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縱谷的山旅

譯註:本文譯自吉井隆盛『台灣の中央縦谷を拓く』,刊於1940年的台灣山岳第十一號。是吉井回顧走過中央縱谷的山旅記憶。根據吉井所述,這條介於中央山脈與雪山、玉山山脈間、總長250公里的中央縱谷,是僅次於花東縱谷的明顯縱谷,有蘭陽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荖濃溪流貫其中,自古有原住民生活其間,日本時代為統治所需,於沿途開鑿警備道路及設置警官駐在所等。

吉井隆盛,一稱吉井隆成,生平待查,曾任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技手及內務部土木課技手,亦是台灣山岳會幹事,因經常深入山林調查森林資源而首登諸多高山,著有『雲峰附近群峰之探險』、『台灣中央縱谷的山旅』、『攀登桃山』、『山岳與文化』、『特種林木之分布及其蓄積』、『安南漆』等。

台灣山岳的母體主由『水成岩』構成

(譯註:又稱沈積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將其他岩石的風化物和一些火山噴發物,經過水流或冰川的搬運、沈積、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是三種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兩種為岩漿岩與變質岩))

地質學者從地質的結構觀之

將形成本島脊梁的山脈稱為中央山脈

並稱其西平行的山脈為玉山(新高)山脈、阿里山脈、蕃界嶺山脈

而其東為海岸山脈

然而我在此所說的中央縱谷

是位於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之間的縱谷

此一縱谷在大正十五(1926)年總督府出版的地質鑛產地圖上

似乎變成是上部粘板岩與下部粘板岩的『交替接觸線』

其成因被認為是因為地殼收縮而形成的斷層線

而且在地形上

是僅次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東部縱谷平原之明顯縱谷

亦即此縱谷北由宜蘭蘭陽(濁水)溪開始

向西南上溯溪流抵思源埡口(卑亞南鞍部)

由此移往大甲溪

再由大甲溪向南南西微微彎曲至梨山(撒拉茅)鞍部

之後由梨山鞍部往北港溪(大肚溪源頭)然後越過合望(ハブン)(譯註:疑是中橫替代道路投89上的中興大學園藝試驗場指示牌一帶)、霧社的鞍部進入濁水溪

最後抵達荖濃溪

其距離總長約250公里

而其間自古因為有各蕃族蟠踞

領台之後為鎮壓各蕃社

乃沿此縱谷溪流陸續開鑿警備道路

其道路近則每2公里、遠則每8公里設有警察駐在所

對旅行者來說實在方便

不過遺憾的是

荖濃溪的上游約20公里之間仍是尚未開闢的處女地

我以前曾旅行此縱谷

也稍有體驗

然而因為最近此地的奧蕃漸漸移住平地

另駐在所也多遭廢除

隨時間經過而有不勝唏噓之感

因此擬藉此追懷往昔記憶

如實書寫縱谷見聞

一、溯行宜蘭蘭陽溪

宜蘭蘭陽溪沖積形成蘭陽三郡的平原

換言之

此平原係宜蘭蘭陽溪的扇狀床

如要上溯此溪

則由羅東利用太平山行的森林鐵路堪稱便利

由竹林驛搭乘火車奔馳平原約一小時三十分可抵天送埤

天送埤是中央縱谷的門戶

自古以有水力發電所而聞名

倘由天送埤搭火車出發沿宜蘭蘭陽溪右岸上行

則西側的群山隨著上行而日益逼近

渡過支流清水溪並穿過一個隧道後

主流上可看到一座大吊橋

這就是理蕃史上名聞遐邇的『圓山鐵線橋』(譯註:牛鬥橋)

