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翻越中央山脈的人們

譯註:本文譯自見元了『中央山脈を最初に越えた人々』,刊於台灣山岳第五號(1930年9月)。

去年秋天

久留島武彥氏久違地來台並在鐵道飯店舉辦歡迎會時

(譯註:久留島武彥(1874-1960)是日本文學兒童作家,大分縣玖珠郡森町出身,童謠『夕陽餘暉』(夕焼け小焼け)

澳底登陸,並於途中以英文詢問攔路的三名外國人,之後擔任翻譯,確認其入城請願事宜。久留島氏之後曾於191

該氏以『追憶』(思い出)為題針對領台當時的狀況

花了兩小時詳細敘說故事

這實在是值得聆聽而在別處無法聽到的有益研究資料

這談話之中

有該氏在改隸後再度渡台之際由東海岸的卑南(今台東)上岸

與兩名參謀本部的陸地測量部員一起從新開園沿溪上溯並一路以摩里森主峰為目標進入蕃地

最後碰到摩里森主峰並越過一萬餘尺的地方而在橫斷中央山脈後抵達蕃薯寮(今旗山)的一節

這實在是有趣的話題

不過從地形上來說

所謂越過摩里森主峰附近實在有點奇怪

心想這件事是值得留存於後世的本島山岳一大紀錄

所以隔日向該氏確認經過的路程

然而當時是所謂瘴雨蠻煙的時代

而且是地名等模糊不清的深山幽谷

該氏只能朦朧地追尋當時的記憶

對路線等的探索毫無頭緒

於是根據我自己的臆測

覺得他所溯的溪應該是新武路溪

所說的摩里森主峰恐怕是誤解

它應該是遙遠南方的關山才對

其後該氏的演講

仍然說朝著摩里森主峰前進然後翻越中央山脈

我並非要咎責他不聽勸說那並不是摩里森主峰(今之新高山)

該氏如果不論如何都認為是翻越了摩里森主峰

那之後還會繼續說吧

但這速記是刊載在權威雜誌

唯恐日後誤傳

所以我後來請參謀本部的陸地測量部盡可能探查

也實地從新開園往新武路溪方面作了地形考察

承蒙陸地測量部爽快的好意搜尋了當時的紀錄

但最終未發現像紀錄性的東西

只不過確認了明治29年7月10日有技手1名、測量承辦人員2名及人夫若干名從新開園向西橫斷山脈

7月底左右抵達台南

再從打狗(今高雄)搭船於8月5日歸抵卑南

當然每天的行程或住宿都完全不明

其他可供參考的

雖有明治30年製版的台灣假製20萬分之1的輯製圖中稍微標注了路徑

但其地圖與實地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很遺憾無法確知其經過的地方

實際到新開園查看附近的山岳溪谷等地形

這裡在東部大斷層縱谷中屬於海拔較高者

並成為北方秀姑巒溪的支流與南方新武路溪的分界點

位當台東山脈與中央山脈支脈的山勢中最為相逼之處

一見之下

宛如新高的峰巒拖曳其裙裾至此

另外從新武路溪畔看到多處峻嶺重疊之中

兀然秀逸的關山冠壓群峰

令人覺得恐怕是該氏看到如此雄偉的關山之姿而誤認為是摩里森山

明治30年製版的20萬假製圖中

在關山的位置標記為卑南主山

這附近既無關山

也無摩里森山

而卑南主山的位置則變成無名山

推測一行所橫斷的地點

可能是位當關山與卑南主山的中央地帶的雲水山南方鞍部

如從長達20天行程的通過地點所得的探查結果來看

可能是由新開園溯行新武路溪

從原本的Kakousan(カコーサン)循水流右岸的陡坡朝Sakusaku(サクサク)社攀上稜線

如此一來

關山的目標就看起來越發鮮明

從這裡接續中央山脈的稜線

是奔行於霧鹿(ブルブル)社與坑頭社之間的支脈

如沿其稜線向西前進

目標的關山不久就被海諾南山(バイノトーナン)所掩

朝海諾南山挨近並沿其東南的斜面向西前進

再從小關山的東方迂迴至雲水山的南方而橫斷其鞍部

這裡與摩里森山(今之新高山)

即使是直線距離

也是位於10里之遙的南方

所以這中間有關山、小關山、庫哈諾辛山(ウワノシン)等其他為數甚多的1萬尺以上高山簇出競峙

是摩里森山連影子都看不到的地方

橫斷山脈脊梁後抵達寶來溪的水源地方

再從Tantan(タンタン)社越過一條支脈抵達Biiran(ビーラン)社(譯註:疑是美壠社)

之後隨其溪流下荖濃社

再越過西方低山性山脈抵達楠梓仙溪的甲仙埔

然後從那裡到達位於西南區下游的蕃薯寮(今旗山)

朝打鹿埔經過關帝廟(今關廟)抵達台南

屈指算來

已經是35年前的往事

改隸後僅1年餘就潛入清朝時代視為狄戎的化外之民且恣意兇暴的蕃族狩獵領域中

並渡涉幽谷、寢寐岩窟等而達成橫斷的目的及地圖測定

其功績實在不該被埋沒

久留島氏等是否到最後都將關山誤認為摩里森山?

或只是演講時得意忘形而將之誇大為摩里森山?

以路途中這個誤認來說

與摩里森山的距離實在太遙遠了

可能是在實際上進入新武路溪的地方時誤認了

不過從當時路上測圖製版作成的20萬假製圖中標記為卑南主山來看

令人無法接受是到最後都認為是摩里森山

不管如何

唯恐此一道路的誤傳造成遺憾

所以就想將自己所得的調查留給後世

此外

因爲當時台灣蕃地內的地理完全不明

所以將新高山誤認為位於中央山脈之中

另外也不知道新高主峰與北峰之間向東流下溪谷的是荖濃溪上游

而僅認為是流向東岸的新武路溪的水源

這些事也足以充當此一行程上的參考

(編者按:本文刊於臺灣日日新報10619號(昭和4年11月9日)及10622號(12日),在作者的同意下轉載於本誌)

(2022.8.24一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