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小史(五)近代登山時代-昭和二年

昭和二年

昭和年代的起頭應該提及的

與其是登山

倒不如說是新發現與首度踏查了台灣中罕見的兩個山中湖

其一是為了鹿野溪(北絲鬮溪(バシカウ))流域的森林調查而入山的吉井隆成氏等

2月7日在卑南(ビナン)主山的南方海拔8500尺(2575米)的地點所發現地圖無記名的周圍約1里的山湖

因為當天是大正天皇大葬之日

所以在湖畔露營並將之命名為遙拜池(遙拜ノ池)

(譯註:吉井隆成任職山林課,實際上是台灣高山的首登王,其生平、山行紀錄請參照

『沈默的首登王·–吉井隆成』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8804145

另外一個是蕃地形圖早有記載、但內地人尚未發現到的小鬼湖(バユ湖)

此年的春天

伊藤太右衛門氏等在知本溪及大南溪流域進行森林調查之際

首度在湖畔露營

位置在知本主山之北、把里志(アヲウラ)山之南的中央山脈上

(譯註:アヲウラ山應係指蕃地地形圖中的ヲガヲガル(Wogawogaru)山,ヲガヲガル戰後疑是被誤看成ラガラガル(Ragaragaru),所以山名另稱為拉嘎拉嘎爾山)

海拔6500尺(1969米)

面積比前者還小

(台灣山岳第5號昭和5年9月附錄第163頁『台灣高山上的三大湖』

(譯註:『台灣高山上的三大湖』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289529213)

以登山來說

大正15年12月–昭和2年1月的冬季寒假

是大正天皇崩殂的守喪期間

所以一般登山家都顧慮而不登山

台灣山岳會雖已成立

但並無任何行事

也無有志之士舉辦活動

不過專門職業山岳家的調查登山一個接著一個進行

2月有殖產局三角測量班的白狗大山登山

3月吉井隆成氏等從南湖大山東峰(3600米)探查向東延伸的支脈並創下首登馬比杉山(3209.4米)的紀錄

又同月大石浩氏一行從南澳蕃地比亞豪社的路線攀登南湖大山

以南湖大山的早春積雪期登山而言

這是最初的紀錄

前述三個的登山主導者是台灣山岳會會員

但其登山動機並非是從所謂純粹登山出發的

本時代純粹登山家在高連山地的活躍

是從7月起拉開序幕的

首先是台北高校的學生西尾、國分、森脇等三氏從鎮西堡(チンシボ)進入、抵達大霸尖山的岩塔

(譯註:指西尾善夫、國分直一與森脇忠雄。其中的國分直一,後來成為考古學家,並留下不少的登山作品,其生平及山行紀錄參照『栴檀樹上的赤子心–國分直一』)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9184940

攀登靠近西南稜的南面煙囪稜後到達岩塔的中段

但為其上的直壁所阻而勉強以相互結繩(アブザイレン)方式下降

僅在登頂小霸尖山後折返

之後不久就被其他隊伍首登了大霸尖山

7月31日從台北出發的台灣山岳會主隊

在新竹及檜山駐在所集合之後進入蕃路

經伊澤山(3341.8米,此山已經在大正5年被首登)而在8月3日於大霸尖山巨岩塔的西麓露營

同日繞行西側進行偵查

4日從小霸尖山山頂嘗試再作偵查

惟因濃霧未果

於是直接勇敢地攀登東南稜

在中央部的水平橫帶岩棚(バンド)左右偵查後

從東南稜相互結繩

攀登其下部是懸岩、上部是陡峭垂直平均80度的約70尺惡場

之後比想像中的容易

而終於以人類而言首度站上獨立不羈的絕巔

首登者是台灣山岳會員的生駒、中曾根、古平、永田諸氏及筆者

此外還有台北一中教官瀨古氏、搜索隊長綿引警部補等7名

另外加上從台灣教育會來的攝影班萩屋、相原兩氏與搜索隊警官及蕃人、揹工的蕃人合計40餘名的登山隊(本誌第21年3號(昭和2年9月)第94頁會員通信、台灣山岳第5號(昭和5年9月)第1頁–沼井鐵太郎『攀登大霸尖山–有關攀登之考察及實行』及第17頁中曾根武多『大霸尖山攀登記』)

(譯註:沼井鐵太郎『攀登大霸尖山–有關攀登之考察及實行』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241381922)

中曾根武多『大霸尖山攀登記』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4659155)

另本文作者沼井鐵太郎,其生平、山行紀錄參照『崖上的二刀流—沼井鐵太郎』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8805445

接在大霸尖山首登大紀錄之後的

有8月台北一中山岳部員的橫亙阿里山山脈、新高山群、中央山脈的團體登山

亦即由新沼、瀨古兩教官所率領的20餘名人員

從阿里山主要縱走了兒玉山(コダマヤマ)(2568米)、石山(セキザン)(2653米)、鹿林山(ロクリンザン)(2840米)、大竹山(オホタケヤマ)(2851米)、新高前峰(ニヒタカゼンザン)(3236米)、新高西峰(ニヒタカセイザン)(3528米)的稜線

