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山旅(六)轉換方向由水裡坑經八通關登新高山

十九、方向轉換、由阿里山往水裡坑

新高郡役所、臺車

△3月18日 陰晴 朝 沼之平52 夕 二水68

 此日倘蔚藍晴空,德永巡查原擬引導我們到祝山,但因陰天且起霧,無法展望,所以就略過而決定轉換方向,由北口登新高山而踏上下山之途。

此地作為展望好地點的,有大塔山、對高山、祝山、萬歲山等,但最近聽說祝山是最受歡迎的流行健兒。祝山海拔8263尺,由沼之平往返約需2小時,去年朝香宮殿下御駕親登,大大展示其健腳,而獲得相當評價。此山名是取自民政長官祝辰巳氏的姓。

AAC77109-1DC2-4F81-BCCE-C7B6B0BC6A82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民雄公學校在祝山合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祝辰巳,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早上8點10分搭上沼之平發車的火車。蕃人苦力也搭乘此輛列車在十字路驛下車,並列隊成軍隊儀式,用笑咪咪的臉向我們獻上鄭重的禮儀,實在令人憐愛。

由車窗一面飽嚐台灣山岳特有的森林美,下午3點抵達嘉義驛。

搭乘下午4點43分北上的縱貫線嘉義驛發車的火車,6點20分在二水驛下車。時刻表上是寫6點9分抵達。台灣的火車各站會稍微晚分,幾乎已經司空見慣。

D0C599FD-9E12-4B18-AEA6-38EE4AB00440.jpeg - 山行十一年

(在二水驛的出征警察隊,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投宿在靠近車站的中央飯店(豐川喜四郎)。二水位於集集線的分歧點,位當濁水溪上游地方的交通咽喉,旅館的設備亦佳。聽說老闆在報紙知道我們的行程,對我們頗為優待。

此日台灣新聞晚報中在『新高登山的二氏平安返抵』的標題下,看到我們計畫繞由北口再從水裡坑攀登新高山的報導。

△3月19日 晴陰 朝 二水70 夕 內茅埔66

搭乘早上8點35分集集線二水發車的火車。雖是官線(相當內地的省線),但列車小型,座椅是木板製的。

一通過鼻子頭驛,左方露出規模雖小但稜稜的岩山,裝飾岩壁的點點灌木冒出的嫩葉之綠也是非常鮮豔。右方廣漠河床分岐幾條支流的濁水溪水面中,射著斜斜陽光而閃閃發亮。

此起彼落的苦楝樹花,有淡淡的幽情,梧桐呈現出濃豔燃燒的色彩,張開大型八角金盤(ヤツデ)式葉子的木瓜中,累累的果實映入眼簾。

慣例有很多群束的麻竹林。而且在喬木之頂以及麻竹之頂附近,也到處看到像是台灣烏鴉築的巢。不得不說這是所謂百尺竿頭的豪邸。

為了要拜訪新高郡役所,7點50分在集集驛下車,約走5町,抵達郡役所。與郡守青木行清、警察課長菅野正衛氏會面,並就有關新高登山請求提供方便。在台灣,郡役所內設有警察課。

B5A61409-F0A5-492C-8DC1-63B5143C9F3A.jpeg - 山行十一年

(新高郡役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實際上,我曾事先與高頭氏商討過,如果萬一郡役所以新高山頂上積雪多而天候尚無法確認恢復的理由下出現勸阻的態度時,那我們就提出先到八通關視察旅行以取得諒解、之後再臨機應變的作戰計劃。沒想到郡守、警察課長兩氏以非常爽快的態度說『將全力提供方便,並祝福成功』,所以原本有幾分不安擔心表情的理蕃承辦人,也就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並說出『請務必採取慎重的行動』而告一段落,真是幸運。

在這裡又被說『您們行蹤成謎,所以全島為之震動』,我大笑說『實在非常惶恐。不過卑微的我們,竟能震動台灣全島,從另一方面想,又實在是光榮之至』。

此郡取名自新高山,我請求在紀念帖蓋上該郡役所的印章。郡所大人親自蓋上印章,另亦獲贈該郡役所發行的『新高登山、日月潭遊覽案內』。

42B03DF7-4E12-41B8-A9E0-899185500CCD.jpeg - 山行十一年

(新高登山、日月潭遊覽案內圖,翻拍自網路)

