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附近的山

譯註:本文譯自沼井鐵太郎『台北付近の山』 ,刊於台灣山岳第四號(1929.3.25)。另譯文之山名及地名等,感謝傅子煜及劉克襄先生指正,謹此致謝。

沼井鐵太郎(1898-1959),秋田縣人,東京帝大農藝化學科畢業,1926年來台任職菸酒公賣局,同年參與台灣山岳會的創立,至1936年返日為止10年間,曾負責台灣山岳會的會務、編輯,也熱衷登山及開拓新路線,1927年帶隊首登大霸尖山  ,並引文「聖稜線」一詞,是台灣登山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沼井文筆篤實而觀察細膩,本身亦是日本山岳會的有力會員,並留有多項首登紀錄。著有「台灣登山小史」、『攀登大霸尖山-有關攀登之考察與實行』、「仙人峠」等。其生平及登山紀錄詳『崖上的二刀流—沼井鐵太郎』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8805445

–內容

大屯火山群及五指山方面

基隆河·景美溪的分水嶺

北勢溪·景美溪的分水嶺

石碇附近(皇帝殿山)

平溪(石底)附近

宜蘭線沿線的群山

北勢溪·桶後溪的分水嶺

磺窟溪·平廣坑溪·加九寮溪(スガニー)流域的群山

桶後溪·阿玉溪流域的群山

南勢溪流域的群山

大豹溪流域的群山

五寮尖山(暫稱)·鳥嘴尖·白石山的山脈

角板山方面(大漢溪(大溪崁)流域)

後記

以台北市為中心的一日或二日山行(或是丘遊)有那些地方?又怎麼去?

我想以此為中心用雜記體的方式書寫看看

畢竟

台北這樣的城市

對喜歡爬山的人來說

實在是難得的所在

原始林的蕃界群山、五、六千尺或甚至七千尺級的山都近在咫尺

流著台灣屈指可數的美麗溪谷

以景勝之地而言則有烏來(ウライ)(泰雅語溫泉之意)

利用週末的一日或一日半

也可在森林中探尋若有似無的蕃路、踏開草叢上稜

時而穿越雲表、隨鳥啼的旋律信步

在不知不覺的日暮黃昏後

滿身沐浴月光地讓台車奔馳而與峽水一起進入神秘的行進曲中

也有時渾然不動地享受從樹梢或岩間因陽光強弱位置不同而不停變化的山肌色相之美

倘有不習慣而無法忍受如此深奧蕃山的人

也可在茶山一面唱著山歌一面眺望遠近的群山

以散步氣氛拜訪台灣唯一的火山群也非常有趣

和宜蘭鐵路沿線的群山一樣

大屯火山群及五指山等也可俯瞰海洋

又或者喜歡單純健行的人

也可以沿著二千尺級山稜線的高速道路

像漂鳥(Wandervogal)般揹著樂器及背包步行

至於露營

只要天候穩定就可行

而且又很愉快

不用擔心蛇或毒蟲

那些容易小題大作而杞人憂天的人

也可躺在新公園的長條椅睡覺

不過六月到九月期間很熱

如果熱到受不了也是沒辦法的事

有極佳的露營場所

更有能觸及山岳真髓並享受清純野性的合適岩壁、森林與溪流而幾乎宛如處女般地魅惑著攀岩者

無論如何

台北的山男生活是非常豐富的

今後以業餘身分開拓這些世界是多麼快樂的事啊

本篇是為頗好此道的山友在山行上所提供的一把鎖鑰

大屯火山群及五指山方面

大屯火山群峰是最為人們造訪而享受其間的地方

所以已無需多加說明

但如喜愛新奇及想品嚐不同的趣味

那也有很多的走法

例如觀音山(611.5米)的東側(參照本誌第二號雜錄)及凌雲禪寺背後的岩山

可以進行一點有趣的攀岩

面天山(977.3米)、大屯山(1080.9米)的登山 

由淡水的路線上來的人尚不多

從新北投一般登山道的緩坡岔離後沿溪而行的小徑

也可避開盛夏的暑氣

如從其溪流源頭附近爬上東側

則可抵大屯山西南呈現高原狀的植林地

此處又有一、二道路可由北投硫磺谷附近攀登過來

由溪直登而上大屯西峰也很有意思

最近因為台北州當局進行植林及登山道路的改修新設而變得輕鬆的有七星山(1119.5米)與紗帽山(643.2米)

紗帽山還不到攀登困難的程度

此山的西側可在特別令人愉快的森林中得到逍遙

七星山有六、七個登山道路

其中由草山溫泉及竹子湖附近的登山道路維護得最好

樹木附有植物名的標籤

是非常簡單而有趣的登山道路

其他的道路就僅是防火巷道而已

以台北附近一日得以攀登的山來說恐怕是最高的山

不過由草山溫泉起登到山頂只要一小時乃至一小時半

海拔雖是全山群中最高的

但七星山已是毫無處女地的最簡單之山

要前往接續大屯山及七星山的小觀音山(1072.3米)

其防火巷道約有三處

從台北來看

從其裏側、亦即從北側上來的路線幾乎尚未被踏查過

大屯火山群中最大的火山口、火山口壁細細稜線上為數最多的杜鵑等

從各方面來看

是一座不同時間來攀登都非常有趣的山

此山當然必須連結竹子山(1103.1米)一起考量

不過竹子山要稍微小心一點

從小觀音山往返竹子山是安全的

但竹子山的周圍山麓有很多廣受浸蝕的谷脈

我對東側的美麗陡崖特別心醉

大屯火山群中尚有幾乎未見探勘者蹤影的群山

例如位於大屯山北方的菜公坑山(約900米,北峰882.9米)

以我來說

其山頂感覺是全山群中的傑作

由竹子湖走越嶺淡水的鞍部岔路

然後隨興選擇水牛道路就可簡單登頂

寬廣的山背稍稍隆起的北峰山頂上

有一個相當大的岩石

攀上此岩石所眺望之四周

是看不到台北而充滿著山林氣氛

有東海及竹子山等壯觀的景緻

此山的西北麓可俯瞰開著小火山口的烘爐山(アンロ)(654.5米)

又竹子山北方的小火山、土地公嶺?等

眺望起來也令人眼睛一亮

稍離七星山東側而有草色美麗火山的是磺嘴山(911.5米)

據說由五堵車站方面過來經六寮而由崁腳攀登是很方便的

崁腳內有基隆炭坑的事務所

其他方面則似乎芒草尚未砍除

五指山脈(六百米級?因係要塞地所以狀況不明)

