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高山採集紀行

(赤柯(Quercus morii Hayata),採集地:玉山東峰,採集者:川上瀧彌(T.Kawakami)、中原源治(G.Nakahara),採集時間:1905.10。

出處: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譯註:本文譯自川上瀧彌『台灣新高山採集紀行』,刊於1906年2月20日植物學雜誌第229號,

是川上瀧彌與中原源治1905.10.28從嘉義前往新高山進行植物採集,並於11.3登頂新高山的紀錄。圖書資料由Gloria Wang小姐提供,謹此致謝。

編者識:本會會員川上瀧彌、永澤定一、中原源治等三氏,日前探險新高山,並已由川上氏在他處發表。

此次該氏特別送來該山植物地帶的相關記事,故揭載如下。

滯留嘉義3日後往新高山

(1905年)10月28日

(華氏)88度的溫度

悶熱而汗如瀑下

每走一步

步伐越發急促

10點半抵竹山庄

在警官派出所休息

雖然時間尚早

仍吃起午餐

矗立在檳榔樹與芭蕉林中的派出所建物

景色非常特殊

11點過後

抵八掌溪的河床

早生的芒草(尾花)多

茂盛秋草中有花朵

有野生的小豆

豆色白

旱田的甘藷紅花正盛

有一種美觀

河床的原野寬闊

草蘩茂

成一天然牧場

午後1點抵觸口

在樟腦館休息

這裡將頂笨方面的製腦運出

上下茅草繁茂的山坡

抵達2千尺的山頂

左方俯瞰八掌溪的上游又有登爬的坡道

開拓山腹地種植陸稻

此外也栽種甘藷、高粱、穇子(龍爪稗)、薏仁之類

遠近山腹的草綠之間

有很多黃色的區劃

此皆陸稻田

上爬抵2400尺的地方

有綠竹、麻竹的美林

此日投宿公田庒的警官派出所

房屋開闢在山腹

建物皆用竹材

楚楚瀟灑令人喜愛

竹筒水亦清澄可掬

此日行程7里

攀登山岳的第一日山旅

行步尚未習慣

一行未有不顯疲勞之色者

午後6點

氣溫68度

室外71度

29日

在從達邦社前來迎接的高橋巡查引導下

8點出發

微暗下通過竹林之中

之後有茅草原

短暫之後進入樹林

道路險峻

有通過斷崖邊的地方

也有陰草繁茂阻塞道路之處

喬木遮蔽天空

陰草遍佈地上

多樟、樫之類

很多蔓藤木懸掛樹與樹之間

其蔓莖從百尺的高處垂下

或突向天空纏繞巨樹樹幹而達其樹梢頭部

更有轉架到其他樹木者

而加入此奇觀的

有蕨類、蘭、苔蘚之類附生在老樹樹幹上

或附生於呈星狀而被稱為大鱗巢蕨(大谷渡)的蕨類蔓莖

林中山芭蕉、省藤、沙欏(木生蕨類)、蓬萊蕉(芋頭的一種)混生的模樣

實在是真正熱帶林的景象

道路由此越發險峻

植物越發奇特

11點抵達隙頂山

在海拔3700尺的地方休息

糙葉赤車使者(キミヅ)很多

偶而在腐葉堆積間看到紅色的菌狀植物

採集之下竟然是蛇菰科的珍種之一

狂喜中再探得數莖

此植物是產於內地溫暖地帶的一種蛇菰科(ツチトリモチ)

無葉無莖

是只有美麗紅色花莖的寄生植物

有『台灣鳥黐』的新和名

再攀登上4200尺的山頂

成一密林而多殼斗科植物的巨木

蔓木參差懸空

下往東方山腹

樹木盡空而有耕地

栽種苧麻

地名為鬼仔岺(嶺)

有一農家

在此休息吃飯

此處聽說天氣好的時候可遙望新高連脈

風景極佳

可惜此日為雲所遮而無法眺望

前行不久就進入蕃界

山路坡道變陡峭而茅草叢生

像桔梗的沙參、野石竹花盛開

路旁多紫花地丁(菫草)