告辭郡役所,順道到『途安永館』的寫真屋,把數百張拍攝新高山的風景明信片全部買光,讓老闆娘嚇了一大跳。

此地位於濁水溪右岸,據說清乾隆年間,由漢民族移住開拓,因位當入山要衝,以四民集集之意而命名,惟街道多狹小曲折,支那臭味頗濃,令人有悲涼之感。不過該地以樟腦集散地而聞名。

搭乘10點38分集集驛發的火車,11點10分在新高山北口的起點水裡坑下車。由此處到內茅埔(ナイフォンポ)4里13町,通有臺車。

車站前用粗筆寫上『新高山登山口』、高1丈左右的角柱映入眼簾。有新高神社第一鳥居。新高神社是位於新高山頂上。車站前的觀光勝地導覽標牌中寫有『東埔溫泉八里三十町』。

F4912CCA-F95D-4907-85EA-619491127BAB.jpeg - 山行十一年

(水裡坑驛,翻拍自網路)

約走了1町左右,抵達台車起訖站,詢問發車時刻,回說12點左右,所以就在河床下腰休息吃便當。河床非常廣闊,但其中僅有小小河水流著。這是濁水溪的支流而從魚池方面來的『水裡溪』(水里溪)。

台灣是豬之國、雞之國,這訴說了對岸支那民族的移住史。因此都市就不用說了,連鄉下的四處,在人所聚集的地方,除了一定有叫賣名產的米粉外,同時也有賣燉煮的豬肉、雞肉。我居於好奇心,也為了體驗,所以就擠在人群中試吃。其簡單而難捨的風味,與內地祖傳的『茶屋鰊』,有同一手法之感(譯註:茶屋鰊係指提供燉煮鯡魚(鰊)的飲食店(茶屋))。

昭和元年本島養豬數154萬餘頭,以人口100的養豬數比例,亞於美國的68,約為40,居世界第二。

同年的屠殺數據說達92萬餘頭。

因為是新高山登山口,所以對名為『登山館』的支那式旅館就特別惹人注目。也有一位站在屋簷下頗呈媚態的支那姑娘。

眺望附近的群山時,搭配著落葉樹鮮豔新綠的闊葉常綠樹,其嫩芽點綴在赤褐色、灰白色、灰紫色的繽紛之中的胡枝子(キハギ)玄綠色調,引人注目,呈現出真正春天才有的色彩美。

台車是台灣的名產之一。又稱手押台車、手押軌道或單稱軌道,鋪設在鐵道主要車站到地方小鎮之間,是所謂的輕便鐵路(トロッコ)式,從事旅客載運及貨物的集散。全島中,此一軌道總長達680餘英里,相較於官設鐵道的540英里、私設鐵道的1360英里,可以想見它是如何重要的輔助性交通機關。軌道寬1英尺7吋半,軌條約12英鎊,車輪直徑約1尺5寸,車台長5尺、寬約3尺5寸,四角落有可握高約3尺的傾斜立棒。台上一般放置平板或竹板座椅2個,特等座椅是用藤製或皮革製。1位或2位台車苦力在後方向前押著奔行,平地或下斜坡道時,則利用其慣性,苦力自己亦搭乘在台車後方奔行時的快感,實在不是內地可以體會的。

起訖站所揭示的車資表如下

到內茅埔11里

1人搭乘99錢

2人搭乘1圓32錢

3人搭乘1圓65錢

4人搭乘1圓98錢

日出前、日沒後及雨天時增加2成車資。

DB2EF974-65FD-4C1C-A901-CC5A5BCCEE8A.jpeg - 山行十一年

(登山後由內茅埔搭台車下山的登山學生,翻拍自網路)

二十、由水裡坑往八通關

鐵線橋、膜拜新高、山通大海碑、對比標高柱、東埔溫泉、雲龍瀑、植物標識、觀高的展望、八通關

台車終於在12點45分從水裡坑出發。一渡過二個分流,就來到架在名符其實的濁水溪主流上稱為龍神橋的鐵線橋,此間右方看到寫有『社子造林作業所』的標牌以及掛著窗簾防幼苗日曬的苗圃。

