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小史(三)探險登山時代

三、探險登山時代

此年代以台灣島內發起登山會的大正2年與台灣山岳會創立的大正15年為區間劃分前後

在轉變輪迴諸般錯綜的歷史世界中

要對一個時代畫上休止符

一般會有相當的異議

但筆者重視有關登山的有機性團體的創立對社會登山概念帶來的影響

而以此作為劃分的權宜之策

也許配合時代的名稱而將太魯閣討伐結束的大正3、4年劃為此時代的初期

並以業餘登山家魚躍而出的大正13、4年劃作與現代的區分比較好也說不定

但以筆者的態度而言

決定作如上的劃分

此時代是繼承開拓探險時代的潮流而遞往其後的近代登山時代

且被全日本及世界登山界的舉動所支配

是登山功績頗為複雜而多歧的時代

如僅就台灣而言

此時代中台灣的諸多山峰已有探險與首登的紀錄

蕃地道路開發的進展、蕃人的歸順恭順

讓業餘登山家得以沒有困難與不安地入山的傾向逐漸提高

在宣傳本島的主政心態與一般登山的流行自相一致的情況下

當局逐漸對除了登山以外沒有其他目的的一般人開放蕃地(亦即山地)

台灣山岳創刊號卷頭言第6頁(昭和2年4月)中

寫有大正4、5年之交設立了台灣登山會

首先這個設立年代的錯誤的

(譯註:詳『台灣山岳會十五年史』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332145

本誌第11年2號(大正5年12月)第241頁中寫道

『台北基隆淡水在住的諸多官民紳士,幾年前以民政長官內田嘉吉氏為會長創立登山會,開啟了登山活動…..云云』

又翻閱臺灣日日新報過往的報導時

並未加上台灣兩字而是單以登山會稱之

其設立時間是大正2年9月1日

登山會規約草案與本誌所刊載的規約有些不同

發起人為新元鹿之助、中川友次郎、角源泉、山脇春樹、賀來佐賀太郎、三村三平、稻垣長次郎、野呂寧、中山佐之助、飯田章、市來申次郎

此登山會嘗試在大正2年11月2日在台北近郊的觀音山進行處女山行

一行有內田會長以下37名

另外當時的會員數73名

會長是內田民政長官、副會長新元技師、幹事賀來、野呂、中山、山本新太郎、小西恭介等5人

登山會的第2次登山是翌大正3年11月28日的大屯山登山

第3次不明

第4次是大正5年10月8日

從士林(シリン)徒步到草山(サウザン)溫泉後在雨中登大屯山然後下北投(ホクト)溫泉

一行以下村長官為首等30餘名

當時改選後的幹部為會長下村宏、副會長新元鹿之助、幹事賀來、野呂、菊池武芳諸氏

此登山會之後的活躍情形

只相傳有大正6年4月8日下村宏會長等數十名探訪竹仔湖附近櫻花滿開之勝並登爬七星山等事實

有一種看法認為

沒有出刊任何會報也沒有徵收會費的該會

恐怕是在熱忱的核心人物更迭之後而自然消滅

雖然如此

登山會帶給一般社會的感化

不論是直接或間接都似乎相當大

亦即在官僚萬能的殖民地台灣中

總督府的高位高官核心人物自己站在前頭

雖說是近郊的小山

其無視雨勢而沿著奇怪的山徑猛然前進的行為

毫無疑問至少刺激了台北市民的登高慾望

登山會的事就此打住

讓我們再回到本時代的初期

並先從台灣開山理蕃事績中最為顯著的太魯閣蕃討伐的有關登山業績說明起吧

有關太魯閣蕃討伐的偵查已經從上個時代開始

低山以及中央山脈前衛的中級山岳(如櫻之峰)已被確認完畢

中央山脈本身也如前述再三被試登或探險橫斷

然而真正的太魯閣蕃討伐偵查目的的探險登山

其付諸實施是在大正2年起

明治44年的合歡山、奇萊主山連峰探險

因為敵蕃的出現而可惜錯失登頂機會

大正2年春舉行的野呂技師等合歡山探險

也因為暴風雪造成多達30名凍死而最終未能達成目的(在這之前野呂技師也曾嘗試合歡山的探險登山,也因為暴風雨而失敗)

