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越(舊道)

譯註:本文譯自1924年中曾根武多所編『台灣アルプス』中第七章『能高越』,是1918年興建完成之能高越舊道旅行記。1925年新建之能高越新道,請參照1926年的佐藤春吉『能高越』。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26463341

トンバラ(富原)(譯註:屯原)是中央點

約略位於霧社與能高的中間

是距霧社大約四里海拔六千餘尺的駐在所

一面在其邊側眺望威壓前方的蕃山

一面享用茶水、打開便當

今天從早上就是好天氣

對登山而言稍嫌過熱

不過在抵達此地之後

雲霧又飄來

一位警官望著雲的走向說應該沒什大礙

從此處開始沒有蕃人苦力

所以行李就麻煩隘勇幫忙

那位拿槍的警官走在前頭引導

抱著被雨淋的覺悟下攜帶雨具出發

山谷及峰頭都有很多大松樹

不可思議的是松林之外有很多草山 敷著藍色毛毯的樣子

令人想起奈良的嫩草山

有斷崖

鐵線橋

花草依然多

這一帶常常可以獵到鹿

警官說自從屯原駐在所設立之後

他獵了數頭鹿

在下雨之中抵達尾上

進入駐在所小憩

大致是位於接近海拔八千尺的駐在所

可能是因為下雨

稍微感到寒冷

吊爐燃著焚火

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手伸出

享用熱呼呼的茶後

冒著雨前行

新的隘勇擔著行李邁開大步向前

稍走一段路後

又看到壯觀的瀑布

崖上鐵線橋 的地方有兩處

這一帶因為地勢上的關係

道路的斜度稍微陡峭

擔任嚮導的警官蹙著眉指著瀑布上方遙遠而高的險阻稜線說

當時討伐軍隊的行進通路是在那裡

攀爬七、八町後

又變成是平坦的道路

看不到松樹之後

接著變成是鐵杉森林

聽說是所謂的玉山 冷松

一旦海拔高度到九千尺

就變成有些大到要幾人環抱的壯觀純林

在即將抵達此純林之際

遇到從能高前來迎接的警官並和從尾上 來的做交替

雨停了

所以一時之間展望大開

眼界所及都是鬱鬱蒼蒼

崢嶸崔嵬的深山中

其山谷之深有數千尺

幾乎無法盡目

流到此地的濁水溪

也已經像衣帶般寬廣

變成是清澈美麗的溪流

一進入森林

花草皆無

相對地杜鵑樹很多

在森林的盡頭到處有草山

該處亦有很多杜鵑

位於林中的杜鵑很高很大

但位於草山 的則比較低

很多是像張開傘的俊逸之姿

隨處都有令素人盆栽家垂涎三尺的杜鵑

過了不久

在樹木之間看到了能高駐在所

就在駐在所的前方有一個大鐵線橋

橋下清冽水晶般的水飛濺白銀地流著

站在橋上仰望上游

看到大瀑布鼕鼕地懸掛頭上(譯註:能高瀑布)

左右都是鬱蒼的鐵杉森林

其間壁立數十丈的大磐石

瀑布從中如飛龍般直下

瀑布上方是禿頭般的草山

亦即是奇萊主山的一個支鋒的絕嶺

深翠之樹

暗黑之石

淡綠之草

白銀之水

我想這是超越一切技巧與色彩而成的自然天工造化的一大名畫

而非任何丹青名手所能及的

如果說先前為屯原、尾上 一帶的松林所挾的花野是此一道路中景勝的大本營

那這裡根本就是後院

不見能高之瀑無以語山水之勝

天下的詩人或畫家

都應該曳仗來此以肥詩囊以富畫材才對

抵達能高駐在所(譯註:天池 山莊)

時間約是下午五點半

三方破風的御殿式客室

全部是檜木造的宏偉建築

八疊榻榻米的二間房外加兩床及櫥架(違ひ棚)

直徑一尺餘的一對高山杜鵑床柱宛如黃龍般ㄧ齊降臨

是令觀看的人咋舌的稀有名木

周圍作裝飾

浴室及廁所亦整建於後側

這恐怕是一萬尺海拔中日本第一的美麗建築吧

9500尺的能高駐在所擁有如此檜木御殿

實在是我橫斷道路的榮耀

應該是我台灣的極大榮耀

拉開外面的紙窗木門一看

越過鐵杉的大森林

美麗的能高山 端然出現

讓對看的人不禁自正衣襟

因為很冷

四角火缽內放了很多炭火

也拿出了毛毯、『丹前』借我們(譯註:丹前是日式褞袍,防寒用的上衣)

