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小史(九)近代登山時代-昭和六年

昭和六年

從去年年底到年初所進行的高山登山

只有台灣山岳會的中崎大三郎、浦上郡太郎兩氏的冬季大霸尖山攀登

這是首度的冬季大霸尖山攀登

以登頂來說則是第3次

(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昭和6年)第10頁、台灣山岳第6號(昭和7年11月)第1頁中崎大三郎、浦上郡太郎『冬季大霸尖山攀登記』)

(譯註:『冬季大霸尖山攀登記』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7287783)

年底年初的季節中僅此一登山

實在非常寂寥

這是因為一如前述的霧社事件後整體高山蕃地地區不准進入的方針抑制下的結果

從而意氣昂揚的登山家隊伍

也只能在中級山以下的山行中滿足了

即使如此

其紀錄也不過兩個而已

亦即千千岩助太郎、田口與四郎兩氏及台北工業學校學生一行的塔曼山(2158米)、拉拉山(2054米)縱走

以及木田文治、齋藤三男、澤谷迪吉、永石淳諸氏的桶後溪流域的大礁溪山及鳥嘴山、落鳳山連脈的一千米級森林群山的山行

(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昭和6年)第8頁、台灣山岳第7號(昭和8年11月)第123頁–木田文治『桶後溪流域的群山』)

3月初

山林課近藤盛雄、中村廣兩氏等的測量隊從南方的南尖山(?新稱)抵達大水窟途中登頂了達芬尖山

筆者依據伊藤太右衛門氏的調查(台灣山岳第6號第91頁)

近藤氏已於昭和5年6月攀登

但倘依據鹿野氏的說法

近藤、中村氏的首登是在昭和6年3月8日(本誌第27年3號第52頁)

究竟何者為真

尚未得到在調查的機會

此外

對將來南部中央山脈的登山帶來極大方便的關山越嶺道路(2930米)

於昭和5年開工

並在本年的春天竣工

本年是有關大霸尖山、次高山山群新紀錄陸續誕生的一年

首先是正月登山後到3月下旬

有台灣山岳會的井上一男、高尾勝夫、田榮藏、台北高校山岳部山崎、本村、小林諸氏的春天雪季大霸尖山攀登

(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昭和6年)第22頁、台灣山岳第6號(昭和7年11月)第75頁–高尾勝夫『攀登春天的大霸尖山』)

另外此行中的拜沃馬來(バイオマライ)

和登山者一樣相互結繩而成為泰雅族最初的登頂者

又懸案的大霸尖山、次高山間的本國無雙高連峻險山脈

此年夏天被三支登山家隊伍縱走

可謂是繼昭和2年的大霸尖山首登、昭和5年中央山脈南半的探險登山之後劃時代的業績

而且其中兩支隊伍的根據地不同卻幾乎同時在這大稜線相碰頭

所以記者以聳動的新聞報導雙方互爭冠軍

讓一般大眾抱持好奇的關心

對登山界帶來相等的惡果與善果

第三支隊伍又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以無嚮導與人夫進行縱走

一時之間據說行蹤成謎

此也造成社會的轟動

接下來就具體敘述一下這些隊伍的各自業績吧

台北高校山岳部教官船曳實雄氏(台灣山岳會員)及數名學生的隊伍

於7月上旬從台北出發

與卑亞南蕃人一起從卑亞南鞍部攀登桃山(純粹登山的嚆矢)

接著沿向西延伸的稜線攀越池有山(タラマップ)(3357.5米)

登頂品田山(ボチンシロン)(3567.2米:又稱ヤボラン或タラガユン)

船曳氏之後獨自探西面的斷崖

知悉大部隊要通過相當困難

於是全隊繞行品田山的北側登頂大霸尖山

並由於糧食等問題

繞經東方遙遠下方以避開素密達斷崖稜線及雪山北峰(カランタックン)

