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山岳美

譯註:本文譯自石川欽一郎『台灣の山岳美』,刊於台灣山岳第一號(1927.4.23)

石川欽一郎(1871-1945),靜岡市人,西洋畫家,遞信省東京電信學校畢業後,入大藏省印刷局,獨習水彩畫,明治美術會入會後,向小代為重、淺井忠、川村清雄學習西洋畫,並受阿爾發特·伊斯特(Alfed East)指導,為明治時期水彩畫的先驅, 尤擅風景畫。1907-1916來台,擔任陸軍翻譯官並兼任台北中學校與總督府國語學校囑託,教授繪畫。1924-1932年再來台,擔任台北師範學校囑託,從事美術教育的普及,並創立台灣水彩畫會,歷任台灣美術展的審查委員等,是台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及美術教育的開創者。曾是光風會會員、日本水彩畫會會員,亦是台灣山岳會會員。

這是日前去廈門時的事

船剛好航行在台灣海峽

天氣快晴(譯註:『快晴』是蔚藍晴空的日語表達)

海面也平靜無波

正當在甲板享受漫步的樂趣時

看到東方穿出海天漂茫的淡靄

輝耀著高聳天際的冰雪山線

仔細一看

那正是次高一帶的連峰

次高我在平地的各個地方看過

也緊鄰其旁看過

但這次從遠離的海上眺望其一萬二千尺高的雄偉之感

卻非其它地方可比

其美麗印象永難忘懷

這個次高

以前去霧社時

曾經在途中被擔任嚮導的警察指導過說『對面稍微看得到頭的是次高』

感覺像是愛宕山的『太郎坊』

(譯註:指被奉祀在京都愛宕山的天狗,被視為是眾多家眷跟隨的日本第一大天狗)

但當爬上立鷹(タッタカ)而從七千尺的高地寫生剩下約五千尺高的次高時

(譯註:立鷹(駐在所)為今立鷹山三角點附近,台大農場開墾地)

我覺得是色彩美麗而惹人憐愛的山

幾年前的三月

曾在阿里山 住宿十天左右而每日晨早往返對高山作新高的寫生

因為山長而廣闊

在入畫上頗有風采

但有一年夏天搭火車沿濁水溪而上

在水里(水裡坑)附近眺望到陳有蘭溪深奧處於朝日之光下籠罩紫紺而撥開白雲聳立著奇勁之姿的新高時

我認為那種山形從該處看是最美的

如果是內地則令人聯想起駒之岳的是奇萊主峰

山骨稜稜之姿看起來完全是一副高山之姿

大霸尖山 則馬上讓人有槍岳的風格而呈現著特異之美

台灣的高聳山脈與本州的高聳山脈、亦即所謂日本阿爾卑斯相比時

明顯感覺出台灣的山富於色彩而內地之山缺乏色彩

這當然是位居南國及地質的關係使然

此外也因為溫度或風雨等的影響

讓人特別感覺台灣的山在劃空的線條上氣勢很強

而內地的山則較優緩

也因此在繪畫上講到哪一個比較有趣時

答案當然是台灣的山

也就是它可以繪出熱鬧的圖畫

此外

台灣的山少有悠緩伸長裾野的

從淡水所見的面天山 裙裾線條毋寧是稀有的

而大部分都現出其斷崖絕壁

在繪畫上

絕壁可以看出氣勢

反而容易入畫

台灣的中央山脈一帶似乎有被稱為『台灣阿爾卑斯』的傾向

與這事有關而讓我想起的是

以前福島大將(譯註:上將)在世時

(譯註:福島安正(1852-1919),長野縣松本市人,1904年日俄戰爭,擔任滿洲軍總司令參謀,石川欽一郎時任翻譯官,兩人頗有交情。福島將兒子二郎送上戰場而戰歿,於是把二郎照片送石川請其畫像,畫像繪完送還福島時,福島一見之下,當場落淚)

我曾去他的輕井澤別墅拜訪

當時也談了很多有關山的話題

大將是松本人

因為是位處日本北阿爾卑斯正下方的大本營

所以對山的興趣也很高

大將的意見是

青年在身心鍛鍊上

登山是最容易且最有效的方法

不過他當時尚未加入日本山岳會

大將還有一個意見也很有趣

聽說在某次火車上

有位日本山岳會幹事與大將會談並勸他務必入會

但被他以不中意日本阿爾卑斯的名稱而拒絕

大將認為

日本有日本阿爾卑斯

那西洋有西洋人命名為歐羅巴(Europe)富士的山嗎?

不是一個都沒有嗎?

只有日本特地取對方的名而命名為日本阿爾卑斯

所以他對此事不太讚賞

不過我的想法是

這個日本阿爾卑斯的名稱源起

是居住在橫濱的英國傳教士威仕頓( Walter Weston)

這位有名的登山家以前跋涉『甲信越』的群山時

(譯註:甲信越是山梨縣、長野縣、新潟縣的三縣總稱)

稱讚其雄偉的山姿並將之比擬為瑞士的阿爾卑斯

所以並不是嚴重到需要福島大將如此惱怒的程度

但如果將來台灣阿爾卑斯的名稱也流行起來的話

大將地下有知

一定也是面有難色吧

(完)

(2022.8.2一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