東廳

並希望成為本廳轄管下的蕃民

他們雖然性情多少有殺伐之風

但此係有關蕃社相互之間的事而先天上有如此所為

對於本國人

則頗表同情而服從

今後成為本廳治理下的蕃民

只要撫蕃之法得宜

則深山無垢的蕃人必將化為順良之民

二、排灣族

本族既已是台南縣阿緱辨務署主管的蕃族

伊拉社以西チパイワン、トコボン、塔拉巴珊(タラバサン)、三地門(テモル)等蕃社皆屬之

而與大南社族言語、風俗習慣、性情等完全相異

而與本廳管轄的排灣族相同

多少有交通往來

該族中的伊拉社

自前代即威名遠播

壓制遠近

頭目死後

由女兒繼承

其母攝政社務

威風不如往昔

惟舊家仍多少受到尊敬

目前本族中有名的蕃社為卡拉達蘭(カラタラン)

該社居住於本廳管轄內的太麻里溪上游高山

該社頭目松魁(ソンクイ)遠近馳名

與大南社的頭目齊名

不過伊拉社以西的該族蕃社

與隘寮附近土人庒甚為不和

從而交通往來無法自由

相互殺伐而怨恨日增

蓋如欲開闢蕃界的道路

則首先必須了解蕃情

如此之蕃情

不免阻礙道路之開通

為謀求該地附近社庒間的和睦與開拓交通往來

則道路的開通則是首先的先決問題

另外兩族之間相互的鄰社多

交通頻繁而和親往來

因此山路間的蕃情普遍良好

他們對道路的感覺亦可

三、蕃社間的道路開通專只使用蕃人

蕃社中各有其領域劃分

耕作狩獵等都相互遵守領域而不侵犯

所以道路的開通

也可利用如此習慣

各社的領域之間可由各社負責工事修繕等

以讓蕃社負起自然的責任

而且逐漸轉為在利用郵局電線等維護與配送等策略上

讓他們負起責任

其結果將使蕃害消失

特別是利用配送人夫等方面

在時間及經濟上將產生極大的利益

另一方面隨著蕃社的開發而達成撫蕃的事業

可說是一舉兩得

6.山林與木材及石材

山林方面

南部台灣中央山脈以東盡是繁茂一般的雜木

生長很多樫木

有用木材方面

大南社路線中的中央山脈部分

有看到目測一丈以上的冷杉大樹數十棵

另太麻里路線中央山脈的部分

有看到目測一丈以上的檜木數十棵

其餘未見有用木材

這些用材

當他日蕃人知道使用刀斧之術時

料將有砍伐用材之聲

石材是黑色的石磐石

山中四處所在多有

惟太麻里路線中的石磐石尚屬幼稚而無石材價值

但大南社路線附近的石磐石則成熟堅固而適用於石材

其坡道雖可東西搬運

但都在山岳河川之間 

因此在道路未開的今日

將會頗為困難且需要相當的費用

三、蕃情部分

1.探險道路沿道的蕃社名及以管轄內或管轄外與路線別紀錄其附近的蕃社名稱位置的表格

大南社路線沿道管轄內的蕃社名稱及位置里程

蕃社名         位置               距卑南里程

加里墨社    位於呂家社西方        三里

大南社       位於同名之山巔        五里

舊大武社   位於低原兩河之間      二十五里二町

達得勒社   位於低原的河岸        三十里

去露社      位於高山半腹          三十七里

達馬拉卡社 位於低原的河岸      三十七里

霧台社       位於高山半腹        三十九里

神山社       同上                   三十九里

大南社路線沿道管轄外的蕃社名稱及位置里程(但有△符號者,係實地通過的蕃社,有↖︎符號者,係聽聞的蕃社)

