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由阿里山往新高山
日程、準備、鹿林山、水鹿、帝雉、西山之險、楠梓仙溪頭
拜訪日本第一高山的日子終於接近了,我們從日本第一的高地文化村阿里山出發後,前往新高山之日就到來了。我們訂定的行程如下
第1天(3月13日)沼之平出發,住宿鹿林山
第2天(3月14日)鹿林山出發,住宿新高下
第3天(3月15日)新高下出發,越過新高山頂,住宿八通關
第4天3月16日八通關出發,住宿楠仔腳萬
第5日3月17日楠仔腳萬出發,抵水裡坑
第1天的行程是3里19町,而且路途輕鬆,所以上午試著在阿里山上散步參觀,同時等待天候的狀況,但天空下起細雨並無放晴的機會。不過在第3天可以恢復天晴的期待中,在營林所的田村氏、海老澤氏、駐在所主任角田氏等的送行下,於13日正午從沼之平出發。
(阿里山營林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昨日以來一直受其照顧的德永巡查,擔任我們的嚮導兼護衛而與我們同行,另外在駐在所的斡旋下,跟隨擔任人夫的蕃人3名,一行合計7人。
這些蕃人是來自距十字路驛南方4里餘的頂笨子(テンプナ)社,其名如下
Boyu-yakumagana(ブォユーヤクマガナ)、Yakumaganaawai(ヤクマガナアワイ)、Peyonshiawai(ペヨンシアワイ)
人夫因為從遠方來,所以至少必須於一天前向駐在所申請。
德永巡查除了佩劍外,腰上掛帶彈夾,肩上扛著連發的槍枝,蕃人帶著唯一武器的所謂蕃刀,借來的舊式槍枝則與行李放一起。
糧食及木炭等其他行李則分別決定揹負的分配。
在此地經斡旋下採購準備的貨品如下
內地米3升 1圓29錢(譯註:一升約為1.8039公升)
本島糯米2升 52錢
味增百匁 7錢(譯註:一匁約為3.75公克)
醬油4合 27錢(譯註:一合為1/10升,約為180.39cc)
木炭一俵 16錢(譯註:一俵約為60公斤)
糖蜜酒2瓶 1圓50錢
在高山炊飯時,加糯米比較容易吃也富滋養。酒是要給蕃人喝的。
蕃人苦力的工資,山行是1天1圓50錢(糧食由他們背),他們從蕃社到沼之平以及從沼之平回到蕃社,各為1天1圓。除上述準備的物品外,他們也攜帶自己的糧食小米、米、甘藷等。
沼之平驛前附近,有一個檜木角柱、高約1丈的標柱上用粗筆寫著『新高登山道路入口』。看到此一標柱在右方,立刻登爬木製階梯的坡道,左手邊的山側,看到點點的人家,回望之下,沼之平的部落徐徐的開展。
(阿里山沼之平(海拔7457尺)及新高登山道路入口,國家文化記憶庫及虹燁工作室典藏)
登爬坡道數町後,變成是坦坦的道路,沿著舊森林鐵道路線十數町,鐵軌尚存。伐木遺跡造林的扁柏或內地種的杉木,已經長有丈餘,顯示發育的情形非常良好。祝山、小笠原山在左方,右方是因後藤男爵在山頂高唱萬歲而得名的萬歲山,續行下,進入東山、兒玉山等晝猶尚暗的蔚然原始林地帶。途中與一枝黃花(アキノキリンサウ)、玉山抱莖籟簫(ヤマハハコ)為伍,紫花地丁(スミレ)、懸鉤子(キイチゴ)、台灣草莓(タイワンシロバナヘビイチゴ)、薔薇(ノイバラ)亦映入眼簾。
林樹是紅檜(ベニヒ)、扁柏(ヒノキ)、五葉松(ゴエフマツ)、台灣雲杉(ニヒタカタウヒ)、銳葉新橿子(ニヒタカシロダモ)、櫧(カシ)、紅楠(イヌグス)、筆羅子(ヤマビハ)、全緣冬青(モチノキ)、日本莽草(シキミ)等針葉、闊葉的樹林。東山中,台灣赤楊(タイワンハンノキ)、台灣山毛櫸(タイワンブナ)、朴樹(タイワンエノキ)、栓皮櫟(アベマキ)、台灣鵝掌柴(シマコシアブラ)等闊葉樹特別多。碰到老朽倒下的巨木時,像『九郎判官』般一躍而起(譯註:指鎌倉幕府創始人源義經。源義經曾擔任通稱『判官』的『檢非違使少尉』,又別名『九郎』,此處以源義經喻其身手矯健),低伏時則學韓信,有時也會繞大圈。踏著千古落下所鋪成的枯葉朽葉,腳甚至深埋數寸。此一幽林下,往往可以看到表情得意的水晶蘭(スウイシャウラン),更添一層的寂寞滋味。因為是銀白色,如果說是『銀龍草』(ギンリュウサウ),可能聽起來頗莊嚴,但一半呈現透明的乳白色,所以如果說成是『幽靈耳』(イウレイタケ),則實在令人不舒服。此一林內,因到處是陰濕的泥路,所以有直放圓木或切割木,並在腳踏點上放置橫版。
