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高山(鹿野忠雄)

譯註:本文譯自鹿野忠雄『次高山(シルヴィヤ山)』,刊於1928年4月的山岳第二十二年第三號。鹿野與台北高校的秋永肇、西尾善夫共三人,於1926年7月14日及15日由環山部落第一次攀登雪山。該次山行,秋永肇另寫有『次高山旅行記』(詳下)。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7275954

大正15(1926)年7月14日及15日
同行者秋永肇、西尾善夫兩人

從台灣東海岸越過卑亞南鞍部後住宿平岩山(ヘイガンザン)(大甲溪上游)

然後由志佳陽社經志佳陽大山登降次高山(舊名Sylvia山)

再由此越經霧社

本文僅就次高山作紀行及觀察

參照地圖為台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發行的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中之羅東(ラトウ)、叭哩(パリ)、芃芃(ボンボン)山、卑亞南(ピャナン)社、姑姑子(ゴーゴツ)社、Sylvia(シルビャ)山、畢祿(ヒツロク)山、白姑(ハック)大山、奇萊主峰、霧社、萬大(バンダイ)、埔里(ホリ)社

堆積如山的行李沈甸甸地置於屋簷一側

與為了搬運行李和警戒而一起行動的蕃人交涉告一段落

明天起擔任護衛而攜帶槍械的三位巡查看來早已進入夢鄉

明日之旅需要相當充裕體力

加以我除了一般登山的憧憬外

還有動植物的採集與拍攝工作

然而

十幾年的憧憬與對久戀Sylvia的虔敬之情

伴隨著對此未知之山的知識欲

在不知不覺間洶湧衝擊著自己年輕的胸膛

警部(在蕃地二十幾年,其間經歷過蕃人統御上曲折艱辛的勇者)訴說著次高之險

又聽聞他談起一旦山神暴怒時的殘忍性情

這讓長年山行上頗有自信的自身腳力

也感受到對未知之山的顫慄

戶外狂風大作

鳴樹而吹

那美麗夕陽餘暉的黃昏中

群聚在遙遠南湖大山(ナンコタイザン)山頂的雲朵大軍

也被彷彿要吹飛的突風弄得波濤洶湧

此附近的蕃地要塞平岩山

因位處稍高的五千尺山上

風勢越發猛烈

不安的心情起伏拍打胸膛

還是強壓激動的腦袋入眠

小睡幾小時後

三點的時鐘響了

強扒了幾碗無法下嚥的飯並作準備

在綿密綁緊草鞋時

蕃人劃破黑暗而來

一面說著早安意思的蕃語一面橫向坐在屋簷旁

黑暗中透過微光一看

人數五人

他們強健的體格、散亂的頭髮、紋面的臉龐、銳利的眼神

這些之所以會在黑暗中浮現出來

是因為他們在和警部說話

腰中也看得到尺餘的蕃刀

萬事準備就緒後到警戒所的廣場集合

三位巡查也早早起床在黑暗中攜槍而來

期間中蕃人也背著露營用品蜂擁現身

加上我們三個

合計十一人

大家好像相互詢問天氣般地不約而同看著天色入神

渾圓的平岩山輪廓有千百星星閃爍在深深的紺黑之地

訴說著宇宙無限大的存在

星星靜寂而一語未發地閃爍

雲朵因為昨日之風而悄然消身

山、草木、住屋、蕃人

所有事物像一大黑塊而沈寂之時

只有我們突然打破沈默

嚴然像是夜間討伐前的氣氛

出發時刻一到

大家聚集一起

雖然才清晨三點半

所有警戒員都前來為我們送行

警部『萬事小心』的致意

也讓人有種與平時山旅的啟程不同的情緒

從警戒所下往陡峭的長長階梯

朝著白天在腳下看來很小的志佳陽駐在所下行羊腸小徑

感受到清晨膚寒的冷氣與緊張的氣氛

夜間從巢穴橫行而出而令人恐懼的毒蛇攻擊

也在此緊張之下而未喚起特別的注意

道路逐漸將我們帶往谷底

形同黑色殘骸而蟠居的隆起大地

像惡魔般在我們背後、前面聳立

對於此一威壓之地的威嚴

天空漂著高貴清澈之氣並降臨星光

陡降相當的坡度

穿越赤楊林經過志佳陽蕃社時

時間是四點半

四週已從黑夜的幽暗中甦醒

今天的陽光無疑又將照射次高山的山麓

草葺的圓木小屋蕃社雖仍悄然幽居

但蕃人飼養的脊瘦小狗被突然的入侵者驚擾而發出喧囂的吠叫聲

穿越排比無序的蕃社攀登稍微的坡道

