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註:本文譯自木田文治「桶後溪流域の山々」,刊於1933年台灣山岳第七號。
(註:桶後溪流域的群山請參照台灣山岳第4號16頁,同第5號106頁,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8頁,同第4年55頁)
昭和5年12月29日至昭和6年正月3日
從台北往新店、龜山、烏來、阿玉、桶後溪、台灣製腦會社假泊所、大礁溪山(桶後溪左岸、蕃地地形圖宜蘭圖幅、海拔3927尺無名峰)、落鳳山(ロホン)連嶺(桶後溪右岸、蕃地地形圖深坑圖幅、由3460尺峰到落鳳山)、阿玉、再循來時路經新店歸抵台北
一行:齋藤三男、永石淳一、澤谷迪吉、木田文治
無人夫、無嚮導
一、概念
如果嚴格列舉桶後溪流域的群山
則左岸(蕃地地形圖宜蘭)有由阿玉山微微向東北烘爐地山連嶺中的無記名海拔4012尺峰(下阿玉山)、4250尺峰(譯註:中阿玉山)、3927尺峰(譯註:大礁溪山)、3950尺峰(譯註:小礁溪山)以及抵達2714尺峰(譯註:今無山名,834米峰)的鞍部(由桶後溪通往宜蘭的鞍部)
右岸(蕃地地形圖深坑)則有從烘爐地山微微向西北落鳳山連嶺中的無記名海拔3460尺峰(鳥嘴山)(譯註:鳥嘴尖山)、3038尺峰(譯註:金紙崙山)、2950尺峰(譯註:桶後崙山)至落鳳山(3080尺)為止
這些都是蕃地
目前是台灣製腦會社的事業用地
聽說光是此流域就有一千數百人的本島人腦丁分散在各地
但奇妙的是
據說自古以來並無蕃人棲息
可能是因為這樣
也看不到很多蕃地常見的開墾跡象或蕃地獨特的焚燒跡象
因為目前尚未進行大規模的砍伐
所以還可以看到新店溪源頭附近的廣大原始林
盜伐情形也很罕見
因此可以看到自然原始林的身姿
亦即除了特殊調查隊或企業家或像我們這種好事之徒者外
是少有文明人士踏足的地方
以上諸條件是讓我們一行捨棄名山而被這些低山所誘的原因
像中蠱般漂浪在此一深林的印象
隨著時間的經過而更加深刻
而且鮮明地甦醒起來
永石君說這是「完全隱蔽地球肌膚的場所」
這實在是表達上非常簡明的詞彙
即使踏足溪流也不會污濁
這說明了桶後溪源頭附近的清冽程度
維護森林與水的交響樂仙境與自古以來的原生林
不就是我們的永恆任務嗎?
二、紀行
昭和5年12月29日早上9點16分從螢橋驛出發
新店下車
順道到文山郡役所完成入蕃手續
10點30分從新店出發
各自的行李中裝滿了6天的糧食、露營所需的防寒用具等
再加上還帶了天幕、以及為了預防進入陌生山域而發生意外事件所準備的繩索
其重量還真不是一般的重
揹著沈甸甸上肩的背包上路
所以腳程快不起來
11點45分抵達伸丈坂
快速地完成午餐
天候是台灣北部冬季特有的陰鬱天空模樣
最後就開始下起小雨
令人不得不憂鬱
中午12點15分起身
下午1點5分抵達龜山渡船場
1點30分抵達三井合名會社龜山派出所
在此請託輕便台車後鬆了一口氣
2點10分搭上台車
3點35分通過烏來
5點抵達製腦會社阿玉詰所
冬天的日腳短
台車也意外花時間
從龜山出發後雨下得越來越大
這會讓路線的踏點變差吧
早上從台北出發時要是沒下雨
那預計下午4點前抵達阿玉
然後在阿玉溪與桶後溪匯流點附近的好地點久違地在天幕中作起露營之夢
但一抵達阿玉
已經日暮黃昏
再加上下起傾盆大雨
搭天幕等根本無法順利進行
阿玉詰所主任大澤兄一副不可思議地瞪大眼睛說
「今晚務必在榻榻米上睡覺。明晚起愛在哪裡露營,就悉聽尊便」