站在橋上

蘭陽平原在眼下開展

龜山島像烏龜的身影浮在汪洋上

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眺望

又兩岸的山以前是鬱蒼的森林

如今泰半被砍伐或開墾

使得景觀受損嚴重

不過綠山與清水的調和不錯

靜靜的回顧二十年前

當時這裏是民蕃邊界

被認為是相當危險之地

種種的軼事隱藏在環繞河心的小島上

離開鐵線橋再前進一小時餘

火車抵達土場

土場是宜蘭蘭陽溪支流多望溪二公里處匯流的地方

是木材的集散地

由土場向多望溪深處再內行四公里左右

有『鳩之澤』溫泉

在這河畔有湧出很多的熱泉

營林所打算利用它來建造雄偉的宿泊所以利宿營之便

不急著趕路的人

經常在此住宿一晚

如果是健腳者

則在多望溪匯流點下車

然後溯行主流而於當日走到四季社

主流由多望溪的匯流點右彎而上

道路一直沿其右岸通往卑亞南鞍部

由匯流點到加蘭(シンセン)的五公里之間

兩岸峽谷相逼

途中有烏帽子的奇巖等

是宜蘭蘭陽溪中屈指的景勝之地

想來

此橫折之峽谷地帶是受相當強烈的地殼橫縮運動的地域

可以看出地層明顯扭曲的現象

又基岩中多節理

由流向完全相反的天狗(テンクル)溪及溪畔中各處湧出的溫泉觀之

可以想像由玉峰(マリコワン)山經西丘斯(シュッキツ)山後橫切溪河到三星山之間

以前是一大山脈相通

出烏帽子的峽谷

河川的方向轉回原來的西南向

天氣好時

遙遙可望思源埡口(卑亞南鞍部)

沿著道路前進

經過留茂安蕃社、四季蕃社

由匯流點至四季里程約四里

過四季後

河川對岸映入眼簾的是馬諾源(マナウヤン)的寬廣台地

這是壯觀的河階地

以前有蕃社生活在這些台地上

這些蕃社是泰雅族中稱為溪頭蕃而頗以武勇自豪的族群

也因為這樣

大正末年才有軍隊進駐留茂安蕃社進行鎮壓威嚇

受惠於此

如今他們有很明顯的開化

很多人懂日語

像馬諾源社

十幾年前舉社移住到下方的樂水(濁水)附近

四季到思源埡口之間里程約四里半

這之間的右方有米磨登溪

以其源頭有崩壁而聞名

左方的耶克糾溪則以南湖的登山口而名聞遐邇

思源埡口海拔1885米

係宜蘭蘭陽溪與大甲溪的分水嶺

也是台北與台中的州界

鞍部有駐在所

由該處沿右方的稜線可抵桃山

循左方的稜線則可至南湖大山

兩者都要有一天半才能登頂的覺悟

二、沿大甲溪的支流

一旦進入大甲溪的流域

則不時都是好天氣

讓人有春或秋天之感

四周的景色也大異其趣

對了

從此處起是雪山(次高)、大魯閣的國立公園

由天送埤到思源埡口是雜木林

但來到這裡

在茅草山中散生者松樹、鐵杉及稀奇的香杉

景觀極為雄偉

亦頗有人煙

從鞍部沿大甲溪支流約下四里餘可抵平岩山

平岩山是駐在所的名稱

也是環山部落(志佳陽蕃社)的所在地

這途中的景色特別優美

有時可眺望次高山

有時可見中央尖山

又道路下方的溪流經常水清

是梨山鱒的棲息地

平岩山駐在所是志佳陽蕃社的中樞

建於稜線山瘤之上

四周以土牆圍繞

亦設有砲台

外觀上實在很堂皇

令人有往昔的城池之感

志佳陽蕃社挾著駐在所而一分為二

各蕃社均距駐在所一里餘

這裏的蕃人都對內地人很有親近感

特別是年輕蕃婦善於言詞

對外來者非常親切

而且美人之多在各蕃社中獨佔鰲頭

並以『美人鄉』而廣為人知

登山者要攀登次高山

則以平岩山為據點並由此處的蕃人同行

往返需費二日

縱谷由志佳陽匯流點通過撒拉茅(サラマオ:今梨山)盆地後貫通撒拉茅鞍部(譯註:疑是更孟山與塔班山之間的2135米鞍部,由此可西接白姑大山)

以前曾經有由撒拉茅社經過佳陽(カヨ)社貫通其鞍部的警備道路

但如今因蕃地平靜而道路全遭裁撤僅剩蕃路

懷想二十年前

此地附近是相當危險的地方

大正九(1920)年

佳陽、志佳陽等蕃社舉社反抗官方

駐在所被入侵焚毀

造成多人犧牲

而他們則遁逃至小雪山中腹

經過十年而於昭和五(1930)年歸順

要綜觀縱谷

由平岩山下匯流點經大保久(譯註:今松茂派出所上方農場中有兩座水塔處)抵新松嶺(譯註:疑是更孟山西南方,上河文化北島圖標示松嶺警所舊址一帶)頗為方便

大保久、椚岡(譯註:今梨山文物陳列館西側的荒廢農園)、新松嶺之間多栓皮櫟及松樹

展望大開景色怡人

天氣好時

次高山、大霸尖山、南湖大山、合歡山、白姑大山彷彿近在眼前

椚岡上現存有『姊妹池』(姉妹が池)之稱而在蕃人間有諸多傳說的古老沼澤

道路由椚岡起一分為二

倘上稜則通過姐妹池附近而行往舊松嶺(譯註:福壽山農場中的最高點達觀亭)

