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附近群山的探險

譯註:本文譯自1936年6月台灣山岳第八號「雲峰附近群山的探險」(雲峯附近山々の探検)。

作者吉井隆盛,時任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亦為台灣山岳會幹事。1930年3月,

吉井奉命進行秀姑巒溪支流的拉庫拉庫(ラクラク)溪上游及清水溪流域的森林調查,

當時的拉庫拉庫溪上游的雲峰和清水溪的布拉克桑(ブラクサン)山,除原住民外,是未踏之地,

特別是當時的雲峰山麓,有布農族的拉荷阿雷(ラホアレイ)等抗日勢力,對吉井的調查,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

吉井一行人,於3月27日從玉里出發,循八通關越嶺道,經卓麓、鹿鳴、瓦拉米,於29日從石洞駐在所特地登往新康(シンカン)山,

藉助新康山頂極佳的視野,以了解附近一帶的地形、地名、通路及宿營地,31日由大分駐在所登往南雙頭山,4月3日登雲峰後,

再登頂三叉(シヌベシ)山、向陽(シポポス)山,並發現周圍400米的圓形池嘉明湖。4月6日登布拉克桑山後下清水溪的帕朗薩克(バランサック),

4月9日再由清水駐在所經卓麓返抵玉里,完成前後14天的調查之旅。

吉井隆盛,一稱吉井隆成,生平待查,曾任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技手及內務部土木課技手,亦是台灣山岳會幹事,

因經常深入山林調查森林資源而首登諸多高山,著有『雲峰附近群峰之探險』、『台灣中央縱谷的山旅』、

『攀登桃山』、『山岳與文化』、『特種林木之分布及其蓄積』、『安南漆』等。

所謂雲峰

爬過新高山(譯註:玉山)的人應該知道

從八通關遙望正南方的高峰就是雲峰

臨著荖濃溪

從中央山脈的稜線看

它稍微向西突出

即使是晴天

山頂上也常有浮雲

雲峰之名

根據推測

應該和這附近的群山例如南雙頭山、尖山(譯註:達芬尖山)、大水窟山、秀姑巒山等一樣

在日本領台前由支那人所命名

一如雲峰之名

是為雲所蔽的意思

也一如南雙頭山和尖山

確實和從八通關附近所見的山容相彷彿

在距今約50年前的清同治13(譯註:1873)年

兩江總督南洋大臣沈葆楨

一受領台灣督辦防務的印信

就獻策東台灣的海防及開拓的重要性

並先就北中南三方面開始交通道路的開鑿

而擔任中路開鑿的

是福建福寧總兵吳光亮

光亮於光緒元(譯註:1875)年

率領三個營約1600名的士兵

由林杞埔(今竹山)越過鳳凰山

下內茅埔

然後再溯陳有蘭溪

抵達八通關

再進一步往大水窟

從大水窟先朝東方的タッケ(譯註:卓溪)山

一直線的越過稜線、涉過溪

終於抵達卓溪山

再下山抵達璞石閣(玉里)

亦即

這是支那人首次的踏查此地

不難想像當時就對沿線的著名山川進行命名

x  x  x  x

回想起來

是昭和5(1930)年3月的事

我接受官命進行花蓮港廳管轄下的秀姑巒溪支流拉庫拉庫溪的上游和清水溪流域的森林調查

拉庫拉庫溪上游的雲峰方面及清水溪上游方面的布拉克桑(ブラクサン)山方面

是截至目前為此除蕃人以外

無人踏入的深山

特別是當時的雲峰山麓中

有反抗官憲、只要有動作就出草的拉荷阿雷(ラホアレイ)、阿里曼西肯(アリマンシケン)等率領一百七八十名的不良蕃人

在此虛張聲勢

登山準備

3月25日

我和永田節男氏之外2名

一同拜訪玉里支廳

一開頭就面見支廳長古藤齊助氏

就此次的山行種種進行請託

古藤氏說此行相當危險

在擔心種種警戒點的情況下

結果就由當時支廳首屈一指、被稱為大蕃通的警部補古川清氏擔任警備隊長

再配屬強悍的巡查5名、警手3、4名

另外在行李搬運方面

選拔平地蕃(阿美族)的壯丁

由下嘮灣、觀音山、織羅的三個蕃社各出10名合計30名

再加上警護及搬運的援助需要

再帶領高山蕃(布農族)20名

如此完成一切的洽商

之後再由理蕃承辦人的村上巡查作各種安排

依討論的結果

旅行行程預定如下

3月27日 玉里出發 經卓麓、鹿鳴 宿瓦拉米(ワラビ)駐在所

     28日 瓦拉米出發 宿石洞駐在所

     29日 石洞出發 登新康(シンカン)山

     30日 新康山出發 宿大分(ターフン)駐在所

     31日 大分出發 朝南雙頭山

4月  1日 經雲峰、布拉克桑山

       8日 下清水溪  (合計9天/野營8夜)

       9日 清水溪下游帕朗薩克(バランサック)出發 宿清水駐在所

     10日 清水駐在所出發 經卓麓抵玉里

上面的行程組合方面

特別令人陷入思考的

是最開始的攀登新康山

這是從過去的經驗

覺得要進入如此不熟悉而且危險的地帶

為防萬一

有必要至少先能辨別這一帶的地形、地名、通路、宿營地等

而新康山海拔3380米

和南雙頭山、大水窟山、秀姑巒山、喀西帕南(カシバナン)山等相對峙

此山頂

是可將本次想踏查的區域盡收眼底的絕佳地點

26日

從早就忙著行李的打包和糧食的採購

看到這副景象的住宿服務人員

對這麼多的行李和訂購單嚇了一跳

對我們旅行實情完全不知的一位女服務生

從旁親切地問說二、三人的旅行有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她說蕃地中各地方都有酒保

有賣一般的日用品

另外蔬菜等

到任何的駐在所也都吃得到

有時也由山裡帶來好吃的土產喔等等

非常親切的提醒我們

從她的談話情形

聽得出來是相當的蕃地通

同事的其中一位有把這次的旅行狀況做說明

但她並不太相信

這次的旅行中

我最擔心的

首先是蕃情

再來是天候狀況

今天可能從台北來的關係

覺得特別熱

還只是3月

早上氣溫已達華氏70度

(譯註:攝氏約21度)

