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巒山•烏拉孟山•丹大山縱走

譯註:本文刊載於1938年2月台灣山岳第九號。台北工業學校(譯註:台北工專前身,今台北科技大學 )教授千千岩助太郎率山岳部成員,

由大水窟山經秀姑巒山 登烏拉孟山(今馬博拉斯山 )後,往東登馬利亞文路山、馬利加南山 ,再循北登僕駱西擴山、烏妹浪胖山抵義西請馬至山,

再由此向東經馬路巴拉讓山,再往東北登盧利拉駱山(今盧利拉駱山西峰)後,抵丹大山 ,完成岳人首度由秀姑巒山 經烏拉孟山縱走丹大山 

(有紀錄的丹大山 首登,是1930年5月的小林 勇夫,他由花蓮富源循關門古道經倫太文山 後,往西南抵丹大山 )。之後,

千千岩循原路返抵義西請馬至山,再向西北經可樂可樂安之險(今斷魂稜)、天南可蘭山(今紅崖山)後,抵喀特格蘭社,完成14天的山旅。

本文千千岩特別以布農語詳細紀錄當時的山名、水源地 、鞍部等,值得日後調查,恢復其原稱呼。另蔡日興先生熱忱協助訂正山名,謹此致謝。

昭和12(1937)年7月26日-8月8日

參照地圖:蕃地地形圖五萬分之一 集集、 丹大社、阿里山 、郡大社、新高山、打訓社、本會發行新高登山地圖

參加者:台北州立台北工業學校山岳部員千千岩助太郎(Leader)、中井晴八郎、近藤正德、廣畑日出夫

警備隊員:巡查村田 涉 、rorona(ロロナ)社蕃人チャンタケシタハヤン(舊imutsu(イムツ)社20歲)、マシヤウレタケルルン(舊honko(ホンコ)社37歲)、

オンゲタケシチバナン(舊郡大社38歲)、バイソイシババナル(舊郡大社28歲)、アンノイシバナル(舊郡大社27歲)、

アリマンスンキラン(舊hainogo(ハイノゴ)社35歲)、ラオンタケシタハヤン(舊mashitarun(マシタルン)社42歲)、

ナツトクバラベ(舊ibaho社頭目51歲)、タハナススンキラン(舊ibaho社42歲)、タハイタケシタハヤン(舊ibaho社44歲)、

bokurau(ボクラウ)社ビリヤンナガブラン(60歲)

出發前

台灣的山名有三種

除了由明治天皇及當今陛下所命名的新高山及次高山外

另有原住民族的高砂族稱呼的所謂蕃名

以及領台前由漢族所命名與領台後由日本人所命名的山

此冠名法簡直充分述說了本島的歷史

但事到如今已經莫可奈何

如強加統一反倒顯得不合理

不過有一座山非做訂正不可

那就是此次縱走中原本以馬博拉斯(マボラス)聞名的山

正確名稱應該是烏拉孟(ウラモン)山

所謂馬博拉斯山

是鄰近的秀姑巒山 的蕃名

很容易搞混

希望能夠訂正為烏拉孟山

這次的紀錄中

也用正確的烏拉孟山

另外

本島中所謂的無名峰為數眾多

隨著接踵而來的蕃地開發將被命名

此時

如果沒有特別理由

應該盡可能使用當地的蕃名

我相信這不僅對登山

在其他各種場合亦非常方便

從烏拉孟山縱走丹大山

雖被殖產局的測量隊等部分走過

但對以登山為職志的人而言

是完全的處女路線而為台灣岳人所覬覦的地方

可說是本島山岳的心臟地帶或說是密庫

筆者覬覦並調查此路線已有6年

調查的結果為:

因為狩獵的關係

必須動用高砂族中布農族的郡蕃、巒蕃及丹蕃

不過

丹蕃前幾年已移住花蓮港

動用上很困難

看來只能充分使用郡蕃及巒蕃後

剩下的就靠我們的登山氣魄了

結果是人和時機的問題

今年剛好是本校創立25週年值得紀念的一年

而且校友會所創立的山岳部剛好滿10年

隊員中也有優秀之輩

因此覺得機不可失

就決定出發

時機上

因為學校的關係

只能選擇暑假

恰巧

台中的登山前輩木田文治

也在規畫相同的路線

我和木田氏是肝膽相照的夥伴

於是很快就決定合併進行規劃

然而在出發之際

木田氏一行因勤務關係

希望延期

而我們則除了暑假以外沒有時間

雖然遺憾

還是放棄併同而由本校山岳部獨行

一行中的中井

是本校在學時代山岳部的上將級核心人物

畢業後也持續精進登山

目前是台灣山岳會的幹事

近藤是本年度山岳部的上將

廣畑是明年度備受矚望的上將核心人物

每位都有高山經驗

是所謂意氣昂揚(ハリキリ)的年輕人

特別是這次的登山預料相當難行

所以團員人數

加上筆者限定為四人

隊伍可說是一時之選

預計野營一週

但糧食準備10天份

天幕方面

考量需要絕對可以抵抗風雨

因此設計製作6人用附垂布(Fly)的天幕

繩索30米長的一條

前後行前會議共4次

向台中州警務部長提出入蕃申請

同時附帶以下條件

請求以學校校長名義組成搜索隊

1.高砂族中郡蕃、巒蕃及如有丹蕃的殘留人士,希望合計動用10名。

2.上述10名中,每個部族需各有一位精通地名及當地狀況的老蕃。

3.請求1、2位警官同行,擔任上述各部族的直接指導人士。

州當局及郡當局似乎相當慎重

以致等候多時仍未獲許可通知

出發前一天

透過警務局理蕃課平澤(龜一郎)技師的仲介

終於得到出發也沒關係的回覆

7月26日 驟雨

傍晚有激烈的驟雨

彷彿暗示前途多難

晚上10點半

在岳友及學生的父兄送行下

精神飽滿地出發

路途遙遠

想說休養為要

就進入寢車

也許有人會認為是很奢侈的「山行與寢台」

不過

萬萬不可把登山混同為遊山玩水

7月27日 晴後雨

清晨3點

在台中驛受到岳友木田氏的迎接

深更半夜實在很惶恐

不勝感激

停車時間很短

「天氣的準備如何了?」

「有半天被雨淋的覺悟」

「那就安心了。請保重,祈禱成功」

「謝謝,會的」

話很短

但想念朋友、替朋友著想的岳友心情

沁入心胸而令人高興

用力握手後告別

清晨4點30分抵二水

在站前的「山口屋」小憩

也在此睡了一覺

「好好的睡、好好的吃」

是此次山行的第一要務

喝著熱味增湯吃完早餐

6點30分

二水 驛發車

朝水裡坑(譯註:水里)前進

在車上碰到某畢業生也搭此班車

「還是老樣子精神飽滿啊!去新高山嗎?」

「不,新高山日前才陪校長去過,這次是稍微更大尾的喔」

車中

被該君在夜市的五子棋輸了6圓多的莫名其妙的好笑話題弄得很熱鬧

新高山從車窗也看得到聳立雲霄

濁水溪的水一樣是渦漩著灰色的濁流

7點30分抵水裡坑

原本有透過郡當局預約台車

但一到新高軌道公司問

卻遭冷冷回答沒有

去派出所做入山的招呼

警官又非常親切說昨天應該已有預約

還特地來到公司

借電話打給新高警察課招呼

又非常慎重地回覆說:

「已按我們的需求做所有安排,會在八通關備妥。總之,因為是首度的路線,日數也相當長,務請萬事注意」

實在令人誠惶誠恐

在警官的斡旋下

從「頭崁」(譯註:頂崁)搭台車

在頭崁之前則搭包車

不過最要緊的包車一台都沒有

不得已才在警官的斡旋下

開了巴士代替

大行李2件

天幕1個

大型背包4個

因為行李相當多

結果非巴士無法安置

車資是付了一台包車的錢

在頭崁

搭巴士到台車起站僅約300米

行李很多

所以拜託到起站再下行李

但沒被接受

對新高軌道的印象一直都很壞

「行李相當多,但費用不另外付,相對地在上坡時,要請下台車幫忙苦力」

台車站的主任這樣說

我們也覺得這樣的事常遇到

理所當然

但一對照牆壁的車資表

竟然對我們四人行李算在內

收了6人份的車費

我們一質疑他的不實之言

結果他竟然淡淡回答說

這裏的苦力

如果你們不幫忙

他們是不會動的

前輩從新高山回來時

在徒步聯絡的地方

只搬運小小的行李也被強要工資

行李稍微重一點就碎碎念令人頭痛

每一位乘客應該都有數十公斤免費的行李才對

我們扣除徒步聯絡區間的工資沒有支付

所以在一定限制內的行李

公司當然有非搬運不可的義務

但苦力和台車站的主任完全不這樣認為

算了

為了要早一點抵達東埔

在中途的台車站請吃冰和食物

大大地慰勞他們

以讓台車速度快一點

中午左右開始下起雨

苦力取出天幕的帆布和垂布蓋在行李上

又一同抱怨了起來

「下這樣的雨,到不了東埔 啦。一般這樣晚才從水裡坑出發,是不可能到東埔 的」

心想他們的「雲助魂情」(譯註:無賴行徑)又發作了

就不想理會

結果他們最後因為下雨而要求提高工資

下午1點抵達筆石

在台車站吃麵包

同時用直撥電話向楠腳仔萬的安達警部打招呼

不巧他因召集向郡報到而不在

央求安排東埔 的苦力

雨下不停

苦力說不提高工資就不動

一同意這樣敲竹槓的要求

接下來又說從和社東埔 是由牛拖台車

並要求這樣的費用

「把人當傻瓜只有一次,絕不幹第二次」

一拒絕

他們又發起牢騷

結果變成僅支付牛車費後出發

和社 變成由牛拖台車

結果一抵達和社

苦力4人立刻就回去了

而且牛車費又被抬高

由此可見

他們把和社東埔 間的工作讓給其他苦力

而且這費用還由我們支付

以前聽過在「東海道五十三次」(譯註:江戶時代由東京到京都所經過的五十三個宿場)很惡劣的無賴漢強要酒錢的故事

沒想到在昭和盛世

而且是在國立公園候補地的正中央

有這樣令人不愉快到極點的交通機構

實在讓人厭煩至極

前路多斷崖又下雨

要搭言語不通的「牛公」拖曳的台車

實在是痛不欲生

幸好沒發生事故

4點30分抵達東埔 台車站

等候良久的布農5人

扛著行李先出發

心情實在非常好

因為雨和苦力的不愉快

導致意氣消沈的一行人

又恢復元氣

急往東埔 山莊

稍微向駐在所打過招呼

5點抵達山莊

一直都很親切的久保田夫妻出來迎接

將淋成落湯雞的衣服掛在玄關旁的「土間」(譯註:指構成日式房屋內部的一部分,幾與地面同高,以區隔屋內的客廳寢室等)

就飛奔溫泉而去

終於有死後復生之感

今夜住宿在這寬廣山莊的客人

除了我們4位外

只有2、3名警官

非常安靜

被帶往12疊多的上等房間

實在是太浪費了

天幕晾在屋下及屋簷旁

晚餐後

目前駐留楠腳仔萬的警官村田涉氏來訪

他是本次帶領高砂族和我們同行的人

立刻打開地圖討論

村田氏是第一次爬山

蕃人中只帶郡蕃11名前來

警察有他自己和警丁1名

這和我們的要求相差甚遠

首先我們質疑說只帶郡蕃會不瞭解丹蕃或巒蕃的狩獵區域

他回說大致應該了解

並說這次的路線

蕃人表示不論哪個地點

在危急時

均可一日回到蕃社

這實在是認知不足

這並非簡單的山行

大部份均是前人未踏的路線

推測說大致應該了解會令人困擾

我希望增加有充分自信的人前往

如果沒丹蕃

至少一定要加巒蕃的人

為了如此安排

多花2、3天在東埔 或八通關會合也沒關係

經過這樣嚴肅的洽商後

村田氏似乎終於多少瞭解此行的難度

目前在八通關宿泊所有數名巒蕃出公差

所以到八通關後

再洽談商借其中2、3名一起同行

總之決定明天先抵八通關後就寢

7點28日 晴後雨

5點起床

又飛奔溫泉後

在山莊婆婆的好意下

準備了炭火烘乾昨日以來濕掉的半乾衣服

因為連日的雨勢

道路崩塌

橋也被沖毀

所以昨天也交通中斷

剛好有昨夜住宿的樂樂駐在所警官保高政之助氏同行

6點30分出發

雖沒有預期像「親不知之嶮」(譯註:親子斷崖)的危險

但Sasakani瀑布(譯註:ササカニの瀧,疑是蜘蛛絲(笹蟹)瀑布之意,地點不詳)因為水位上升

橋被沖毀了

是強行跑過就會淋濕的地方

今天真的就是通過瀑布的下面

不過是踏錯一步會墜入千仞的深淵

即使淋濕性命也還在

所以就注意腳下飛越而過

果不其然

就在一瞬間

半身淋得落湯雞

感覺很壞

通過上80尺、下180尺的雲龍瀑布

8點30分抵達樂樂駐在所

接受茶菓的招待後

和保高氏話別

9點出發

道路雖然平坦

但處處有山崖崩落及倒木

10點20分抵對關駐在所

在此等候應該帶領布農人前來的村田巡查

警官十時續氏

以前在秀姑巒駐在所勤務過

所以有說不完的該所附近的松茸話題

根據他的太太的說法

只要走1小時

就可以摘取約一米袋

其中有比這茶盤(直徑3公分多)還大的

一行人興奮地說

明天行程輕鬆

就去採松茸吧

接受茶菓招待並等候村田氏一行的到來

吃完中餐

12點5分出發

雲已經低垂籠罩

出發後不久開始降起粒大的雨

所以急著趕路

下午1點40分抵達觀高駐在所

事務室的土間火爐赫赫的燃燒

這真是無上的接待

烘乾淋濕的身體後感覺很舒服

睡意襲來

想要購買2斗白米

2點20分

就冒著再被淋濕地在雨中飛奔

新高登山中的台中州竹山公學校訓導小野寺克氏也從此處同行

對有穿鞋子的我們

相較於斷崖

最令人苦惱的是淋濕的木板棧道及橋樑

在一邊注意不要滑跤的情況下

3點抵八通關駐在所

宿泊所的建築也大致進行中

為了建造

各駐在所也來了很多人幫忙

在山裡深處

難得如此熱鬧

鄰室有大阪藥學專門學校學生的柳原氏孤獨一人

該氏的一行人

關山 越嶺道入山

經錢頭雁山、南玉山

登頂新高山

再抵八通關

今早更由此處出發

今夜住宿南駐在所(譯註:南營地)