如向西橫切則通過撒拉茅鞍部附近而可往新松嶺

新松嶺有駐在所且由駐在所可一目了然俯瞰北港溪(大肚溪)流域的中央縱谷

撒拉茅鞍部位於由新松嶺往西的相同海拔高度上

海拔2000米

係大甲溪與北港溪的分水嶺

由此向西上稜則可抵白姑大山

舊道由此處直直下往北港溪主流

斜坡上有某警視巡視途中被蕃人狙擊殺害的遭難之地

三、橫貫大肚溪的上游

由新松嶺有開鑿下往山腹的新道路

其道路與從舊松嶺下行的道路在馬力觀(マリコワン)駐在所重疊

想詳細探究縱谷的人

可由馬力觀下往現存於溪谷的Mukabu-buru(ムカブーブル)

再沿著溪畔的道路探尋馬卡納吉(マカナジー)溫泉及瑞岩(マシトバウン)靈地白姑蕃的發祥地

另外

由瑞岩沿縱谷至合望(ハブン)鞍部之間開鑿有完善的道路

言歸正傳

一般的旅行者由新松嶺經馬力觀駐在所抵馬烈霸(マレッバ)比較方便

馬烈霸內有管轄白狗(ハック)蕃、馬烈霸蕃1500名的駐在所

駐在所裡有蕃童教育所、交易所、酒保、警務室等

基本生活所需的設備完善

駐在所的位置位於稜線上的小高處

其四周將三個蕃社聚集並建造成一大部落

一般的旅行者中上溯大甲溪而經過此地的人

早上從佳陽出發而以此為宿泊地

經過中央縱谷的人

不論是從平岩山或從南方霧社來的人

皆會在此住宿一晚

由馬烈霸向南和由新松嶺一樣都是沿著山腹通過白狗再抵合望鞍部

不過途中山耕地與休耕地多

右邊常可眺望白姑大山與中央縱谷溪流

來到合望附近時則會經過像原生林的森林

擬由馬烈霸攀登合歡山後行往花蓮港、立霧的人

可由白狗駐在所稍稍上方的分歧點上爬左邊的陡坡

在追分的地方出霧社、合歡山間的橫斷道路

合望鞍部係大肚溪主流的北港溪與支流南港溪的分水嶺

位於由合歡山向西延伸而抵守城大山山脈的頸部

鞍部海拔1650米

其稜線上有駐在所

附近有由闊葉樹形成的壯觀森林

林中四處隱隱可見燒製樟腦的小屋

在中部有樟樹的地方

大致以這附近是最深奧之地

且海拔也處於最高點

中央縱谷由此鞍部通過南港溪抵達霧社

道路開在溪谷左岸山腹

輕緩下行

距離上約每隔三里就設有駐在所

霧社位處通過合歡山的中央山脈橫斷道路與通過此中央縱谷道路的交叉點

海拔1200米

亦是昭和5(1930)年蕃人烽起斬殺多數內地人的地方

鞍部中形成小部落

除駐在所外亦有旅館、郵局、雜貨店等

目前有由埔里街開來的汽車班次

由霧社租車到台中

不需三小時

四、進入濁水溪

站在霧社的鞍部

其東方的腳下有濁水溪的水流

而遙遠的彼方有中央山脈屏立而能望見像能高山、奇萊南峰

縱谷的道路由鞍部逐漸下往濁水溪

以前有狹隘的道路

但如今因發電所的工事所需而開鑿了下抵萬大社的完善汽車道路

萬大社的下方聽說最近築有堰堤而在霧社的下方形成大湖水

由萬大沿縱谷的溪流南下可抵『姐妹之原』(姉妹が原)的沃野

不久就到武界的貯水池

武界的貯水池是日月潭發電所的水源

日月潭由此處用隧道送水

貯水池的堰堤中有台灣電力會社員的執勤室

亦有日本內地人進駐

下堰堤約20分可抵警官駐在所

由霧社至此約七里半

旅行此地的人大致上以武界為宿泊所

由埔里來此約一日行程

旅行者在這裡需特別注意的是瘧疾

聽說武界的瘧疾頗為惡性

武界有移住到駐在所附近的蕃社

名為武界社

到目前為止

在縱谷溪畔的部落其蕃族皆為泰雅族

但從這武界以南則變為布農族

泰雅族與布農族的性格差異頗大

而且日常的生活樣式也多少有差異

由武界向南行往縱谷時

變成是通過溪流的右岸山腹

由武界抵達下一個住宿地的巴庫拉斯(バグラス)駐在所里程約八里

這中間僅有名為良久社的蕃社及駐在所兩個地方

真是寂寥之處

以前在溪的兩岸山腹到處會散見二、三蕃屋

但現在全部聚集到武界及良久社而不見人煙

途中的景觀山高谷深

景色淒絕

向東仰望則見三千米以上的干卓萬山及卓社大山聳立

向下俯瞰則為千仞谷底微微聽到水聲

然而山中幾乎不見像樣的森林

整體的山是叢林與茅草原

山險且處處斷崖及崩壁

山肌美麗露呈

蕃人們長時間在此蠻荒的山中生活且又需防範敵蕃

想必非常辛苦

巴庫拉斯位於由濁水溪支流郡大溪的匯流點起約向北偏行三公里的地方

在像擂鉢底部的地方有蕃社及駐在所

領台前後由竹山或集集方面上溯濁水溪通過此地越過關門

因此是頗為樞要之地

但在二、三年前

這些蕃人遺下諸多歷史的此地而移住下游塔馬洛灣(タマロワン)的地方

從巴庫拉斯先下匯流點再沿丹大溪右岸

渡過溪諾袞(ヒノコン)的鐵線橋後抵郡大溪的右岸

此間山腹甚為急峻

溪畔上四處湧出溫泉

由溪諾袞攀上陡坡約三小時餘

抵達凱特格蘭(カトクラン)