此為台灣山岳中因為自然威力而發生山難的嚆矢吧

為了太魯閣蕃討伐而決定進行偵查探險登山計畫的時間是大正2年9月16日

由蕃務本署與軍部的相關首腦協議同時進行合歡山方面與能高山方面的探險

合歡山方面探險隊除了佐久間台灣總督外

另有十數名的幹部、護衛者及測量員、隨從、以及水谷大尉指揮的步兵一中隊參加

加上探險指揮官山本警視以下一百數十名的搜索隊合計近300名的大編隊

又能高山方面探險隊除萩野少將外

另有10名餘幹部與步兵一小隊參加

加上探險指揮官江口警視以下百餘名的搜索隊

這實在是我們至今所未曾有過的高山探險大部隊

而合歡山探險隊的先發部隊於9月22日從埔里社出發

24日從櫻之峰隘勇分遣所出發

決定將根據地設在合歡山南方3公里海拔2885米的地點

25日野呂技師、財津、齋藤兩技手在分隊長梶原警部補及巡查、蕃人計100名的護衛下

抵達合歡山(3416.1米)及東合歡山(亦即山日記的合歡山東峰,3418米)

進行立霧溪上游的觀察與測圖後歸返根據地

推想起來

真正的登頂恐怕就是在當時

但目前的登山史是紀錄為大正3年10月

而佐久間總督一行的探險本隊抵達合歡山山頂的時間是大正2年9月29日早晨

當時天氣晴朗

中央山脈以東、畢祿山、南湖大山附近皆可看到並完成地形測量

但看不到太魯閣蕃社

因為蕃人說登上奇萊北峰及北合歡山就可以望見

所以決定要再攀登兩山頂而在當日先行返回根據地

在送別總督一行歸返總督府後

探險隊留置一個分隊固守根據地

10月1日發起行動

在蕃人隊、搜索隊及軍隊的順序下於寒天中前進

早上9點50分登頂北合歡山(3422米)並達成展望偵查的目的

此為該山的文化史上首登

當天在福留技師的發聲下三唱天皇陛下萬歲後再度歸抵合歡山南方的根據地

翌10月2日探險隊的大部分又前進大鞍部(合歡山群與奇萊山群的中央山脈上接合點)露營

3日全隊中僅由蕃人及警察隊一分隊、軍隊一中隊(缺一小隊)組成的探險隊(含野呂技師)攀登斷崖抵達奇萊主峰與北峰的鞍部

之後再急行而於上午8點抵達奇萊北峰(3605.3米)(文化人首登)

