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山

我們最愛的山的書籍:Badminton library的Montaineering中

有刊載一篇Mathew氏的文章「一位登山家的回憶」

知道這篇的人應該很多

現在我想從文章中摘出數行

稍微寫一下我平時思考的事

He was a mountaineer of old school, and feats

were not in his way.The woods,The meadows,

and the flowers,charmed him as much as the

rocks and snows.He enjoyed a fine climb with

all his heart,but seemed equally happy on a quiet

day.

—他是舊派的登山家

非凡的技藝並非他本行

對他而言

森林、牧場或花朵

和山岩或白雪一樣具有魅力

他打從心裡享受美好的攀登

但即使是閑靜的一天

似乎也有同樣的幸福—

上面的翻譯中將feats翻成「非凡的技藝」

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

事實上

這個「技藝」語彙似乎多少含有貶抑的想法

這是依據三省堂的英和大辭典來的

亦即該辭典解釋如下:

1.非凡的技藝/武藝/特技/妙技/把戲/輕藝/曲藝

2.武勳/勳業/偉業

總之

montaineering中的所謂feats

究係指甚麼事呢?

在日本而言

如果能用13分30秒往返槍岳的山肩到穗尖

或在小槍岳的斷崖結上繩索

把繩索當鐘擺

把自己盪出山肩的小屋 (如果可行的話)

這就是所謂的feats吧

而這些的確是「技藝」

也是「特技」

以西洋來說(我雖不了解西洋)

這個(文章裡的)他

就是Thomas Woodbine Hinchliff

他不做的部分就是feats吧

溫柏(Whymper)的馬特洪峰 (Matterhorn)

楨有恒的艾格爾峰(Eiger)

浦松氏的魏特洪峰(Wetterhorn)等

也同樣是feats吧

不過這些即使是feats

其性質可不能歸到和「輕藝/曲藝」等同類項的東西

因為這些是根基於科學的知識來的

當然

在空中翻跟斗的特技

事實上也是根據科學法則進行的

用繩索從小槍岳飛到山肩的小屋

如果做得到的話

也是因為物理上可行的緣故

特技透過多次練習後展現

再將其結果展現的feats加以解剖檢視

然後發現科學的基礎

相較於特技的「勳業」

亦即Whymper或楨氏所做的事

是一開始就有意識地作科學法則的探究

然後一步一步加以實踐的

但這有點叉開正題太遠了

無論如何

「他」是舊式的登山家

不論是「特技」還是「勳業」

並不做非凡的事或讓人驚訝的事或刊在新聞或雜誌的事

我想就此把feats的問題打住

今天提筆的最大原因

實際上是因為對「他」從容悠閒的態度所打動

近年來日本的登山界

有一種非常令人生厭的傾向

那就是一逕地急行登山

其他登山口我是不曉得

就大町登山口來說

這個傾向很明顯

我這個夏天兩度去了大町

第一次是六月末

去是因公司有事

第二次是八月初

是休假前往的

在大町是住對山館

我和對山館的百瀨慎太郎是很親的朋友

因此—這種事不寫也沒關係,但我有寫下的理由–

對山館裡的我

是一種摻揉了客戶與朋友的奇怪關係

在多數的場合裡

我並不是傲然地椅在三樓客房的床柱上

而是在櫃台附近閒晃

如果有客人突然進來

我也會說出歡迎光臨/辛苦了之類的話

特別是在對山館食堂

也問客人要點甚麼菜

也常常會偷偷地拿櫃台前面的明信片

—這有點離題了–

初夏

來問對山館有關登山的信函/明信片/電報就如雪片般飛來

聽說也有來問大町是否有米或味噌的電報

不過我沒看過

這些內容當然是詢問有關大町作為登山口的種種登山事情

問題的十之八九我也能回答

在慎太郎兄太忙的時候

我就幫忙回信

當然回覆一定要經過他的審閱才寄出

所以一定沒有問題

但令人驚訝的是

這些詢問的人不知為何都安排非常急促而精簡的行程

山中的行程

大概是照抄信濃山岳會的登山要項

或者參考該會作出的其他登山行程

登山要項並不會將無用的時間加在行程裏頭

但還稱不上過度精簡

一般係以登山的健康人士的體力為標準

公布從哪裡到哪裡需要多少的時間

採用這樣的標準就理所當然了

所以附上的行程會寫著

第一天大町–大澤

第二天大澤–平

第三天平–立山溫泉

第四天立山溫泉–富山

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倒是令人驚訝的是

那登山前後的匆促感

從關東或關西方面來

如果利用夜行

早上就可抵松本

轉搭信濃鐵道抵大町大致是8點

從車站到對山館如以15分計算

大部分的登山客

如果有請嚮導

就想在8點45分從對山館出發爬山

這就是信上會寫道:

「我們幾點幾分抵大町

因為要立刻出發

務請正確無誤地準備一位人伕」 

人伕當然會一大早就來等

在收取客人的行李

綑綁在背物架的空檔

客人們則在對山館的食堂喝點茶甚麼的

大部分的情況是

慎太郎兄會說

「啊  已拜讀了您的信

人伕在這裡

他叫黑岩

那方面的山知識非常豐富」

客人會面向黑岩說

「萬事拜託了」

然後就硬生生地出發了

至於沒請人伕的

雖沒必要繞到對山館來

但還是為了買草鞋或致意

前來露個臉

不過這些人來的更早

僅在入口處坐一下就走了

早餐是利用松本 的鐵路便當

中午拿鐵路便當來的也很多

當然登山是目的

所以沒必要也不想要留在像大町這樣的山麓

這心情當然理解

但搭著夜行火車前來

頭腦還不清不楚

突然一下子就往高瀨或籠川

究竟有何樂趣?

