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後溪流域的群山

譯註:本文譯自木田文治「桶後溪流域の山々」,刊於1933年台灣山岳第七號。

(註:桶後溪流域的群山請參照台灣山岳第4號16頁,同第5號106頁,台灣山岳彙報第3年8頁,同第4年55頁)

昭和5年12月29日至昭和6年正月3日

從台北往新店、龜山、烏來、阿玉、桶後溪、台灣製腦會社假泊所、大礁溪山(桶後溪左岸、蕃地地形圖宜蘭圖幅、海拔3927尺的無名峰)、落鳳山(ロホン)連嶺(桶後溪右岸、蕃地地形圖深坑圖幅、由3460尺峰到落鳳山)、阿玉、循來時路經新店歸抵台北

一行:齋藤三男、永石淳一、澤谷迪吉、木田文治

無人夫、無嚮導

一、概念

如果嚴格列舉桶後溪流域的群山

則左岸(蕃地地形圖宜蘭)有由阿玉山微微向東北烘爐地山連嶺中的無記名海拔4012尺峰(下阿玉山)、4250尺峰(譯註:中阿玉山)、3927尺峰(譯註:大礁溪山)、3950尺峰(譯註:小礁溪山)以及抵達2714尺峰(譯註:今無山名,834米峰)的鞍部(由桶後溪通往宜蘭的鞍部)

右岸(蕃地地形圖深坑)則有從烘爐地山微微向西北落鳳山連嶺中的無記名海拔3460尺峰(鳥嘴山)(譯註:鳥嘴尖山)、3038尺峰(譯註:金紙崙山)、2950尺峰(譯註:桶後崙山)至落鳳山(3080尺)為止

這些都是蕃地

目前是台灣製腦會社的事業用地

聽說光是此流域就有一千數百人的本島人腦丁分散在各地

但奇妙的是

聽說自古以來並無蕃人棲息

可能是因為這樣

也看不到很多蕃地常見的開墾跡象或蕃地獨特焚燒跡象

因為目前尚未進行大規模的砍伐

所以還可以看到新店溪源頭附近的廣大原始林

盜伐情形也很罕見

因此可以看到自然原始林的身姿

亦即除了特殊調查隊或企業家或像我們這種好事之徒者外

是少有文明人士踏足的地方

以上的諸條件是讓我們一行捨棄名山而被這些低山所誘惑的原因

像中蠱般徘徊在此一深森的印象

隨著時間的經過而更加深刻

而且鮮明地甦醒起來

永石君說「完全隱蔽地球肌膚的場所」

這實在是表達上非常簡明的詞彙

即使踏足溪流卻不會污濁

這說明了桶後溪源頭附近的清冽程度

維持森林與水的交響樂境、自古以來的原生林

不就是留給我們的永恆義務嗎?