有台灣神社背後的丘陵在其西端

之後經二、三個鞍部接上大崙尾山(451.1米)

接著是五指山

幾乎是沒有起伏地呈高原狀向東逐漸蜿蜒

這並非火山而是第三紀層的山

但在五指山之上搭帳或由此朝基隆作悠緩的山行

又是近郊遊山者的快樂計畫之一

台北北側之山大體上是草山

因此夏季酷暑難耐

但秋晴時分則可作極為悠哉的山行

所以我們的夥伴也經常在岩山行或森深的蕃山行空擋中前來踏青

要上來很簡單

所以即使是相同的地方也有各式各樣的玩法

或在杜鵑盛開時節或賞月或夜行與露營或在罕有的踏雪等方式

人們愛著這個群山

攀岩的練習也可在侵蝕山谷內或北投附近的岩場進行

無論如何

台北市的北山即使沒有國立公園這個喧噪的看板

也已經化為市民保健慰安之所

基隆河·景美(景尾)溪的分水嶺

從台北市步行最近的丘陵之一的水源地觀音山(譯註:小觀音山)或公館附近有涼亭的山(約120米)(譯註:疑是蟾蜍山)

適合帶幼童來散步

接著向東的六張犁陸軍射擊靶場裏有惹人注意的岩山(141米)(譯註:中埔山東峰)

從其附近走往山頂的捷徑

就會來到拇指山(親指山:オヤユビヤマ)(320米)附近

我覺得拇指山的俗稱在形容上頗為巧妙

從鞍部道路北側沿細徑可輕鬆攀抵山頂

從鞍部頂上的稜線縱走

則有點不像遊樂場而需要準備繩索了

拇指山主脈的北側及西北側是駭人的山崖

下北側的耕地後可登往本脈中最高的南港山(375米)

其山背到處有茶園

可先輕鬆到東側的鞍部再下松山車站方面

南港山的西北側是山崖

山麓中有若干水池

又其向深山的眺望也頗有意思

只健行大屯山方面的人

我想它是開始了解水成岩山特色的一座適合的山

主脈由拇指山的西南再向東延伸

幾個鞍道通往此一分水嶺

以我的經驗而言

從五堵越過平溪庄平溪(石底)的鞍部或從汐止越過石碇大溪墘的鞍部進行眺望非常有意思

由汐止抵達平溪西側的清洞坑(譯註:疑是菁桐坑之誤)附近的鞍道

其眺望似乎更佳

此外

其他如土庫岳(369.4米)或位於山上的光明寺、白雲寺以及再向東的山峰或鞍部等

也是漂鳥應該到訪的地方

北勢溪·景美溪的分水嶺

比起前述的山還需要步行而更加洋溢山趣的漂鳥遊樂場就位於此分水嶺內

然而此分水嶺內包含了必須小心應付的險峻稜線及岩壁(後述)

首先

此分水嶺內的佼佼者應是二格山(678.2米)與獵狸尖(燭狸尖)(樹梅嶺山,705.4米)

本誌第二號介紹的內湖、小格頭間的極佳展望台即是二格山

到山頂的道路如今已經變得很好

要抵達二格山

由深坑起登的道路是最好的

也可從木柵通往指南宮(約230米)下方再由溪底與上述的道路會合

從新店經青潭溪也可抵達

又石碇方面的岩山最佳展望點的猴山岳(551.1米)

也可從指南宮攀登並稍微走一下草叢後抵達

獵狸尖可搭台車到石碇

然後上樹梅嶺的鞍道(最高點603.2米)後沿西側的小徑很容易到達

此山的土名聽說是山容很像燭狸(ラッリイ)亦即穿山甲而得名

和二格山同樣是草山

立有三角櫓

展望同樣很棒

也可從石碇走另一條路抵達此山的西側鞍部(約630米)(譯註:疑是大格門鞍部)

二格山、樹梅嶺之間在山嶺上適度闢有交通道路

是芒草亂綻時分、月影清盈時節台北附近中最愉快的漂鳥道路

又由北勢溪越嶺而來而與此間相通的幾個鞍道

也令人趣味深深

樹梅嶺以東早已不是標題所謂的分水嶺

不過其連嶺上則有伏獅山

其最高點有840米

是主脈中的最高峰

要登頂

可以文山郡的磨石坑或七星郡的東勢格派出所為根據地攀登

此山的北面聽說有種種不為人知的名勝舊跡

從二格山稍稍往北向東延伸的山脈迄至筆架山(585.3米)的雙耳峰近前

變成是駭人的『刀刃掉落的剃刀稜線』

此地貌從台北眺望可歷歷在目映入眼簾

然而此稜線的縱走

除了二、三處地方外

並沒有那麼險峻

而是小樹叢很煩、沒什麼大不了而感覺不好的地方

不過如果想享受共同攀登的滋味

與其硬碰硬面對皇帝殿山或五寮尖的複雜岩山

倒不如先往此山脈踏出第一步才是按部就班

因為這裏不用擔心會迷路

筆架山的眺望山形雖然很有名山氣勢

但登山道路模糊未定

而且稍微踏空外側即是岩壁

對於剛開始爬山的人

是沒有領隊不可的山

從深坑岔離二格山行的道路再一逕沿溪行上爬

就會接上山道抵達其西側

也可由石碇入溪由裏側(南側)上爬

筆架山的東側稜線是沒有準備則無法下山的

另外由筆架山沿連嶺行走

會有一處鞍部(約490米)

其東方有稱為西帽子岩(500米前後)的山

其附近也相當險峻

應該會有可攀登的地方

但此一帶是我們全然的未知之境

最後

有一侷限於青潭溪與北勢溪的山塊

其西端是由伸仗坂可抵的直潭山(2416尺)

有三角櫓

由此可沿細徑走向東方的山上

我認為由北勢溪攀登過來比較有趣

石碇附近(皇帝殿山)