濁水溪在水量及長度上,據稱是本島的第一大河,總長42里。然其水量在暴雨之際突然氾濫,而平時的涓涓細流,或分或合地劃過寬廣到令人惋惜的河床之中。台灣府志中寫道『水濁而迅,泥沙滾滾,人馬、牛車渡此,須疾行;稍緩,則有沒腹埋輪之患,夏秋水漲,有竟月不能渡者』。這當然是領台前的狀況,如今已因架橋、河川工事而耳目一新。主流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合歡山,上游的黑色粘板岩,始終受到水淬而混濁,黑沙聚集之處,看起來宛如沙鐵的堆積。有關於此的當地人迷信,頗為振振有詞。亦即此河川的上游住有兩隻金鴨,並日夜啄崩河岸,所以河川始終混濁,但日本人來了之後更加嚴重。

武內貞義氏的『台灣』中寫說,濁水溪發源於次高山,這是錯的。

鐵線橋是所謂的吊橋,在內地亦可見於黑部溪谷、或像我故鄉的破間山般架在橋台設置困難的地方,但台灣山地溪流中的鐵線橋,結構堅牢而規模壯觀至極。北口道路中,有7個鐵線橋,其中以這個龍神橋最大。長40餘間,橫鋪厚2寸長6尺左右的板子,左右的扶手,是由纜繩中抽取粗大電線做成的。渡到中間一帶時,上下左右都搖晃,所以不習慣的人會稍微猶豫躊躇。龍神橋是上下2段的結構,上是人行道、下是車道。



 (上下兩段結構的龍神橋,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台車痛快地渡過這個橋抵對岸,並透過之字形迴轉(Switch Back)與人行道會合。這個橋是蕃界,也就是說我們又再度進入了蕃地。

上爬的路段時,台車稍為緩慢,但一旦下坡,則實在是爽快。下坡時,一接近道路彎曲處,苦力就頻頻吹笛子警告對面來的人或台車。到處看得到用紅色標牌寫的『徐行警笛使用』。遇到對面來的台車時,非常麻煩。從外車埕(グワイシャテイ)通往埔里(ホリ)的軌道,到處有停靠站,是雙線,所以比較方便,但這裡是單線,而且途中沒有停靠站,一與台車相逢,就必須有一方要將台車移出軌道避開。一般是乘客少或貨物輕的一方要禮讓,比較困難的情況時,則需要妥協,也就是雙方的苦力共同將禮讓方的台車移出,好讓另一方通行後,再移回軌道上,這中間禮讓方的乘客必須下車。如果頻繁遇到,就會使抵達時刻延遲,造成原訂接著要搭乘火車的計畫亂了套。

一渡過龍神橋,道路沿著濁水溪支流的陳有蘭溪右岸而行,大致是上爬的坡道,偶而也有下坡的路段。道路多彎曲,警笛頻頻響起。一直碰到台車,令人非常焦躁。

沿道林間中,有黑栗鼠在樹枝間飛移。樹蔭中,很多所謂假芋頭的姑婆芋,它展現出地上莖達數尺,葉柄5、6尺,葉身的長徑3尺以上的巨大身影,但卻不能吃,被大型綠白色的佛焰狀花苞所圍繞的肉穗花序,很像芋頭,但規模甚大。此處也多山芭蕉(ヤマバセウ)。

深綠的羽狀複葉長達5、6尺而呈現雄偉壯觀的刺葵(ソテツジュロ)隨處可見,高頭氏頻頻讚賞說希望將它作為夏天的庭樹。

四處看到開著淡紅或青紫花朵的一種牽牛花。葉子像牽牛花一樣呈狹長的戟狀,但亦有作5、7深裂者,聽說是叫做『八重山唐草』(ヤヘヤマカラクサ)。

所謂郡坑口的地方,有十數戶本島人部落,也有奇怪的茶屋。看到很多雞,也在賣蛋。孩子們帶來水煮蛋或香蕉在兜售。看到屋簷端的木瓜累累數百的果實。也有鳳梨田。苦力們小歇,頻頻吃著什麼來著。

