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祿山•中央尖山•南湖大山縱走

譯註:本文譯自千千岩助太郎『畢祿山‧中央尖山‧南湖大山』,是1932年7月千千岩領軍完成岳人首次的畢祿山‧中央尖山‧南湖大山縱走紀錄,

刊於台灣山岳第七號(1933.11)。當年另一個台灣山岳會主辦的重要登山路線是佐佐木舜一帶領的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

此行,千千岩氏一行由台北經蘇澳抵新城,由合歡越嶺道至天祥,再循合歡越嶺道宿古白楊,此後沿魯翁溪上稜抵畢祿山,

再北經無明斷崖、無明山、鬼門關斷崖抵中央尖山。之後往東北循稜抵南湖大山南峰,再經南湖大山下耶克糾溪抵南山村,

最後由羅東返北,完成前後十三天的山旅。

千千岩助太郎(1897-1991),九州佐賀人,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建築科畢,1925年來台,任教台北工業學校(原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前身),

是日治時期著名原住民建築研究專家。另受沼井鐵太郎影響而熱愛登山,1932年創辦台北工業學校山岳部,擔任指導老師,

並擔任台灣山岳會的理事、常務理事等,著有「群山的回憶」(思い出の山々)。

本縱走和大霸尖山‧次高山縱走一樣

(註:請參照台灣山岳彙報第4年44頁及台灣時報166號(昭和8年9月)所載宇佐見守『中央尖山より南湖大山へ』、

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グウクツ社』、『畢祿山』、『ピヤナン社』各圖幅、本號卷末地圖)

雖充分誘惑了山人卻又不敢冒然行動

其原因與其說是路線難行

倒不如說是因狩獵區域的關係

導致無法聘用山行嚮導、同時也是剛強的蕃人完走全行程

眾所週知

南湖大山以北是溪頭蕃

以南到中央尖山屬於太魯閣蕃的狩獵區域

從而完成此一縱走的方法

只有以下三個方案:

一、兩蕃在南湖大山附近交替。

二、從太魯閣入山來到南湖大山後再下山到太魯閣方面。

三、雇用單方的蕃人來到其狩獵區域界線後予以解雇,後半段以無嚮導方式行動。

第一案方面

因為山中的時程非常難以掌握

特別是除了蕃人外、文化人未踏之地的情形更是如此

蕃人交替

實際上是至難之事

這援引前例更是歷歷在目

第二案在日數及經費上相當不利

第三案則是除非對後半的地形有相當的自信否則無法成行的方法

幸運的是

這次一行中的宇佐見守和我了解南湖大山

之後我還爬過兩次南湖大山

大致上沒有問題

因此就計畫由太魯閣入山

並在南湖大山之後以無嚮導的方式下往卑亞南(譯註:南山村)

然而本島中

此一高山的獨行方式很罕見

因此頗擔心當局是否核准

幸好得到台北州高橋理蕃課長的理解

終於勇敢地決定採行本案

其次因為日數長

因此也經常到測候所透過天氣圖調查天候

畢竟是台風季節

彼此也相互受到日數的限制

所以就鎖定警報與警報之間的時間安排行程

其間並數度進行充分的討論

一行中

除了千千岩助太郎(Leader)、齋藤三男、宇佐見守、田口與四郎等四名外

還有從山中古白楊(クバヤン)出發迄至南湖大山的古白楊在駐警官山本鹿太郎氏及蕃人卡襪斯(カワス)、

西巴魯雅卡烏(シバルヤッカウ)、烏敏哈倫(ウミンハロン)、烈坡夫(レボフ)(以上四名是古白楊社)、比林比窩(ビリンビオ)、

哈倫烏來(ハロンウライ)(以上兩名是陶賽(タウサイ)社)、海袞瓦旦(ハイグンワタン)、秀德瓦旦(シヨウドワタン)

(以上兩名是西拉克(シラック)社)合計十三名

七月二十九日 台北-蘇澳-新城

早上八點四十二分

在特意前來送行山友的鼓勵下

從台北驛出發

一想起這是久違地出發前往憧憬之山

火車喀喳的聲音讓我們的心靈飛揚

被海洋飛沫洗滌而靜靜浮現的龜山島

也讓我們胸中充滿想要道別的謙虛氣氛

十二點十二分抵達蘇澳

因為同車中有要去太魯閣旅遊的軍司令官一行

所以火車站前頭異常熱鬧

我們因預見這樣的混亂

在台北出發時就先打了電報

所以計程車已經備妥立即出發

眺望著和平的漁村、一望無際的大海洋、如影浮現般的開往花蓮港的汽船等

讓外出旅行的感覺越發深刻

在一面欣賞顯示著水成岩特徵的純白岩肌、

眼前拍打而來的大浪小浪、

連續蜿蜒的臨海道路之美、

一面行進之中

繞過屹立海面的Rukiyofu(ルキヨフ)斷崖(譯註:萼溫斷崖?)