下午5點

2位巡查帶著大批的阿美族(平地蕃)前來住宿地

蕃人各自帶著5尺餘長的擔棒

我立刻察覺這是明天要和我們去山裡的搬運人伕

其中一位巡查

是昨天在支廳見過的理蕃承辦人村上氏

村上氏介紹另一位巡查波呂氏

這位從明天起要陪伴同行

要我多多關照

我還尚未向波呂致意時

在旁的蕃人們就一副和我們不相干的表情

開始拿起玄關前的行李並爭奪比較輕的行李

行李承辦人王君很大費周章地制止

卻因語言不通而效果全無

最後拜託波呂氏

至少禁止了他們今天把行李帶出去

前進大水窟道路 

3月27日 

山行的第一天 

早早醒來 

出戶外

萬里無雲 

內心竊喜終於要起程了 

8點左右 

完成出發準備 

一行人包括我們山林課員3名、警官1名

再加上觀音山 、馬久答 、織羅等3社蕃人30名 

蕃人擔的行李有70餘斤並不輕(譯註:1斤為0.6公斤) 

旅館門口 

有先到的支廳長等相關人員5、6名前來送行 

相互作離別致意後出發 

從旅館的錦城館朝支廳前進約2、3丁(譯註:一丁約109公尺)的地方 

是中央山脈橫斷道路大水窟的起點 

道路的右側建有自然石的道路開通紀念碑 

這道路是和台中州側的八通關道路同時所開鑿

在大正8(1919)年6開工 

花費兩年的歲月

到10(1921)年10月竣工

從玉里到東埔的里程32里(譯註:1里為3.927公里)

其所需的直接道路費達30萬日圓 

駐在所建設費7萬3千日圓 

合計37萬日圓 

另外不能或忘的是 

花蓮港 廳方面受到兇蕃的襲擊 

有11名犧牲 

今天預定在山風吃午餐 

但因為在卓麓的休息時間過長 

又是第一天 

腳程比較慢 

抵達鹿鳴時已經過了十二點 

沒辦法只好在拉庫拉庫溪畔 

邊聽水聲邊圍著涼亭桌子打開便當 

午後 

渡過長長的吊橋 

朝大仙的陡坡接近 

此處原稱中社

道路附近是蕃人的開墾地 

完全看不到可以遮蔭的樹 

從頭頂上直射的陽光 

讓我們汗水淋漓 

大家看起來都相當疲憊 

路過山風 

原本僅是要表達敬意而已

結果很慚愧地被太太們餽贈手工饅頭及木瓜名產 

託這樣的福 

一行人恢復力氣 

前方是漸漸攀升的道路 

隨著行進 

山高谷深 

越來越接近東部蕃界的真實

途中經過兩處駐在所

抵達佳心時已過下午四點

在突角的休憩所下腰休息 

怪異的雲漲滿整片天空 

對岸的阿桑來嘎(アサンライガ)山、阿不郎(アボラン) 山 

上半身為雲所遮

今天很遺憾

雄偉的景觀無法盡情觀看 

在休息當中 

天候一刻刻變險惡 

因為不想第一天就被雨洗禮 

所以茶也草草喝喝就上路

但不知是否修行不夠

途中終於遇上豪雨 

抵達瓦拉米時

大家都變成落湯雞 

連襯衫都濕到可以擰出水的程度 

5點30分抵達住宿地

當時只知道瓦拉米是蕨的產地 

翻開歷史

這裏原本是理蕃史上有名的喀西帕南(カシパナン)社 

距今20年前 

在現在駐在所稍稍下方的所在 

是喀西帕南社 

該社裡有一個警官駐屯所 

大正3(1914)年12月20日

清水蕃務官吏駐在所受霧鹿(ブルブル)、哈哈比(ハハビ)兩社蕃人的襲擊 

鑑於璞石閣一帶的蕃情突然開始惡化 

警務當局大費周章地欲收回槍械 

這反而變成叛亂的原因 

隔年的5月22日 

此駐在所遂遭這些蕃族所焚毀 

巡查家族等共11名被擊斃 

依據負責監督此駐在所的村上部長的說法 

瓦拉米距玉里約七里 

不僅一日行程上適合當住宿之地 

在警備上也是重要的場所 

所以有派警部補駐守 

大正13(1924)年12月

大石造林課長從秀姑巒山 前往喀西帕南山 方面進行踏查之際 

村上氏即以警備員的身分一同前往 

所以和我在當時就已經認識 

今晚難得再見 

在雞肉壽喜燒下 

談了2個多小時的往事 

屋內充滿酒氣及談興

但戶外下起傾盆大雨 

加上雷鳴 

實在是恐怖的一晚

3月28日 

迎接山路第2天的半夜 

雨勢相當激烈

但在拂曉時分突然停止 

此事恍如夢境般地殘留腦海

今早 

東方的天空從雲間洩出旭光 

隨著時間的推移 

雲逐漸消失 

大里仙山 及阿不朗山都現出身姿

實在是無法言喻的清晨

真是雄偉的景觀

屋外即使穿著「丹前」也仍肌寒(譯註:丹前是日式褞袍,防寒用上衣) 

村山氏從事務所的方向笑咪咪走來 

意味深長地冷笑說: 

