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岳遠征紀錄-神戶商大山岳部昭和九年度山行-第一部南湖、中央尖、畢祿、合歡山縱走

(南湖大山東北面的岩壁與玉山冷杉的美林。昭和8年8月,引自田中薰「台灣的山與蕃人」)

譯註:本文譯自日比野真二「台灣山岳遠征紀錄-神戶商大山岳部昭和九年度山行 第一部南湖、中央尖、畢祿、合歡山縱走」,刊於田中薰「台灣的山與蕃人」,古今書院1937.6.24出版,是田中薰的第二次台灣山行,也是神戶商大山岳部第一次台灣山行。

第一部 南湖大山、中央尖、畢祿、合歡山縱走

1.前言

行程(譯註:1934年)

7月9日 12:30晴,搭瑞穗丸從神戶出發(大阪商船)。

12日 下午1點晴,抵達基隆,連絡後,下午1:42往台北。

13日、14日滯留進行準備。

15日 早上8:46晴,台北往蘇澳,12:20(搭蘇澳巴士,連絡後改為1點),下午抵5:25新城,下午6:10抵花蓮港(辦理入蕃手續)。

16日 早上9點晴,新城-溪口-下午3:35抵巴達岡(バタカン)。

17日 早上7點晴,巴達岡-11:20塔比多(タビト)(酒保)-下午7:50陶塞(タウサイ)(療養所)。

18、19、20日因大暴風雨滯留,參觀蕃社。

21日 早上8點晴,陶塞-下午5:40波知岡(ボツカン)(譯註:波知岡狩獵小屋位於富卡阿爾(フカアル)社與布夏歐(ブツシャオ)社附近起分歧的陶塞溪支流深處而建於中央尖山東峰直下1500-1600米的溪畔)(譯註:上河地圖2512峰東方分歧的陶塞溪支流匯流口附近?另富卡阿爾(フカアル)社為Bugaal社的訛音,布夏歐(ブツシャオ)社為Busiyau社的訛音)。

22日 早上6:35晴,波知岡-馬黑洋 姑莫蘭(マヘヤン グモラン)(譯註:マヘヤン グモラン的地點是中央尖山與南湖大山的最低鞍部,疑是上河北島圖3210米峰與3277峰之間的鞍部)-下午2:20岩石小屋(南湖主峰南麓)。

23日 晴 岩石小屋-布納奎(ブナッケ)-東峰。

24日 早上7點晴,岩石小屋-馬黑洋 姑莫蘭-下午1點中央尖山-無名峰緊急迫降(東南麓300米冷杉林內)。

25日 早上7點晴,早上9點狩獵小屋(滯留)。

26日 早上6:30晴,狩獵小屋-下午1:55無明山-下午3:45岩石小屋。

27日 早上6點晴,岩石小屋-下午2:30狩獵小屋上幕營(畢祿山北稜)。

28日 早上7:05晴,狩獵小屋上幕營地-9:30畢祿山-合歡道路-下午6:20西拉歐卡(セラオカ)。

29日 早上8點晴,西拉歐卡-12:10塔比多(雇用人夫、採買糧食、其他州廳入蕃手續)。

30、31日 滯留,晴,進行準備,等候田中山岳部長。

8月1日 早上9點晴,塔比多出發,下午3點西拉歐卡。

2日 早上7:40,晴,西拉歐卡出發,下午2:45關原(北合歡山正下方)。

3日 早上7:30,晴,關原出發,下午1點東合歡北鞍部幕營。

4日 早上6:55,晴,幕營地出發,12:30西布納奎(シブナッケ)幕營。

5日 早上7:05晴,西布納奎出發,早上龐德悠克(ボントヨク)幕營(奇萊北峰往返一小時)。

6日 早上7點晴,龐德悠克出發,9:30奇萊主峰,11:25開晉投洛灣(カイチントウロワン)幕營。

7日 早上7:30晴,離開幕營地,12:05能高越,12:25能高(太魯閣蕃與霧社蕃的行李聯絡)。

8日 早上9點晴,能高出發,博阿倫(ボアルン)-霧社-下午6:05眉溪-(台東)下午7:15埔里。

9日 早上9點晴,埔里-魚池(轉搭巴士)-水裡坑(轉搭火車)-二水(轉搭縱貫線)-嘉義。

10日 大暴風雨滯留。

11日晴,嘉義-台南-高雄。

12日晴,高雄-屏東-高雄。

13日晴 高雄-台中。

14日 晴,參觀台中。

15日晴,台中-台北。

16、17日 滯留,致謝行程。

18日 早上8點晴,台北-早上10點基隆啟航蓬萊丸(大阪商船)。

21日 早上10點,抵神戶。

隊員編組

A.神戶商大山岳部長助教授 田中薰37歲

神戶商大山岳部員 日比野真二 23

神戶商大山岳部員 石田正三 21

神戶商大山岳部員 奧田五郎 20

B.警護者及揹工姓名年齡

(1)山本鹿太郎巡查 駐勤陶塞 32

ヤツカオ タックン 陶塞蕃40

ビボウ サユン  陶塞蕃36

ハロン シュロン  陶塞蕃30

ハロン ウーライ  羅多夫(ロードフ)蕃25

タイモーオッカン  羅多夫蕃20

ウイーン オッカン  羅多夫蕃19

(以上陶塞蕃)

以上雇用於陶塞、南湖大山、塔比多之間的路線

(2)乳井吉雄巡查部長 駐勤洛韶(ロサオ)56

モーナ ショウド 洛韶蕃36

バイダン ヤボン 洛韶蕃21

リハン タッバン 洛韶蕃21

タイロン ルルン 古白楊蕃(クバヤン)24

リボフ ハロン 古白楊蕃23

ビリン ルルン. 古白楊蕃22

(以上洛韶蕃)

以上雇用於塔比多、奇萊山、能高越之間的路線

遠征費用(3人合計)

一、交通費(汽船、火車、巴士、台車) 142.80圓

台北、神戶往返 97.80

台北、蘇澳、新城 15.90

眉溪、埔里 2.70

埔里、水裡坑 4.05

水裡坑、嘉義 3.09

嘉義、高雄 4.11

高雄、屏東往返 2.34

高雄、台北 12.81

二、警護費、人夫費 101.86圓

塔比多-陶塞(6人) 2.21

塔比多-西拉歐卡(3人) 1.60

能高-眉溪 3.30

埔里(2人) 0.20

陶塞、南湖大山、西拉歐卡、塔比多(9日間 ) 44.70

(巡查1日1.35、人夫1日0.55 )

西拉歐卡、奇萊山、能高越(7日間) 49.85

(巡查部長1日1.60、他廳3.20 、人夫1日0.55、車資)

三、住宿費 163.60圓

旅館(2.50-3.00) 107.60

駐在所(1.50-2.00) 56.00

四、準備品採購費 106.00圓

五、雜費(含回禮寫真費用) 150.00圓

總計 664.26圓

每人費用 221.41圓

(補記)