74F176BE-FB96-4490-9BDE-B6CD8F0C298C.jpeg - 山行十一年

(郡坑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一渡過架在支流郡坑溪上所謂鐵線橋的萬代橋,不久就抵達台車終點的內茅埔(ナイフンポ))(海拔1600尺),時間是下午4點10分。

進入掛著『台中州新高郡內茅埔警察官吏駐在所』門牌的玄關,遞出名片拜託有關住宿及未來行程的苦力斡旋,並在主任巡查奧平進氏的引導下,來到左邊別棟的新蓋宿舍後卸下旅裝。

96F5809D-BC22-4836-A6BC-DD3574B2CA93.jpeg - 山行十一年

(內茅埔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恰巧遇到從山上下來的八通關駐在所巡查長澤久太郎氏。該氏為迎接我們而來,是從八通關要前往新高山一行中的一員,他並向新高郡警察課長做狀況報告。

享用的晚餐中,有雞肉的生肉片及壽喜燒,也端出了內地製的酒。想起這雞是數刻前還在庭院走跳,就不得不感覺他們生命的朝不保夕。這是谷內田君在入浴時在現場瞥見所說的事。就這樣,客人一來,他們就經常成為了犧牲品。台灣,特別在山地,常用雞肉等獸肉代替魚肉。

內茅埔是橫跨陳有蘭溪約百餘戶的部落,是本島人的居住地。西方仰望直距1里餘天空上的鳳凰山(5462尺),東方近背內茅埔山(3785尺),因此其後背約2里天空上聳立的海拔10150尺西巒大山的雄姿,並無法窺見。產於西巒大山的高山杜鵑(シャクナギ),除了數量豐富外,亦以其色彩之鮮豔著稱。溪流的左岸,有吳光亮時代的營盤址。

入夜後,種種的蟲聲頻頻入耳,其中特別喧囂的是蛙鳴。

8382FE8B-CE47-465A-80EA-5558F59D733C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陳有蘭溪與內茅埔、楠子腳萬方面的新高道路,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3月20日 蔚藍晴空 朝 內茅埔60 夕 東埔66

 早晨在警官『新高山看得很清楚』的報告下,立刻外出到庭院。位當陳有蘭溪上游的山谷深奧處,新高主山與東山、北山相重疊,龐大山容中戴上銀冠,與之相向的稍稍右邊,西山的尖塔式峰頂上裝飾著白雪,稜線輕緩延伸、橫亙鹿林山。聽說從水裡坑附近也可眺望到新高山,不過今天是第一次得以拜見本國第一高峰的山頂。數日前的奮鬥浮現腦裡,油生一種無比的感慨。此時傳來入臺以來首次聽到的鶯鳥啼聲嘹亮入耳,令人感到高興,這是台灣小鶯(タイワンウグヒス),在前進陳有蘭溪的途中一直聽到。其啼叫聲略像內地的鶯鳥,不過拉叫聲稍短,高頭氏評論說,在所謂餘音嫋嫋這一點上稍有遜色,我也有同感。

FD326343-C67F-4910-9C00-E1CAA95E1010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由內茅埔眺望新高連峰,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在這裡看到產於濁水溪而為本島唯一硯材的螺溪石,不過覺得並不怎樣。

從北口登頂新高山,是以八通關為根據地,沒有純露營的必要,所以決定將不必要行李留在駐在所,並雇用一名本島人苦力。往返5天的工資總計7圓。苦力是赤腳,用名產割竹的擔棒,兩頭擔著行李,並戴著竹皮作的圓錐形小斗笠。

早上8點從內茅埔出發。

這邊的溪谷還是相當廣闊,河床也很寬廣。其寬廣的河床中,細細的溪流迂迴曲折的線條,很像濁水溪,但相對濁水溪呈暗灰色的水流,這裡稍稍澄澈,所以令人感覺舒服。

一面眺望前方映著朝日陽光的新高山英姿,一面沿著陳有蘭溪右岸前進,通過濕地的地方,其黝黑的泥濘,沒入腳底達5、6寸,一踏進路旁的草地,其濕漉漉的污水入侵地下足袋,讓人心情惡劣。