達成望見太魯閣蕃社的目的後歸返露營地

4日歸抵根據地

之後順序下山

而10月9日在偕行社召開的探險隊報告會中

根據山本警視報告的要旨

在合歡山面的探險

從深崛大尉以來

野呂技師2次

財津技手1次

本次是第5次

並確認了由埔里社附近通往內太魯閣蕃的道路(蕃路)有以下四條

一、沿濁水溪抵合歡山南方大鞍部的道路

二、由櫻之峰抵達作為探險根據地的地點,再由該處經大鞍部的南方露營地通往奇萊北峰『カリヤノーミン』的道路

三、由根據地的地點經東合歡山的東北登屏風山後通往拖博闊(トボコ)社的道路

四、由根據地的地點經東合歡山與合歡山之間的鞍部及北合歡山的東北方後通往西拉歐卡夫尼(セラオカフニ)的道路

且論及此道路的討伐上利弊得失

並認為以第四的道路最為適當

第三的道路次之

其後所發行的五萬分之ㄧ蕃地地形圖中

這些也大體被標示

昭和年代之後在產業、風景開發的目的下所開鑿的合歡越道路

也大致是沿著第四路線

另一方面

報告中說

能高山及奇萊主峰探險隊

江口指揮官以下人員在大正2年9月25日從埔里社出發

宿泊眉溪一晚後往馬赫坡(マヘボ)完成探險隊的編組並等候萩野司令官指揮的軍隊

29日從馬赫坡社出發

由背後的稜線登爬前進

在約2346米的地點露營後

30日於能高山九合目露營

10月1日早上6點半終於登頂能高山(3349米)(文化人首登)並完成地形觀望測圖

之後北進縱走中央山脈

在奇萊南峰(3360米)東方約3180米的地點露營

翌2日因為濃霧滯留

3日趁著蔚藍晴空於早上6點出發

在即將抵達奇萊主峰(3558.9米)的絕頂之際

敵蕃巴特蘭(バトラン)蕃約20名出現在距離3、400米處並有不軌的舉動

於是暫且先行追擊

並從大局的觀點中止戰鬥而疾步下山

途中經一夜的露營

4日歸抵馬赫坡社

依此報告

奇萊主峰的登頂雖遺憾而錯失

但從種種的觀點考察來看

推測那並非奇萊主峰而可能是奇萊南峰

山本警視、野呂技師等從合歡山方面探險歸府後

席不暇暖地於10月13日與能村大尉等一起從台北出發

由花蓮港探險內太魯閣

在住宿於頭目Haroku(ハロク)的住宅後

攀登後方的立霧山進行測量

但因為蕃情越來越不穩

所以就做適當處置後下山而無事告終

此行雖然連高山或中級山岳都沒有攀登

但在蕃地山岳地理的闡明上是非常重要的偵查探險行

在即將討伐太魯閣蕃前的最後偵查是翌大正3年4月23日至5月7日的南湖大山探險

探險隊除了野呂、財津、齋藤三氏及其他的測量員、竹中大尉、金子警視外

再加上有上次登山經驗的小島警部以下24名的搜索隊

合計34名

此行變更明治43年宜蘭廳的探險路線

26日從根據地四季社出發

由比亞豪社蕃人擔任嚮導

攀登現在的太平山事業地抵達加羅山(ムルロアフ)的山頂(2320米)

再由此越過三星山支脈分水嶺下比亞豪社

28日在南湖大山東方正下方的Kokkoku(コッコク)露營

30日抵達山頂後在附近的Shiirunuyan(シールンウヤン)(池)露營

5月1日早上9點登頂南湖大山主峰(3740.7米)

用3小時半的時間充分進行觀測後歸抵露營地

下山路是取卑亞南道路

急行到耶克糾灣並在該處露營

5月2日經由卑亞南社歸抵根據地四季

(參照本誌第10年3號(大正5年5月)第66頁野呂寧『南湖大山方面探險記』

總體來看

此南湖大山探險登山是太魯閣蕃討伐跟前的預察行動範圍

也公開闡明了北部台灣的地理而取得相當重要的功績

另外野呂寧氏等登山之際紀錄了一行數十名的大部分人罹患了猛烈的高山症

對登山生理學的台灣提供了明確的最初數據

南湖大山探險登山結束之後

終於開始了真正的太魯閣蕃匪討伐

首先軍隊由西越過中央山脈攻入太魯閣

警察隊則由東海岸進行討伐

大正3年5月13日由步兵二個聯隊、山砲兵、重砲兵組成的軍隊開始行動

佐久間總督自己擔任司令官往合歡山前進

接著進軍立霧溪溪谷

軍隊通過中央山脈的地點從北算起

有畢祿山南鞍部(俗稱畢祿鞍部)、現在的合歡越嶺道路附近、蕃地地形圖所記載的屏風山(3248.4米)與奇萊北峰間通過的路線、由奇萊北峰往東北的路線、從奇萊南峰方面起的太魯閣大山支脈方面等數個場所