並從新設的新高下休泊所攀登新高主峰、往返新高東峰並攀登新高北峰後下八通關

更攀登了大水窟山、秀姑巒山後下往東埔

這是橫跨三大山塊首度的業餘團體登山

也是首度新高主峰、東峰、北峰的一日三山新紀錄

11月有大石浩氏等的北大武山及伊藤太右衛門、吉井隆成、上野忠貞、大富氏等的白姑大山的再度調查登山

又本年已經在內本鹿越嶺道路方面的中央山脈上首度發現並命名為遙拜池的吉井隆成氏等於11月再度入山相同區域

而在降雪與霧冰中創下首登卑南主山(3304.5米)的紀錄

另11月底中由山林課伊藤太右衛門、吉井隆成、營林所上野忠貞氏等完成次高山、大雪山、小雪山的首度縱走

透過這次山行

看到了大雪山頂上有殘存紀念物而得知該山已被首登

此一縱走季節上是初冬

露營經常在冰點之下

而使各山為冰霜所封(雖然如此困難,但事業調查上的登山仍然經常在秋天到冬天頻繁進行,這是因為這季節在天候上比較穩定)

從次高山向西縱走的順序

有博可爾山(ボッコル)(3286.4米)、Tougan山(トーガン)(2939.3米)(譯註:山不詳,以高度言疑是火石山下營地附近的3025米峰)、火石山(トンノフコワレ)(3376.6米)、大南山(タナン)(3246.4米)、弓水山(カボワラン)(3333.3米)、頭鷹山(キシュン)(3588.8米)(譯註:日語發音為奇峻山,惟以山勢之顯著而判斷為頭鷹山)、以及大雪山之西的可汗山(コハン)(3207.6米)等在此次縱走時創下首登的紀錄

另時間上稍微再倒轉

鹿野忠雄氏從3月底起橫亙75天有關蕃地動物及蕃人的研究旅行期間中

探查了東海岸山脈、北大武山的周圍、能高越

並與橫山博士共同步行阿里山、新高山、霧社附近

另外在數年後依該氏所說

季節雖不明

他曾在這一年和佐藤什侍巡查部長攀登卓社大山

(譯註:依鹿野忠雄『山、雲與蕃人』中的『卓社大山登行』,鹿野實際上是在1928年7月23-26日攀登卓社大山,並非1927年)

從大正15年底到本年

台北近郊的低山也在台灣山岳會員舉辦的活動下多數被探勘

以幾乎無嚮導的方式下即使是小登山也要探求刺激與發現

這又是近代登山時代的一大特色

大屯火山群中首先是最北的竹子山被證實可以一日往返登山

另也由西方嘗試攀登

又觀音山東側的石溪也早就進行了遊技性的攀登

其他文山郡的獅仔頭山(獅頭山:シトウ)、二格山、加九嶺越、皇帝殿山的岩場、筆架山及其西脈、火燒樟溪溯行、落鳳山(ロホン)縱走至大桶山(ダイトウ)、直潭山、樹梅嶺、二格山健行路線、由阿玉溪往宜蘭越、桶壁(タンピヤ)及龜山(キザン)方向的大桶山、高腰山(カウヤウ)及拔刀爾山(バットル)、波露山(ハロ)、七星郡的五指山及大崙尾山、拇指山(親指山:オヤユビ)南港山的縱走、北投附近的攀岩練習、由肉板卡(肉板峠)行往基隆郡石底的石筍(セキジュン)尖山及薯榔寮山、伏獅山、海山郡的熊空山、五寮尖(鳳髻尖)、鳥嘴尖山、新竹州上坪(シャンビン)附近的尖筆山、及遠至台中州日月潭附近的中級山岳水社大山(2182米)等也開始進行不同方面及種種走法

(譯註:作者沼井鐵太郎在台北郊山的新路線開拓上不遺餘力,並留下紀錄及感懷,詳

『台北附近的山』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7959487

『台灣山岳的印象』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240305828)

又台灣山岳部的新竹支部在4月上旬舉辦竹東郡內橫坪山的賞櫻兼成立儀式的登山活動

台北的有志之士也參加了

另花蓮港支部的成立儀式登山活動於8月中旬以住宿一晚的方式攀登七腳川山(2311.2米:チカソワン山)

雖和登山沒有直接關係

本年臺灣日日新報社募集台灣八景及十二勝的發表

讓一般人士感受到新的台灣鄉土愛

又因為其中半數以上都是以大小的山岳或以之為背景

所以也似乎成為另一個流行登山的動機

昭和2年的最後

擬附記此年有完成越嶺卑南主山南方所謂Sakusaku(サクサク)鞍部的內本鹿越(2364米)以及從大正結束到此年中有某位警察在某個季節探查了干卓萬山東方的山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