沐浴在午後遲遲的夕陽

橫切步行在此茅草茂密的山腹時

內心碎碎唸著再也不要山行了

凱特格蘭是蕃社名

也設有駐在所

此附近的蕃人是布農族中的巒蕃

屬於布農中的先知先覺者

整體上布農可分為卓社蕃、干卓萬蕃、卡社蕃、巒蕃、丹蕃及郡蕃等六支

他們都是以這中央縱谷為主居地而繁榮昌盛

而這凱特格蘭附近被認為是其中心地

亦即武界附近有干卓萬及卓社蕃居住

以巴庫拉斯為中心其東西為卡社蕃

由溪諾袞沿奧地丹大溪是丹蕃

另外由凱特格蘭向南橫亙高雄州及臺東廳則有郡蕃擴大其領域

因為巒蕃被郡蕃及卡社蕃所挾而南北無法延伸的關係

自古以來就向東越過中央山脈移住花蓮廳玉里郡的山麓

向西則越過西巒大山移往人倫及郡坑溪方面而擴大其領域

倘由凱特格蘭沿山腹前進縱谷溪流

西有西巒大山、郡大山

東有東巒大山、東郡大山

東郡大山的山麓中有所謂郡大社的郡蕃原社

此一原社可能在昭和三(1928)年被阿里曼希肯勸誘而憧憬自由的天地

背著家具、家財並率領老幼婦孺

為了躲避官方耳目而日以繼夜持續走在中央山脈三千米的高嶺

一路向南前進移往荖濃溪的深奧之地玉穗(タマホ)社

通過郡大社約三小時抵達馬西塔隆(マシタルン)社

由凱特格蘭迄至馬西塔隆里程約六里半

適合一日行程

此間森林一樣荒廢

山面幾乎可說是由粘板岩碎片所組成亦不為過

完全沒有土

也因為這樣

蕃人似乎很為農耕所苦

而自古以來不耕作三、四年便無法長出作物

於是他們以赤楊造林謀求地力的恢復

在經過八、九年後

赤楊形成樹林

也長出土來

這樣一來就可以砍伐赤楊做為燃料

再開墾砍伐地作為耕地

這地方有趣的是所有家屋的周圍都整齊堆好薪材

這是表現他們財產的方式

聽說年輕女性不想嫁到沒有薪材的家屋

所以就大量的堆積薪材

另外

這一帶附近水果很容易結實累累

其中水蜜柑和蜜柑是名產

只要一圓鈔票就可以擔走一百斤

從馬西塔隆渡過橋樑逐漸上行郡大溪左岸的山腹

通過郡大山與八通關山的鞍部後行往八通關鞍部

前面的鞍部海拔2400米

那裏有觀高駐在所

西側有陳有蘭溪

由水里(水裏坑)來的新高登山道路經東埔在此會合

站在觀高的前庭可仰望西南方的新高山

對新手而言

相對由此所見的新高山

會感覺新高東峰更具威嚴、更高

因此經常把兩者搞混

這是因為真正的主峰遠而深地位於北峰與東峰的中間而看起來很低的緣故

另外

東方在咫尺之間可眺望馬博拉斯山與秀姑巒山

在觀高登山者需注意的是

此處設有酒保

但在此之後就完全沒有販賣糧食及雜貨的地方

倘有隨身不足的貨品時

別忘了在此補充

由觀高往八通關時

需陡上陳有蘭溪

倘行走速度快

其距離約三十分鐘可達

但因高處的氣壓低

所以步行上頗為辛苦