討伐於8月6日完成預定的行動

其中特別是聯隊旗翻揚在逾3000米的高地

是日本戰史上未曾有過的事情

又以本國高山地帶的戰時行動而言

也是僅次於佐佐成政的針木峠越

甚且以比其規模更大的近代戰而言

實在是日本歷史上值得特別記上一筆的事績

此討伐中所攀登的山頂

推測應該不是全部都在行動範圍內

(武內貞藏『台灣』昭和2年11月改訂版第864-867頁、楢崎冬花『太魯閣番討伐誌』大正3年12月)

『台灣登山史』中漏掉了以上的太魯閣蕃討伐登山

就這樣

北蕃佔據區域的平定是透過太魯閣蕃討伐而告一段落

所以在大正4年6月起至9月的期間中終於編組了搜索隊而成功地完成面積116平方里的測量登山

攀登的主要山頭是次高山群

首先是大正4年6月17日由竹內警部一行從大甲溪方面達成大雪山(3600米)的首登紀錄

似乎是當時或在之後立刻由蕃務本署的齋藤武彥氏進行登山測量

接著同年7月財津久平氏一行由卑亞南社越過卑亞南鞍部(當時命名)

從七家灣溪沿東稜首登次高山(ツギタカヤマ)(3884米)

次高山當時仍然以Sylvia(シルビア)的舊名稱呼
(次高山的首登紀錄無疑是大正4年的財津久平氏,但在此之前並非沒有次高山探險的嘗試。亦即明治時代加拿大出身的台灣在住者馬偕博士(Dr.Mackay)亦曾嘗試探險次高山,但聽說沒離開山麓太遠就失敗以終。又根據沃頓氏的說法『曾經就要抵達山頂了,卻剛好聽到小鳥的叫聲,讓蕃人認為是凶兆而不肯前進,最後不得不遺憾地放棄踏破次高的榮譽』(參照台灣山岳第6號(昭和7年11 月)41頁Murray Walton氏記、越村生譯『台灣跋涉』中的一節、台灣山岳彙報第12年(昭和15年)22頁) 

大正5年之後

首先是2月南投廳的探險隊探查了秀姑巒山、東郡大山、東巒大山方面的地形及蕃路

惟因寒氣與積雪的緣故而未能登頂

(台灣山岳彙報第10年(昭和13年)第2頁)

接著5月由臼井氏等陸地測量部員達成挾著次高山、大雪山山稜與大甲溪溪谷的白姑(ハック)大山(3340米)

同年佐藤善吉氏一行登頂關門山(クワンモンザン)(3052.4米)

鋼島政吉氏一行首登小雪山(セウセシザン)(3043.3米)

又清水大山(2407.3米)也是此年被陸地測量部員首登

另此年6月財津氏、伊藤太右衛門氏等由北方沿稜線探險大霸尖山(ダイハセンザン)(3573.3米)

雖登頂小霸尖山(3360米)

但大霸尖山本體的巨岩塊僅繞周圍而已

一行中的警察石田貞助氏單獨一人攀登東南稜抵達懸岩的下方

(譯註:參考財津久平『大霸尖山最初登山記』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4664277

大正6年12月能高越的警察道路開鑿隊員一行對能高山南峰(3333.3米)進行探險登山

當然有一考證說在此之前中井宗三氏已經登頂了

應該是此年的上半年

野呂寧氏在本誌發表題為『台灣的高山』的台灣高山表

(本誌第11年3號(大正6年9月)第169頁)

據其內容

13000尺以上的山有1座

12000尺以上的7座(累計8座)

11000尺以上的19座(累計27座)

10000尺以上21座(累計48座)

9000尺以上17座(累計65座)

8000尺以上24座(累計89座)

7000尺以上26座(累計115座)

即使到現在仍然膾炙人口的『10000尺以上的高山48座』說法

我想應該是根據野呂氏所公開的高山表而來

幾年後根據筆者的計算

10000尺以上(3030米以上)的山至少有130座

昭和13年度的山日記中有103座的山名

因為山的高度而令人想起的是富士山與南湖大山的背競論與測量結果的推移

大正4年9月發行的本誌第10年1月中野呂氏寫有『台灣的山岳』

認為富士山比南湖大山低

相對於此

同年12月發行的本誌第10年2號中高頭式寫下『富嶽比南湖大山高』加以反駁

接著在野呂氏發表台灣高山表後(如前述)