三點抵達白來分(ベレフン)(譯註:谷風)

切西瓜小憩之際

雲霧開始籠罩山間

也看到了Goon(ゴオン)斷崖

三點十五分由白來分出發

不久看到了大濁水溪(譯註:和平溪)

從此邊起散見蕃社

遇到半裸身體銜著煙的蕃婦

濁水溪果然流域很大

渡過之後終於就要進入花蓮港廳

道路又是斷崖接續著斷崖

一跨越姑姑子(グウクツ)

出現了部分的清水大山

看到壯觀的崩立山崖

實在是深不可測的山

通過立霧駐在所後約十分鐘

渡過立霧溪的吊橋

大理石的河床露出

兩岸的峭壁也非常美

看到右邊太魯閣峽谷的入口標誌

通過富世岡(ブセガン)

五點抵達新城旅館

立刻拜訪研海支廳

面見理蕃的承辦人瀧本巡查

進行種種的商討

特別是在考量狩獵區域

安排了由古白楊、西拉克、陶賽各社提供蕃人

這和我們的期待可說完全一致

令人無限感謝

(太魯閣的狩獵區域大致區分如下:畢祿山、無名山之間是古白楊;無名山、中央尖山之間是西拉克;中央尖山、南湖大山之間是陶賽)

(註:無名山係蕃地地形圖畢祿山圖幅中,約略位於畢祿山與中央尖山中間的11286尺峰。聽說志佳陽社蕃稱為魯穆拉莫爾(ルムラモル),

但要緊的太魯閣蕃稱呼,筆者卻忘了)

(譯註:無名山即今無明山)

晚上拜訪支廳長磯貝警部

除了感謝其好意外

也同時另做種種商討

十點半

聽著海濤音下就寢

七月三十日 新城-巴達岡(バタカン)-塔比多(タビト)

