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註:本文譯自財津源吉、小泉清「ガットン溪、ルモン山、ハブン、中嶺越」,刊於1933年11月台灣山岳彙報第五年十一號。
(1933年)9月22日下午1點30分在螢橋驛集合
搭1點35分發車的汽罐火車
2點3分抵新店
立即在郡役所辦理入蕃手續
在蔀(しとみ)庶務課長、永田森林主事的送行下
2點25分出發
從渡過渡船場起
天空的模樣開始變怪異
通過苦楝的行道樹下時
已經開始下起雨
不過在小粗坑附近時停了
在開始登爬伸丈坂時
非常悶熱
汗如雨下
在峠的茶店買下所有冰品
休息15分
通過非常寂寥的屈尺街道抵達龜山
時間是4點40分
前往三井的龜山工場致意並作台車的準備
一行11名分乘3輛台車
出發的時間剛好是5點
雨一度停了
此時又開始滴落
從加九寮溪附近起雨量變多
令人擔心明天的天氣
載著從吶哮方面搬出的木材及生茶葉的台車
以非常急速的氣勢下來
我們數度被命令停車
一行幾乎全部都是在台車上吃晚餐
所以這個時候就攜帶飯盒下車
而且雨越下越大
心情頗差
眺望著模糊的烏來燈火
急往吶哮
夕闇中烏來瀑布看起來像白布
心想已經接近吶哮的時候
有像松明的光迎向這裡而來
前去會合一看
原來是製腦會社的草彅兄前來迎接
感覺像是暗夜中看到光明一般
令人開心
抵達吶哮的時間剛好是7點30分
先是去駐在所致意
尋問明天擔任嚮導的蕃人配合狀況
回說已經從烏來過來了
令人安下心
分配5名住製腦會社的草彅兄的家
6名住狩集兄的家
進入登山家最期待的風呂泡澡
而且也鋪有棉被
10點愉快地就寢
23日
很擔心今天的行程
所以預定早上5點出發的時間
卻在3點40分就起床
和昨夜完全不同地滿天星星輝耀
心情頗佳
在狩集兄太太的厚意下得以免除自行飯盒煮炊
而且享受了甜美的味增湯
在2名蕃人嚮導下出發
時間是早上6點5分
渡過架在南勢溪的危險鐵線橋
終於要登爬陡坡
一口氣登爬270米抵達台車路
時間是6點50分
高度計指向520米
雖是稜線
卻有清水
此處和吶哮用兩條鐵線連接
木材很容易搬運
展望突然大開
拉拉山、南插大山、卡保山、拔刀爾山、大桶山等群山浮現眼前
休息17分鐘
內洞溪右岸中腹的台車路沿著東南行
眺望前方目標的路門山雄姿
右方波露山中腹的高高瀑布在樹間隱約可見
8點抵達內洞溪邊的台車終點
有伐木作業小屋
海拔660米
休息10分鐘並接受茶水的款待
本島人稱ガットン為內洞
是入口狹小而裡面很寬闊的意思
蕃人則稱為スガットン
這裡是明治36年土倉氏在本島首次嘗試砍伐針葉樹而在林業上值得特書的地方
離開伐木小屋並朝著路門山登爬小稜線的陡坡約25分鐘
抵達海拔900米的木馬道
可能是因為一口氣攀登240米的高低差
襯衫好像可以擰出水來
休息10分鐘
將部分行李給蕃人拿的木場兄當排頭
前進木馬道
抵達海拔1060米
遙遙可望觀音山
抵達1160米
越過大桶山東側稜線可以望見大屯火山群的全貌
讓人覺得很懷念
再攀登100米
9點55分抵達有清水的溪邊
附近有伐木人夫小屋
雖然不是很美麗
在此吃起第一次午餐
昨夜因為分別睡
所以在此做起昨天無法進行的自我介紹
10點50分出發
從海拔1320米處遙遙眺望大霸尖山的異容
一同大叫快哉
1360米的地方木馬道到了終點