想要野營一晚後登頂秀姑巒山 、烏拉孟山

所以連布農人也沒陪同就出門了

相差一天很可惜沒碰到

不過對他們的幹勁只有感佩一途

也對台灣學生的懶散愈感不耐

柳原氏因為感冒

所以一人留守

晚餐後終於到了巒蕃換傭的交涉

但在該所勤務的警官未吉茂義的好意下

割愛了一位叫Biriyan(ビリヤン)的老蕃給我們

不過

這老蕃究竟是否知道丹大山 方面的地理則尚有疑問

所謂丹大山 因為並非蕃名

所以對這老蕃也不通用

這時候山如果不用蕃名就會不方便

透過警察電話

向Katoguran(カトグラン)(譯註:喀特格蘭)駐在所照會丹大山 及關門的蕃名

得到的回覆是:

丹大山 是Makanrashyan(マカンラシャン) 

關門是Shiheragu(シヘラグ)

(但此蕃名事後才知完全錯誤,而是東巒大山 方面的地名)

依此蕃名

向老蕃詢問從烏拉孟山縱走丹大山 、關門方面所需的時間及山屋狀況

回覆說約需7-9天

和我們的預計大致相同

讓人心存一絲希望

然而筆者等人均沒去過丹大山

對山形也不了解

簡直像空中抓雲般的不可靠

不過

反正先到烏拉孟山再打開地形圖

山就自然知道了

然後再確定現地

決定是否執行就好

萬一老蕃還是堅持不能前往

雖然遺憾

我們也有回到烏拉孟山圖謀再舉的覺悟

依現今來看

應該像木田氏一開始主張的從丹大山 南下的逆走路線比較好

但事到如今也沒辦法了

在駐在所各位警官的好意下

淋濕的東西已完全乾了

所以事務室的火爐上面

掛著幾條繩索

天空閃爍的星星輝耀著

有信心明天早上應該是好天氣

就上床睡覺

7月29日 晴 午後小雨 

清晨2點起床

廣畑、村田氏以及昨天從觀高同行的小野田氏 

因為要登新高山 

2點40分就出發 

我請他們務必注意不必急並送他們出發後又睡回籠覺 

5點起床 

氣溫攝氏14度 

一面曬著日光浴 

一面等他們回來 

8點左右

新高駐在所(譯註:在八通關往玉山 路上,距八通關約50分鐘時程)來電說他們現在出發 

8點30分就看到他們很有元氣地回來了

來回6小時 

似乎走得很急 

8點50分 

和小野田氏告別後出發

布農人有郡蕃10人、巒蕃1人 

從八通關走了數十分後 

突然景觀一變 

松樹的疏林 

實在是連松茸都不可能生長的美麗眺望 

新高北山之上 

白雲飛來 

新高登山道路在其中腹橫切一的大字 

此一景觀應該是本島番界中首屈一指的吧 

從舊巴奈伊克(バナイコ)駐在所前 

可清楚看到目標的秀姑巒山 的一峰 

秀姑巒駐在所(譯註:中央金礦山屋一帶)

在幽粹的瀑布之上 

10點30分抵達 

海拔2900米 

氣溫攝氏16度(11點當時)

廣畑和村田氏太早吃早餐 

所以覺得肚子餓 

因此就吃起中餐

並受到茶菓的招待 

11點出發 

看來相當曲折的攀登 

卻比想像中還輕鬆就爬上去 

登爬到盡頭時 

變成峨峨的岩石地帶 

岩間點綴著杜鵑及高山杜鵑 

可以想像花期時的美觀 

12點20分抵達躑躅(ツツジ)駐在所(譯註:杜鵑營地)

海拔3250米 

氣溫攝氏17度(12點半當時) 

雲峰關山 、新高連峰盡入眼簾 

實在是景勝之地 

接受茶菓招待

午餐的時候 

山谷間頻頻湧起白雲 

趁雨還沒下時 

12點50分出發 

道路越來越平坦 

行走高嶺的腳步愈發輕盈 

1點40分抵達南駐在所 

海拔3400米 

氣溫16度(2點當時)