於是大家就一起上榻榻米睡覺
大澤兄是阿玉到桶後溪畔的總監督
所以對這方面的地理很熟悉
我們也希望請教大致的基本概況
這讓我們上去叨擾增加了幾分動機
該氏果然一如預期對桶後溪附近的地理相當熟悉
我們因此幸運地獲悉了此次預定路線的概略而變得幾分輕鬆
在他誠心的款待下
讓大家耽於愉快的對談而忘了明天要早早出發
戶外的雨聲越來越大
隨著夜更深
阿玉溪的水勢迴盪山峽間而越發響亮
這樣一來明天就必須冒著豪雨強行到桶後溪假泊所
令人擔心大家的行李過重而無法提高速度
所以向大澤兄請託雇用一名人夫
他答應並說好
實在真慶幸
於是就放心地鑽進溫暖的被窩就寢
並在雨和溪流的交響樂伴隨下
進入愉快的夢鄉
12月30日
早上5點40分起床
整理要交給人夫的行李等
進行出發前的準備
夜來降雨稍歇
但這雨也不是一般的雨勢
今天的道路以前曾經走過
所以並不會那麼辛苦
一名本島人夫來了
也完成出發的準備
8點35分
從阿玉出發
不久即渡過阿玉溪一座奇怪的獨木橋
來此一看
水量並沒有很大
渡過之後不久即是阿玉溪與桶後溪的匯流點
短暫前進後
是沿著桶後溪左岸連嶺山腹的陡坡
9點15分在此陡坡的約九合目地方稍事休息
回望之下
今天剛出發的阿玉詰所在遙遙眼下如煙霧迷濛的夢中般霞翳可見
懷念之情油然而生
左腳下從深深的森林下方傳來桶後溪的清流滔滔聲
並湧起白雲捲上來
右頭上方
在參差交雜的闊葉樹葉末梢中降灑的雨滴聲沁入胸中
與被突然的風吹而發出沙沙折葉聲一起嘩啦啦振落的雨滴
並未有讓人不舒服之感
四位山男不發一語地起身
行李雖然有點變輕
但還是無法兩手提上來的重荷
要說在晴天時連陽光都無法穿透的密林中的雨天迷濛鬱鬱心情
現在確實是陷在莫名所以的深深苦惱中
這樣的山路約每1小時就稍事休息地持續
這樣的情況
也就無法悠哉地閒晃吃路邊草而比較能提高效率
很快地在早上10點40分抵達12號腦寮
被汗與雨水弄得濕淋淋的身體
令人心情無比惡劣
立刻在溫暖的腦灶焚火烘乾濕物
感覺肚子非常餓
現在吃午餐有點太早
但途中無法焚火
也沒有可以坐的地方
於是就一面烤火一面吃完午餐
在休息的期間中
執抝的雨終於停了
低垂的雨雲也稍微變高
肚子吃得鼓鼓的
衣物還沒有全乾
但比起身體必須穿著襯衣及褲子內完全冰冷的濕衣物
還是有無以言喻的好心情
11點35分告別令人懷念的腦寮
之後開始緩上的稜線越嶺
踩踏從層疊樹梢上掉落的枯葉的鞋底觸感
實在難以形容
雨停的森林像披著淺霧之紗
給人一種神秘氣氛
12點50分抵達以前和沼井氏一行首度越嶺宜蘭時在雨夜中勉強搭起天幕並在聽著雨聲的情況下度過一夜的峠(越嶺點)
(註:參照台灣山岳第5號109頁)
是令人懷念深深的場所
齋藤君說
「那時候沼井兄的直覺超好。如此的夜晚,雖是這般狹小的地方,卻能決定在這麼好地方搭起天幕」
下午1點抵達25號腦寮
再度在溫暖的火前小休片刻
1點20分出發
又下起雨來
1點55分踏著倒木越過五重溪(ゴテン溪)
被雨霧閉鎖的五重溪更形幽邃之感
溪岸搭建了20號腦寮
在此避雨兼休息
下午2點12分出發
越過一處像峠的地方後
假泊所已經不遠了
自己也恢復精神
下午3點終於抵達假泊所
李永財夫婦應該在假泊所
但他們也因為過年而返鄉
所以房子只剩空殼的狀態
想起前夜聽大澤兄說「也許不在家也說不定。即使不在,因為腦寮就在附近,所以請向腦丁說要借用假泊所」
於是用記憶中的詞彙厚臉皮地向腦丁說
他一副同意的表情地為我們開門
四位山男溜進主人不在的家的陣勢
其氣氛敢請大家自行想像
人夫說要住在腦丁的住處
雨也變小
氣氛變得非常輕鬆
用從凡界遙遙背來的奇異美味料理