蕃社名               位置                  里程

↖︎マノアン社      位於高山半腹      由舊大武社往西北,蕃人一日行程

↖︎キャラワン社   同上                  同上

↖︎パリラヤン社   位於高原的半山腰 由舊大武社起,蕃人二日行程

↖︎プノ社               同上                      同上

クルグル社       位於河岸低地        距卑南41里2町

↖︎トコボル社      位於高丘河岸      クルグル社西方約2里半

↖︎チパイワン社   同上                  同上

↖︎ダイワン社      同上                      同上

↖︎トボン社          同上                      同上

タラバサン社 位於河岸高丘半山腰 距卑南42里20町

テモル社       同上                   距卑南43里2町

↖︎ダラダライ社 位於高山的半山腰  距タラバサン社約3里半

↖︎サンサンリ社  同上                  同上

↖︎マシリ社       同上                  距タラバサン社約4里半

太麻里社路線沿道管轄內的蕃社名稱及位置里程

蕃社名                    位置                  距卑南里程

太麻里社             位於街道            8里

カラタラン社       位於高岳的山頂    12里21町

トリトリ社          同上                  15里16町

↖︎ロボル社             同上                  距カラタラン社東方約2里

↖︎パムリ社           位於高丘的半山腰   距トリトリ社東方約1里半

↖︎チ?ドル社         同上                   同上

↖︎ウリョウロ社       位於高丘的半山腰  距トリトリ社西南約5里

↖︎カリコボカン社    同上                  距トリトリ社西方,蕃人一日行程

↖︎コサポガン社       同上                  同上

アデル社            位於丘陵的半山腰  距卑南29里18町

備註:去露社至テモル社的路線,因與大南社線相同,故省略

2.蕃族的種別及蕃社相互間的關係

有關此次道路探險的沿道蕃社及附近蕃社

根據言語、風俗習慣、地勢、交通等調查結果

發現蕃族的類別有二種

一為大南社族

一為排灣族

大南社族是東西方挾南部台灣中央山脈庫拉耀沃(クラヤオ)高山而居住於隘寮水源高山的蕃族

居住於山脈東邊的是大南社

居住於西方有舊大武、去露、阿禮、達馬拉卡、霧台、神山社等

北方的則有マノアン、キナラクン、プノ、パリラヤン等各社居住

以上各社語言、風俗習慣皆同

但居住於北方的各社是屬於台南縣所管轄

與居住於東西方的台東廳轄內蕃社缺乏和睦往來而有相互爭鬥情形

目前相互成為仇敵

不過居住於庫拉耀沃高山東西方的各社則相互有聯繫往來而和親

且各社往往相結婚而增加其血緣

因此種族的交際越發親厚而蕃情良好

本族中的大南社居蕃社之首

加以從前即沐浴在本廳的撫育中

其進化程度非他社所能比擬

使該社原本就稱霸西方各社

因此如今的大南社之名遠近馳名

特別是大頭目帕薩克(パサク)有稱霸高山蕃地之觀

亦即此次探險的山旅中

透過他擔任嚮導

一進入各社

各社頭目莫不敬畏信服而唯命是從

因此足以知道他的名聲平時響徹遠近且如何鶴立雞群於該族之中而身份不輕

此次旅行之際

他不僅親切與同族接觸

且廣而進入他族的蕃社

大力進行遊說而博得信賴

使得他的名聲如今日益高漲

而大南社從來被劃入於卑南族之中

這實在是謬見

該社與卑南族在語言、風俗習慣原本就不相同而確實是高山蕃地的另一種族

透過此次的實地調查結果而得以明白

疑是只因為該社居住於東邊的高山並與卑南族鄰接往來而被誤認同為卑南族