在新檜木浴堂內泡澡甚至拜借了盛意的丹前

整個人宛如重獲新生

晚餐吃了悉心料理的菜色

今天原本準備享用野豬而出動兩人入山打獵

可惜一隻也沒獵到

班長大人還特地打招呼說米質不佳飯也不好吃

果然是米粒不粘像是沙沙的飯

之前在霧社有聽說能高海拔高所以飯炊不熟

另外依我們的登山經驗

一旦海拔高度達一萬尺

也大概知道米會半生不熟

不過事實上卻煮得意外的好

可以察知負責炊事的人有累積相當的經驗

外面是一片霧海

入夜後更感寒冷

即使關上外面的紙門

從縫隙吹進的風非常冷

拜借了備用的毛毯二十枚重疊鋪床後進入溫暖的床鋪

傍晚抵達時

外頭的溫度計顯示五十幾度

半夜應該降到四十度左右吧

就寢時頭不知不覺中縮進棉被內

能高駐在所海拔9800餘尺

一萬一千餘尺的高峰能高山 及奇萊主山

像駱駝之背般起伏

要攀登能高或奇萊主峰 、南峰

從這裡出發只要半天行程即可輕鬆完成

雖不完整但有整建小山徑

也有聽過少女攀登的例子

8日

6點左右醒來

到外頭一看

是上好的天氣

昨夜的霧開了

能高諸峰宛如唾手可得般

今天預定不經過鞍部而取捷徑直接去『池之端』(譯註:天池

想要利用放晴的空擋在早餐前一瞥鞍部的模樣

於是在丹前加一件外套就連臉都沒洗的出門了

道路大致平坦

依舊在鐵杉森林中迂迴

從林間可見昨夜走來的道路直直開展

並可一一指出霧社、寶鄉(譯註:荷哥)、博阿倫(ポアルン)、富原(譯註:屯原)等

相互之間的距離似乎都是28町

來到一半的路途之後

晨靄像魔幻般湧來

其情景宛如這次在霧社所見的一般

從不知幾千尺的谷底持續湧上來

在瞬間吞沒宇宙而化為濛濛黯淡的景色

並立刻看不到後面跟上來的人的身影

一離開森林地帶

風變得非常強烈

四個人想要蹲在鞍部中寫有往花蓮港 15里6町往能高郡役所14里7、8町的邊界標柱前的岩蔭中等待霧散

但似乎完全無望

偶而花蓮港 方面微微可見像是薄明的海岸線

但這也頃刻之間歸於濛濛漠漠

無法雙眸窺見出發前旅行重點之一的東西兩個海岸大觀

令人悄然而返

用靠近駐在所的水汲場木桶漱口洗臉

清冽像冰一樣

令人有六根皆清淨之感

享用早餐

暖和的味噌湯及燉煮豌豆

再加上刨絲的胡蘿蔔

想到即將告別台中州而進入花蓮港

就特別令人大啖起來

整頓之後出發

被深切地被指導路途應注意事項或午餐要事先致電朝日 駐在所等

並附隨警官一名、隘勇二名

致上深厚謝意後從駐在所內部直接朝裡面的捷徑出發

由此地朝山頂攀登一千尺以上抵『池之端』

因此距離上是縮短一里以上的捷徑

約可節省一小時的時間

道路是千古斧鉞未入的鐵杉及冷杉大森林中的蕃路

抓住逐漸剛通有路痕的木根

攀附岩角

鑽行倒木下面勉強攀登而上

稍微專心攀爬

呼吸立刻上氣接不到下氣

心臟的跳動非常劇烈

令人領悟這果然是一萬尺以上的高度

另外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大森林

特別是在這靠近熱帶的台灣

讓人有異樣感受的地方

有蕃人的狩獵小屋

是用檜皮葺成僅能容身的伏蓋式小屋

森林的草地有很多短的箭竹

休息數次後抵達山頂

該附近是草原

四處有巨岩橫陳

下行二、三百尺後

有所謂『池之端』的天然小池

今天是悠閒如春天般的風和日麗

但當山狂暴時

卻是風從千仞谷底上吹而令人搖晃的危險之所

整面是二、三寸左右的箭竹草原

蹲坐在靠近水池的路旁岩石小憩

突兀於前面的蕃山

隔著深谷如獅子狛犬般相對

岩頭是草髮

從肩部以下是冷杉的大森林

這是從白霧中浮上的風景

因此頗富色彩

非常多昨天未見到的小花

都是高山植物無誤

起身稍行一段路

看到立著海拔一萬六百尺的標柱

看來是橫斷道路中的最高點(譯註:此處應是奇萊裡山附近,當時立有紀念標柱,海拔3307米)