警官宮川浪義氏及警丁小野君前來迎接 

借用宮川氏的宿舍

是8疊、6疊的連續兩間

壁側設有火爐

幾年前夫人過世

目前獨身 

佛壇鄭重的擺設著 

令人不禁感到寂寞 

今天幸好沒淋到雨 

但2點半之後又下起雨 

想先整理食糧用品、製作每天的菜單

另外也想將布農帶的行李盡可能均分

所以不知不覺中花了一些時間 

4點洗澡水開了 

第一個衝進澡堂實在心情好 

一伸開身體 

就聽到嘩拉的激烈水聲

想說是雨就往外眺望

卻不是什麼大雨 

一注意之下

才發現澡盆的熱水眼睜睜地在減少 

心想是不是拴蓋拔開了 

試著搜看看也沒發現 

熱水一直在減少 

慌亂中呼喚小野君來 

原來是底部的修繕處又破了 

小野君很習慣地拿開洗滌場的木板 

碦喀敲了兩三下立刻就修好 

我又能放心地伸直身體了 

晚餐是宮川氏親手做的菇類料理 

有松茸、叢枝瑚菌等等珍奇的料理 

所以不知不覺中吃了很多

明天起就要野營 

今天是最後的通信地 

所以在燈火下隨著心思寫起信函

7月30日 晴後雨 

這裏的時鐘約快30分 

另外20分鐘前敲打的鐘聲 

其響數也不對 

如果是用考困難數學測驗的入神心情 

是不太能判斷出來的 

不過一想到送修必須下行幾十里的道路 

就完全笑不出來 

2點起床 

今天早上也是宮川氏等費心的料理 

喝著熱味增湯吃完早餐 

在黑暗中督促布農人做準備 

4點10分 

在宮川氏「保重」的叮嚀下 

終於要出發山旅了 

肌寒中行走是絕佳的情形 

特別是殘月明亮 

行走起來完全沒阻礙 

從駐在所緊鄰的西側起登 

抵達大水窟山的肩部時 

東方的天空燃燒起來

村田氏傾著頭說「彼方燒得通紅,很奇怪」 

向他說明是東天 

他也似乎無法接受 

透過北斗 七星等 

終於判別了方向

有人椰榆他說「還不到罹患高山病的時候喔」 

腳下越來越明亮 

定睛一看 

是整片眼花撩亂的花田 

實在是過於美麗 

讓原本無意識走來的大夥不自覺地停下腳步 

5點40分登頂大水窟山 

天空已經全亮 

新高山連峰的眺望特別美麗 

其山壁中映著中央山脈的身影 

是不在此處看不到的雄偉風貌 

下行北面的大碎崖地 

和昨天應該已經前往的大阪藥專的腳印 

平行地畫著兩條長長的足跡線條 

秀姑巒山 看起來還黑黝黝的 

6點40分 

通過大水窟山東北的山峰 

8點抵達秀姑巒南側的鞍部(譯註:秀姑坪)

有水塘

地面寬廣 

非常適合野營 

在此和布農分開 

布農不登頂秀姑巒山 

而向南側攀爬前進 

我們僅帶2名布農朝秀姑巒山 前行 

8點30分 

抵達從秀姑巒山 向西延伸的稜線 

向北側攀爬

9點15分 

越過西側的山峰 

從這附近可清楚看到觀高駐在所 

霧已經湧起 

眺望被遮掩

按照預定的時間 

10點登上秀姑巒山 頂 

雖是偶然 

這和昨天預言的時間實在太一致了 

所以村田氏就咋舌地說「果然是老經驗的登山者」 

山頂上埋著基石的空瓶中 

有各式各樣的名片 

但沒有一看的心情 

當然我們什麼也不放 

從頂上向西下降 

行進在玉山 圓柏和高山杜鵑之中

依靠呼喊聲和布農主隊取得聯繫 

但密生的玉山 圓柏和高山杜鵑 

讓我們不容易抵達稜線 

沒辦法就吃起午餐 

11點30分抵達秀姑巒山 的北肩 

和布農主隊及大阪藥專的野口氏一行會合 

地名是Ushitobasyan(ウシトバシャン)(譯註:疑是秀馬山莊舊址) 

有水塘 

藥專一行人昨夜在此野營 

今早來回烏拉孟 

現在要回八通關 

對該氏等人的氣魄深感佩服 

約定台北再見後出發 

不久下起雨 

這樣的天候 

今天即使登上烏拉孟 頂 

也無法調查未來的路線 

因此決定將登頂延到明早 

就急著直行往今晚的野營地 

前進稜線的東側 

險惡之地很多 

特別是通過烏拉孟 南側的碎崖地時(蕃稱Uburabyon)(ウブラビョン) 

雨下得狂烈 

相當惱人 

下午1點 

終於逐漸通過 

1點45分 

抵達烏拉孟 的東側 

雨也稍稍變小 

所以布農建議上到山頂

但如果無法偵查明天之後的路線 

登頂也是白費工夫 

因此就決定放棄 

2點抵達小屋  

小屋 是烏拉孟 東肩中央山脈主稜中的窪地 

位處玉山 圓柏的林中 

蕃稱Tarohan uramon(タロハン ウラモン)(Tarohan是蕃稱小屋 的意思)(譯註:疑是今馬博拉斯山 屋) 

海拔3560米 

有湧泉水 

但面積勉強僅容布農人 

所以在小屋 前搭起天幕 

布農在雨中勇敢地外出狩獵 

但無所獲 

傍晚雨停了 

因此在小屋 前焚火烘乾濕掉的東西 

晚餐是烏龍 的味增湯 

入夜後星星也出來了 

似乎承諾著明天的好天氣

7月31日 晴後雨

4點30分起床 

寒冷 

攝氏8度 

6點15分出發 

朝烏拉孟 前進 

布農郡蕃的Natsutoku(ナツトク)和巒蕃的Biriyan(ビリヤン)兩名 

隨著攀登 

對稜線的狀況愈來愈了解 

烏拉孟山 頂是位於稍離中央山脈主稜的西北方 

7點30分抵達山頂 

有基石 

天氣非常好 

新高、東巒大山東郡大山 、次高方面的山脈清楚可見 

展開地圖 

慎重偵查到丹大山 的路線 

這是前進或回返的重大歧路

丹大山 在遙遠的彼方 

只有黑黑的山頭冒出來 

布農也熱心地看得出神 

但能仰賴的巒蕃Biriyan 

也沒到過那裡 

聽說可以走到丹大山 西方的10825尺的山峰(蕃稱Ishikinmatsu)(イシキンマツ)(譯註:義西請馬至山)

依據他的想法 

從這義西請馬至山向西北行進 

似乎可以回到自己的蕃社喀特格蘭(カトグラン) 

然後從這義西請馬至山到丹大山 

至少需要住宿兩晚

在深思熟慮的情況下

從義西請馬至山到丹大山 

決定不仰賴布農 

而覺悟按照原定計畫獨自行動 

另外並就途中的各峰蕃名及野營預定地做詳細的偵查後 

7點50分從山頂出發 

下往原路 

8點20分抵小屋  

8點40分從小屋 出發 

不久進入針葉樹密生的森林

一直陡下

9點15分 

抵達蕃稱Ohahura(オハフラ)的斷崖 

位於地形圖11510尺峰(蕃稱Mariabubunnuru)(マリアブ‧ブンヌル)(譯註:馬利亞文路山)西側的斷崖 

是本路線中最大的險地

布農親切的說 

「此處道路很惡劣,要請蕃童(學生之意)多加注意」 

對他們來說 

學生就是蕃童 

他們有時會問: 

「你的蕃社在哪裡?」 

回說: 

「我的蕃社在台北」 

他們會說這樣啊才安心下來 

這實在是險地 

如果是一枚頁岩的話

不相互結繩是過不去的

在鬆垮的粘板岩勉強做出踏點前進 

背著行李的布農

出神看著腳下危危前進的所謂蕃童時 

突然不知道哪一個起落 

自己腳下的岩石竟然破碎掉落 

心想完了的瞬間 

意識恢復 

兩手兩腳強力支撐的情況下 

總算停在斷崖的中間 

仔細看看這狀況 

滑落的距離約6米多 

幸好斷崖成煙囪狀才能停下來 

如果再掉落5米

下面是垂直的斷崖 

不是重傷就是一命嗚呼 

同行的村田巡查臉色蒼白 

立刻拋下繩套 

但搆不到 

硬爬上來 

還好僅右腳的脛骨受傷 

連布農也非常擔心 

往後的險地就愈發慎重行走 

另外 

即使同是布農人

碰到險地

年輕人就會安慰老人前行 

其人情之美 

令人感動落淚

霧一直由山谷間湧上來 

展望全無 

10點40分 

通過馬利亞文路山頂 

在其北方的山峰(蕃稱Bashiyan banahan)(バシヤン バナハン,古戰場之意)的東肩午餐 

然後從這裡下稜線北側的森林地帶

再抵11770尺峰(蕃稱Bansanun)(バンサヌン)的西肩(譯註:馬利加南山 ) 