這次的山行是有山岳部員被我去年的台灣行所刺激,希望有再去機會時可以同行。而我現在則不僅是山,連蕃人也想研究,並談及可得到他們的協助,於是就以山岳部組織了隊伍。

原本我預定在隊員們剛好結束南湖大山、中央尖山時加入一行,然後一起攀登奇萊連峰。但這計畫也因不得已的事情而致使渡台延遲,導致最後無法跟上一行。

又,隊員方面,實際踏上旅途的,真正的部員僅日比野君一人,相對地,加入了神戶高商的山岳部員石田、奧田等二人,這兩位翌年就讀神戶商大並加入山岳部,成為昭和11年度春季台灣行的重要成員。因為前述的事情,這次的山行,以神戶商大山岳部的遠征來說,在外觀上有不完備之嫌,但實質上可說加深了我部與台灣山岳的緣分。另外,此遠征記的原文刊載於「やま」(筒臺山岳會、神戶商大山岳部機關誌、第26號1935年),在作者日比野真二君的同意下,我進行全面的字句大修改,特此說明(田中薰記)。

2.決心遠征的前後

計畫早早擬妥,但直到出發前夜才告知家人,然後飄然出門上山,這是我的習癖。但,航海長達三日的台灣,就有點不能這樣。說來,我想要爬台灣的山,是在高商二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但之後未有機會而虛度光陰數年。就讀神戶商大的那年九月,漠然地與山岳部的藤井隆藏前輩談到,有機會的話,想去爬台灣的山。透過1933年田中山岳部長的台灣遠征報告、「山岳」雜誌上的臺灣紀行以及我的「為了台灣山岳研究」(刊載於神戶商大山岳部部內雜誌)等文獻,原本按耐下的「想去」衝動,終於大爆發。計畫大概是一個月期間中踏破次高山、大霸尖山的群山與從南湖大山抵奇萊南峰的北部中央山脈,而與田中部長1934年第2次遠征目的大體一致。剛好那個時候,山岳前輩兒島勘次說,台灣山岳會常務理事沼井鐵太郎氏來京都,要不要見個面?於是馬上去了京都。久違的洛北地區,也是懷念多多的地方。沼井先生一邊走往根本中堂的細道,一邊變成年輕人的心情並將燒成台灣色的臉龐向著我強烈地建議台灣行「總之就來吧。來就知道了」。也因為這樣,我們得以受到眷顧而有了很好的開始,謹此深表感謝。

不論何時,在企劃這樣的遠征之際,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和。年齡、興趣、技術、體力(能力)、個性、性別等方面,如果沒有相當一致,就無法組成隊伍。這一點上,即使不是遠征也是一樣,但特別是這樣的企劃時,因為所有事情都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必要採取嚴選主義。也因此,學校的山岳部或登山團體或關西學生山岳聯盟,其內部所發生的精神結合….以意氣相投的團體作為主體,在組成遠征隊伍上就很適合。就這點,最初談及此事的藤井君或青木君兩人無法參加,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打擊。此時,因為來自神戶高商並且明年打算考商大的石田正三、奧田五郎等兩位希望同行,所以就以此三人來組織隊伍。

接下來,在出帆日之前忙著糧食問題及其採購、打包行李及寄送等事。糧食方面,因為對事情不了解,所以後來發生很多杞人憂天的事。不論如何,就專對副食品採取了富滋養的方針,並因暑熱與多雨多濕(這點認識不足,當時的天氣反倒是乾燥期),研究了可撐一個月的食品。於是向山岳部熟識的普利馬糕餅店(ベーカリープリマ)訂購以下食材。

1.硬麵包 500個 良好

2.牛肉乾 一貫目 優良

3.蘇俄香腸(カルパス) 因市街地暑熱而發黴無法食用

4.巧克力 3磅(lbs) 優良

5.味噌粉 20日份 優良

上述中的1,因為太硬而令人困擾,但卡路里含量高,是比較好的地方。2則太過優良而不夠吃,在滋養上相當豐富,且可在乾燥的情形下食用,泡在熱茶中,亦可當湯食用,這是普利馬自豪的製品。3是蘇俄的香腸,是用布緊緊包裝的堅固物品,相當優良,但價格稍微太高了。其他物品決定在台灣採購,但砂糖、紅茶不是比內地高就是相同價格。既然是產地,價格應該要便宜才對,對自己如此的愚蠢提問,有點感到丟臉。平均而言貴三成,而且多專賣品。登山用品中,有酒精、藥酒、砂糖等。有趣的是,燃料酒精與酒精幾乎同價。還有一個令人感到不便的是,在台北,罐頭的種類大概都有,但山地的酒保就只有相當普通的罐頭(這是考慮到行李的數量)。不過,不論是哪個山地的酒保,其價格都和台北市內的一樣,這都要拜山地是警察行政區之賜。其他蔬果,在山中也可在駐在所分得。特別是在立霧溪支流的太魯閣溪的奧陶塞社,有很好的蔬菜。

寄送上,只要將行李裝入竹捆或箱子,和船公司有聯絡的搬運公司就會將行李送到當地的旅館。

對學生來說,旅館有點太高級了,不過除了台灣山岳會員杉森與吉氏經營的日之丸館(驛前)、其他我們路過的警察官吏駐在所、俱樂部外,新城的柳屋、花蓮港的常盤館(驛前)、埔里的日月館、台中的春田館、高雄的常盤館,都可用3圓50錢左右的價錢交涉成交,而且是一流的旅館。

3.從東海岸往太魯閣

入山之日

7月15日快晴(譯註:快晴是蔚藍晴空的日語表達)

因為與花蓮港廳取得了聯絡,所以致電沼井先生決定出發。剛好8:46的急行列車是往蘇澳,所以就搭這班車。沼井先生除了為我們多所奔波外,還特地前來送行,實在很惶恐失禮。一抵達蘇澳,剛好有巴士,而且拜台東廳官員且非常親切的藤權兄之賜,取得了上等席的車票。此一臨海道路果然令人驚訝,景色也非常棒,但因為沒啥變化,在4小時的奔馳中,讓人完全吃不消,途中數度想要下來用走的。在新城,拜託石田、奧田兩位去辦理研海支廳的入蕃手續,我一人外出到花蓮港辦理手續及致意。

渡過太魯閣的山月橋

7月16日快晴

從花蓮港到溪口決定用包車,只有行李請蕃人從富世岡(ブセガン)駐在所搬到塔比多。終於要進入太魯閣了。

太魯閣溪谷的特徵應該是規模很龐大吧。特別是斷崖與鐵線橋的高度與長度,雖是違逆自然所建造的人工物,卻反倒保有一種調和而大大地提高了太魯閣溪谷的自然美。從300米高的搖晃山月橋上俯瞰黑暗的溪底時、或凝視咬囓奔流岩石及激起的白色飛沫時、或從斷崖上仰見蕃婦用頭頂搬運蠶繭的熟練腳步及純樸姿勢時,人與土地一致的風景美自然在我們腦海中形成。