紫花甚美

10月下旬的現在

在此山中見得此花

毋寧可謂奇特

坡路變為陡峭

峰迴路轉數度後

終於進入無荖咽蕃社

有耕地

目前正是陸稻剛收割完成的時候

耕地在山的傾斜地砌上疊石

到處種植有芭蕉與蕃木瓜

作物除現存的陸稻、甘藷、樹豆、薏仁、芋頭等外

有很多藜

聽說是用於蕃俗迷信的巫事上

有稻草人、驅鳥鳴叫器

田圃縱橫掛有藤蔓

四處建有竹木連結並吊下竹筒

是由警戒所拉起一線就全線鳴響的裝置

作為成熟期前後驅逐鳥類之用

在茄苳樹下休息

蕃人送來柑橘類相贈

形狀像肥後的蜜柑

皮薄而酸味強

很能止渴

此後又升降坡路數回後抵達竹腳社

頭目波猶(ボーユー)、達邦社的副頭目尼亞摩爾尬納(ニヤモルガナ)率領十數名盛裝的蕃人蕃婦前來迎接

並捧來芭蕉與蜜柑表達深切厚意

於是蹲在田圃間的石牆休息

蕃婦的髮飾有用藤黃菊的鮮花者

蕃名聽說叫屋數彼特(ウスビト)

其風俗聽說是栽種用來賞花

黃昏抵達石埔社

時間已是日薄西山

黃昏暮色頓時到來

再上下坡路

沿後大埔溪上游而上

夜色逐漸昏暗

山坡路越發陡峭

疲憊的雙腳越發沈重

有一位叫阿巴里的巡查補探尋而來並協助引導

他右手高高舉起松明之光照著危險的道路

抵達河床、渡過竹製吊橋、上爬陡峭的山坡

前山偶而有火光

聽說那是達邦社

於是下山谷又上山谷

抵達達邦社時

已經有蕃人數十名盛裝迎接

在石田警部的引導下投宿派出所

此日的採集品極多

而且珍奇者不少

還沒到新高山

我們的行李已經很重了

10月30日

出發

不知不覺中遠離村里又再度踏上山路

蕃家附近的山桐子(イイギリ)、油桐(アブラギリ)雖結有花果

但樹幹高

隨著登山而越發陡峭

一步比一步難行

路邊有綻開笑顏的石竹花

在爬到約4500尺處

有景致相當好的地方

稍微休息

時間雖近中午

但覺得應該趕快到寒冷的地方

所有又提起腳步穿入森林之中

此森林是自古斧鉞未入之地

殼斗科、樟科的古木老樹上下交疊

晝猶尚暗

幹圍超過7、8尺

樹枝有達10間者

樹幹中纏附苔蘚地衣

樹下陰草繁茂貌

出現暖帶林的特徵

令人有九州森林的感覺

就我過去的觀察記憶所及而勉強與現在的林景作比較

則有像天草島的福連木官林

過中午的1點

終於到了一行休息及吃飯的時候

過下午4點時

進入竹叢的小道

有一小細紙片寫有野營地往左的目標

遙遙聽到咚咚的伐木聲

這一帶的檜木林

讓人仰望的大樹木非常多

10月31日

昨夜的借宿地叫山水

位於海拔6800尺處

蕃名稱為七所莫(チソモ)

是有水的地方之意

有泉水

終年不絕

因此得名

位在阿里山森林的南端

有檜木樹幹達1間半的大樹與五葉松混生

像空心苦竹(女竹)的竹子茂生

這裏鹿大量聚集

在竹筍生長時

就成為蕃人的獵場

昨夜的最低溫度是華氏55度

今天早上變59度

野營地一帶多戟葉蓼(溝蕎麥)、鹿藥(雪笹)、藤漆(蔓(蔦?)漆)

