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台東廳拔仔庄至南投廳集集街探險調查事項台東廳員平田猛復命報告

譯註:本文譯自「自台東廳管內拔仔庄至南投廳管內集集街探檢調查事項台東廳屬平田猛復命報告」,是1902年5月2日台東廳員平田猛經台東廳長相良長綱呈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報告。平田1902年3月8日從卑南出發,4月13日回到台東廳。

復命書

職奉命進行本廳轄管內的拔仔庄至南投廳集集街之間的探險,明治35(1902)年3月8日從卑南出發,4月13日回到台東廳。謹附調查事項及日誌大要並添附踏查地圖復命。此致台東廳長相良長綱殿

明治35年5月2日台東廳員平田猛

目次

一、調查事項

1.大致的地勢

2.舊道的狀況(附河川的狀況)

3.廢道的理由

4.有關道路、鐵道路線及電信架設之卑見

5.電信架設

6.森林

7.原野及耕地

8.蕃社數及戶數人口

9(譯註:原文缺漏此編號)

10.蕃情風俗

11.蕃產物及耕作法

12.輸入品的種類及槍械彈藥

13.雜錄

二、日誌

一、調查事項

1.大致的地勢

連絡新高山與シルヒヤ山而成為本島分水嶺的山脈,在雪山與安東軍山的中間,被西是濁水溪的支流清水溪,東是馬太鞍溪,南是姑魯安溪水源地的三大溪谷所劃分,亦即東界嶺海拔9520尺,由此向東奔行的一條支脈再向北時,雖為北方馬太鞍溪、南方姑魯安溪所劃分,但餘勢隆起變成高9322尺的倫太文山(リョンターブン),由此再度化為僅是一條山脈,然後再膨大成為オホアン山(約8900尺)、姑魯安山(8500尺),然後至拔仔庄而盡。因此分水嶺以東的山容,是由三個高嶺與數個小峰組成,在此成為獨立之姿,規模大而山高谷深,且山脈以高低屈曲為常,大小為數甚多的溪谷彎曲復彎曲,支離破碎,或成絕壁,或成峻岳,實呈千態萬狀之奇觀。溪流曲折其間而環流注入南北,往北者,發源於雪山之東麓,匯集數多之細流而成數處之瀑布,並與花蓮港溪合流而成馬太鞍溪。往南者,發源於倫大文山之南麓,匯集附近的諸溪流,經拔仔庄至水尾而與秀姑巒溪合流。一如上述,分水嶺以東,因地形甚為錯綜複雜,僅一、二次之道路探險,並無法窺其全貌。

另外,由東界嶺向西奔行的支脈,蜿蜒起伏約10里至濁水溪才被阻斷,但仍連亙由西北而來的五域大山山脈,傾斜不甚陡峭而得以至集集街。

濁水溪的支流清水溪一直線奔行於此山脈的南腳,道路開通上並無障礙。

2.舊道的狀況(附河川的狀況)

由台東廳奉鄉拔仔庄通往南投廳集集街的舊道,是光緒13年(或12年)時的統領張兆連命令故丹大社(加弄社、簡勿社、蜘蛛產社、拔老母社、呇哮安社、丹大社、哞錢閂?社、興武郡社等八社的統稱,稱為丹大社或丹社又或丹蕃,現屬斗六廳管轄)的通事杜欒君(子女杜羅現居簡勿社)進行踏查所經營的道路。張本人率領1500名士兵從花蓮港方面過來,以拔仔庄為起點,集集街方面,則在余步青(官職不詳)、張力的指揮下,同樣率領1500名士兵,以集集街為起點,此外並募集台灣人夫1000名(石工等)配置於各方面,另也多少使用蕃人人夫,而於光緒13年12月動工,翌年2月竣工。但該軍隊聽說仍然同樣服其勞役。