對岸山腳群裾的河階頗長,且規律發展,其鮮綠色毛氈之姿,引人注目。

茂密生長於沼澤地的的蘆葦中,棕背伯勞(タカサゴモズ)頻頻啼叫,附近映入眼簾的植物中,有菝葜(サルトリイバラ)、薔薇(ノイバラ)、黑啤梨(ヤブイチゴ)、牛奶子(アキグミ)、桑葉葡萄(エビヅル)、五葉木通(アケビ)、茵陳蒿(ヨモギ)、白茅(チガヤ)、芒草(ススキ)等,也看到罕見的綬草(ネヂバラ)。茅莓(ナハシロイチゴ)的果實剛好成熟,屢屢摘來享用。

0913E7CD-E483-4687-8E45-CD2B6A06EDAD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由內茅埔沿陳有蘭溪的新高道路,可遠眺新高山,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9點15分來到架在支流十八頂溪的常盤橋。橋邊寫著『長百十六間、高五丈四尺、大正十二年三月竣工』,又有『三十人以上時,請靜靜通過正中央』的標牌,也有『由此起是楠子腳萬社的管轄區域 楠子腳萬駐在所』的木牌。

流在寬廣河床中的河水,寬僅2、3間,很淺,所以可以徒涉,不過一旦暴雨之際,這河床會整面變成滔滔水流。沿著河岸,有僅可辨識的細徑,聽說是蕃人的通路。

不久來到架在主流的稜威橋(ミイツ)(長69間、高6間)。一渡過橋,寫有『山通大海之碑,由此起三町二十六間』的標牌,所以就將行李拜託谷內田君,然後繞向左邊下河床,沿著僅是蕃人在走的細徑一看,卻一直看不到。再走了約6、7町,也沒看到,所以就折回,結果苦力在橋上指給我們看,原來是位在3町餘的道路左邊、相隔5、6間的地方,因為附近有柳樹及台灣馬桑(ドクウツギ),也有很多巨大的岩石散陳,所以看不到。

石碑用橫約2丈、高約1丈5尺左右的自然石,在地上5尺左右的地方刻劃出橫5尺、高2尺5寸左右的額面,再橫書凹刻『山通大海』四字,每字的直徑約5寸。據說這是50餘年前擔任開鑿此一橫斷道路的吳光亮筆跡,筆力雄勁,塗入凹字的鮮紅色,大部分已經剝落,但仍可窺見其品質之優良。碑石頗向左方傾斜,似乎是洪水的作用,又附近有很多大小、形狀都在碑石之上的巨石,應該也是那之後的變動所造成的。

探訪石碑花了30餘分鐘,10點30分渡過架在小支流的常世橋『長三十間五尺、高八間、大正十三年三月末竣工』。這裡也看到『三十人以上時請勿一起渡過』的提醒。

橋邊有約3戶的本島人部落,也看到茶屋。附近的營盤址中,留有礎石。

映入眼簾的植物中,有紅莢合歡(タイワンネムノキ)、朴樹(エノキ)、台灣山酢醬草(カタバミ)、齒葉苦蕒菜(ニガナ)、薊(アザミ)、『山瑠璃草』(ヤマルリサウ)、苦菜(ハルノゲシ)、旋覆花(ヲグルマ)。有紫色、淡紅、紅紫、藍色等色彩繽紛的『八重唐草』(ヤヘヤマカラクサ)。其葉子中有圓的、細長的、三裂的、掌狀的等混雜多樣。又有像野百合(タカサゴユリ)而叢生細長樹葉者,但花蕾尚小。

11點30分前方腳下,在可俯瞰楠子腳萬社的山丘上休息吃便當。有楠木(タブ)的老樹遮陰。

峙立對岸的白銀山的山側,岩石的肌膚露出沐浴在陽光中,呈現出奇特的淡灰紫色,稜線中冒出的新綠嫩芽非常鮮艷,窪地中,常綠闊葉樹的深綠特別濃郁,其色彩帶給陽春山地生氣勃勃的氣氛。

楠子腳萬社,約有15戶的蕃人部落(鄒族),附近山懷深廣、土地肥沃,是這溪谷中最平坦之地。麥子青青生長達1尺以上,甘藍呈現出極佳的成果,看到陸稻、蔥、落花生、甘藷、香蕉、菸葉等。也有栽培桑椹,所以可以推測有養蠶。台灣的菸草是採專賣制度,但蕃地除外。