今天的天氣沒問題

這是託花蓮港 和玉里修行的福報喔

明天可以登新康山

吃完早餐

開始做出發的準備 

但早就該來的蕃公們 

今天卻不見半個人影 

正覺不可思議時 

波呂君佇立在門側 

對著道路下方的蕃人住宿所 

大聲地不知說著什麼 

聽聞之下 

原來是小屋漏雨 

蕃人們一夜未睡 

也還沒吃早餐 

想來真是可憐 

在不禁同情之下 

出發延後1小時多 

9點左右才從瓦拉米出發

前幾年經過時 

下一個駐在所是綠駐在所 

但如今已毀壞只剩房屋基座的遺跡

此地附近是名符其實的闊葉樹茂林 

道路旁邊有黃心樹(オガタマノキ)的倒木尚未腐朽地殘留著 

岩角上因冬天而枯立的胡桃(クルミ) 

此時逐漸冒出新芽而引人目光

通過山陰 

來到卡雷卡斯(カネカス)時 

看見了披著雲的秀姑巒山 一帶的群山

眺望實在壯觀 

從十里駐在所前來迎接的巡查說: 今天特別冷

昨晚我的住處降了雪雨(みぞれ)

對面山的雪也增加不少 

並擔心的說明天登新康山 一定很冷

抵達十里駐在所時

剛好12點 

在此午餐 

從駐在所的庭院前看 

新康山 就在正前方 

新康山 的左下方

有一個稍高的山是北可可爾博(ココルボ)山 

現在我們是在稍繞過北可可爾博山北稜的地方 

所以從海拔來看 

這地點應該有1800米 

駐在所裡面 

有立著被殘切的台灣黃杉(タイワントガサハラ)

這對森林業者來說是好的様本 

隔著山谷的三四溪山 腹中

可見整片的紅檜(ベニヒ)、松(マツ)、台灣杉(タイワンスギ)等針葉樹

從十里到石洞之間 

是幽邃的山峽 

有懸崖 

有清流 

道路繞著山腰 

路旁常常有松樹群落 

這一帶的景色予人有觀看大幅南畫之感(譯註:南畫指傳自中國元朝的文人畫,渲淡、水墨畫法) 

今晚預定住宿的石洞駐在所

是在橫斷道路70餘米的上方 

必須很辛苦地登爬長長的階梯

因為今天的里程很短

所以一點也不覺疲倦地在下午2點半抵達 

在稍稍等待之間 

奉命明天起要擔任我們警備的楠、大迫兩巡查 

帶著擔任嚮導的高山蕃3名 

從大分方向下來

於是新康山 的登山準備 

就差不多就緒了

新康山

3月29日 

早上約5點之後 

和蕃人一起在屋簷前集合 

相當喧鬧

6點過後行李打包完成 

和我們一起爬新康山 的蕃人 

除高山蕃3名、平地蕃15名外 

其他的平地蕃15名 

今明兩天負責將行李搬到大分

7點按預定時間出發 

短暫時間先登爬橫斷道路 

再由伊霍霍爾(イホホル)溪的右側進入蕃路 

(譯註:此路線有兩種可能,一是由越嶺道路27K的東側與抱崖吊橋之間進入起登稜線,另一是由櫻橋東側與27K之間的稜線上稜,

惟此兩路線均未見蕃地地形圖記載。如以起登3小時後抵達一處無名溪的描述,則由櫻橋東側上稜的可能性較高。

因為如由27K東側起登,稜線沿溪谷延伸,不致有發現無名溪之描述)                                                                                                                                                                               

實際上這條蕃路光有其名 

目前已經看不到路跡 

而由嚮導的蕃人砍路攀上陡峭的稜線 

聽說這是蕃人間極為重要的道路 

新康(シンカン)社、伊霍霍爾(イホホル)社的人 

透過這山徑和清水溪 的拉庫拉庫(ラクラク)社、帕朗薩克(バラサック)社聯繫往返 

這裡想補充一下的是

新康山 下北方魯崙(ルルン)的稜線 

是巒蕃與郡蕃的界線

下方巒蕃深奧處是郡蕃所領有

另外清水流域也以新康山 分走東西的稜線而將領地一分為二 

因此不難想像

這條蕃路以前宛如是巒蕃領域的監視道路

一行20餘名 

跟隨高山蕃人的後面攀爬而上 

只要有10人先走 

後面就自然出現小路來

所以殿後的人比起前導的人 

其辛苦程度連一半都不到

走了2個多小時在赤楊(ハンノキ)、雲杉(トウヒ)多的地帶 

10點左右 

抵達一處無名溪 

再從此處有一段時間是沿著溪或橫越中腹漸漸進入後

之後抵達一處以高山來說實在少有的寬緩溪流 

海拔高度約2500米的地點

兩岸是繁茂的鐵杉巨木 

四周森鬱無風 

連水聲都聽不到 

從此處約溯溪15分鐘後抵達匯流點 

此處有木皮屋頂的狩獵小屋 

蕃人稱此地為巴諾特(バノット) 

對岸左邊的溪由北可可爾博山和無名山(海拔9965尺)的鞍部中流出 

右邊的溪則發源於新康山 和上述無名山 的鞍部 

(譯註:此無名山疑是可可爾博山(2929米))

在此處搜集枯木、焚火取暖後吃中飯 

下午前進南邊的溪數丁後 

沿著右手邊的草山稜線想要攀登目標的新康山 

草山的稜線極為險峻 

右邊是千仞的斷崖 

左邊是岩石累累的草原 

萬一失足滑落 

一定死無葬身之地 

連蕃人走在這稜線上腳也發抖 

約40多分鐘後 

通過危險地帶 

一同平安地抵達草山的山頂 

(譯註:此山疑是新康山東方之2952峰)

