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丘斯山行

譯註:本文譯自木田文治『シッキウッス山登行』,刊於台灣山岳第8號(1936年6月)。

位置:新竹州大溪郡蕃地大萪崁溪源頭。

日程:昭和9年12月29日-昭和9年12月31日,共3天。

登山路線:由台北州羅東郡蕃地小地名Kanauran(カナウラン)(譯註:疑是加蘭灣)溯埤南溪(バイックス),循蕃路登頂後,原路返。

同行者:今野、德田、土肥(辰)、澤谷、橫田(以上台北在住會員)、木田(宜蘭)。

人夫:台北州羅東郡蕃地留茂安(ルモアン)社蕃丁5名。

入蕃手續:台北州羅東郡警察課。

旅費:臺北來的每人9.25圓,宜蘭來的每人6.21圓。

攜帶地圖:蕃地地形圖1:50000芃芃山(ボンボン)、次高山(シルビヤ)、卑亞南(ピヤナン)等圖幅。

我有一個如意算盤的想法

如果有至今沒什麼人爬的山

而且又是不太花時間及經費的山

那對於相對時間少的我們應該是可以考慮的

而且我認爲探查及開拓這樣的山

又是我們對台灣登山界應盡的義務

在這樣的想法下

我於是在每年年底年初的休假中物色想要攀登的山

所以我想要去的山都是別人不值一顧的山

從而我登山的方式也非常簡樸

其範圍也極為狹小

西丘斯山(シッキウッス)也是這樣思考下所規劃的山

實際上早在昭和7年底就想去爬

卻到現在才實現

(1934)1228

下午4點在宜蘭驛迎接從台北來的一行

每位都是可以推心置腹的岳友

也是精神百倍的年輕夥伴

各自背著行李從火車上下來

為了討論及準備方便

就都住在我家

實在相當熱鬧

陰暗的雨空從初更開始就嘩拉地下起雨

明天是我國國民無比歡欣而值得慶祝的皇太子殿下的命名日子

是我國土普天同慶的日子

啊!如此想來

誠可恨之雨也

1229

清晨4點起床

5點55分在頻頻降雨中分乘2台計程車朝營林所森林鐵道的三星驛出發

6點25分抵三星驛站前

雨越下越大

7點13分從這裡搭上6點從竹林發車的火車

在下一站的天送埤驛意外偶遇上車的岳友池田雄之進君及另1名友人

相互哄笑道真是奇哉!

該君打算由卑亞南鞍部沿大甲溪岸越往東勢

從天送埤驛站出發後

雨似乎變小了

從通過清水溪的鐵橋起(譯註:現址疑是現清水湖大橋)

蘭陽溪(濁水溪)流域的遠近群山所刻畫出的翠黛山麓飛入眼簾

山頂任由白雲去來

令人感覺濃淡的多重層疊

從通過濁水驛(譯註:樂水)的時候起

看到掩蓋蘭陽溪河床而矗立在闊葉樹矮林中燃燒般的紅葉

山漆樹(タイワンハゼ)與紫薇(サルスベリ)的紅葉實在鮮豔

9點抵土場驛後下車

應該要來的蕃人人夫還沒到

雨完全停了

身心也變得非常清新

不久來了為整理蕃人搬運行李的蕃婦5名

一問之下

都是此次山行同行蕃人的妻子

準備在約2里的平坦道路中幫忙丈夫的她們

輕輕揹起被分配的行李後一副疾行的樣子

9點40分從土場出發

10點30分在烏帽子(エボーシ)駐在所稍事休息

11點25分抵達加蘭灣(カナウラン)(在卑亞南道路的起點Shiisen(シイセン)(譯註:疑是嘉蘭)正前的河床,留茂安社的耕地)

與在此等待的留茂安駐在所的後藤兄與同行蕃人5名會合後終於要開始爬山

從後藤兄聽取登山上所需的概要

並就蕃人使用上的大要等細節作商議

在此與同行的池田兄一行告別

簡單吃完午餐後出發

時間是正午過後10分鐘

從加蘭灣出發後

立刻就藉由蕃人獨特架橋法的暫時性橋樑移往蘭陽溪的左岸

離開注入正前稍右方的溪流(名叫Kaukau溪(カウカウ))後(譯註:疑是石頭溪)