順道拜訪楠子腳萬警察官吏駐在所(海拔2700尺),並事先預約回程的住宿。在這裡收到寓居在東京小石川原町的高頭氏夫人寄給高頭氏的書信。這是由台北吾妻旅館附上便簽轉寄的。託郵遞制度暢通之福,能夠在未設有郵局的蕃地駐在所接到信函,實在彌足珍貴。各駐在所間架設有電話,郵件1天1次使用『飛腳』傳遞。

47E9FEBD-5F31-40C6-86DD-EBF3D40A2E46.jpeg - 山行十一年

(楠子腳萬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楠子腳萬以前寫作楠仔腳萬或南仔腳。

駐在所前有掛著『楠子腳萬兒童教育所』標牌的學校。也聽得到管風琴的聲音,屋外也看到鞦韆、鐵槓機械等。附近的孩子笑臉相迎並鄭重地問候說『午安』,實在惹人憐愛。以前的標牌寫作『蕃童教育所』,是在總督府文教局的考慮下才改的。

花園中紅白的波斯菊如今正盛開,這裡是我們第一次看到蕃人兒童教育所的地方。

49118BEE-0550-4D7C-BDF3-C7F4E4616015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6D7BBC37-131B-4BAF-82E7-C21990C68614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楠子腳萬兒童教育所,國家文化記憶庫典藏)

告辭楠子腳萬駐在所,在下往丘陵側面的路旁,谷內田君發現了野生的紅茄(アカナス)。果實是正圓形,直徑約5、6分的小型,但因為紅熟,所以試吃看看,滋味實在不錯。紅茄很像繫著鮮紅累累的珊瑚之珠,所以有珊瑚樹茄子(サンゴジュナスビ)之名。因富有大量維他命,近來被譽為貴重的蔬菜。聽說原名番茄(トマト),原產地是南美秘魯,在這毫無栽培跡象的原野如此繁殖,實在令人有奇異之感。

12點15分接近架在支流楠子腳萬溪名為千歲橋的鐵線橋,寫有『長百十間、高三十間、大正十五年三月末竣工』。其距水面的高度,在這登山道路的七個鐵線橋中,位居第一。以架在支流的橋來說,長達百間以上的,是相當希罕,不過實際是架在深廣的溪谷上,所以在河床中的整面茂密竹叢中,伏潛著細細的溪流。令人想像架橋以前的上下迂迴。

這溪谷的竹子,最近在楠子腳萬有把它作成登山用的金剛杖在銷售,或使用在其他竹編的器具上。

這一帶群生芒草、蕨類(ワラビ),苦參(クララ)、胡枝子(キハギ)、天門冬(クサスギカヅラ)等映入眼簾。

12點50分抵達七大鐵線橋最後的一座橋、名稱亦相當響亮的雲懸橋,寫著『『長六十一間、高十二間』。渡橋後的橋邊,為一群櫸木所覆蓋,其嫩芽稍帶赤味。數株紅果累累的台灣馬桑(ドクウツギ),垂在崖頭。龍神橋以來的所有橋,附近都沒有樹木,是所謂的『裸橋』,但這橋邊的一群樹木,添增了相當的風情。特別在上游的山谷間,得以仰見新高山及秀姑巒山的一隅,非常令人高興。

600C5C31-FF16-4684-8030-569DDDA98271.jpg - 山行十一年

(雲懸橋,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此橋位於主流與和社溪的匯流點,正面為兩溪流所挾的東埔山7506尺屹然對峙,和社溪的左岸,阿里山脈蜿蜒相連,兩者皆呈現出原始森林美,更是在此橋展望上的好添景。

和社溪口附近有和社蕃社(鄒族),沿此一溪谷前進約7里,有達阿里山沼之平的山徑。

稜威橋以來,道路是沿著陳有蘭溪左岸,但一渡過雲懸橋,就移往右岸,不久,看到『比壑山標高海拔二七九九尺』的側面寫有『大正十二年八月第二回新高登山紀念』而塗著白色油漆、高4尺左右的標柱。這是表示比壑山的山頂與這裏的地點是同一海拔的意思。附近有巨大的楓香、栓皮櫟、楢、朴樹、九芎(シマサルスベリ)等落葉闊葉樹相連接,楓香是本島原產的喬木,分布區域廣,幹徑6尺,高達8、9丈餘的巨木,葉片呈現像內地的山槭與板屋槭中間的掌狀,適合秋季賞楓,又葉子據說是天蠶的飼料,樹脂可供香料之用。