由此山頂看

新康山 在正西方 

呈現宛如駱駝肩的形狀 

頂上高高矗立 

由此到頂上 

中間僅隔著一個鞍部 

看起來馬上就到 

但面向鞍部

整面都是冷杉(トドマツ)茂林 

稜線蜿蜒 

山徑非常遙遠

約費1小時多 

終於由南面的稜線登上絕頂 

時間是3點40分

氣溫華氏56度

腳下已經起雲霧 

拉庫拉庫溪和清水溪 半被遮掩 

新高、秀姑巒的遠山 

在藍空中穿著白衣地現出雲表 

實在是很好的展望 

當下就站在絕頂

忘記危險 

凝視著四方的景色 

此山頂是突起於草原稜線的一個巨大砂岩 

也許說成是砂岩層的外露反而比較容易說明

而砂岩層面向西傾斜約50度 

東方是斷層面 

在攀登上必須由西方的傾斜處上爬 

絕頂呈現馬背狀 

極為尖銳 

僅容4、5人 

下山時 

因為聽說在山頂北方約400米的地方 

有祖先在大洪水時避難的洞穴

所以就去參觀

然後再由此向西南約下600米 

探尋清水溪 側崩壞下的湧水

並在此宿營

3月30日

昨晚因為白天的疲憊

所以睡得很熟

天明之後 

突然變冷 

腦中微微想起身處新康山 的山腹 

這樣一來 

逐漸意識清楚 

睜開眼睛 

帳篷外還是微闇 

沒有半點雲

無數的星星令人暈眩般地輝耀 

頓時倍感寂寥 

再度想鑽入被窩 

但想到今天是重要的一天 

恨不得立刻登上眺望良好的山峰

確認雲峰一帶的地勢 

就很難入睡 

頻頻想起一些瑣事 

不久 

夜幕突然變亮 

早餐也準備好了 

起床約一小時多之後 

吃完早餐出發 

依例讓高山蕃人前導 

從眼前的稜線開始攀登新康山 西邊蕃名Chakaban山(チャカバン)(海拔10380尺多) 

(譯注:疑是新仙山) 

越往上爬 

眼界越來越寬廣 

昨天看不到的清水溪 

今早也一眼就看見中央的地方 

昨夜住宿的營地 

還直直向上冒著細煙 

實在是令人懷念的景象 

登爬到稜線中段時 

紅色的朝陽從新康山 的右肩露出臉來

今天是最適合登山的天氣 

我們是多麼幸福的人啊 

自己在心中表示感謝之意 

之後約花一個多小時

抵達了Chakaban山

Chakaban山一如之前蕃人嚮導所說 

山頂是草生之地 

在展望雲峰及南雙頭山等 

是絕佳的位置 

特別是早上 

這些山是正面受陽的關係 

所以看起來很近 

其中一位嚮導是賽珂(サイコ)社的老蕃人 

就根據我們所問 

從山溪的名字、蕃路及住宿地的位置、最後連狩獵地的關係都做詳細的說明

如此一來

也大略知道了反抗蕃人的行動

目的既已充分達成 

就沒有長待的必要 

朝著賽珂駐在所開始下山 

最初是沿著往魯崙的稜線 

途中橫切中腹 

約花四小時的時間抵達蕃人開墾地 

此附近全部是樹林

海拔2200米 

附近有美麗的雲杉純林 

如下往開墾地的附近 

則可散見直徑2米大的雄偉台灣杉在闊葉樹林中 

現在所抵達的開墾地 

依嚮導所說 

是阿里曼西肯的所有地

現在也由其親戚耕作

離此處稍稍的下方

有他的住宅跡地 

背後北邊是大斷崖

前面臨著溪流 

對面是一甲多的耕地 

是藏匿的好地點

通過這裡之後 

有一個河階地 

現在變成是耕地 

通過耕地的一隅

下往險峻的山面

進入大分溪 

(譯註:今無大分溪,這裡所謂大分溪,疑是今稱的闊闊斯溪,但闊闊斯斷橋以西的溪流,探險當時疑是稱為伊闊斯溪)

汗流滿身

眼前可見的賽珂駐在所位處溪的左岸

稍過下午三點時抵達駐在所 

依駐在所的人說 

此駐在所在花蓮港 蕃地中最為危險 

並說起以下有趣的往事: 

『好像是兩年前 

玉穗(タマホ)蕃人來夜襲 

爬到後面樹木的枝頭上窺看狀況時

竟聽著室內傳來的留音機聲音到入神 

最後沒有達成目的就回去了 』

之後沿著溪的左岸 

下行約一個多小時 

抵達了大分駐在所

大分駐在所好像是在大正15(1926)年5月 

(譯註:大分事件是1915年5月)