南湖大山高於富士山的事實一目瞭然

爾來此一爭論就此打住

舊地的最高峰排在廣義的台灣高山第5名以下的事實久矣

但根據最近陸地測量部的測量

發表南湖大山的真正高度是3740.7米

高度順位再度逆轉

(譯註:作者沼井鐵太郎亦曾於山岳雜誌連載發表台灣山岳漫談,介紹台灣的高山,參照

『台灣山岳漫談(一)』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750000

『台灣山岳漫談(二)』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747414)

閒話休談

進入大正7年

雖無首登紀錄

但新高山在台灣新聞社的主辦下於4月下旬舉行登山會

由陳有蘭溪起登再下阿里山的路線雖不是特別新的紀錄

但回家後在報紙上刊載的登山紀行

其誘發世人的好奇心與登山熱則非同小可

(譯註:日本早期登山家志村烏嶺也參加此次台灣新聞社主辦的『新高登山會』,由東埔入山經八通關登頂玉山,之後下塔塔加,由嘉義返台中,並留下以下文章。

『台日山峰比較論』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5566423

另也包含登山途中有2名因積雪而滑倒受傷的事件

(參照本誌第12年2、3號(大正7年7月)第160頁關口氏通信)

接著趁著同年10月美國Arnold Arboretum森林樹木學者Wilson氏來台之便

(Wilson氏有關台灣山的記事,聽說在Wilson『Plant Hunting』的書中有記載)

金平亮三、永山止米郎、佐佐木舜一、柳田由藏、山下新二氏等同行

從阿里山沿蕃路攀登新高山

此行雖是調查研究登山

但登頂之際有冒著新雪的危險攀登的記載

(台灣山岳第3號(昭和3年7月)第1頁佐佐木舜一『新高探險的懷古』)

(譯註:『新高探險的懷古』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7276341)

此年(或大正6年)阿緱(アコウ)廳登山隊組織高雄、屏東(當時稱為阿緱)等官民有志之士進行第2次的北大武山登山

又此並非登山

能高越舊道(3308米)於去年10月11日開工

並於此年的3月24日竣工

當時本會會員關口泰氏早早於同年10月由此鞍部由西向東橫斷中央山脈

(本誌第13年2號(大正8年4月)第142頁)

(譯註:能高越舊道與新道的山行紀錄參考如下

『能高越(舊道)』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8662558

『能高越(新道)』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26463341

另外在低山方面為人所知的

是同年2月21日台北高等女學校學生300名進行大屯登山

這個也是如非台灣則無法得見的大規模近郊大眾登山的古紀錄之一

大正8年中又有值得注意的探險登山

亦即首先是4月井澤警視一行作第2次的次高山的探險登山

接著是與日月潭水電工事關係深刻的濁水溪水源的治水調查探險

而探查了未知中部中央山脈

季節是9月下旬到11月上旬

由山崎嘉夫、大石浩、古川良雄、黑澤慎介、市川雄一、朝日藤太夫、財津久平、久布白兼等諸氏所組成的森林、地形、地質、測地、水力、治水各方面的共同調查探險隊

首登的高山有安東軍山(アントウグンザン)(3088.8米)、白石山(ハクセキザン)(3137.6米)等

又向北縱走能高山南峰、能高山經能高越下往霧社

另聽說也攀登了奇萊主山南峰以及從合歡瀧攀登合歡山、奇萊主山北峰連脈

(參照大正9年3月20日台灣總督府營林局發行『濁水溪上游地區治水森林調查書』)

此外另有一說安東軍山的首登可能是大正3年以後先於上述山行的陸地測量部員

同樣的

也有一說是奇萊主山已經在明治末期後在登頂上屢戰屢敗

而由陸地測量部員在大正5年到9年之間或大正9年到13年之間登頂或在此之前由野呂氏登頂

詳情並不清楚

大正9年很清楚的首登是6月山崎嘉夫、伊藤太右衛門氏等的拔都諾夫山(バットノフ)(3221米)以及7月同氏的太魯閣大山(タロコ)(3281.9米)

