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場大山探險談

譯註:本文譯自1932年11月台灣山岳第六號,文章原分六次連載於1908年11月的台灣日日新報,

係森丙牛(即森丑之助(1877-1926))在地理黑暗時代的當時,與野呂寧參加1908年10月的苗栗廳探險隊,

針對鹿場大山(樂山)附近森林與大安溪上游的森林、北部中央山脈地理觀察及探險所見的談話內容。

台灣山岳雜誌推崇森氏登鹿場大山後遙望雪山、大霸尖山得到的槪括性知識,其推測內容大致亦與事實吻合,

因與雜誌主旨深有關連,因此特予轉載。森氏於1926年7月搭笠戶丸返日時,跳海自殺,享年50歲,

轉載當時,已經過世。參照的地圖為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油羅山」、「シルビヤ山」(即雪山)、

「苗栗」、「大湖」等。註為台灣山岳會註釋(應是擔任總編輯的沼井鐵太郎所為),譯註則為譯者所加。

先前苗栗廳組織探險隊以探險鹿場大山(ロクヂャウダイサン)一事

廣為當時的報紙所報導

因此擬介紹當時參加一行的殖產局囑託森丙牛的探險談

鹿場大山附近的森林

苗栗廳大湖到高熊峠(タカクマトウゲ)之間

(註:高熊峠,參照蕃地地形圖『大湖』,約3100尺)

(譯註:現泰安鄉大興村一帶,附近有名的景點是烏嘎彥竹林,號稱臺灣的京都嵐山。峠為日製漢字,鞍部之意)

屬於大湖蕃的佔居地區

其一半闢為耕地

其間雖隨處有暖帶林

但以前因爲製造樟腦及造材

大部的有用木材已遭砍伐

高熊峠至洗水山(センスイザン)監督所之間(註:海拔約5400尺)

草地與森林各半

至洗水山(註:蕃地地形圖『大湖』,約5372尺)則全為森林

並連綿東洗水山(ヒガシセンスイザン)(註:「シルビヤ山」圖幅,7789尺)、盡尾大山(ジンビダイサン)

(註:大湖圖幅中,有盡尾山,6181尺)

洗水山附近是靑剛櫟(カシ)的森林

其中雖有樟樹及楠木屬的植物

但為數甚少

從洗水山沿其連脈至東洗水山之間

也是青剛櫟屬的森林

巨幹高聳

其蓊鬱狀讓白天亦呈陰暗

而且其林下甚為清幽

一望之下是直幹林立的光景

如果把它變成針葉樹

恰如是和阿里山檜林一樣的美林

蓋以濶葉樹林而言

此為全島罕見的優等林

在東洗水山東面

其濶葉樹中混生柱冠粗榧(イヌガヤ)、羅漢松科(マキ)的矮小樹種及巨大的松樹

再前進接往鹿場大山方面

濶葉樹中亦混生扁柏

經過的途中

有一顆目測樹圍三十四尺的樹(譯註:一尺約0.303公尺)

就目前島內所知的巨木中

以阿里山的六十四尺、巒大山(ランダイサン)(譯註:西巒大山)的四十尺為最

然而東洗水山的三十四尺扁柏

並非是全山每棵樹都調查的結果

而只是途中目睹比較大的樹木而進行測量而已

將來如果在這一帶再作探查

應該可以發現更巨大的樹木

另這裏地勢優良

幾乎和阿里山相彷彿

山中到處有寬廣平坦的平地

林樹蒼欝密生

令人忘記是在六、七千尺的山上

宛如置身平地林之感

這一帶是第三紀的砂岩

地質上亦幾乎和阿里山一様

在一般地形的相似上實非偶然

從東洗水山沿著鹿場大山

經過青剛櫟的濶葉樹林後

由七千尺左右進入一大針葉樹林

其主要樹木是松樹

除二葉松和五葉松外

另有朝鮮五葉松

特別是朝鮮五葉松的巨木占其多數

而檜木與很多的鐵杉混生

鹿場大山的山頂附近幾為鐵杉的純林

山頂雖是草地

樹林密生至山頂附近

山頂中也散生鐵杉的巨木

山頂廣濶

全為草皮所覆

其地勢及一般景観酷似八通關

地質和洗水山同為第三紀的砂岩層

山頂海拔八千六百尺

(註:依據蕃地地形圖「シルビヤ山」,鹿場大山的海拔8856尺)