早上六點二十分

一面擔心著鉛灰色的天空

一面分兩趟搭汽車到富世岡

在這裡把行李託蕃人搬運

七點出發

行進在緩上的道路

越過兩個小吊橋後

不久看到了仙寰橋

以屹立的大理石岩肌為背脊

像拉起彩虹般高高懸掛的模樣

果然是太魯閣「名所」之一

橋高九十米

纖細而相當搖晃

眼下奔流湍迸

渡過該橋後

七點三十分

抵達所謂的太魯閣茶屋

賣著圖畫明信片、蕃地名產

芳名簿內記載著各式各樣的名字及感想

兩岸由此處起稍稍變得和緩

但時有尖銳岩稜之處

看起來頗適合攀岩

通過阿悠(アヨ)駐在所

八點十分

來到安置不動明王的地方

豎立著赤、白、黃的幾條旗幟

令人有點聯想內地的鄉村

從後方的岩屋

湧出多到令人不可思議的清水

隨著由此前進

森林越來越深鬱

很多瀑布像抖落白布般的懸掛著

通過溪畔駐在所

九點四十分

橫渡高一百八十米、立霧溪最高吊橋的山月橋

這之後道路變成陡上

十點三十分

抵達巴達岡

享受親切俱樂部主人提供的清涼番茄

放鬆的好好休息

十二點十分出發

水成岩的美麗群峰逐漸有雲霧掠過

渡過小支流的吊橋

又連續著長長的陡坡

看到了塔山的三角錐美麗身影

溪水在遙遠的下方

經過岩石的隧道

一點四十分

抵達所謂太魯閣大斷崖

上仰二千尺

俯看亦二千尺

挖掘直立的山岩中腹

開通僅寬二、三尺的小道

即使有手扶欄杆也令人相當驚恐

與其說是雄偉

不如說是淒絕

戰戰兢兢地拾起石塊朝溪流丟去看看

卻很難抵達溪底

此一斷崖的終點有斷崖駐在所

在其旁邊的涼亭小憩

此後道路相對平坦

但右側直立的斷崖比大斷崖還要恐怖

經過位於三角錐山中腹的錐麓駐在所

不久山路變成長長的陡降

陡降到底後渡過荖西(ラウシ)橋

四點三十分抵達合流駐在所

這裏是立霧溪與荖西溪匯流的景勝之地

溪谷的眺望特別美麗

在這裏首度聽到「石垣島南方出現低氣壓」的警報

內心為之一震

五點出發

在為理蕃而犧牲寶貴生命的招魂碑前獻上默禱後

急往塔比多

我們遙遠的前方

畢祿山的稜線在雲霧之間隱約可見

溪水景致也逐漸改觀

濁流在河床的大石之間悠悠流著

雨滴稀疏地落了下來

在擔心終於要下起雨來了的情況下

六點抵達塔比多

立刻參拜佐久間神社後進入俱樂部

晚上和池田警部等其他警官及蕃人進行商討

因為擔心警報

就協議明天先到古白楊後就寢

俱樂部中有很多住宿客人而非常熱鬧

其中九州大學來的某氏

鋪著白布專心進行昆蟲採集直到很晚

(譯註:此人是江崎悌三,參照江崎悌三1932年「第二回台灣採集旅行記」)

七月三十一日 塔比多-古白楊

今天因為只到古白楊

在放鬆的情況中

西拉克的兩位番人也抵達了

八點出發

道路立刻變成上爬

整片美麗的小石頭變多

對岸看得到大瀑布

回望

海鼠山的山頂上

也看到似乎是分遣隊的遺跡

兩岸的山崖茂生著如森林般的樹木

溪水的景致明顯地變幽邃起來

前方由畢祿山延伸而來的稜線越來越近距離可見

十點抵達西奇良(シキリヤン)駐在所

小憩之後立即要渡過架在瓦黑爾溪的吊橋時 

聽到澄澈的黃鶯鳴叫聲

實在是與鶯橋之名相呼應

之後前往長二十八町的萩坂陡坡(譯註:一町109公尺)

途中看到分遣隊的堆石遺跡

路畔發現紅色累累群生的小水果

西拉克蕃人飛奔而至

蕃人說那叫Chuhire(チュウヒレ)

十二點二十五分

抵達稜線延伸向饅頭山(5339尺峰東側約4300尺的隆起)的鞍部(5339尺的西側)

(譯註:此鞍部應為萩坂埡口,5339尺峰為西奇良山,4300尺的隆起即饅頭山)

有一個小小的涼亭

由此處的展望完全不一樣

亦即突兀的岩山很多

樹木等頗為稀疏

呈現出一副高山的容貌

特別是前面附近

可見像太魯閣大山的一個隆起而如三角錐般銳利聳立的岩山

看到斷雲掠過其肩的樣子

我們不禁地喊出馬特洪峰

遙遠而深邃處

立霧溪的主流蜿蜒流過其群裾

涼亭的正下方亂飛著枯葉蝶(木の葉蝶)等形形色色的蝴蝶

在休憩時

來了兩位要和我們同行的陶賽蕃人

一點三十分出發

朝著古白楊的平坦道路前進

二點十五分抵達該駐在所

駐在所的屋頂是草葺做成的

讓人有來到相當深奧處之感

入口的標柱寫著:

「海拔1155米,距研海支廳38.2千米,距花蓮港57.954千米」

受到應該和我們同行的警官山本鹿太郎氏的殷勤款待

警報一次比一次嚴重

因為低氣壓接近台灣

因此協議確定明天一天在此待機

八月一日 滯留古白楊

天氣從早上就很好

蕃人們也主張要出發

但詳加討論的結果

還是謹慎為宜

也向山岳會打電報

外出適應登山練腳力走到見晴駐在所

是平平坦坦的道路

中間的絕佳展望地點有一個涼亭

立霧溪從源頭起

沿著三角錐山、塔山的群裾並遠遠地注入太平洋的流路盡入眼簾

我想這可能是眺望太魯閣全景的最佳展望台

大斷崖之嶮宛如遮斷與平地交通般地聳立

令人覺得以前太魯閣蕃會如此猙獰也就理所當然了

在見晴駐在所小憩後

擔心著天氣

回程被雨襲擊地急返古白楊

一回來聽了警報的續報

這次隨著每次播報都有好轉

就在終於明天要出發而忙著行李與糧食的整理、菜單的製作時

受到山本夫人紅豆湯的款待

八月二日 古白楊-第一露營地

警報尚未解除

天氣也不能說非常好

可能心中也有期待

覺得天空似乎逐漸變晴也漸漸變好

蕃社中聽得到此起彼落高聲呼喊的叫聲

在山本夫人的好意下

接受祈禱山中幸福的神酒

這時接到天氣預測的電話說

「吹東南風的晴天,有驟雨模樣」

終於是晴天了

天氣很好

驟雨不過是夏山常有的事

大家都精神百倍

六點十分

在駐在所人員、盛裝副頭目等眾多古白楊蕃人的歡送下出發

一行人有我們四名及山本巡查與蕃人八名合計十三名

六點三十分

渡過古白楊橋

沿溪立即右轉

從小米田攀登而上

攀爬由畢祿山衍伸而來的支棱

行進在樹木與茅草茂盛的蕃路

十點抵達有耕作地的稜線上方

(是地形圖上列柏克(レボック)社的字附近)

(譯註:十點是誤植,以後文九點抵達平坦的魯翁社遺跡,應是七點或八點才對)

在很大的岩石上休息時

下起小雨來

此後沿著魯翁(ロオン)溪朝稜線南側前進

雖然沒有展望

但森林之山越發深邃

石塊、倒木、芒草、雨等令人相當勞累

道路一上一下

九點抵達平坦的魯翁社遺跡

(地形圖的古白楊與魯翁社的距離感覺隔得太遠)

這裏原先是龐大的蕃社

目前移住到西拉歐卡(セラオカ)

現在變成荒廢的芒草場

鋪石、玉米、赤楊木等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雨終於變小

在眾多蝴蝶飛舞之中

曙鳳蝶(アケボノアゲハ)也混在其間

九點十五分出發

十五分鐘後來到魯翁溪

渡過右岸

九點四十分抵達可衛西拉汗卡烏烈狩獵小屋(ピー コエシラハンガウレ)

(太魯閣蕃稱呼狩獵小屋為Pii(ピー))

大岩石斜立

其下也有焚火的遺跡

是也可露營的地方

十點出發

隨著越進入深山

大樹也變多

劇烈的岩崩痕跡等映入眼簾

做第二次渡溪後再抵達溪的左岸

來到福羅斯波克爾小屋(ピー フロスボッケル)

是三坪左右有茅草葺成的堅固小屋

此時剛好雨也真正下起來

用焚火等躲雨

但是過了中午雨仍然沒有停的跡象

因此就充分打包糧食等後出發

離開小屋後不久

登爬上茅草叢生的稜線陡坡

雨下得愈來愈激烈

抵達稜線後有大岩石聳立

撿到似乎是來打獵的蕃人忘了帶走的蕃刀

此後又是陡降

幾乎沒有像樣的路

橫渡倒木

抓住樹根抵達魯翁溪的主流

幸好雨也變小

此溪的直落瀑布雖很少

但清澈的水從岩石中蹦出

兩岸直立的岩石上

茂生著蒼鬱的樹木

如果天氣好、光線交混

就是自然交響樂的彈奏吧

陶醉在這幽邃的氣氛下默默渡涉二十七次

三點

抵達野營地的拉黑爾小屋(ピー ラヘル)

(此一地點是地形圖上魯翁溪主流的水線起點附近)

在小小匯流點的稍微平坦草原上

有約兩坪的茅草葺成的小屋三間

(註:這個小屋應該和1930年元月山林課調查隊的小林、藤井氏等與本會的鹿野、平澤、沼井氏等從合歡山方面縱走過來野營的地方相同,

參照台灣山岳彙報第1年第1號)

(譯註:依台灣登山小史,正確時間是1928年12月28日起至1月6日的10天,

從霧社方面縱走合歡山東峰、北合歡山、畢祿山3370米以及從畢祿鞍部經魯翁溪下立霧溪。

此為當時擔任山林課長且為台灣山岳會代表人的杉本良氏的斡旋下所進行的山林調查隊與台灣山岳會的合同登山,

其中的畢祿山以前在太魯閣討伐時應該被攀登過,但因為沒有明確的紀錄,所以昭和4年的一行變成是首登。

一行包括小林勇夫、藤井隆、狩集、奧(以上為山林課員)、平澤、鹿野諸氏及沼井(以上台灣山岳會員)與警官及蕃人的搜索隊)