被蕃人襲擊而所員全亡 

有10名殉職者 

這些人的墓

在駐在所下段的北邊道路稍稍進去的地方 

覺得很失禮地從入口參拜

現在的駐在所 

是大水窟道路全線中屬首都級的

由監督警部駐守

有小公學校、蕃童教育所、酒保、蕃產物交易所、演武所等

另外公醫師也駐在此地 

再者比起這些更讓初次入山者吃驚的是外觀的堂皇 

十幾家大屋舍並立在建有幾處臺階的山腹上 

在上段的區劃中

周圍築起裝有槍眼的石壁 

四方的角落有砲台 

砲也上架

下午五點 

在時下警部的引導下進入客舍 

客舍是獨棟屋舍 

有三、四間房屋 

感覺很舒適 

約六點之後

我們一行的警備隊長古川警部補從托馬斯(トマス)下來

然後時下警部、古川警部補以及我三人

就針對明天起的行動

圍著火爐開始商談 

此時剛好賽珂的楠巡查來電 

一問之下 

才知原本明天起要嚮導的大分頭目和其兒子 

現在無法入山了

可能是因為這樣 

蕃丁們起了騷動說這次阿里曼西肯一定會出草反抗

接到此報告的時下警部

認為事態嚴重

便立刻下令調查此話的出處及蕃情關係

並且奉勸我們明天延後一天出發

沒辦法之下

只好決議31日續留

夜半突然下起大雨

心想反正明天休息

要下就下吧 

就繼續睡懶覺

3月31日

吃完早餐

打點行李

偶而去事務所詢問蕃情 

天氣在過九點以後

雲逐漸散開 

河對岸的山不知何時現出新綠衣裝的身姿 

十一點左右

古川警部補笑咪咪地說明天可以出發 

有通知說頭目父子決定嚮導了 

後來聽聞造成問題的內情 

頭目實際上只是因為農耕工作繁忙 

似乎並沒有其他意思 

出草的說法不過是蕃人們的自我想像而已

而也因為如此

頭目決定負責任地幫我們嚮導

這對我們反而是好事

晚上為了預祝探險成功

時下警部特設酒宴招待一行人

對其人情之濃

令人感動流淚

朝南雙頭山邁進 

4月1日 

在四周群山逐漸從睡眠中醒來時 

下了床 

山中的早晨很安靜 

連樹葉都紋風不動

只聽到引水桶的水滴聲音

仰望天空 

蔚藍一片 

東面的山隂微微可見旭光 

實在再高興不過了 

七點左右 

喝著住宿的阿婆悉心料理的山芋湯 

完成了早上的準備

7點30分 

警備隊長古川警部補站在前面的廣場 

命令隊員集合 

大家急忙從各自的屋舍出來 

警備員和高山蕃人都各持一把槍 

警官的槍是38式騎槍(譯註:騎兵用的短槍,比步兵用槍短)

蕃人持的都是古董的村田槍

不過蕃人拿到槍很高興 

趕來集合的警官有: 

賽珂駐在所巡查 楠 末松  

大分駐在所巡查  津田 新作 

同                       田迫 正治  

十三里(トミリ)駐在所巡查  山田 光 

西羅(シロ)      駐在所巡查       波 呂 

新康(シンカン)駐在所警手 大迫 榮三 

賽珂駐在所警手 Tahai

同            警手   Raon

高山蕃方面

大分社出7名 

賽珂社3名 

托馬斯(トマス)社2名 

米亞桑(ミヤサン)社3名 

那那托克(ナナトク)社1名 

馬西桑(マシサン)社3名 

太魯那斯(タルナス)社3名 

合計21名 

另外再加上從平地帶來的阿美族(平地蕃)30名 

蕃人合計51名 

後來才聽說

距此4里遠的太魯那斯社蕃人 

今早從蕃社出發 

剛剛才抵達 

對高山蕃的精力常常感到佩服

警備員從古川警部補以降

4位內地人據說都是劍道或柔道上段

這是時下警部和古川警部補在人選上特別注意的結果

在出發之際聽到這事 

實在讓人感到心安

8點從大分出發 

要去雲峰 

有二條蕃路 

一是從賽珂駐在所的正上方 

沿著稜線扺達南雙頭山 

一是溯大分渓 

經過四、五年前反抗蕃居住的托希優(トシヨ)再扺南雙頭山 

而前者循稜線的蕃路 

是大分附近各蕃社和阿里曼西肯等的連絡道路 

我們最初的預定也是走這條路 

但認真一想 

萬一途中遇到反抗蕃就遭糕了 

好不容易的登山會完全受挫 

所以在臨行之際緊急變更路線 

也終於讓蕃人理解 

決定沿著伊闊斯(イコウス)溪而上

(譯註:伊闊斯溪疑是今闊闊斯斷橋以西的溪流,今統稱闊闊斯溪)

在流域中段的拉庫拉庫(ラクラク)(溫泉地)野宿一晚 

再從該地抵南雙頭山 

一行60餘人的大部隊 

在大分駐在所員的送別下踏上嚴酷的征途 

隊伍成一列爬上大分溪岸 

之後的短暫時間沿溪的左岸往賽珂前進 

在行進一公里多的地方 

有吊橋

(譯註:疑是今闊闊斯斷橋)

此河是伊濶斯溪 

渡橋之後 

馬上可以看到右手邊的稜線有條像山羊走的小蕃路 

這是經過伊闊斯(イコウス)社行往巴西那烏蘭(バシナウラン)分社的道路

我們非攀登此路不可 

約登爬50分陡坡的地方

有2戶蕃屋 

其中一戶是伊濶斯社頭目的家 

母屋是建在南向眺望良好的地方 

家屋當然是粘板岩葺成 

內庭、外庭都鋪上整面的粘板岩 

不過 

以布農族頭目的家而言 

還是譲人感到寒酸 

這位頭目是打鉄匠 

母屋的北側有五公尺見方的簡陋工場 

裏面擺設送風皮革(フイゴ)