是由大霸尖山向西分岐的連脈突起點

此山脈也綿連至加里山

(註:依據蕃地地形圖「油羅山」,記為加裡山,海拔7445尺)

在深坑、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各廳的蕃地中

除中央山脈外

鹿埸大山應是最高的山

洗水山以北的森林具備了其高度以上的高山地帶植物性質

且鹿場大山及由此連嶺大霸尖山所生長的植物

也很多具備了其高度以上的高山植物性質

令人深感奇異

以此推想

雪山及大霸尖山附近的植物景觀

在高山植物研究上

應該是饒富趣味

由東洗水山抵達洗水溪頭再到汶水(ブンスイ)溪上游一帶的山林

富藏巨大的樟樹

今後若要在苗栗廳管轄內找製腦地

汶水溪頭的樟樹林最為有望

應該可以重現往年南湖(ナンコ)方面的製腦全盛時期

大安溪上游的森林

大安溪(ダイアンケイ)的上游有一大森林

該方面存在大森林一事早在預想之中

但林力的程度及林業上是否方便等森林價值尚未明朗而不為世人所知

且依據原本在新竹、台中、斗六、蕃薯藔的各廳管轄內經過踏查的森林實況來看

該方面森林的真正價值令人不免稍感懷疑

這是我依據從事多年蕃地探訪

就現在的狀況上

儘可能跋涉全島各處的山地

並窮究蕃人對森林造成的相關影響

在依此盤算時

會比較附近蕃人的占據狀態及其山地的廣袤情形

自己再做林野分布的想像

而在很多的時候

其想像是與實際相吻合

然而大安溪上游

幾乎在想像之外

透過這次的探險發現了雄偉的森林

特別是此森林之所以有希望

不僅在於森林面積的廣大

其地理位置也極佳

地勢及水脈上都優良

如得自然之利

該森林的林業價值頗大

該森林的位置在大安溪上游水落(ミツオヂ)一帶

從司馬限(シバゲン)、盡尾山(ジンビサン)以北

(註:依據蕃地地形圖「大湖」,司馬限山海拔4798尺)