所以在此簡單說明其誤謬

排灣族是居住於從台東到恆春的海濱起往西挾南部台灣中央山脈的東西方大蕃族

此次旅行中

位當通路的蕃社與散在通路附近的該族蕃社

居住於隘寮溪上游クルグル社的西南西海岸山脈的斷絕山谷丘陵之間

以クルグル社為首

有トコボル、チパイワン、ダイワン、トボン、テモル、タラバサン、ダラダライ、サンサンリ、マシリ等各社

以上各社皆是台南縣阿緱辨務署轄管的蕃社

各社互相有聯絡往來

另與本廳所轄管的排灣族亦互有交際往來

且與鄰社的大南種族亦和親交際

目前該族中、特別是靠近西海岸的各社

與土人庄甚為反目不和

因此社庄之間的交通杜絕

爭鬥殺伐不斷而蕃情因而不穩

該族中的クルグル社

在故頭目ラブラス的時代

威名遠播、遠近風靡而威震該族及大南種族並使其來貢

一如目前的公館石造遺跡

聽說是使役遠近的蕃人而令其建築之物

公館是面長十間、深五間的大廈

柱樑採用大木

四壁及屋中盡是使用石磐石

館內很多起居室

一半為頭目的住居

一半為家臣居住

頭目ラブラス死後

繼承衣缽的是當時由大南社入贅的チシリ

此人聽說在踏上內地觀光之途後

在歸來的五月前病沒

如今由其遺孤的妙齡女子パタガオ繼承

由其母スルク攝政社務並居住公館率領家臣

另外亦擁有家臣的一蕃社

宛然有母王宮之觀

唯其威風衰微

名聲不如以往

遠近的蕃族如今僅對舊家表達其尊敬之意而已

目前取代該社而雄霸該族的蕃社是轄管內的カラタラン社

該社的ソンクイ雖與大南社的頭目帕薩克齊名

但尚缺乏一統該族的伎倆

ソンクイ的勢力範圍僅限他附近一帶的族群

而大南社原本就與クルグル社等有血緣的姻親

因此大南社頭目帕薩克的勢力反而被クルグル社附近排灣族之間所重視

3.蕃族相貌比較表

相貌

項目 大南族 排灣(棑頑)族

性情     剽悍而勇敢                 剽悍而稍微柔和

身體     身高普通而體質強健  身材高大而體質強健

顏面     赭黑而方形者多          赭黑而長形者多 

眼        眼大而凸形者多           同左

鼻        多扁平                         多隆起

刺青    女子多在手指刺青       女子依蕃社而同左

           男子多在足部刺青       男子皆無刺青

耳環    女子多穿戴耳環           同左

頸飾    女子使用銀及陶器製    同左

4.衣服及頭髮、帽子等

大南及排灣兩族大致上與平地蕃沒有不同

以下僅就其相異點列舉如下

男裝

上衣與平地蕃沒有不同

貼身裙(腰巻き)多取用織布包纏及膝

外套方面

頭目的一族多用豹皮

蕃丁多用鹿皮

頭髮與平地蕃同

帽子悉戴皮革帽

有再做裝飾的

也有不做裝飾的

頭目的帽子在皮革帽上以豬牙裝飾並附徽章

女裝

上衣與平地蕃同

袴裙取用織布長而寬敞地包纏群裾

一般穿著及於脛腿

上半部穿戴布製的長足袋

頭髮其綁帶樣子與平地蕃無異

但常以草葉花朵裝飾

上半部的頭髮有的會披上黑布頭巾

5.食物

主食為蕃薯

偶而吃水芋、小米等其他農作物及水果

副食多為狩獵所得之肉類

偶而吃蔬菜

酒是他們的最愛

平地附近的蕃社常購飲台灣酒

但多飲用以小米、陸稻等自家釀造的濁酒

6.家屋及家財

大南族的家屋

屋頂及四壁皆以黑色的石版石築造

只有樑柱使用大木材

家屋一般低矮

家的三方沒有絲毫的空隙

只前庭僅容一人彎腰出入

只有一處入口及屋頂與前面一、二個窗戶而已

家的中央有大柱

在這掛上武器

其上部置放獸骨

另棟樑等處排列諸多獸骨作家的靈位

接近家內前庭的窗戶處

會敷設更高的石版石成為一房

再在其左右敷設一般睡床的石磐石作為主人的寢室

接近家的側壁入口的反側有灶

灶的後方有像寬約三尺的通路

即是廁所

排灣族的家屋結構、隔間與大南社雖無異

但屋頂是茅草葺成

比較多用竹木的用材

只有這點差異

家財

飯鍋、桶箍、湯匙、蒸爐、水酌竹、水酌飄、臼杵、畚箕、穀物籠、竹草皮行李、藤行李、支那包、網物、道具機織、道具砥石、斧、小山鍬、刀、劍、弓、矢、槍枝、裝飾器、衣服等 