架上堆放著2、30枝隻蕃刀、鎗茅、鐮刀等 

古川兄說 

這頭目是還不能放心的傢伙 

尚藏匿3、4隻槍 

所以須注意不要到屋內走探

母屋內有位満臉皺紋的阿婆和十七、八歲可愛的姑娘 

圍著焚火不知在說著什麼 

此姑娘有唸二年的蕃童教育所 

所以會講一點日語

但在這裏都沒用日語交談 

事後聽津田說 

那位姑娘日前嫁給了玉里的本島人 

所以似乎有點害羞難為情

在庭前休息約15分鐘 

等到從下方喘著氣爬上來的蕃人們

之後朝著溪下行

兩岸隨著前進而愈發相逼 

山徑愈來愈險惡 

另外隨處亦有斷崖、崩地 

因此在橫越時幾乎是在賭命

而這附近的眺望也別樹一格 

山肌顯現的地方 

有赤松的群落 

奇巖突出的所在有飛瀑 

隨著行進所變化的景緻

譲大家眼睛為之一亮 

約兩小時不休息地持續行走 

在中午左右終於抵達巴西那烏蘭

巴西那烏蘭是臨著伊濶斯溪、海拔1750米的地點 

此地有3戶蕃屋 

附近的景色和一路走來的景象完全不同 

殘留著太古以來的原始森林 

我們一進入蕃社 

臉髒兮兮的孩子快速聚集過來 

各家的門口中 

有燻黑著臉的婦人探出半個臉 

好奇的看過來 

儘可能選一個整齊的庭院一下腰坐下 

先出發的四名蕃人 

就帶來粗略料理過的整頭豬奉送我們 

這不說也知道是他們能作的最大款待 

此舉譲我們甚為過意不去

同時對回禮相當的猶䂊

然而此時必須接受此一厚意 

在和古川兄商討之後 

就取出帶來的酒、鹽,魚、食器等東西 

贈與大家聊表謝意

接下來是豬的處理

我們先取出豬的二條大腿 

剩下的全部給蕃人 

蕃人們各蕃社派出代表開始分配 

也有在旁邊從網袋(タワカー)取出銅鍋準備開始煮的人

肉的分配一結束 

高山蕃中似乎有地位的2、3人來到我們面前 

用蕃語說著什麼來著

依據巡查的翻譯 

大意是因為拿到佳餚 

想慶祝入山 

所以拜託讓他們喝一點酒 

想來不管哪裡的蕃人

只要談到喝酒就不會錯失良機

心想今天是第一天 

未來在操縱他們上

也有必要討他們歡心

所以就將一斗份(譯註:一斗為10升,約18公升)的米酒樽送給他們

酒一斗好像很多 

但分給50人 

就每人只有2合(譯註:1合為0.1升,約0.18公升)

蕃人們一副不夠喝的表情 

不久 

豬的料理也好了 

就吃起中飯

下午兩點後出發

午後還是沿著溪岸上溯 

之後 

前路看不到像山徑的路 

胡亂穿越樹林而行 

如果有斷崖或崩地 

就必須渡溪 

水最深的地方到達腰部以上 

最初一兩次 

由蕃人背著過河 

第三次就覺得不好意思

直接穿著綁腿、褲子跳入河中 

疲倦的腳涉入冷水中 

反而覺得心情好 

不過

在溪水流速過快的時候 

不拉蕃人的手就無法渡過岸 

像我這樣身輕的人 

爬山坡不覺苦 

但相對的渡河的話就苦惱了 

約四點半時 

在二、三丁的前面 

聽到頻頻伐木的聲音 

那是為了作為臨時小屋的材料以及薪材之用

一旦靠近宿營地 

溫泉特有的香氣就撲鼻而來 

不久抵達了宿營地

但附近沒看到像溫泉的地方 

覺得奇怪問蕃人溫泉地(ラクラク)在哪裡 

回說在這裡

四處嗅著味道去探 

原來在很多地方都從岩石間流出微溫的熱水 

說溫泉確實是溫泉 

但這一來卻不能溫泉浴 

大家有點沮喪 

就這樣東奔西忙約30分鐘後 

在河邊的砂地上搭起二頂帳篷 

帳蓬裡面墊著茅草 

上面再鋪上草蓆 

實在是很棒的座席 

炊事班在帳篷旁築起石竈後 

在上面架起小屋焚煮著什麼料理

山中的日落來得快 

不到半小時就突然變暗 

6點左右終於煮好晚飯 

一起聚集在酒精燈下吃完簡單的晚餐 

蕃人們4、5人或7、8人成為一團 

在森林之中、山谷的岩蔭 

用茅草建造著半遮的小屋 

並在旁燃起焚火 

帳蓬內一邊睡覺一邊開始種種有趣的話題

一開始對露營方式的少見

以及多少都對兇蕃不安而腄不著 

但不知經過幾小時 

因為白天的疲憊 

邊角傳來鼾聲 

二、三話語也逐漸變得細微

4月2日 

在潺潺的谿水聲中醒來 

外頭稍稍明亮 

蕃人來到帳蓬附近 

不知在竊竊私語什麼 

從帳蓬往外窺看 

門口的正前方有三個人在焚火取暖

事後才知道

這些人好像是為了保護我們而整夜輪班 

五點稍過起床 

用清澈無比的溪水洗臉後 

整個感覺不一樣 

變得生氣勃勃 

今早的山谷景色和昨天不一様 

感覺更添秀麗深趣 

7點踏上出發之途 

一行人衝入沒有路徑的南方森林中 

一直線地向上攀爬 

森林內草地繁茂

露水深重 

腰部以下褲子全部濕透 

很不舒服

通過此不愉快的密林約一個多小時 

抵達了寛廣的草原 

在這裏看到無數全白的台灣百合花朵 

另外 

隨處可見點綴在的岩間中綻放淡紅的可愛杜鵑花 

重覆踏開嫩草抵達稜線時 

左邊的山谷間有十數株的山櫻花映入眼簾 

蕃人們稱它為「拉烈蘭拉烈蘭」(ラレランラレラン) 

此處的櫻花是純白的 

可惜的是花比內地的山櫻稍小

之後沿著嶺脈攀登 

約10點左右

眺望後方時

竟然看到新高山頂 

雪比五天前從十里眺望時溶化很多 

此附近是一整片的松樹散生地 

有幼木

也有三尺大的老樹 

11點左右

東方就早早起了雲海 

大里仙山 、阿不郎山全覆在雲底

只有新康山 從肩膀以上高高聳立雲表

愈發顕示其雄偉

來到此地之後 

就是從賽珂攀登南雙頭山(蕃名「安棟控」(アントンコン))的路線

稜線近在眼前

但如此一來就愈來愈進入危險區域了 

前進約一小時 

在樹蔭很大的老松下吃午餐

但沒有水比什麼都難受 

中飯之後 

警備隊長集合警備員做隊伍的編組 

分成前衞、主隊及後衞三個 

並命令警官各自裝填騎槍的子彈

就這樣

前衛由巡查二名指揮五名高山蕃前進 

其後相隔五十米是主隊 

主隊以我們為主再加上三十名平地蕃 

警護則由古川警備隊長、操縦平地蕃的波呂巡查

再加上頭目帶領的十名高山蕃擔任

後衛是巡查二名和高山蕃五名 

離主隊三十米之後行進 

本行動一移動就有60餘人 

排成一列行往草地稜線 

總長可達二百公尺 

實在是堂堂陣列

其氣勢實在不是五、六名兇蕃得以近身的

約過了二個半小時 

抵達應該是大分溪最上游的地方 

此地位處南雙頭山的正東面

很靠近山頂 

是被一萬餘尺稜線所圍成的大盆地 

(五萬分之一的蕃地地形圖沒劃出來)