八月三日 第一露營地-畢祿山-第二露營地

六點四十分出發

雨也不下了

霧也開了

幽谷之美終於變得鮮明起來

再渡涉七次

七點五分抵達匯流點

兩邊都是瀑布

水量豐富而瀑壺之色美麗到連壺底都清楚可見

在此離開魯翁溪

抓住樹根攀爬主流左岸森林地的陡坡

不久抵達寬廣草地的稜線

雙葉蘭(フタツバラン)等高山植物開始綻放

展望也愈來越寛廣

從太魯閣大山、塔山、三角錐山的斷崖起至太魯閣的溪谷以及遠到東邊的海岸線

均可眺望

(這一帶蕃人稱為洛克爾(ロッケル))

隨著攀爬

稜線越來越細

針葉樹掛著蘿衣

來到高山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回頭一望

剛剛最後渡涉溪流的源頭非常清楚

右側是洛克爾溪(ヤヨン ロッケル) 

左側是布朗溪(ヤヨン ブラン)

布朗溪在由畢祿山東走的稜線岩崩處附近有水源頭

這附近亦可露營的樣子

九點十分

抵達畢祿山與其南方10027尺峰之間的鞍部

(譯註:10027尺峰為今畢祿山南峰)

整面是美麗的草地

也有水池

附近也多枯木

因此是露營的好地方

(註:此一鞍部從太魯閣討伐當時就稱為畢祿鞍部,是軍隊幕營的所在)

之前被這稜線所遮而看不到的雄偉次高山脈及合歡山諸峰

浮出綿雲之間

九點三十分出發

支開冷松與箭竹

向畢祿山前進

眼前看得到三角櫓卻進展頗為有限

十一點四十五分

抵達山頂

畢祿山的山頂是草地

是沒特色平凡的山

不過因為是縱走上最初抵達的山

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展望也很壯觀而視野很廣

看到很多各式各樣的高山蝴蝶

十二點十五分出發

幾乎沿著等高線北進

向左繞過前方稍微偏西的岩山中腹開始下降

高山杜鵑的古木及石塊頗多

行走困難

此外雨也滴滴下起來

不久抵達針葉樹林的主稜線

一點四十分

抵達稜線東側的寬廣明亮的草原

此一草原的傾斜也很緩和

廣漠蜿蜒數十町

玉山薄雪草(ウスユキサウ)、尼泊爾籟蕭(コダマギク)、一支黃花(アキノキリンサウ)、蝶蘭(チドリ)

等無數的高山植物群生亂綻

特別是野百合(タカサゴユリ)正盛開

讓人覺得此一花田之美觀

恐怕也是其他地方少有的

雨也停了

看到先前繞過的畢祿山北角脆弱的岩山聳立在雲霧之間

小憩之後二點二十分出發

一面欣賞著美麗的花朵一面前進

三點三十五分

抵達露營地百克欣湯尬(ビャクシンタンガ)

(此一地點是在由畢祿山向北的第一峰與第二峰之間鞍部的東側且沒怎麼下降的地方)

草地之中有二、三個美麗的水池

其中一個大的酷似瓢簞形狀

因此沿用志佳陽大山的例子

我們也將之稱為瓢簞池

疏林之中

有用天然粘岩版和樹皮葺成的小屋兩間

擔心晚上會下雨

因此在屋頂上披上天幕後就寢

八月四日 第二露營地-第三露營地

籠罩的晨霧逐漸散去

看得到周圍的群山

六點十五分出發

今天也是綿延的寬廣花田

八點四十分

碰到樹木很多的稜線

稜線逐漸變瘦

岩石多了起來

是令人想起新高西山的地方

此後開始朝東側下降

九點四十五分

渡過從無明山西南西鞍部流過來的小溪

十點

抵達無明山南側直立脆弱岩板的恐怖大碎崖地前

(譯註:無明斷崖?)

中腹為止皆為霧所掩

切面中可見一、二個瀑布

蕃人說由此沿稜縱走絕對不可能

原本停了的雨也開始變大

因此一行深思熟慮的結果

決定繞行中腹行走

十一點四十五分出發

但這個蕃人認為容易而選擇的道路並不簡單

且是此一縱走中最辛苦的惡場

越過有瀑布的溪

在粗礫的粘板岩中一邊尋找踏點一邊登爬

通過第一惡場後不久又接著第二的惡場

雨真正的下起來

而且越下越大

看到用奇怪腰姿背負行李的老蕃行進的樣子

實在叫人擔心的不得了

當然一步踏錯就性命全無

而我們的計畫也會因此中斷

所以都用相當緊張且互相幫助的心情通過此一惡場

然後在草地中有大立木的地點休息

蕃人削著脂松的立木

一點火就火勢猛烈地燃燒

終於可以藉此取暖

一點二十分出發

雖通過惡場

但陡升坡非常長

加以又下起滂沱大雨

一行幾乎忘我地默默行走

越過兩個左右的山瘤

在大岩突立的下方小憩

右轉抵達廣漠草地的鞍部

之後到無明山(11286尺峰)的山頂似乎很近

但決定延到明早再攻頂

就下降竹叢的陡坡

二點三十分抵達野營地

這地點相當於地形圖上無明山的東肩

蕃人稱為西羅蘭 拉翰卡烏烈(シロウラン ラハンガウレ)