往南攀爬 

午後1點碰到小溪 

行往適合野營的草原 

這附近獵物似乎很多 

布農在雨中虎視眈眈著獵物 

我們稍微出聲 

就會被噓的制止 

不過最後還是沒有收穫地下往松林 

3點抵小屋  

位於寬3米多的小溪右岸 

對岸有條應是石灰質的小溪 

形成輕緩傾斜的瀑布匯流在一起(蕃稱Tarohan tabana)(タロハン タバナ),海拔2850米) 

小屋 約3米平方大小

蓋得非常好

附近很多雜草 

特別是多莓類的棘草 

導致搭天幕很困難 

所以就睡在小屋 內 

中央焚著火 

兩側和布農一起睡 

寬1米長3米弱的地方 

5人要睡可就費了一番工夫 

分成2人和3人 

腳相互組合

沒有伸展的餘地 

不小心 

腳還可能踢到對面的肚子 

布農在雨中去狩獵 

聽得到槍聲 

好像有獵到

沒多久 

老蕃Natsutoku就扛著大猿猴回來

歡聲雷動

小屋 前焚火將毛燒光 

立刻進行料理 

但那臭氣令人難以忍受 

料理完畢後拿到小屋 來 

肉和骨頭都放入鍋中煮 

我們品嚐了燒烤肝臟的東西 

煮好之後

將肉、骨及其他部位按布農人數等分 

做極其平等的分配 

今天的晚餐也是味噌湯暖胃 

將麻糬放入湯中 

一看是半生不熟 

就只能先吃一半 

小屋 中很燻 

因此就移到溪畔用餐 

但因為太冷而直發抖

傍晚起完全放晴

這是好兆頭令人高興

8月1日 晴 

4點起床 

6點出發 

涉溪登往石灰質的小瀑布方向 

從松樹的疏林間眺望的關山新康山 方面非常壯觀 

新康山 下也看得到花蓮港 方面的駐在所 

7點30分抵達主稜 

東郡大山 及東巒大山 方向的景色非常壯觀 

稍稍攀向稜線西側的森林地帶 

又抵草原的主稜 

天氣晴朗

丹大山 為止的稜線彷彿唾手可得般的盡入眼簾 

打開地圖

又調查起今、明的野營地 

由此再向正北下往令人愉悅的松樹疏林

抵達草原(蕃稱Hashihogan)(ハシホガン) 

被三方草原圍繞的廣場正中央 

有清冽的小溪流著 

這是野營的最適場地 

也有可睡4、5人的岩石小屋  

緩緩地吃起中餐 

也晾乾昨天以來濕掉的天幕、雨衣等 

約休息1小時後 

11點40分出發

大大迂迴繞過這周圍的草山  

最後橫切岩壁抵達主稜

這主稜正下方有岩石小屋 (蕃稱Tarohan bashihogan)(タロハン バシホガン) 

北進稜線的西側 

1點20分 

抵達今晚野營地的上方 

之後又陡下涉溪三次 

2點15分抵達野營地(蕃稱Tarohan  tatsutausu)(タロハン タツタウス) 

溪畔雜木林中 

有約可睡10人的小屋  

不過屋簷破損嚴重 

幸好今天沒下雨 

特別是小屋 附近 

有一個寬廣的露台 

叢生著短箭竹 

所以就搭起天幕 

也順便洗滌南駐在所以來被雨及土弄得泥濘的身體及衣服 

切著培根 

做起紅豆湯 

今天實在是愉快的一天 

晚餐高興的吃著雞肉飯當下 

又聽到布農獵到一頭山羊的好消息

更是快樂 

狩獵手是Tahai takeshihayann(タハイ タケシハヤン)

腿肉的生肉片又別有滋味

今天狀況實在好得過頭 

天氣晴朗 

野營地超讚 

而且還有獵物 

西方天空通紅的燃燒

有道是「行走通紅夕陽的千里之道」 

很高興明天又是好天氣 

興奮得睡不著覺 

圍著焚火 

對這次同行的布農做戶口調查 

東埔 出發以來每日下雨 

對前路越感不安而相當容易憂愁的村田氏 

來到這裡 

似乎展現出氣魄

也似乎覺悟了 

談話逐漸熱情起來 

討論明天起的路線時 

也變得認真 

實際上 

自出發以來 

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村田氏的言行 

善良、實在但全然沒有登山經驗的他 

要是對我們的行動或週遭過度擔心之餘 

途中要我們回家就慘了

布農人也端賴村田氏的一舉一動來行動 

這樣想來 

路線這麼遙遠而且又是文化人未踏之地 

著實令人擔心的不得了 

還好已經來到這裡 

就在我們掌控之中了 

特別是今天一天的好天氣 

似乎讓他的心情完全變好

連他講的「特地辛苦來到山中的人,其心情實在莫測高深」話中

似乎哪裡帶著一種精神來了 

依此狀態 

我確定最後一定會成功

8月2日 晴後雨

被拍打天幕的狂風吵醒 

才不過2點 

悄悄地往天幕外探頭眺望天空 

星星稀疏地閃爍

雲的移動非常劇烈 

像鎌刀般的殘月很壯觀 

風似乎也相當大 

昨天一天的蔚藍晴空會不會是天氣變化的前兆? 

心想算了又繼續睡 

4點起床 

氣溫攝氏6度 

今早因布農的準備頗費功夫

6點半出發 

三次徒涉小屋 前的溪流 

腳像千刀割般地冷冽

7點5分抵達主稜 

從這裡看到遠遠的烏拉孟

8點登上10151尺峰(蕃名Buroshikon)(ブロシコン)的山頂(譯註:僕落西擴山 ) 

有殖產局的三角

但木板腐朽無法判讀

雖是這次縱走路線中很好的展望台 

不過烏拉孟 頭已經有雲

丹大山 方面也白雲重疊

東郡大山 及東巒大山 方面在疏雲之間隱約可見 

陡下箭竹叢生地

附近很多玉山 一葉蘭(ニヒタカヒトツバラン)

進入松樹及冷杉的森林地帶 

摘到直徑2公分多的松茸2根 

不禁歡聲雷動

8點30分涉過溪後再稍稍登爬

又抵箭竹的叢生地 

此處有寬3米左右的清流 

非常適合野營 

地名Haoru (ハオル)(Haoru是溪的意思)(譯註:疑是哈伊拉羅溪北源營地) 

接近raranmeshi(ラランメシ)稜線時 

又是松樹疏林 

松蘿(サルオガセ)垂掛 

宛如千古仙人般的幽粹 

10點10分

抵達主稜10077尺峰(蕃稱Umeranbashi)(ウメランバシ)的北肩(譯註:烏妹浪胖山) 

