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岳會十五年史–編輯者的話

台灣山岳會十五年史

編輯者的話

台灣山岳理事會決定編纂作為創立十五週年紀念事業一環的十五年會史,是在昭和十六年九月三十日。自己僅僅因為相對比較有時間,所以就不顧駑鈍而自告奮勇接下此一編纂工作,如此一來,這份工作就掛懸自己的雙肩。

於是先回顧山岳會設立當時的情勢,再敘述在此環境下必然誕生此一產物,然後最終移到十五年史的執筆上,但這些資料,能參考的只有『台灣山岳』已發刊的各號及昭和四年以來的『台灣山岳彙報』,將這些資料依年代順序壓縮編寫所完成的即是本書。

想過用列舉事實,再由此歸納評論山岳會的行動及其功過的一種歷史編法,但對編者來說,恐難期待其評論能獲正鵠,因此只好僅止於依據事實的連續編纂。對有識之士而言,在閱讀這些歷史事實的過程中,相信一定可以發現種種示唆、暗示乃至教訓。

 不過在此要先請諒解的是,本會主辦的大眾登山,其名稱多有改變,事實上以目前一直延續而來的鍊成登山,從本會創立當初即逐一編號,又從昭和十四年起開始的周例登山,亦即現在的厚生登山亦然,甚至當初以『岳友小集會』開始的名稱,逐漸變成『月例懇談會』,這個也是到現在已編號第一百幾十次的回數。

然而這些登山因為雨天而中止以及種種狀況而延期,然後在下次舉行時,少有考慮其中止或延期,而仍繼續編號,所以這些次數實際上有所不實,但本書如果一一訂正,反而會發生種種困難,因此就依照原本的編號次數,這一點要呈請諒解。

另外如果可以,當然是揭載所有登山參加者或出席山岳會的姓名最好,但限於篇幅,僅選擇對山岳會的動向及其他有影響力的代表性人物,以期簡潔。也許會受到斥責說『當時自己也有參加,為何自己的名字沒有登載?』,但人實在太多,所以除了承請諒解之外也沒辦法了。

另外這是人做的工作,所以不會沒有誤記或誤傳,有這些情況時還請指正則甚幸,未來或編纂二十五年史或五十年史時,再做充分的訂正,又在防諜上要十分注意,因此有些有未能盡其意的地方,也併請諒解。

                                                                                            昭和十八年二月一日 谷河梅人

台灣山岳會誕生當時的情勢與環境

大東亞戰爭爆發以前的帝國領土內,海拔一萬尺亦即三千三十米以上的高山,依據日本山岳會的山日記,總數有一百三十二,其中相當八十%的一百零六座山實際上位於我台灣。台灣比九州稍小、擁有三萬六千公里的面積,想到前述三千三十米級的高山與其下諸多巒峰一起重疊競峙此一面積中時,可以說台灣正是珍稀的高山國,也因此很能認同太閣豐臣秀吉時代會命名為『高山國』的原因。

雖然如此,在距今十數年前,完全未出現有攀登這些山念頭的團體,其理由當然是出草的高砂族蟠踞在總面積約三分之二的山岳地帶,頑強地抵抗文化人的到訪。當然改隸以後,隨著統治有成及文化的進展,而使所謂蕃情的不穩逐漸消除,但仍時有小事件的爆發,自然使入山的人除警備、林業、製樟腦、礦業等的關係者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了。

但時世進入大正時代之後,零星出現以趣味登山為目的的團體,有關此事,可說是台灣山岳會之父的生駒高常氏在昭和三年二月的台灣山岳創刊號說:

『…..大正四、五年之交,成立了以當時民政長官內田嘉吉氏為會長的台灣登山會,居住在台北、基隆、淡水的官民有志之士,經常跋涉附近的群山,但當時一般因尚難以深入蕃地,所以被認為只是趣味性的進行附近的登山。

大正五年十月八日,舉行第四次登山會,從草山登上大屯山後下北投時的與會人數二十七名,當夜慶功宴的席上,推舉民政長官下村宏氏為會長,當時的會員據稱有一百餘位。

會則第一條是『本會以跋涉本島的山川、資益精神的修養與體軀的鍛鍊為目的』,幹部除會長外,副會長新元鹿之助、幹事有賀來佐賀太郎、野呂寧、菊池武芳等諸氏,但並不特別出版會報,也不收取會費,因而有任其自然消滅的感覺。