就來到志佳陽的駐在所

圍成嚴密石牆的要塞

像是守護位於下方蕃社般地盤根安座

被此石牆環繞的廣場中

流瀉著清晨透明的光線

廣場裡

巡查與其他蕃人一起等候著我們一行

一行在此完成最後的準備

此後的深奧處是被次高山群的幽暗所支配而嗅不到絲毫人味的地方

摘了很多裏側田圃中結實累累到枝椏彎曲的桃子並放入行李中

五點半

我們指著次高山懷從此地的駐在所出發

想窺看遠方的次高之峰

卻隱於志佳陽大山(11823尺)之後而不得見

只志佳陽大山在清晨的晴空中鮮明地浮現雄偉的容姿而持續其早晨的默禱

一想到要一逕攀登那帶著六十度(?)陡峭圓味的斜坡而彷彿毫無憑依的大地之塊一萬尺以上的峯頭

就讓人感覺意氣喪失

想要在一天內抵達目的地然後完成露營的準備

我們一步步加快腳程

這是因為想要免於被每日都會蜂擁而起的寒冷雲海所籠罩

循著蕃社前闊葉樹茂密的陡峭小山的蕃人獵路攀登

然後又以更加危險之姿降行一看

下方的志佳陽溪(譯註:司界蘭溪)的激流捲起漩渦流著

這時節的此地一到午後

山嶺就一定變成濃烈的雲霧之巷

甚至下起粗大的西北雨

結集山中水滴而增勢流下的此一溪流之水

當然極其冷冽

佔居北緯二十四度領域的熱帶台灣

並不容寒帶性魚類的棲息

然而流貫此三千尺山奧附近一帶的溪流中

住著一種鱒魚

我們昨夜以好奇與美味的心情吃了這種魚

而此溪流中除了這鱒魚及何氏棘鈀(セイバンゴヒ)外

完全沒有其他魚族棲息

淡水魚類的權威大島正滿博士從動物地理學的興趣上

以其巢居附近的凶蕃『撒拉茅』(サラマオ)之名

而將此珍奇之魚命名為『撒拉茅鱒』(サラマオマス)

在如此低緯度地帶而能產有喜好寒冷的魚類

搞不好是世界上僅見的吧

我們用一種恐怖與非常的決心開始徒涉此溪

溪寬約十間

十一個人抓住粗大樹木的樹枝逆著要被沖走的強大水流

在寒冷中戰慄地一步步踏著慎重腳步抵達對岸的輕淺砂地

這一段路程非常困難

水深及腰

浸到乳頭下的水將立起的土地變成整面的水池

然而我們沒空將水擰乾地向前越過像之前攀越過的小山

結果看到溪水再度湧起泡沫流著

河道彎曲

這之後的路線是沿著司界蘭溪的溪底抵達志佳陽大山的起登點

心想一邊是平坦的砂地或礫地時

結果另一邊是斷崖

而一邊是斷崖時

則另一邊是平坦之地

我們不得不持續的徒涉

我們一面顫慄於這樣的寒冷、恐懼於湧起的泡沫、躊躇於深深的水色

一面向前行進

兩側的山肌盡是黑黝黝的繁茂森林

因此與晨早的陰影相輔而使沈淀於山崖下的淵潭呈現黑色

當行走在白色砂礫層疊的河床時

心情回到非常安心的氣氛

此時剛好喜迎今天第一道日光的OO山(問過蕃名但忘了)

其胸膛明顯地在深呼吸

紫色調的山崖、帶著赤味的茅草山脈

對即將要走入其懷抱的我們帶來強力的激勵

不知是誰提醒而回頭一望

中央尖山聳立

在晨早澄澈的天空中昂揚其尖銳山頭而安坐在今天一路走來的黑暗山谷之上

就這樣

我們沿著日光尚未射進的溪底徒涉十三次

終於抵達那志佳陽大山無法踏穩般的陡坡落入此一山谷稜線的起登點

無暇擰乾被水弄濕的草鞋地馬上開始攀登

稍微攀登長著松樹而令人恐懼的陡峭起登點後

斜度稍稍變緩

松樹變稀疏

栓皮櫟的巨木亦散在其間

這之後的路途是茅草

朝仰望之下此一大地的隆起不知止於何地的上空攀登而行

呼吸逐漸急促

最後大家終於不問不語地妥協而不管地面如何傾斜地下腰休息

這時巡查拿出桃子來

體力稍稍恢復

我們入神地看著面前所展開的360度大展望

太陽已經東昇

流灑在綠色斜坡的陽光

日麗地返撥而成夢幻的發光體

一撫之風全無

然而受惠於愉悅的舒適溫度

讓我們一樣擁抱著幸福感

綠床上綻放的彩色花朵

附著桔梗色可愛吊鐘的高山沙參(ツリガネニンジン)、黃金色平易近人的高山良茛(キンボウゲ)等

因溫暖而漲紅著臉

一副笑開懷的樣子

其詳和的光景宛如早晨的日光溶合在花朵模樣的輕紗地毯上

蝴蝶讓此一構圖更添景趣

超越全世界的經緯度及高低土地的國際人士(cosmopolitan)『小紅蛺蝶』(ヒメアカタテハ)、『翠藍眼蛺蝶』(アヲタテハモドキ)