這些雖然都是內地所熟悉的草木

但在台灣都是珍奇的種類

特別是紅葉的葛漆纏繞五葉松樹幹的模樣

讓人想起母國的秋天

雖然這樣

還是早上7點就從野營地出發

沿著上坡路而行

不久林盡

抵達箭竹?(篠笹)茂盛的平原

紅松(朝鮮松)一、二株在此矗立樣貌

也是母國看不到的景色

種種的草木繁多

每一樣都非常珍奇

以性質來說是屬於高山性

雖然已過花期

很多尚附著殘花及果實

植物隊忘我地從事採集

並交互吶喊著小米草的奇品喔、小連翹(弟切草)的珍品喔

說是鹿蹄草葉白珠(白玉ノ木)、當藥(センブリ)、台灣粉條兒菜(ネバリンギラン)、日本草莓(シロバナヘビノボラス)

連名字都不知道真是愚蠢啊

也有很多學術上的所屬無法立即判斷的植物

一行抵達8000尺的山峰

景色很好

時光沈浸在拍攝四周的照片時

植物隊仍未抵達遙遠的中腹

今日的天空非常晴朗

遠近的群山一覽無遺

此一景色無以倫比

西望

一路走來的山野俯瞰之下一目瞭然

東方是新高前山層疊在群峰之上

南方是蕃薯寮的群山

可眺望關山在遠遠的雲之上

北方可俯瞰阿里山森林

也可看到高聳的新高山與其連峰

眺望如削的塔山山頂斷崖

其景色之美無法言喻

攀登一個又一個山峰

道路的南側箭竹茂密

北側是鐵杉林

亦混生高山杜鵑

箭竹之間很多台灣馬醉木、臺灣杜鵑等

偶而亦有下山谷、鑽入竹叢、穿進闊葉樹林的時候

林中多昆欄樹(山車)的大樹

這是充作鳥黐的上好原料

不久也將有為採集而來前的人

3點左右登抵景色優美的山峰

前面的新高之嶺如唾手般可得

今晚野宿的地方

在距山峰不遠的枯木林中的竹叢

有大砂岩的岩蔭可防風

此處稱為岩山

位於海拔8250尺處

有小細泉滴落

先大量割取箭竹敷地

再於上面鋪上藺蓆後

我們的睡床就此完成了

11月1日

辛苦睡在8250尺不習慣的野宿山上

等不及天明就起床

焚起熊熊烈火取暖

總之就先備好早餐

今天的野營地訂在沙里仙溪上游的溪水處

其距離也不太遠

所以就不帶午餐而於8點過後穿出樹林後抵小竹原

這稱為歐葉那屋契納特(オーエナウチナト)的地方

是草原中的樹林地

此處也可說是阿里山草地的公園地

五葉松的樹下很多珍奇的草木

芸香科、瑞香科、薔薇科、胡頹子科的木本

甚至柳葉菜科、茜草科、燈心草科、禾本科的草本

都非常珍奇

山路由此稍稍輕緩

不久抵達9000尺的峰頭

暫作休息

北方由沙里仙溪谷可遙遙眺望東埔社及濁水溪的河床

這附近有像越橘的一種奇品

結著紅色果實

有水苔相當珍奇

這是桔梗的一種奇品

中原氏探得一株寄生植物

喜容滿面而甚為得意

這是列當科的一種奇品

寄生於禾本科植物的根

有暫定的名稱為玉山列當(新高ウツボ)

登上山頂後又下深谿

陡峭直下危險至極

勉強下到荖濃溪與沙里仙溪的分水嶺

向北進入森林

下沙里仙溪約半里

抵達海拔8100尺有溪流的地方

蕃名塔塔加(タータカ)

有三間狩獵小屋

聽說是東埔蕃的獵場

林木主要是赤蝦夷松

菊科、茜草科、虎耳草科、風露草科的植物很多

深山釣舟草、哨吶草(チヤルメルサウ)、長葉的茜葎(アカネムグラ)(新種)