雖離台北很遠

但因為從景美有台車之便

所以石碇也變成是很棒的登山根據地

從石碇起登的山有樹梅嶺、獵狸尖、二格山、筆架山、伏獅山等

而比這些更能添增石碇價值的是皇帝殿山

此山原本以小粗坑山聞名

這是因為小粗坑的部落名而在行政上權宜所取的名稱

本島人間原本就稱為皇帝殿山

且這名稱也很響亮

加上尊重原名的立場

我們希望今後全部都稱呼為皇帝殿山

此山由數個小尖峰與如刀刃般銳利的瘦稜組成

因此不用說是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深坑圖幅

連最近所出版的陸測二萬五千分之一坪林及楓子林的二張圖幅

也未充分表示出其實際的複雜奇怪地形

我也藉由四次踏查才勉強得到全山群的概念

第一次拜訪此山

從山脈西部的『螞蟻列爬稜線』(蟻の戶渡り尾稜)起登應該適當

亦即以陸測二萬五千分之一圖中所示寫有小粗坑的字右上、從576.3米算起第三座的北方有露岩記號的隆起(580米峰,全山中的第二高點)的東方鞍部(有鞍部)為起點向西攀爬

縱走至560米的隆起(最為尖銳且有最高峰之感)再下其東南的鞍部

之後則踏著細徑下抵下橫坪後回到石碇

要到剛開始的鞍部

有從下橫坪與從小粗坑的兩條道路

沿山峰走時

樹叢與岩石交錯

其岩石多且是左右兩面裸露的陡下瘦稜

亦即像螞蟻列爬的地方有十處

最長的約有25間

大抵呈水平或接近水平

其中有傾斜的地方

在濕氣多的時節要多注意

平衡感好的人或習慣了的人可站著行進

但對剛爬山的人

為期安全最好用騎馬方式前進

總而言之

這個稜線是測試膽量的地方

是除了一個地方外都不需要繩子的程度

西方的高峰的確很壯觀地崛起很像座山峰

不過岩石多、樹木也相當茂密

所以實際上並不太困難

但由此抵鞍部要小心注意

應該要準備繩索

和其它山相同

此一螞蟻列爬稜線是皇帝殿山其他部分並不太發達中的有趣地形稜線

確實是面對高山銳稜的極佳練習場

此一路線約花一小時半乃至兩小時可以通過

我想逆走路線多少會輕鬆一點

從前述的鞍部往東方

有小局部露出的岩石

特別是有石灰質的一帶有變不同

不過大致上在迄至590米峰(全山中最高點)有很多草叢稜線

比西側方面較無趣

由590米峰向東方

變成是稍微滑溜的岩石稜線

不過立刻就變成一般的草叢稜線而低降

只在最東方的一處崛起一個陡峭的圓頂(Dome)而不免平凡

皇帝殿山主脈的縱走

上述的部分尚是有趣的範圍

然而其東西兩端面溪的部分以及支脈中

尚留有意外複雜而裸岩壯觀的人跡未踏地方

一如沿著西側部分迷路

岩壁與岩壁間的攀登線暫稱為赤岩的一峰的全然純粹上下攀岩下中央最高峰西北的岩稜方面

需要考慮繩索的處理等

這些都有我歷歷在目的深刻記憶

現在的講述稍微謹慎小心

但皇帝殿山是攀岩的好練習場

其本身是有價值的攀登

又是可對山的感覺更深刻、可埋頭在研究性的山行的快樂自然小殿堂

皇帝殿山也可由其北側的石碇子埔或大溪墘起登

也可由東方的峰頭(ハンタウ)起登

峰頭應該也是一大中心地

由此也可到伏獅山方面

又鄰皇帝殿山之東

是可充當前往山容怪奇稱為峰頭尖的尖山群的行動根據地

所謂峰頭尖是大溪墘方面的稱呼

在峰頭

則將其直上的岩山稱為白石後(ベーチョーアー)(譯註:疑是白石湖之誤)

將其總稱地名為藤嶺坑(チンニャウキン)(譯註:應是藤寮坑之誤)

我們在保正的兒子帶領下

只從峰頭攀登此處並走了西側的一部分

但知道了稜線雖細

其西端上半以上為樹林所覆而步行上意外的好走

雖較皇帝殿山讓人更有山深之感

但主脈應該可毫無技術困難地行走

從景美經深坑朝雙溪的台車上屢屢可見的尖山

直到最近都認為它是皇帝殿山

實際上它是峰頭尖(比前者還高)

平溪(石底)附近

七星郡平溪庄石底方面

因為是廣義的要塞地帶

所以地形圖並未發售

使得在計畫登山及研究上實在頗不便

但因為有小小的美麗溪流或眺望上有趣的山頂、有著某種情趣的鞍道或值得二三次攀登的尖山群
又因為南鄰一大登山根據地–東勢格

而且交通上也可聯繫西側的文山郡石碇及大溪墘方面

所以即使自然風物因為煤坑的工作物而有損傷

仍然是相當難捨的景勝之地

要往平溪(石底)

可在宜蘭線的三貂嶺驛下車

搭基隆炭坑專用的輕便炭車的便車(實際上是隨意乘坐在煤車上)

然而此輕便車經常停停開開

所以無法信賴

由台北的一日往返山行

可從五堵驛經石碇子越過鞍部進入平溪或由汐止驛越過鞍部行往平溪西方的菁桐坑附近

這既安全且其路程也相當有趣

平溪附近最引人注目的山是石筍尖(石笋尖山)