其中拔都諾夫山是由太平山沿稜線攀登南湖大山路線中所攀登

另外本會會員濱谷泰次郎氏於同年5月越嶺能高越並發表『台灣中央山脈橫斷記』

(本誌第15年2號(大正9年11月)第13頁)

(大正9年尚有如下的登山探險事蹟。亦即陸地測量部的梅本技師於大正9年4月24日登頂治茆山(2915.7米)(首登),同年6月17日由德魯固登頂奇萊北峰,同年7月3日首登木瓜山(2426.1米),9月1日登頂安東軍山(由能高山縱走,第二次登頂紀錄),另外也登頂守城大山。這和一般的山不同,是相當備嘗艱辛(新女苑(昭和15年5月)142頁–梅本豐吉『一等三角點、陸地測量部報告書』、台灣山岳彙報第12年昭和15年38頁)

大正10年的首登之山有大石浩氏一行的桃山(3223.6米)

此外在新高山方面為人所知的

有宇野警視一行8月的登山

同11年的首登之山有山下新二氏一行的3月卓社大山(タクシャタイザン)(3343.3米)

此外同4月有大石浩氏一行在森林調查目的下的次高山登山

也有伊藤太右衛門氏的從治卯山(ヂバウサン)(2915.7米,首登?)迄至巒大山(3075.7米,西巒大山)的登山

7月有治水調查隊與佐佐木舜一氏等的南湖大山及太平山、三星山(2351.4米)、加羅山(カラ)等的踏查

新高山方面

在八通關越完成之後除了其最上部外早已沒了探險性登山

7月大橋捨三郎氏父子、同一時間台灣新聞社主辦的第2回登山會(18名)、10月集集在鄉軍人分會會員30餘名、11月台南、嘉義、台北有志之士8名的登山等登山一般化的氣息越來越高

總體而言

大正10、11年的期間

可以看到登山史上的一大區分

其理由第一是太魯閣蕃討伐後已經過數年

蕃情逐漸平定

對於蕃地觀念的恐怖百分比早已急速下降

其次是大正10年卑亞南越嶺道路的完成以及上述的八通關越新道路

讓原本溯行陳有蘭溪的困難消失

從而代表台灣的新高山

連一般人在登山上都變得容易

以至於變成名山化

(譯註:八通關越完成之後,健行式的登山越發普遍,例如:

木華山人『越過八通關登新高』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8465276

安倍義人『新高主山、新高北山、大水窟山、秀姑巒山攀登日記』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8791007)

另卑亞南越嶺道路亦有健行或巡視山行,例如

大橋捨三郎『蕃界縱走卑亞南越嶺道路與松嶺』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796896

增田福太郎『中川總督一行的卑亞南越嶺』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797062

大橋氏或報社鼓吹趣味登山或為了提升精神的登山等風潮相當盛行

即使台北近郊也在大正9年2月28日由550名台北高女作大屯登山

同年?8月2日的所謂道友會作住宿一晚的觀音山登山

連一般報紙都不會大肆宣傳的大屯山群的前山或親指山、新店溪方面的小登山或健行等盛行起來

以及內地登山界中日本阿爾卑斯的夏山探險時代幾乎全數告終

上越、奧羽、北海道等成為登山家的焦點之一而被實地探查

同時冬山、溪谷、岩場的遊技性探險時代逐漸正式到來

另外海外登山遠征被認真而實際地考慮

學生登山家群在質量上支配登山界的情形越發顯著的實情

台灣的山岳界也因此受影響而使業餘登山主義澎湃起來

亦即進入大正12年後

首登的山除了小林勇夫氏等在2月的南面山(2840米)調查探險外

並未看到其他紀錄

不過先是在新高山方面

4月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的將校以下50名從阿里山攀登

接著7月在台南新報社的主辦下

進行超過70名的大眾登山

(參照豐守貢、中曾根武多『台灣阿爾卑斯』)