都是珍種

梅缽草白花盛開

美觀至極

有虎杖、有款冬

久違地看到寒國的植物景觀

欣喜不能自已

午後是入山以來首度得閒

得以整理各自專門的工作

11月2日

早上7點出發

登抵昨日的分水嶺

由此處朝新高山(玉山)前進

昨天為止的道路都還有路形

但從今天起完全沒有路

只能沿著山峰前進

攀越斷崖、登爬陡坡

左方是針葉樹林

右方是山竹茂密的傾斜地

行進甚為困難

枯死老木橫倒道路

難以跨越

約半里後勉強抵達稍平之處

針葉樹的美林因為山火而大多成為枯立之木

山崖邊到處有石竹科的奇花

一種冬莓結著黃色的果實

味甘頗美

採而食之

吃了又採

貪得無厭

偶而摘到刺梅的大紅果

這也是山中的一種樂趣

從早上即是陰霾的天空

不知不覺中罩上濃霧

時而與由左右的山谷湧上來的密霧相會合

附近一帶的景色難以分辨

寒氣也沁入身體

時間也已過中午

就在大岩石的陰處午餐

但手因寒氣而顫抖

焚火烘乾為霧所濕的衣服

打開便當

又是沒有黏性的米飯難以下嚥

不得已將此飯作為晚餐的稀飯

雖然飢餓

但沒有人下箸

又行往險阻的山峰

抵達一萬尺的山頭時

已過3點

濃霧越來越濃

寒氣益加

此野宿之地位居海拔10500尺的林中

連一行8名安坐的地方都沒有

在膝蓋交互相合的傾斜地上作出座位

雖努力焚火

但煙燻濃濃

霧如細雨

再加上寒氣

其不快無以復加

加以預計完全沒有水而預作水的準備

但讓煮飯無法隨興而行

將中午的便當與裝入藺蓆袋的冷飯加入竹筒水做成雜炊

再煮鰹魚等罐頭

寒夜的此頓飯無比美味

此夜在充滿濕氣的高山野宿

供應了熱茶及水果燉煮

11月3日

今天是終於要登頂的日子

一如之前所預定

選在天長的佳節攀登敬畏的至尊所命名的高山

心想能慶祝今日的佳節實在是無上的光榮

所以醒來就想看天氣如何地仰望天空

令人高興的是滿天星斗輝耀

於是不待天亮就起來整理行李

並急著外出在有水的地方準備早餐

昨夜的最低溫度降為華氏43度

降下白白的濃霜

寒氣極強

來台灣後首度見到霜

並奇特地堆積在枯木上

以兩手掃集而得以手握一團霜冰

下往青森冷杉、鐵杉、花柏的樹林

抵達臨深谷之處

想在此拍攝從新高山頂升上來的朝日景色

在架相機器具的附近

蕃丁們也焚火旁圍成圓陣取暖

想要準備早餐

就再越過險阻的兩峰

潛入茂盛的竹叢後抵達溪川

這邊的山崖旁有繖形科的兩種、像九輪草的櫻草科一種

有小型的一種唐松草

有毛茛的一種奇品

沿著溪流的岩石旁

有一種小型的柳葉菜

像深山赤花

在河床休息煮飯

這裡是發源於新高山的荖濃溪水源

清澄而水量極多

令人心情愉快

11點過後踏上攀登之途

天空放晴

氣溫也適合步行

原本昨天之前身體多少有狀況的人

今天無恙地精神充沛

身心萬無一失

我們也都奮勇爭先

相互勉勵毫不以為苦地登盡傾斜陡峭的針葉樹林

時而有斷崖岩石脆弱而易崩的危險地

林中苔蘚易滑

一面採集在苔蘚間綻放的龍膽科、菊科、繖形科的植物等

一面仍持續向上登爬

1點左右抵達冷杉林

進入短矮的圓柏蟠踞的茂密灌木林

這一帶的樹幹雖超過一尺

但高皆未及一丈

經過此地後

伏牛花的一種(命名為玉山小檗)(新高ヘビノボラズ)與圓柏混生

有短灌木的樹叢

從粘板岩的崩落岩片與峰頂滑落的岩片重疊

從這裡往上登爬

像是進一步退半步

傾斜處亦陡峭難以攀登

無論如何終於勉強抵達一處山峰