渡過幸福的一夜
四人獨佔遠離人寰的此一仙境
實在有點太奢侈
晚上8點30分
在祈禱明日好天氣的情況下就寢
12月31日早上5點5分起床
沒有雨
但雲低
氣氛上總覺有點低氣壓
但今天燃起非攀登大礁溪山不可的強烈慾望
(所謂大礁溪山是位於注入宜蘭平原的大礁溪源頭,所以主要是來自宜蘭這一側的稱呼)
蕃地地形圖中
是標示海拔3927尺的無名峰
山的海拔雖是不滿4000尺的低山
但全山完全被闊葉樹所覆
即使天氣等其他條件都配合
在探尋確實的路線上仍需要相當的注意力與判斷力
地圖上悠緩的稜線向著桶後溪大大地伸展
預估只要順利攀登此稜線大概就沒問題
但出發時又下起不巧的雨
早上的時候一點雲都沒有
但現在附近的山口已經被深深的雲所覆
從假泊所到攀附稜線為止
有衍伸出許多側稜
每一條稜都是不懷好意的老樹蒼鬱
心想要是腦丁在的話就可以探尋狀況
於是立刻去到前面的腦寮一看
腦丁早晨已經外出採樟腦原料
只剩老太婆及孩子寂寞地焚著火
昨天的人夫正在作回家的準備
他也是老腦丁
不過聽說對這附近的山完全不知
老太婆的談話都是指著大礁溪山方向
似乎這上面的高處確實有一間最深處的腦寮
這樣的話應該確定有被踩踏的登山路徑
以老太婆不太牢靠的談話作為事前的基本知識
在雨中進行焚火的準備
輕裝帶著午餐、換穿衣物、地圖與指北針
8點20分從假泊所出發
稍稍逆行假泊所後
碰到一條注入桶後溪的小溪流
在此離開阿玉道路沿著小溪流溯行後
立刻是斜度及胸的石階陡坡
短暫上行時
抵達本島山地常見的小而階段式特徵的稜線
老樹及其下的灌木林中
看到稜線的側腹通有相當踏跡的道路
在地形圖及指北針的引導下循此細道前進
雨越發劇烈的狂下
努力不讓自己變成被雨融化的泥土人偶
越發前進
林相隨著高度上升而變美
出發後已經一小時多的時候
前方有一個全黑的怪物隱在樹間向我們走來
我們在驚訝的情況下前進一看
原來是像會出現在西洋故事中的怪女
她為了從深奧的腦寮到下面搬運糧食而在傾盆大雨中全身淋濕
連腳脛都裸露地赤腳快速持續前來
果然一如假泊所的老太婆所說
確實深奧處有腦寮
我們所走的路也的確沿著目標的山側前進
然而路的右側似乎是深不見底的深谷
(當然因為充滿雲霧,腳下方狀況不明)
左側逐漸變高
沿著此路一直走會走到腦寮
發現此左側高起的地方一定是主稜
現在踏著的道路無疑是連結主稜的路
(註:齋藤三男認為此地並非主稜而是連結側稜的路)
於是一面注意一面前行時
發現了轉入左方的分岔路
毫無遲疑便認為是這條路地向左亦即向東前進時
從其地形來看明顯呈現主稜的相貌
雨像細竹大小般強降下來
再加上風助陣
使得四邊晦暝
只聽到激烈敲打樹木的風雨聲
逐漸隨著此細徑而行時
從風或其他物可以明顯知道
這次已經越過主稜而完全繞到東側了
(註:齋藤三男亦認為這個主稜是側稜之誤)
時間剛好是9點50分
在風雨中佇停
決定只和齋藤君兩人去探險
從此休息場所向主稜直登時
發現了直直攀登主稜上的砍伐路與古老但常被踩踏的道路
用地形圖與指北針再確定前進路線後
呼叫兩人後終於要直登了
斜度如地形圖所示相當悠緩
大家也都精神抖擻
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抵達山頂上
時間剛好是11點
雖然站上山頂
但這實在也太慘了
這不過是隆起像土饅頭般帶點圓形而極其平凡的峠罷了
我們所登爬的砍伐路不知道還延續到前方多遠
風和雨越來越激烈
依舊從裡面是汗、從外面是雨
再加上風一逕地吹
變得更加寒冷
展望全無
不知道究竟是抵達山頂了還是只在途中?
