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界的概觀

譯註:本文譯自沼井鐵太郎『台灣登山界の概觀』,刊於山岳22年第3號(1928年4月)。

拋棄擁有壯麗、深邃、寂寞、幽閑等珍貴滋味的本土幾處溪山

也不顧天賜的冰雪而南下來到此地

雖然辛酸

但能身處背負高山國之名的此一美麗島

卻又是長年的願望之一

目前我身在此島

只要一有機會就想巡禮大小的山岳溪谷並從旁彙整台灣山岳的資料

所以我想在此概述台灣登山界的近況

以作為序言來介紹給大家

有關台灣山岳

山岳10年1號(大正4年9月)已有野呂寧氏的演講筆記

與此前後

也有阿里山、新高山、能高越、南湖大山等記事

透過其他若干的雜錄、雜報等也應該大致知悉了台灣山岳是怎樣的情形

但對一般登山者而言總有隔靴搔癢之感

另外目前的狀況也隨著理蕃事業的進步而有相當的不同

首先

目前的蕃人幾乎已全數歸順

有出草危險的地方

僅剩新高山南部至關山(12100尺)之間以及次高山西南的大雪山(11880尺)等方面而已

而前者有報導稱測量隊最近要出發前往

後者的蕃社也聽說就在剛剛相當後悔沒有歸順

出草本來是高砂族(蕃人的總稱,是新稱呼)的風俗之一

今日仍難以斷言說完全沒有危險

因此為了要減少此一危險機率

總督府在大正15年度實施了從各地蕃社收繳所持的槍械

並計畫讓他們從狩獵生活轉為農耕生活

此計畫的詳細在此不贅述

總而言之

這給予入山者(進入蕃地者)很大的安心感

另外

理蕃事業中最盡心盡力的是道路的開鑿

其出色的狀況大抵讓內地來的人非常驚訝

此道路中又增設警察官吏駐在所

於是既可防止蕃害

又讓蕃人佩服道路之珍奇而越發歸順過來

從登山者的角度而言

入山也變得更容易

而且住宿地(根據地)也增加了

以上兩件事是和野呂氏的時代不同而讓登山者更方便的兩大要素

此外還有一個不能或忘的一大要素

那就是日本帝國可能鑒於一般旅行特別是登山越來越流行的情形

官方對於旅行及登山的理解變深刻

一般地方對入蕃都會予以核准

實際上在今日的台灣

有很多人力陳攀登高嶺的快樂

但訴說蕃山很恐怖的幾乎沒有

就這樣

從大正10年左右起

在蕃界的行政或事業上

讓生手的登山家前仆後繼地入蕃

八通關越的新道路在大正11年左右完成之後

新高登山也變得輕鬆

從而只為登山目的的入山人數也日益增加

大正12年夏天有台南新聞社主辦的新高登山活動

(譯註:此處是大正7年的誤植,詳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5566423)

這實際是新高登山開始以來『趣味登山團體』的濫觴

此行中本會會員的關口泰氏及志村烏嶺氏亦同行

另外此一登山會除了創建趣味登山的新紀元外

其中由有志人士所組成的一支隊伍

留下了從主峰經西峰、鹿林山抵達阿里山的密林嶮崖等困難地形的紀錄

此年從八通關往上行

還是必須溯行荖濃溪後露營一晚

但到大正13年夏天

已經開鑿八通關到主峰間的道路

讓登山變得頗為容易

新高山登山者的人數也達261名之多

大正14年夏天的新高山

因為蕃情稍微不穩

登山人數減為171名(或曰188名)

但所謂登山熱澎湃

甚至連婦女的團體登山(彰化高女)都有舉辦

此年是本島登山界開始熱鬧的一年

即使是去年大橋捨三郎氏(現任台灣山岳會幹事)探查的次高山(12972尺)

也有登山團體(台北一中)攀登

更不用說相對容易的能高越(舊道的最高點3307.08米(陸測),新道越過比此更低的點)或卑亞南鞍部(6350尺)後經由松嶺(8600尺)往霧社或下行大甲溪了

另外也新開鑿以荒海與嶮崖、峽谷之美而聞名的花宜道路(花蓮港、宜蘭間)又名蘇花道路而能輕

鬆步行

北大武山(10665尺)或秀姑巒山(12650尺)也被趣味登山家的團體探查

能高越附近的能高山(10732尺)、奇萊南峰(11005尺)、奇萊主峰(11695尺)等也被攀登

去年(大正15年)登山界更加熱鬧

亦即是所謂台灣登山界的劃時代之年

攀登新高山的男女隊伍很多

其登山人數迄8月底有450名(同年度計563名)