終於進入森林
不久一出稜線
有三井在測量時所開闢的道路
走起來很輕鬆
11點30分很快就登頂路門山1461米的山頂
山頂幾乎是高山杜鵑的純林
西側巨大的高山杜鵑群生
妨礙了展望
但東側與南側的杜鵑則很矮小
所以越過阿玉山諸峰
遙遠的羅東、蘇澳方面的群山在指顧之間
讓山人的心澎湃激動
次高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的群山鎖藏在白雲中
相當遺憾
吃完第2次中餐
12點28分出發
一口氣進到奇卡噹鞍部(コーレキカッタン)
高度計指向1240米
1點18分
這是密林多濕氣而有陰氣之感
休息10分鐘出發
朝著露門溪(スマガン)沿稜線而下
相當的陡坡
滑倒數回
2點抵達溪邊
海拔950米
下溪底的水量多
徒涉復徒涉
次數難以計算
而且兩岸相逼而徒涉困難
所以也攀登蕃路數回
在稍稍厭煩之時
來到相當寬廣而舒服的溪邊
3點37分
海拔730米
有蕃人的狩獵小屋
在乾燥的小沙地坐下來吃起第3次午餐
4點出發
結束最後的徒涉
4點5分開始攀登稜線
4點30分抵達與西阿玉(シラック)溪分水嶺鞍部(譯註:シラック溪為露門溪東側的溪,今為南勢溪支流,無溪名)
海拔840米
休息10分鐘
遇到打獵的蕃人
以前是從這裡下西阿玉溪
最近有開闢稜線路
溪魚很多
遺憾不能徒涉感覺舒服的西阿玉溪
因為時間的關係改走新道
來到哈盆正上方的三角點
時間是5點30分
這附近已被蕃人所開墾
哈盆在眼下可見
來到此處就已經沒問題而令人安心
休息15分
5點50分出發
步行陡峭的開墾地反而容易跌倒
接近日暮黃昏的6點10分抵達哈盆駐在所
在板橋部長的厚意下
在12疊榻榻米的房間放鬆下來
並去泡澡流流汗
由警手為我們煮飯
聽著板橋兄有趣的談話
10點鑽入睡袋躺平
24日
今天原定經由林望眼(リモガン)返北
但漫不經心地走警察道路回去
未免太沒技術了
所以沿路上和一行人討論走山岳會的登山家未曾走過的中嶺越如何呢?
抵達哈盆時和板橋兄談起
他說好
我們返回台北時
如果烏來或新店沒有要事而改走中嶺越
這樣一來
時間上、經濟上都比較有利
到崙埤仔用4小時就可輕鬆抵達
因此就提出入蕃許可證的變更
7人朝向未曾踏過的中嶺前進
另4人則依原訂計畫經由林望眼返北
A組與B組各分東西出發
時間是7點35分
昨天的蕃人跟隨B組返回烏來
A組在哈盆再雇用2人
攀登位於南勢溪與ブカン溪之間稜線的舊隘勇線草原
(譯註:ブカン溪疑似志良久山東南方的南勢溪支流,今無溪名)
抵達海拔900米的鞍部時
途中休息5分鐘
因為陡坡及茅草原的太陽光反射關係
導致汗水淋漓
從鞍部下密林中的小溪
抵達ムロワヤン溪(譯註:此溪疑似中嶺山北方的南勢溪支流,今無溪名)
時間是9點5分
溯行此溪20分
在不知不覺間抵達中嶺鞍
此一溯行是本次登山中最為愉快的一段
這是寬幅4-5米的輕緩小河
小魚悠遊在澄澈的清水中
河岸長著青苔
河中到處有長著蕨類的玉石點點散陳
直接穿著鞋子涮涮地步行
覺得有點可惜
中嶺鞍部是意料外的平凡
附近全被闊葉樹所覆而毫無展望
從鞍部下冷水坑溪的上游約10分鐘
由此約略與蕃界線平行地上下800-900米之間後向南前行
其間散陳巨大的紅檜
在那紅檜下遇見蕃婦
並被餽贈了芭蕉
所以回贈冰砂糖並休息了15分鐘