在途中的駐在所耍廢、在路上午睡,當來到巴達岡的太魯閣西鄉先生的官舍時,已經是日暮黃昏。這是向前眺望塔山、向後眺望三角錐山的絕佳之地。

白天通過華氏105度的塔比多

7月17日快晴

昨天太過悠哉了,因此今天決定好好努力走到陶塞後出發。今天通過太魯閣峽谷的中心。溪底陰暗不見底,讓人起雞皮疙瘩。更令人驚訝的是,此大斷崖的泰半是由天然的大理石形成的,實在是太壯觀了。雖然想拍照片,但縱幅太高而上下兩端被切掉,所以就棄械投降了。一通過斷崖,道路陡降,稱為「離緣坂」,所以就稍事休息。太陽炎炎照射,像是回到夏天的台灣。在塔比多,正中午溫度達105度(海拔2560米)。實在太熱了,所以等涼一點後再出發。在塔比多俱樂部休息,最後竟然睡了一個小時左右。下午1點半招募了去採小米的3位蕃人後出發。實在太熱了,所以在每個駐在所都待很久,摘摘庭院的桃子、在深水溫泉和小孩子們泡了30分鐘左右的溫泉,一副遊山玩水的氣氛,所以晚上8點才在陶塞社下的鐵線橋受到蕃人的迎接,實在讓山裡的人相當擔心。而且一進入駐在所,暴風雨就隨之而來,大家都相互慶賀實在幸運。當夜聽到風雨席捲台灣全島的消息,也擔心起即將展開的山旅未來。

7月18-20日 滯留陶塞社。

4.勇往南湖大山

7月21日陰後晴

晨早有來自花蓮港廳的通知說暴風警報已解除,但不知是否連下三天都嫌不夠?今天早上的雨也淅瀝瀝地降在被打落到整面庭院的杏果上。像鼻子般尖挺的對岸之山,也煙翳在細絲降下的雨中而看不到。打在窗上的小雨令人憂鬱。正當因為稍稍不安的心情而無法入眠地在棉被上輾轉反側時,油燈突然變黃,窗戶變明亮的感覺奇妙地帶來寒意。從起床後煙霧就頻頻開始由溪底升起,時而稜線上的雲也在間隙中可見。不久六位蕃人人夫穿著毛皮的雨具前來,所以就把行李分給他們。不知道是入山很高興呢?還是能打獵所以高興呢?看到他們以無法理解的欣喜程度奔往蕃社而去,我們也就突然高興起來。膳食是山本先生的阿婆所做的得意料理,每挾一口,腦中就浮起諸多事來。以前曾在內地聽聞的遙遠生蕃故事,現在我們和山本先生三人所在的地方,如果他們六個人拿著先前給的槍械前來,該怎麼辦呢?…..腦中瞬間想起出草(馘首)的事,並讓人覺得現在應該要有所覺悟。但山本先生所說的話以及蕃人對他非常順從的樣子,成了我們唯一的依靠。在這樣的心情下,我們往山裡出發。

迂迴前往波知岡(ボツカン)狩獵小屋

我們原先的計劃是通過陶塞社,然後溯行流入南湖大山主峰與東峰間鞍部的陶塞溪。但因暴風雨水位上升而無法成行(這是陶塞社蕃人前往台北參觀而在1934年8月由該社大杉本一君所走的路線),所以就決定走以前日本山岳會會員沃頓氏抵達中央尖山東峰的路線;亦即走長長延伸向陶塞社的陶塞稜線(暫稱),抵達由10038尺峰(蕃地地形圖、畢祿山)(譯註:疑是上河地圖三池山西北方的2921峰)算起前方第二個鞍部後,先下行再橫切陶塞稜線的北側,抵達從富卡阿爾(フカアル)社與布夏歐(ブツシャオ)社附近起分歧的陶塞溪支流深處而建於中央尖山東峰直下1500-1600米溪畔的波知岡(ボツカン)狩獵小屋。

終於準備就緒,向前來送行的駐在所各方人士及孩童告別,然後抵達駐在所裡側的耕地。很久沒弄濕衣著了,這樣也好。停在小米及芋頭葉上的雨滴垂落,褲子及鞋子都久違地像洗衣服般濕濡。雲煙尚未散去。隨著攀登耕地,採小米的蕃婦及打獵歸來的蕃童突然出現我們眼前。因為剛好是收穫季節,所以他們也早早就出門來到耕地。而且看他們等山嵐散去等得不耐煩地全家總動員拼命工作的樣子,實在很有趣。另外他們大體上都是部落內通婚,整個部落幾乎都是親戚,並且全部一起幫忙採小米,這光景實在令人會心一笑。這次雇用的蕃丁們,也是一副「他是我姐夫,這是我叔父,那位是我的誰誰誰」的血族近親語調。蕃丁們還沒爬上來,所以就在羅多夫(ロードフ)社的杏子樹下欣賞附近的風景。陶塞社和羅多夫社都同在一個山丘上,四周擁有相當廣的耕地。這裡是太魯閣最深奧處的駐在所所在地,加上羅多夫社,戶數約百戶,竹編的屋頂挟在通往駐在所的寬廣道路上,非常綺麗地並排。來到這裡之前,曾由斷崖上拍攝合流蕃社,不過總感覺有近代化之感。但在這裡,可能是身處深山的關係,似乎還殘留著原始的型態,特別是這裡的穀倉結構,實在令人感到開心。不久,蕃人們以烏來(ウーライ)為首,各自帶著自己的行李登爬過來。但如今他們清晰可見的身姿,卻完全令人驚嚇不已。穿的衣服是稱為Teiyu(テイユウ)像和尚架裟的麻布、麻製的「陣羽織」、從前面看不到的黑色兜襠布以及「地下足袋」,真的只穿這樣,是比淒慘還可憐的感覺。通過羅多夫社上面的雜木帶,抵達第一台地,再由此穿越竹叢登爬稍稍陡峭的土丘後,抵達小箭竹的寬廣稜線。前方已毫無遮蔽物,甚至可以直登中央尖山,只看到環繞稜線下方的黝黑原生林而已。今天因為陰霾而無視野,如果是晴天,這一帶會是很棒的展望點。眼下只見到陶塞社從四周的綠色中清楚浮出其一團小小黃色的屋頂。

持續一小時多沒有變化的登爬,抵達延伸向梅里方面的支棱會合點,這剛好是往10038尺下方的第二個山頭(譯註:疑是今2642峰)。要到達這裡,有細細行往稜線上的相對輕鬆蕃路,但時時被日本苞子草(カルカヤ)的細葉所惱。往波知岡的路,也是從這密生日本苞子草的第二個山頭往右繞行稍需登爬的第二鞍部後進入生苔蕃路的原生林中。這一帶植物的急速變化,連外行人也一目瞭然。這應該就是沼井先生所說的台灣山岳的多樣面相吧。一踏入山谷,就感受到薄暗原生林濕噠噠的不舒服氣味。聽不到野獸的聲音,也聽不到小鳥的振羽之聲,是全然的沈默世界。腐敗的大樹上纏著如網目般的蔓木、或被鮮苔類包覆而令人不舒服的油松樹幹及丈餘長的蕨類,滿滿地懸掛通路。腳下被像是深深的墊布般的濕苔所掩蔽。實在不是內地的草叢之山所能比擬的。讓人覺得即使有同伴也想落跑的膽怯心情。