本道路由東方的拔仔庄(海拔464尺)向西沿姑魯安溪的左岸而行1里8町餘後,開始折向西北,進入オホアン山腳,登爬傾斜70度的坡道並向西稍許彎曲後抵達那實達社,距離5町,距拔仔庄1里14町41間,海拔2263尺。此間於山腹僅存20餘間舊道的形狀,路寬3尺,以石設階,其餘盡失原形,不辨位置,但目前蕃人所通行之處,應是舊道的遺跡。從那實達社出發,稍向東前進(舊道經那實達社一直線朝山巔攀登),與舊道會合後,折向西北一直線抵達オホアン山南端的一處山角。由此向正北攀登,抵達一座山巔,高5520尺,距那實達社2里32町45間。由那實達社到此,坡度甚陡,為雜木林,雜草茂生,且常為雲霧所鎖,水氣甚多,道路失去原形,亦有一大崩落之處。根據現存的地方,路寬1間至O間,兩端打入杭木,將雜木的圓木(直徑4、5寸,長2間)橫放,作成擋土牆及階梯,但因坡度甚陡,其間隔也因此甚密,惟悉數已腐朽,僅各處殘留片斷。而每距離1至2町,路旁有約2至3坪整地的歷歷痕跡,此乃守備兵駐屯的碉堡遺址。由此再向北前進1里19町,海拔6451尺,此間經過オホアン山的部分山巔,向西繞過該山絕頂的東側,雖多少有高低,惟大致平坦。但舊道悉數埋在草叢之中,且千古老木受風害而縱橫亂倒。西方是絕壁,有頗危險之處。此間道路僅在局部陡峭之處造階梯,其材料多為扁柏,樹圍3、4丈,採伐大木,使用切成長約2間,裁成寬7、8寸的木頭,亦有間用雜木之處,但此雜木盡已腐壞,僅扁柏的材料依然留存不少。另毫不吝惜濫伐其大樹後剩餘的部分到處遺棄路旁。再前進1里12間,抵達倫太文山的一角。海拔8596尺,此間北為馬太鞍溪水源的一部分,南為姑魯安溪的水源地。兩溪谷左右相逼,成為相當的斷岸。河寬不過3、4尺,僅以一縷的山脈連絡前方。道路亦即沿其山背而行,危險無以倫比。然其傾斜嚴重處,雖成約80度左右的角度,惟相當仔細地附上階梯(其形狀宛如攀爬梯子)。不過如今大部分已遭破壞,通行上最為困難。其雙方的溪澗中,茂生冷杉、鐵杉、松、扁柏等。由此行進15町7間,抵達絕頂,海拔9322尺,此山稱為倫太文山。此間的階梯也都用扁柏木材。