同時間亦有從玉里方面來攀登的20名團體登山

又10月中見元了氏等5名的隊伍從集集登山後下玉里

就這樣

新日本的名山新高山越來越被大眾所號召

另外很多業餘登山家也利用暑假登山

所以也產生了夏季是所謂登山期間的季節觀念

其次帝國第二峰的次高山

同年7月有伊藤太右衛門氏一行的治水調查隊登山

其路線是首度採取目前登山正規走法的由志佳陽社經司祭朗溪及志佳陽大山(3363.3米、首登)的東南側路線

接著8月中高橋春吉氏也在地質調查的目的下由相同路線攀登次高山

再來是從新竹州大湖郡的茂義利(觀霧)往次高山作登路探險及登山在9月、10月及同月下旬進行了3次

第1及第3次是持續上下大安溪源流地的溪谷與山稜(支脈)後登頂次高山

第2次是想從大霸尖山的最低鞍部向南縱走主稜後登頂

但從次高山北角(探險隊如此稱呼的山名,應該是現在以穆特勒布山或素密達聞名的嶮山)的絕頂起2町的跟前變得無法攀登而中止次高山行

(譯註:次高山北角係指雪山北峰,非穆特勒布山)

值得注意的是

這是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的首次嘗試

從大湖郡登頂次高山的有中間警部、神崎警部補及其他警察、警丁及蕃人

此次高山是透過大正12年4月29日的台灣總督府告示『本日由皇太子殿下傳達將台灣第二高山Sylvia稱為次高山的意旨)而決定現在的正式名稱

進入大正13年後

台灣登山界中業餘登山家的業績更加璀璨

亦即此年因為完成了八通關、新高主山間的登山道路

所以新高山登山變得頗為容易

登山者的人數也達261名之多

次高山方面也由大橋捨三郎從志佳陽達成最初業餘登山的夏季登頂

之後該氏發表紀行文並鼓勵次高山的趣味登山

(本誌第22年3號昭和3年4月第47頁–大橋捨三郎『有關次高山』)

另一方面

此年的首登之山有3月山下新二氏一行的干卓萬山(3282.3米)、

11月大石浩氏一行的喀西帕南山(3293.6米)、12月大石氏等的秀姑巒山(3833.3米)及有一說號稱確實是首登的陸地測量部員的奇萊主山南峰的登頂

另大石氏11月攀登丹大山(3370.9米)幾乎到了山頂

又3月有高雄、屏東、嘉義等其他計17名從排灣社進行北大武山的第3次登山

那之後伊藤太右衛門氏也立刻攀登北大武山

進入大正14年

新高山曾經一度因為蕃情不穩

讓夏季的登山人數減至170、180名

但登山熱越來越高漲

甚至都有女性團體的登山

那就是彰化高女的隊伍

又同年12月底原本會會員杉本良氏登頂降雪中的新高山

數年後將其紀行發表在『台北十二箇月』的小冊子中

另次高山在7月開始迎接學生團體的登山

那是以新沼教官為領隊的台北一中學生登山隊

此年蘇澳、花蓮港間的大斷崖亦開鑿新的汽車道路

成為往東台灣的安全捷徑以及開發太魯閣峽谷、合歡越的前奏曲

此道路當時稱為花宜道路或蘇花道路

今日以臨海道路之名通行

另此年4月藉由陸地測量部三角科的發表

訂正了能高越各地的海拔高度

引起了在追求美的同時也追求真的近代登山家的注意

(本誌第22年2號(大正15年8月)第93頁–『有關台灣花蓮港埔里間的水準測量』)

翌大正15年

有去年未見的3個首登紀錄

亦即9月伊藤太右衛門氏一行的烏拉孟山(3806.1米、舊誤稱馬博拉斯山)

10月高野鋼吉氏一行的東郡大山(ヒガシグンタイザン)(3604.5米)

同月吉井隆成氏一行的郡大山(3292.4米)