其起登點可由平溪西方基隆炭坑的菁桐坑事務所的前方或其稍微面前的溪進入

倘無嚮導會不太知道路

從肩部到山頂可說幾乎沒有道路

遠望之下實在是奇拔的山容

山頂的高度不過一千數百尺

但最高點北側的絕壁極為峭立

顯示出連嶺尖峰的此方面縱走並非易事

我們曾由南側攀向為叢林所覆的陡崖

但最高點是裸岩的危險岩壇

由其上的俯瞰是令人暈眩的程度

平溪附近除了石笋尖山外

東南方有冬瓜寮坑山的一種尖山群

此外

石笋尖山的北北東方也有無名的小尖山群

另外如從菁桐坑西進

亦可抵達峰頭尖的尖山群北麓

這些對我們都是未知之境

石笋尖山西鄰有薯榔寮山

由菁桐坑前的第一坑亦開有道路

可非常簡單的攀登

其山頂的眺望頗佳

連總督府的尖塔都清晰可見

薯榔寮山的附近也有幾處有名無名的展望台

另外

平溪東北方稍微遠離的四份山

應該很適合晴朗涼爽日下的登山

其南方隔著溪的新寮山也是有意思的山

總之

在完全沒有地圖的這附近

很高興意外地知道有很多適合觀賞的群山

不過此附近是全島中雨量最多的地方

任何情形都要準備好雨具及換穿衣物

另外入山時

最好經常順道去派出所和警官們洽談

宜蘭線沿線的群山

由三貂嶺驛起登的石底方面的群山已如前述

由瑞芳驛起登的雞籠山另名基隆山

最近以其眺望而聞名

以致道路也已開通

此山以其鈍頂的金字塔而從台北或其他地方觀看常惹人注意

甚至也可用是否看得到此山作為判斷基隆天候的依據

此山與由東海岸行往金瓜石礦山而抵基隆的山旅

顯示出一種風貌變化的有趣滋味

金瓜石礦山的東側似乎尚殘留自然的陡峭地形

頗值得注目

有關由三貂嶺往南的沿線群山

我幾乎毫無涉獵

所以無法記述

但可就其預期稍微說一說

隨著南行

要一日往返是不可能的

再怎麼樣都要週六出發然後找適當地方住宿一晚後搭週日的末班車回北

歷史上有名的草嶺

其鞍道之頂僅約1200尺

高度上不是問題

又山上的茅草雖草深

稍微沿著山峰眺望大里(大里簡)的海岸及龜山島而行

也是有點意思

我認為頭城(頭圍)及礁溪是沿線中最好的登山根據地

四堵山(3077尺)、湖底嶺(約1800尺)、竹仔崙山(2942尺)、三角崙山(3414尺)、烘爐地山(3956尺)及其他無名的三千尺左右的群山正在等待我們不知所終的遊步雙腳

由宜蘭啟程的雙連埤山湖及三針後山(2732尺)等

倘再強行亦可規劃阿玉山(4680尺)及其眷族的深山

在蘇澳

從七星嶺(807尺)、糞箕湖山(1587尺)的散步開始

也甚至可以探勝東澳嶺(2747尺)、猴椅山(2219尺)、西帽山(3196尺)、大白山(4535尺)等

由羅東利用森林鐵路的一日或二日行程這次暫且不談

要言之

此方面的趣味如何

不待今後的探查是無法斷言的

不過有相當高度的山

也有深深的森林之所

而且有此方面俯瞰東海岸的一大特色

也有可配合住宿的溫泉

相信對於近郊登山者而言是很有趣的場所

北勢溪·桶後溪的分水嶺

此連嶺形成行政區域與蕃地的邊界

因此與北勢溪右岸的二格山或伏獅山相比

令人有全然趣味相異之感

此一感覺的不同

有因為海拔高度

也有因為更深入山林

但主要還是因為留有比較豐富的森林

此處與其是一面彈奏樂器一面逍遙的漂鳥之姿

倒不如是一面虔心祈求山行幸福一面前行的山岳巡禮者之姿比較相符

此山脈的最西端是臨著南勢溪(蕃稱上,桶壁(タンピヤ)社稱為Riryon·Buyamuhiyamu·Batonnohu(リリョン·ブヤムヒヤム·バトンノフ),烏來(ウライ)社稱為Riryon·Katairi(リリョン·カタイリ)的大桶山(蕃稱Babou Keyaunu-yan(バボー ケヤウヌーヤン),3065尺)

從台北眺望

看起來宛如剛好與獅仔頭山一起扼住蕃界關門的就是此山

登山道路有三、四個

其中由龜山渡船頭登抵大粗坑溪右岸的茶園無疑是最簡單的

也可由龜山·烏來間的桶壁社(譯註:今忠治)攀上草生的山腰後攀登西稜樹林中模糊的蕃路

此外也有ㄧ些修正路線

也有由東沿稜的路線

當然西側或南側的樹林中路線是感覺比較好的

如果可由烏來溫泉攀登正前方對岸的陡坡那應該更有趣了

此稜線險峻

由西方眺望形狀非常壯觀

烏來社將此稜線的高處稱為Babou Bu-yu-yamu(バボーブーユーヤム)

而將大桶山主脈稱為Babou Bokaban(バボー ボカバン)

Babou Keyaunu-yan(バボー ケヤウヌーヤン)則是總稱

大桶山的山頂因為三角點而有闢開

然而南側的眺望並不是很好

由大桶山向東沿稜一里左右

有連結火燒樟溪與桶後溪的越嶺鞍道

我以前曾有過溯火燒樟溪攀爬到此再稍下南側搭起天幕過夜後往返落鳳山(ロホン:3080米)再向大桶山的經驗

說是鞍部

但火燒樟溪的溯行道路模糊不定

是真正的溪谷行滋味

南側的道路有更為深奧氣氛的地方

落鳳山頂上因為樹林而無法眺望

我們的夥伴無法由此向東前往

但沿著深林行進寬緩的稜線或傾聽遠谷音響及鳥聲的二重奏、沈浸在常綠闊葉樹之香

無疑是虔敬的山旅情緒

如果有三天寬裕的時間

我想也可以完成到烘爐地山的森林山旅後再下到礁溪

此外

這山塊中有幾條適合練習溪谷行的溪流

其西方的溪流和山肌都很蠻荒

但後坑仔溪及金瓜寮溪一帶是九州帝國大學的演習林

暫時應該未失完整的幽暗之境

另外因為有從桶後溪越過金瓜寮溪或姑婆寮溪的腦寮道

這也是美麗溪水與森林的旅路吧

但此方面只作一日或一日半的規劃是不可行的

此外在本山脈支脈中的末梢上

靠近北勢溪的火炎山(1810米)

從其山名也是值得注意的好山

這也是我們未知之境

又溯北勢溪而行就某種意義上也很有意思

到處的河床上都有露營地

此溪谷比南勢溪的水量還大

顯示出其水源意外地發源於靠近東海岸的遙遠山地

這也是地理上頗具趣味之事

磺窟溪·平廣坑溪·加九寮溪(スガニー)流域的群山

這些可看作是形成南勢溪左岸屈尺蕃地的前山山列而予以統合的群山

其中最有名的是磺窟溪深處的獅仔頭山(2860尺,蕃稱Biyasan Marai(ビヤサンマライ))及加九嶺(3273尺,蕃稱Rugyahusugani-(ルギャフスガニー))的鞍部

獅仔頭山比齋藤齋氏在本誌第一號介紹的當時闢建的更完善

沿著磺窟溪到溪的中段中心崙的地方為止

可通三井合名會社專用的台車軌道

該處也新建有製茶工廠

如此一來

這山也以茶園之山及開闊展望台之姿而越來越能為人們享受其中了

然而此山以內地來說是像上信國境的荒船山般呈現高原形狀(Tableland)