是在針葉樹林傾斜地中、大塊岩石突出的天然岩小屋

可輕鬆收容二、三十人

屋頂很高

而且是岩屋

不用擔心火災

因此熊熊的焚著火

溼答答的東西完全烘乾

終於有了重生之感

日程比表訂的延長

所以今天起開始減食

晚上只吃粥

開起可爾必思及葡萄酒

忘卻白天的辛勞

製作「晴天娃娃」(照る照る坊主)

將來歷告訴蕃人們

談興就此打開

不知不覺間天空完全放晴

無數的星辰閃耀

我興奮地說「明天是好天氣,這都是晴天娃娃效果的顯現」

然後就寢

八月五日 第三露營地-無明山-第四露營地

昨天之前的憂鬱天候

今天已然完全變成晴天

東方立霧溪谷隱沒在壯觀的雲海之中

僅可見三角錐山及塔山浮現出來

蕃人中的一支隊伍先發

我們也在六點四十分勇敢地出發

返回昨天的原路朝無明山前進

碧藍天空萬里無雲

在樹木的枝葉中隱約可見中央尖山尖銳瘦瘠的岩稜在朝日下泛著閃亮的光芒

接近山頂後變成草地稜線

七點四十分抵達山頂上新的三角櫓

附近有陸地測量部人員野營的痕跡

窺看昨天雨中苦鬥的西南面碎崖地

實在是令人恐懼的直立粗礫岩石崩地

雄偉的次高山脈展望

今天也是萬里無雲的大景

八點三十分出發

朝北行進在易行的草地稜線約五、六町後

有水池

這裏似乎也可露營

九點通過往11046尺峰的分歧點

(譯註:此分歧點為鬼門關峰與其東南稜之分歧點,11046尺峰係其東南稜之第一峰,今無山名)

越過很大的陡峭碎崖地(譯註:鬼門關斷崖?)

十一點左右天氣變了

雨稀疏地落了下來

不久又天晴

廣漠的斜坡草原上

花田和昨日一樣

聽到從森林傳來通透的小鳥鳴叫聲

完全是春天般的長閑

十二點二十分

在10461尺峰的南側斜坡(蕃人稱為洛豪(ロハウ))與先發的蕃人會合

(譯註:10461尺峰為今甘藷峰)

一點十分

在大岩石的突立下方休息之後

霧開始捲上來

不久變成是寬廣的枯木林

在倒木之間叢生著草莓、荊棘、野人貓

步行雖頗為困難

但一面啄起全紅的草莓一面前進

三點抵達今天的野營地烏敏小屋(ピー ウーミン)