東山與兒玉山之間有圓木橋。因為是外出打獵的蕃人們的野營地,所以附近散落累累白骨,令人更加不舒服,但聽說這主要是鹿及猴子的骨頭。
稍微登爬兒玉山,眼界大開,晴天時,右方隔著博博猶(ボホーユ)溪、楠梓仙溪,面對以台灣鐵杉純林覆蓋而身穿黑衣禮服的霞山山腳斷崖,東方可遙遙望見新高山,但此日雲霧濛濛,很遺憾不利展望。特別是從東山以來,雨頻頻下起,外套日益沈重,所以就聽從德永巡查的提議,決定去請求投宿兒玉山麓的經木工廠。
(萬歲山的森林原野,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鹿林山的住宿小屋,去年7月16日因為暴風的關係,被吹到下方5百餘尺的地方而粉身碎骨,11月雖然重建,但在設備尚未完全整建的情況下,我們如果又以現在的濕淋之姿進來可能不太妙。
不久,抵達經木工廠道路的分歧點並有一個寫著『經木工場道』的小木標。旁邊可以看到削去高高的立木寫就的備後三郎式筆法『右新高登山道、左經由經木工場、新高登路近路 昭和三年一月二十五日』(譯註:備後三郎係指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的武將兒島高德,兒島擔任過備後守,別名三郎)
這邊也看到『兒玉瀧』的標木。兒玉山、兒玉瀧當然都是為了要傳頌兒玉總督的英名。但瀧就顯得太貧弱了,這是和社溪的水源。新道的右邊看見數棵台灣杉的大樹。這一帶有很多作為蕃刀的刀鞘材質之用的台灣十大功勞(ヒヒラギナンテン)。樹葉的邊緣有尖銳針狀鋸齒的羽狀複葉。
本道路右邊是通往兒玉山的山頂,但如取這經木工廠的道路,則距離快將近18町。
由經木分歧點,不久抵達工廠。時間是下午1點半稍稍過後。距沼之平約2里強。
得到廠長落神嘉助氏(讚岐、琴平人)爽快的答應,立刻在工廠的一個地方圍著大火鉢取暖。
依落神氏的說法,附近的台灣冷杉很多,所以就以之為材料,供應台灣全島的鐵道驛內的便當折箱(年產額18萬圓),行有餘力,也想再及於其他。今年1月開始作業,目前員工約7、8人,並看到他們在輪切或縱截或鉋削幹材等。
台灣冷杉好生於山嶺高燥地,樹幹亭亭,樹枝傘狀展開,極似日本冷杉(モミ)而呈現雄偉的樹容,但葉較細短而密生。木材適合切成薄片,特別是並不會有食品所嫌惡的木香,所以備受愛用。當地人稱為卵果魚鱗雲杉(エゾマツ),不過和北海道、庫頁島很多的雲杉是不同種類。
不久被引導入浴。因為開業匆匆,當然不能期待有豪華的設備,但新檜木浴槽的木香,令人心情舒服。
晚餐中,以水鹿肉作壽喜燒或生肉片,受到豐盛的招待。這一帶有熊、猴子、山羊及豬,但以鹿最多。也有山羌(キョンアー)、亦即赤麂(ムンチャク)的所謂小型鹿,但也有大型的水鹿(スウィロク)。水鹿的肉味甚佳,但角和毛皮與內地產的鹿相較,則甚為劣等。毛皮中無斑紋,角粗而短,前端分歧為二。體重大隻的聽說有達70貫以上者。又這一帶雖有台灣山鷓鴣(ミヤマテッケイ)、藍腹鷳(サンケイ),但世界有名的帝雉(ミカドキジ)很多。這個帝雉是本島的特產珍品,前幾年聽說倫敦動物園向本島請求以6千圓購買雌雄一對,目前在該園繁殖中。我此行在歸途中,曾在大阪天王寺公園的動物園中,看到飼養一對帝雉而大吃一驚。體型較內地產的雉稍大,羽毛在藍黑色中有白斑,尾形亦是藍黑色,有寬5厘至1分左右的白色橫斑。落神工廠中有其羽毛,所以就獲贈2根。長長的尾羽中,橫斑有13段。這個帝雉因為首度在阿里山被發現,所以稱為阿里山雉,但後來改名為帝雉。台灣山岳會的印章,在新高山的英姿中配有此雌雄的帝雉。依據鹿野忠雄氏的實地調查,從新高山附近起,能高山、奇萊主山、合歡山、卑亞南方面都產不少,特別是太魯閣地區,甚至在非常低的海拔都有分布。