登山越來越大眾化

例如報紙上喧騰一時的台北安岡德之助氏連同整個家族都一起登山

其中還包括8歲的男孩

台北第一及第二高女的登山隊在臺灣日日新報的贊助下攀登新高山

回到台北後

除了放映登山實況的影片外

一行中的女學生也交相綻放紅唇地舉行登山感想討論會等

對新來台灣以及不知台灣現況的我來說

實在是令人吃驚之事

此一新高登山

很多是以登頂海拔13035尺(陸測換算)的主峰為目的

下山循原路回去

但其中也有下往東海岸玉里的隊伍

此外也有不同路線探查的隊伍

亦即會員北田正三氏一行三人由內地來台

除了主峰外

也攀登了北峰、東峰

並由塔塔加鞍部勇敢地下陳有蘭溪

又上海的英國人傑克森(Jackson)氏在八通關滯留一週

探訪陳有蘭溪源頭的金門峒(キンモンドウ)等絕勝

歸途從另一方面攀登

勇敢地進行崩石嚴重的危險攀岩

連結阿里山與新高山的稜線道路開鑿已於(1927年)11月完成  

因此不用再走原先奇怪的蕃路以及免再重蹈密林與嶮崖的惱人苦行

如果從阿里山過來可以比較輕鬆走

那就可以不用迂迴先經和社溪後下陳有蘭溪再重新攀登抵達八通關後登頂的路線

從開鑿當事者的台南街喜多知事一行是用抬轎通過此一路線可知

這道路應該整建的很棒                                                                                             

此年夏天有從集集登山口進行馬拉松賽跑的計畫

但因暴風雨而失敗以終

既然女性都可以登頂

二水的在鄉軍人會員的一支隊伍就想強行作時間上破紀錄的登山

這報導佔據了新聞三個版面也許令人痛快

但如此一窩蜂的登山或宣傳性的登山或其他種種低級趣味的行為出現

的確讓有識之士感到連新高山也俗化了的擔憂

如從去年夏天的登山人數來看

除了新高山以外

其餘地方的人數就寥寥可數

不過能高越及卑亞南鞍部越嶺的旅行相當多

山形高校山岳部一行遠渡來台並從東側越過能高越後探訪阿里山及新高山的行程

雖無特別新穎之處

但一行中的安齋教授的觀察連載在報紙上

多少刺激了住在本島的人們

其他值得注意的山行

有台北高校的一支隊伍(會員鹿野忠雄氏一行)從已知的志佳陽溪道路(蕃路)往返次高山

、台北一中職員學生及生駒高常氏(現任台灣山岳會代表人)一行從耶克糾溪登往南湖大山

(12531尺)並在野營三夜後相當辛苦地抵達卑亞南鞍部(以上都是7月)、總督府山林課的伊藤技師

在森林調查中踏破新高主峰及東峰、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12560尺)、東郡大山(11895尺)

等(9月)、臺灣日日新報社一行及中曾根武多氏(現任台灣山岳會幹事)等一起攀登以檜木美林與採

伐事業地聞名的八仙山(ハッセンザン)後沿稜前進到白姑大山的山頂附近(11052尺)(10月)以及

台北州蕃地產業調查隊一行從耶克糾溪登往南湖大山後下山時成功抵達所謂人跡未至的加羅山(ム

ルロワフ)路線(11月)等

就這樣

一般人的登山變得蓬勃而且出現朝新方向攀登的隊伍

這也就不難理解會出現設立『台灣山岳會』等值得紀念的新紀元

此會依不同的角度

可說是曾經存在的『台灣登山會』(參照『山岳』11年2號(大正5年12月))的復活

發起人的趣旨除了高山大澤的登行及其介紹與獎勵登山外

亦獎勵近郊登山(週末等小登山)