不過因氣溫低

即使夏天也不會流汗

在此路旁樹林繁茂

各式各樣的高山植物也兀自生長

又景色佳

令人有悠遊蓬萊山的心境

天氣晴朗時可遠望次高山

樹木中頗多枝幹生長良好的鐵杉及雲杉

花草中有白色的玉山抱莖籟蕭(ヤマハハコ)、黃花的森氏菊(モリギク)、開著可憐楚楚紫花的玉山龍膽(ニイタカリンドウ)等隨處可見

偶而也看到珍奇的玉山一葉蘭(ニイタカヒトツバラン)

八通關是新高山東方的一大鞍部

海拔2800米

南臨高屏溪(下淡水溪)的上游荖濃溪

北為濁水溪支流陳有蘭溪的源頭

攀登西稜則可至新高山北峰

東則經八通關山抵位於中央山脈的本島第三高峰秀姑巒山

因此此地早就成為新高登山者的據點而為一般人所知

以前的蕃人稱此為Bantonnokan(バントンノカン)

目前有警官的駐在所

也有壯觀的宿泊所

為外來的客人帶來許多方便

一度曾考慮建造成可容納百人左右住宿的地方

又此地位於阿里山國立公園的中央

居大水窟橫斷道路之要津

景色也相當良好

附近多杜鵑及高山杜鵑

春天開花時在綠草之中白花、紅花亂綻

實在非常美麗

從晚夏橫亙中秋

松林中大量生長松茸

動物則多台灣長鬃山羊及鹿

偶而也可見珍奇的帝雉

一到黃昏

鼯鼠從樹洞中跳出在林中飛繞

此鞍部係中央縱谷的最高所

地質學上值得注意

想來

此縱谷之所以獨自存在於此一高所

不用說乃起因於地形上從本島中心處的地殼收縮作用特別強大且橫縮運動相當激烈的關係

不過也讓人覺得火山作用的影響也不小

這不難想像係由東方大水窟附近露出屬於火成岩的輝綠岩

以及西北的東埔出現輝綠岩助長了地表的隆起

五、下行荖濃溪

由八通關南下的縱谷

係通過荖濃溪

自然的溪谷看起來並不深峻

但從以前沿此溪流時就完全沒有蕃社

又因為下游的玉穗社直到最近都有兇蕃拉荷阿雷頑然盤據

所以截至目前為止除了蕃人外完全無人經過此溪

我當然也沒有經過

但其兩側稜脈的中央山脈及新高山的稜線則走過一、二次

因此可以推測其溪谷的大致樣子

目前從八通關往下游沒有道路的地方是到玉穗社間約五里路程的一段

這之間外觀上沒有像樣的森林

溪谷中亦僅有稀疏的樹林

大部份是草叢

溪流中

在雲峰之北可見峽谷

山的傾斜情形比較不陡峭

看起來似乎可以通行

但實際走起來卻必須有步行困難的覺悟

就我的體驗而言

倘要通過中央山脈

在達芬尖山下方住宿一晚、在雲峰下方一晚

剛好兩晚可抵玉穗社

倘要通過新高山脈

則在錢頭雁山一泊

在南面山下一泊

第三天可由玉穗社抵下方三、四里的馬舒霍爾(マスホワル)

玉穗社位於荖濃溪的右岸(譯註:應是左岸)

係拉荷阿雷一族的隱遁之地

拉荷阿雷原居於花蓮港廳玉里郡蕃地Moguraban(モグラバン)