稜線西側有2個水塘 

也可野營 

從這裡可以清楚看到至烏拉孟 的路線 

稜線是草地 

傾斜輕緩 

步行容易

10點50分 

抵達10325尺義西請馬至山(蕃稱イシキンマツ)的南肩 

也看得到花蓮港 廳瑞穗方面的平地 

布農笑說要繞去花蓮港 方面

吃午餐時白雲頻頻飄來 

從這個義西請馬至山開始 

稜線往東折 

在至10443尺(蕃稱Marubaranan)(マルバラナン)之間(譯註:馬路巴拉讓山) 

地形圖表示是最險惡的地方 

因此頗為擔心 

但不同於南側駭人的碎崖地 

北側是森林

反而比較容易走 

布農的年輕人Chyan(チャン)外出偵察的結果 

決定攀爬義西請馬至山的西面後往北側的森林地帶 

11點30分出發 

約30分後抵義西請馬至山的北側小憩

再由此下往森林地帶 

橫渡長長的倒木上方等相當險惡之地

12點40分 

抵達義西請馬至山東側、主稜碎崖地的上方 

稜線上反而是比較寬廣的草地 

步行容易 

1點之後下起雨 

快速東進 

1點40分 

從稜線進入北側的森林後急速下降 

2點10分抵達小屋

地名是馬路巴拉讓(マルバラナン) 

位處10443尺峰(同名)的北側 

海拔3020米 

小屋 約4米平方 

在冷松的森林中劃開一個傾斜地 

三方是土壁 

僅一面向著山谷開展 

繞了附近一圈 

都只是陡坡

找不到搭天幕的適合地 

因此決定在小屋 過夜 

只拿出天幕的垂布 

補足前面的屋頂 

水在約200米處的地方有小溪

其上下形成小的瀑布

傍晚之後 

風逐漸吹來 

但沒有很大 

不過未來的路途 

連布農都不知道

看地形圖

似乎可以當天往返

但布農說不可能 

不過既然已到了這裡 

即使天氣的關係滯留4、5天 

還是想去丹大山 

只要糧食夠的情況 

向村田氏及布農宣告都要籠城後就寢 

雨又滴答滴答下了起來

8月3日 雨(滯留) 

2點睜開眼睛

敲打屋頂的雨聲很激烈 

小屋 鑽出來一看 

全為暗雲所掩 

風聲讓樹木嗡嗡作響 

先叫醒村田氏及Biriyan 

商討今天的行動

1.雨一停就出發,在山頂附近尋找合適地點搭天幕。完全不知有無小屋 ,因此還是讓布農在天幕繼續睡,僅5人同行。

2.明早登頂丹大山 後回返小屋

3.本日若雨不停歇,則滯留。

早上7點 

雨稍停歇 

雖然催促出發 

但布農不聽 

「現在出發,不可能當日往返。而且也沒小屋 ,一下雨,更加寒冷就慘了。今年2月,雨中外出狩獵的布農,2人凍死,而且是比這個還低的山」 

他們這樣講也是考慮我們的生命 

而且也不能勉強出發 

於是等雨停 

但是到中午雨都沒停

決定滯留在此

布農勇敢地在雨中外出狩獵 

披著山羊皮 

腰配蕃刀 

提著槍外出的身影 

實在是勇壯 

睡一覺之後 

白天採松茸 

下午圍著焚火聽布農說故事

是布農發祥的話題(聽Rorona社的老蕃Natsutoku說的)

海的對面(海外) 

有小鳥銜著葫蘆前來但掉了下去 

葫蘆漸漸燜燒 

在燻出了煙的時候 

裂成兩半並從中生出了小男女 

這小孩子騎在2隻狗的背上涉海而去

剛開始來到台北 

然後為了追獵物 

移住到台中州的南投社寮庄(蕃名Ramogan)(ラモガン)卡社 、郡大社等地 

最近則依官命移住到Nanaro社 

在這段期間 

和本島人發生過戰爭

本島人製作各種器物很拿手 

所以布農就經常去偷 

因為屢屢被捕而被修理得很慘 

就生氣召集很多人去攻擊本島人 

但打敗仗而逃到山中來 

當時又忘了記錄下來 

所以那之後布農就沒了文字 

另外 

也忘了帶水甕和金屬煙管等 

因此到現在都還用竹筒汲水(バタハン)(Batahan)及竹製煙管

另外是發祥於新高山的故事 

在某一個時代 

有發生大洪水 

人類一直往高處逃 

最後集合在新高山頂 

那個時候 

不僅是人類 

連其他鳥獸也都聚集而來

經常因為缺火種而頭痛時

看到遙遠的海上有火 

就拜託小鳥去帶來 

但很多鳥都失敗而返

只有Haibishi(ハイビシ)(紅嘴巴的鳥)成功歸來 

當時因為火傷 

所以至今Haibishi的嘴都是紅的 

那之後 

布農就不再殺Haibishi

洪水一退之後

就一起下山移住到各地

傍晚雨停了 

晚餐是吃松茸烏龍 而大快朵頤 

夜晚可以看到星星 

布農都很高興

8月4日 雨 

清晨1點40分 

被雨的聲音驚醒 

小屋 外出一看 

雲的移動比昨天還糟糕

2點50分

雨越下越大 

叫醒村田氏及Biriyan商談

自己認為等到黎明後出發 

再看天候狀況 

強行往返山頂 

天候差的話 

就回頭隔天再來一次

總之就是出發順便偵查

但布農覺得在途中宿泊比較好 

另外一位布農人昨天做惡夢 

希望早一點回家

亦即他夢見了根本沒有懷孕的妻子生產了 

這可能是孩子生病或死掉 

對相信占夢的他們來說這不是沒道理的事 

又布農對糧食並不擔心

必要的時候打算分配給我們 

不過菸草好像越來越缺 

實際上再這樣滯留 

已經不是修養生息了 

反有會擔心士氣低迷 

因此決定也做宿泊準備 

即使很勉強也盡可能當天往返地出發

5點20分 

穿著雨衣出發 

布農5名 

糧食帶4餐份及硬麵包 

攜帶天幕及睡袋等 

穿越森林地帶 

徒涉小溪2次 

6點抵達稜線 

不過已經下雨 

6點15分 

站在11046尺峰和丹大山 的三叉點 

雨中看到目標的丹大山 以及和它並列的大石公坑的大岩石 

而且以當天往返來說是充分的距離 

大家一同躍雀頗為高興 

7點 

站上10277尺峰(蕃稱Ruriraro)(ルリラロ)之上時(譯註:今盧利拉駱山西峰) 

丹大山 的三角 點都看得到 

中間還有一個大的圓形山峰

蕃稱Anabeon(アナベオン)(譯註:疑是今盧利拉駱山)

這Ruriraro山和Anabeon中間的山谷 

實在是一個寬廣的草原 

其中央有清流向南流

以野營來說 

實在是很適合的地點(蕃稱Mashiyomakura)(マシヨマクラ) 