白晝間,我們已經深入到很裡面。突然抵達僅有上空清楚可見的相當寬大河床,但因為下雨的關係,水勢非常強勁。在此暫時休息吃中飯,途中平安無事的安心感,讓原本緊繃的心情一度緩和了下來。原始林下永恆的苦悶….沈默的森林、令人膽戰心驚的大粒水滴、從圓木橋上跌落、地下像牢獄般的冷冽….唯一的撫慰只有從樹木間洩下而射入些微陽光。心想要是我們文明人被迫在原生林中生活上兩天,應該就很想死吧。蕃人對溪流若無其事,頻頻興味盎然的聊天、吸著香菸。而且這一帶的山是去中央山脈附近狩獵時的通路,到處架有圓木橋,在展望良好的斷崖上,也建有休憩所或狩獵小屋。下午2點左右發現了四個並排的狩獵小屋而想要住宿,但因為時候尚早,就直接通過。這個位置大體是斜右方看到富卡阿爾(フカアル)社中塔型之山(譯註:西吉南山?)的西面,並可見馬比杉山的東方稜線,所以應該是位於陶塞稜線的10038尺與中央尖山東峰之間的寬廣鞍部下方(譯註:上河地圖2875峰東方標有獵寮的地方(即陸測圖標有メルドオン獵小屋)?)。此小屋的前後一丁左右,開鑿有相當美麗的道路。道路逐漸下降,陶塞溪支流的聲音近而可聞。三度徒涉水深的溪流。第三度的徒涉後,是左方可見中央尖山、東峰、陶塞稜線等三個岩峰的地方,攀登由陶塞稜線下降的堤狀支脈時,左下方在中央尖山東峰下分歧的フカアル溪(圖幅畢祿山)的左方支流與右方支流的匯流點上,看見深深被日本苞子草掩覆的三間優良茅葺狩獵小屋(譯註:2512峰東方分歧的陶塞溪支流匯流口?)。循左方支流徒涉到小屋前,下午4點半左右抵達該小屋。精疲力竭、毫無力氣,拜託蕃人整理行李、修繕小屋及準備煮飯後,暫時放空佇立。小屋的背後隔著些許的油松林,是一口氣成60度左右角度的山壁,右方的支流形成溝壑浸食進東峰東方的岩壁。而宛如俯瞰這情景的全黑岩峰,以馬特洪峰般的形狀峻立著。其左的陶塞稜線及右方往南湖大山的稜線,是寬廣的小箭竹悠緩上坡。箭竹海一直延伸到右方,直到馬比杉山泛著鉛色光芒的一帶,才再度消失在看來漆黑的原生林中。陶塞方面,被日暮的白雲所掩覆,只看到海岸山脈的尖銳岩稜浮現而已。

不久,在蕃人的手中,小屋蓋好,屋前也焚起火了。小屋的外壁是用圓木作成,並蓋上木皮,很像圖畫所見的狩獵小屋,相當出色。圓木也是用粗的木材,但沒有床,而是在土地上用日本苞子草鋪滿整面,讓人躺在上面睡覺。如果只是伸長雙腿睡覺的話,是最大可容四人的寬度,高約五尺,說不定比他們的自宅還要棒。這是工作上不惜粉身碎骨的他們在材料豐富的山中所建的,出色也就理所當然了。而且也不用擔心狩獵道具被偷,可以安心丟下這小屋外出,實在令人無限羨慕。打獵方法是長時間想出來的聰明方法,亦即焚燒森林變成草原,在這草原與森林的邊界搭建小屋,然後獵殺來吃草原長出嫩牙的山豬、山羊。不過,看到他們狩獵的方式,是遠遠看到獵物就喧鬧飛奔而去,實在令人不解。

從黏糊糊燃燒的油松之火取暖後,因為原生林的考驗看來相當吃力,大家都變得很想睡。躺著和山本先生聊天,但寡言的山本兄斷斷續續所說的種種回憶談以及詢問的我們,也在不知何時就進入夢鄉而模糊不清了起來。不知不覺間大家都睡著了。但約30分鐘就醒來,發現久違的跳蚤非常活躍地頻頻在找尋人類的血液,結果讓我一整晚輾轉反側無法熟睡。

往南湖大山的稜線

7月22日

可能是放棄了掙扎而熟睡到黎明,但被在小屋前走動的蕃人喧鬧聲及由谷底吹上來的冷風弄醒。時間不過是清晨4點,但可能是因為在高山所以很冷吧。朝陽閃亮地照在波知岡的小屋及日本苞子草細葉的露珠上,因為睡眠不足的不快感,就吩咐蕃人準備早餐後,去溪流洗臉。不久,看到陽光射進川面,煙霧消散,並從對岸圓圓的箭竹草原中升上來。其右側也看出有一條溪谷深入其間。這個箭竹草原延伸至稜線,前方沒有任何樹木遮擋,只有右方支流的河岸中有少許的鐵杉佇立而已,讓人感覺和昨日的山完全不同。取代原先潮濕蘚苔的,是白、紅、黃、紫色的可愛花野。一副從上抓攫架勢般的中央尖山東峰,沐浴在陽光中,宛如吹進早晨靈氣般的樣子,另外懸掛在溪谷的蛇木彼方,紫紺的群峰,一副穿破白雲、綻放芬芳的神態,而小屋所聽到的溪聲,則彷彿是早晨的祈禱聲…….一切的一切,都是感謝的表示。