從地形的狀況、攀登的時間以及高度等判斷
判定明顯在山頂上
前進砍伐路約20分後一看
路只是一逕的下行
其中有一度雨停了只有風吹
所以霧似乎也被吹開了
這樣一來
山的模樣也就稍微可知了
於是就這樣仰賴著不可盡信之事而焚火呆坐下來
就這樣和天候比氣長地狡猾地焚起火
毫不吝惜地使用準備來的材火
但被雨水淋到深入樹心的木材根本點不燃
如此一來就比不上純泰雅人了
然而搞笑泰雅人的耐力可是很少輸的
終於在傾盆大雨中燃起熊熊大火
在避開會燻的方向下取暖
熱水滾開了
飯也很好吃
狼吞虎嚥
有點塞鼻的情況下唱起歌來
畢竟今天是除夕(大晦日)
這些山之子是何等暢快啊!
可能是將人間葛藤拋出九霄雲外了吧
或自我放逐了吧
想起在山下苟延殘喘的文化人
上天會加以鞭撻也許是當然的
在這樣的思緒下
時間終於來到下午2點
很清楚難以對抗大自然
所以搞笑泰雅人的耐性敗下陣來而決定下山
山任其狂暴吧
人子畢竟還是依戀屋簷下的吧
我們一面留下小小的足跡一面下行登山道路
下山沒發生任何錯誤
上爬需要2小時40分鐘的路
回程花了2小時15分就抵達假泊所
下午約6點之後雨停了
頭上看到閃爍的星辰
甚至月亮都升上來了
星星的數量逐漸增加
明天就是昭和6年的元旦
以清新的氣氛互相談論今日的勞苦
祥和的時間持續數刻
10點50分上床
山歸返千古的寂靜
甚至沒有蛙鳴
在祈禱山幸盈盈的情況下送走昭和5年
昭和6年1月1日
早上5點起床
室內幽暗
戶外寂靜無聲
只有桶後溪的流水響著淙淙之音
出到戶外仰望天空
澄淨無比的天空整面星星輝耀
執抝持續下的雨也完全停了
不久仰望即將東升的初日之光的心情
除了是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心姿外還會是什麼呢?
大家都起床了
身心都是發自內心的虔敬氣氛迎接今天新一年的元旦
祝賀萬世昌隆的聖上萬歲
並祈求年輕日本的幸福
平地的現在
正是相互恭喜並在屠蘇的氣氛下一片祥和的里巷心情
而四位山之子則吃完早餐
為著今天即將要走的路線探查與打包行李而緊張萬分
一切的準備都就緒
告別此一靜謐而令人懷念的假泊所
住家的神明對我們這意外的闖入者大概也相當驚愕吧
心緒安定地出發
時間是9點30分
依據地形圖
今天的路線大體可以掌握
但站在溪畔要找出渡過對岸的渡涉點並不是那麼容易
不得已只好呼叫假泊所前的老太婆詢問
但也不得要領
溪流以相當的水勢流著
約花了1小時
終於發現比較安全的渡涉點
這是位於假泊所上游4丁左右的地點
一行中的勇士齋藤君先行渡涉
然後是永石、澤谷的順序
木田殿後
就這樣各自小心地安全渡過這水深約2尺、寬約20間的桶後溪主流
連日下雨
水量有增加
因此水勢也有點變強
全部渡涉完成共花了1小時20分
這是因為用積石所標示的渡涉場所在水量增加的情況下被水沖走的關係
幸好我們的判斷並無錯誤
抵達對岸一看
從該處起有相當被踩踏的道路
沿著道路稍微前進時
遇到分岔路
一是直接越過小稜線的末端
一是立刻往左沿小溪
起初稍微探了一下越過小稜線的路線
但有點像廢棄道路般的荒蕪
(註:齋藤三男認為「一是直接越過….道路般的荒蕪」此段,應是「一是沿桶後溪,一是立刻沿小溪,稍微探了一下前者,但感覺似乎是錯的路」比較正確)
沿小溪轉入左方的路好太多
於是就決定沿著此經常被踩踏的小溪道路前進
進入一看
有相當的落差
不過依然是經常被踩踏的路