左方附近有2戶人家,屋頂、四周都使用竹材。看到很多雞。雲懸橋以來,山谷變得非常狹隘,溪流愈發清澄,急湍飛濺白雪,逐漸誘發出深山氣氛。

下午1點40分在『六甲山標高海拔三〇五九尺』的地點,仰望在正面直距約3里天空中的新高山頂。依據陸測5萬分之1圖,六甲山的山頂是932米,所以是3075.6尺。和我在小學時代第一次嘗試在山上露營的故鄉靈山米山,其海拔在伯仲之間,所以特別有懷舊之感。看到旁邊高1尺左右的石標『山』,其內面刻著『第四號』。

一面俯瞰數十米腳下的急湍,一面往崖側前進時,落葉闊葉樹越來越多,蕃屋點點的附近,在頗為陡峭的傾斜地中看到小米的種植,而且在相當的間隔中橫著排列幾段的石塊,可以研判是為了要防止表土的流失。小米實在是他們最重要的糧食。也大量飼養雞、豬。

途中屢屢與蕃人相逢,有人會以低沈渾厚的『午安』致意,也有僅作『張目之禮』?就通過的。這邊的蕃人,在稍廣的長袖上衣之下,穿著略至膝蓋邊的下衣,上衣中,用白布的較多,不論男女,似乎都喜歡在袖口加附赤布,有時也有遇到用內地製鮮豔模樣的木棉製作的所謂盛裝打扮的人。而他們外出時,必定不離身地配帶蕃刀。

下午2點、2點20分分別通過標有『多良岳標高海拔三二四二尺』、『大屯山標高海拔三六〇九尺』的地點。依據陸測2萬5千分之1地形圖,大屯山海拔是1080.9米,所以是3567尺,這中間有40餘尺的差距。

向左繞行山端,在山谷稍稍開闊的地方,看見四處點點的部落,這就是東埔社。穿越栽培的蘘荷(ミョウガ)田,抵達左方稍高地方的東埔警察官吏駐在所,時間是下午2點35分。今天借宿在此。今早已經從內茅埔駐在所打來過電話,所以很快就被引導進入右方新建的客室,並依引導進入設於客室內側的溫泉浴槽。

67104403-7E4E-4BB3-BB13-967F8162E4BE.jpeg - 山行十一年

(東埔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浴室正方2間的長度,可同時容納3、4人入浴。聽說客室、浴場均是去年以檜木新建的,感覺非常舒服。

依據溫泉的分析表

氯化鈣(クロールカルシューム)0.0060

硫酸鈉(ナトリューム)0.0784

硫酸鋁(アルミニューム)0.0071

重碳酸鎂(マグネシューム)0.0054 

氯化鈉(クロールナトリューム)0.0076 

重碳酸鈉(ナトリューム)0.2289 

重碳酸鈣(カルシューム)0.1158 

異性硅酸0.0565

是碳酸泉,溫度攝氏49度。據說對外傷、跌打損傷、慢性濕疹、神經衰弱、關節風濕、腺病等有效。

幸好我平時身體強健,所以沒有必要特地去泡溫泉治療,但不得不說,高山山麓的溫泉,在下山之際,得以洗去連日的汗水且可以療癒疲勞,特別值得獻上禮讚之詞。

客室的『床之間』有蒐集富士山相關的山頂等其他的蓋印掛軸,『長押』中掛有大型新高山的照片。我國第一的高山新高山與世界性名山富士的對照,令人不禁有壯快之感。

床之間有在這一帶的山所捕獲的熊鷹標本。也擺飾了弓矢。靠立的和琴,似乎是老闆娘的嗜好。

插花裡的金盞花與庭園中的金蓮花與波斯花競相妍。

B0AE39A9-43C7-4E7C-BD9A-5FDFC9E3A4CF.jpeg - 山行十一年

(東埔山莊,翻拍自網路)