是從台北所見之山中最呈異彩之山

實際上

闢建此道的草山最高壇之東北、東南、西北三面

有帶狀相連的岩壁

此為連接東方猴硐尖(2600尺)之間的鞍部道路

奔行在東北側斷崖遙遙下方而約在2600尺的高度與北稜會合

此山作為攀岩場也值得稍加注目

其東稜的上下岩攀

我最近嘗試了兩次

從平廣坑溪也可攀登獅仔頭山

但草叢似乎很茂密

此外

由此溪亦有海山郡以前越過大豹蕃地加九嶺溪的鞍道

地形圖所示的溪底駐在所

現在變成派出所而移往廣興

由獅仔頭山向南經竹坑山(3096尺)通過加九嶺或熊空山(3237尺)的蕃地地形圖道路

目前已歸廢滅

但最近經由三井之手開闢了獅仔頭山與2670尺峰之間的道路

此外接續獅仔頭山東北端的1675尺小山

叫作塗潭山或一名大貢尖

是可由新店經安坑而半日可登之山

其展望相當之好

加九嶺的鞍道是最為人所踏青之地

可溯加九寮(スガニー)溪抵加九嶺的南方鞍部後下加九嶺溪

加九嶺越嶺道除一部分外是蠻荒自然之地而不令人感興趣

由鞍部頂上朝逐鹿山(チーロック)通有小徑

但通到何處則尚未確認

樟樹之外也幾乎被砍伐一空而新植杉木造林的加九寮溪流域群山中

呈現異色之山的是高腰山(3250尺,蕃稱Babou Kauyau(バボー カウヤウ))及拔刀爾山(3600尺,蕃稱Babou Battoru(バボー バットル))

(高腰的對岸加九寮溪左岸的山,烏來社的蕃人稱為Kuriminansoya(クリミナンソヤ))

高腰美麗的金字塔型及綿延至拔刀爾的山波

不論從何處看都是美好的眺望

要登高腰山

可由加九寮溪的原有燒炭小屋的匯流點登爬小溪的左岸或右岸道路(一個是腦寮道,一個是木馬道)而由西側或南側適當的地方登頂

頂頭附近是樹林

山頂由西向東四開

頂上狹小而感覺良好

我想從烏來社也可以攀登過來

也可從烏來瀑布的前頭向西繞南往茶山後登頂

此方面是稍微會迷路的地方

從高腰迄至拔刀爾

在密林中開闢的道路微微接續

稜線很細

所以毫無疑問可於一小時內抵達拔刀爾東峰

這座山的山頂也很小

攀爬上樹

可以眺望到南勢溪深處的美麗群山

以前曾有過從這裡朝南側的樟樹溪下行而勉強從陡崖脫困的經驗

南側絕不是下行的地方

我們均尚未去過拔刀爾主峰

但稍微撥開草叢後應該可以抵達

另外

我想由此沿稜抵達南勢溪大豹溪的分水嶺主脈看看

拔刀爾主峰的南側正下方有銳利的岩峰

依吶哮(ラハウ)社(譯註:今信賢)蕃人的說法

以前曾在此處檢過石頭

拔刀爾即是裝飾用的石頭之意

桶後溪·阿玉溪流域的群山

從烏來進入桶後溪(依烏來社之蕃稱為Riryonhagayu(リリョンハガユ))迄至阿玉溪之中通有三井合名會社的台車軌道

倘能搭便車

就可用簡短的日數而深入相當山深之處

畢竟今天的烏來溫泉行

即使是腳弱之人也已經絲毫沒有痛苦了

這是因為從新店到廣興通有平山炭坑專用的台車軌道而可搭便車

已經不用越過那惱人(?)的伸仗坂或搭渡船而只要坐乘就可到烏來的緣故

如此一來

當平地人殺進烏來之時

山之子就逃到更深山裡面去了

從烏來到阿玉駐在所即使是往返都能很愉快的散步

但最近三井的手已將其砍伐到接近赤裸狀態

實在很遺憾

桶後溪右岸的山已如前述

由此美麗溪谷所出的山

確實給予我們某種恩賜

以桶後溪左岸的山來說

首先可攀登大保克山(タボーク)(3960尺)

烏來社蕃人稱呼烏來瀑布之上的山為Korishiru(コリシル)

所以可能是指此山也説不定

此山應該也有三井即將砍伐的坡道

此外此溪的深奧處中有三、四座接續烘爐地山的未及四千尺的無名山

烏來社蕃人所謂的Babou Bi-gan(バボービーガン)似乎也在此內

進入阿玉溪

接續上述大保克山的有山頂寬廣的路門山(4825尺,吶哮社稱為Babou Barangan(バボーバランガン))、Korekikattan(コレキカッタン)(4804尺)、阿玉山(4680,蕃稱Babou Ageku(バボーアゲク))及阿玉溪右岸的大礁溪山(森林三角點測量時權宜上命名之山,4200尺)

此大礁溪山或其北的一山

烏來社蕃人將其稱為Babou Bu-tagan(バボーブータガン)

阿玉山與Korekikattan的山頂上是草生地

視野遼闊可期

前者立有三角櫓

以上的群山都是尚未印有我們業餘登山者足跡的森林美麗的原始之山

但三井合名會社開始砍伐後

森林已經持續人工化

悲傷的同時

也希望在森林保有命脈之前

能夠再次沈醉在住宿腦寮再由溪谷往森林然後在山頂眺望的純美世界

以前曾經嘗試過的由阿玉溪往宜蘭的越嶺路線

也希望可以再慢慢調查

南勢溪流域的群山

此處狹義來說

右岸是桶後溪匯流點以上、左岸是樟樹溪匯流點以上的範圍

台北附近最富深奧原始之趣且高度最高之處就是這裏的蕃界山地

又以蕃山來說

也是尚殘留全島中稀有豐富森林(蕃人不燒山)之處

而且南勢溪由此顯出其真正的峽谷之趣

以烏來、吶哮間接近台北之地來說

顯現出其完全接近奢侈之美的程度

(此處一度曾被取名為烏來耶馬溪的惡俗名稱,幸好如今已經不再流行)

峽流之美在吶哮、屯鹿間及李茂岸(リモガン)正前的小局部也可以窺看出來

而可能是因為溪谷之流略呈南北向

走在蕃界道路上感覺非常明亮

而且也可以做頗富深味的眺望

而這南勢溪在台灣諸溪流中也發揮其最規律整然的特色

首先右岸中如前述的路門山及波露(ハロ)山(4636尺,蕃稱Babou Nekkoi(バボーネッコイ)或Mekkui(メックイ))