所以大致就相信路線沒錯地繼續登爬
但逐漸越來越怪
約登爬1小時左右
抵達有腦寮遺跡的地方
山谷變開闊
剛好是吃午餐的時刻
萬里晴空
雖然熱但心情頗好
決定休息
吃完午餐
這和在阿玉從大澤兄聽到的絲毫不差
就完全安心地長休
這之後的步道離開溪心轉向左側衍伸的稜線
雖不像先前那樣
但還是一樣經常被踩踏的道路
不遠處也有砍伐開通的痕跡
繁茂的豬殃殃(八重葎(ヤエムグラ))相當難纏地阻擋前路
但這和從專賣局的腦寮巡視員與大澤兄聽到的約在一個月前開通的說法完全一致
所以相當放心
道路變成陡峭的攀登
行李很重
受到太陽的直射而出汗
腳步快不起來
但一行的精神十足
無暇拭去如瀑下的汗水一逕的攀登下
豬殃殃消失了
腳下變明亮
但踏跡消失
心想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似乎是在陡峭的稜線中腹
再加上持續下到昨晚的雨
踏跡會完全不見就不是沒道理了
樹下的草消失了
進入壯觀的闊葉樹林
雖然陡峭
但手點很好
與其探尋踏跡
決定朝稜線的脊梁直登
然而一行所登的東側稜線的西面、亦即剛好和一行相對的深茂樹林中有聽到人聲
豎耳一聽
原來在呼喚我們
一行也一面呼應一面繼續直登
1點40分抵達剛好是稜線的脊梁點
回望之下
從先前的廢灶根本沒爬多少上來
大家在樹蔭下放下行李
留下永石、澤谷2人
我和齋藤君兩人決定去探登山道路
主稜果然呈現令人舒服的緩斜面
是陽光從樹梢瀉不下來的闊葉樹林
花了相當的時間攀登
然而雖有山豬的遊樂場或踏跡
但看不到有人通行的跡象
現在才弄清楚
我們所攀登的此一稜線太靠西邊了
一旦知道錯了
就也不著急
連悠哉地在此深深的森林中搭起天幕聊天渡過靜謐一夜的厚臉皮想法都出來了
於是決定探尋登山道路與營地的走走探看
這是相當大條的稜線
沒有好的水源地
就這樣約探尋了20分
但依然沒找到踏跡
於是決定返回2人所待的地方並背起行李出發
時間是下午2點
約攀登1小時左右
才首度與從鳥嘴山向西衍伸的主稜會合
一來到此
就發現繞行此主稜的踏跡
在此又留下2人
由我和齋藤君2人飛快地登爬主稜一看
沒有發現人的足跡
果然只是山豬的跡象而已
不過已有大致的判斷
而且明天有明天的計畫
所以就決定爬到能爬的地方而且有展望的地方
登行之下
看到稜線上有一個小隆起
我們來到了與目前為止地形稍微不同的地方
也稍微有一些鹿的飲水水源點
這樣一來就確認了營地
於是登往此一隆起之上並攀登樹木一看
遙遙的東方
越過樹梢可以清楚看到鳥嘴山頭
時針指向下午4點
從這裡鑽樹叢到彼山的想法已然是暴舉的行為
回頭循著踏跡下溪谷的話會有腦寮
這一點由在攀登中聽到了人聲可以確認
有腦寮的地方即使沒有水池也有好水
所以我們就此決定並一口氣下到永石、澤谷2人等待的地方
4點20分抵達2人等待的地方後
立刻揹起行李沿山腹道路行進時
很快就認出眼下從腦寮直升的煙
悠哉的我們朝此而下
很快就看到屋頂
不久抵達腦寮
時間是下午4點50分
此即桶後溪第一號腦寮
亦即是今日踏入徒涉第一步的溪流源頭
回想起來真是十分愚蠢
不過看到腦寮時
真的是歡天喜地
立刻搭起天幕
今夜都可在整夜燃燒的腦寮灶火下溫暖地睡覺了
實在無比的慶幸
腦丁們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
因為很懷疑我們到底來幹嘛?