溯行蘭陽溪主流左岸河床約50分鐘

此間渡涉細流約4次(此渡涉意外地花時間)

下午1點抵達埤南溪(バイックス)流下的地方

此時剛好受到太陽直射

感覺相當熱

在此告別來送行的後藤兄

一行行走在埤南溪的溪心

下午1點10分通過西丘斯的第一號腦寮

由此的上方是純粹的蕃路

路在埤南溪的或左或右

不知渡涉了多少次

又或架有圓木橋接續

溪流兩岸相逼

呈現壯觀的峭壁

也有闊葉樹茂密氣勢逼人之處

青楓(イトマキシマモミヂ)、九芎 (シマサルスベリ)老樹的全紅紅葉

更添壯觀滋味

下午2點5分沿著右岸通過剛形成的崩地

累累石塊堆疊

彷彿在訓示人們大自然的偉大破壞力

溪流極其清冽

由此起往上落差越來越大

稍一遲疑

很容易落隊的我們就看不到蕃人的身影

必須大聲呼喚叫他們停下來

對這些平地蕃?

我們山人總有一種劣等感

下午3點終於要離開溪而開始攀登陡峭的山腹

此間渡涉次數達19次

仰望之下的蕃路踩踏得相當不錯

當然此一獵路是以前與卡澳灣蕃(ガオガン)的聯絡道路

但仰角30度乃至40度的陡峭直登

需要相當的努力才行

因為各自揹著不算重卻相當多的行李

所以非常不容易

3點終於開始攀登

沒有任何可以歇息的地方

除了一口氣攀登外別無他法

默默地持續攀登

剛好下午4點時抵達稜線的脊梁

45分鐘陡坡的持續攀登

完全讓我們一行瞠目結舌

然而幸運有這樣的辛勞

續登後的短暫休息實在是無比的回饋

天候稍有變化

突然湧來冷霧

森林的樹梢也被風吹得騷動起來

無法貪戀長休

還必須作天幕搭帳的準備

聽到再30分鐘就可抵今晚的露營地

一行也就提起精神來

不見先行的蕃人的身影及聲音

只有腳下遙遙的溪流聲響與風的聲音沁入身心

稜線是南北向

我們朝正北走在蕃路上

攀登稜線的脊梁雖沒有剛才的陡峭

卻也不輕鬆

特別是鑽潛在深鎖的繁露霧中的森林之下

實在不禁令人憂鬱

續行一段後

不知不覺間道路離開脊梁

變成是繞行稜線的山腹

不久之後

看到紅檜(ベニヒ)的身影

感覺氣溫急速下降

霧越來越深

走在前面的一行身影也似乎模糊不清

遙遠的前方響著碰碰伐樹的聲音

這是先行的蕃人在採集木材及露營材料的懷念聲響

4點35分抵達一個小溪流

聽說這是今晚的露營地

水果然清澄

稍微整理一下應該可以搭2個天幕

立刻下行李並小休

不久就開始分工進行搭帳的準備

以天幕的營地來說並非百分百

但奢侈是一大忌諱

有水

也有薪材

將2個天幕以輔助材料做成1個大天幕

讓6名睡在1個天幕中

蕃人利用山崖在路上緊急搭建出暫時性小屋來睡覺

場地雖然狹小

但清冽的水很豐富

對露營而言

已是無上的幸福而不得不感謝

(蕃人稱此地為Gasyo Daakadin(ガショ ダアカデイン),是從埤南溪左岸的大稜線落下的一個小支流,海拔約4500尺,附近的林相是針闊葉混合的原生林。

下午7點的氣溫15度,天然上比較避風而相對暖和)

此日從下午5點30分起霧開始散開

眼前望著屹立對岸的怪峰Babo Haabokku-(バボ ハアボックー)(譯註:疑是東保津寒山或南方的1965峰)