不過Anabeon和丹大山 的中間山谷地形尚不清楚 

7點45分 

抵達Anabeon的山頂 

在此終於決定當天往返 

除了糧食以外 

其餘行李全部放著

花蓮港 方面晴天 

甚至連平地都看得見 

布農空身後 

單手提著槍急著上路 

抵達丹大山 的肩部時 

雨完全停了

丹大山 的山頭奇蹟般地看到藍天 

不過南方全暗

雨頻頻下著而且逐漸北上的樣子 

趕著在雨來之前登頂

剛好聽到一聲槍響在山間迴響

驅往一看

是先行的布農打中一頭雉

9點接近山頭時 

雨終於來了

雖是平凡的山 

但到處有斷崖 

所以相互提醒注意 

9點50分終於登頂 

這是最後的達陣 

在箭竹叢生之中有三角 點 

但木板已經腐朽無法判讀 

稍微窺看大石公山 的方向

東側方向是相當的碎崖地 

但西側有森林 

縱走上似乎不困難 

因為雨及寒冷

僅滯留10分鐘就踏上歸途

原路往返 

從Anabeon起改變道路 

向南直直陡下 

徒涉Mashiyomakura的下游和由西而來的溪的匯流點 

11點30分抵達岩石小屋

小屋 勉強可容3、4名布農

但高度很低必須屈膝才行 

焚火時宛如暖爐背璧般的暖和 

但煙燻得很難忍受 

小屋 中是煙薰 

外頭是激烈的雨 

兩者都令人難挨 

硬麵包吃得嘴巴鼓鼓的 

等待布農吃完飯後 

12點30分出發 

雨下得更大 

溪水冷冽沁入骨髓 

徒涉2次

下午1點20分回抵來時路 

2點回到小屋  

像落湯雞般地衝進小屋 時 

留守的布農頻頻焚火慰勞我們

對這樣的心地實在令人高興 

晚上大快朵頤雉的味增湯 

縱走完成後的夜晚以及隨性的雜談 

都讓人無比的爽快

丹大山 附近是丹蕃的狩獵地 

地名亦應是由丹蕃命名

但依巒蕃的說法 

丹大山 叫Kamutesu(カムテス) 

石公山 叫Tamaho(タマホ)

又郡蕃特別稱大石公山 為Hatto kokoabu(ハット ココアブ) 

Hatto是陷阱 

kokoabu是老鷹

也就是有老鷹陷阱的山的意思 

而且還伴隨著傳說

以前有Ibaho(イバホ)的蕃婦 

在Ibaho山一面哄孩子在附近睡覺 

一面從事農耕時 

來了一隻老鷹將孩子攫走 

蕃婦驚嚇下追著時 

老鷹逃到大石公山

把孩子身體吃掉僅剩下腳

蕃婦更加驚嘆想要去追時

老鷹更貪婪地想在大石公山 的大石下吃剩下的腳 

就在這個時候 

石頭掉了下來把老鷹砸死

亦即老鷹中了陷阱的山名

8月5日 雨

4點起床

花了一點時間準備

6點40分

從住宿三晚令人懷念的小屋 出發

循原路回返

7點抵主稜

來時路為雲所掩而看不到的丹大山 以北的路線清楚可見

來的時候如果看得到

就不需像昨天那般勞累吧

不久下起雨來

7點50分抵義西請馬至(イシキンマツ)東肩

8點30分抵與原路的分叉點

此附近亦有水塘(蕃稱Syanban)(シャンバン)

9點15分通過Korokoroan之險(コロコロアン)(譯註:今斷魂稜,即斷稜東山與斷稜西山 之間的崩稜)

Biriyan老蕃說

這是最後的險惡之地

要小心

因為數日來他說的事大多有誤

所以我們就笑著問他「真的嗎」

結果善良的Biriyan笑咪咪地說

「真的啊,不相信就隨便你」

9點45分

通過應該是和東郡大山 叉路的地點蕃稱Barenshinan(バレンシナン)

此附近稜線相當複雜

而且因為下雨的關係

也無法打開地形圖

記錄似乎也相當不確實

很多條溪流向北或西流

形成無數的瀑布

10點通過10563尺峰(蕃稱Tenankoran)(テナンコラン)(譯註:今紅崖山)

草原廣闊

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

也有水塘

我確信景觀比合歡山 還棒

天氣好的話

真希望可以停留2、3天遊玩一番

但下雨就沒辦法了

大幅加快腳步

10點45分

幸運地下雨方歇

我們在不太面風的松樹疏林午餐(蕃稱Barorahon)(バロラホン)

將松樹的枯枝及枯葉堆得高高的燃燒取暖

一面午餐

11點45分出發

12點30分進入雜木林

陡下僅10分鐘

抵達寬10餘公尺的溪川

這是丹大溪 的上游

小屋 (蕃名Takudan)(タクダン)

海拔2900公尺

溪的水量相當大

流速也快

徒涉此溪後攀登約200米

不久抵達很可怕的碎崖地

對面剛徒涉的溪流下游

有數層瀑布落下

飛沫呼雲

從溪底滾滾地湧上來

其壯觀莫可名狀

但因在雨淋下橫切地盤鬆弛的斷崖

因此無法慢慢欣賞

踏落的岩石聲音

迴響溪間

其淒絕無法言語

1點20分

橫切碎崖地完畢後小歇

再陡降雜木與玉山 箭竹叢生之中後

2點抵達很寬廣的碎崖地

沿此碎崖地而下

途中亦有水流

2點30分

匯合從左而來的主流

這應是巒大溪 的上游

徒涉後不久

看到間隔100米的小屋 兩間

我們帶2名布農住宿下方的小屋 (地名Maherabu,海拔2400米)(マヘラブ)

小屋 直徑2米

以附近的紅檜倒木當脊壁

做成單面傾斜的小屋

寬約2米半

深達2米左右

如果風吹穿越就會很冷

心想此夜將是最後的野營

就把餅分給所有的布農人

晚餐是吃雞肉飯加一罐醃牛肉(コーン ビーフ)(Corned beef)

食慾很強

馬上就吃光2個飯盒

8月6日 陰後雨

今天是山路的最後一天

祈禱起碼今天不要下雨了

但事與願違

半夜起又降下雨來

最擔心的還是水位上升

4點30分起床

布農今天又做噩夢

擔心蕃社是不是發生事故

雖然今天是最後的路線

還是祈禱蕃社平安

6點40分出發

立刻從小屋 的橫側徒涉

水位上升頗多

所以涉溪時一定兩人手牽手

另又考慮萬一

在徒涉之際

認真提醒在全員都涉溪完畢前都要等候

筆者先登而行

第一次徒涉後攀登雜木林約20分

渡過架在斷崖的圓木橋

從此處也可看到丹大溪 左岸該社的耕地

之後在寬緩的草原散在著松樹及赤楊

草原中有女郎花(オミナヘシ)、石竹(ナデシコ)整面亂綻

令人想起少年時代奔馳攀登的鄉里野山

8點第一次休息(地名Kainoran(カイノラン),有狹小的小屋 )