△3月14日 雨 朝 兒玉山工廠50 夕 新高下小屋40
冒著細雨,早上8點40分從落神經木工廠出發。不久與越過兒玉山而來的主道會合。這是相當於博博猶溪源頭的鞍部。不久就碰到陡坡。在很多大冷杉中,亦混著常綠闊葉樹。一出森林,變成是箭竹林。山腹中看到幾條小徑,聽說是鹿的獸徑。鹿吃樹葉,也吃草,但聽說最喜歡吃箭竹的芽及地下莖。
一面仰看右方為冷杉、鐵杉、五葉松、扁柏等針葉樹原始林所點綴的石水山(9583尺)、左方岩障巍巍的石山(8890尺),一面前進棧道多的山側時,就碰到所謂的還曆坂(希望坂)。晴天時,可以遙望新高山及以南的最高峰關山1萬2千尺的堂堂山容。
幾年前,台南中央寫真館的老闆林久三氏,為紀念自己迎接還曆之年而想要攀登新高山,並公開說倘能登上日本第一的高峰新高山,則死亦無憾地踏上登山之途。當抵達這個坡道時,雖為所謂的高山症所惱,但仍不為所屈,而終於登上新高山頂,不久之後卻往生。聽到德永巡查說明還曆的故事,高頭氏哄笑說『我們也是希望能攀登日本第一高峰而特地前來,亦是一心一意想要攀登,如果能夠登頂當然是無限的快樂,但還沒有到想死的念頭』,這也引起我們極大的共鳴。高頭氏屆還曆之年還有10年之隔,我則已超過還曆3年。
往杜鵑(ツヅジ)、高山杜鵑(シャクナゲ)、高山白珠樹(ニヒタカシラタマノキ)多的平地前進,ㄧ穿越五葉松(ゴエフマツ)、北海道鐵杉(コメツガ)等針葉樹林,就出了豁然開朗的草地。附近妝點著矮小芒草(タカネススキ)達數千町的草原,是所謂鹿林山草地。實在是心情愉快的高原大觀。聽說7、8月以後會出現所謂的花海,茅草陪襯的東北石松(ヒカゲノカヅラ)、扁枝石松(アスヒカヅラ)很多。
下行左方山側數町的地方,看得到亞鉛屋簷的鹿林山休泊所。這裡的飲用水是和社溪的源頭。
(從摩里遜平台眺望塔塔加的鹿林山莊,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登爬右方的山稜時,亦可看到以新高山為始、橫亙南北的中央山脈大觀,北有淒絕的東埔山斷崖,東方似乎也可看到西山的小屋。海拔9450尺。
從沼之平到鹿林山休泊所,道路寬約4尺,以山道而言算是上等的,但從此起道寬變成2尺乃至3尺。一前進通往稜線南側的草原細道,則進入北海道鐵杉、五葉松之林,但不久又變成草原,再度緩坡而上,山嶺上有北海道鐵杉之林,其老大者幹圍達1丈5尺餘,樹枝飾有松蘿,樹容惹人憐愛,其『栂峠』(鐵杉鞍部)之名,實在令人贊同。
(鹿林山莊,翻拍自網路)
早上以來的雨,稍微變小。在路旁的岩塊上下腰休息,打開便當。落神工廠老闆的好意下贈送的燒烤水鹿肉加上甜煮四季豆、奈良醬菜等珍味,摻和著從鐵杉樹枝滴下的上天賜予的甘露水一起入食,亦有山路之旅的情調而令人永久紀念。
附近看到數株玉山薊(ニヒタカアザミ)、玉山龍膽(ニヒタカリンダウ)、玉山繡線菊(タイワンシモツケ)、大葉火焰草(アリサンマンネングサ)、玉山石竹(ニヒタカセキチク)、紫花地丁(スミレ)及一種紫雲英(レンゲサウ)。玉山薊的刺狀鋸齒極為堅硬。紫花地丁中也有淡紫紅色的花,但也有純白的花朵中附著心臟形葉子的阿里山紫花地丁(アリサンスミレ)。玉山石竹葉甚細硬而小型,稀疏對生,花是淡紅色,花瓣五個前端細裂,雄蕊十個,花萼五裂,呈暗褐色。阿里山紫花地丁的葉甚小型,細硬密生,花亦甚小型,極為淺淡帶紅黃白色。玉山龍膽花容似阿里山龍膽(ミヤマリンダウ),色帶黃白,內面的基部有黃點,外面帶綠褐色。紫雲英的一品葉甚細,開著令人憐愛的淡紅色花朵。
從鐵杉鞍部下陡坡後,就抵達塔塔加鞍部。海拔約九千尺。稍稍下往左方時,有滾滾的清水湧出,這是陳有蘭溪上游之一的沙里仙溪的源頭。另如下北方,則有塔塔加蕃社。
塔塔加鞍部除了是阿里山塊與新高山群的區劃點,同時也是兩者的連結點。