仰望穿過樹梢的閃爍星辰

一面沈浸在無限的喜悅中

一面對能久違地投入山的懷抱而衷心祝賀得此佳日而感謝彌深的皇恩

約是初更的時分

踏入了安詳的夢鄉

1230日及31

30日清晨4點30分全員起床

天氣快晴

連微風都沒有

四周尚闇

在曉光及星星的輝耀下

Babo Haabokku-的山容清楚地現出強而有力的線條

完成用餐及出發的準備後啟程

時間是早上7點(天幕依舊搭著並留下1名老蕃後前行)

雖然被朝霧弄濕了

一面呼吸深山早晨的清新空氣一面登爬繞著埤南溪左岸陡峭的山腹的奇怪蕃路

很能忘卻所有的苦痛

從德田君將隔著埤南溪的深谷、彷彿唾手可得般聳立的Babo Haabokku-(蕃地地形圖未記名,標高6372尺)的風景納入相機鏡頭起

看到東南方遙遙的加羅山(バボ カラサン)、給里洛山(バボ ケリロー)的連嶺在碧空下色調特別濃烈且變成柔和而安詳的線條

早晨的空氣感覺愈發爽朗

每20分乃至30分定期小休

7點40分登畢第1次的陡坡、抵達大稜線的脊梁

這是讓人心情突然愉快起來的針葉樹生氣勃勃成長的稜線

之後的一小段時間坡度漸緩

吃著行動糧後8點10分出發

此處應該是地形圖上西丘斯山從東側向東南側延伸的大稜線的主稜、剛好是海拔6085尺的正左方的隆起點附近(譯註:6085尺峰疑是1866峰)

在紅檜老樹之間踩踏蘚苔的稜線

其心情之愉快實在難以言喻

在第1次吃行動糧的時候

感覺心頭上不太帶勁

所以幾乎都用白眼看著指北針及地圖在走路

蕃路持續

蕃人也都一副悠哉陶醉在山氣中的神情持續在攀登

指北針指著北北西

蕃人也都是來過數次的夥伴

所以就心想一定沒問題地安心前進

8點40分經過留茂安社狩獵小屋(小屋已不堪使用,但位於相當寬廣之處,水源聽說也很充足)

之後稜線又變得陡峭

經過稜線的稍稍左側

有一處碎石坡

通過時

時間是9點

從此刻起

白霧突然襲來

內心多少忐忑要是不下雨就好

在此休息10分鐘

9點15分出發

暫時沿著稜線左側行進

9點30分抵達一處像是鞍部的稜線分歧點

雖有水但不豐富

森林越發深密

由此起道路稍稍往稜線的西方

9點40分林相突然變成闊葉樹的雜木林地帶

稍微前進一段後又變成針葉樹

有看到好像是亞杉或香杉之類的混生

小跑步地踏過這些落葉

但因霧深及纏繞樹幹的苔蘚很厚

所以無法判別

10點抵達似乎是稜線的第2分歧點

之後路向正西陡下(四周因為濃霧而全無展望)

跟隨稜線陡降17分鐘時

意外抵達水量豐富的溪流源頭

問蕃人

回說這是石頭溪(Gayon Kaukau)的溪頭

石頭溪是在地形圖上我們所溯行的埤南溪北方、挟著大稜線而注入蘭陽溪的溪流

我們因為對照地圖而頗有奇異之感

所以再向蕃人確認

他們眾口一致地主張說沒錯就是石頭溪

我們互相談論說究竟何時竟越過了大稜線來到石頭溪的溪頭

約休息了20分鐘吃完午餐後由此處出發

時間是10點40分

我們繞往與目前完全相反方向的右側深谷山腹

霧依然很深

右腳下是幾千仞難測而突然變成險峭地帶的陡峭斜坡(蕃人稱此地帶為Ya-man(ヤーマン))

蕃路逐漸下降

但之後逐漸上坡

約略是從第2分岐點後先下行再攀登

11點時再抵稜線的主稜

之後稍微往北走一下

就進入非常寬廣而坦坦的溼地(所謂晝猶尚暗大概是由此景物所產生的吧,一如該形容詞所說的是晝猶尚暗的高山杜鵑純林。

也許形容成通過靜寂之地而陰風慘慘的鬼氣相逼可能更適當。一枝一幹全無殘留地被苔蘚所包覆的高山杜鵑密林,實在是淒慘無比。

年輕夥伴只有一逕地發呆而咕噥著嗚呼叢林、嗚呼叢林)