至少要有能夠享受一天「閑靜日子」的寬裕

不是很好嗎?

麓是山的開始

對麓不關心

一下子就進入山

就好像對女人心不關心

一下子就將身體占為己有一樣

當然

如果認為對於這種「遊戲」

應該毫不遲疑地往「玉之井」(指私娼)直行才好的人

那也是各人的自由

但那不是我們的格調

倘早上抵達

應該在對山館脫去鞋子

(不在對山館也沒關係

還有很多住宿地方

另外也不限定是大町

只是方便上以大町為例說明)

然後進去房間

慢慢洗臉

將行李全部搬運到房間後

請聘用的人伕來

討論一下行李的分背及請教其他事

午飯後

也可帶著人伕到大町公園

請教眼前群巒的山名

指出籠川/高瀨川/鹿島川的三個山谷位置

晚上去泡湯

飯後也可請人伕安排去看「安曇」舞蹈

為什麼這樣做比較好?

第一是有需要一天的休養

任誰搭了一晚的火車一定會累

身體過度疲倦的人

與頭腦過度疲倦的人雖有差別

但疲倦是事實

用這樣俱疲的身心

踏出登山的第一步

實在太浪費了

其次是有必要在登山前先看山

不先看整體一下子就進入細部

看來除了愚蠢有加外

也多了一份危險

無需在此贅言

從大町方面

可以看到蓮華岳長長稜線近在眼前

以及籠川與高瀨的山谷分離

任誰一看

都可以一目瞭然

但竟然有怎麼樣也進不到籠川的人

也有在田畦或林中繞圈子後回到大町就算了

竟有進入高瀨山谷之後

一回神越過稜線就已是日落西山 的人

實際上今年就有一位年輕人是這樣

我手上還有這位實際上是本土而可愛的年輕人信件

為何會作出如此愚蠢的事?

這全是因為不看整體而只看著五萬分之一地圖走

不看入山的登山家而僅看腳前的關係

當然如果帶著嚮導或人伕

一定不會發生這種事

即使如此

先看整體地形

是探勘(Reconnoitring)的第一條件

也是必須養成的習慣

第三是帶著人伕前往時的情況

好歹也休一天讓彼此熟識比較好

不帶人伕的人

在登山前更要休養

也可對登山路徑等事情

讓慎太郎兄或在櫃台附近閒晃的人

(大致上都會有兩三人在/如慎太郎的弟弟孝男或他們的友人)

針對地圖好好說明一下

時間上精簡的人

同時也會在經費上作極度的精簡

這樣的話就更不可能從容悠閒了

也就是說

雖知聘請嚮導比較好

因為沒經費所以沒請就出發

或想節省在山中小屋 的住宿費用

就攜帶帳篷野宿

更糟糕的是那種

「因為沒錢請嚮導

倘在20日到25日之間往立山方面登山者中

有帶嚮導隨同的人

請立即通知

以便隨後跟行」

因為太冗長且太專門

這裡不討論有無響導的優劣問題

但倘是「雖認為請響導有必要但沒有錢」的話

根本不入山就好

如果認為這樣的評論過於苛刻

那就稍稍修正一下去登無須響導的山就好

例如天氣好的時候

去登白馬岳或燕岳

或從上高地 往槍岳後回來也可

這裡附帶一句話

我認為那些將山的響導單單視為路徑的響導人是完全錯誤的

即使認得路卻不知道「山」的我們

一旦為濃霧包圍

就連路也認不出了

不僅會釀成小災難

也會引起更大的事故

統計上也證明

帶響導的登山者

不僅事故少

即使有也是受害輕微

以上冗長地針對時間與費用的精簡

亦即趕山的事宜長舌了一番

這樣的人

實際上入了山

也只是一逕地想著到達目的地而已

從旁側的角度看

宛如焦急的恨不得早一刻脫離此一苦難

山麓的牧場/中腹的森林/岩角的花…..

似乎完全進不了他的眼簾

事實上也許連進去的時間都沒有吧

看了這麼多這樣的人

就會認為像我現在寫的Hinchliff是「舊派」

而趕山的人就變成「新派」

新舊哪一派比較好我是不知道

但我喜歡是舊派

我自己也斷然屬於舊派

譯自日本山岳名著全集8

山に入る日

石川欣一(1895-1959)「山を急ぐこと」

發佈日期:
分類: 日本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