有人說明說

對向的山尾是先年太魯閣討伐之際軍隊司令部的地方

此處冷杉林多

亦有杜松

特別的是很多惹人憐愛的高山植物

黃白紫紅色五彩繽紛

自己也因為覺得非常珍奇而盡可能把美麗的花都摘一朵地夾入筆記本內

這邊是展望附近一帶很好的地方

但今天晨霧固執不散

因此毫無景色

合歡山 、次高山、能高、奇萊諸峰迄至新高山皆在視野內

但卻一個也看不到

木瓜溪 的海岸一帶原本也能眺望

但還是完全看不清楚

真是遺憾萬千

不過遠比被風大大吹起吹落算是好很多

沒辦法之下就斷了執念

在像是新鑿石門 般的鞍部上

遇見從聯帶山前來迎接的警官並進行例行的交替

這之後是緩斜坡的下行

依舊是箭竹很多的草山

花很多

大家宛如忘卻時光般的努力大肆採集

感覺來到半里路途之後

草山 消失

暫時變成冷杉及鐵杉的森林

不久一變成是檜木林後

道路的斜度也一起逐漸陡峭起來

此後橫亙聯隊山、朝日 、奇萊溪、天長山 的四、五里之間

左右稜線溪谷都是檜木的大森林

盡是不知幾人可環抱的巨木密生地

阿里山 神木的檜木也不少

直徑七、八尺左右的樹木隨地路旁就有

此森林總面積及立木的總規模非常龐大

可惜樹齡過高

中空的蓮根材很多

山的傾斜頗為陡峭

實非能高方面可以比擬

隨處有臨著數千尺深淵勉強開鑿而易於迷途的危險道路

路幅狹窄處僅一尺五寸至二尺左右

地勢上不可能開鑿所謂之字形道路而大多採取慣見的『大杉式』直線道路

斜度一般是大約四十五度

也有六十度左右的險阻之處

地質也變得很不同

粘板岩逐漸變少而改露出很多像大理石富有斑紋的綺麗岩石

進入森林地帶約下行一里左右的地方有聯隊山派出所

此森林中有很多鹿

先行攀登的隘勇發現有二頭走在一起的鹿

立刻就小聲提醒有帶槍警官

放輕腳步衝往來得正好的獵物時

可惜就在要扣下板機的當下

被逃至深谷而不見蹤影

霧從不遠處的朝日 駐在所起變成雨

大夥急忙奔跑

但雨的行進速度比我們還快而被淋的很濕

抵達朝日

是接近下午二點的時分

此處亦建有檜造的客房

是山中稀有的壯觀建物

洗了腳後走上該處休息

享用所長夫人用心準備的豐盛午餐

食材精挑細選

日本料理的烹調技巧也相當老到

特別是一如預告選用上等的米煮成美味的飯

在在發揮美食家的本色而大大祭了五臟廟

所長夫人隨侍在側

其『小笠原流』的服務

實在讓非常隨興的我們感到很不好意思

唯一例外的是跟著料理上的日本酒

被我們喝到一滴不剩

此處海拔七千尺左右

夏季的最高溫度很少超過華氏七十度

夏天也可僅穿有內層的和服『袷』(譯註:袷(awase),指有內層的和服)