(雪季的塔塔加、鹿林山莊附近,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德永巡查在途中接近巨岩、巨木、道路彎曲點或密叢時,始終在事前做相當的注意,並從肩上卸下妝填好子彈的槍,用右手拿著,以備緊急之需,在塔塔加鞍部時,也命令蕃人苦力做子彈裝填準備。這是因為數年前在這鞍部附近,有塔塔加社的6名蕃人被南玉山方面的凶蕃馘首,而這裡相當於他們的通路關門。對於賭上性命為我們嚮導護衛的警官們重責大任,真的是無上感謝。
前方是稜線上描畫出之字形的岩石崔嵬陡坡。名為努力坂。左方亦即稜線的北側,是玉山冷杉(ニヒタカトドマツ)、玉山鐵杉(ニヒタカツガ)的蔚蒼原始林,但右方亦即南側,則在山林火災遺跡中有燒木殘骸變成白骨孤寂殘立。這聽說是東埔蕃人們經常放火的結果。之後在各山地也屢屢目擊此一狀況。開闢以來原始林之美的觀念,並未在他們的腦裡,令人覺得無情。
路旁看到數種的杜鵑、高山杜鵑、柊樹(コバノヒヒラギ)、高山懸鉤子(ミヤマカヂイチゴ)、台灣山酢漿草(アリサンカタバミ)、玉山毛連菜(ニヒタカカウゾリナ)、懸鉤子(キイチゴ)、玉山薊、『焙烙苺』(ホウロクイチゴ)、鄧氏胡頹子(アキグミ)、台灣冷杉、玉山小檗(ニヒタカメギ)等。這個小檗,葉小型而厚,尖刺密生3個至6個,所以屢屢碰到而嚇一跳。一如蛇不登(ヘビノボラズ)之名,連蛇也無法登爬。『焙烙苺』是自從阿里山以來看到很多。帶紅白色的馬醉木之花始終映入眼簾。
曲折前往為針葉樹黑衣所覆的前山南肩10706尺時,岩石崩落,幾乎沒有踏點,右方腳下絕壁數千尺,俯瞰令人目眩的深谷,實在不得不戰戰兢兢。因為暴雨的關係,似乎是始終變動的難所。也有幾個地方是必須做出踏點才能勉強通過的。接著攀登奮鬥坂的陡坡,下午2點40分抵達西山休泊所。海拔1萬1千尺。距鹿林山休泊所2里7町。
時而雨中交雜小霰,愈增寒冷,所以進入小屋休息,並焚火取暖。這個小屋約有3間至5間大,稱為『前山休泊所』,但實際上並不是前山,而是約當西山的南肩,所以我認為叫做『西山休泊所』比較妥當。這裏是面前仰望西山的岩壁、後方得以展望南方的好地點,可惜據說要取得飲用水,需要往返3小時。
(前山休泊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終於要前往攀登特別稱為『西山之險』的岩壁。這雖非像前山肩部般易碎的片質岩,但須穿越累累石塊之間,是相當的陡坡,也有需抓鐵鍊的地方,很多地方還必須匍匐攀登不可。這個岩壁中也不少小檗與玉山薊的刺,令人苦惱,不過整面點綴馬醉木、杜鵑、高山杜鵑,所以開花季節時,應該會呈現相當的美觀吧。特別是高山杜鵑,其根部勉力附著在岩壁上,始終受到猛烈的風勢侵襲而經過數百數千年的壽齡,但高度不足2、3尺。葉子背面無毛茸,呈淡綠色。這應該是所謂的森氏杜鵑(モリシャクナゲ)(取森丑之助氏之姓),但花蕾尚堅,解剖一看,可以窺見花冠是紅色的。葉子亦隨著樹姿甚為收縮,長度不過2寸5、6分。這應該會讓園藝家愛不釋手,但我後來在南湖大山的山頂上,更看過其逸品。
從攀登西山之險約一半起,小霰變成雨雪(霙),因為有滑落之虞,所以站在前頭的德永巡查,用冰斧鑿出踏點,對其始終深刻注意的親切,實在很感謝。登頂時,變成純然的降雪,新雪積約4、5寸。
(西山之險,翻拍自網路)
西山是新高五峰之一,海拔11698尺。
山頂上整面是台灣高山植物代表性之一的台灣冷杉純林的美麗清淨森林地帶,玉山圓柏、玉山鐵杉、森氏杜鵑等點綴其間,與新雪的純白相映發,現出極致的崇嚴,令人覺得即使獻上『西山之靈臺』的尊號,亦頗相宜。特別是高山杜鵑的開花季節,又足以想像出一種美麗的景觀。此處的冷杉中看到幹圍6尺以上以及3尺以上的圓柏。樹的高度因地盤及向風的不同,有高達2丈以上者,也有縮成數尺的。
看到寫有『西山神社大正十五年十一月七日』的木標。可以想見是此登山道路開鑿竣功當時所建立。
山頂上的兩側,成一大絕壁,僅容圓柏與高山杜鵑的蝸附。天氣晴朗之日,由此處東頂林間所仰望的新高主峰,實在是呈現出嶄岩突兀的偉觀,南方橫亙至南山以南,北方在北山的左方,看到陳有蘭溪的上游沙里仙溪追逐白龍珠的光景,真有深深為崇麗所打動之感,簡單的座椅,有數張。