就這樣,因為『台灣登山會』是以民政長官為首腦,局長或事務官級等官吏為核心所誕生的組織,常因首腦或核心人物的轉任而有自然消滅的可能。但山在人在,且會有只要人健康、一定會產生登山的心情。這是人的天性或是習性。從而隨著蕃界逐漸平穩,只要有登山會的活動,就不問內臺人或老弱男女,而有多數追隨的態勢。

於是山岳團體的成立機運就在機微之間動了起來,先是大正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總督府內的文教課長室召開發起人會議,同十一月八日又在該處召開創立委員會,分別推舉以總務長官後藤文夫為會長,以內務局長木下信、臺灣日日新報社長井村大吉為副會長,終至十二月五日於『寒雨霏霏頻降的觀音山頂上』舉行成立大會。並以前述創立委員會開會當天的日期發表如下的『台灣山岳會設立趣意書』。此趣意書是四六版四頁的書面,封面刊載有鹽月畫伯配合高砂族傳說下筆而成的繪圖,曰『登山須為偉大國民的年中行事之一,以之觀東西五千年歷史中勃興的民族或國民,多出自山岳地方,又偉人高僧亦多因山靈滋養而大成其人格者。此乃因山岳是地球上唯一給予人類偉大之感化、養成不屈不饒之大精神的一大靈場。隨著近年科學的進步與文化的提升,自然興起奢侈遊墮的弊風,民心追求安逸趨附遊樂,此乃有識之士齊聲浩嘆之所。如此一來,精神振興的呼聲,不期而於各國民之間湧起,並高唱剛健質實之精神乃救國唯一之道,登山熱於是鬰然而勃興。

內地方面,一如日本阿爾卑斯,既已過了探險時代,且事實上已化為國立公園,成為身心鍛鍊與修養上不可或缺的自然大運動場,甚且,優秀的登山家將其驥足伸向東西內外的靈峰,為開拓前人未踏之境地而持續四時不斷的努力。

反觀本島,峻嶺雄峰競峙,北起南湖大山、南至北大武山的近百里中央脊梁山脈,幾乎是保有一萬尺的分水嶺,更堂堂與新高次高兩山群相對峙,儼然有雄冠天下之觀。一萬尺以上的山四十八座,八千尺以上計一百餘座,且多數完全閉鎖於神秘之幕。若至於一日行程的峰巒,則不勝枚舉地可謂天惠之山岳國。

且此山岳除自然的莊嚴雄偉外,加以配置質朴勇敢的蕃人,令有對現代人的吾人開啓原始生活的一大繪卷物之感,保有眼前所展示的從熱帶迄至寒帶的變化等其他無法跟隨的特色,品嚐超乎一般山岳攀登得以品味的此一自然變化以及接觸山岳的靈氣,是身心的大轉換方法,也有超乎內地以上的登山必要。在生物學上,本島可謂世界之寶庫,僅產於本島的動植物珍種,廣受世界科學家所垂涎,如今倘不謀求保護之途,有可能讓此珍種永久絕滅。

亦即本島山岳的開發,不論在體育上或學術上,都是吾人責無旁貸的任務,進而窮究本島山岳的真諦,邁向一路提升的坦途,相信是一掃時弊的最積極國民運動,茲此擬設台灣山岳會。

                                                                                                     大正五年十一月八日

此一趣意書的末尾,依ABC順序揭記創立委員名單如下:

生駒高常、小林光政、中田秀造、中曾根武多、沼井鐵太郎、大石浩、齋藤齋、杉本良、田中七三郎、若槻道隆。

觀音山頭上舉行山岳會成立儀式

依時代的要求而呱呱墜地的台灣山岳會的成立儀式當天,獲得木下副會長、本山警務局長、生駒幹事等以降合計二百餘名的參加,搭早上六點四十分的列車出發,在淡水驛下車,之前的新竹州知事鈴木秀夫氏,當時是淡水郡守,因此在該郡守的引導下,立刻分乘三艘船,橫渡淡水河口,並冒細雨於下午一點登頂觀音山。木下副會長像是山上的釋迦如來石像般站立並對成立致詞『讚嘆偉大山靈三十分鐘,其間山頂為霧所掩,實是與成立儀式相符的莊嚴場面』。致詞結束後,三唱山岳會萬歲後下山,在凌雲禪寺休息時,幹事見元了氏針對觀音山一帶的地質學進行說明,下午三點在該處解散。

以上是台灣山岳會誕生前的周圍情形及其實況。以下將依年度順序,以年代記式列舉各行事及事件,如實地揭櫫十五年間本會足跡的資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