抵達冷水坑溪與崙埤子溪分水嶺的鞍部
時間是10點43分
因為走了1小時以上向橫側傾斜而且樹根外露的道路
所以鬆了一口氣在此休息15分
之後大致沿著稜線向東南前進
抵達美麗的溪流時
剛好是中午時分
吃午餐吃得肚子鼓鼓的
12點50分出發
不久抵達蕃人的開墾地時
實在非常悶熱
對山下的酷熱感到厭煩
1點30分抵達崙埤子駐在所
結果途中休息1小時20分
而實際的步行時間是4小時35分
根據崙埤子的田中兄說
因為17日的暴風雨
橋樑全部流失
必須走到約2里上游的圓山才有橋
水勢減弱很多
也不是不能渡過
但尋找徒涉地點可能很困難
所以多加了一名蕃人警手陪同
在這樣的幫助下2點出發
來到濁水溪(蘭陽溪)一看
赤褐色河水的水勢相當強勁
即使是山的勇者也感到非常困難
稍微溯行後河流分岔
尋找寬幅廣而淺的地方
鞋子、褲子都脫了
讓警手先渡河
大家在手拉手相連渡涉水深到肚臍的濁水中
河流像網狀般分歧
因此渡了5次河
除了赤腳揹著背包渡過那寬廣的濁水溪河床外別無他法
和警手道別時遞給他名片
為平安渡河向田中兄表達感謝的微意
在河床整頓出發時
時間已過3點
3點35分抵達天送埤
大聲叫停即將要發車的「圓太郎巴士」而終於搭上車
搖晃的巴士內
有因為3日的疲勞而猛打盹者
4點25分抵達羅東
搭上4點42分直達台北的列車
在三貂嶺驛遇上從石底方面爬山歸來的沼井兄一行3名
大家暢聊而在不知不覺間抵達台北
(以上為財津所記)
B班7點35分從哈盆出發
沿南勢溪有出色的警察道路
道路平坦
並有朝陽照射
走起來頗舒服
中嶺越的一行在草叢中隱約可見
9點抵達卡拉莫奇(カラモチ)
在駐在所享用鮮豔赤黃色(山吹色)的茶水
休息30分
林旺眼附近的眺望實在很棒
令人心情愉快
10點50分通過林旺眼橋
12點40分抵達屯鹿
吃完午餐1點30分出發
3點抵達吶哮製腦會社詰所
原先預約的台車沒來
再度交涉下花了一點時間
3點25分出發
相對於上爬
下行的速度向飛奔
正當覺得過快時
台車脫軌
撞到小腿脛
幸好沒受傷
因為是沒有生命保證的專用台車
即使脫軌也是一副若無其事的台車伕真令人憎惡
之後放慢速度平安抵達龜山
4點45分下車
6點40分抵達新店
像郡役所致意後千鈞一髮之際搭上6點45分發的汽罐火車
(以上小泉記)
旅費
A班:3圓99錢,B班:2圓32錢
明細
一、A、B兩班共同
台北至哈盆1圓81錢
台北-新店 火車1人16錢
新店-龜山渡船3次1人4錢
龜山-吶哮台車39錢(4人搭2台2圓56錢、3人搭1台1圓12錢、藤椅費用3台60錢)
住宿謝禮
吶哮2處3圓
哈盆5圓、同1圓
蕃人工資2人份,1人1天50錢
另吶哮住宿費20錢、同22錢
二、A班
哈盆-台北 2圓18錢
明細
蕃人工資2人份1人1天50錢,另住宿費20錢、同20錢
天送埤-羅東汽車32錢
羅東-台北火車1圓66錢
三、B班
哈盆-台北51錢
吶哮-龜山台車4人搭1台1圓28錢
龜山-新店渡船3次3錢
新店-台北火車16錢
以上
另外入蕃手續費20錢、濁水溪引導渡溪謝禮20錢
登山行程大致如上所述
知道我們的行進速度及步行與休息的時間是如何的關係
應該可以作為今後登山計畫的參考
所以將其概要略述如上
(以上財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