持續其自由奔放的飛行

山谷以其強力律動的聲響加入早晨的迎歡

尚未射進日光的山谷

宛如昏眠般閉鎖著黑色門扉而與映照明亮光線的斜坡形成美麗的對照

仰望之下

志佳陽大山方向的一峰化完晨早的妝

看起來像在嘲笑貪睡的山谷

急切的心戰勝疲倦的肉體

我們終於從此處站起來再度攀登

每次休息都約兩分鐘左右

而每次休息時

山谷逐漸向內深掘

其樂音也逐漸微弱

至而陽光與明亮的孤寂終於佔領四周

看到今天早上啟程走來的平岩山駐在所

宛如置物般地位於小凸起的丘陵上

全然蔚藍的晴空在平岩山之上清楚描繪出中央山脈的波濤

這些群山隨著我們越發的攀登而相互睥睨

彷彿在誇耀自己的高度

沿著該稜線再稍微攀登後

來到某一地點上休息

該處長著松樹並投下令人愉悅的樹影

右邊的嫩若之綠形成較為輕緩的斜坡光滑而行

上方的OO山全身沐浴在最初的陽光中聳立著

其顯露出的山肌、帶著赤味的懸崖

像金字塔般光輝閃耀

在斜坡探尋像樹葉被風吹飛般的奔舞蝴蝶一看

原來是紋黃蝶(モンキテフ)

向左看

陡峭的斜坡上駐屯著松樹大軍而吹起颯颯的涼風

人里遠隔的山巒重疊中聽到這般松林的心聲時

很難不引發鄉愁

從此處可見南湖大山

也清楚可辨中央尖山以及如屋簷形狀的Bushikaga(ブシカガ)(蕃稱)(譯註:山名不詳,疑是無明山)、畢祿山等綿延相連所形塑出的中央山脈屏風

此時

松籟像幽幽銀鈴般地鳴響

令人想起遙遠海浪的波音

蕃人一面將其赤黑色外露的肌肉曝曬在日光下閃閃發亮

一面愉快地交談

他們心情愉快的聲音

給人宛如文明人洗練聲音般同樣的爽快感

有人吃起從巡查拿到的桃子

有人把玩著背來的槍枝

凡此總總盡是健康的美麗光景

惋惜地告別此一陶醉之境的我們

朝著更高之地前進

道路由此攀登不久後向右轉折

然後沿著由稜線頂上的稍稍下方而行

向刻鑿在陡峭斜坡的道路前進的我們

窺見到右邊是松樹簇生的深谷

沿此路前進十數分鐘後

終於抵達第一個水池

這裡是志佳陽大山滑落陡峭的山壁並形成一大樓階的所在

丈高的短茅草原

面積相當廣

大致上平坦

一邊是剛剛窺見的被刳空深谷

看得到中央山脈的波濤

另一邊大雪山方面的群峰相連威壓四周而向西奔行

仰望之下

志佳陽大山披著綠衣一副要崩落的樣子

我想是大約八千五百尺的地點

時間正好是上午十點

我們在松影陰涼的地方坐下來並入神地看著山色

一邊聽著松濤之聲一邊吃光第一個便當

此松林旁有約略一坪大小沼地性質的淺水池

水質不佳

但在緊急時此處應該是露營好場地

其中某種日本大龍蝨(マメゲンゴロウ)(Agabus)成群

一面弄濁池底水泥一面游泳

晏蜓(ヤンマ)(Aeschna)的一種戀戀此一水池而發出強烈拍打翅膀的聲音

在此採集到的蝶類如下

雙環翠鳳蝶(ホッポアゲハ)、絹粉蝶屬(タカムクテフ)、紋黃蝶(モンキテハ)、綠豹蛺蝶(ミドリヘウモン)、小翠灰蝶(タイワンミドリシジミ)、黃斑蔭眼蝶(アリサンキマダラヒカゲ)、大絹斑蝶(アサギマダラ)

這些都是在高地所發現的種類

在此稍事休息後

就覺應再登高地朝志佳陽大山的山頂出發

開始攀登茅草原的陡峭斜坡

是滑順的綠之床

在此採集到日本草蜥(カナヘビ)的一種

是平地上看不到的種類

斜坡上松樹點綴其間

下方也看得到杜鵑的小灌木

現在剛好開花

因為攀登的疲勞與強烈日光的直射

一行人都氣喘吁吁

蕃人果然背負重重行李卻無需休息的樣子

我此時想起梭羅(Thoreau)說的話

究竟吾人能否同時擁有蕃人的強健與文明人的睿智?

我們與右邊奔行而來的傾斜會合

然後再從此稜線往上持續攀登

茅草原到處露出赤白色的山肌

此地松樹落葉四散

非常容易滑倒

大大妨礙我們的行進

漫不經心地往左邊的斜坡一看

陡峭的傾斜劃著雄偉的弧線向下方落去

其短芒草原中四處露出帶著紫色的岩石

黑色小灌木點綴其間地現出斑點

揮汗攀爬在幽幽通往其大規模傾斜的道路

在非常的激鬥之後

終於抵達第二水池

看手錶

時間指向十一點半

之後再努力一下應該就可抵達志佳陽大山的山頂

於是在此稍事休息

志佳陽大山的裙裾在此形成輕緩的廣場

並與隆起於左邊的小凸起之間擁抱著長約十數間、寬二間的細長水池 

因為形似瓢簞

所以命名為瓢池(大橋捨三郎稱此為天池)(天ノ池)