在距今二十餘年前因反抗官方而避居此地

但即使是兇蕃

也對日復一日的官權威力及文化難以招架

終於在本年春天從上游下來而開始移住Obakaru(オバカル)台地

從玉穗下來有兩條路

一是渡過主流經太魯那斯(タルナス)社下馬舒霍爾

一是抵關山越嶺主道的中之關再下警備道路

途中在拉庫音溪匯流點附近的溪谷是罕見的幽邃之地

奇巖屹立溪畔而曲流碧潭相連

實在是很壯觀的景色

在匯流點的稍稍下方處

溪畔中有溫泉湧出的地方

而其附近闊葉樹茂密

隨處可見巨大的樟樹

由中之關下警備道路約四小時餘可抵馬舒霍爾

馬舒霍爾是位於由關山經庫哈諾辛山再下西稜山麓的蕃社

是關山越嶺道路最深奧的蕃社

馬舒霍爾當然設有駐在所

其他還有蕃童教育所及酒保

倘攀上由駐在所西方所見的溪流越過新高山脈

則一日可抵楠梓仙溪的Tebutegai(テブテガイ)第五溪

由第五溪穿越Sabiki(サビキ)

則開鑿有抵達嘉義的道路

所以此地是交通上的要衝

如果由馬舒霍爾向前下警備道路

道路則沿荖濃溪岸開鑿

這裏的道路寬廣而坡度輕緩

警察及樟腦搬運伕經常使用腳踏車通過這裡

如果是徒步者

早上從馬舒霍爾出發則傍晚可抵寶來

途中值得一看的地方

有左岸Obake(オバケ)、Obakaru等兩個台地

右岸有清水、琉球、美秀等台地

這些全部是河階地

是地質學上的好範本

然後左岸的兩個河階

目前有蕃社積極移住

右岸的台地悉數是草原

令人有待開墾之感

通過美秀台地後

可以看到桃源(ガニ)社及Haisen(ハイセン)社的熟蕃部落

這兩個部落在剛領台之後的蕃薯寮廳時代

官方為防備生番危害而以屯田方式由六龜進行熟番的移民

因此如今開墾水田的第二代已漸能安定持續生活

從馬舒霍爾經拉克斯(ラックス)、Bibyu(ビビュ)、桃源等

下行八里後抵寶來

寶來是成為小關山、雲水山源頭的寶來溪與荖濃溪的匯流地點

以前稱為檨仔腳

現在成為蕃地的門戶

設有駐在所及宿泊所

最近在此開設溫泉場

根據種種的研究

其溫泉的源頭位於距此處二里的寶來溪溪畔

從寶來往下的溪畔稍開地方

各處有耕地

這裡構成了荖濃、土壠灣、新威等本島人的部落

交通上

冬天到春天的乾燥期中

從六龜到寶來通行有貨物汽車

也可搭便車

夏季時因為河水上漲

無法通行汽車

自然非步行不可

寶來六龜間行程約五里

途中值得一看的只有六龜發電所的用水取水口

從六龜向前

每天有數班次的山行巴士

從寶來到旗山是適合一日旅行的行程

從六龜搭巴士奔馳在荖濃溪的右岸

而就在中央縱谷的溪流即將流入屏東平原的地方

有兩岸相逼的所在

因而在此開鑿了隧道

倘在這裡注意眺望右岸的群山

則景色實在有趣

奇峰數十層巒相疊

令人感嘆自然的巧妙而不能自已

這就是俗稱的『六龜耶馬溪』

我在回顧一路走來的中央縱谷時

瞭解了此一縱谷存在著非常龐大的天然資源

而且此地的氣候、風土

不論是人類或動物或植物

都具備培育他們的良好條件

世間目前處於戰時體制而苦於動力或物資的擴充

有心人何妨走走這中央縱谷看看

跋涉的順序及其里程如下

宜蘭蘭陽溪

羅東-(37公里火車)-土場-(18公里)-四季-(18公里)-卑亞南鞍部

大甲溪

卑亞南鞍部-(16公里)-平岩山-(16公里)-新松嶺(梨山瞭望台附近?)

大肚溪

新松嶺-(18公里)-馬烈霸-(22公里)-合望-(12公里)-霧社

濁水溪

霧社-30公里-武界-32公里-巴庫拉斯-36公里-凱特格蘭-26公里-馬西塔隆-22公里-八通關

荖濃溪(高屏溪)

八通關-(30公里無道路)-馬舒霍爾-(22公里)-桃源-(34公里)-六龜-(8公里)-屏東平原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