在正中央的谷川

緩緩流著清澈的冷水 

四周的山顯現出高山的特徵 

呈現全然的草原 

到處可見奇石巨岩 

水喝到肚子撐 

橫躺草地眺望藍空時 

心情感覺來到天堂

忘了時間的經過

高山蕃說今晚要在此露營 

絲毫都沒有要移動的樣子

直覺這樣的好天氣很難得的我 

應該今天之中就登上南雙頭山的絕頂 

以便儘可能知道未來的情形 

於是鼓舞頭目、老蕃人動身 

終於說服他們一起出發 

就這樣 

輸送班之後立刻決定今晚的宿營地

要進入下淡水溪(譯註:高屏溪)支流的拉庫音溪(ラックイン) 流域

只有我們調查員率領警官六名和高山蕃十名 

朝向南雙頭山 

剛開始山面是緩坡

但隨著愈往上逐漸變得險峻 

也因為是高山地帶而氣喘噓噓

腳步也相當沈重 

大家都是前進百步後回頭眺望

然後登爬五十步後眺望周邊 

在經過三十多分鐘時 

先前分開的行李隊踏著蕃路正要越過拉庫音溪分水嶺 的情景映入眼簾

一小時之後 

終於扺達從下方看到的大稜線 

稜缐的北側臨近拉庫拉庫溪的源頭

是非常驚險的斷崖 

溜覽四周

眼中完全沒有任何東西遮掩 

台灣中部的一萬尺級的群山唾手可得 

之後再過約二十分 

抵達了南雙頭山的山頂 

時間是四點五十分

此山一如其名 

由同樣形狀的兩峰所構成 

而相較東峰 

西峰似乎稍高一點 

絕頂有二個

但都有冷杉(トドマツ)的群落

南側是草地 

北側是崖地 

這裡也看得到冷杉 

我們抵達西峰山頂時

輸送班已經進入南方中腹的茂密森鬱的森林內

並開始焚火

不久

當看到二、三絲從森林上方直直升上來的煙時

就知道那是今晚的露營地

一行除了蕃人以外 

誰都沒登過這山 

所以就拍記念照

並向山霊獻上神酒後告別

宿營地是在南雙頭山下方約二百米的海拔3120米的地方 

四周長著茂盛的冷杉 

帳篷搭在緊靠河流的溪谷旁

以帳篷為中心 

沿著河流 

快速用留著樹葉的小樹枝蓋起五、六間簡陋的屋頂

這是給平地蕃人的住宿地方 

高山蕃人說 

此地是阿里曼西肯等人在前往大分等地時 

一定會住宿的場所 

頭目一副擔心的様子說: 