天空蔚藍輝耀

熱帶地區的高山太陽遍灑其強烈的光線

舉目所見的萬物在強光的亂射亂灑下

彷彿即將要消失在夢幻之中

在這令人瘋狂的陽光洪水裏

眼前所見的萬物看似活潑地跳動著

沐浴在輝耀光線的中央山脈大城壁並不是山崖

而是光的殿堂

猛然注意之下

原本無比澄澈的晴空的背後滲出了白色的雲

在中央山脈奔放的山波上

生出令人覺得是其山波飛沫的白色斷雲

而它們以非常快的速度擴散、相呼、相應並航向虛空而相集、相群

此一突如的雲朵出現

讓山更增其潑辣

隨著自然的變化

我們也急促起來

追著飛繞此一充滿炫目光線斜坡的蝶影

雙環翠鳳蝶在此一萬尺的高處依然輝耀其青藍色羽翼

發現到有未曾看過的黑色蝴蝶而去追逐

終於把它網入網中一看

是長澤蛇目蝶(ナガサハジャノメ)

此蝶似乎不會生活在比這還低的地方

是到目前為止除了產於新高山外未見其他紀錄的珍種

旁邊

先前的水池映照出的藍天與生長於附近山峰的針葉樹林誘惑著我

此水池中應該有山椒魚(サンセウウヲ)才對

實際上此附近

也在能高山、立鷹捕獲過山椒魚

此台灣的動物地理學上有趣的動物

也因為時間緊迫而不得不放棄尋找

我們立刻以大勇氣開始攀登

絕頂近在眼前

隨著一步步行往陡峭的稜線

四周的群山逐漸增其身影而出現了初相遇的一萬尺級高山

也看得到志良節駐在所

我們歡欣鼓舞大叫快哉而沒有應答閑暇地持續朝絕頂一逕地攀登

左邊默默訴說千古過往的森林黑黝黝繁茂著

在其粗大立木之間

次高之峰(蕃人無比尊崇的Babou hagai(バボー ハガイ)的斷崖坦開胸懷歡迎我們一行

在此勇氣倍增

在稜線上阿里山龍膽(ミヤマコケリンダウ)的療癒下

中午十二點半

終於站上志佳陽大山的絕頂

絕頂是茅草原

低矮的箭竹交雜

兩側台灣冷杉(ニヒタカトドマツ)、雲杉(タウヒ)等針葉樹無比繁茂

白骨般的枯木幽立

其下橫倒的殘骸相疊

回望如今迢迢登爬過來的來時路

只能推測出方位

來時路沒入重疊錯綜的山波中而不明所以

回望

Sylvia的大懸崖

由此處現出二千尺的高度聳立著

一副呼之即應的樣貌

想到距今日行程的露營地並不需要太大的登降

多少回到安心的氣氛

打開剩下的便當

入神地看著四周圍的群山

閑靜的一日

如用眺望日本阿爾卑斯的眼神觀看四周時

並不會產生身臨一萬一千尺地點的感覺

當看到其雄偉山皺的大格局時、看到其偉大自然雕鑿的壓迫時、又或當思及其相對單調的變化時

我才終於開始了解不同於內地高山的親暱之美與偉大的台灣高山優點

在爬山的人當中

我看過把台灣山岳用凡山庸水的一句話概括而不屑一論的人

這樣的人是那些在台灣山岳中尋找日本阿爾卑斯之美的人

對在庫頁島、北海道、秩父等地尋求純樸自然、寂靜自然的人來說

我相信一定有了解台灣山岳美的人

輕蔑台灣山岳的人

若非是對山全然不知的門外漢

就是偏狹的鄉土詩人

我在吃完便當眺望四周的群山時這樣想

悟知這被見棄的台灣山岳中所隱藏的美

是攀登台灣山岳的認真人士責無旁貸的任務

看到先前群起的白雲中抹上一片陰影時

其暗蔭逐漸增勢而朝次高山的絕壁聚集

此時

腦裡掠過昨日佔領次高山的雨雲之姿

必須儘早抵達露營地不可地

一行用急促的腳從此處出發

路沿著輕鬆的稜線而行

兩側幽林蔓立

下方簇生著山白竹(クマザサ)

沿著此平緩的稜線後不久

稜線逐漸下降

然後再度攀登滑順的茅草原

左邊依然是太古以來盡為鳥獸蹂躪的深深森林

也看得到鐵杉

終於一口氣攀登其長長的斜坡後

等候相當落後的蕃人到來

我想此地點應是五萬分之一地圖上11584尺的地方

此山與志佳陽大山之間是滑順的茅草原

黑森林覆蓋著志佳陽大山的左邊與稜線的右側

背著行李的蕃人持槍慢吞吞走在稜線的下降點

身影雖小卻近在咫尺

一位巡查說好像發現一隻鹿

我興奮地準備前去看好戲時

一位蕃人進入了森林

另一位持槍守候

聽到一發槍聲迴響四周之山時

轟然又發出第二槍響

獵鹿行動似乎失敗以終

之前奇怪的雨雲益增其險惡

光之殿堂化為幽暗之巷

這種地方要是碰到雨

其淒慘可非一般

於是我們六人留下蕃人先往露營地去

道路由11584尺峰的稍稍下方沿西側斜坡進入森林

才沒走幾步

森林的嚴肅與沈默襲身

懸掛在台灣冷杉荒涼樹幹上的藍白色松蘿(サルヲガセ)