小屋前的徒涉,因為水位上升而溪水很深,讓好不容易乾了而穿起來舒服的鞋子立刻充滿音樂聲。徒涉一直重複,最後讓人自暴自棄地走在溪流裡。約溯行一丁左右,抵達橫切綠色箭竹草原的羊腸小徑。這雖是相當陡峭的攀登,但前方毫無遮蔽物,持續出現的都是被綠色箭竹草原所覆的小山頭,是相當舒服的登爬。隨著海拔的提升,植物的色彩也跟著變化。逐漸增其濃度並形成帶狀層而群生的樣子,實在非常壯觀。隨著此一稜線的攀登,沿著馬比杉山的左方,看到南湖大山、東南峰削落南壁而令人害怕的粘板岩肌,再往左,看到東南稜的尖銳鋸齒狀岩峰連結著主峰女性般的山頂。次高山塊,則透過登上由南湖大山接往中央尖山的稜線鞍部的馬黑洋 姑莫蘭(マヘヤン グモラン),遙遙呈現薄紫色。中央尖山隱匿於稜線的彼方,只有這邊的陶塞稜線可看見往中央尖山的廣漠稜線而已。這個鞍部是被非常寬廣的小箭竹所圍成的平地,有兩個小水池,以露營地來說是非常適合的場地。聽說千千岩氏由畢祿山縱走過來時,確實也是在此露營。東望的太魯閣方面,海岸山脈固不待言,連塔山、三角錐山、太魯閣大山的群峰以及泛著陽光白白輝耀的廣漠太平洋,也都宛如唾手可得般的一望千里。北走南湖大山的此一稜線,由鞍部起像一口氣攀登頂到胸部般的陡峭斜坡約四百米,再通過五米左右的小岩場後,進入銀冷杉(タンネ)之林。悠緩通過為濕苔所覆的樹間,時而被高山杜鵑的殘花、岩角上亂綻的玉山薄雪草及樹間隱約可見的次高山塊的眺望所撫慰,而忘卻了通過此一樹間的不快。一小時左右抵達稜線上的第一個休息地(タツタツ),所謂タツタツ(TatsuTatsu),是指焚燒一部分的森林來兼獵場與休息地,大都是深思熟慮過眺望佳、有水源的地點所開闢的。這裡也是剛好位處鞍部,五、六間的下方有兩個水池,蓄著些許的水。由此起又是原生林。是像鑽游於丈餘密生川竹(女竹)的陡峭攀登。此一森林比較短,一出森林,就看到東南峰的白色南壁燦然發光。據說,其夜間月光的返照,是令人有點害怕的白色,有時會誤以為是降雪。全山輝耀著白色,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岩層,總之就是令人感到驚異。由此起的稜線,是草原綿延,從原生林穿出,一口氣攀登幾乎沒有起伏延伸到東南峰的南壁下,再到東南峰的三角點下。走在蜿蜒的道路上,一邊吹口哨前行時,反而讓人有一種散步的感覺。不,如果只看稜線而信步行走的話,一定沒有身在一萬尺的高地之感。這和內地的北阿爾卑斯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東南峰下的鞍部,是小石與崩土的堆積,感覺是內地北阿爾卑斯常見的地方。聽說以前台灣山岳會的千千岩氏也和山本巡查從這東南稜走到主峰的,但我們決定繞往東南稜的南側箭竹草原。滑降鞍部的小石,稍稍鑽游川竹後進入森林帶,繞往東南稜的支脈時,又是例行的休息地(タツタツ),這是從東南稜落下的大岩石所堆積的箭竹草原。這裡是展望中央尖山的最佳場所。讓人想起少女峰(ユングフラウ)山容的中央尖山架勢,實在是天下一品。中央看得到一條白白落石很多的溝壑,但在補償南湖大山、東南峰的平凡相貌上足足有餘。從這一帶所看到的東南稜南壁,是由像磨石般的硬質岩石所組立,從綠色的箭竹中將黑褐色的頭猛然抬上來,有點像在科羅拉多(コロラド )照片中看到山的感覺。而其稜線由下往上看時,隨著往中間而增其銳角角度,在岩石小屋上,則完全變成刀稜(ナイフエッジ)向後彎曲、削落,從下面看的話,是稍微要讓人思考一下的地方,但從上面看,刀稜的側面附有一個比較緩的傾斜面。千千岩氏們就是從這裡行往主峰的。南壁從東南峰到主峰為止像屏風圍立般峭立,垂直高度平均百米,特別是岩小屋西面比較高,形成垂懸狀(オーバーハング)。不過岩質堅硬,很能安心。我們在途中閒晃,所以抵達岩小屋時,刀稜的尖端已經泛著夕陽光輝,岩小屋附近變得薄暗。岩小屋位於刀稜正下方的休息地(タツタツ)左方與森林帶的邊界點,足以容納4人,屋上長著一棵檜木是其特徵。令蕃人伐木製成岩小屋的外壁等,這個地方很能釀出一點探險的感覺。從屋上的苔蘚與樹木漏下的水,讓人困擾不已,早上6點左右起更是變成雨,令人投降。

蕃人飛奔

常常聽人說,蕃人常常飛奔山野,簡直像鹿一般,或者從岩石咻地飛渡到另一個岩石。果然,我們同行的蕃人們腳程也很快,只要我們稍微看一下風景,他們的身影忽然就消失不見,從後追趕一段時間後,就看到他們坐在岩角用奇妙形狀的煙斗(ボツカン:Botsukan)咻咻地吸著味道強烈的煙草。不過,在岩場、崩地時,就完全不行,如果我們沒站在前頭幫忙,就會顫抖不往前進。在讓他們有信心可以通過之前,就都蹲著不願前進。因為是這樣的狀況,心想應該是他們之間有祖先口傳下來規定不能通過的場所吧。結果,他們的強項是宛如平地般登爬坡道而已。不過,打獵時就判若兩人,用令人驚訝的速度飛奔,但斷崖就一定不會接近。從這點看,他們絕非具備良好的登山嚮導資格。當然,部族間的能力可能有所差異。實際上,也有像兒島(勘次)氏在下降素密達時的勇敢蕃人。

(左:首次登頂的石灰石秀峰陶塞峰(バボウタウサイ)(暫稱)(昭和8年8月);右:奇萊主峰南稜(昭和9年8月)

5.布納奎(ブナッケ)的一日

7月23日快晴

昨天非常冷,讓我不知鑽進睡袋多少次。雨完全停了,是美麗的清晨。今天決定滯留,所以想要好好有效的使用這一天,一大早就飛奔而出了。森林的彼方,南湖大山主峰正面沐浴著朝陽,映出白白的三角標。其山的綠色與白光、以及蒼空,實在是無以言喻的自然調和。今天實在是天空作美的日子。立刻用岩小屋下方小溪冷如刀割的水洗臉。今天的同伴只有泰摩(タイモ)男性一人,其他人都外出打獵。我們進入森林時,慣例的喧囂狩獵似乎剛開始,追逐獵物的聲音在湧上來的雲霧中可聞。鑽游樹叢一小段時間後,抵達岩石累累的箭竹草原。從這裡到三角點直直可見,因此就直線攀登岩稜,一逕地登上山頂。這是台灣各個角落都可一望無際的地方,中央山脈的南方,山巒縱向層疊,所以僅看到奇萊主峰及無明山等。右下方,大甲溪蜿蜒穿流山麓,志佳陽社方面在遙遙彼方可見。新高山塊為雲所覆,無法得見。從岩小屋看來尖銳的刀稜,果然壯觀,但左下方還是看得到有避難的地方。東峰、北峰、南峰像是被拔掉頭髮的駭人禿山,粘板岩發著令人害怕的光芒。而這些山峰鼎立的底下,小小可見布納奎像荒涼的沙漠般彩飾著箭竹的綠、圓柏的黑點。主峰的西面也暴露出粘板岩質的崩壞面降至布納奎,相對於南面的草地,則讓人有全然不可置信之感。部長田中老師發現冰河遺跡的地點,好像就是在這一帶,所以就東張西望地下行,可能是平日受到感化的緣故,地形上似乎感覺出有這樣的味道。碰然落下的岩壁與不自然河階的擴大,以冰河地形來說,似乎是常識的東西。

