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山行

譯註:本文譯自沼井鐵太郎「綠山行」,刊於台灣山岳第五號(1930.9.20)。

濃綠原生林的觸感與純粹清水躍動的溪谷氣味!那裡有身心靈完全投入而追求山行幸福的男子。

一、由阿玉溪往宜蘭

(本章及以下各章的參考地圖為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深坑」(シンンカウ)及「宜蘭」(ギラン))

我們是從火燒樟溪攀登落鳳山再沿稜到大桶山來開始台北附近的「綠山行」的(註一:)

當時更放眼深奧處(南方)的桶後溪流域

思慕起那感覺像栩栩如生的巨獸肌毛般茂密而豐饒的原生林與穿梭其間的溪谷

第一回的阿玉溪行也就因此而提早了腳步

昭和2年7月初

午後出發往烏來

進入桶後溪左岸的道路

在ラガ社(註二)的跟前搭了兩張帳篷

一行有生駒高常、井上一男、小林六之助、古平勝三、渡邊平作、中根信重、劉金定、謝全諸氏及我

翌晨將天幕拜託烏來駐在所回送到郡役所

然後我們就精神充沛一口氣想要越過宜蘭般地往溪谷深處前進

當時的道路和如今的台車道不同

是帶有非常豐饒的蕃山繁茂與思古幽情

從烏來起十町是草山

但前方正好腦丁剛剛開通

是緩緩上下山腹的幽靜森林小道

鳥巢蕨(オホタニワタリ)及蘭類以有趣形狀附著的ウライガシ等大樹、在這些樹幹上翩翩起舞的美麗蝴蝶、被地上傳來的腳步聲驚嚇而逃走的松鼠(リス)、蕨類與秋海棠花(ベコニヤ)的毛氈、從岩石迸出的清冽小溪流、蛇木之橋、彷彿想起來般出現的蕃人燒剩的樟樹殘骸與生蕃芋田(セイバンイモの畑)、隱約在樹葉中的谷水之光、仰望對岸山峰的容貌變化、壓湧般的山之綠、日光窺射道路的有趣畫面、彷彿有種紅色芳香的空氣等等

這些經過森林中的蕃界道路景物

雖非此道路所獨佔

但自從曾在霧雨之日時從烏來步行到阿玉駐在所以來

這變成我非常喜歡的散步道路

大約1小時後抵達阿玉駐在所

此處是面向阿玉溪與桶後溪的匯流點、從大保克山北稜衍下的山腳的一部分

海拔約1600尺

因為四周是稍微有開拓的草地

所以是從烏來附近過來也很容易知道的地點(註三)

一來到這裡

深山的氣氛非常濃厚

又依村上巡查的說法

這裏常降霜

偶而也下雪

從駐在所的庭前凝視烏來方面的獅仔頭山(註四)變化的山容時

讓人感覺昨天從台北出發一事是和現在的我們彷彿沒有關係的遙遠之夢

我們悠閒地從阿玉駐在所下往右方

那一帶突然變成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樹齡年輕樹林

一邊和村上巡查談話一邊循阿玉溪左岸的腦寮道前行時

在第二個大溪的匯流點附近

出現了製腦會社的阿玉詰所(註五)營房式(バラック)建物

時間是早上9點

詢問留守的本島人說

此處的主任佐佐木氏去了前方的腦寮

所以就暫時先擦汗、享用茶水後

仍然由村上巡查響導前進

不知道是否因為由阿玉溪越嶺宜蘭在事後非常辛苦?

抑或因為看見最近持續新開的台車道?

導致我的記憶實在非常模糊

總之我記得後來遇到製腦會社的主任

不久渡過阿玉溪

在河床的石頭上吃起第一次的午餐(上午11點)

溪谷雖狹小

但以美麗的濃淡色階潺潺而流

兩岸的森林包擁聲響而守護著美麗的沈默

村上巡查從這裡起隨行約1小時餘後回返

我們在製腦會社人員的嚮導下

下午1點半左右抵達大的匯流點(註六)

20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