在巨大的檜山

這裡是幽閑靜寂的避暑勝地

三點半左右從此地出發

朝今晚的住宿地奇萊溪駐在所前進

山中依然檜木很多

路程一里八町

雨依然下著

這個季節聽說這一帶是雨季

每天下午必定下雨

道路和之前的不同

是黑色的黏土很滑溜

腳步難以止滑

有幾處是絕壁而沒有踏點的地方

用爬的方式慢慢下來抵達溪岸旁

看到上游很大的瀑布

從遠處就聽到從地底發出鼕鼕的聲響

暫停佇立眺望此壯觀

但因距離過遠

無法判斷瀑布的大小

一下到奇萊溪岸

看到從前面的駐在所來迎接的警官

此處闊葉樹變得相當多

時間已過五點

抵達奇萊溪駐在所

被前來迎接的人引導到客房

依舊全是檜造

從廻柱到天花板屋簷內部垂木

都是完全沒有木節的材料

是光看到飄著木香就讓人神清氣爽的建築

洗了腳走上裡面

入浴壯觀檜木的木造澡堂後

一換穿借用的丹前

其奢華程度整個讓人彷彿身處都會一等旅館而一點都不覺得是在蕃界

不久送來豐盛的晚餐

大家無不太快朵頤

對二、三日遠離蔬菜的我們來說

開胃菜的蔥、茄子等吃來特別美味

這大多都是從遙遠花蓮港 送來的東西

一根蔥一個茄子都非常珍貴

飯後馬上蓋起新而美麗且柔軟的被子

十點左右安然就寢

9日

一大早天氣就很晴朗

昨夜在床上被山崩的聲音嚇了一跳

今早起床一看

正面庭院中有約三坪左右的土石崩落

幸好沒落到屋簷前

此處因是切鑿山腹的陡峭處成一稍開的地積建物

所以大致上面積很窘迫而時常有土石堆積

用完早餐

把備好的便當放腰上後出發

七點左右和例行的警官及隘勇一從駐在所出發

就馬上是爬坡

從此地五千餘尺的海拔朝八千尺的天長山

是攀爬陡峭的險坡

所以是花蓮港 方面的一大險阻

路旁的石頭像大理石般漂亮

讓人覺得踏在上面很可惜

在檜木及雜木中到處有巨松交雜

都貼有保護樹的標籤

這一側松樹比較稀少

看到松樹的高枝往往附著蘭花

但只能遠眺而無法摘取地路過

從霧社翻越飽受驚嚇的天長山

也是沒感覺特別疲勞地越過山頂後直直下行

這一帶檜木又是非常多

看來應該與高度有關

天長山 的派出所在道路的遙遙下方

所以僅是路過

鮮紅宛如燃燒般的大花秋海棠很多

有罕見的蟬在鳴唱

也有很多音色像笙一般而讓人傾耳聽的寒蟬(つくつく法師)

抵達萬兩林駐在所

從這裡開始陸續變成闊葉樹林

抵達曲水駐在所已是十二點左右

所以在此喝茶吃完提供的午餐

蕃人男女聚集了十四、五人

圍著我們一副很稀奇的凝視

離開曲水後走了一段路又下起雨來

迄巴托蘭(バトラン)的一里半(譯註:今龍澗發電廠上方?)