所以就簡單地回答「只是來玩的。要拜託借住一晚」
睡覺的地方馬上準備好了
我們開始深谷的晚餐
不知不覺間四周被夕闇所覆
只有腦寮的火炎熊熊通紅
不久皎皎明月升上澄澈中天
明天也將是快晴(蔚藍晴空)
今日的失敗不會再犯喔
山男們依舊一逕的悠哉
在溪聲低語的誘惑下
不知不覺中進入明天愉快的夢鄉
1月2日快晴
早上6點起床
拜託永石、澤谷2人準備吃飯及出發的準備
我和齋藤君2人出門去探今天的登山道路
決定直登與昨天整日迷路的小稜平行而延伸到桶後溪畔的稜線
從營地朝正東約20分
抵達此稜線的脊梁
果然發現了通往此稜脈的出色登山路
令人不禁想起昨日徒勞的愚蠢
為了今天不會重蹈昨日愚蠢的覆轍
決定試登此道路來確認
剛好從發現路的地方起約走20分
抵達鳥嘴山(3460尺峰)向西南延伸的大稜線鞍部
(地形圖中有隆起的點)
然後再站上隆起點的樹梢才首度有了展望
在此確認了由此大稜脈不可能攀登鳥嘴山(沒有踏跡、樹叢很惡劣)
確認了道路是越過鞍部突然下降
也確認了鳥嘴山接續落鳳山的稜線
在東南山波的遙遠碧空中望見在旭日中輝耀的南湖大山雄姿
兩人都短暫無言地讓時間經過
地形也與地形圖完全吻合
花費了很多時間
兩人額頭相碰地入神看著地形圖時
感覺大地隆隆地搖晃起來
時間是7點47分
鬆了一口氣回神後
為了先讓下面的兩人安心
就決定歸抵第一號腦寮
8點20分抵達腦寮
飯已作好
2位年輕人也完全恢復元氣
無論溪谷或山岳都在明媚的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心情變得非常好地向此懷念的腦寮告別
時間是10點10分
10點50分抵達早上前來的鞍部
之後隨著陡下的路而咚咚下行
路很荒
不過可充分看出是以前將腦油搬出到坪林尾的唯一通路
大約下降600尺後抵達溪流
(這是ゴーハン溪的源頭。台灣山岳第5號沼井氏「綠山行」的註32疑問,透過此行而解惑)
這裡也看到很久以前有腦寮的地方
總感覺漂著人間味
再度變成坡道
路180度地變成寬廣而維修得很漂亮
令人不可思議
雖說是山峽
果然是南國的太陽
汗如瀑下
不過與昨天的徒勞相較
即使從氣氛的輕鬆上
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安心
自然效率也就提高了
中午過15分
抵達接續落鳳山的大稜線鞍部
這是位於金瓜寮溪源頭的峠
氣氛很好
決定休息一下
這裡有刻有山林課的補點-山115號的標石
小屋的遺跡歷然可判
感覺朝鳥嘴山開闢了出色的登山道路並完全接續到山頂上
如果從這裡出發
如果有1小時半到2小時應該就很充分了
齋藤君頻頻說著要略過鳥嘴山
真是令人遺憾
但今天如果沒到乾溝第19號腦寮
就會有明天無法順利下山的疑慮
於是斷然決定放棄
約12點30分朝今宵的營地出發
想來真是悠哉之旅
全身沐浴在明媚春光中
一面踏著持續蜿蜒海拔約3000尺的稜線脊梁
一面爽朗地唱著山歌而行
能夠生而獲得明鏡止水般境界的山男
如果這不是幸福
那什麼才是幸福呢?
腳下兩側削切般急落
是名符其實的馬背狀
也有被豐滿圓形味柔軟新綠所覆的草地
透過左腳下的樹海幽幽傳送過來的水流聲是桶後溪主流的輕囁或注入主流的支流低語
心情愉快地震動鼓膜
這是所謂的山上的愉快還是豪宕之氣?