除了提供一般人在容易厭倦的台灣生活中清新的享樂外

也期待問而不答之間獲得對山岳的德義方面、知識方面、趣味方面及技術攀登方面的正確見解、

興趣與登山的實踐

山岳會的設立得自生駒高常氏、杉本良氏(日本山岳會會員)、小林光政氏、中曾根武多氏的盡心

盡力

我也在杉本氏的介紹下得與諸氏成為知己

並被勸誘幫忙台灣山岳會的設立

當我得知其目的與真意後

就立刻答應擔任發起人及幹事

但此事基本上得到以高頭氏為首的日本山岳會幹部等有關方面的諒解

台灣與內地的狀況當然有所不同

所以當考量地理、人文等種種不同時

與其成為日本山岳會的支部

倒不如以獨立的台灣山岳會的存在

對台灣在住者(本島人及內地人)的幸福上是比較方便的

而其意義的強度上

也意味著它的角色是在內地地方山岳會的意義之上

另外

作為我國領土而本島人佔人口大部分的台灣

一如所有社會面相的樣式都非常特別

因此在山岳會的形式維持上有需要獨特的考慮

大體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協助了山岳會的出生與成長

就這樣

11月8日

在總督府課長室創立山岳會

並公告會則與設立趣意書後進行會員的募集

12月5日

在台北市近郊的觀音山頂舉行成立儀式的『發會式』

其後迄今的會務

或召開演講會、或舉辦登山會

另外會員中的有志之士幾乎每個週日都登爬近郊的既知、未知之山

機關雜誌『台灣山岳』雖未臻理想

無論如何已於今年4月出刊

9月也發行第2號

在此之間

本島內各地設立支部的機運逐漸成熟

先是新竹支部於4月誕生

接著花蓮港支部於8月上旬成立

高雄、嘉義等也應該在最近會設立

總之

台灣山岳會是以創立時的熱鬧與混雜(正確來說)而持續成長中

而如今的會員從一般世人來看明顯有太過依賴山岳會的傾向

不過我們將之視為過渡期的現象

我們深信在共同的努力下

不久會員將會用自己的腳步踏著確實的步伐

在此我想先向內地岳友諸氏介紹台灣山岳會規則的第二條

『本會以山岳的愛護、有關山岳的一切調查研究及成為本島登山界的良善導向為目的』

目前台灣山岳會的組織上

會長是後藤總務長官、副會長木下交通局總長(故井村臺灣日日新報社長亦是副會長)

幹事則除了本會的代表人生駒高常氏外

還有淺野安吉、船曳實雄、石川欽一郎、市川雄一、浦田丈夫、小林 光政、見元了、中曾根武多、中田秀造、新沼佐助、尾崎秀真、大石浩、大橋捨三郎、大橋準一郎、齋藤齋、佐佐木舜一、鹽月善吉、杉本良、田中三七郎、若槻道隆諸氏及筆者共22名

幹事之所以如此多人

以創立當時來說是不得已的事

會員目前達二百餘人

會的事務所目前暫設在總督府文書課內

一直老王賣瓜地講台灣山岳會而浪費了貴重的版面

卻忘了重要的事

昭和年度之後的大登山仍然處於黑暗之中而無所獲

不過今年3月中山林課大石技師(現任台灣山岳會幹事)一行在森林調查目的下

從南澳蕃比亞豪社方面進入

踏著積雪登頂南湖大山

又鹿野忠雄氏(日本山岳會會員、台北高校生)從3月底至5月間

在專門的動物分佈調查與含有蕃族研究的意思下

獨自出發繞行北大武山周圍

雖然未登頂

但獲得寶貴的資料

接著走海岸山脈越嶺、能高越嶺

再由霧社往松嶺後下大甲溪

取得了新高登山等極大收穫

此外就我所知的範圍

大概就只有2月左右

似乎有登頂卑南主山(10905尺)的隊伍而已

今年夏天的山行又是比去年夏天更加蓬勃

可以說是新高山表口的集集也比去年蜂擁更多的登山申請者

以有限的住宿設備來說

即使今年八通關等其他地方的新宿舍建造完成

登山者也只能按照順序等候

利用阿里山口新道的登山者當然也增加

台南州當局明顯呈現狼狽之色

台灣山岳會的四班新高登山隊預定分別由集集口、阿里山口兩方面進入

但因為申請的順序而導致時機延誤

以致碰到暴風雨

讓第三及第四班嚐了很多苦頭

7月中新高登山諸團體中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是台北第三高女的登山隊

此校因為以本島人子女為主

其成功帶給本島登山界

不!應該是一般社會某種衝動

在新高山之後的能高越

也是如往常的每年舉行

其他次高山或南湖大山等

也在台北高校旅行部的計畫中

但似乎並未實施

號稱前人未踏的大霸尖山銳鋒

聚焦了台灣山岳會有志之士及台北高校旅行部一支隊伍的目光

7月中旬從鎮西堡方面起登的高校隊伍(西尾、森脇、國分三氏)