從倫太文山出發,下行1里14町35間,海拔高度顯示7903尺。由此附近起的舊道,宛如一直線下降,但因到處有崩壞而無法通行,因此路線自然變更為稍微向左彎曲而經過大森林後下到溪底。此即馬太鞍主流的上游,距離23町30間,海拔6154尺。由倫太文山的絕頂到這裡,有坡度輕緩的地方,也有陡峭之處,階梯的材料,木石相混,溪水(由拔仔庄到此成一溪流)目前深有21尺,其源頭發源於雪山東麓,匯集諸小溪,約行2里左右後經過此地,再曲折迂迴形成數個飛瀑,約3、4里後注入馬太鞍社的東北方而與花蓮溪合流。聽說可沿此河流通行。橫渡溪流與舊道會合,再一直線攀登東界嶺1里1町24間的距離,抵達山頂的一部,海拔9388尺。此間盡是險阻的坡道,途中橫渡一小溪,水雖不多,但有70度左右的傾斜,因為宛如瀑布般,漲水之際不易通過。路旁是松、冷杉、鐵杉的森林,階梯的模樣與它處無異。由此起朝山巔的稍稍平坦之處向北前進約12町22間,抵達東界嶺的第一峰,海拔9520尺,蓋為本道路線中的最高地。由此起再向西折,蜿蜒下降約34町27間,抵達海拔7837尺的地點,舊道由此向西南一直線下溪流(濁水溪支流的上游)10餘町,抵達簡勿社的南方,海拔4174尺。分水嶺以西,斜度稍緩,除了局部地區,其餘均未設置階梯,然此附近一帶的土地,蕃人歲歲年年焚燒草木,因此山稜盡皆禿赭,放眼四處,無一樹木,且地質脆弱,因是粘盤岩層而處處崩壞嚴重,頗成慘狀。清水溪匯集此附近的溪水後向西奔行,河身深,形成溪谷,河寬頗窄。由此向右岸的山腹攀登11町27間,抵達海拔4933尺之地。溪水向上約有850尺,發源於南方大崙山之處的一溪水,以相當陡峭的斜度激奔而來並在此匯流。目前水甚少,河寬僅約2、3間,洪水之時,河寬10間餘,水深達8尺左右,且流出很多土砂。由此起約24町餘,抵達蜘蛛產社,海拔5049尺。從這裡起2里14間,路旁300米的上方有加年端(カネトアン)社。由此起19町22間有貓府蘭分社,再由此起19町2間,抵達貓府蘭本社。郡大溪由南方奔下,在此匯流。此邊雙方的山腳依然相逼,因此河寬不過10間,由此起2里9町37間,抵達卡(カットア)社,由蜘蛛產社至此的6里13町之間,曲折升降清水溪(濁水溪的支流)的右岸上,雖無甚為陡峭之處,傾斜仍有60至70度。沿著山腳側面,大致行走在粘盤岩的崩壞之間,路幅寬處達3、4尺,狹窄處僅5、6寸,因此通行頗為困難。卡社位於山脈的北面、濁水溪主流的左岸上,然此山脈在此被濁水溪流所斷絕,因此道路在分水嶺以西主要走在山脈著南側,直到卡社才首度出北側而向山端的南方繞行分歧,其一是依然沿山腹而下,在蚊蚊社的南方渡溪,另一是由分歧點立刻下溪畔,左右徒涉曲折的溪水5次,抵達蚊蚊社。溪畔海拔2095尺,此溪寬7、8間,水深僅2尺餘,洪水之際,溪寬15、6間,深2丈。兩岸均是屏立的絕壁,高者達150米,低者亦有45米,岩質頗堅固。由此稍微攀登,經過蚊蚊社,繞行山腹而與分歧線會合,越過一小山脈,經過閩文社,蛇行後終於抵達溪畔(濁水溪主流)。由此以西,目前盡皆通行溪邊的砂床而未借助舊道,因此到處認得出的舊道所在,很多都是雜草叢生,無法識別。從卡社6里14町後,抵達拔社埔。此地海拔1666尺,由此仍走溪畔,徒涉數回,3里餘後抵達頂崁庄。這裡若是雨季,溪水氾濫,溪畔皆無法通行,因此聽說都走山腳的舊道。由此經社仔庄2里餘,抵達集集街。此間變成本島的一般道路,所以並無特別記載之必要。

另外,此道路大致是由山巔連亙山巔而選擇可及的高地,並首先是以避開溪水為目的,此事殆無疑義。然而,雖無水害之地,但使用此一方法,一開始就對斜度狀況完全無視,因此,今天若有傾斜之地,而想要局部變更讓其曲折迂迴,以使斜度變得比較輕緩,對於道路多少有概念的人來說,是都會認同的。但詢問其設計應迂迴幾次時,其回答卻頗有道理。亦即像本道路一樣,在避開天災的同時,也必須採取避開人禍亦即蕃害的手段。今天如果通過低地或頻頻彎曲的地方,則給敵人可趁之機,而讓自己處於不利的位置。蕃人的通路也是一樣,要知道,這些是多少含有作戰意義的,豈只是議論道路的單純問題。但像這樣的條件,是清國時代的殘夢而已經屬於杞人憂天的層次。