在吶哮下台車渡過對岸入內洞溪(ガットン)後

如利用腦寮道則簡單可達

內洞溪也是美麗的溪谷

我們登過的僅有波露山一座

但果然是四千尺級的蕃山

感覺很棒

倘雇用嚮導的蕃人且知道路的話

應該可下南勢溪源頭的卡拉莫基(カラモチ)

如果可再增加日數

則由李茂岸經卡拉莫基後溯Sumagan(スマガン)溪

亦可登頂路門山或憧憬的Korekikattan

此外

住宿李茂岸一晚再溯南勢溪野營一夜後

越過中嶺(3520尺)

經崙埤(ロンピヤ)社抵叭哩沙(譯註:今宜蘭縣三星)

再經羅東搭鐵路返抵台北也不是不可能的

(此處地圖上有道路的記號,但需要蕃人帶領)

位於南勢溪源流的拳頭母山(蕃稱Babou Hukka(バボー フッカ),5295尺)

雖有顯示出明顯的地貌

但要由台北攀登此山或模故(モッコ)山(4920尺)

則至少需要三日或四日往返的強行

棲蘭山(6410尺)或庫魯(クル)山(7063尺,蕃稱Babou Kuru(バボー クル),地形圖標有Babou Kuru的地方是誤記)

玫瑰西魔(メクイシモ)山(6290尺)也是一樣

另外

此處所謂的南勢溪左岸之山

是由逐鹿山(4702尺,蕃稱Babou Chirokku(バボー チロック))為起始

此山由加九嶺眺望時

感覺是有美麗新綠印象之山

要攀登此山

由吶哮社的入口烏砂溪(ルサ)右岸的採伐道或腦寮道攀登後抵鞍部(此鞍部可通加九嶺)再走稜線應可抵達

烏砂溪是吶哮駐在所與三井合名台車終點的『詰所』(譯註:守衛室)之間的支流

平行其北而在南勢溪左岸匯流的是三井合名會社目前正在砍伐作業中的樟樹溪

逐鹿山之南有卡保山(カボ)(5284尺,蕃稱Babou Kabo(バボーカボ))

山容頗具特色

特別是東南側的險峻地形

很能誘惑山之子

我們在之前9月1日下午往屯鹿駐在所住宿

2日在吶哮社蕃人的帶領下登往屯鹿(トンロク)溪左岸稜線的奇怪山道

從與逐鹿山的鞍部附近往返絕頂

然後抵大豹溪上游的雙溪

利用三井的台車在當天回到台北

在東側的深林中

兩度碰到角板山烏來社方面的狩獵蕃人隊伍

接續卡保山西南的5200尺峰

蕃地地形圖寫成Roppei(ロッペイ)(譯註:今樂佩山)

但這是錯的

它蕃稱是Babou Rangu(バボーラング)

然而所謂Roppei是什麼呢?

這是指蕃地地形圖中所謂的Takai(タカイ)山、以前有插天砲台的5764尺峰、蕃名是Babou Ruppe(バボールッペエ)

(譯註:今北插天山)

Ruppe、Rupe、Roppei是各人所聽有異的同一音名

而蕃地地形圖中的插天山與Rupe(ルペエ)山(譯註:今魯培山)

依大羅蘭(タラナン)社蕃人的說法是稱為Babou Rinago(バボーリナゴ)

所謂插天山的稱呼似乎是蕃地地形圖中從Takai山(譯註:北插天山)至插天山(譯註:南插天山)的總稱

領台後權宜上就分成北插天山(地圖上所謂的Takai山)及南插天山

以上的地名正誤希望今後在調查之後確定

另外Takai山這樣的名稱似乎不曾從蕃人口中聽過

所以要小心注意

要攀登北插天山(5764尺,蕃稱Babou Ruppe)

可從李茂岸社或大羅蘭社起登

李茂岸駐在所最近剛在南勢溪左岸興建落成

大羅蘭社目前下居到大羅蘭溪畔

登山道路有通往角板山及大豹溪的蕃路

和以前討伐用的道路稍有不同

道路比行往卡保山的路況還好

似乎從五千尺左右的地方遶向山的北邊

我們因為下雨以及嚮導的蕃人不肯走而只走到原插天警戒所

但我想即使沒有道路也可充分登頂

接下來的越過大豹溪

由李茂岸起登一天就很充分

但要越過角板山

因為山及山道都很遙遠

即使是走慣了的蕃人也要一整天

另外插天山聽說有台灣珍貴的山毛櫸(タイワンイヌブナ)的純林

位於南插天山正南的5640尺峰

大羅蘭社稱為大保克山(バボータボーク)

這倘為真

那南勢溪流域的左右兩岸就各有一座大保克山了

接下來山稜再取西南方向

經過6105尺的一山後連上南插天山(蕃稱Babou Rinago(バボーリナゴ),有6305尺及6333尺等二峰)

之後向南偏東綿延而大大盤踞紮根的是拉拉(ララ)山(6777尺,蕃稱Babou Rara(バボーララ)或Babou Giirii(バボーギイリイ))

此山聽說由李茂岸沿札孔(チャコン)溪左岸山腹攀上的蕃界道路頂點亦即拉拉山南南西的鞍部或從拉拉山東面下的拉拉山駐在所附近都可簡單攀爬上來

此山山頂中散亂著如劍的岩塊

因此就取名蕃稱有刀子意思的Rara(ララ)

鄰近拉拉山東南的塔曼山(7120尺,Babou Taman(バボータマン))

是南勢溪流域從而是新店溪流域中的最高峰

倘有三天或兩天半的餘裕

從台北循沿著南勢溪的蕃界道路攀登塔曼山或拉拉山後回返

會是不太困難的愉快山旅

不過塔曼山距鞍部稍遠

聽說其稜線上有令人頭痛的草叢

另外此山旅不採原路歸返而下新竹州的卡澳灣蕃地的巴陵(バロン)

再沿大漢溪抵角板山或由巴陵越過芃芃(ボンボン)山抵宜蘭蘭陽溪流域

更是很棒的健行(Hiking)