再朝同樣的稜線前進

8點45分

抵達往丹大社的叉路(地名Baran kaorozu)(バラン カオロズ)

9點30分

在地名Habina butsusuru(ハビナ ブツスル)休息

布農煮東西吃

我們咬硬麵包

老蕃Biriyan的家從這裡下行的話是捷徑

所以他說想回家

但我們拜託他同行到結束

10點10分

通過往丹大社的第二叉路(地名Sazan sakotsu)(サザン サコツ)

天空的模樣很怪

但還沒下起雨

雲間隱約可見巒大山 Ibaho等蕃社

Biriyan整個人很帶勁

停下腳步忙著說明

10點50分左右起

道路變陡坡

11點10分通過小米田

12點05分抵達Bokurao(ボクラオ)蕃社

Biriyan說Rorona(ロロナ)社也有布農的知己親戚

就路過拜拜訪

似乎很高興的談笑

人情恆不變啊

12點30分

安抵喀特格蘭(カトグラン)駐在所

該駐在所從甲斐警部補以下所有人員都欣喜地來迎接

實在是我們出發後

因為連日的天候不良

特別是發出暴風警報等

州及郡方面都擔心的不得了

昨天以來再三的做電話照會

甚至都準備好要出動救援隊

因此首先就致電感謝郡方面的擔心

亦打電報給學校及平澤技師說:

「完成至丹大山 的縱走,今日抵喀特格蘭社,大家都健康」

和連日忠實工作的布農人拍紀念照後道別

在甲斐警部補宿舍解除旅裝

慢慢地泡起久違的澡後

讀起堆積如山的報紙

北支事件的進展

通州的慘事

暴風警報

台北地方的豪雨等等全是駭人的消息

2點左右起下起激烈的雨

很慶幸早早抵達

原定計畫是由此分成兩組

近藤、廣畑等兩名赴巒大山 駐在所住宿一晚

隔天回台北

筆者等往Kanetowan(カネトワン)社方面從事高砂族住家的調查研究

但透過交通郵件託送的實測用具

尚未從研究預定處所的八通關抵達這裡

四處拜託的結果

因為郡坑 溪的氾濫

導致交通斷絕

所以用具今天才抵集集

送到這裡還要2、3天

因此決定以後再來

大家先全部經由巒大山 駐在所回台北

晚上受到久違的款待及在棉被上睡覺

非常舒暢

8月7日 雨

6點起床

不同於昨日

今天從早因為雨而讓行動遲緩

前往巒大山 駐在所

經由望鞍前往是順路

但有直接去的捷徑

聽說是台灣最險惡的攀登

但對習慣山行的我們來說

並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

因此決定走捷徑

此處海拔1500米

到巒大溪 約降600米再爬升1300米

8點30分

在雨中出發

直下陡坡

9點30分通過巒大溪 的吊橋

吊橋名如其實

可能是全台最差的

長僅約10米

但橫放一根圓木

再用2、3條欄干鐵線架上而已

下面濁水渦卷而流

讓對蕃地相當陌生的我們也不禁膽寒

沒休息多久

就立刻開始攀登

10點20分抵達Ronkai(ロンカイ)社Kansowaru(カンソワル)、Takehunan(タケフナン)的家

稍事休息後又在雨中前進

幾乎都是攀登的惡路

特別是因為連日的下雨

甚至產生越過道路落下的瀑布

也多有山崩造成路基遺失及容易滑落的圓木橋等險惡之地

雨下得很激烈

所以也無法休息或午餐便急得趕路

下午1點抵巒大山 駐在所(海拔2230米)

警官能勢垣互平氏前來迎接

一聽說洗澡水已經開了

這對淋得落湯雞的我們

真是無上招待

就立刻奔去泡澡

2點午餐

駐在所的土間

炎炎地起火

做好了乾燥衣服的準備

對周到的考慮

除了感謝無他

村田氏向郡的尾崎巡查部長報告大致的路線

另又依郡的電話

驚訝地知道

因為豪雨的結果

龍神橋瀕臨危險

被害情形越來越嚴重

8月8日 陰後雨

4點起床

叫醒睡得很熟、負責料理的阿婆

催促趕快準備早餐

忍受寒冷換穿衣服

匆匆忙忙中終於吃完早餐

5點45分出發

從駐在所的庭院很清楚地看到東巒大山 及大石公山

此後都是下坡路

棧道連日被雨淋濕

令人苦惱

7點抵達本島人陳某經營為搬運木材的木馬道

坡度走來輕鬆

日月潭 的湖水進入眼簾

8點離開木馬道

陡下舊道

8點30分又抵木馬道

8點50分抵達可以看到人倫 及水裡坑的地方

之後不走木馬道及舊道

而直直走下捷徑

9點40分通過人倫 駐在所上的吊橋

10點抵人倫

接受茶菓的招待

拜託水裡坑的警察代訂頂崁的計程車

10點25分出發

道路全部都很平坦

大大提高速度

11點15分通過昭河橋

該橋是去年3月才完工

是寬度達1米多很棒的橋

但因連日的雨勢

橋板傾斜

欄杆鐵線為波浪拍打而多處斷裂

濁水溪的濁流卷起漩渦而流

11點20分抵達龍神橋的右岸

也因為連日的豪雨導致橋墩面臨危險

現在正由很多苦力做應變措施中

台車當然停駛

只有人勉強通行

老蕃Natsutoku因為腳痛

在此道別

分手時他留下一段話

「自己已是老人,特別是風濕病很嚴重,不能打獵,更婉拒各式各樣的公差勞動,但這次你們一行要去自己的獵場,萬一發生事故,

作為頭目的我會很難交代,所以只好同行。幸運的是,到目前都沒有發生事情,令我非常高興,原本打算陪伴到最後,但您們看也知道,

我2、3天前風濕又發作,已經無法行走,只好在此失陪,請您們到最後都要小心地平安回家」

對他的心情

誠心感謝地與他道別

最後的路程

大大加快腳步地在11點50分抵達頂崁

預定的計程車連個影子也沒有

巴士在我們抵達的同時就發車了

前去軌道公司詢問

回說現在人車都全部出去了

反正火車一定趕不上

就吃完午餐後

終於要和村田氏及布農告別

12點50分

計程車終於來了

決定搭到二水

到水裡坑派出所稍微致意之後往二水

這道路也因為連日的雨勢而頗有損害

轉去集集的新高郡役所致意

但因是週日

警察課空空蕩蕩

向值班的人致意

隱約聽到收音機的棒球實況轉播

讓人有在平地的氣氛

2點35分抵達二水

忙著重寫折價券及行李的托運

終於搭上2點46分發車往基隆的火車

雖是長時間的山旅

終於鬆了一口氣

一邊聽著打在車窗上激烈的雨聲

一邊打起盹來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