河川方面,拔仔庄有姑魯安溪,目前河寬3間,水深1尺,洪水時和寬10至15間,深6至8尺,發源於倫太文山南麓,匯集附近的溪水流經2里餘,經過拔仔庄而在水尾與秀姑巒溪匯流。主流對於目前道路(指舊道),雖是無關痛癢,但若將來的道路或鐵路計畫上而想要利用此溪谷時,就有非常大的關係了,因此在此作揭露。從倫太文山的西北麓、東界嶺的東南麓大深谷向東流入的是馬太鞍溪,河寬2間,深1尺,洪水時,寬幅10間,深及6、7尺,發源於雪山的東麓,匯集數多的溪水,在數個地方激湍成瀑布,曲折環流約4里後,注入嗎黎馬憩原野而與花蓮港溪合流。道路如想橫切本溪,一旦洪水之際,則不免遭阻斷,且是將來要開鑿此方面交通之便時最為關係重大的河川。

在東界嶺東南山腳中,有注入馬太鞍溪的一條小溪,河寬不過2間,但有傾斜約70度的飛瀑,一旦河水上漲時,有通行之難。

濁水溪支流的清水溪,匯集東界嶺西麓及雪山、秀姑巒山、郡大山、丹大山、西巒大山等諸溪水而至蚊蚊社的南方與濁水溪匯流。其發源於東界嶺者,至蚊蚊社的匯流點為止,幾成一直線。道路到簡勿社的南方是通過溪畔亦即其右岸上的山腹。然而,從茄弄社的南方起至簡勿社的南方之間,因為是通過溪畔,所以氾濫之際,必須走茄弄社東方起的山巔。其他有數個由各地山上流入的小溪,但並無特別困難之感。大致而言,舊道與溪水的關係比較少。

濁水溪發源於埔里社東北方的山中,經過卡社西方狹隘的溪間後,與清水溪會合向西折注入集集方面,因此本道路一定必須經過此溪流,而成為路線中有關河流的第一障礙。

以上的河川,相信都很容易架橋,當然,在變更路線的情況時,不作過調查,是很難下定論的。


3.廢道的理由

一如前章所述,本道路斜度甚陡,因此清國政府雖投入巨資苦心經營,但如今過半已失原形,完全化為廢道,而僅不過偶而有蕃人往來而已。這雖然也歸因於未加維護修繕,但原本地形上就不具備道路的資格,而在短短時間內開鑿完成,其無法永久保存固不待言,然而其全然成為廢道的理由,除此破壞之外,也有很大的障礙,亦即是蕃害。

本來,此道路的地理上剛好位當北蕃、南蕃與平地蕃的邊界點,其北蕃中,有木瓜外蕃,有木瓜內蕃,有カンタ蕃。南蕃中,有丹蕃,有巒蕃,另東方平地蕃中,有馬太鞍社,有巫老僧社,有入子山社,有周武洞社。過去6、70年以來,此三種族頻頻爭鬥的結果,如今仍相互敵視(木瓜蕃與平地蕃在明治33年7月和解以來,已經相互往來),在今天動輒鮮血相見的情況下,開鑿當時的蕃情如何便不難推測了。事情雖然如此,清國政府的斷然決行,其銳意經營台東及其英斷,實在令人驚奇。但因為蕃地經營第一要件的撫蕃方針錯誤,其結果造成莫大的事業化為泡影,同時經綸方略愆失,終至無法收拾,豈不令人嘆哉?

一開始,隨著道路開鑿的起工及工事的進行,在每距離1至2町的地方設置碉堡,並駐屯10名左右的兵力,且讓其協助工事。總兵員號稱三千。然而對清政府多年威壓感到憤怒的北蕃,經常伺機出沒,屢次奪取首級,聽說多時1天擊斃8名,其全線究竟多少人遭殺害雖然不明,在分水嶺以西,有12名遭殺害,其加害蕃主要是埔里社後山的カンタ蕃(聽說卡社、蚊蚊社的蕃人也是加害者)。其他工事中因罹患疾病而死亡者甚多,其數不詳,而工事一旦竣成,在分水嶺上駐屯30名兵力,其他各所(碉堡的數目不詳)個駐屯8至10名,總數配置達250名,專職道路守護之責,因此一時交通繁忙。但其後因蕃害頻仍不絕,因此除團體旅行外,無獨行的旅客,且毀壞之處未加修繕,以致往來幾乎斷絕,因此在光緒15年終於撤除守備兵力,於是乎本道路全數歸於廢道,而成為狐狼跋扈之地。