二、紀行

昭和5年12月29日早上9點16分從螢橋驛出發

新店下車

順道到文山郡役所完成入蕃手續

10點30分從新店出發

各自的行李中裝滿了6天的糧食、露營所需的防寒用具等

再加上還帶了天幕、以及為了預防進入陌生的山而發生意外事件所準備的繩索

其重量還真不是一般的重

揹著沈甸甸上肩的背包上路

所以腳程快不起來

11點45分抵達伸丈坂

快速地完成午餐

天候是台灣北部冬季特有的陰鬱天空模樣

最後就開始下起小雨

令人不得不憂鬱

中午12點15分起身

下午1點5分抵達龜山渡船場

1點30分抵達三井合名會社龜山派出所

在此請託輕便台車後鬆了一口氣

2點10分搭上台車

3點35分通過烏來

5點抵達製腦會社阿玉詰所

冬天的日腳短

台車也意外花時間

從龜山出發後雨下得越來越大

這會讓路線的踏腳點變差吧

早上從台北出發的時候要是沒下雨

那預計下午4點前抵達阿玉然後

在阿玉溪與桶後溪匯流點附近的好地點久違地在天幕中作起露營之夢

但一抵達阿玉

已經日暮黃昏

再加上下起傾盆大雨

搭天幕等根本無法順利進行

阿玉詰所主任大澤兄一副不可思議地瞪大眼睛說

「今晚務必在榻榻米上睡覺。明晚起愛在哪裡露營,就悉聽尊便」

於是大家就一起上榻榻米睡覺

大澤兄是阿玉到桶後溪畔的總監督

所以對這方面的地理很熟悉

我們也希望請教大致的基本概況

這讓我們願意上去叨擾增加了幾分動機

該氏果然一如預期對桶後溪附近的地理相當熟悉

我們因此幸運地獲悉了此次預定路線的概略而變得幾分輕鬆

在他誠心的款待下

讓大家耽於愉快的對談而忘了明天要早早出發

戶外的雨聲越發嚴重

隨著夜更深

阿玉溪的水勢迴盪山峽間而越發響亮

這樣一來明天就必須冒著豪雨強行到桶後溪假伯所

令人擔心大家的行李過重而無法提高速度

向大澤兄請託雇用一名人夫

他接受並說好

實在真慶幸

於是就放心地鑽進溫暖的被窩就寢

並在雨和溪流的交響樂的伴隨下

進入愉快的夢鄉

12月30日

早上5點40分起床

分配要交給人夫的行李等

進行出發前的準備

夜來降雨稍歇

但這雨也不是一般的雨勢

今天的道路以前曾經走過

所以並不會那麼苦

一名本島人夫來了

也完成出發的準備

8點35分

從阿玉出發

不久即渡過阿玉溪一座奇怪的獨木橋

來此一看

水量並沒有很大

渡過之後不久即是阿玉溪與桶後溪的匯流點

短暫前進後

是沿著桶後溪左岸連嶺山腹的陡坡

9點15分在此陡坡的約九合目地方稍事休息

回望之下

今天剛出發的阿玉詰所在遙遙眼下如煙霧迷濛的夢中般霞翳可見

懷念之情充滿心中

左腳下從深深的森林下方傳來桶後溪的清流滔滔之聲

並湧起白雲捲上來

右頭上方

在參差交雜的闊葉樹葉末梢中降灑的雨滴聲沁入胸中

與被突然的風吹來而發出沙沙折葉聲一起嘩啦啦振落的雨滴

並未有讓人不舒服之感

四位山男不發一語地起身

行李雖然有點變輕

但還是無法兩手提上來的重荷

要說在晴天時連陽光都無法穿透的密林中的雨天迷濛鬱鬱心情

現在確實是陷在莫名所以的深深苦惱中

這樣的山路約每1小時就休息一下地持續

這樣的情況

也就無法悠哉地吃路邊草而比較能提高效率

很快地在早上10點40分抵達12號腦寮

被汗與雨水弄得濕淋淋的身體

令人心情無比惡劣

立刻在溫暖的腦灶焚火烘乾濕物

感覺肚子非常餓

現在吃午餐有點太早

但途中無法焚火

也沒有可以坐的地方

於是就一面烤火一面吃完午餐

在休息的期間中

執抝的雨終於停了

低垂的雨雲也稍微變高

肚子吃得鼓鼓的

衣物還沒有完全乾

但比起身體必須穿著襯衣及褲子內完全冰冷的濕衣物

還是有無以言喻的好心情

11點35分告別令人懷念的腦寮

之後開始緩上的稜線越嶺

踩踏從層疊樹梢上掉落的枯葉的鞋底觸感

實在難以形容

雨停的森林像披著淺霧之紗

給人一種神秘氣氛

12點50分抵達以前和沼井氏一行首度越嶺宜蘭時在雨夜中勉強搭起天幕並在聽著雨聲的情況下度過一夜的峠(越嶺點)

(註:參照台灣山岳第5號109頁)

是令人懷念深深的場所

齋藤君說

「那時候沼井兄的直覺超好。如此的夜晚,雖是這般狹小的地方,卻能決定在這麼好地方搭起天幕」

下午1點抵達25號腦寮

再度在溫暖的火前小休片刻

1點20分出發

又下起雨來

1點55分踏著倒木越過五重溪(ゴテン溪)

被雨霧閉鎖的五重溪更形幽邃之感

溪岸搭建了20腦寮

在此避雨兼休息

下午2點12分出發

越過一處像峠的地方後

假泊所已經不遠了

自己也恢復精神

下午3點終於抵達假泊所

李永財夫婦應該在假泊所

但他們也因為過年而返鄉

所以房子只剩空殼的狀態

想起前夜聽大澤兄說的「也許不在家也說不定。即使不在,因為腦寮就在附近,所以請向腦丁說要借用假泊所」

於是用記憶中的詞彙厚臉皮地向腦丁說

他一副同意表情地為我們開門

四位山男溜進主人不在的家的陣勢

其氣氛敢請大家自行想像

人夫說要住在腦丁的住處

雨也變小

氣氛變得非常輕鬆

用從凡界遙遙背來的奇異美味料理

渡過幸福的一夜

四人獨佔遠離人寰的此一仙境

實在有點太奢侈了

晚上8點30分

在祈禱明日好天氣的情況下就寢

12月31日早上5點5分起床

沒有雨

但雲低

氣氛上總覺有點低氣壓

但今天燃起非攀登大礁溪山不可的強烈慾望

(所謂大礁溪山是位於注入宜蘭平原的大礁溪源頭,所以主要是宜蘭這一側的稱呼)

