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岳遠征(1933)報告–南湖大山

譯註:本文譯自兒島勘次、入江保太、塩見正合寫的『台灣山岳遠征(1933)報告』,刊於『關西學生山岳連盟報告』第五號(1934年),後收錄於兒島勘次的『登山歷程』(1973年)一書(書由伍元和提供借閱,謹此致謝)。此篇是其中攀登南湖大山的紀錄。

當時23歲尚是大學生的兒島勘次,和鹽見正及入江保太等三人於1933.7.10從京都出發,搭蓬萊丸抵基隆後,展開近二個月的台灣山旅。他們在沼井鐵太郎的協助下,攀登南湖大山 、玉山 、玉山 東峰、南峰東稜、西南稜及東峰北側的岩攀與大水窟山,之後陸續攀登聖稜線、關山越嶺道及關山 。

南湖大山

隊伍 兒島勘次、入江保太、塩見正

日程 七月十五日–二十五日

火車上偶然與京大植物學教室的大井次三郎相遇,於是就同行。抵羅東後得知今天的森林鐵道不開,交涉的結果,變成搭汽車到天送埤,之後搭台車的便車。也因此抵達土場時,已經是晚上九點過後。十六日走沿著蘭陽溪的警察道路,依序順道去駐在所致意。因為別人說盡量順道去沿路的駐在所致意比較好,而且路上很熱,水質亦不好,能夠在駐在所被招待茶水並休息實在愜意。行李大致都由苦力擔著先行,所以我們宛如身無一物。晚上抵四季駐在所之前,看到對岸有三角形的伏牆(Buttress),聽說這是四季社的墓地(Gougan),Yakkai、Ottofu(祖靈)居住的地方,誰都不想靠近。晚上八點時,今天早上攀登南湖大山後強行下山的台灣山岳會的木田氏(譯註:疑是木田文治)一行返抵了,雖然很累,還是告訴我們很多南湖大山的優點。這時候剛好是小米收穫季,正在煩惱找不到人,所以就再帶木田氏所使用的人夫上山。從今天起我們的隊伍有我們三人、蕃人三名及大井兄與之前在卑亞南的福山氏(台北帝大的植物研究員)(譯註:疑是福山伯明)以及所帶的二名蕃人,再加上蕃人出身的巡查一名共十一名。因為兒島與巡查間瀨兄去了卑亞南社,所以我們在耶克糾溪駐在所約等了一小時。(PM.12:30)這裡海拔1043米,由此即將離開警察道路走耶克糾溪的河床進入蕃人的獵路。渡涉駐在所下方及最初的山谷匯流處,都是深二、三十公分、寬二米左右的河流。兩側陡峭,到處有碎石坡。特別是這個匯流處有橫放圓木橋,但從此地之後,就必須攀登一直線陡峭的蕃路。約一小時半之後,才出了稜線。

這一帶,我們初次見到的巨木亭亭聳立。(PM.4:50)終於出了草地。今晚住宿地的寄歷亭狩獵小屋,位於其中的小凹地,面前的水雖小,但卻是很好的水源。小屋的正面有高高的五葉松巨木聳立,並附著美麗的松蘿。夜晚聽著愉快的蕃人生活。(PM.6-AM.6溫度12度)

ACF7C8E3-9424-490E-8845-9F7781625C06.jpeg - 山行十年

(寄歷亭(Kirettoi),翻拍自Leon’s Way)

十八日早上七點出發。攀登陡峭的草原約一小時的時後,一位蕃人肚子痛,但其他夥伴只說『不痛了後就自己回去』而沒有照顧地一直前行。大井兄給他藥吃,但不久後他一人拄著仗回去了。行走密林一小段時間後,又抵達一處和前面相同的草原台地。北方大霸尖山與次高山之間的一萬尺級群峰並列,清楚現出所謂聖稜線的全貌,實在是壯觀。一面期待即將到來的登頂之日,一面急行前進。接下來的密林是惡劣的草叢,所以儘可能沿著倒木而行。不久突然展望全開,抵達了審馬陣(タケジン)。我們攀爬過來的北側是陡坡,但南與東面是寬闊的草原。正面南湖大山的豪快與中央尖山的峻鋭並排。午餐後,因為心情實在太好,就睡了午覺。這裏是草原與矮樹延續的直直稜線。正午出發,約一小時後,通行五岩峰(ムングバユ)。驟雨突然下起來,不久雖然放晴,但濃霧完全奪去視線。小碎石坡延續。玉山圓柏、玉山小檗之下有玉山薄雪草、高山翻白草的令人憐愛的身姿。越過約三個岩峰後開始往下。約三十分鐘後抵達Bunakkei(PM4:20)。小屋有三個,但都僅容三、四人。沒辦法的情況下,我們只好搭帳。使用像小泉水般的乾淨水源。

Bunakkei是蕃語砂原的意思,但依蕃人的傳說,變成是指湖底。最近這個圈谷被認為是冰河痕跡而變成是問題的所在。主峰與東峰間的圈谷非常大,完全像是穗高的凅沢。這裡也和寄歷亭不一樣,蕃人說這裡沒有Yakkai、Ottofu而相當悠哉。當夜溫度降到零度。