4.有關道路、鐵道路線及電信架設之卑見

本道路原本是清國政府為開發台東豐富資源而興築的大事業,但因無法收效而空廢。其廢道理由已略如前述,如今其理由之一的蕃害倘被消除,則將之修繕以重啟台東門戶的時機相信即將到來,因此在此擬針對此次實查處的地形及台東將來的經營,聊陳卑見。

本道路大致有70至20度的斜度,清國政府唯恐蕃害而盡可能連亙山巔與山巔之間,而不採曲折延長讓斜度輕緩的手段,惟原本的地形甚為陡峭,宛如將碗伏於盆中,所以即使變更其局部路線,也無法獲得滿意的斜度。因此以國家的大事業而言,與其必須變更過半的路線,倒不如更換道路變成鐵路也許比較有利。但吾人並無鐵路的經驗,因此不管道路或鐵路,以下謹就稍稍有希望的二、三路線,提供當事者將來的參考。

道路

一、由拔仔庄北行山麓並沿馬太鞍社的西方山腹抵馬太鞍溪,向西進入溪澗,攀登馬太鞍溪的右側,彎曲迂迴後抵達倫太文山與東界嶺之間的溪底,從溪的盡處向東折逆行倫太文山的山腹後向東奔行,由此再西折抵達雪山的中腹。由此北折,一抵達東界山嶺的半腹就向北行,在此轉南後再向北折抵達山巔。由此以西,主要透過舊道做局部變更就可以了。

說明

此路線尚未經實查,途中也許有不知道的障礙,但倘幸運沒有障礙(多少一定會有障礙,但要起大事業,就必須有將之打破的英明決斷),則起點拔仔庄海拔140米,分水嶺2887米,其差距2747米,此距離約48900米(預測),約保持1/20左右的斜度。另由分水嶺以西約43197米後抵達濁水溪,溪畔的海拔635米,與分水嶺的差距2252米,同樣可得1/20左右的斜度。倘若以上的斜度有錯,相信一定可以維持1/10乃至1/15的斜度。

拔仔庄位於將來台東的中央樞紐位置,北經大巴塱約13里餘抵達花蓮港,南2里餘貫穿水尾原野,利用秀姑巒溪4里餘後抵達大港口。西南27、8里餘可抵卑南,因此清國政府曾經計畫將台東衙門設於水尾,以花蓮港、卑南為其兩翼,並疏濬秀姑巒溪,在大港口築港,所以相信其以拔仔庄為起點修築道路是有相當大理由的。

二、以花蓮港或新港街為起點,繞行西南木瓜山的山腳,蜿蜒抵達馬太鞍,再沿馬太鞍溪左岸,在適當處渡溪,至倫太文山的北麓抵達第一項的路線。

說明

此路線到分水嶺的距離,約和前項相同,所以其斜度應該沒有大差別,然而因為要渡過幾處的溪流,架橋上很困難。

三、以拔仔庄為起點,進入西方的山腳,穿越那實達社後轉向西北,再繞東南曲折1、2次,攀登オホアン山的南角,蜿蜒北行抵達倫太文山的南麓,向北繞行出該山的西側,與前述第一項的路線會合。