蕃地地形圖中

是標示海拔3927尺的無名峰

山的海拔雖是不滿4000尺的低山

但全山完全被闊葉樹所覆

即使天氣等其他條件完全配合

在探尋確實的路線上仍需要相當的注意力與判斷力

地圖上悠緩的稜線向著桶後溪大大的伸展

預估只要順利攀登此稜線大概就沒問題

但出發時又下起不巧的雨

早上的時候一點雲都沒有

但現在附近的山口已經被深深的雲所覆

從假泊所到攀附稜線為止

有衍出許多側稜

每一條稜都是不懷好意的老樹蒼鬱

心想要是腦丁在的話就可以探尋狀況

於是立刻去到前面的腦寮一看

腦丁早晨已經外出採樟腦原料

只剩老太婆及孩子寂寞地焚著火

昨天的人夫正在作回家的準備

他也是老腦丁

不過聽說對這附近的山完全不知

老太婆的談話都是指著大礁溪山方向

似乎這上面的高處確實有一間最深處的腦寮

這樣的話應該確實有被踩踏的登山路徑

以老太婆不太牢靠的談話作為事前的基本知識

在雨中進行焚火的準備

輕裝帶著午餐、換穿衣物、地圖與指北針

8點20分從假泊所出發

稍稍逆行假泊所前進時

碰到一條注入桶後溪的小溪流

在此離開阿玉道沿著小溪流溯行後

立刻是斜度及胸般的石階陡坡

短暫上行時

抵達本島山地常見的小而階段式特徵的稜線

老樹及其下的灌木林中

看到稜線的側腹通有相當踏跡的道路

在地形圖及指北針的引導下循此細道前進

雨越發劇烈的狂下

努力不讓自己變成被雨融化的泥土人偶

越發前進

林相隨著高度上升而變美

出發後已經一小時多的時候

前方有一個全黑的怪物隱在樹間向我們走來

我們在驚訝的情況下前進一看

原來是像會出現在西洋故事中的怪女

她為了從深奧的腦寮到下面搬運糧食而在傾盆大雨中全身濕濡

連腳脛都裸露地赤腳快速持續前來

果然一如假泊所的老太婆所說

確實深奧處有腦寮

我們所走的路也的確沿著目標的山側前進

然而路的右側似乎是深不可見底的深谷

(當然因為充滿雲霧,腳下方狀況不明)

左側逐漸變高

沿著此路一直走會走到腦寮

發現此左側高起的地方一定是主稜

現在踏著的道路無疑是連結主稜的路

(註:齋藤三男認為此地並非主稜而是連結側稜的路)

於是一面注意一面前行時

發現了轉入左方的分岔路

毫無遲疑便認為是這條路地向左亦即向東前進時

從其地形來看明顯呈現主稜的相貌

雨像細竹般強降下來

再加上風助陣

使得四邊晦暝

只聽到激烈敲打樹木的風雨聲

逐漸隨著此細徑而行時

從風或其他物可以明顯知道

這次已經越過主稜而完全繞到東側了

(註:齋藤三男亦認為這個主稜是側稜之誤)

時間剛好是9點50分

在風雨中佇停

決定只和齋藤君兩人去探險

從此休息場所向主稜直登時

發現了直直攀登主稜上的砍伐路與古老但常被踩踏的道路

用地形圖與指北針再確定前進路線後

呼叫兩人後終於要直登了

斜度也如地形圖所示相當悠緩

大家也都精神抖擻

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抵達山頂上

時間剛好是11點

雖然站上山頂

但這實在也太慘了

這不過是隆起像土饅頭般帶點圓形而極其平凡的峠罷了

我們所登爬的砍伐路不知道還延續到前方多遠

風和雨越來越激烈

依舊從裡面是汗、從外面是雨

再加上風一逕的吹

變得更加寒冷

展望全無

不知道究竟是抵達山頂了還是只在途中?

從地形的狀況、攀登的時間以及高度等判斷

判定明顯在山頂上

前進砍伐路約20分後一看

路只是一逕的下行

其中有一度雨停了只有風吹

所以霧似乎也被吹開了

這樣一來

山的模樣也就稍微可知了

於是就這樣仰賴著不可仰賴之事而焚火呆坐下來

就這樣和天候比氣長地狡猾地焚起火

毫不吝惜地使用準備來的材火

但被雨水淋到深入樹心的木材根本點不然

如此一來就比不上純泰雅人了

然而搞笑泰雅的耐力可是很少輸的

終於在傾盆大雨中燃起熊熊大火

在避開會燻的方向下取暖

熱水滾開了

飯也很好吃

狼吞虎嚥

有點塞鼻的情況下唱起歌來

畢竟今天是除夕(大晦日)

這些山之子是何等暢快啊!