腳下稍不注意

就會陷入泥淖

極為陰慘

步行此地帶約10分鐘

蕃人在泥土深的地方砍伐樹枝當踏點讓我們走

實在很感謝

一通過之後

突然抵達豁然開朗的草原

時間是11點15分

腳下依然是濕地

頭上執拗的濃霧依然未見散去

狩獵小屋也位於草原之間

小屋已遭破壞

但如稍加整理仍可勉強渡過一夜

我們一行像事先講好般以從黑暗密林中突然出到寬廣的明亮草原時鬆了一口氣的心情非常悠哉地步行

短暫行進在令人愉快的草原後

通過左方寬廣水池的池邊(我們馬上領悟這就是留茂安的後藤巡查所說地形圖沒有記載的大池)(譯註:鴛鴦湖)

不管怎麼走都無法離開池邊

果然是大到駭人程度的大池

這樣的水池在地形圖竟然沒有記載

實在奇怪

不過想起這附近一帶在不久前因為北勢蕃的跳梁而進行大費周章的討伐

就不得不說未能進行地形測量等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講蕃地地形圖不完備之前

想到從事此工作的吾等前輩決一死戰的偉大業績

就不得不獻出滿腔的敬意

雖然不完備

但不就是透過此一蕃地圖的編纂

我們後輩才得以進行探險性的山行嗎?

對於留下此一尊貴偉業的前輩們

我相信這是留給我們後輩將之完成並帶到下個時代的重大任務

蕃人稱此地點為Shiirun(シイルン)

執拗的濃霧也稍微轉薄

池的對岸也看得到聳立著為針葉樹所覆蓋的山

步行池邊約40分鐘後終於逐漸遠離

再度步行闊葉樹林之中

其細徑依然平坦

不久之後抵達一個美麗溪流的池塘

水滿滿地湛漾

緩緩流著的水瀨之音幾乎聽不到般的靜寂

流經深深森林之下的溪流安穩面貌

總覺得有一種沁入我們心臟的強力東西

想到從剛剛的水池流出而自大萪崁溪注入淡水河時

就浮現一種懷舊之感

一面陶醉在如此的幽境一面一步步前行

正午過後15分鐘

終於抵達卡澳灣蕃的狩獵小屋的跡地

原本轉薄的霧再度轉濃

氣溫也下降

一面焚火一面午餐

細雨開始落下

目標之山還是似乎看不到

前路看起來是突然轉為陡峭的傾斜

是針闊混生的密林之山

蕃人說這之後將是陡坡

登畢就是西丘斯山的山頂

看來到山頂還相當遠

12點50分出發

是令人上氣不接下氣的陡坡

不過蕃路開拓得令人舒服

下起的細雨也不用太擔心

一行以攀登陌生之山的喜悅之情精神充沛地一逕持續攀登

斜坡似乎沒完沒了

茂密的立木也不知何處是盡頭

重複小休後繼續登行

下午2點稜線的狀況突然改變

原本茂密的立木變成鐵杉的粗林

心想山頂應該接近了吧

攀爬岩稜往上一看

遙遙前路仍然迎來鐵杉的密林

越過二處如此這般的地方再往前進

又進入鐵杉林

時針指向3點

完全沒有雨露之跡

乾燥而令人愉快的霧也轉薄

甚至洩下薄薄的陽光

鐵杉林中有二、三個毀壞的蕃人小屋孤零零地殘立

聽說是以前陸測攀登時的作業地遺跡

水雖不充分但至少有

是絕佳的小屋場地

蕃人們也頗有精神地攀登

一行也不服輸地登行

終於接近了山頂

茅草原高度及膝

3點15分終於站在山頂上

頂上西側是緩斜地

但東北側是令人暈眩的峭壁

惜哉腳下、頭上均是白雲

鐵杉粗林也纏著松蘿而極其幽玄

連附近的展望都無法望見

特地的首登卻毫無所得

上天何其無情啊!