下行到容易滑倒的東側,樹下玉山箭竹頗為茂密,路旁的箭竹頸中垂雪,一臉無辜地看著我們,因爲頻頻降雪,暮色蒼然襲來,感覺宛如四面楚歌之聲。從樹枝落下的雪塊,在前後左右發出沙沙之聲,令人有孤寂之感。持續陡降一段時間,看到新高下休泊所的亞鉛屋頂的一角時,非常高興。一抵達小屋,已經是內部微暗需要用手探的晚上6點。海拔約1萬1千尺,距西山休泊所28町。
挾著西山山頂,此處與西山休泊所,海拔在伯仲之間,但這裡的積雪約有1尺。
飲用水在數十間的附近,所以蕃人們立刻分工,進行運水、焚火、煮水。德永巡查亦不覺疲勞地為我們處理炊事。這裡如果是7、8月,會有出差的小屋蕃人,但如今僅剩不完整的炊事道具。即使如此,對我們已經是相當方便了。在小田原提燈的亮光下,換穿濕掉的衣物,並先用熱砂糖水暖胃。(譯註:小田原提燈係東海道的宿場町小田原(後來的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的民藝人士為利旅人攜帶方便所設計的提燈,折疊時,燈體可收入蓋內)
飯煮好了,打開鮭魚罐頭,吃起晚餐。阿里山俱樂部所贈送的奈良醬菜、醃蘿蔔、始終被當成副食品享用。
小屋中備有10條毛毯,但因非常濕,所以用火烘乾後使用。上床就寢,久違地在海拔1萬尺以上的地點入睡。
小屋中幸好有很多燃料,但都潮溼了。蕃人們用在途中採集的針葉樹枝的脂質材料,非常巧妙地焚火。所攜帶的木炭甚為有效。
蕃人們穿著原先的衣服僅蓋上草蓆擁著焚火打盹,卻能熟睡。
(新高下駐在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3月15日 雨霙 朝 新高下40 夕 新高下40
今天是終於要登頂新高主山的日子。雪停了,變成細雨,時時交雜雨雪。濃霧去來。天候本來就必須考慮,但這裏發生更需要考慮的大問題,那就是一行中出現了2名急性下痢患者與1名為頭痛所惱的蕃人苦力。這是因為昨日以來激變的寒氣所祟。於是決定今天滯留休養,並各自服用準備的藥物。
北口登山沿道,已經有固有的地名,但這個阿里山口,是大正15年的新開道路,所以是臨時急就章的命名,有些名稱難以令人稱讚。還曆坂暫且另當別論,一如前述,西山肩部的小屋命名為前山休泊所頗為不當,而這個新高下休泊所的名稱,也沒予人極好的感覺。本來西山就已經是新高五峰之一,堂堂的山容,特別是擁有針葉樹的美觀、莊嚴至極的景觀,不得不說在五峰中大放無以倫比的異彩,但這西山既已是代表新高山頂上的一角,則西山休泊所(所謂前山休泊所)亦必須是在新高下。實際上新高下休泊所,因為是位於發源於西山與主山之間的楠梓仙溪的源頭,倘命名為楠梓仙溪休泊所,應該是最適當,不過可能有稍稍不好叫之嫌。台灣山岳會發行的『新高登山的書籤』中寫成『主山下』,我認為這樣的稱呼比較好。
主山下休泊所為西山與主山之間所環繞,位於高屏溪(下淡水溪)支流的楠梓仙溪的上游右岸的小河階,周圍並立台灣冷杉、玉山圓柏、台灣五葉松、台灣鐵杉等古木,樹下蔓衍高山杜鵑、玉山箭竹,景緻優良,靠近清冽豐富的溪水,亦居暴風不太吹得到的好地點,晴天時,在楠梓仙溪山谷間開闊之地,得以望見遙遙台南平原的彼方。附近有『法音瀧』。
小屋正面寬3間、深5間,中央設有寬約4尺的土間通道,約中間的位置有爐子。窗戶是上推式,採光不足。被煙所燻出淚來時就推開窗戶,被風吹時則關閉窗戶。我在做筆記或打開30萬分之1的大版地圖閱讀其細字時,非常頭痛。
屋外稍稍遠離的地方有上大號的設備。不僅不像富士山或御嶽山那般的千客萬來,登山客還相當少,所以沒有不乾淨,算是幸運。
我稍微等雨小歇,散步附近並走去溪流,用所謂千古的淨水用牙刷刷牙,但自己很拿手的泡冷水擦身體,則苦無機會。
附近映入眼簾的有台灣草莓、台灣山酢漿草、玉山茶藨子(ニヒタカスグリ)。
休泊所旁邊有在冷杉的立木上刻有以下的文字
『昭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新竹教育課六名在此住宿』、『長州男子市川績一社會係』