決定要避免用這般無聊的形容詞來冒瀆大自然的崇嚴
下午1點30分抵達海拔3038尺峰
這裡建有昭和2年度所建造的三角點標石
刻著三角補點森林三角點第3號昭和2年度
這是山地測量員的辛苦結晶
不可或忘對於從事國家事業而奮鬥不懈的所有人員的努力獻上滿腔的感謝
在此吃完午餐稍事休息後
再往西前進
下午3點20分通過海拔2950尺北側約九合目的山腹
下午4點抵達後坑子溪源頭的鞍部
今天的野營地非設在這裡不可
道路從鞍部沿小溪流下行
為了要探水源
就將行李放下
與齋藤君2人約下200尺時
發現了乾溝第19號寮
水很充分
但都是面向溪谷的陡斜坡
並無搭天幕的適合場所
於是決定今夜也借住腦寮
交涉後獲得爽快的答應
呼叫兩人開始愉快的晚餐
時間是下午4點20分
客廳兼寢台是在腦灶的圓粗木上緊急用粗布袋(ガンニイ袋)建造的
所準備的料理也相當充足
明天要下山
所以也不需要太多的預備
從平地出發算起是第5個晚上
因為連日的奮鬥
所以今夜的慰勞極其豪奢
腦寮的同伴各個目瞪口呆
聊起來時路的種種狀況而很難入睡
向腦丁詢問明天落鳳越嶺的情形
但得不到確實的答案
行李剩下的只有米及副食品
因為沒怎麼變輕
而明天要越過落鳳山出阿玉時預計需要相當的時間
因此就決定把行李拜託苦力
交涉之下也是爽快的答應
於是就安心地就寢
時間是晚上10點
入宵之後天候開始有變
伴隨颯颯的狂風而下起雨來
令人不禁有幾分憂鬱
然而也不需講這無用的話
因為1、2日的天氣
以北部來說是意外的收穫
不知不覺間聽到高高的鼾聲
從腦灶的竈中全身包擁著難以言喻的溫暖
1月3日小雨
早上5點20分起床
完成一切的準備
向腦寮的各方人士告別
正要出發時
一位男士腦丁說「各位特地來此住宿,無以相送,這是剛想到的即吟之詩,至少以此作為餞別」
說著便撕下粗陋的便條紙並寫下如後的七言絕句
詩題 陋室
安居陋室復何求 弄月吟風樂事周
自喜庭前無俗客 篝燈夜坐讀春秋
昭和6年1月3日 廷祥謹呈
此致木田君列位一同
這是名叫謝庭祥的25、6歲本島青年
他現在的境遇是身纏襤褸終日在山中削樟
誰能預期得到這樣貧苦的一腦丁有這樣好看的筆跡及如此有風韻的餞別呢?
一如自己所說
他是劇烈生存競爭裡的落敗者
然而與在平地以流浪漢身份引人側目的徒輩相比
他的堅強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在安靜祥和的山岳懷抱中與他詩囊滿溢的情況下
我們在祈求否極泰來之日能與捲土重來的他重逢下告別
早上8點出發
8點10分在小雨與霧靄中立刻攀登復攀登
抵達昨天稜線上的鞍部
與搬送人夫同行
人夫說之後要往18號腦寮
然後越過落鳳山下阿玉
我們相信他的話跟著從鞍部下南側的陡斜坡
一逕的下行
下降約1200到1300尺左右
望見白雲下的腦寮屋頂
這是乾溝第18號腦寮
目前停止作業
沒有人在
原本認為只是小雨
卻變成大粒的雨滴
加上風吹
已經是荒天的徵兆
氣溫下降
吹過深林樹梢的風發出狂烈的聲音
總感覺所謂越過落鳳山有點不太對
決定打開地形圖稍微思考一下
再加上下鞍部時看到稜線的脊稜有接續的踏跡
綜合這些情況
直覺這跟隨人夫所下的落鳳越嶺令人可疑
於是和大家討論
決定讓人夫走知道的路下阿玉
我們一行則盡可能輕裝並冒著壞天氣嘗試最後的冒險
將意旨告知人夫並和他們道別後
決定從剛剛下來的陡斜坡登爬到鞍部
從這裡出發的時間是早上9點30分
10點10分抵達鞍部
稜線上風更加的激烈
即使是蔚藍晴空
也是在幽暗的密林之中
今天籠罩在雨、風與霧中
實在是淒慘無比
然而已作準備
也有無比的覺悟
一面瞪大眼睛看著指北針、地形圖與地形
一面一直向西猛進
10點40分越過一處隆起
抵達寬廣草地多的鞍部
這確實令人心領神會是落鳳山與東方隆起之間的鞍部
看到了粗糙的蕃人狩獵小屋
但往往樹下長草
踏跡就消失
不過確定已靠近落鳳山
所以仍然勇猛前進時
突然碰到相當陡峭的稜線
也就是說確實登爬到落鳳山的東稜了
一行也越來越有精神
雨也似乎被一行的勇猛所惑而變小了
只有風聲很喧鬧
稜線相當陡峭
但草地消失
被雨洗刷出的樹根變成恰好的梯子
可以毫無辛苦地攀登
青苔纏繞樹幹的常綠闊葉樹林之美無法言喻
逐漸接近山頂
被美林魅惑的一行似乎全忘了風和雨
左側是近乎垂直的陡崖
此一山岩的岩根也是被桶後溪沖刷的吧
在此岩根上強韌蟠踞而繁茂的樹林
令人不禁想到如果是蔚藍晴空會是如何風情呢?