山頂比想像中的還無風

寒冷的狀況也無大礙

氣溫是攝氏12度

久待會感覺寒冷

蕃人沒忘焚火來稍作輕食

蕃人也說要烤蕃薯分給我們

非常好吃

登上搭建得很出色的覘標

祈禱聖壽無疆與國運昌隆後踏上下山之途

對一行宣布說之後要強行軍歸返原先的Daakadin(ダアカデイン)野營地

蕃人也未抱怨夜行的不滿而同意我的宣布

攜帶的糧食當然不算豐富

但還可以支應

因為入山之際與警察當局商討的關係

為了後天元旦讓蕃人來得及

必須在31日讓他們歸返蕃社

在深思熟慮途中應該沒機會使用到小屋的情形下

於是決定要強行軍

下午4點10分告辭山頂

一口氣下降到卡澳灣蕃的小屋

下午5點30分

冬天的日腳短

四周已被黑暗包圍到看不清稜線的程度

各自準備燈具

也讓蕃人作松明火把的準備

晝猶尚暗的立木之中

踏點很差

小心翼翼地前行

雖然沒發生差池

但步伐很遲鈍

一切都交給蕃人

只管步行

從池邊附近起

細雨開始下起

幸好是月夜

即使在霧中

也有幾分的明亮感

相互打氣下有精神地持續步行

抵達石頭溪源時

已經是晚上10點10分

途中因為氣溫下降加以下雨等

就焚火取暖

用速製香魚等果腹後

再鼓起餘勇前進

就這樣抵達野營地時

已經是31日黎明前的5點30分

想起來真是粗暴的強行軍

而一行完全沒有受傷的平安無事

是最大的幸運

1231日陰天

無暇療癒昨日來的疲累就作下山的準備

忙著準備今天1天餐食、天幕及其他行李的整理

早上9點20分從野營地出發

雖是陰天但沒雨

回返來時路地一口氣下行

相當有精神的夥伴

一點都未見疲累地一逕下行

步伐雖比想像中還慢

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如此仍然於中午12點30分抵達蘭陽溪河床

來此迎接的蕃人妻女交替擔著我們的行李到多望(タボー)

和3日間辛苦與共的順從的留茂安社蕃人告別

令人不禁感到一抹哀愁

另外一行中活力旺盛的今野、德田兩君

要從此處走到卑亞南鞍部

實在是精神旺盛的夥伴

仰望來時路

其身影依然隱沒在白雲中而看不到蹤影

山下微風吹拂

甚至還洩出微光

相互祈禱平安後告別

我們在下午4點抵達多望

請事先雇用的本島人2名苦力擔起行李

一行徒步森林鐵道路線朝天送埤前進

晚上8點抵牛鬥

10點抵天送埤

之後搭台車到三星

再叫計程車到宜蘭時

時間已是宣告昭和9年元旦的除夜鐘聲響起的時分

附記

此次山行完全沒有可以參考的攀登紀錄等資料

又因使用蕃人的日期上有所限定的關係

使一行的預定時間受到極度的限制

所以不得不進行意想不到的強行軍

如果可以有2天充裕的時間

我想應該可以完成很棒的研究登山

特別是這座山在炎暑的時候

更可享受漂浪森林之間而擁有台灣夏山的絕佳條件

其次

被標記為西丘斯山而有三角點的山

我懷疑它應該是位於與相對於地形圖所記入的山還要北邊的海拔8322尺峰(譯註:疑是雪白山)中間的一個隆起點(譯註:亦即作者懷疑蕃地地形圖記為西丘斯山的山,

實際上可能是東丘斯山,真正的西丘斯山還要往西靠近雪白山的一個隆起點)

這是因為我們一行的攀登時間比地形圖的距離還要花更多的時間

以及透過專家進行圖上測定的結果也說前記中間隆起點的位置剛好與它相當

這更加深了我的懷疑

末了

對於為台灣山岳會而特地關照的羅東郡警察當局及留茂安社後藤警察的盛情

在此深表謝意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