這些都是官方的調查探險登山

不過對山沒有直接職業關係的一般人與登山家的實績此年也更上一層樓

先是新高山截至8月的登山人數有450名

年度合計563名

其登山越來越大眾化

例如台北的安岡德之助氏率領整家族的登山

其中還有8歲的男孩而在報紙上喧騰一時

台北第一及第二高女的登山隊

在臺灣日日新報社的贊助下攀登新高山

返北後除了登山實況的影片放映外

一行中的女學生也召開討論會相互發表感想

其新聞寫作的登山啟蒙特別醒目

馬拉松登山以及在鄉軍人會員的強行登山也從這個季節開始嘗試

另外此年在登山紀錄上有關新高山的新業績有2個

亦即一是5月本會會員北田正三氏及其他2名學生的隊伍從阿里山抵達鹿林山

但因天候不良而無法前進

反而下到沙里仙溪的未踏地

再由東埔經八通關分別登頂新高北峰、主峰、東峰後下東峰東稜出八通關

(本誌第22年3號昭和3年4月第1頁–北田正三『由阿里山往新高東峰』)

北田氏自己紀錄是首登東峰

但一如本登山史所說這是他的誤認

不過的確是登山界所出現的登山家攀登東峰的最初紀錄

與沙里仙溪的探險行一起正好對台灣登山界的近代化帶來了很好的刺激

又住在上海的英國人傑克遜氏(Jackson)在八通關滯留一週的期間中

與一名警察共同探查陳有蘭溪源頭的金門峒絕勝

其歸途從另一方面冒著崩石的危險勇敢地進行岩攀

(台灣山岳第2號昭和2年9月第28頁–越村長次抄譯『金門峒探險記』)

這也是劃破台灣登山界近代黎明最值得注意的一次山行

(大正15年中亦有如下的紀錄。亦即該年4月下旬有攀登新高山的隊伍,去程由楠仔腳萬攀登主峰,下山時一隊出阿里山,另一隊循原路返回時,在地獄坂岩溝的雪溪中,3名人員滑落,惟倖免於難的紀行文(太陽第32卷8號(大正15年6月)310頁–大野恭平『新高山』)

又這應該是次章應該寫的項目吧

阿里山新高山間的登山道路在11月完成

首先由台南州知事喜多氏一行進行正式的開通

另如前述

9月達成烏拉孟山首登紀錄的伊藤氏一行完全借用此一道路而踏破新高主峰、東峰及秀姑巒山

又已於大正5年被首登、之後也被伊藤太右衛門氏登頂(年代不詳,前未揭露)的白狗大山攀登

由臺灣日日新報社一行的中曾根武多氏等於10月從八仙山前往

可惜未能登頂

又南湖大山的攀登方面

以7月台北一中職員學生及生駒高常氏的業餘團體登山創下最初的紀錄

且生駒氏將以前野呂技師讚賞為天下絕勝的南湖大山自然美從近代登山家的立場向世人報導並作再確認及強調

登山路線是從耶克糾溪攀登後抵卑亞南鞍部

其次所進行的南湖大山登山是11月台北州蕃地產業調查隊的瀨野尾寧、大橋準一郎、平澤龜一郎氏等大規模的探險行

路線是由耶克糾溪起登

下山取往加羅(ムルロアフ)方面後下太平山事業地

不過拙搞『台灣登山史』及『台灣登山界的概觀』(本誌第22年3號第114頁)中記為人跡未踏是錯的

(譯註:『台灣登山界的概觀』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90227490

一如前述

大正9年已被用逆向路線完成

另次高山的攀登方面

當時的台北高校學生暨本會會員鹿野忠雄氏與同樣是台北高校山岳部的秋永肇、西尾善夫兩氏一起在夏季從志佳陽登降(本誌第22年3號(昭和3年4月)第26頁–鹿野忠雄『次高山』)

(譯註:鹿野忠雄『次高山』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8267757

秋永肇『次高山旅行記』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7275954

另鹿野忠雄的生平、山行文章請參照『鸚鵡螺貝與星辰-鹿野忠雄』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19534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