由大霸尖山分歧再橫亙鹿場大山的連脈以南

東西及於水落的全部範圍

南北約六里

東西橫亙五里多

其森林由後里(コウリ)庄附近溯大安溪

應有達十三、四里左右

為了地理上說明之便

把由大霸尖山向鹿場大山分岐的支稜暫稱為鹿場連嶺

該連嶺北以大嵙崁溪(タイコカン)(譯註:大漢溪)及上坪(シャンビン)溪、內灣溪

南以大甲溪(ダイコ)及大安溪為分水嶺

高度上

鹿場大山為海抜八千六百尺

之後到東方的大霸尖山之間

呈現連嶺波狀

高低在七、八千尺之間

在大霸尖山的前嶺時高度遽增

應達九千尺至一萬尺以上

大安溪和大甲溪水源附近連嶺的高度

約在七、八千尺之間

該方面主要林地的高度

位在五千至七千尺之間

大安溪比大甲渓的流域更廣

而且是最大的溪流

其水源附近也分岐數個支流

其源頭發於鹿場連嶺

計有十餘個溪谷

流向司馬限及北勢蕃地之間

在伯公坑(ハクコウカウ)、後里庄以西

分為數個支流

抵達大安溪及苑里(ワンリ)之間後出海

其主流的流域彎延達約二十五里以上

大安溪一帶的地質

如由鹿場大山及其連嶺地質推測

應該同屬第三紀砂岩層所構成

地質和阿里山約略相同

因此在地勢上頗有相似之處

其森林狀態類似阿里山的地方也所在多有

也因此和已經踏查的東洗水山及部分鹿場大山頗多類似之處

依一般的地勢所做的觀察

大安溪上游的地勢概非險峻

其森林大半為針葉林

闊葉林次之

如以鹿場大山的林況為標準

其森林的上部為鐵杉和松樹

稍稍下方為扁柏林

其下部則成闊葉林

主要的林木為青剛櫟、柯等殼斗科

應有再混雜楠木屬

而此間稍成峻崖之地中

散生著巨大的梢楠木

而此梢楠木之林

恐怕有望成為全島第一

針葉樹林中

佔松屬多數的應是朝鮮五葉

東洗水山和鹿場大山的檜木是純正的扁柏

紅檜甚為稀少

若該方面一帶的檜林

以此標準而生成全林

其檜林應該會非常珍貴

依據阿里山『每木調查』的結果

(譯註:生態學家選定保護制度完善、可長期研究的地方劃設樣區,並定期普查樹木,稱為每木調查)

相對於扁柏的三百四十四萬尺乄

紅檜則為四百四十萬尺乄

如依阿里山伐木計畫按鐵路等運材的話

雖不足論之

如依賴水運時

紅檜太多則在林業經營上是一大不利

目前巒大山方面

也是一半透過木馬及滑道

杜郡(トグン)以下採取利用濁水溪出材的方法

會沈入水中而在水運上不便的紅檜則不予砍伐

而僅對扁柏造材

將來倘經營大安溪上游的森林時

首先應利用的是將其造材仰賴水運

然而檜林中的紅檜混生狀況

對林業經濟上將有重大的關係

該方面的森林伐採幾乎遍及全林地而應該全林地造林搬出

(當然在水落以外雖有森林,惟應該排除在外,而以水落一帶為森林利用地帶)

而在可利用水運的地點之前

可用木馬滑道或鋼索道運材

再利用溪水流出

在後里庄附近設集材所

再加附鐵道運輸

又再流下出大安港附近的海岸

則可仰賴船便

但林中可用陸運的地方很少

可透過水運的地方佔多數

其可做水運的流域

其溪床大致良好

需加工為水路的地點並不多

此一預測如果屬實

該森林是得天與地之利

在運材上至為便利

大凡森林經營的先決問題在於運材是否便利

目前阿里山森林的問題現況

如果也是起因於有關運材設備的經濟關係

那大安溪上游的森林價值

亦即林力的豐富、運材的便利

雖尚未經過精查

其之後的實查結果如何雖尚是未知問題

但我膽敢說是很有希望的一大針葉樹林

惟不敢揣摩該森林價值而具體舉出數字

僅單純介紹此大森林的發現

期望在蕃地利源的開發上

儘速進行森林調查

該森林因為處於蕃地

其林地和蕃人的關係

在作業上有相當大的關係

從目前此附近蕃人的佔據狀態觀之

關係最深的應該是北勢(ホクセイ)八社蕃

另外汶水蕃、大湖(タイコ)蕃及撒拉茅(サラマウ)社蕃、西熬(セイゴウ)蕃、石加祿(セキカロウ)社蕃等

應該很少來

蕃人來此的目的在於狩獵以及與他蕃的交通往來

該林地不論是蕃社或耕地都距離非常遠

而和蕃人的生活上沒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此森林為千古斧鉞未入之地

幾無人為侵害

最被認為地理上有關係的北勢八社蕃

盡尾(ジンビ)社及眉必浩(ビヒツコウ)社附近的前方並無耕地

從而其上游一帶全是蓊鬱的森林綿延

而在地理上靠近該森林的苗栗廳管內的全部蕃社

已全部歸順

處於平靖的狀態

但在其背後的新竹廳管轄內蕃社的石加祿及大也干(ダイヤカン)蕃等及大甲溪上游的撒拉茅社尚未歸順的現在

如需對其防備

如果由現時的新竹廳管轄內由鹿場隘線的某一點(包括鹿場大山及大安溪流域)翻越鹿場連嶺

再通過大安溪上游右岸的山頂線

連絡台中廳管轄的白毛(ハクモウ)隘線

此森林一帶就應全在線內

將來該方面的隘線前進

應該有及於此線的時候

特別是倘若蕃地的經營也有必要伴隨利源的開發

此一大利源有助該方面蕃地發展上的地方應該很多

爾來在北蕃的境地

在林產的利用上只不過製腦而已

此森林在不久的將來

期待可以看到林業的振興及中部的繁榮

北部中央山脈的地理觀察

北部中央山脈的地理尚不明朗

令人苦於真相的取得

由來此地人跡未踏 

僅能透過山勢水脈等外部的觀察描繪

不過警察本署調製的北蕃圖中所示的大霸尖山位置

(註:如依當時以『秘』處理而今絕版的明治44年10月製版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的20萬分之1的5幅台灣蕃地圖,