覺得今天的路線

與其通過枯木林

倒不如沿著稜線比較好

野營地的地點在地形圖中央尖山南側大碎崖地記號的西端、10000尺等高線缺口的附近

從西拉克到這裡一日可達

所以對於只爬中央尖山的登山

作為第一露營地是很好的地點

用樹皮葺成的小屋有三間

水從上面小屋直下的小孔中湧出

無論如何汲水都汲不完

真是不可思議

眼前中央尖山的大而壯觀的碎崖地

沐浴在夕陽下而輝耀著褐黃色的光芒

時時聽到震耳欲聾的可怕岩石崩落聲

從山谷迴響到山谷之間

令人想像明日登高的困難

縱走已經過了一半

真是不遠千里迢迢來此啊

在湧起旅愁就寢時

突然大家的頭上有小動物鑽來鑽去

驚嚇中跳下床

但已看不到身影

好像是老鼠的惡作劇

八月六日 第四露營地-中央尖山-第五露營地

今天的路線相當長

而且想像應該有很多惡場

所以早上五點半就出發

天氣蔚藍晴空但肌寒

穿越針葉樹林

沿著板狀重疊的大岩石上面登爬

七點二十五分抵達主稜

次高山脈的眺望

今天也是非常壯觀

七點四十五分

通過稜線南側中腹的粗礫陡坡

越過小隆起的鞍部

ㄧ穿越北側針葉樹林

就看見了中央尖山的山頂

岩石隨著行往山頂而越變越大

傾斜也越來越陡

向北橫出的岩石上

看得到三角櫓

其遙遠的後方

看到雄偉的南湖大山在朝日的照射下泛著深藍色的光芒

隨著接近山頂

落石的不安越來越強

因此就相互珍重地用接力方式攀爬

十點抵達山頂

中央尖山的山頂上

在純白色的美麗大岩石羅列中

豎立著新的三角櫓

到目前為止有很多人爬上來過

所以空瓶中放了一堆的名片

從山頂往北、西、南三面

都是落石無常的粗礫山崖

只有東部小隆起與鞍部附近之間是美麗的草斜坡

聽說古白楊的蕃人在這鞍部附近射中了一頭山羊

所以我們也飛奔而去

結果他們剛好圍著一頭大山羊開始在料理

可憐的山羊被焚火燻烤後

肚子被割開

頭、身體、四肢被分別切掉

濁濁流出的鮮血立即在他們的嘴邊染了色

腦漿及肝臟就不用說了

連腸子都被拉出燻烤一下火就吃了起來

上演一幕畢竟不是我們想看或想都沒想過的原始光景

不過令人敬佩的是

他們把剩餘的肉類以極其公平與合理的方法均等地分配給同伴

因為這樣而意外地花費時間

十二點半出發

由此朝東北向主稜前進

稜線景觀一變

變成是瘦瘠的岩稜

高山杜鵑散在岩間

二點

從第四個隆起的附近起

稜線景觀又完全改觀變成針葉林

其下方是整片的綠色蘚苔

宛如彈簧般的鋪陳

是令人不忍用鞋子或草鞋踐踏的美麗

稜線逐漸下降

三點十五分

抵達寬廣的草原鞍部

這是中央尖山與南湖大山的最低鞍部

蕃名叫馬黑洋 姑莫蘭(マヘヤン グモラン)

(譯註:此處疑是上河北島圖3210米峰與3277峰之間的鞍部)

也有小量的水池

再往西方稍稍下降

好像也有溪水

是露營的好地點

不過因為時間尚早

也考慮次日的行程

於是三點四十分再前進

草稜線是相當的爬升

但意外地速度加快

四點五十分

抵達南湖大山南峰(11953尺,蕃名西卡尬山(バボー シカガ)的西南肩

由此支開台灣冷杉與箭竹向西下降

五點二十分抵達露營地

此處是地形圖中南湖大山南峰的西南部11500尺左右的地點

沒有小屋

在疏林中的箭竹上搭起天幕

可能是終於來到了自己的獵場

陶賽蕃人突然變得很有精神地努力工作

因為非常寒冷

將白天的山羊肉弄成壽喜燒(すき焼き)及生肉片(刺身)地大快朵頤

明天將越過懷念的南湖大山到Bunakkei(ブナッケイ)(譯註:南湖山莊)

在星星閃爍及淡淡月影觸動下

感慨殊深

八月七日 第五露營地-南湖大山-第六露營地(Bunakkei)

半夜之後氣溫越來越低

無法入眠

三點鑽出天幕

又焚火起來

氣溫攝氏三度

霜降整面

天幕和背包等其他東西都結凍得很厲害

六點出發

朝南峰的西肩前進

支開大的高山杜鵑

七點站上山頂

由此到主峰看不到一棵樹

只有兀兀岩場綿延著

在南峰與主峰的鞍部

蕃人說無法沿稜線走

就繞向東側的森林前進

我們整頓裝束開始岩稜的攀登

眼前山壁傾斜的岩石屹立

岩石很堅硬

手搆處很牢靠

完全乾燥地泛著銀色光芒

有的如斜塔般聳立

也有的如剃刀般尖銳

宛如不停轉變般的羅列

卻意外地可以輕鬆攀越

不過隨著攀登

岩質變脆

最後變成粘板岩的「逆層」(譯註:岩盤層傾斜,缺口朝下,很難攀爬)