這位先生聽說是希望迎接元旦的日出而登爬來此,並由矢張德永氏擔任嚮導。當時山頂上的岩蔭中,據說有少量的雪。
小屋板上看得到『昭和二年十一月三日在鄉軍人台南分會元四十二人登山』的塗鴉,但實際上聽說當天往主山登爬至成功坂時,因風雪猛烈而抱憾而返。
此月4日下午4點,『富士山標高』附近積雪3尺,次高山、南湖大山呈現7合目以上白雪皚皚的壯觀,據說比去年早一個月降雪。
林學博士田村剛氏,和我們取道一樣的路徑,這個月3日,冒著小雨登上主山。山頂上還是岩蔭有雪的程度,下行到八通關方面的肩部,則聽說有到膝蓋的雪量,雪很柔軟。該氏是應總督府的囑託,為國立公園候補地而來本山調查。
(應邀來台考察國家公園的林學博士田村剛著作『台灣的風景』,翻拍自網路)
百般無聊地聽著蕃人們講話,也從德永巡查聽聞蕃地的狀況。德永氏的名字頗為難唸,就問他讀法,福飯讀作『フクイヒ』(Fukuii),是因為他在福岡市受胎,而在飯塚町出生的緣故,該氏是福岡縣人。接著該氏詢問我的名字晟的唸法,我回說是『アキラ』(Akira),我們一起笑說,這都是一般不使用的文字,所以一直被問。
蕃人苦力中的Boyu-(ブォユー)年紀最大,約30歲,體格優良,快活而有才幹。內地話半懂。其他約20歲前後。他們的服裝是穿無袖像襯衫的東西,僅穿毛皮製的背心,手腕及腳全部露出,其中僅1人穿著皮製綁腿般的東西。頭部的遮雨,是用皮製的折笠式帽子。他們自古以來都是赤腳,始終在阿里山或十字路一帶服勞役,是剪去辮子的斷髮。
這個蕃人們的部落頂笨子(テンプナ)社,戶數十來戶,很多是多數家族同居,所以聽說有一戶50人以上的。我後來經過中央山地的很多蕃社,一般1戶的家族約有5、6人。
蕃語在不同種族就不用說了,即使是同種族,如距離遠且不太聯絡的部落,其語言也不同。而且本島人中,閩族與粵族多少有所差異,所以警察們要溝通,真的煞費苦心。德永氏也為我們兼任翻譯官。
這附近聽說有熊,但山羊與鹿頗多。
十七、嗚呼新高山
進入死線、霧冰
△3月16日 雨 朝 主山下小屋內42 夕 同35
昨夜屢屢出室外窺看天候。時而從雲霧缺口間,看到星光。山谷間的彼方,映著遙遙台南方面的天空,甚至看到電燈的亮光,所以翌日的天候可望恢復不少。但窺看今天早晨的天空,雨、雪雖都停了,但霧依然深。室外溫度33度。然而因為幾乎無風,所以針對今天的行動進行協議。藉由服藥的效力,病人幾乎已經恢復健康。惟高頭氏看來仍有點衰弱,所以必須最重視該氏的意見。該氏主張應斷然出發,而且朝主山攻頂。我採取必須慎重的行動,因而提議先回到阿里山再謀劃善後對策。該氏認為,這樣的冰雪,在西山之險也很滑而頗為危險,另外前山肩部的崩壞處,才是絕對的危險。如果有一些冰雪的話,是絕對無法通過的。前進也死,後退也死,都一樣是死,所以他主張寧願前進而死。被認為阿里山口登山道路中最為險坡的西山之險,因為是固定的岩塊,即使稍微有雪,只要選好踏點而極為冷靜下行,比較有通過的希望,但前山肩部的崩壞處,我也同樣的感覺,所以就暗自垂淚而不得不同意高頭氏的主張。
赤腳踏著尖銳碎岩而像動物般若無其事的蕃人,昨天在走冰雪的陡坡時,也屢屢滑倒而有危險之感。由此處向主山攀登雪量日增的陡坡,應該會越來越危險,而且一定會失去下肢的感覺而凍傷,所以我們就將所準備的台灣式草鞋給他們後再朝主山出發。
(霧冰下的新高主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從主山下到主山山頂,距離29町,一般需要2小時。
早上8點從主山下休泊所出發,隨著攀登,山徑愈發陡峭,積雪達1尺5寸。不過有一半已經凝固,所以腳沒入5、6寸。路旁立木刻寫著『昭和三年一月元旦、此邊積雪一寸五分、頂上一尺二寸、零下八度』。這應該是新竹州教育課的人所刻的。