因為天氣不佳、準備不充分及其他事情而登頂未果

預定從7月31日起的8天山旅而從台北出發的台灣山岳會生駒、中曾根、古平、瀨古、永田等諸氏

及我6人

從新竹州竹東郡與大湖郡的邊界方面起登

8月4日達成大霸尖山的首登

攀登的路線是絕巔直立三百餘尺的岩山東南稜線

並由北麓經西側抵達此稜線的中腹

再用繩索相互結繩攀越該處極陡的70尺險惡場所(最下部有懸岩)

一行除了6人之外

還有警部補綿引氏也一起

此一攀登實際上沒有借助警官或蕃人而是純粹登山者的攀登行為

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此一東南稜的行動與行動間的休憩時間(ピッチ)意外地非常短

我想大霸尖山首登的記事遲早會在本誌刊載

無論如何

此一成功在本島內造成異常的轟動

另外台北一中的登山隊在8月中旬起由阿里山口前進新高主峰

往返東峰後抵達北峰

再由其稜線下八通關

接著攀登大水窟山、秀姑巒山後想要前往馬博拉斯山

但因為天候不良而撤退

由八通關下東埔回到台北

此行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今年夏天人數最多的縱走山旅

至目前為止幾乎都沒提到自然科學者在台灣山岳的活躍狀況

但這似乎並不是我孤陋寡聞的關係

實際上雖身處寶庫台灣中

這方面的探究還是相當少的

特別是北部的高山地帶中

也只有佐佐木舜一氏的南湖大山植物學調查、高橋春吉氏或鹿野忠雄氏的次高山地質學或生物學

的觀察而已

今年夏天聽說鹿野氏詳細調查新高山、霧社附近及蘭嶼而有不少的收穫

又今年隨著總督府及海軍省的稍微大規模油田調查

台灣島的地質結構也似乎變得相當清楚

總而言之

認真的研究者進入蕃地之山是最令人期待之事

今年應該又是模仿東日(東京日日新聞)、大每(大阪每日新聞)的日本新八景

臺灣日日新報社也展開台灣八景的投票活動

其結果在召開審查委員會下決定台灣八景(八仙山、鵞鑾鼻、太魯峽閣、淡水、壽山、阿里山、基隆旭岡、日月潭)、其『別格』的神域台灣神社、靈峰新高山以及台灣十二勝(八卦山、草山北投、角板山、太平山、大里簡、大溪、霧社、虎頭埤、五指山、旗山、獅頭山、新店碧潭)

看這內容和內地的風景相比

實在非常失落

另外看起來也缺乏發揮台灣山岳特色的景致而難以引發我們的興趣

但無論如何對貪圖惰眠的本島在住人士(自認除了自己的鄉土外沒有其他樂園的氣量狹小人們)來說

在讓他們注意自己居住國土的景勝以及引起愛台灣的心情上可說非常成功

相對於此

目前在台北州開鑿中的羅東迄至卑亞南鞍部的道路以及之後預定開鑿到南湖大山的道路如果完成

南湖大山作為第二新高山應該會受到旅行者的熱情讚賞吧

我們一喜一憂地靜待其成果

作為拜訪者所認同的國內無雙的壯麗大山

希望南湖大山的登山口有讓人感覺最棒的設施

此外

花蓮港蘇澳之間的道路

今年起將以三年計畫改修為汽車道路(モーターウェイ)

如此一來

如得交通之便

將可觀賞臨海嶮崖八千尺的清水大山、以新稱太魯閣峽谷之美聞名的立霧溪

而由這方面進入中央山脈也變得不遠而可成為攀登者的活躍舞台吧

北部的芃芃山(5674尺)越嶺、南部的浸水(シンスイ)越嶺(越過6268尺的大樹林山東北側)

可能並不會引起登高者的興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完成的高雄、台東間道路(沿著卑南主山中腹通過約7800尺中央山脈上地點