這似乎是修正明治42年11月及43年4月製作的北蕃圖及南蕃圖下所調製的圖。

據說上述的北蕃圖、南蕃圖都做成藍晒圖,像北部山地似乎就和蕃地圖不同,大霸尖山、Sylvia山的記載更是錯誤)

透過本次的探險 

令人敬佩其完全正確

藉由賀來警視多年蕃界踏查經驗的監查及財津技手的製圖等努力 

該地圖目前是台灣地理知識上最優秀之物

地學上非常值得尊重

大霸尖山蕃人稱為 Papak(バッパーク) 

係蕃語耳朵的意思

命名來自其山容

聳立山頂的奇岩呈現恰如耳朵的奇形 

從宜蘭、深坑、桃園及新竹一帶眺望 

幾乎會認為是北部最高的山

而且附近一帶的蕃人關於它有一種神話的口碑 

稱其為祖先發祥之地 

綜合這些事項加以考察

大霸尖山宛如北部台灣的主山

而且都被認為是最高的山 

從來地圖上都記載有大霸尖山

有Sylvia山

其中有併記雪山和Sylvia山

這雪山和Sylvia山應該是同山異名

Sylvia是歐洲人的稱呼

雪山是漢人的命名

前者為銀後者為雪

都意味白的意思

蓋係以冬天山頂積雪皎白光輝的緣故

然而世上對大霸尖山究係何山並不知

很多把蕃人稱為的Babo Papak誤認係雪山

也因為如此

將大霸尖山和雪山混同認為是同一座山 

大霸尖山在群山疊巒中高聳雲表 

且其奇形的山容

四處均可望見

地理上的位置亦居蕃地中央

世人大多認為大霸尖山當然就是位處中央山脈背梁的直線且成一大突起點

實際上大霸尖山在中央山脈北端而稍稍彎出西北

該山雖幾乎位於北蕃地的中央 

但其以南的中央山脈則明顯偏東

而雪山和大霸尖山隔著一大溪谷

屹立在其東南方

一如兩山對峙相互崢嶸

透過遠望的觀測雖不準確 

但兩山的海拔 

雪山這邊稍高

中央山脈探險所見

如想探險大霸尖山

其捷徑應是由大甲溪上游的撒拉茅蕃地溯其源頭後抵達山頂

(註:如以現在的知識,大甲溪與大霸尖山並無關係,而實際的捷徑則是經由竹東、井上溫泉、檜山)

不過進入撒拉茅蕃地時

需要對蕃人做防範準備

此次的情況是由鹿場大山東進其連嶺再登大霸尖山比較容易

但卻不知途中取水的不易

(註:蕃社的顧忌方面,在最近幾次的登山後已經一掃而空。另倘循檜山越過鹿場連嶺後走其山側抵伊澤山的蕃路,

則至少五處有溪水。從伊澤山到大霸尖山之間,下稜線則一、二處有溪水,有時亦可利用山上的水池)

其距離由鹿場大山到該山頂約有十里至十二里

去程需四天 

回程需三天

(註:現在從鹿場大山下(南側)的茂義利(モギリ)駐在所一帶起往返大霸尖山,最多5天即可。

今年夏天台北一中的登山隊,因為暴風雨警報的關係而縮短行程作強行軍,

由伊澤山營地登頂大霸尖山後立即返回到結城駐在所,這恐怕是最強行的紀錄)