下往布納奎的地方,剛好在主峰的左肩有陸測人員的露營遺跡,由該處直直下到西方,不需任何技術,了不起像用制動滑降(グリセード)就可一氣呵成地下到崩壞地。只要有20分鐘,就可降到布納奎的小溪(シラガン:南湖溪)、瀑布的下方。這一帶是清水的溪畔,圓柏的樹姿很有趣,雖然平凡,卻未失為一大奇勝。

溫暖的陽光照著河床,前往寬廣主峰的線交錯,悠閒的一萬尺以上的午睡,被暖過的小石觸感所誘,終於渡過悠哉的一刻,這讓原本沉在河底的櫻桃罐非常冰冷而掠失了味覺。

想要看去年田中老師等人住宿的布納奎狩獵小屋,但它已經破損不堪,跡地僅剩惹人憐愛的白花。登上小小的瀑布,上面是廣漠的砂漠。擠壓上南側的堆積,訴說著什麼故事呢?這白色的砂漠擴展至主峰與東峰的鞍部,是壯觀的砂丘。所謂南湖大山的冰河堆石,就是指這個吧。登抵此處的上方鞍部,有在富卡阿爾(フカアル)社分歧而出的陶塞溪源流深深穿流著。來到這裡,東峰以東的馬比杉山、在更東方的海岸山脈、東南稜的裏側方面,都可清楚偵察。前往主峰,只要在午後往右將登山鞋埋進泛著蒼白陽光的粘板岩的風化土地上攀登即可。今天徒步主峰東南側的奇岩及和尚頭下方的岩橋抵達東南稜上,然後行抵昨天攀登主峰時通過的森林帶上約百米的岩壁。繩索雖有準備,但未使用,蕃人也信賴確實的岩石降下來。降下的地方成一陽台,幾乎可以沿著這個抵達岩小屋,但因為箭竹深茂而相當辛苦。回到岩小屋時,已是薄暮時分。今天是悠哉愉快的一日,但蕃人沒有打到獵物而相當沮喪。

和石田兩人在岩小屋前的大岩石上打開地圖商量明天的行程,但不管是今天或昨日,總覺稍嫌不足的寂寞感觸發一種感傷,讓心頭黯淡。期待很大是不行的。

6.中央尖山

7月24日快晴

布納奎的午睡、南湖大山的漫步,久違地沈浸在悠哉的心情。但遠來的我們,像是每小時都被時間所縛而追著跑的感覺,在朝霧霞翳之時離開岩小屋。被朝露所濡的小箭竹觸感以及踏在岩角嘎嘎的登山鞋聲的撫慰下,回返前天走過的道路。與蕃人們也生親近之情,他們也對我們混用隻字片語的蕃語詢問,變成用日語回答。閒聊中,抵達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山間的鞍部馬黑洋 姑莫蘭。從擴大成扇狀鞍部的登爬,是從右邊的原生林進入,再沿西面崩落的稜角上作二、三次上下起伏後,抵達中央尖山、東峰下的岩場。這是相當脆弱的岩場。剛好此時心想雲要垂下來時,突然雷雨就襲來,所以立刻抵達主峰與東峰間的鞍部並搭上天幕,但還是被雨腳來的之快嚇了一跳。

東峰是看得到部分的岩肌、但大體上被原生林所覆的山,是以前沃頓氏曾誤以為是中央尖山主峰而登過的山。主峰應該是被雲霧所掩吧。中央尖山東北面的登爬是寬緩的箭竹草原,不過延續的相當長,山頂很久才冒出來。3715米的山頂上被大岩塊所堆積而稍微奇特的山頂,是中央山脈中獨特的存在。又北、西、南的岩壁,西面的薄刃般稜線整個掉落深谷,幾乎垂直削落,特別是像從南湖大山所見的北壁,逆層的岩石挟著溝壑而兩面各有四稜奔行,西、南的岩壁,在三角點下都有岩棚(バンド),雖不像北壁那般,不過因為是從12260尺的山頂上整面崩壞到7495尺,還是令人驚嚇不已。依據一週前經過這裡的蕃人烏來所說,這似乎是因為這段時間的地震與山嵐而崩壞的,人的踏跡已經全無。可能是因為岩石脆弱,地形才如此變化,實在令人害怕。因為是這種狀況,如果有以中央尖山為目標來探查岩場的人,我想在北壁和西稜應該有相當的收穫。西、南面因為尚在崩壞中,落石等相當危險。

下降南壁,並不需要多大的技術,只是擔心蕃人因為有行李的關係,會不會發生什麼錯誤。但在休息很久的地方,岩石持重太久會出問題,因為岩石會搖搖晃晃,所以無法信賴。我也發生過千鈞一髮撿了一條命的事。另外,從山頂上開始下行時,會稍微難以判斷。下到三角點東側下方的岩溝,再往右攀附從右邊沿著岩棚的話,展望就很清楚。所以倘若以此為目標下降,就可抵達中央尖山南稜。由此以南的稜線,是茂密的樹叢難以通過,所以大致上沿著右方的岩溝下降約百米,往左攀附後再抵稜線。從這裡沿著無名峰走就錯不了,但因為我們出稜線後立刻下降到東側的大崩地,所以碰到了V型切谷,而作相當下降後再回頭,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最後導致在無名峰東南側200米的稜線上西側的鐵杉林中作緊急迫降。完全沒有水,也因此無法做飯,只能啃著硬麵包在睡袋中等待天明。

7.往無明山(ルムラモル)

7月25日快晴

在原生林中緊急迫降,不過中央山脈的風,大體上是由西方吹來,清晨非常寒冷,雖然鋪著箭竹睡覺,仍然沁入寒骨,再加上空腹作祟,簡直讓人無法等到天明。在東方既白之際,稍微焚火取暖後立刻出發,往無名峰的稜線南下。由此起的稜線上,首度變成岩稜,右側西南面,原生林延續至遙遠的大甲溪,左側東面彷彿被中央尖山起的崩壞所誘,而以比較寬緩的傾斜崩向小瓦黑爾(コワヘル)溪。稜線上約20分鐘後,沿著稜線向左下降,走在鐵杉林中的細徑時,被樹根及岩角所惱下,在相當下到稜線東側的地方,突然抵達慣例的休息地。最近好像很少來打獵似地,雜草長到丈餘高,中央尖山隱匿於原始林而無法看見,無名峰與覆蓋至接近山頂的森林帶以及深深浸蝕北面的四稜,清晰地描繪在相當晴朗的早晨天空中。但隨著逐漸南下,山體變得圓圓的而平凡起來。從中央尖山看無名峰、看以南的稜線、看完全包擁其稜線的原生林,令人感覺中央尖山以南暫時是豐富的森林與低降的山稜。