IMG_2721.jpg - 山行九年

(Bunakkei狩獵小屋(舊南湖山莊),翻拍自兒島勘次『台灣的山』)

十九日(AM:5點)被蕃人叫起床處理炊事。昨天大家都有點高山症,但今天整個狀況很好。向著雙層聳立的東峰試著大聲呼叫,非常棒的迴音。(AM.7:30)從帳蓬出發,朝主峰前進。兒島立刻攀爬眼前的碎石坡,我和塩見攀登東面中央最大的碎石坡。大井兄們及蕃人們登畢圈谷後沿著稜線攀爬。打獵的夥伴往東峰前進。九點前大家都登頂了。北方是大放晴的蔚藍晴空,從那所謂魅惑的聖稜線到台北附近的大屯山、七星山等,都清楚可見。不過今天要去的南方中央尖山方面全是霧。原本預計是讓蕃人打獵,其中一人陪我們到主峰山頂,之後只有我們在途中野營一晚來往返中央尖山。只有我們去,是因為中央尖山是位於太魯閣蕃的狩獵區域內,四季社的蕃人不能去。各蕃社都訂有狩獵區域,侵犯他人的領域會引起諸多的糾紛。而這嚴重限制了我們的行進範圍。

總之,因為霧的關係而使路徑不清,所以決定中止今天的行程,只有我和塩見外出到南方中清楚可見的V型深谷。(AM11:30)(24度)沿瘦稜前進後繞東側,但迄至第一個尖峰似乎是繞西側比較好。到像章魚般的岩石為止是連續的瘦稜,其下避開岩峰從西側開始降往碎石坡後繞向東側。行進一小段時間後是V型深谷,由此回頭。因為時間還早,只有我走連續瘦稜回到岩峰。最初像煙霧的岩峰,是由北側的連續瘦稜攀登,西側是七十米左右的絕壁,下面是茂密的玉山圓柏。總覺得很高興,就堆起基石。越過小小的粘板岩再往南方更高的地方去。

惹人憐愛的玉山薄雪草也優雅地開在岩峰上。之後上下五個左右的岩峰。由上數來第三峰與第四峰之間,有裂開三十米以上的高度,所以剛好用煙囪式的爬法下去。最後遠離的地方有一個約十米的針峰,也攀登上之後堆了基石。PM3:30抵達主峰山頂時(10度),已經下起雨。4:00回到搭帳處,蕃人沒有獵物,夜晚溫度降至二度。

IMG_2720.jpg - 山行九年

(南湖大山山頂的三角櫓,翻拍自兒島勘次『台灣的山』)

二十日,大井兄們去登東峰。蕃人們和間瀨兄一起下往大甲溪的源流。心想今天是不是終於可以吃到鹿肉呢?(AM.9:00)想要獨自攻擊主峰北壁,就從帳蓬出發。想從中央的大碎石坡開始攻擊,但靠近一看,上方是垂懸,所以從西側的碎石坡攀爬。從下起第二個大裂隙向東縱攀,抵達正中央的碎石坡上方,再由此直攀而上,12點時抵達距主稜頭部稍稍偏西的地方。朝帳篷處大叫Yeho。可以看到兒島們從小屋出來的小小身姿。沿稜鑽游玉山圓柏之中,下午1點抵達山頂。今天也是北方放晴,西南起霧。之後下東面最北的碎石坡抵達營地。

蕃人們今天也沒打到獵物,但聽說分到中了太魯閣蕃所設陷阱的鹿肉,不過這鹿肉有蛆在蠕動,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然吃得津津有味。

IMG_3487.JPG - 山行九年

 (由南湖大山頂向東望,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傍晚開始下雨,黎明之後再加風勢。翌二十一日早上6:30出發踏上歸途,約一小時後抵達五岩峰的第三峰,但先行的蕃人很冷,所以在玉山圓柏之中焚火。風依然強勁,但雨已停,霧散,所以看得到腳下的大碎石坡,然後看到彼方紫藍色的聖稜線、其東北方的大屯山群,附近的五岩峰稜線燃著新綠。強風狂吹之中,Pa-pakkuwaka(大霸尖山)毅然現出其魅惑的雄偉。