然而此山行各別需要四天及五、六天

塔曼山的東南方是前述的玫瑰西魔山

以上南勢溪流域的群山皆是四千尺級至七千尺級而兼具原始林與溪流與山巔眺望之美

相對於台北

宛如是東京與奧秩父的關係

而且也沒有以山為界採取敵視的蕃人

只要想去就可輕鬆地漫步其間

如此的樂園卻近在咫尺

對台北的山之子來說是幸福的

而愛護如此山林之幸福

必須是我們今後的重大責任

大豹溪流域的群山

大豹溪流域以前是所謂大豹蕃的棲息地

但如今蕃社已全無

且因為變成三井合名會社的事業地

人的出入極多

稱其為蕃地

實際上是缺乏蕃地氣氛的地方

此流域山地如從位置來說

在交通上是比南勢溪還不方便

但因為三井的台車軌道相當深入各處

有搭便車之便

所以對想要近郊探勝的人來說

是不能漏掉的地方

首先在鐵路主線的鶯歌驛下車

搭乘海山輕鐵的台車抵三峽(舊稱三角湧)

在此拜託三井合名會社的台車朝大豹溪深處前進

鶯歌及三峽附近也不是沒有像鳶山等適合散步的地方

但在此不談

有山的感覺的地方要從大豹溪兩岸逐漸狹窄的湊合附近開始

以湊合為中心攀登的山有五寮尖山(後述)、白石鞍山(1873尺)及塞口坑山(2502尺)

由白石鞍山可縱走同樣是大豹溪右岸的雞罩山

或行走在山腹的茶園道路下成福庄的大寮地溪或有三井製茶工廠的往大豹鞍道

也是秋日中的一大樂趣

另外如循右岸的山脈可抵熊空山(3237尺)

再深入可抵竹坑山(3096尺)而與新店溪、大豹溪分水嶺會合

登熊空山可在有木或雙溪下台車攀登即可(參照本誌第二號林田氏紀行文)

另從成福庄大寮亦可攀登

亦即由大寮經竹崙的三井製茶工廠抵熊空山的東肩或西肩

雖然路造得不好且遠而容易迷路

但我知道是相當有趣的路線

大寮或竹崙雖非大豹溪流域

但與此流域相鄰

可作為以熊空山為始行往雞罩山、五寮崙山、六寮崙山、獅仔頭山等的一大根據地

要攀登大豹溪深奧處的山

倘周六下午開始出發在雙溪一帶住宿一晚

那大致上只要隔日的一天攀登就可回到台北

亦即從上記的熊空山開始可往竹坑山、加九嶺方面(以上的三山行走要有碰到惱人草叢的覺悟)、加九嶺越嶺道

再往逐鹿、卡保、樂佩、南插天山等四、五千尺級的分水嶺群山以及東眼山(トウガン,4070尺)

但這些群山的大豹溪側大致上已遭砍伐而少純美之感

這是稍稍莫可奈何的事

不過也因此展望變好

同時也意外地因為高處存在採伐小屋、燒炭小屋、腦寮

使得有住宿上的便利

另外倘由此進入

三井合名會社的人也會給予台車、住宿、嚮導方面的方便

東眼山之西有同樣位於大豹溪左岸的金平山(カナビラ)(3326尺)

此由湊合搭往五寮溪的台車在五寮下車

再渡吊橋溯深奧處的詩朗溪(シロン)經採伐道抵達西稜最為容易

山頂附近變成是東南側Shikke(シッケ)社蕃人的耕地

有燒毀的樟樹等其他樹木殘骸

下方種植有陸稻及芋頭

也有小屋

假如山頂上好好整理密林及茅草的話

應該可由Shikke社抵達越過大豹的鞍道

反過來由大豹逆走應該也很有趣

北鄰金平山的有塞口坑山(2502尺)

依據林田氏的說法

此附近有類似阿里山的塔山般壯觀岩壁

此方面隨著精細的調查

可以想像應該會發現景勝之地

五寮溪左岸有從湊合道路上的岩山綿延鳥嘴尖、白石山的山脈

這因為是特殊的山

所以將另項述敘

倘由五寮尋台車道前行

可越過低矮的分水嶺抵水流東而與大溪角板山間的通路與台車軌道會合

然而從五寮越過角板山方面

循捷徑經詩朗社及分水嶺駐在所遺跡再越過稜線

會蠻有趣的

從五寮通過塞口坑山附近的茶園道路抵插角或大豹

也是有點愉快的散步道路

五寮尖山(暫稱)·鳥嘴尖·白石山的山脈

這是大豹溪流域中最具特色且與文山郡石碇附近的皇帝殿山或峰頭尖相呼應而成為台北附近代表性的尖山群

不像皇帝殿山稜般瘦薄而多少附點肉

然而山脈兩端的部分有不少裸露的山崖

特別是由東北端的2129尺峰分歧而來的岩稜

其形狀之美及作爲攀登場都是極佳之物

且因這山脈的位置山稜方向等關係

實在是很好的展望台

亦即沿著主脈可看到西方及北方的大溪·桃園的平原、台北市街及台北平原、大屯火山群及東海

由東往南則文山郡蕃地的群山、卡澳灣蕃地的群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次高山等北部高嶺

或看得見或隱身不見

在眺望上頗富變化

另外

此山脈在交通上比較容易處理也是特色

而以蘭的產地聞名已是眾所皆知的事

倘搭台北驛早上4點50分的火車出發

經鶯歌、三峽在早上七點半左右會抵達湊合

從湊合回搭台車道進入左側(西側)的支流

此溪的深處正頻繁地進行煤炭的挖掘

攀登纜道在適當處攀上北稜

然後循路登上最北峰(2129尺)

途中有一、二處斷崖

但只要遶向西側就可避開

最北峰有總督府的三角點標石

依木田氏的調查

本島人稱此峰為竹腳瑤或火炭坑

另外也有溯上溪再達側稜的一個鞍部附近後攀上右側再越過更高鞍部的道路

由此第二鞍部附近循踏跡攀上樹林中的話

可以抵達最北峰的的一個東南方隆起

此一路線短時間可以抵達絕頂

基本上

三井合名的人及林田稔氏將此連脈稱為五寮尖山

但在地人不這樣稱呼

從前述的竹腳瑤向南經過地名『腳頭吁貢』(Kartaukon,膝蓋的意思)、『圳子頭鞍』(Tsunatauan)的稜線

再接續鳥嘴山(2206尺)及白石山(2062尺)

然而在五寮尖山已為一些人所傳播而無其他適當名稱的今日

暫時以此為暫稱而將其範圍定為從竹腳瑤迄至鳥嘴尖東方山勢變得較寬緩的地方

就這樣

在暫定五寮尖山主脈的縱走上

假如不怕草叢(特別是後半段)