令人想起仙人的鬍鬚並現出類似庫頁島的淒慘氣氛

走著走著

不知何時道路宛如出了稜線般

沿著大樹散落橫倒而青苔古蒼之上而行

受困於茶藨子(スグリ)的荊棘

沿著稜線右側而行

台灣冷杉的純林、其樹幹的直線林立、其間籠罩的幽暗氣息

令人恐懼地威壓我們

機械式踏行此一寂靜林氣中

一行人的膽怯氣氛

被突然的槍聲而再度回神

同時也聽到歡聲雷動

我直覺蕃人狩獵成功

一路疾行

越過倒木、避開大岩前進時

對獵物的期待也日益高漲

獨自一人想像著將四隻腳放入木棒內、倒吊的鹿體用赤火焚烤料理時的聲音、其香氣、咬嚼其大腿肉時的味覺、甚至啃食殆盡時的滿足感

並在心中祈禱其成功

道路在沿著稜線相當右側之中逐漸下降

因為乘著颯颯之風而來的雲導致露營地一帶即將塗上灰色之時

之前眺望的次高山懸崖的一部分

從台灣冷杉的林立間矗立並令人恐懼地威壓我們一行

露營地是在此絕壁之下

鼓起勇氣前進

終於下到大岩累累而非常狹窄的乾溪溝

水量雖少

但水透明無可挑剔

這裡是OO溪(名字忘了)的水源地

渡過此乾溪溝後稍稍攀登

抵達絕壁稍微傾斜的正下方

該處是細長且是相對較為平緩的空地

看似要崩落的絕壁泰半傾頹而覆蓋了其中一部分

水源地位於稍為下降到前面的坡道

其附近的台灣冷杉巨木摩天聳立

(依大橋捨三郎的說法,此露營地稱為Kakesyohaagai(カケショハアガイ),譯作『筧河原』(木桶河床))

將行李置於崖下、蒐集薪材、升火

逼身而來的寒氣讓人無法靜止不動

一面驚訝於先前的暑熱和現在的寒冷間的變化之大

一面拼命地搜集薪材

奔行而來的雲朵的小分子寄宿在松葉的葉尖

在心想好美麗的當下

被強風煽動的冷杉振亂了髮身

其形相非常驚人

因為蕃人姍姍來遲

想著是不是要去接他們時

巡查說他們知道路

應該馬上到

就在等候的當下

無數的白色球珠從灰色天空中以無比的態勢落下並在地面上迴轉

是冰雹

對於這渡台以來首度的寒冷象徵

令人驚訝其高山的崇高嚴肅

不久

蕃人交雜著愉快聲音前來並卸下行李

問說鹿怎麼了

回說失敗了

先前的期待至此也完全落空

添加兩件冬天長袖襯衫作為全部的防寒措施並急促地搭起天幕

地面用砍下的山白竹鋪設

讓火熊熊燃燒

蕃人揮著令人恐懼的蕃刀取薪材

大家都拼命有幹勁的工作

薪材也堆積如山

雖然才過下午二點

但四周昏昏冥冥

像是平地六點的陰暗

進入天幕中做煮飯的準備

焚火燃燒得更為激烈

被煙薰到跑去蕃人的地方

他們也在焚火炊飯

說是飯

其實是小米

一面攪動放入鐵鍋的小米以防燒焦

一面用手勢談話或遞出零食

不久飯煮好了

於是就進入天幕內想要一口氣填飽空腹地拿出絕活開始吃起來

罐頭打開來

為了取暖也打開了威士忌的瓶栓

外頭闇夜逼近

沿著背後的山崖流下來的雨水也似乎停止了

天幕的焚火更加火紅照映

每一位因飽腹而一副滿足的臉龐彩繪著赤鬼般的顏色

橫躺在毛毯上

就在祈禱今日走過的山域以及明日的攀登幸福多多之際

蕃人過來這邊遊玩

除依娃諾民(イワノーミン)、西達諾民(シダノーミン)、亞威諾蓋(ヤウイノンガイ)之外還有兩名

雖是蕃人

但在那岩蔭下焚火鐵定很冷才對

我大為同情

所以雖然狹小

還是決定讓他們在天幕內過夜

和他們交談之際

他們帶來芋頭烤給我們吃

也用獨特的吹法重燃日漸細微的焚火

幫了很大的忙

一位蕃人指著上方說Shirukiasupiatsumu(シルキアスピアツム)

原來從天幕的大裂縫中看到懸掛著比鎌刀刀刃還要尖銳的『三日月』

(譯註:三日月(Mikaduki)指陰曆初三的月亮)

天空晴朗

喜出望外地到外面

森嚴的更深之夜

不聞半點蟲聲的靜寂

凍耳般的寒氣

閃爍在紺黑之地的星星透明之光

比夜帷還要黑的絕壁威軀

當用嚴謹的態度眺望這些時

對天地的悠久嚴肅不禁正起衣襟

也深感荒涼寂寞不必然是空虛無意

回頭後望

因焚火而明亮的天幕親暱般地亮起

令人有借用自然的懷抱而得以存留的柔弱人間姿態之感

不久

我也被吸進此一天幕中

在明天是好天氣的安心與需要攀登原動力的體力的情況下

一行進入有希望的睡眠中

在猛烈寒氣與焚火暑熱的記憶中

夜明天亮

看手錶時間是早上五點

昨夜塗抹四周的暗暝仍低漫而未散去

吃完早餐

立刻輕裝朝絕頂從露營地出發

沿著昨夜來汲水的乾溪溝攀登而上

雖是非常狹窄的溪溝

但兩側有大岩石相連

留有雪溶之水流過痕跡的大岩石累累而頂到胸膛

聽說六月中此溪溝還留有很多殘雪

早晨令人肌寒的冷氣

也在此一陡峭的岩攀下變暖和

甚至最後都出了汗

四周逐漸明亮

岩角地上恭謹般長著繡球藤(ニヒタカハンショウヅル)、玉山櫻草(ニヒタカクリン)、高山綬草(グンダイモジズリ)並開著惹人憐愛的花

讓我們一行的山上期待更形高漲

回望之下

太陽即將昇起

在今天的第一道陽光中

絕壁露出其原始肌理

亭亭玉立而千古斧鉞未入的無垠森林

將其頭頂染出淡薄的朱色(Vermillion)