烏敏(ピー ウーミン)的狩獵小屋,位於從這裡向左下降50米左右的小瓦黑爾溪,建在向左繞行原生林而得地利之便的地方。三間中,最裡面的一間設備比較好,從小屋下方有滾滾冷水湧出,因此再怎麼使用也不用擔心。一般聽說由南湖大山行往中央尖山時,會在馬黑洋 姑莫蘭露營,隔天則住這裡。我們昨天也是打算來這裡的,卻因為中央尖山南壁的嚴重崩壞而延遲。今天蕃人似乎疲累不堪,海綿般的腳底伸向小屋外而沈沈酣睡。我們也不知不覺中睡死了。起床時,約是4點左右。大家都不想動,也沒有要去的地方,所以就學習蕃語、看他們獨特的蕃刀刀工閒渡。用那個長有一尺的刀,將小高山杜鵑的樹根刻成菸斗而且還有紋樣,實在是精巧。這樣近身和他們相互談話時,就深刻明暸台灣統治者的無比苦心以及必須感謝這樣的成果。

可能是傍晚的冷風所誘,瓦黑爾(ワヘル)、西拉克(シラック)社一帶,湧起了灰色的雲。而且接續形成重層而更加濃密地懸湧在無明山的山裾,讓自己首度有身在一萬尺以上之感。入夜後,從月明的烏敏狩獵小屋看到懸在瓦黑爾社方面的雲海,滋味又非常特別。另外,飛舞交錯小屋前的營火蟲之光,還有宛如與此爭相較勁的夜露閃光等,令人感受到人世的哀愁。從破損的岩庇眺望這些景物時,彷彿也理解了古人的心。星空的壯觀,也是非南國無以體會的滋味,但在這裡,我們還沒看到從沼井先生聽到的南十字星神秘之姿。

7月26日快晴

睡相難看,而從小屋伸出的腳,被夜露滴得溼濡不堪。西拉克社尚被包擁在深深的夜幕中,但面朝東的烏敏小屋的清晨,黎明來得早,才4點,太陽就滿滿照射著小屋。西拉克社方面尚被深夜的寂靜所包擁。心想蕃人今天也睡懶覺嗎?,就聽他們問候道「早、很冷啊」(オハヨー、サムイヨー),並將洗臉用的飯籠拿到小屋前來。這是吃飯、洗腳、洗臉兼用的飯籠,是用竹子細緻地編成水不會漏而像碗的器具。

走在朝露閃亮的草原,回到昨天通過的地方,行進在為雜草所埋的細徑,在被花草荊棘所惱的情況下前往無明山(ルムラモル)的稜線。悠哉行走在綠色小箭竹與白色高砂百合所埋的東側寬廣擴展的鞍部、亦即位當小瓦黑爾溪源頭的通風良好的寬廣稜線。臥躺在高砂百合中而沉醉其芳香,也是台灣才有的快樂。不久進入油松之林而行的稜線,伴隨著川竹密生的40度左右傾斜後,再度抵達展望良好如駱駝之背的高砂百合原稜。這樣的起伏共有六個,其最後的下降,變成是無明山北峰的西鞍。而其旁邊,一如昨天所眺望的,是小瓦黑爾溪源流深深浸蝕而呈現6、70度陡峭但明亮的溪谷。北峰還是易崩的粘版岩及不愉快的土山,無法直接攀登。攀附西面的崩壞上方,抵達與西北峰之間高山杜鵑密生而像庭園般的鞍部後,橫切稜線左側的崩壞面,就是第三次看到的一望無際草原。其中飄著強烈芳香而亂綻的白色百合,依舊是高砂百合,伴隨著赤、紫般的花朵延伸在非常清雅的稜線。並肩走在這花野約30分鐘,遇到下往志佳陽社的細徑。可以看到像細細山羊獸徑般的踏跡向西下降並鑽進大甲溪源流的原生林。不久,我們站上無明山(3420米)的山頂上。其西面為圓柏所覆,南面是擁抱駭人崩壞面的西南瘦稜,聽說是千千岩氏無法通過的地方。但我們因為從沼井先生有聽聞一些,所以嘗試下降至二段左右的露台,五米左右易崩的粘板岩露台的下降有五段,其以下是只有圓柏樹根的瘦稜而和畢祿山連接。有手構點,又如果有惡場,也可逃向西方穿沿樹林間即可。然而西南稜的東側,登爬上不是很清楚,但是下降則是相當的惡場。這是因為在山頂上正下方20米左右之間有龜甲狀的圓滑一枚岩(粘板岩)從崩壞面露出,即使從縫隙下降,因為是崩壞性質而令人不安,而使用繩索的場所,也是極度不安定的關係。又,即使可以從這裡下降,另有7、80度傾斜與無數10米左右的瀑布懸掛在脆弱的岩石上,所以依舊是不安定的連續場所。山頂上的景色實在是非常漂亮,像我這樣的人,也不能形容其十分之一,特別是這裡的夕陽景色尤其美麗,一萬尺的山頂上,即使是下午6點,西面的海洋陽光依舊照射山頂,讓人有僅是稍過中午的感覺。

從三角標下往被小箭竹所覆的東側,下往原生林倒木、密生中的川竹殘株約30分鐘,抵達像三層樓高般的岩小屋屋頂。台灣的山,其宿場到處都很優良。紫紺色中彩飾灰色雲朵的夕暮光輝,從岩小屋的原生林樹間遠颺,取而代之的是接近滿月的金黃色月亮從東方海面升上來。

(上:由東合歡山所見之無名峰(3357m)(左方)的圈谷與奇萊南峰(3334m)的壯觀褶曲相(昭和9年8月)。下:由龐德悠克(ボントヨック)露營地所見之奇萊北峰與棚狀(ブラーナウ)地形)