攀登約1小時,益發寒冷,連蕃人也顫抖起來而開始請求撤退。德永巡查時而鼓勵、時而斥責,勉強仍持續攀登,但最後他們終於一面哭泣一面央求了起來。赤腳的他們看起來已開始喪失下肢的知覺而頻頻滑倒。一見之下,他們的嘴唇已經成暗紫色。德永氏是資性著實、責任感強的人,一直盡其所有的努力想要達成我們的目的,但實際上該氏的衣服要面對如此的寒冷也是不可能的。來到這裡進入死線的我們,也變成無法前進了。自己選擇的行動下而致死,是自作自受,但不忍連德永氏與蕃人都為我們犧牲,這乃是人情、德義。糧食稍微節約一點,還可支撐2、3天,所以就只有回到主山下小屋,將運氣仰賴天候一途了。
德永氏登上主山山頂已經有20次以上的經驗,所以他殷切勸我『再繼續前進,若能僥倖攻頂就好。即使不幸無法攻頂,則盡量帶你們爬到哪裡算哪裡吧』。但我謹謝其好意,而希望一行全部一起撤退。不過該氏頻頻勸誘,因此最後決定高頭氏隨谷內田君及全部苦力回到主山下的小屋休息,我則和德永巡查一起繼續前進。
台灣冷杉、玉山圓柏,其老幹尚有約5、6寸,但高度逐漸萎縮,變成1丈前後,裝飾著松蘿的樹枝,奇妙地垂散,高山杜鵑及小檗的高齡矮株點綴於樹下,突兀的岩塊散陳,呈現出宛如自然成趣的公園築山。一攀登之字形陡坡的所謂成功坂,立木幾乎消失殆盡,只看到高山杜鵑與鋪地柏(ハヒビャクシン)的匍匐。寒冷益甚,風逐漸激烈,所以雖然距山頂上僅約30分鐘,但遺憾地必須放棄而踏上撤退之途。
不過,我因為這僅僅的繼續前進,而遇到實在是難得的景觀。那就是不論樹枝也好、岩角也好、或是冰柱也罷,都整面蒙上盛裝至極的霧冰。
在內地,同樣多為濃霧所鎖的山岳,突然一被嚴寒烈風所襲,也會出現這樣的霧冰,但此處映入眼簾的,實際上呈現出逾1尺以上的生成狀況,這超越了所謂『銀世界』或『水晶宮裡』等常用的形容詞,而找不出可再獻呈的讚詞。從樹枝岩角所垂下的冰柱可達1至2尺推斷,似乎是在接觸到冰點以上的暖風時,產生融雪水滴,但又忽然為冰點以下的寒風所襲而結冰,特別是這冰柱向風的側面中霧冰發達的光景,實在是奇觀怪觀至極。如果以旭光照射之,可以想像將會呈現如何驚異的莊嚴絕美光景。
早上11點左右歸抵主山下的小屋,立刻圍在火爐旁,喝著熱砂糖水取暖。
連續數日的野營副食品中,交互使用鮭魚、沙丁魚的罐頭、蠶豆(お多福豆)、鹹鮭魚、醬菜等,不過在高山,一直都是鹹鮭魚最能促進食慾而合口。昆布的味噌湯中放入弄碎的罐頭鮭魚等的山上味噌湯,也非常好喝。
(冰雪的新高主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十八、由主山下返回阿里山
雨冰、高山杜鵑的巨樹
△3月17日 陰 朝 主山下40 夕 沼之平54
如果遇到天候確實恢復而變成是蔚藍晴空,原本也有登頂主山後下八通關的方法,但今天依然是濃霧,不得不回返阿里山。從主山下休泊所出發,時間是早上7點。
行往西山,今天有幾分暖和,地上的雪也含著相當的水氣。此處和昨天成功坂所見的霧冰不同,裝飾樹枝的是雨冰,而且因為暖氣所襲而滴落下來,整面掩上積雪,走起來發出沙沙的聲音,宛如踏著冰砂糖一般。高頭氏用滑稽的形容詞說『這樣一來就不是銀世界,而是宛然完全進入冰砂糖的世界般』。
接近西山之險時,上部有薄雪,但幸好半腹以下幾乎無雪,所以意外輕鬆地抵達西山休泊所並焚火取暖。時間是早上9點。僅僅的28町,卻花了2小時,可以窺知其步行是如何的遲緩。
霧頗為散開,站在屋後的崖頭時,雖然朦朧,但隔著楠梓仙溪的溪谷,幾條稜線穿著綠淺春衣,在其層疊之深處,仍看得到南玉山的威容(11191尺),這實在是難得的景觀。
海拔在伯仲之間的主山下休泊所一帶,積雪約1尺,但一過西山之險,西山休泊所則完全不見冰雪,這雖是地形上的關係,但卻是奇特的現象,同時也對所謂九死一生的我們的幸運,實在不得不感謝。越來越接近前山肩部的危險地帶。高頭氏2天中因爲沒有好好攝食,腳步常常搖搖晃晃,所以我和谷內田君分居前後警戒。德永巡查依然用冰斧鑿出踏點。有幾處彎曲的最大危險地的肩部,也終於平安通過。