中央尖山的山冠輝耀著薔薇色

中央山脈的波濤以桃色的絹絲框出天際線

今天也是晴天

淡紅味道的天空、逐漸天明的高山之朝

這是美麗而和平的景致

我們再度開始岩攀

在小鳥未啼的靜寂中

踏著岩石的足音宛如開墾者的斧鉞刻鑿之聲

入神聽著此足音而前進夢幻之境時

又聽說有山羌

於是就躡手躡腳而行

蕃人持槍像猿猴般不發一聲地攀登追捕

不久道路在此溪溝轉左

鑽進圓柏的粗大樹木之林後攀爬而出

下方是美麗的綠草繁茂

也綻放著美麗的花朵

而茶藨子的荊棘蔓生

此時

閃耀的陽光從森林之稍流瀉而下

一面感謝晴天的幸福

一面終於攀抵乾溪溝的盡頭

已經接近絕頂

再攀爬出其右方的粘板岩斜坡

和先前的不同

因為是粘板岩

所以很容易崩落

及胸傾斜的兩側有鋪地柏(ハヒビャクシン)匍匐

另外已過花期的玉山杜鵑之花歡迎著我們一行

坡道很長

在激烈的奮鬥後

我們終於匍匐爬抵終點

山頂稍靠右側

磊磊岩石上糾纏著鋪地柏的樹枝而蕭然聳立

在四周整面任意繁茂的鋪地柏中坐下來

恍惚於該處誇耀般綻放的高山植物的惹人愛憐貌

金黃色的高山翻白草(フクトメキンバイ)、次高山雪絨草(エーデルワイス)的玉山薄雪草(カハカミウスユキサウ)、紫色的阿里山龍膽等

向著太陽的溫暖光線深呼吸

絕頂近在眼前

想到十幾年來的憧憬如今即將實現

不禁熱血沸騰

鑽游縱橫無盡、錯綜複雜的圓柏之波

抓住岩角繼續苦戰一陣

攀登懸崖數尺後

我們終於站在台灣雄偉山岳的山波嘗試其最大飛躍的絕巔(12972尺)

時間是八點的稍前

絕巔相當寬廣

帶著築山式的圓味

(譯註:築山(Tsukiyama),日本庭園中用土砂以人為方式築成的山)

鋪地柏茂盛到令人感覺場地狹小

到處露出被風吹雨淋的山肌

昨日炙熱般炎暑或麻痺般嚴寒的忍耐並沒有白費

鞭打自身的體力

終於在此山頂首度得到對此山所具有之美的感受及博物學熱情的滿足

我站在太陽輝耀的此一寒冷絕巔

貪婪地看著環繞其四周的起伏山脈及其奔放波濤的連嶺

完全無風的閑靜一日

一面感受肌寒的冷氣

一面眺望晴朗太陽映照下無比悠久的天地及熱帶國度的光之境土

想說蕃人在幹什麼地一看究竟

原來他們在絕巔的一角下腰休息

一面愉快地指指點點一面談笑

他們泰雅族的領域、其同族分布地的台灣北半部山岳

彷彿強迫讓他們想起遠古的祖靈神話、傳說般地展開

中央山脈在咫尺之間

由東北朝西南滔滔壓湧而來的波濤

率領著加羅山(カラサン)(7755尺)、給里洛山(ゲリロー)(8090尺)、巴都諾夫山(バトノーフ)(10063尺)的南湖大山(12531尺)顯露出白雪般的光芒

氣勢獨特的中央尖山(12260尺)、呈屋頂形狀的Bushikaga(ブシカガ)(海拔不詳)、畢祿山(11151尺)、合歡北峰(11200尺)、合歡山(11200尺)等中央山脈的勇士們怒肩並立

其下方大甲溪的深谷浸蝕而入

造成千百的山皺

在這山岳起伏之中

卑亞南越嶺道路令人不安地忽隱忽現穿出而行

終至在松嶺的小高丘陵上隱沒其姿

視野轉南

大甲溪主流的深谷如地獄般深深刨空

與此相隔的白姑(ハック)(11092尺)大山、撒拉矛蕃蟠踞的全黑群山、其深奧處的能高山(10732尺)昂首抬頭

再更往南望

新高山(13035尺)、附近西南方的大雪山(11880)、小雪山(10043尺)等群山各佔其位

其雄偉難以筆墨形容

眼界轉北

次高的一峰成圓錐形聳立(譯註:北稜角)

令人有可能比這裡還高的感覺

其岩石外露的斜坡糾結著少量的鋪地柏並落往深谷之底

此峰再向北接續連結桃山(11188尺)