7.農業、農具、農作物

農業方面

各族皆是開拓山腹傾斜陡峭的山野

只要有天然肥料

就繼續耕作該地

至而肥料耗竭而無收穫時

就再開拓其他山林原野的半山腰耕作

蓋高山峻岳之間並無平坦之地

不得已才開拓山岳峻嶺的半山腰

僅能耕作沒有水田的旱地

農具方面

只有像小鶴嘴般的鍬以及大的山鍬

不用獸力而只用人力

農作物多為蕃薯

另有陸稻、小米、玉蜀黍、稗、樹豆、水芋、菸草、香蕉(金蕉)、木瓜、南瓜、苧麻(ラミー)、鳳梨、花草等

8.狩獵槍枝及野獸種類

狩獵方面

各社有其狩獵區域而相互不得侵犯

倘有入侵其狩獵區域時

則得以槍殺之

而狩獵是蕃社男子的職業中最要緊的技能

其巧拙直接造成一家貧富之差

因此一如蕃女在選擇丈夫時會先過問狩獵之巧拙

可知其被視為榮譽之程度

另外狩獵變成是他們戰時的演習

透過狩獵的巧拙如何

足以知道其蕃社的強弱

所以男子不問老幼

經常在山野狩獵

希望能夠多多取得獵物

槍枝方面

各社每戶平均有二、三隻

大南族中的大南社

有從清國敗兵購買六連發的八十挺毛瑟槍

其他各社及排灣族均有恩菲爾德步槍(エンピール:Enfied Rifle)

彈藥供給不絕

這推測是因為有違法進口之故

野獸種類

水鹿、花鹿、山羊、豬、猴、熊、豹、兔、狸、狐、穿山甲、水瀨

9.手工及製作品

蕃布、蓆、網袋、竹及藤的手作物、煙管、杵、臼、木甕、農具、裝飾品、刀、槍及劍

10.家畜類

家畜方面

有狗、豬、貓、雞等

各社均有飼養狗及豬

但也有完全不養貓及雞的

對旅行者來說

有欠缺副食的肉類之感

另各社均有蔬菜

11.宗教性的迷信

蕃人一般對於天地日月方位星辰山川河海等

懷有一種宗教性的迷信

亦即他們所感的一切吉凶禍福

都是存在於天地日月方位星辰山川河海等冥神的所為而妄信不疑

而他們也相信靈魂不滅的說法

在生存中

他們相信所信賴的善人死後靈魂會上天而得到安心

但惡人靈魂無法上天

魂魄徘徊宇宙之中而化為幽靈妖怪

並往往困擾人們

其他迷信的情形舉例如下

1.蕃人一般相信夢境,夢中的事情都是神通、神話而深信不疑。

2.蕃人一般相信一種鳥聲並作為吉凶禍福之兆。

3.蕃人一般視打噴嚏及放屁為不吉並忌諱之。

4.忌諱鳥獸橫斷通路及飛走並視為不吉。

5.主農產物的播種及收穫時,必定向天地神明立誓並做大祈禱。

6.家中有病人,視為神明的處罰而作祈禱。

7.旅行中,在各地祈禱平安,另對他們所相信的靈地、靈山做祈禱。

8.飲酒時,必向天地四方以指尖揮灑酒滴。

9.戰爭或出外狩獵、馘首時,必作祈禱,獲得獵物時,再作祝祭,特別是像馘首祭,數日間全社狂喜地舉行取首祭。

10.生病及有不吉之事時,一般視為是鬼神的冥罰而必作祈禱,倘不幸一家有數人死亡時,慣例是一定要搬家。

12.大南社路線蕃社位置、戶口、人口、距離、職業、生產、語言、風俗習慣等表格

社名      位置                               距離                 戶數    人口    語言             風俗              人情