說明

此路線並非一定無望,與前項的路線相比,距離上有稍短之感,因此斜度應該比較陡峭,約在1/15左右。

鐵道

一、最有機會的路線是道路第一項的路線,亦即以拔仔庄為起點,持續北行山腳,繞過馬太鞍社的西方進入馬太鞍溪,再沿溪流右岸盡可能延伸後彎延溪谷抵達東界嶺的東南麓。此地比拔仔庄高2740米,與拔仔庄的距離應該有52000-53000米。由此道東界嶺嶺開通隧道,抵達茄弄社附近時,直徑距離不過2-3哩而已。由此上爬濁水溪支流而發源於雪山的清水溪的右岸,抵達蚊蚊社的東方,以鐵橋橫渡濁水溪(架橋的地點地盤相當堅固)後,依然沿舊道而可達集集街。

二、本線以水尾附近的山麓為起點,沿北方的山腳抵拔仔庄,再入姑魯安溪行走溪流右岸的山腹後抵溪頭,繞向北,由倫太文山的南麓通過茄弄社附近的隧道,其直徑約達4哩,由此以西與第一項的路線會合。

以上所記錄的都是道路、鐵路的有望路線,但尚未經實測,乍見之下屬於臆測,不過這只是太過熱切希望交通的開設的情況下,希望提供探險者參考之用。

5.電信架設

電信架設是要看道路的開通狀況來解決的問題,雖然如此,以下仍依現況陳述卑見。距拔仔庄1里14町的地方有那實達社。由此到分水嶺約5里之間,都是森林,由於是各社蕃人的獵場,目前無法保持不妨礙的狀態,且分水嶺以西都是赭山,而散在其間的蕃社,尚未脫卻殺伐的氣風,相互之間有欠缺親密之感,因此相信在電線的保護上會遭遇頗多困難。以電線桿而言,其用材除了茄弄社附近有一些松木外,其他的樹木都失之於過大。

6.森林

由拔仔庄出發,從首度進入オホアン山的地方起,沿著舊道抵達東界嶺、亦即分水點的約6里間,都是森林。以前清國政府開鑿道路之際,雖有濫伐充作道路的階梯,但只是所謂的九牛一毛,其他都是尚未遭斧鉞之地,特別是倫太文山西北側的扁柏林,實在是稀有的大森林,其大者樹圍可及5、6丈,即使最小者,仍不低於1丈。其次是由オホアン山絕頂起橫亙西北面及左右溪澗並綿延倫太文山東南面的森林。樹種以扁柏、黑松、鐵杉、冷杉、五葉松為主,樹圍平均2、3丈,高達100尺。

其次是東界嶺山脈的東側一帶的森林。其樹種及大小與前面的相同。

再其次是オホアン山西南面及姑魯安山一帶的森林。其樹種是扁柏、黑松、鐵杉、冷杉、台灣衫、椎、樫及其他雜林,樹圍平均7、8尺。

以上區分為四大區的森林面積、樹種及價格概算如下

第一區(扁柏林)倫太文山的西北側

面積:1214萬4000坪

樹木數量:40480棵

價格:40萬4800圓

備考

1.面積:係根據假定由倫太文山的絕頂起稍微曲折抵達馬太鞍溪上游溪底的距離為9400米,其直徑距離,即東西約5000米、南北約8000米所算出(因為大霧的關係無法遠望,但相信應無大差)。