不久之後出發,又下起雨來。經過第二峰時,突然看到稜下的玉山圓柏中有我們安然閒坐的揹工們,形同裸身的他們穿著防雨的皮衣。所有的一切都是探險氣氛。抵五岩峰終點。8:40。從之前就說要沿稜線出卑亞鞍部,但蕃人們怎麼說都想循原路下耶克糾溪而抵死不從。實在叫人頭痛,最後才使出酒的殺手鐧讓事情落幕。由此是卑亞南社獨有的狩獵區域,所以四季社的夥伴不知道路,於是讓卑亞南的老人嚮導。沿著稜線下陡峭斜坡,抵Rikku小屋(タータック リック)(タータック是小屋的意思)(譯註:疑是舊雲稜山屋)。還只是10點,但他們說前面沒有水源,所以在此用餐。由此處起聽說連卑亞南的人最近都很少來。再攀登陡坡,繞草山的西面斜坡抵達山頂。到此為止反而比耶克糾溪道路還好,但終於來到了Tourou(トウロウ),此地一如其名,完全是『城塞』。道路隱約在玉山箭竹的密林中,約30分鐘後,甚至是無法抬頭的箭竹隧道,身體因為附著在箭竹的雨滴而全身濕淋淋。方向甚至不明的此一道路,完全靠未開化人獨特的直覺而一次都未曾遲疑地開道前進,抵達草地後的約二小時,道路比較清楚,城塞山頂(バボートウロウ)上甚至有做三角點,越過後不久,又是密林。(天氣陰14度)卑亞南的老人可能因為獵物很少心情不好,就說到鞍部會合然後帶了一位少年揹工離開去獵猴子。唯一能仰賴的只有十幾年前有經過這裡的間瀨兄的記憶。他們所說的循著足跡,以我們的感覺實在是非凡的敏銳能力。他們在一旦見不到前面的人就甚至看不出剛走過足跡的密林中若無其事地向右轉向左轉。不過道路終於進入了濕地,變成是叢林。連他們都找不到路而迷失方向,以間瀨兄為中心,蕃人們向四面八方探路,他們的神經突然亢奮起來,原本笑嘻嘻的眼睛開始發出異樣的光輝。確定一個點後,就拔起番刀砍開葛藤纏繞的草叢前行,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屏息緊張感一直持續。下午三點終於來到草地。每個人一副終於解放了的心情。稜線上有二、三個小池(PM.3:25)。出了卑亞南鞍部。約二十分鐘後抵達駐在所。一來到這裡,蕃人們和我們之間突然被分出差別來。才一下下,原本寢食以共的大夥突然涇渭分明起來,實在叫人掃興。兩位廣東大學的德國人教授從四季抵達這裡。完全不懂日語卻來到這樣的蕃地,實在叫人佩服。這之後都是平坦的警察道路。

IMG_2728.jpg - 山行九年

(外出打獵的泰雅族,翻拍自兒島勘次『台灣的山』)

二十二日,前晚忘了先預約揹工,實在是失策。不過運氣好得以順利交涉而約定在途中與揹工碰面下,早上9:30出發。一邊吃路旁的草莓,一邊悠哉前行後不久,遇到前來迎接的揹工們。是二位女生及一位男性。11:30抵達有勝駐在所。因為已經是不同郡,所以重新辦入番手續。但因爲台北方面有事先講,所以很簡單就完成了手續。此後的平坦道路是一面聊天一面悠哉前行。相互教唱歌曲。志佳陽在經濟程度及知識程度都很高,所以她們的歌很多都頗富詩情。途中她們的妹妹前來迎接。而且還偶遇從田裡回家的雙親,我們僅有的蕃語有派上用場而變得很親近。聽說一般從卑亞南鞍部到平岩山駐在所要走二個半小時,但我們卻花了八個半小時。在像是檜木宮殿的家中受到他們豐盛的款待。

IMG_2723.jpg - 山行九年

(志佳陽社(環山部落),翻拍自兒島勘次『台灣的山』)

二十三日。早上九點出發。從平岩山起有一段是櫻花行道樹。此一大甲溪的深谷是是撒拉茅鱒、俗稱生蕃鯉的發祥地。路過撒拉茅(サラマオ)(譯註:梨山)、佳陽(カヨウ)(譯註:佳陽村)駐在所各花二小時。此二蕃社是泰雅族、直到最後都不肯歸順之所。所以應該很慓悍。連十幾歲的小孩子都刺墨。撒拉茅中有蕃界療養所,這裡有來次高而生囊腫的台北高校的人在此。當夜住宿的Pisutan(ピスタン)(譯註:德基大壩)是前年發生蕃害事件的地方,不過景色很好。常常要橫渡高高的鐵線橋(吊橋)。

二十四日。早上八點出發。路旁也有栗鼠。一面聊天說真想碰到熊一面前行。這一帶今天在收割小米,所以聽說碰不到其他蕃社的蕃人。所以我們的行李也請他們勉強送到久良栖(クラス)(松鶴部落)駐在所。身輕如燕通過登仙俠。道路一直沿著中腹,所以俯瞰的深深溪谷非常壯觀。五點抵達明治溫泉。是景色優美、且設備完整的溫泉。看到久不見的電燈。

二十五日。早上6:30出發。八點抵達久良栖駐在所,但我們沒有說清楚,所以行李放在駐在所。慌張地請蕃人搬到車站。是八輛聯結車,但其中六輛是運送木材。一輛是可以搭乘八人左右的大小,另一輛滿滿堆著我們的行李。

在マチッコ轉搭台車,因為是下行,所以搭乘起來很痛快。在東勢拜訪郡役所,搭汽車經豐原往台中,之後只有兒島去州廳,我們先往嘉義,與台灣山岳會的小原碰面(入江紀錄)(待續)

IMG_2724.jpg - 山行九年

(久良栖部落(松鶴部落),翻拍自翻拍自兒島勘次『台灣的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