相當難爬

山頂附近又完全改觀

粘板岩的細砂金光閃閃

美麗的高山植物散在

高山杜鵑的樹葉如秋天般帶著黃顏色調

十點四十分抵達南湖大山山頂

終於抵達本縱走的最後山峰

這裏先發的蕃人又射中一頭山羊並作料理

入神觀看遙迢走過的畢祿山、中央尖山的長長路線、現在剛通過的南湖大山南峰、眼下可見的美麗Bunakkei、

東峰(12122尺)、北峰(11991尺)等寬闊的景觀

悠哉停留三小時

山谷間飄來雲霧

因此一點半出發

這裏的地形

我們比蕃人還熟

所以悠閒地行走

兩點半抵達Bunakkei露營地

這裏是地形圖主峰和東峰之間的鞍部北側的地點

有卑亞南社蕃人新建的山屋三間

用如河流般流著的美麗溪水洗身

明天終於要和蕃人道別

因此就取出剩下的糧食

圍著焚火舉行盛大的餐會

八月八日 Bunakkei-卑亞南社

今天是和山本巡察及蕃人一行道別的日子

黎明起開始準備

我們的行李也僅就糧食及其他必需品

各自保留約三貫左右的重量(譯註:一貫約3.75公斤)

其他不用的東西約十五貫

則託蕃人郵寄

又考慮萬一山難的情形

請陶賽蕃抵達後立即向山岳會打電報

六點二十分

萬事準備完畢

在山本巡查的指揮下

蕃人一行在我們面前列隊

「注意!敬禮」的致意

是非常森嚴的道別

山行雖僅一週

想起顫慄於雨打下的寒冷而寢食勞苦與共的日子

離別之情湧上胸口

在消失之前都僵立不動地目送他們頻頻回首而往南歸返的身影

不知不覺間眼眶濕了起來

無任祈禱他們平安歸返

七點

僅剩四人的我們

在無法言喻的寂寞與無嚮導而相當緊張的氣氛下

肩膀揹著變重的背包出發

從野營地裡面攀登直上的陡坡

通過玉山圓柏群生的北峰

再向北前進

八點三十分通過Byachin(ビヤチン)的嶮所(譯註:五岩峰一帶)

之後再西降通過綿延十餘町草地稜線的Takezin(タケジン)(譯註:審馬陣山屋一帶)

眼下看到卑亞南社

十點抵達審馬陣(シンバジン)(往卑亞南鞍部的叉路)

回頭一望

南湖大山悠然不迫的雄偉之姿和南湖大山南峰如鎌刀的銳鋒和中央尖山金字塔型的尖銳

實在是造化之妙、美之極致

雖然不忍離去

十一點向此大景告別後出發

開始陡降森林的陡坡稜線

這附近是複雜的蕃路很容易迷路而且是最令人擔心的路線

所以仔細地沿去年的紀錄謹慎前進

十一點渡過樹齡已盡的大自然倒木的上方

十二點五分通過平坦的草地

不久又進入森林地

下午一點又抵達草地後再下降陡坡

抵達位在一群針葉樹中的露營地奇烈亭(キレットイ)

一面看到小屋的茅草屋頂

一面再度進入森林之中

循著特別醒目的兩棵大樹的地方、立木多的平坦廣場以及大樹交叉的地點等過去的目標下降

豎起耳朵聽著溪水的聲音

三點

從碎崖地下降抵達耶克糾溪

之後沿著溪下降

不久就會抵達耶克糾溪駐在所

因此一同露出安心之色

打開最後的可爾必思

舉起祝杯

不久整頓行囊開始渡涉

流路和去年完全不同

而且原本就是濁水的急流

看不到河床而意外的花時間

(抵達卑亞南社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地方三、四天前大豪雨,濁水溪的交通一度斷絕)

渡涉數次

終於在五點抵達耶克糾溪駐在所

馬上致電卑亞南及四季兩個駐在所報平安

六點抵達卑亞南

向山岳會打電報報平安

接受立石巡查部長等人誠心的款待及祝杯後一夜好眠

九日

九點半出發

途中放鬆地遊玩

下午六點半抵達土場溫泉

休養

十日

六點出發

在羅東拜訪郡役所

拜會山下警察課長

感謝其苦心安排及好意

同時陳述對於南湖大山將來設施的期待

三點三十分

在相隔十三天之後歸北

能夠達成憧憬已久的文化人未踏的此一縱走

雖然很微小

但對山岳會終於達成一個責任

我們的胸中充滿著安詳的喜悅及回憶

憧憬將持續接往下一個路線

同時對於出發後到歸北之間給予各式各樣支援的山岳會幹部、研海支廳同行的山本鹿太郎氏及相當忠實工作的古白楊等其他蕃人們

謹獻上深深謝意地結束本稿

(1933.5.1)

(2023.2.28一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