的所謂サクサク道路)或領台當時作為軍用道路的最初中央山脈橫斷道路的合歡山(11200尺)越

嶺道路等

將立即可用來連結中央山脈的高峰探勝。

以上是台灣登山界近況的概略

如靜觀今日的情勢

很遺憾地說

支配一般台灣登山界的精神仍在朦朧之間

其登山行為不得不說尚屬幼稚

但如今台灣的人們開始知道自己的山岳溪谷

也領悟鄉土是存在於此等天賜的大自然內

相對於內地高嶺的山頂悉數被踏遍蹂躪而稜線上甚至出現『銀座通』的情形

也開始覺得自己的島雖小

但萬尺雄渾的連峰還未被表象的文化所禍而保持原始之姿

實在是幸福之事

我在此並不想陳述台灣山岳觀

但我希望順此向內地的諸兄傳達恐怖的生蕃棲息、毒蛇遍佈而暑熱如地獄般被誤解的台灣

至少在官方頑固迷信而移居的住民亦不理解的台灣登山界

最近有如上顯著的變化而且已過了黎明期

如果諸兄想要南下體驗一下台灣山岳的滋味

那我們島內的登山家將會很高興地迎接諸兄並不吝於提供建言與方便

就我個人而言

也希望日本山岳會員等其他優秀的愛山家、登山家能來這『光之王國』、攀登高峻的綠色大山塊、悠遊於事實上源流是非常美麗的溪谷與森林、掌握台灣山岳的精髓並為了台灣山岳界而給予指導

最後謹針對台灣山岳的地圖等其他附帶一言

有關台灣山岳

眼前希望先參考山岳10年1號的地圖(野呂寧氏作)

另外詳細的地圖可參考由台灣總督府製作而由台北市榮町4丁目32番地臺灣日日新報銷售的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二萬分之一堡圖、三十萬分之一台灣圖、六十萬分之一台灣圖、三十萬分之一台灣地質礦產地圖等

又陸測的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目前僅完成北部海岸地方的十數張地圖

以上地圖中的堡圖多錯誤而無法信賴

蕃地地形圖比其還正確

此兩圖以及在台灣測量的圖高度都是以尺為單位

所以對習慣陸測圖的人比較不容易看

最值得信賴的陸測圖聽說預定於昭和10年完成全島的地圖

台灣的山岳文獻甚少有彙整的資料

即使有所彙整

也不是針對目前現況的書寫

所以要相當小心

從本年出刊的雜誌『台灣山岳』

因為在雜報的蒐集上相當努力

這點我相信可充分參考

在台灣

登山的季節是任何時間都可以

但對沒有充裕時間的人來說

希望考慮一下雨季

也就是說大致上台灣北部冬天是雨期、夏天是乾燥期

中南部則相反

一年中全島適合的登山季節聽說是10月到11月

依據林學士大石浩氏的說法

這段時間不論是氣候、天候、紅葉的美觀、山上的展望

都是台灣最好的登山季節

另外3月到5月間

聽說山有殘雪、有杜鵑花之美、天候也不差

學生如果要利用暑假

那北部是沒有問題

但聽說新高山只有7月上旬是好天氣

其後每天會有雷雨

不過去年夏天7、8月都是連續好天氣

台灣與內地不同

天候容易劇變

另一旦發生低氣壓就久久不散

感覺台灣的天氣即使是長年有經驗的人也很難發現一定的規律

目前台灣東部地方的衛生狀態惡劣

要小心瘧疾等

但進入中央山脈後就幾乎不用擔心

即使有瘧蚊(アノフェレス)

聽說只要沒有瘧疾患者就絕對安全

相對於此

阿米巴(アメーバ)赤痢或地方上的恙蟲比較恐怖

毒蛇聽說會棲息在海拔六千尺甚或八千尺的地方

但台灣的蛇就像北海的熊一樣誇大的成份居多

台北附近的三、四千尺級或以下的山及溪谷間的陰濕地應該有很多

但我這一年間二十幾次的山行中

只目擊過毒蛇三條、龜殼花一條、其他無毒的蛇二條左右

而這也是旁人提醒才看到的

反倒是

台灣令人恐怖的是暑熱之國且短期間內溫差變化極大

嚴重時平地甚至一天內有溫差華氏30度

這點是從內地來的人最應注意的事

然而再怎麼說

因為比內地暖和且多濕氣

所以要在這樣的覺悟下前來並讓身體習慣

有關台灣山岳更為周延的概論、各論或指引

我相信都會彙整材料並增廣見聞後有機會再作說明

謹此先行擱筆

(昭和2年9月15日於台北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