2.樹木數量:係假定300坪1棵所算出。

3.價格:係假定1棵10圓所算出。

上述的地方位於海拔6154尺至9000尺之間的高地斜坡,在搬出上,係想像可以利用馬太鞍溪而認為是頗具價值的森林。

第二區(扁柏、黑松、鐵杉、冷杉、五葉松林)自オホアン山絕頂至倫太文山東南側及左右的溪澗

面積:1461萬2400坪

樹木數量:42768棵

價格:12萬8304圓

備考

1.面積:係假定東西直徑5400米(實測距離)、南北7850餘米(預測)算出。

2.樹木數量:係假定300坪1棵算出。

3.價格:與第一區相比,在搬出上稍微困難,因此以平均1棵3圓算出。

本區北方的溪澗因大霧而無法識別林相,但其森林尚綿延遠至東北方,惟其樹種無法確認為扁柏,其後的探險者倘由馬太鞍溪溯行,恐怕將會發現稀有的寶庫)。

第三區(扁柏、黑松、鐵杉、冷杉)東界嶺南側

1.面積:393萬2500坪。

2.樹木數量:1萬3108棵。

3.價格:3萬9324圓。

備考

本區南方溪谷之窮盡之處、亦即雪山東麓,接續倫太文山西北面的扁柏林,但因地勢彎曲,無法觀看其林相,但恐怕依然是扁柏林。

第四區(扁柏、黑松、鐵杉、冷杉、台灣衫、椎、樫及其他雜林)オホアン山的西南及姑魯安一帶

1.面積:約2000萬坪

2.樹木數量:6萬6666棵。

3.價格:3萬3333圓。

備考:

1.面積:面積甚廣,且山谷交錯,乍見之下,難以目測,應該不下2000萬坪。

2.樹木數量:係假定300坪1棵算出。

3.價格:係假定1棵平均50錢,而良材不超過半數算出。

總計面積568萬8900坪。樹木數量16萬3022棵。價格70萬5761圓。

上述的面積,樹木數量及價格,都不過是探險者目測而已。實查之際,當然會產生多少差異。但即使假定其數目減半,仍然有35萬餘圓的鉅額數目。豈非有望的財源乎?特別是這些森林都是千年的老木,已達採伐期,並無存置的必要,倘能好好加以利用,對台東的經營上將有不少的幫助。像道路開鑿,也不足以太過憂慮才對。

其他遠位於倫太文山及東界嶺南方的璞石閣西北山地,可以望見整片鬱鬱蒼蒼的森林。蓋本島中海拔5000尺乃至8000尺的土地,因為屬於針葉樹帶,此森林一定有台灣松、鐵杉、冷杉屬或楠木、扁柏屬的種類,而且面積也頗大,所以其深藏之富源不計其數。然而即使有深藏之富源,但倘無搬出之手段,則幾乎不值一顧。幸好該方面有注入秀姑巒溪的太平(タビラ)溪,即使無法全數搬出,能搬出幾分之一,相信也是為數不少的財源。為了台東的經營,希望能將探險行動付諸行動。

7.原野及耕地

如上屢次所述,由拔仔庄至分水嶺之間,因為盡皆大森林,所以並無可稱原野之地。且除了距拔仔庄1里半餘山腹的那實達社外,全是無人之地,所以也無耕地。那實達社以上的山地甚為險阻,山高谷森,且冬季寒冷,其大森林也非蕃人憑己之力可以開拓,原本亦是各蕃族共有的獵場,這些都是之所以無人的理由。未來可稱為土地之處,在オホアン山巔附近,地質豐肥,且多少有可耕之地,可以移住少數二、三的蕃社。

8.蕃社數及戶數人口
由拔仔庄至分水嶺之間,屬台東廳管轄,蕃社有三,其社暝及戶數人口如下

社名 與勿東社 那實達社 肉肉勿社 合計

戶數   6 4 7 17

人口.  47 24 35 106

頭目名 彭加納 – –

備考

那實達社、肉肉勿社原本是與勿東社的分社,所以沒有頭目,但那實達社的「シカウ」、肉肉勿社的「タリマン」,在內部擁有勢力,隱然有頭目的位置。

與勿東社位於由拔仔庄向西溯行姑魯安溪約1里左方山腹高約2000尺的地方,那實達社位於與勿東社對岸舊道路的西側,高2263尺,肉肉勿社位於拔仔庄西南方的山腹、高約2000尺的地方,距與勿東社的西北方約20町,惟以上均屬「マノアン」種族。