可能是將人間葛藤拋出九霄雲外了吧

或自我追放了吧

想起在山下苟延殘喘的文化人

上天會加以鞭撻也許是當然的

在這樣的思緒下

時間終於來到下午2點

很清楚難以對抗大自然

所以搞笑泰雅人的耐心敗下陣來而決定下山

山任其狂暴吧

人子畢竟還是依戀屋簷下吧

我們一面留下小小的足跡一面下行登山道路

下山沒發生任何錯誤

上爬需要2小時40分鐘的路

回程花了2小時15分就抵達假泊所

下午約6點之後雨停了

頭上看到閃爍的星辰

甚至月亮都升上來了

星星的數量逐漸增加

明天就是昭和6年的元旦

以清新的氣氛互相談論今日的勞苦

祥和的時間持續數刻

10點50分上床

山歸返千古的寂靜

甚至沒有蛙鳴

在祈禱山幸盈盈的情況下送走昭和5年

昭和6年1月1日

早上5點起床

室內幽暗

戶外寂靜無聲

只有桶後溪的流水響著淙淙之音

出到戶外仰望天空

澄淨無比的天空整面星星輝耀

執抝持續下的雨也完全停了

不久仰望即將東升的初日之光的心地

除了是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心姿外還會是什麼呢?

大家都起床了

身心都是發自內心的虔敬氣氛迎接今天新一年的元旦

祝賀萬世昌隆的聖上萬歲

並祈求年輕日本的幸福

平地的現在時間

正是相互恭喜並在屠蘇的氣氛下一片祥和的里巷心情

而四位山之子則吃完早餐

為著今天即將要走的路線探查與打包行李而緊張萬分

一切的準備都就緒

告別此一靜謐而令人懷念的假泊所

住家的神明對我們這意外的闖入者大概也相當驚愕吧

心緒安定地出發

時間是9點30分

依據地形圖

今天的路線大體可以掌握

但站在溪畔要找出渡過對岸的渡涉點並不是那麼容易

不得已只好呼叫假泊所前的老太婆詢問

但也不得要領

溪流以相當的水勢流著

約花了1小時

終於發現比較安全的渡涉點

這是位於假泊所上游4丁左右的地點

一行中的勇士齋藤君先行渡涉

然後是永石、澤谷的順序

木田殿後

就這樣各自小心地安全渡過這水深約2尺、寬約20間的桶後溪主流

連日下雨

水量有增加

因此水勢也有點變強

全部渡涉完成共花了1小時20分

這是因為用積石所標示的渡涉場所在水量增加的情況下被水沖走得關係

幸好我們的判斷並無錯誤

抵達對岸一看

從該處起有相當被踩的道路

沿著道路稍微前進時

遇到分岔路

一是直接越過小稜線的末端

一是立刻往左沿小溪

起出稍微探了一下越過小稜線的路線

但有點像廢棄道路般的荒蕪

(註:齋藤三男認為「一是直接越過….道路般的荒蕪」此段,應是「一是沿桶後溪,一是立刻沿小溪,稍微探了一下前者,但感覺似乎是錯的路」比較正確)

沿小溪轉入左方的路好太多

於是就決定沿著此經常被踩踏的小溪道路前進

進入一看

有相當的落差

不過依然是經常被踩踏的路

所以大致就相信路線沒錯地繼續登爬

但逐漸越來越怪

約登爬1小時左右

抵達有腦寮遺跡的地方

山谷變開闊

剛好是吃午餐的時刻

萬里晴空

雖然熱但心情頗好

決定休息

吃完午餐

這和在阿玉從大澤兄聽到的絲毫不差

就完全安心地長休

這之後的步道離開溪心轉向左側衍伸的稜線

雖不像先前那樣

但還是經常被踩踏的道路

不遠處也有砍伐開通的痕跡

繁茂的豬殃殃(八重葎(ヤエムグラ))相當難纏地阻擋前路

但這和專賣局的腦寮巡視員與大澤兄約在一個月前開通的說法完全一致

所以相當放心

40202122

420450126220203460

747182021010105060053215115121912303000

13030382323202950420019420512

135206132568810181200130018

93010101040

31114312201101021531819

129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