往鹿場大山時

從苗栗廳洗水監督所到大霸尖山之間

屬於石加祿及大也干的蕃社

以南則屬於大甲溪上游的撒拉茅蕃狩獵地 

這些蕃社遠離鹿場連嶺而位居低地

其耕地亦相隔甚遠

此連嶺在鹿場大山海拔八千六百尺

往東

高低在七、八千尺之間

至大霸尖山則高度遽增

連嶺的山頂蓋為草地

其山影中存在樹林

連嶺一帶的岩層受風化作用甚少

行途上比較容易

其途中人煙相隔如入無人之境

但佔居附近的蕃人

有時因狩獵或連絡上會出沒

特別需要警戒的是石加祿及撒拉茅的蕃人

聽說去年石加祿蕃人被撒拉茅蕃馘首兩人

之後去撒拉茅蕃復仇時

卻戰敗而歸

之後兩蕃反目成仇

Sylvia山和大霸尖山的地質尚未檢證

屹立於大霸尖山的尖角

從鹿場大山遠眺

幾呈方形

其岩質如何雖尚不可知

尖角的斷面成岩層水平層

這是呈方形突隆的原因

大霸尖山和Sylvia山之間雖然彎曲

但同是中央山脈的連嶺 

一如Sylvia山支棱般雁行 

其山脈看來層疊是因為中央山脈並非直線地讓兩山排列

而是大霸尖山稍稍彎出西北的關係

(註:此地理的說明,如今有訂正的必要。依據台灣地質礦產地圖及說明書(大正15年版),

大霸尖山、次高山與桃山皆屬於新高山脈,和中央山脈是屬於另一個不同山脈。不過,最近又漸漸有將新高山脈二分為新高山脈與次高山脈之說)

Sylvia山和大霸尖山之間的斜面凹出溪谷 

應是宜蘭廳大濁水的水源

大霸尖山與其前嶺間的凹地

應是大甲溪的源頭

(註:倘一覽地形圖,很清楚此文的前半、後半都需要訂正)

如由苗栗方面進入大霸尖山

可不由司司限(シシゲン)進入

而像本次探險由洗水山抵達鹿場大山後循其連嶺前進

(註:現在由苗栗抵大霸尖山的路線,捷徑是步行汶水、上島溫泉、洗水峠、曙、茂義利、結城後進入蕃路,

這應是因為帶了以大霸尖山為狩獵區域的竹東郡蕃人前往而權宜上所採取的路線)

如由新竹方面進入

以目前的蕃情 

應該由部分的鹿場隘勇抵達鹿場大山附近再循同連嶺前進

假如他日新竹廳內的蕃人可以全部平定

也許可以發現其他捷徑也說不定

(註:看來慧眼獨具的森氏似乎是在暗示現在從井上出發的路線)

如果由台中方面進入

就必須抵達大甲溪上游再經過撒拉茅蕃地

地理上尚屬未知

行途或許困難

如由宜蘭方面進入

雖可由南澳蕃地直接上溯大濁水溪的源頭或採取沿溪方向的捷徑

(註:當時似乎不知如從南澳蕃地溯大濁水溪會到南湖大山)

但以今日狀況

應該溯叭哩沙溪經過溪頭蕃地再前抵南澳蕃佔據地的背面後

抵達大霸尖山

(註:這暗示了大致是從現在的卑亞南越嶺道路起登的路線。

如從卑亞南社或卑亞南鞍部經桃山抵達大霸尖山的道路完成的話,有可能會變成景致上最為美麗的捷徑)

另外如由深坑、桃園方面進入

可由大嵙崁後山蕃亦即卡澳灣(ガオガン)蕃地進入

(註:大正3年大霸尖山最初的探險隊是從卡澳灣蕃地最深處的鎮西堡(チンシボ)、薩克亞金(サカヤチン)社方面沿著基納吉(キナジー)大山的稜線進入。

昭和2年7月中旬台北高校生西尾、森脇、及其他一位等三名也是從同樣的方面進去。同年首登的本會隊伍,其蕃人也是薩克亞金社的人)