分水嶺以西,沿道上有十餘社,均屬斗六廳管轄,其社名及戶數人口如下

社名 戶數 人口 頭目及年齡

茄弄社  5   30  イバン48歲、タリバン52歲

丹大社  13   280  ラヤム40歲

簡勿社   7   150  リワロー60歲、サイヤ67歲

蜘蛛產社 7   105  モウツ65歲

拔老母社 14   300  テホン35歲、ホクホク65歲

呇哮安社 11    45  モウツ38歲

哞錢閂?社 4    53  ケツウ48歲、ラヤン61歲

興武郡社  3    45  バヘン50歲

タハバン   6   35

イソツ    3    18

貓府蘭社   9    87  ラワカ

貓府蘭社分社  4   30  タオレン

蚊蚊社    30   200

蚊蚊分社   5   37

カワトア社  74   538 タリル

イトアン社  5    32

カネトアン社  5    47

合計     138   1539

備考

茄弄社以下八社總稱丹大社、丹社或丹蕃,屬「マノアン」種族,言語、風俗均與我璞石閣附近的高山蕃相異。依據他們的口傳歷史,此丹社為「マノアン」種族的始祖,其祖先據說誕生於高聳在該社南方的大石嶺絕頂,並繁衍子孫,因缺乏食物,進而咬食橫陳於該絕頂的不等邊方形的大石,以致形成現在的形狀。之後子孫終於四散。

「ハバアン」(タハバン?)以下九社據說總稱為欒蕃,同屬マノアン」種族,因此言語風俗無異。

9(原文缺漏此編號)

10.蕃情風俗

從拔仔庄至集集街的道路幾乎就是南蕃、亦即「マノアン」種族與北蕃、亦即黥面蕃的邊界線。一如地勢所示,剽悍的他們,特別以獲取首級為無上的榮譽,所以豈能平安無事乎?隨著雙方子孫的繁衍而相互接近的結果,終至發生衝突,爾來數十年間爭鬥不絕,實際上,兩年前木瓜蕃(哪一社的蕃人不詳)襲擊簡勿社並獲取一個首級後逃走。於是丹蕃聯合八社圖謀復仇而激烈爭鬥。據說當時如今的丹大社頭目「テヤム」突圍擊斃八人,其勇猛的讚譽聲響遍敵我之間。與馬太鞍及拔仔庄附近的平地蕃,聽說在5、6年前為止,屢屢爭鬥,幸好近年來沒有衝突,不過仍相互敵視。3年前丹大社人槍殺1名與勿東社蕃人,但這是看錯是平地蕃的關係,所以沒馘首就逃跑了。原本與勿東社與丹蕃不僅是同種族,還相呼通婚,交往上頗親密。

丹蕃與欒蕃(又稱郡蕃)原本雖為同種族,但相互敵視,在比較其勢力上,欒蕃在人數上有優勢,丹蕃在勇敢上有優勢,因此常相互警戒,但近來未有爭鬥。這應該是不想因一時的衝突而結怨,並認為和解之舉才是大家希望的。

以上的丹蕃、欒蕃,在每一社中都會住一戶土人,從事蕃刀的製造並賣給蕃人而擁有很大的聲望。槍械、彈藥的偷偷進口,無疑是經由這些土人之手。而他們對其他土人的入社,不僅很猜忌,還加以殺害。這應該是這些先來的土人擔心自己的利益遭奪取而唆使蕃人的關係。

風俗上,一般與「マノアン」種族略同,僅記錄其不同處。

台東廳管轄內的與勿東社及其他二社,與璞石閣附近的高山蕃沒有什麼差異。

斗六廳管轄內的丹蕃各社,其所在的地質都是粘墾岩,因為崩壞或年年燒山的結果,舉目所見沒有樹木,因此土地貧脊,不令人意外。342030

2521116153

11.蕃產物及耕作法

221115

12.輸入品的種類及槍械彈藥

1234

13.雜錄

123456789101112

二、日誌

48

9

10

11

15

12

1

43030

5

2237212

46103131222

13

1411

148432172

112341234353141

15912121231597080114226313045706721441

16740

6084641031521637

17830

93221983513

1873010309388952095

30122751478224524024523

4305412214

1918410112345678318

630116350118

20102

1430

217445613

2263055614

237319116330518

24

233

25108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