8.行往白百合的花野

7月27日快晴

蕃人們昨夜明明因為吃了紅色松茸而引起腹痛,今天早上卻似乎又立刻細火慢燉地煮著紅色松茸。被煙薰無法睡覺地從睡袋中起身,就看到白色的煙像爬在岩庇般地消失在冷空氣中。今天在只要住宿畢祿就可抵達久違山里的放鬆心情下,一大早就籠罩在奇妙的慵懶情緒中。昨天從岩小屋汲起來放著的水,因為還滿滿留存在糧食用罐,所以罕有地拿來洗臉、刷牙看看。在內地的山中不太會興起的這種慾望,竟然經常會在台灣的山中發生,實在是不可思議。7點左右,從小屋直接撥開遮蔽原生林樹下的丈餘高川竹後下降,從山頂上東降抵達休息地。在此又分歧為下往南走溪水的稜線、東降抵達洛韶社(ロサオ)及抵達西寶社(シーバウ)的三條稜線。我們的目標是要抵達往畢祿山的西南稜下,所以首先下往西寶社。亦即下往兩者中間的稜線約200米,再右折繞行原生林抵達與由山頂上南走的溪流的稜線交會點。但這是相當容易迷路的生苔道路,事後想,倒不如南下從前記休息地南走抵達溪流的稜線後出來還比較安全。這之後,往右走西南稜,其間急角度下降至挟著南面崩地的溪底,在幾乎靠近瀑布的附近遇到圓木橋,經過三個左右的圓木橋攀附長有20米的崩地下的岩壁後,就抵達崩地懸掛有瀑布的岩溝。心想這崩塌的程度實在很嚴重,崩壞的岩石削落附近岩面及樹木,或著將樹木折倒到溪底盡是荒蕪。現在從下所見的西南稜及崩塌面,大致上和上方所見偵察的一樣,無數的塔狀岩峰聳立在崩塌面,除了攀登其間的溝壑以外別無他法。又落石也相當多。我們休息的短暫時間中,岩片也不絕地轟隆落下來。從瀑布下方直接向左攀附岩溝,經過有草地的岩稜,抵達擴展至稜線東側的休息地後,就是西南稜。由此走2、30分鐘,就會抵達讓人有岩石花園之感的地方,是有點不太能縱走或攀爬的奇怪地方。不久又抵達前往畢祿山而像高原般的最後稜線。其寬廣程度的壯觀,比往無明山的稜線還要大數十倍。連續15、6町餘毫無起伏的壯觀白百合花野、蕃人們從波知岡所升起的祥和紫煙,都和這裡的情景非常調和。剛好在中央的地方有兩個可愛的水池,沐浴在午後的陽光中閃閃發亮。這是夏山旅人的綠洲,山羊的水浴場。

水池的東側樹間有2間狩獵小屋。現在不太允許狩獵,所以已經損壞不能使用,但其途中有一個稍微的窪地,於是叫蕃人睡在這裡,我們在其上方的台地搭起營帳。白百合強烈的香氣籠罩帳篷中,香到令人窒息。偷偷地離開帳篷,看見搖曳在夕陽微風中一副沈甸甸的白百合花靜靜低垂的身姿,山男的心也難免沈浸在鄉愁之情中。

今晚就要和陶塞的蕃人們道別。為了紀念此一回憶特別多的登高行,於是和山本巡查商量舉辦營火晚會而開始伐木。二、三人扛著轟然倒下的油松大樹,並行地堆高上去,然後圍坐在四周、點燃營火。粗大的火柱猛然升起,並往星空四散火花。在原生林被塗繪成全紅的背景下,被火影映射而如惡魔般唱歌跳舞的幾位裸形身影,實在是淒絕至極。在持續燃燒3小時的大木逐漸平息之際,大家都相互交混而像泥醉般橫躺,並像兄弟般和蕃人們交談。我們對純情的他們似乎逐漸可以理解,同時對他們的憐憫之心也越發濃厚。

回到被夜露濕濡的帳篷,已是10點過後。腳尖因為寒氣而冰冷無法入眠。這恐怕是至今最冷的一夜吧。

(攜帶台灣山岳名花高砂百合與行李的志佳陽社少女(松嶺之朝。昭和9年8月)

9.一萬一千尺的高原合歡山

7月28日快晴

今天早晨也是快晴。是全島各個角落都可一覽無遺的蔚藍晴空,也因為這樣,山上非常冷。幸好營火的餘燼還在悶燻,所以就邊取暖邊處理最後的食材。這下子行李也變輕了,蕃人大為高興。

撥開密生中的白百合,行往畢祿山西麓的平緩稜線。踏著小箭竹,無數的山羊踏跡道路和我們的道路交錯,讓人非常苦惱。不過,野獸的道路都是橫切稜線下到兩側的溪谷,所以習慣了就不會困惑。到畢祿山的北肩,有小一段是罕見的瘦稜,是抓著四處生長的圓柏或高山杜鵑的樹幹通過,也踏在滿滿是山羊糞便的岩角通過。越過二、三個起伏時,抵達僅是開向西側的原生林中的休息地後,再鑽潛原生林中的小箭竹約一小時。在這裡已經疲累不堪。從小箭竹冒出頭來,北合歡山一下子出現在北方、一下子出現在南方,讓人不知方向,最後攀爬應該有40度的陡峭稜線,抵達向山頂延伸的高原狀小箭竹與高砂百合的稜線。這一帶以稜線為界,西面以陡峭角度斷落,東面則是寬緩傾斜的開闊、連一棵樹都沒有的草原。來到這裡,最初映入眼簾的,是以前太魯閣討伐時的軍隊道路由西向東直直橫切的景像。雖然說凡事都是一直線的軍隊,對在這一萬餘尺的高山上開鑿直線道路的努力,也只有深深的敬服。放眼這一萬一千餘尺的高原,合歡山的寬緩線條,與在遙遙雲上如憤怒荒鷲般的新高山塊的尖銳三峰相連接,另泛著白光的奇萊北峰以及南走的龐大奇萊連峰,宛如誇示我們第二個山行計畫般地巍然聳立。合歡山聽說是把有三角標的西峰作為主峰,但海拔上,南峰比較高。由南峰眺望時,第一段可見到軍隊道路下降至魯翁溪源頭中變成鞍部的台地,降到第二段,則可見軍隊駐屯的露營跡地挟著兩個水池。倘下降這一段魯翁溪的源頭到溪流中,聽說通過魯翁溪要徒涉二十幾次,但這是通往古白楊社的一個路線。在第二段,由水池向西下降,則可抵北合歡山,再往東方下往消失於原生林中的稜線,則可抵畢祿駐在所的裏側。幾年前槇有恒氏一行就是取後者的路線。我們在水池旁吃中飯後,從南稜角垂直下降新開鑿的合歡道路。這剛好是關原駐在所東北方一公里的地點。這個有點小看的下降,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所以途中將不必要的行李寄放在畢祿駐在所,而一口氣走所謂雲霧名所的薄霧黑暗下坡路到西拉歐卡駐在所。當晚剛好是滿月,海拔八千尺的地點,建在自然展望台上的此駐在所的坐席,是觀賞從腳下升起的明月的絕佳地方。睽違幾日以來首度盤坐在塌塌米上,喝著蕃人釀的酒,等待升上太魯閣峽的月亮。沒想到變成是蓬萊島的賞月之宴。

7月29日快晴

下行去塔比多的酒保購買食材、辦理花蓮港支廳的入廳手續以及台中州入州手續。食材總類雖少,但酒保中擺滿價格和平地沒什差異的品項,實在很慶幸。接著手續方面,將寫好的書面計畫依所定的格式記入提出的話,就可用電話立刻進行手續,實在方便。如果能按行程走的話,前頭就會有人事先準備好等待我們,完全不用擔心。此外,託教化之福,最近蕃人敵視其他部落或部族的情形幾乎沒有了,人夫的中途接續、替換也都可以,更是方便。

7月30日快晴

7月31日快晴

第二回的計劃準備,花了一整天,也等了田中部長兩天,但似乎無法見到面,所以31日又去了來的時候曾經泡過的深水溫泉。這是太魯閣討伐當時深水大尉發現的溫泉,是大理石的自然浴槽中溫泉滾滾湧溢而充滿野趣的地方。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