很多是陡下坡的路程

腳也逐漸難以承受

在眼下可見目的地之後

下起強降雨

淋得全身濕搭搭

像螺旋般迂迴大彎曲的之字形道路

在雨下最大的時候抵達巴托蘭

為了我們路途所需而未及準備雨具的警官們淋得像落湯雞

實在很感抱歉

今日帶路的隊長是我本人

進入事務所拜見所長

對提供所員各式各樣款待的盛情

致上滿腔的感謝

這裡很多擬似大理石的美麗岩石

也有各式各樣全白或紺色或老鼠色或藍色的縞物

事務所入口的石階實在很壯觀

庭院中也搜集很多岩石

每一個都很大且很美

五點左右雨停了

因此就到戶外眺望

前面木瓜溪 溪流深切浸蝕

眼前除了看見遠離海岸山 脈的遙遙花蓮平原及海洋外

三方皆是被山所圍繞像是擂缽底部的地方

這裏海拔約二千四百尺

是相當靠近人間世界的所在

也因為這樣讓人感到暑熱

暫時忘記的夏天也回馬槍地沁入身體

端來悉心準備的料理

一位警官及一位醫務相關的人輪流敬大家

今天直下四、五千尺

所以扁扁的肚皮就把所有東西都掃光了

一天天增加的食量簡直讓大家都相互嚇一跳

從這附近耕地中採到的松茸

非常珍貴而且美味

見到所長大人

飯後暢談了一陣子蕃界見聞

其率直的說話方式

讓人有一見如故之感

他把五、六歲的可愛孩子也一起帶來

讓我突然想念留在家裡的小孩

九點左右就寢

睡衣寢具和前述的宿泊所一樣準備的相當好

食器類也同樣好

10日

五點半起床

幸運地有上好的天氣

享用早餐

七點半出發

依例的警官一人外

還附隨一位揹行李的強悍蕃人苦力

從今天起終於可以不用麻煩隘勇搬運行李

下往陡峭而九彎十八拐的道路

渡過架在木瓜溪 名叫石門 橋的大鐵線橋

沿著溪的左岸前進

在崎嶇的羊腸小徑仰望斷崖

身臨絕壁而危險至極的難關頗多

溪流在眼下沖激岩石、濺起白雪後流入深潭

其湛藍的美觀壯景無以名狀

對面的山中多瀑布

瀧見是名符其實可面對美麗瀑布的絕佳眺望場所

由此地走約一里有科羅拜(コロバイン)的大蕃社

聽說在還沒有巴托蘭警戒所以前

是這地方蕃界的中心點

渡過架在溪岸絕壁名叫萬代橋、長度約一百間的大鐵線橋

這是開鑿當時由梅澤支隊所架

寫有(大正)六年十一月竣功的文字

由此處起道路坡度逐漸變緩

溪底漸漸淺淺可見

渡過名叫青苔橋的鐵線橋

這是清澈支流匯入主流所架的橋

其清澈程度連溪底的石頭都清楚可數

抵達銅門 警戒所(譯註:今銅門 派出所,銅門 國小附近?)

此地從清朝時代即有挖掘銅礦

而且大正七、八年左右

藤田組有在此經營

每天花費二百名人夫與四百圓

從初音(譯註:花蓮縣吉安鄉西寧寺一帶?)鋪設輕便鐵路

連料亭的弦歌都迴盪山谷之間

不過幾年前因為財界不景氣

如今僅獨留礦坑口在紅黑的河岸

令人感傷

所長愉悅地迎接大家並作蕃況等說明

在所長的厚意下

讓我們搭交通往返的台車便車

下午一點過後向初音出發

架在木瓜溪 的長長銅門

是此橫斷道路上最後的鐵線橋

託去年起多所練習的福

如今已能大致不抓護欄地渡過

這路線有很多地方在連接溪岸的山處狹小地方架上橋腳然後在上面敷設軌條

讓人疾行時感覺相當危險

在靠近初音的河床下行坡道和對面來的台車相撞

丁君因此翻落

幸好手抓到草而平安無事

對撞的台車在很高的行李上搭載一對夫婦及一位隨行小孩

應該是要去銅山 的人

對撞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台車沒有準備煞車控制器

在惰力的情況下無法立刻停止

被對方的男人連番痛罵

雖然很丟臉

但因錯在我們

也無法回嗆

就在醜態盡出下離開

但這樣的事可以平安結束是很大的幸福

雙方倘有人受傷

就不得了了

抵達初音後

搭火車(譯註:初音驛為今干城站)往花蓮港

給從巴托蘭隨行而來的蕃人苦力工錢

精悍的他又席不暇暖絲毫不見疲態地從此地揹著行李登山而去

在應該送到朝日 的大小兩個行李中

他為了取得高工錢

因此選了重三斗的米袋(譯註:一斗約18.039公斤,三斗約54公斤)

工資是依重量來訂定的

他的盤算與強悍讓大家頗為驚訝

初音是蕃山的關門

舉凡入山手續或物資運送的處理都須經由此地

因此是很繁忙的所在

向位於駐在所前方的道路開鑿殉難者之碑致敬之後

下午二點半從此地出發

火車一直線奔馳在花蓮港 平原部分未開墾的草原

行進短暫時間後

看到頗多已經開墾的水田

很多內地婦女剛好在插秧

讓大家很有愉快之感

從牛到道具都是內地式的

原來已經來到吉野村的郊外

除了稻田外

也種植很多甘蔗

看起來都長得頗好

令人想起土地的膏腴

吉野村的民屋都是同型同大小的茅葺家屋

和純然內地的農村大異其趣而讓人領悟那是移住村落

道路兩側是新開墾的沃土

道路上滿滿是往來農場 的牛車轍痕

經過稀疏的蕃社

很快就抵達花蓮港

投宿在靠近停車場的旅館

時間已過六點

短暫在山中的我們又變成町鎮之人

離開霧社後第五天在宿屋的玄關脫下草鞋

讓人又有一種感慨

先致電花蓮港 廳的警務課報平安

並向數日來沿路警官的厚意及援助後

在二樓的客房放鬆休息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