從其凹凸山稜之蔭中

大霸尖山(11792尺)昂著奇怪山頭向我們這邊窺看(因為此山的巨岩而有北蕃泰雅族發祥的傳說)

不知誰說看得到大屯山

被其說法所驚而朝北北西的方向、雲煙幽邃之所望去

看到了稍稍遠離大屯山的觀音山

住在台北朝夕眺望的該山

如今從人里遠隔的此一高山之頂眺望

不覺油然而生懷念之情

在山上打開三十萬分之一的地圖端詳在周圍展開的群山名稱

更以相機朝這些群山迴轉一圈拍攝

雖然時間已過八點

但一萬三千尺的峰頭仍尚未脫寒冷之境

搜集山上的薪材焚火取暖

決定九點出發

在最珍貴的場所、這至此奮鬥下結晶的此一絕頂

卻只能待一小時

實在覺得可惜

我的全部感知急促地運轉

想要更深入吸取此一絕頂的印象

為寒冷高山之氣所惱的高山植物採集、其生育狀態的攝影、最後連昆蟲採集到群山的素描

都是我以一人當數人之勢來蒐集絕頂的紀念物

一想到自己短暫的一生不知能否有機會再看到此一絕頂

就感覺勇氣倍出

緊張而回憶甚多的此一瞬間

還是有結束的時候

手錶指著九點

我們一行再次放眼周圍的群山與絕頂的台地

然後終於在惋惜地告別後出發

這之後將一口氣下到平岩山駐在所

比先前還更困難地下往絕頂正下方的圓柏之渦

滑下粘板岩的陡峭斜坡

再經狹谷下到露營地時

時間是十點半

雖然有點早

但還是吃起午餐後從露營地出發

穿越台灣冷杉的森林時回望

昨夜借宿一晚的絕壁

還能從立木之間望見

以急促的腳步穿過森林地帶後出茅草原的山峰

再來到志佳陽大山的山頂

次高山在桔梗色的天空中浮出其朗朗的容姿為我們一行送別

這之後是一路下降

像奔跑般的下行

要用相機拍攝美麗景色的片刻之間

與一行人的距離相隔了數町

奔跑追上後又再攝影

在這忙碌的奮鬥中陡下志佳陽大山的陡坡

途中在約10500尺的地方

發現螞蟻搜集松樹的落葉並將其造成火山狀的巢穴(詳後)

終於也通過了第二水池

再奔行陡斜處

在第一水池稍事休息

時間是下午一點半

涼風與松籟和來的時候一樣撫慰著一行人

再提起更大的勇氣繼續下降

在腳關節發痛的時候

終於抵達昨日的起登點

到目前為止的道路是極其陡斜而散著落葉

因此非常滑

和昨日一樣徒涉溪水

鼓舞疲累身軀抵達志佳陽駐在所時

時間是下午四點半

遙遙次高山的方向雲雨群起

令人想起昨日的幽暗

一面啃咬駐在所端出的桃子

一面感謝兩天來的天候

並在心中慶祝獲取最大級的成功

後記

我們的攀登意外簡單地完成

這要歸因於天候良好及人數少

才能讓行動快速

台灣之山

其體積實在很大

在登次高山時

經常感覺其登山量與日本之山相較根本是無法可比的大

接下來我把此次攀登中所獲得貧弱的博物學收穫的大概揭櫫如下

一、植物學的採集品

這並非是在如此大的題目下所做的紀錄

但我想把在昆蟲採集及攀登最辛苦之際所獨立採集的植物先做以下的紀錄

下面的29種植物都是從露營地起、從上面的斷崖到山頂之間大約11000尺至12972尺之間所採集的東西

在目前次高山的植物分佈完全不明的情況下

雖然少量

但確認該植物產於次高山

是我極為高興的一事

標本的鑑定是拜託台灣植物分類學的權威佐佐木舜一氏

在此表達感謝之意

1.玉山薄雪草(カハカミウスユキサウ)(Leontopodium microphyllum Hayata)

2.單花牻牛兒苗(ニヒタカフウロ)(Geranium uniflorum Hayata)
3.尼泊爾籟簫(コダマギク)(Anaphalis Nagasawai Hayata)

(日本植物總覽將之寫成玉山薄雪草(ニヒタカウスユキサウ)

4.玉山野薔薇(ニヒタカモリイバラ)(Rosa 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5.繡球藤(ニヒタカハンシャウヅル)(Clematis insulari-alpina Hayata)

6.玉山水苦賈(ニヒタカクワガタ)(Veronica morrisonicola Hayata)

7.高山翻白草(フクトメキンバイ)(Potentilla leuconota Don.var. morrisonicola Hayata)

8.旗杆芥(ハタザホ)(Arabis sp.)

(此種在次高山不少,亦產於南湖大山,依佐佐木氏所述,據說是新種)

9.通泉草(トキハハゼ)(Mazus japonicus Kuntze)

10.玉山櫻草(ニヒタカクリン)(Primula Miyabeana Ito et kawakami)

11.台灣雀稗(タイワンスズメノヒエ)(Luzula spicata D C)

12.玉山剪股穎(ニヒタカヌカボ)(Agrostis flaccida Hack. var. morrisonensis Honda)

(日本植物總覽將之寫成Agrostis morrisonensis Hayata)

13.高山白珠樹(ニヒタカシラタマ)(Gaultheria bornensis Stapf.)