則任何人在幾乎沒有登山技術上的困難下都可通過

只有六處隆起

其山峰上大致上可以一償展望之快

第三峰是北側稍微陡峭的崖稜

其山頂上立著頗有特色的圓岩

由此稍返北方而下東側的話

也可以找到路

全山脈中最高的鳥嘴尖(離開主脈)

可由五寮登頂

亦即從五寮攀上越過大溪側的鞍道

由鞍部上撥開稍偏西的奇怪開闢道路後下行

再登爬茅草之間攀登最後的山峰

此峰是二格山式的地形

山頂上有陸測的二等三角點標石

頂線約有十五間的細長

大溪方向是斷崖

可以看到壯觀的明亮景色

從五寮上到此峰再抵大溪的山脈橫斷

我相信是本脈中最簡單且愉快的路線

白石山及其向西衍伸的部分

是我們未曾去過的地方

但有很多光禿的岩壁(白石山的名稱似乎也是從大溪方向所見之形容而來)

而且要攀登上來

一般認為是從大溪開往角板山的台車軌道上的某一點起登比較便利

話說回來

由所謂五寮尖山的最北峰向東衍伸然後持續朝北彎曲向湊合的匯流點而下的稜線

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央部乃是相當舒服的攀登場所

在迄至岩石上的步行較少、有不單調的各式各樣的岩峰、接近稜線而有小峻峰、有好的休息場所、眺望良好等

這些點方面

我想說這是台北近郊最愉快的第一流攀登場所

詳細的說明此次暫不談

要攀抵這中央部的岩石

可由攀登前述最北峰的道路向左大迴繞

從抵達越過五寮附近道路稜線的地方向右攀爬

然後稍稍探尋草叢中的踏跡而行

不久來到第一峰之下

這之後

岩稜有有趣的營地

有洞穴

長有萬年松(イハヒバ)的裸岩蔓生

用騎馬方式攀登全是裸岩的岩稜

在僅有的踏點上用腳趾爬上

又或在這些煽情的惡場之間有小小美麗的樹林

無論如何都可以從事變化多的攀岩

只有一個地方非準備繩索不可

這樣一來

此一岩稜的縱走

在條件佳的情況下

加上中餐及往返旁邊兩個小峻峰的時間

大概四小時可以完成

總而言之

上述的岩稜縱走比皇帝殿山的螞蟻列爬稜線還要傾斜

又部分有更差的惡場

因此絕非剛爬山的人可以嘗試的場所

另外即使習慣了的人也不可或缺繩索及抓地性良好的鞋子

此岩稜也可思考由左右兩面進行各式各樣的攀登

又所謂五寮尖主脈也可考慮透過其他攀登路線或長的雙繩作放膽的垂降

然而這些必須是充分作地理研究及磨練攀岩技術上才可嘗試的

我認為往主脈的登山及縱走

剛爬山的人最好跟隨有經驗的人或指導者或著由嚮導帶領比較好

角板山方面(大漢溪(大溪崁)流域)

角板山方面流著比新店溪還長而大的大漢溪

其主流、支流的水源中有很棒的群山在等候探勝者

首先以台北往返的一日行來說

由大溪原路往返角板山實在過於平凡

(但一般人連這個都覺得不可能)

為了尊崇變化的山之子

如前項所述

可由大豹溪支流五寮溪通過山道再經詩朗社抵角板山後搭台車往大溪

又倘有時間

可攀登枕頭山(2087尺)

探訪舊跡且沈醉於貴妃山(ケイフィ)、那結山(ナゼ)等山的展望

如果是一天或一天半的山旅

倘有夜行台車的準備

也可進行相當有趣的山行

但這方面我們皆未探查過

所以無法斷言

不過應該可以週六下午從台北出發往角板山住宿一晚

然後攀登金平山後下山或由大豹溪下山

或也可往返東眼山或越過雙溪

另外

攀登那結山(5070尺)或貴妃山(5200尺)也非不可能之事

如果是那結山北角的拉號山(ラハウ)(3470尺)應該可行

攀登北插天山後下李茂岸也是有趣的路線

但這至少要花兩天半的時間

與其如此倒不如從角板山深處的小烏來(ウライ)社往返攀登南插天山(地形圖的Rupe(ルペエ)山及插天山

(譯註:這裏沼井應該是要講魯培山及南插天山,但說錯了)

另外如果日數許可的話

卡澳灣番地的山旅也有各式各樣的路線規劃

雖然還有更有趣的事

遺憾的是我們完全沒有論述的知識

後記

以上是以台北為中心的一日二日山旅如何規劃的內容

我也還可以舉出利用夜行列車得以攀登的幾座山

這也許對住在台灣的人會很驚訝也說不定

而且也很花錢

不過對於內地特別是住在東京的攀岩者及漂浪者(Wanderers)的常用手段是所謂的夜行遊山

近年來用此方法而甚至單以兩天的時間攀登所謂日本阿爾卑斯的一峰的人開始增加

然而此事基本上不值得讚賞

雖然這是近代人在繁忙都會生活的保健上不得不做的電光火石般的氣氛轉換法

眾所週知

內橫屏山可由新竹進入而用一天半往返攀登

另外其他也有幾個可以兩日內登山的方法

再者如果可以夜行方式從台北出發又夜行回到台北

那相當寬廣範圍已經事實上變成是台北附近的山

經過二水、集集、集集大山及日月潭旁的水社大山、三叉附近的火炎山、台中附近的火炎山等

確實都可二日內完成

如再有三、四天的餘裕

也可以完成阿里山一帶、埔里附近的有趣山旅或攀登

鵝鑾鼻(ガランビ)方面的珊瑚石灰岩的岩山–大尖石也變成我們的遊岩場所吧

八仙山、加里山、樂山(鹿場大山)、守城大山、關刀山、西巒大山等也將在視野範圍內

花蓮港方面的六千乃至八千尺級的群山也將在目標之內

這是時間上所謂的『台北附近的山』

而這是經常受惠於正確閱讀地圖與思考交通後加以計畫的人、經驗、意志與愛的山之子的詞彙

附記

本文山岳的海拔是依據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及陸測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又地名的蕃稱或土名盡可能向現場的蕃人或本島人調查過

但也許有誤聽的可能

此點請大家指正

(昭和3年1月13日受理)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