這裏是南方山峰與我們要攀登的最高峰之間的山峰

大家採集金梅草、薄雪草、石松科、桔梗科的奇花

都無限的開懷

接著仍想要再尋找珍種

就往此處的岩蔭處、彼方的凹處去搜刮

山峰的東陰處有稍低呈池形的地方

茂盛長有雜多的植物一群

有藍色山蘿蔔、黃色的金絲桃與景天、紫色的風露草、紅色的石竹與柳葉菜、白色的薄雪草

都剩殘花

兩人毫無懸念地熱衷於採集

並獲得薔薇科、繖形科的種類

另再探得姬花蕨、深山荵

乘興而來很難捨得離去

可能是覺得我們一行遲遲未來

當聽到石田警部吹著笛聲前來迎接時

讓我們嚇一跳

惋惜地離開此處

沿著山峰行進時

前面被兩座山峰所阻

左右是深溪

踏著粘板岩崩塌復崩塌的山峰而行

危險的地方很多

攀附容易墜落的岩角

千辛萬苦地越過一個山峰

由此又下險阻的山谷後再攀登最高峰

這一帶沒有可以信賴的樹根

只能死命抓住岩角

其危險無法言語

由此起部分的蕃丁在中腹休息等候我們

並只搬運山頂上必要的器具行李

從這裡到山頂是最為險峻之處

攀登絕壁時

緊抓的手如果放開

就會粉身碎骨在岩石上

戰戰又兢兢地相互警戒攀登

終於辛苦地登抵山峰

但絕頂尚在遙遙的北方

此時自己跳過大小相疊的粘板岩崩落的銳利岩角前進時

恰巧看到從東方的山谷湧起濛濛的雲霧

一瞬間就充滿腳下

午後的日陰斜斜照射我們的身影

將影子映入霧中

白雲之上映入我們身影的同時

顏色美麗的彩虹畫出圓形將我們的身影包入

其外輪的彩虹顯現出二、三圈

其美觀無法言喻

這聽說就是『映光輪』

是高山上難以得見的所謂觀音圈(御來迎)

雲中顯現出神佛之姿

而為登山者所崇拜

啊!令人讚嘆

實在是美麗的眺望

但可惜轉瞬之間

雲被風吹散

空中的奇觀就此消失

抵達絕頂時

是下午3點

抱著多大希望才站上新高山山頂的身體

不覺充滿著感謝與滿足的心

而放聲高呼萬歲

山頂地狹

僅容30人站立

山頂上岩石岩片散亂

雖有植物但種類甚少

在霜枯之時

雖有花但已過花期

蟲類方面有飛蝗的一種四處亂跳

景致難免有極其寂寞之感

今天雖晴空萬里

但溪谷為雲深鎖

遙遙的山下躲在白雲裡

只有萬尺以上的峰頭拔出雲上

像白雪中簇生的竹筍

北方是郡大、巒大的山峰

西方是對高、飯包山

南方的雲表中遙遙可見關山

東方接續附近山峰的

可見新高的一峰屹立

其高度稍低

但遙遙雲際有一山

其高度或超過此山

從東南西方來看

溪流都可見發源於此山

此嶺實際是流向台東、蕃薯寮、斗六方面的諸大河的水源

依據福留技師的調查

山頂的岩石是水成岩

粘板岩與硬砂岩交互成層

粘板岩之間露出石英脈

像粘板岩一樣顯著受到風化作用而崩壞

層向由北稍向東8度

傾斜度平均50度

寺本技手的氣象觀測結果

下午3點的氣壓476毫米

根據此結果

同時對比台中、台南、台東個測候所的觀測

算定新高山的高度13120尺

又午後3點的氣溫華氏50度

同時刻相比台北的68度

低了18度

午後4時急速降到41度

對比台北的70度

低了29度

我和中原氏兩人所採集的山頂

亦即產於一萬尺以上之地的顯花植物有52種

含24科45屬

此外

高等隱花植物有3屬3種

珍奇的種類頗多

以其性質來說

帶有高山的性質

亦即可說進入了所謂阿爾卑斯植物地帶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