而於14日抵達次高山

再下往志佳陽社

池有、品田等二山也許已於去年被調查隊首登

但以確實的登山紀錄及純登山家的紀錄而言則是最初

又最先從品田山的前方(東方)循蕃人獵路走東側山腹抵達次高山

以學校團體來執行如此困難路線而言亦是新紀錄

其次日本山岳會員兼加拿大山岳會員的九州北田正三氏再度來台

與台灣山岳會的井上一男、宇佐見守兩氏以及新竹州澁木巡查與竹東郡蕃人一起

先是7月11日由井上溫泉循正路抵達大霸尖山

13日登頂

剛好這一天與稍早一步登頂後下來的前述船曳氏一行相會

北田氏獨自首攀南面中央的岩石煙囪

確認了大霸尖山新登頂路線的可能性

一行之後沿稜南下

從西側新登頂品田山

並以幾乎沿著稜線從東北側新登頂穆特勒布山(ムトロップ)(3712.1米:又稱素密達(スミタ)或雲達卡山(ユンタガ))

接著逆走筆者等去年的路線

15日從雪山北峰抵達次高山後

下志佳陽社

此行才是幾乎全部完成大霸尖山、次高山的所謂聖稜線最初縱走

此外

也留下除了大霸尖山外其他二峰『更困難的新路線新登頂』的功績

(台灣山岳第7號(昭和8年11月)第139頁–井上一男『大霸尖山、次高山首度縱走的紀錄』、山與溪谷第16號(昭和7年11月)第36頁–北田正三『大霸尖山、次高山的縱走』)

(譯註:井上一男『首度聖稜線縱走紀錄』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77032028)

進入8月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山岳部員橫田太郎、高橋又市、境英雄、今井淳、田內五氏的隊伍逆行次高山、大霸尖山的縱走

起出和筆者等同樣是率同志佳陽社蕃人

但從雪山北峰之後就不肯同行而先行離去

所以變成是只有登山者的未踏地之行

加上天候不良

一行備嘗辛苦地進行縱走

不過以所謂無嚮導攀登的縱走而言則以這次為最初

(參照本會會報第12號(昭和7年2月)第4頁『台灣山岳近況』)

另外例年都舉行的台灣山岳會次高山登山大眾行

從本年夏天起

下山改採經由東稜的路線

以次高山為中心再進一步從事新方面開拓的

是從台北高校進入東京帝大就讀的鹿野忠雄氏(本會會員)

該氏於7月中旬作大甲溪源流的部分溯溪、次高山東稜的精查、從大劍山(バットアノーミン)(3613.6米)稍微南方的油婆蘭山(ユボラン)(3311.5米)到次高山稜線首度嘗試文化人最初的縱走

除了獲得自然科學的新研究材料外

同時也取得登山上的業績

(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昭和6年)第32頁)

鹿野氏其後還持續台灣的山行

7月底攀登郡大山(繼大正15年吉井氏首登之後的第二次)

進入8月後

由郡大溪無雙(ムソウ)方面首登駒盆山(ウマボンゴ)(3126.1米)

再沿稜登山縱走(由北側新登頂)烏拉孟山、秀姑巒山、大水窟山等

8日獨行達芬尖山(文化人的第2次或第3次的登頂)

26日起攀登新高主峰、南峰

並首登地圖上所謂的南玉山(ナンギョクザン)(3391.2米)

再由東北的岩溝新登頂東峰(以上新高山群是由警察真瀨恒丑平氏及布農族馬契力(マキリタケシタホアン)陪同)

9月之後

從郡大出發攀登東郡大山(大正15年高野氏調查首登後的第一次)、烏達佩山(ウタベ)(3484.8米)及東巒大山(ヒガシランダイザン)(3465.5米)的首登

再經東郡大山首登縱走本鄉山(リリヤハ)(3441.2米)、櫧山(ワハシバン)(3355.5米)、無雙山(マショゾカン)(3246.1米)等地圖上無名的幾座山頭

5日再度開始登行烏拉孟山(譯註:指馬博拉斯山)