14.高山艾(ニトベヨモギ)(Artemisia oligocarpa Hayata)

15.柳葉菜(タイワンアカバナ)(Epilobium roseum Scherb.)

16.阿里山烏蘞莓(アリサンヤブガラシ)(Vitis arisanensis Hayata)

17.海螺菊(キクガラクサ)(Ellisiophyllum pinnatum Makino)

18.高山綬草(グンダイモジズリ)(Habenaria Hayataeana Schultz.)

(日本植物總覽記為グンダイモヂヅリ(Aerides Tominagai Schultz.),是南投玉鳳蘭(タイワンサギサウ)(Habenaraia Hayataeana Schultz.)

19.蛇根草(タカサゴイナモリ)(Sarcopyramis delicata C.B. Robinson)

20.玉山旗杆芥(ニヒタカハタザホ)(Arabis alpina,L.)

21.玉山小檗(ニヒタカヘビノボラズ)(Berberis morrisonensis Hayata)

22.玉山小米草(タイワンコゴメグサ)(Euphrasia borneensis Stapf.)

23.玉山卷耳(ニシウチサウ)(Cerastium trigynum Vill.var.morrisonense Hayata)

24.馬先篙(ニヒタカシホガマ)(Pedicularis transmorrisonrnsis Hayata)

25.阿里山龍膽(ミヤマコケリンダウ)(Gentiana arisanensis Hayata)

26.紫萁(ゼンマイ)(Osmunda regalis L,var.japonica Milde)

27.玉山杜鵑(ニヒタカシャクナゲ)(Rhododendron pseuo-chrysanthum Hayata)

28.台灣茶藨子(ニヒタカスグリ)(Ribes formosanum Hayata)

29.玉山圓柏(ニヒタカビャクシン)(Juniperus squamata Lambert.)

(日本植物總覽中寫為ニヒタカビヤクシン(Juniperus morrisonicola Hayata))

二、昆蟲的收穫

昆蟲採集雖然非常努力

但因時間非常少的關係而失敗以終

以下是本次的主要收穫

(甲)高山蝶(此高山並非嚴謹意義上的字彙)

1.雙環翠鳳蝶(ホッポアゲハ)(Papilio hoppo Mats)

飛翔於第一水池之下、八千尺附近到志佳陽大山之間

2.絹粉蝶屬(タカムクテフ)(Betaporia moltrecht Oberthur)

飛翔於第一水池附近

3.紋黃蝶(モンキテフ)(Colias hyale poliographus Motsch.)

居住在六千尺至八千尺之間

4.黃斑蔭眼蝶(アリサンキマダラヒカゲ)(Neope pulaha didia Frubs.)

在八千尺附近採集到

5.長澤蛇目蝶(ナガサハジャノメ)(Satyrus nagasawae Mats.)

產於第二水池至志佳陽大山山頂

6.綠豹蛺蝶(ミドリヘウモン)(Argynnis paphia paphioides Butler.)

產於第一水池附近

7.小翠灰蝶(タイワンミドリシジミ)(Zephyrus taiwanus Wilem)

飛翔於七千尺至八千五百尺一帶

我在卑亞南越嶺沿道所採得的高山蝶曙鳳蝶(アケボノアゲハ)、裏胡麻斑小灰蝶(オホゴマダラシジミ)、突尾鉤蛺蝶(シノタテハ)並未現蹤

台灣高山蝶中並未在北部現蹤的有玉山幽眼蝶(イワヤマヒカゲ)(Lethe niitakana Mats.)

此蝶未產於北部是有趣的發現

其他的蝶類則清楚確認皆產於北部(請參照拙文『台灣博物學會會報』第八十八號)

非高山蝶而一般產於平地者

在次高山八千尺附近目擊到的有以下品種

 1.小紅蛺蝶(ヒメアカタテハ)(Pyrameis cardui L.)

2.翠藍眼蛺蝶(アヲタテハモドキ)(Precis orithya L.)

3.鱗紋眼蛺蝶(ジャノメタテハモドキ)(Precis lemonias L.)

(乙)螞蟻的火山狀落葉堆積巢

此為在志佳陽大山稍稍的下方大約一萬五百尺的地點所發現的東西

係搜集旁邊生長的台灣赤松落葉並堆積到高約一尺而造成火山狀的巢穴

挖開裡面

群集而出的其實是很多蟻(Formica)屬的紅螞蟻

仔細端詳

附近一帶有很多這樣的巢穴

原本此型的蟻巢是在北美、加拿大、西伯利亞等寒帶地方的森林中生活

在這些地方並不稀奇

但在亞熱帶的台灣高地發現

實在是有趣的事

誠然

在日本本州的亞高山帶

我們山行者亦經常可見該物種

我也在三峠山、四阿山、吾妻山等其他信州或福島縣的群山中目擊過數次

此外

雖有一些昆蟲採集品

但一般而言並不太有趣

所以擬在研究後依其特殊形式再做發表

(請參照『台灣山岳』第一號(1927年4月)所載秋永肇氏的『次高山旅行記』及本誌所載大橋捨三郎氏的『次高山に就て』以及沼井氏的『台灣登山の概觀』)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