然而隱身於覆蓋整面深谷的白雲中的森林之美
添增了難以言喻的詩趣與深味
再持續攀登時
在左側的陡崖方向出現人聲
不自覺地Yeho呼叫
他們也Yeho回應
心領神會這應是烏來或桶壁的蕃人狩獵隊
對於他們的勇敢
如今仍令人不得不佩服
確信我們一行已無誤地抵達落鳳山
令人不禁感謝努力沒有白費
不久抵達平坦的茅草原
雨已完全停了
而低垂的密雲甚至讓數間前方所立的三角點標石也無法清楚辨識
撥開一人高的茅草前進時
又看到隨意將立著的茅草頭綑起來而建成可輕鬆容納3人睡覺的茅草小屋
裡面有焚火的跡象
灰燼也非常新
手放入感覺還有餘溫
小屋的周圍是茂密的茅草
形成自然的防風林
經常把自然視為朋友的蕃人
在利用自然這一點上
文化人實在是完全跟不上
這是先前發出聲音的蕃人所搭建的
三角點標石寂寞地孤立
這毫無疑問是落鳳山的山頂
從正下方的鞍部登爬剛好需要1小時的時間
早上11點43分完全站上落鳳山頂
幸運在無雨的情況下吃完午餐
想到山頂的午餐如此結束
就無由地感到悲傷無常
不過上天還是壞心眼的作惡
四周的展望全無
透過頭上低垂的白雲似乎可以仰望薄薄的陽光
在焦躁的氣氛中稍事休息
12點20分從山頂出發
不久變成陡峭的下坡路
下到此坡道的一半時
突然出現刺眼般的鮮綠樹海
抓住陡坡的岩根眼睛望向四周時
這又是何等的奇異風景啊
之後的下方是太陽毒辣辣地照射
完全是夢鄉的夢境心情
咚咚地下行
不久離開陡坡
是完全被踩踏的道路
下午1點10分抵達由落鳳山向西北延伸的稜線末端隆起點與從大桶山向南延伸的大稜線之間的鞍部
從此處起短暫行走後右轉繞著山腹路往阿玉
約10分鐘後抵達急落入阿玉溪的山嘴
抵達沿著山嘴而下的路與左轉山嘴後急落的路的分歧點
稍微探了一下
決定走左方急落的道路
但此路是繞著長長落鳳山西側山腹的路
稍微令人厭煩地行走之後
循著突然直下的踏跡後抵達一條小溪流
時間是下午2點15分
沿溪而下時
聞到相當的人間味
阿玉詰所已經相當接近
緊繃的此次山旅也在此大團圓
不久前往架在阿玉詰所下桶後溪的鐵線橋
下午3點稍稍過後抵達阿玉詰所
在18號腦寮道別的人夫聽說剛抵達並在一面擦汗一面抽煙
他一副很驚訝我們腳程如此快的表情
他之後又要一人孤零零地回到19號腦寮不可
暗夜行走在如此的深山幽谷
實在令人擔心
所以就給他三根大蠟燭
結果他很高興地一個人寂寞地回去
不久台車也準備好了
大澤兄不在
旋即台車以令人愉快的音律疾走在日暮的山峽
經過烏來的溫泉場時
燈火點點
令人有突然回到鄉里的感覺
晚上9點進入台北
家家戶戶所吊掛的幔幕與翩翩飛揚的國旗
令人想起是正月時分
(註:本次經費每人僅需約2圓95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