經馬斯布爾溪攀登馬利加南山(マリガナン)(3566.7米)

再抵達烏拉孟山後下無雙經巒大駐在所出蕃地

而在9月15日終於結束長長的山旅

鹿野氏山旅的目的不單是登山

而是及於地理學、生物學及蕃人的研究

但一次山旅竟有如此多量的登山

而且達成不少首登及先驅的山行

實在令人驚嘆

以純登山家的立場而且幾乎不假任何官方力量的一位科學探究者

而達成可匹敵如昔日的野呂寧氏、森丙牛氏或近代的吉井隆成氏、伊藤太右衛門氏等山岳專門職業人物的登山業績

是台灣登山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昭和6年)第36頁、本誌第26年3號(昭和6年12月)第1頁–鹿野忠雄『新高南峰與南玉山的攀登』、同第27年1號(昭和7年5月)第59頁–鹿野忠雄『新高東峰的攀登』、同2號(昭和7年9月)第42頁–鹿野忠雄『獨行達芬尖山』、同3號(昭和7年12月)第45頁–鹿野忠雄『秀姑巒山脈』、同28年1號(昭和8年4月)第37頁–鹿野忠雄『東郡大山塊』)

(譯註:鹿野忠雄的山行依時間序如下
『秀姑巒山脈的縱走』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831950

『獨攀達芬尖山』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831968

『新高南峰與南玉山的攀登』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932188

『新高東峰的攀登』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932190

『東郡大山塊(紀行與備忘錄)』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831949

『由馬利加南山再登馬博拉斯山』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90104836

如與上述的紀錄相比

其他群山的夏季新方面登山則寥寥可數

除了新高山、次高山、大水窟山、秀姑巒山等一般路線的登山外

只有台北一中山岳部首次以中學學校的團體攀登以及南湖大山中台北工業學校山岳部的千千岩助太郎氏等所達成縮短日程的登山

(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昭和6年)第32頁、同第4年(昭和7年)第5頁)

另外

千千岩氏與台北高校山岳部的河南宏氏等

各別於本年夏天拜訪了日本北阿爾卑斯

昭和6年的秋天也無大紀錄而令人備感寂寥

只有一個利用10月中旬的2天連續假日

而由台灣山岳會的高尾、田代、小原、岡野、西村、出羽等諸氏從台北強行出發試登西巒大山

最後雖未登頂

但以近郊登山向三千米級延伸發展的首度嘗試

則是有意義的紀錄

此外以短期間遠征中級山岳又或比之更低但特殊山岳地帶的

有11月中旬的田代、高尾、出羽、岡野諸氏的鹿場大山登山與同一時候的齋藤三男、井上、千千岩、永石、堺、今井諸氏及筆者的台北隊與宇佐見、田中列次氏等的台中隊合同進行的南投火炎山攀登

(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昭和6年)第36頁及40頁)

除上述外

昭和6年度以台北為中心的小登山相當活潑

大屯山群越來越受更多人所親炙

杜鵑花盛開時節及積雪時特別熱鬧

其他角板山方面、猴山岳、直潭山、五指山、南港山等成為大眾登山地

五寮崙山、六寮崙山、基隆山、東眼山、從桶後溪的宜蘭越嶺、獅公髮山、汐止的大尖山、樂佩山(ブチヤシ山)(ロッペイ山)、南插天山(1915米)、塞口山、鹿場大山(已如前記)等

被納入近郊登山地

攀岩方面也在北投附近、拇指山、清潭溪奧、筆架山北側、直潭山南側的河流、大桶山西側的溪流、皇帝殿山、賽口山西方的岩峰、鳳髻尖等地進行

又以台中為中心的小登山方面

有明治溫泉露營行及新竹火炎山、南投火炎山攀登(已如前記)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