『其實這個地方是稍稍危險的地區 

我們先前想建議的露營地是安全地帶 

結果日本人硬是強制要向前行而來到此地 』

但與其說他們認為是危險區域

倒不如是怕日後被阿里曼西肯的同伴打小報告說帶領內地人來此地 

隨著日落而逐漸變冷 

剛開始是在帳篷內蓋著毛毯

然後三三二二地聚集在焚火周圍

隨著夜色愈來愈暗 

森林的周圍各別地猛烈地燃起火來 

這裡想先說一下的是 

此露營地依蕃人的講法 

是相當容易警戒的地方 

到處有斷崖

也不能自由地從四周下溪去 

今夜蕃人的警戒很正式而認真 

頭目把二十名高山蕃 

先以四人為一組

組成五隊

整夜為了監視兇蕃

而在西方森林入口三個處所、後方的一個處所 

建造一間小屋擔任夜間警哨 

頭目另外在帳篷的對岸、溪的上下20米的附近設置巡邏人 

而警官也二小時換班地每次一個人在帳篷外警衞

八點左右

剛剛還很喧鬧的對岸小屋

也突然靜寂起來 

不久 

帳蓬內也一個一個逐漸睡去 

連鼾聲都聽得到 

我給夜警的人酒和鰻魚後就寢

覺得睡了三小時之後睜開眼

是大雨 

從樹枝滴落的雨滴頻頻敲打帳蓬上 

其吵雜的程度宛如身在瀑布壺口內 

何只如此

還到處漏水

所以也有人相疊地睡覺

臉有飛沫濺來

因此用毛毯蓋頭 

一蓋之下反而呼吸困難 

但是因為沒有更好的方法 

就放棄地又睡起來

攀登雲峰

4月3日

清晨之後

雨仍未歇

頭目說:「因為很多人登高山焚火,所以就下雨了」

平地蕃人昨晚似乎相當苦惱

他們平常住在熱帶

所以對這樣的寒冷的確徹骨銘心

今早的氣溫低於華氏四十度

負責炊事的某君

把豬的味噌湯倒入大鍋內直接拿進帳蓬內

大家一起圍著吃完早餐

寒冷早晨的豬湯

遠比神戶牛的壽喜燒或鯉魚生魚片都要好吃

肚子飽了後

大家精神就來了

討論今天應該做的事

當然這種天氣

是無法移動帳蓬的

結果決定單攻雲峰後再回來

雲峰登山隊包括我們調查員、警官六名和十五名高山蕃

帶著21隻槍

七點出發

剩下的警官三名和高山蕃頭目以及五名蕃丁

則負責本營的警備

當然

平地蕃全部留了下來

他們從早晨就修繕起屋頂的漏水問題

登山隊斜斜爬上南雙頭山的山腹

橫切西肩後抵達中央山脈的分水嶺

稜線的北側是昨天眺望的拉庫拉庫溪上游區域

呈現數百公尺的斷崖

前導的蕃人嚮導已經之字形爬下這險峻的斷崖

看的人、爬下的人都手心冒汗

雨天的時候爬下這斷崖

實在是非常危險之舉

但現在沒辦法

我也攀附樹根、岩角和一般人一樣爬下

有時石頭或土塊會紛紛落下

實在是命懸一線

另外往下看找不到踏點時

身體彎曲而手腳顫抖

不過約15分鐘後

也平安通過此一難關

之後再經20多分鐘

抵達一大鞍部

此地有面積約五畝大的池(譯註:一畝約99平方公尺(30坪))

由鞍部再上爬約一個多小時的地方

山腹森林繁茂

林中積雪

深超過兩尺

離開宿營地到這裡

約經過了三個多小時

途中沒下什麼雨

雲層變薄

可以展望周圍兩千米左右的風景

實在是極大的幸運

離開此森林

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

完全不知走在哪裡

只擔心著跟在番人身後不要跟丟了

逐漸登爬草山而上

相當的遠

終於在11點20分登頂

山頂是平坦的草原

西北方是斷崖

蕃人稱此山為「琴抗碰」(チンカンボン)

為了紀念登頂

伐倒松的幼木當成旗竿

並升上日章旗

俳人針對靜雪寫了一俳句:

大霧

一無所見

是焚火吧

(大霧に何にも見へざる焚火かな)

雲峰上

立著日章旗

春風就來了

(雲峯に日章旗立つや春の風)

雲峰

在四月初

結著冰霰

(雲峯や4月初めに霰ふる)

上午11點50分

打開神酒

三唱萬歲後

踏上下山之途

歸路

一行人的腳程快得令人吃驚

3點歸抵營地

一同慶賀平安

舉起祝杯

往向陽(シポポス)山

4月4日

前夜來的雨突然變晴

今早東方的山陰輝耀著陽光

冷杉的嫩葉更顯得靚藍而鮮豔

早上7點

告別住了兩晚、蕃稱「哈薩季安」(ハサギアン)的營地

精神充沛地出發

營地內

散亂著很多酒瓶、罐頭的空罐

出森林下行約2、3丁抵達稜線

右手邊現出雲峰悠緩的山姿

登過一次的山

就有某種親切感

也令人想起昨天的山行

另外

前路的南方

開展著一萬尺以上的群峰

並展露著山肌

遙遠的對面

也可見關山

在拉庫音溪下方約一里的地方

可見到兇番最近持續開墾的森林

其新耕地中

巨木被伐倒

甚至可以算出幾根

東方是拉庫音溪的上游

溪流南北發達

形成凹地

正面是俗稱的「大分富士」(10025尺)

從西面看

其山容更加綺麗

花草與森林相當調和

真想讓井底之蛙的庭園師來看看如此神之造園

一行人以慣有的隊形

通過拉庫音溪的頸部

朝著成為高雄、台東、花蓮港 州廳界的無名山 攀登而上

此山海拔3461米

蕃人稱為Shinubeshi(シヌベシ)(譯註:三叉山 )

山頂只是連綿著幾個寬廣的草山

幾乎看不出哪一個是最高峰

各個谷地

還殘留著冬天以來的積雪

汗流夾背攀登而上的人

競相吃起雪

平地蕃把雪放入手中

今天應該是平生的第一次

分起砂糖讓他們吃

5斤的砂糖一轉眼就沒了

此山的東面

在海拔3300米的地點

發現周圍約400米的圓形池(譯註:嘉明湖)

水清不見底

今日在此三叉山 午餐

午後一點多

取西向著中央山脈的稜線前進

再從南面沒路的山腹約爬下800米

露營在台東廳側的新武呂(シンブロ)溪的上游

住宿地設在崩地跡處

附近很多松、雲杉、赤楊(ハンノキ)

焚火很方便

4月5日

早上七點出發

沿著分水嶺

10點左右登臨シポポス山(譯註:向陽山 )的絕頂

向陽山 位處關山和雲峰的中間

山容雄偉

作為台灣的名山

完全不辱其名

高度感覺上不比雲峰低

山頂面積不小

但都是岩角無法插旗竿

搜集粘板岩的石片作為底部

然後揚起日之丸旗

此日幸運的天氣晴朗

因此不僅新高、阿里山

新康山 、關山等花蓮港 、高雄、台東、台中、台南的高峰

都悉數在眼下開展

大家無限欣喜

兇蕃阿里曼西肯、拉荷阿雷的住家玉穗社

也映入眼簾

測定位置

拍攝地形照片後

不宜久留

便下山

此日的宿營地

是距三叉山 東方約2里

蕃稱「洞基諾安」(トンキノアン)的地方

洞基諾安是在新武呂溪的一個支流的溪畔

適合當露營地

順帶一提的是

三叉山 到此地附近

蕃地地形圖並不精確

4月6日

上午11點40分

通過布拉克桑(ブラクサン)山海拔3020米

再東進台東、花蓮港 的廳界

下往清水溪 的一個支流露營

平地蕃人對糧食日囧頗為擔心

真是可笑

此日捕到台灣長鬃山羊(タイワンカモシカ)

7日、8日

下往清水溪 流域

8日傍晚抵達帕朗薩克(バランサック)

暫時放下心

帕朗薩克有舊蕃社

4月9日下午4點

抵達清水駐在所

在此慶祝探險成功

和蕃人們舉行酒宴

下午7點由卓麓搭汽車歸返玉里

((2023.1.11一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