從塔塔加鞍部到鹿林山的坡道非常長,所以硬是苦勸高頭氏讓苦力揹他。這是因為考慮他數日來的疲勞,如果今晚又住宿設備不完善的鹿山林休泊所,應該不合適,所以就希望一口氣強行到沼之平,而且決定麻煩年紀最大且體格好的Boyu-君。其方法很簡單。他立刻揮起蕃刀,砍伐手邊的立木,作成長3尺左右的木棒,並取出一條細繩,綁在木棒的兩端,然後揹起臀部坐在木棒的高頭氏,細繩的中央僅用前額支撐而已。蕃人們常用此一形式來揹重擔,其頸力之頑強令人驚訝。Boyu-的行李由其他2人分擔。就這樣把身材矮小但體重逾17貫的高頭氏非常輕快地揹到坡道上。Boyu-的行動實在不得不令人讚賞。內地山行的『剛力』(揹工),其行李的重量限制在6、7貫,但此行我們的行李加上糧食木炭,1名苦力的分擔重量,平均有14貫以上。出發前,我擔心無法背負,曾向駐在所的人說,但被回說蕃人很強沒問題。實際上3個人是沒道理,5個人才相當,至少也要4個人才行。就這樣,他們對此如過重的行李卻絲毫無任何不平的態度,也無蠻橫的行動。我之後在各個地方使用過蕃人苦力,每每常感到佩服。和內地的所謂剛力相比,實在差異太大,對其純情不得不大為感銘。
在鹿林山的草地上坐下來休息吃午餐。時間是上午11點40分。雖是陰天,但濃霧變得相當輕薄,所以稍利展望。高原草地的此處,予人舒暢而柔和的快感。隔著塔塔加鞍部的彼方,眺望著十數回之字形的努力坂,大家相互笑說『如果讓人看到那個努力坂,一般的登山者大概都會退避三舍吧。我們來的時候,因為霧而不見一寸之後、不、是一町之後的景象,是意外的幸福』。
(鹿林山上原住民,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一下到草地,就遇到針闊的混合林。谷內田君說『好像看到美麗的花』,就仰頭一望,果然很美麗。看它垂下的樹枝,似乎是高山杜鵑,但實在是大樹,讓人不禁狐疑。谷內田君爬上身旁的樹木,折枝下來一看,毫無疑問是高山杜鵑。目測幹圍6尺強,地上3尺左右的地方,有一片花瓣,這樹枝的周圍甚至有3尺5寸。幹高約3丈,樹枝的擴張長度達7、8間。附近亞於這樹的大木尚有很多,因此很想將此地命名為『石南林』。這一帶起橫亙北方的山地,變成是東京帝國大學的演習林。
很多的植物書中寫到高山杜鵑是半灌木或灌木,高可達5、6尺,亦有達7、8尺者,但我沒看過更高的。我以前曾在大臺原山及黑部的溪谷,在地上1、2尺的地方,看到幹圍2尺、高15尺左右的高山杜鵑,心想這已經是破紀錄的了,現在看到這大樹,哪是半灌木,根本早就脫離灌木的範圍,而必須獻呈喬木的尊號。我之後在跋涉中央山地之際,在各個地方確認看過更大的高山杜鵑。
又一般植物書中寫到高山杜鵑的葉子,是下面褐色富毛茸,長度一般是2、3寸,大者可及5、6寸,但此處是下面無毛淡綠色,長達8寸、寬1寸以上。花朵在梢頭大概簇生10個,花冠大型,呈淡紅色,外面的中央地方,其縱直處呈稍濃紅色調,旗辦中有數百的濃紅點。雄蕊10個,有褐色的花葯,雌蕊的柱頭是黃綠色。花目前正要開,所以可以想像其盛開時的美觀。登山之際為雨所惱而未能看到的此一珍品,如今可以得見,我說『這是撤退悲劇的補償』,結果得到高頭氏大大的共鳴。此一殊勳應該獻給谷內田君。
依德永氏的說法,鹿林山附近高達1尺5寸的大籽當藥(ニヒタカセンブリ)甚多,但現在只在枯莖的根部冒出嫩芽而已。
鹿林山以來,高頭氏的精神大為恢復,脫離苦力背脊的高頭氏,其腳力意外強健,下午5點10分歸抵阿里山俱樂部。立刻到營林所派出所及警察官吏駐在所兼作報告並深致謝意。山上的暴雪,在平地也完全知悉,而且15日我們要越過新高主山下到八通關的行程,也事先由總督府經由山麓警察課有各自通知,所以八通關方面也由警官們朝主山前去迎接,但因無進一步的消息,我們的行蹤因而完全成謎。聽到總督府大為擔心,對阿里山駐在所要求提供我們登山的糧食份量及其他準備狀況的報告,並決定這天的傍晚倘不見我們歸來,將從西口與北口兩方面派出搜索隊,覺得很勞師動眾。也聽說全島各報紙甚至大大刊載我們行蹤不明而擔心安否的報導,更令人不禁惶恐萬分。
對蕃人苦力贈送慰勞的酒,與德永巡查共進晚餐而進入心情愉快的談笑之境,實在是印象深刻的山旅。
(新高主山下的高山杜鵑(石楠花)與一葉蘭,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