大南       位於同名山巔                  距卑南5里          108   585   一種族語     高山的一種風俗   稍有殺伐之氣

舊大武    位於兩河的小大端低原之間    距大南社20里2町     31   175    同大南社       同上                同上

去露      タバルガン山半山腰2600尺 距舊大武6里34町   36   252   同大南社      同上               同上

達馬拉卡 河岸的低原                      距去露北方約一里   21     78   同大南社      同上               同上

阿禮       去露東方約半里                                          52    266  同大南社      同上               同上

霧台     位於カルグーサン的半山腰  距去露2里2町          85    455  同大南社      同上               同上

カバルライ同上                              距去露2里20町        70    256  同大南社      同上               同上

クルグル  位於河岸的低地                 距霧台2里                33    108  排灣語        同排灣族        同排灣族

タラバサン 位於河岸斜原的半山腰      距クルグル2里18町     56    278  同上           同上             同上

テモル       同上                            距タラバサン18町         37    179  同上           同上              同上

社名       衣服 食物 住居 生產

大南      自製高山一種被服  主食甘藷 副食肉類  以石版石建造   主生產物是藤、獸皮、獸骨等

舊大武     同上                   同上                   同上              獸皮、獸骨

去露        同上                   同上                   同上              獸皮、獸骨、編織物

達馬拉卡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去露

阿禮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去露

霧台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去露

カバルライ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去露

クルグル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去露

タラバサン 同排灣族          同排灣族               同排灣族             同去露

テモル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去露

備註:各社的職業方面,男人專事狩獵,女人從事農業、手工等。

13.新來蕃社頭目副頭目名表

蕃社名 正頭目名 年齡 副頭目名 年齡

舊大武  クツル              53          ピハン          47

去露              カバロ           43          テカル           41

阿禮           ボルク           63          カコ               51

霧台          スハウ            30        タヌバク         38

カバルライ ビカル            45        タンパウ         40

達馬拉卡      タヌバク            57              パリ                55

舊好茶       ウキリガン          52           ランパウ            45

備註:生蕃並不會特別記住年齡,所以用推測的年齡記入,僅供參考。

14.探險道路沿道各蕃族對本國人及本島人的感情

蕃人對日本人的感情

一般帶有好意而越發信賴

究其原因列記如下

1.自日本施政以來,國家及國民未有像舊清國官衙及清國人欺瞞偏頗的意念舉動,而極其公平無私,此與蕃社的良習風俗無異且深切感受到愛撫之念。

2.感覺日本人不像舊清國治理下會對蕃人進行賄絡及強要財物。

3.感覺日本的土地廣大、人口無數、大廈矗立天空、農工商業繁榮,特別是槍砲火藥的製造等工藝極其驚人。

4.感覺日本的陸海軍強大精銳,特別是戰艦槍砲等多而大。

5.明治二十七、八年的戰役結果,感覺日本兵的戰術、武器精良。

6.感覺日本人採一夫一妻制,特別在婚姻上,不像漢人會買賣婦女,且品行端正,不犯通姦強姦等大罪,而在習慣上彼此相當一致。

7.感覺日本施政以來,蕃社的糾紛常在台東廳的公平無私的勸解說諭下不起爭鬥而逐漸減少糾紛,並安心從事工作,且對頭目等的功勞頒予金錢的恩惠而感受太平之恩。

8.相良廳長熱心而博愛的撫蕃誠意,深受蕃人感銘,恰如父母、救世主般的呼喚而希望長久沐浴廳長的餘澤。

9.像大南社在舊清治下,屢屢反抗而不聽命,但日本始政以來,親感廳長的撫育而頗信服遵循,且因大南社的信服,導致沿道高山蕃聞風而久欲成為廳下蕃民,惟因山間偏僻而久未有親臨廳下的機會。不過,在此次探險通過的途中,首次得以聽聞廳長招撫的意旨,造成轄管內的沿道七社蕃族,都很高興跟隨來廳參觀的結果。另外,不僅沿道轄管內的蕃族,即便是別處管轄的蕃族,很多都平時聽聞台東廳撫育之懇切,此次探險的途中,得知有很多蕃族望風披靡而央求到台東廳之事。