然而以目前的情況 

要到大霸尖山

以由苗栗方面進入最為容易

由新竹方面進入

雖有縮短一天日程之利

但該廳內的蕃人尚未平定

對蕃人尚需要考量

如果想探險大霸尖山再橫斷其他方面

可出卡澳灣蕃地再抵屈尺(クツシャク)方面或出溪頭(ケイトウ)蕃地再抵叭哩沙(譯註:宜蘭三星)兩條路線

我相信後者比較容易

可由苗栗方面進入

經大霸尖山後下叭哩沙方面再出宜蘭

此行程約需十天

如有機會

以前曾夢想過勇敢地挺身獨行

將日本國旗立在大霸尖山後橫斷宜蘭

依據佔居南投廳北港溪上游的眉肉蚋社蕃人的說法由其蕃社北行約八日

越過險峻高山可抵達蕃稱カアラン

而此カアラン極可能是宜蘭的舊稱カブッラン(譯註:噶瑪蘭)

其險峻的高山應該是指大霸尖山

又去年溪頭蕃社有撒拉茅蕃人來過

石加祿蕃人也來過

依此可見

宜蘭的溪頭蕃和新竹及台中的奧蕃是偶有聯絡

將來如順利操縱撒拉茅蕃時

則可以此蕃人為嚮導

不難經溪頭蕃地橫斷宜蘭

要抵Sylvia山

須從大霸尖山跨越一個溪谷

此間地勢應該非常險峻

從大霸尖山出發應需三、四天

如地勢平夷

則應兩日可達 

北蕃圖標記的大霸尖山的位置 

其顯示的地點雖正確

但Sylvia山的位置仍須研究

Sylvia山如從南投方面前進

可由白狗(ハック)及德魯固(トロック)蕃地進入

如從台中前進

則應該由撒拉茅蕃地進入

從苗栗前進的話也應該相同 

如果想從能高山方面沿著奇萊主峰等中央山脈連嶺北進探險Sylvia山的話

則完全是癡人說夢

在地理上不足論道

由來北部中央山脈的地理尚未被究明

而且台灣蕃地的豐富資源也在此

礦產、森林等偉大的財源

仍然在如此未究明的寶庫裡

此為探險的一大要務

是為政上或科學上應該進行的事業

近來理蕃政策的進步

讓原本暗黑的北蕃地露出曙光的今日

進行探險也是不遠的事

惟此探險上有重要關係的

並非地理

蕃人有時也不足懼 

而是讓探險者苦惱的中途水源及攜帶的糧食

為了防寒所需的準備

結果就無法全力在糧食的準備

其搬運力被耗損也是痛苦之一

其準備雖希望可以完成

但也是一得一失 

為了要能完全準備

則需要很多人

導致行程遲緩

結果常阻礙目的的達成

所以應採取非常靈敏的手段

以少數人強行的話

反倒可以達成目的

(註:善哉此言!善哉此言!與其組成多人數的探險隊而花費沒有必要的費用,倒不如以果敢有能的少數人來執行,

效果上經常比較好。像最近巴伐利亞探險隊的喜馬拉雅山行,以不可置信的少金額少人數而得以順利執行。

在這一點上,可充分了解森氏是徹底的『山黨』)

此兩山的探險

不僅有益於為政及科學

其成功也是台灣統治的榮耀 

也是學界的光榮 

所以希望得到探險的允許

挺身踏上征途 

想要讓日本國旗在最高峰上飛揚

這可說是我多年蕃地探險想要達成的志願

先史住民的遺跡

十月八日

在鹿場大山探險的歸途

由東洗水山抵達汶水溪頭後

經過篩稼鞍(シカアン)社的對岸打必厝社的新移住地

在連接其耕地路旁的斷層中

發現石器及土器的破片

北蕃地一帶到處可見打製石斧的存在

目前在苗栗廳內

也存在於橫亙汶水蕃、大湖蕃及北勢蕃地一帶

但土器則未曾見過

本次的發現

在考古學及人類學上都是非常有用的資料 

在考察先史住民的遺跡上

得到很好的考證資料 

在該地所發現的石器

像在其他地方也看得到一樣

是打製石斧 

但土器皆有紋樣 

其紋樣有三種

此土器和石器一樣

應該都是石器時代的遺物

在海拔三千六百尺老樟樹蓊鬱的山中

有著這些遺物 

想來這是有歷史以前的住民遺跡

所取得的標本

目前收藏在殖產局博物館

(完)

(2022.9.3一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