10.雖然是別處管轄的海岸附近蕃族,一般對日本人帶有好意而蕃情不錯。亦即,此次的探險旅行之際,像以前對大南社頗有敵意的神山(カバルライ)社,也信服探險者的說諭而締結和親之約。另對大南社等嘗試打擊的サンサンリ等蕃人,在得知探險一行是日本人後,也停止暴行,這是他們平時對日本人帶有好意的證明,因此此次探險的沿道各蕃族,一般對日本人的感情良好。

蕃人對漢人的感情一般不好

特別是他處管轄的西海岸附近沿道的蕃人

視漢人不啻仇敵

這是漢人對待蕃人的錯

亦即漢人從來視蕃人如禽獸而不當人看

不願開化他們的野蠻

反而愈加愚弄他們而欺瞞不人道

僅計算自己的利益而無他念

雖說是蕃人

也多少有點常識

他們看到漢人的貪婪無止境的作為

不願與之相爭以免破壞感情

亦即這是積怨已久的原因

另外

原本蕃人一般對於漢人不僅不相信

還牽連至對清國官衙的不信任

一問原因

蓋舊清治下

官吏對蕃人在錙銖利益之前絲毫不顧威信

何況擔任守備重鎮的軍人尚且如此

因此官吏的信用墜地

蕃人也逐漸輕視之

最終導致官民一起信用墜地

然而在台東廳管轄下日本始政以來

漢人對蕃的方針也自然改變

因此如今不僅不像以前會反目

還逐漸和親往來

15.蕃人的禮儀

大南及排灣兩族皆有如下的禮儀

1.有遠來的頭目、貴賓等客人時,家裡的夫婦主人一定抓著該頭目等的左右兩手,交互握手、接吻,作為慰勞遠來珍客的致敬禮。

2.接待的主人夫婦及妙齡女子等,必須慣例披著以黑布所製的三角頭巾以為禮儀。

3.饗宴酒食時,慣例一定由盛裝的家族妙齡女子出來相伴會食。

4.他人入社時,一定進行通知並等候頭目等的引導入社以為禮。

5.通行蕃社內及其附近時,大體上應作通知後再通過以為禮。

四、本廳與台南縣之管轄區域邊界

此次針對道路探險沿道的地形、山川、蕃情及舊清治蕃的所管進行調查的結果

本廳與台南縣管轄的蕃地邊界應該如下:

南部台灣中央山脈偏東而南北綿延

東西所管的中央位於南北中央山脈的西方

因此兩地管轄的東西邊界以南北中央山脈的西麓作為一般邊境

這次依據實地探險的道路考察邊界

由本廳經大南社抵西方台南縣的蕃薯寮時

發現西下南北中央山脈的庫拉耀沃高山到舊大武社

兩地管轄的距離幾乎相等

而該社的西方有由北方向南流來的隘寮溪支流ニガニガイ河而自然將地形劃分東西

因此該河應該適合成為兩地的管轄邊界

另舊大武社在舊治蕃時

有看到由舊台東州給予該社頭目的公文書類片段

可見該社以前曾在舊台東州的治理之下


所以兩地的管轄邊境

以由北方向南流的ニガニガイ河為界往南後

自該河與發源於庫拉耀沃高山山頂ウカウガル高原的リクラガ河的匯合點起

皆是以隘寮溪的上游作為邊界

隨著南下到霧社及神山社與クルグル社之間

東方有由スナラン山向西流後注入隘寮溪上游的小溪

此即成為南北盡頭的邊界

另外

由スナラン山向東南一直線到東海岸的邊界阿朗衛之間

應可作為南北山脈間的橫斷邊界線

而在其邊界線內的蕃社

東南西北皆認是其所管的蕃族

另根據其蕃族的性情、習慣、風俗等(參考蕃情)

也認為是適當的管轄區域

此次新來的高山蕃七社亦屬於此管轄區域內

五、地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