台灣的風土病中令人恐懼的是瘧疾。明末舉義之人鄭成功的死因即是瘧疾。征台上留下偉大功勳的北白川宮殿下的崩殂,也是瘧疾的關係。瘧疾據說是瘧蚊(アノフェレス)的一種蚊蟲所媒介傳染的,因為免疫性的關係,相對於原本住在本島的人,新來的人罹患的比率比較多。

瘧蚊出沒的時間聽說只在傍晚,一旦入夜更深,就會藏匿身影。

依照我的經驗,在內地,我曾在8月中旬的故鄉魚沼駒之岳的肩部、海拔6500尺的高地箭竹叢中,被黑斑蚊(ヤブカ)襲擊過。這幾乎是例外的地方。一般在3、4千尺的高地,特別只要不是在密林中,大概都無蚊子之虞。在台灣,一旦4千尺以上,瘧蚊便無法棲息,所以對於瘧疾,被視為是安全地帶。

近年來訂定了防止瘧疾規則,在機關厲行的結果下,據說成績顯著。以預防藥劑來說,一般是鹽酸奎寧,但也有亞規鐵丸(エスアノフェレス),也有606號的注射。但接受606號的注射,有損於清淨無垢的紳士體面而被高頭氏一笑置之,所以一行人在平地旅行之際,僅止於每日服用鹽酸奎寧藥丸4、5粒而已。據說這個鹽酸奎寧如果連續使用,會有害腸胃。

東埔位於陳有蘭溪主流與沙里仙溪的匯流點,海拔約3900尺,無罹患瘧疾之虞,東北方近以郡大山(10865尺)的秀峰為背景,呈現朝霧瀧、雲龍瀧的壯觀,正面仰望新高北山的北角(9039尺),是清澄豐富溫泉的湧出地,所以除了新高登山的目的之外,也輕易就誘發遊士之情。

B7D64240-C214-4A5C-8815-582630A12AE5.jpeg - 山行十一年

(東埔警察官吏駐在所全景,右上為東埔山莊,翻拍自網路)

此地又是附近蕃社(布農族)總頭目的居住地,身居理蕃上的重要地點,所以駐在的警官數目多,其主任由警部擔任。從主任警部所拿到的名片中寫有『新高郡警察課勤務東埔駐在、台中州警部勳七等豬瀨幸助』。該氏是栃木縣人,聽說在10天前擔任台中州警務部長兒玉魯一氏的嚮導,還登頂了新高山,他說這是他第40次的新高登山。

門前的標柱中寫有『新高郡役所間十二里八町五十七間、楠子腳萬駐在所間二里三十町一間、樂樂駐在所間一里二十一町六間』。

晚餐時,住在隔壁房的3名客人也加入,受到豬瀨夫人悉心的款待,也上桌了炸雞肉、糖醋鯉魚。山芋頭(ジネンジョ)的山藥泥(とろろ汁),相當美味,盛了好幾碗。在夫人應付有方的伺候下,高頭氏也斟滿了白鹿清酒,酒興頗高。

鯉魚聽說是在這裡的河川抓的,似乎是的唇䱻(ミゴヒ)的一種。

隔壁房穿和服的客人,看起來不像警官,透過遞出的名片才知道是警官。其中一人在『大甲郡警察課勤務巡查部長、台中州特務巡查藤島幸八』的名片末尾,特別用鋼筆添寫『新潟縣南蒲原郡三條町大字一ノ木戶』,顯示出和我們是同縣之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報紙出現我們從西口新高主山下折回,計畫繞由北口圖謀再舉攀登新高山,他雖因日數有限無法同行到新高山頂,但至少希望得以一窺我們的風采,因此就與其他兩位警官商議而得到3天的休假,並不遠數十里之遙而特地趕來。

晚餐結束後,藤島氏拿出原本就準備好的紙硯,希望我們揮毫以留作紀念。我以沒有如此揮毫經驗及寫字難看為由婉拒,但豬瀨氏也來幫忙一直拜託,心想他們從數十里之遙特地前來,也不能讓他們空手而返,所以就丟臉地寫了數張。這讓我想起大町桂月氏在其著作『一簑一笠』中題為『立山的三夜』的一節說到,他在『室堂』被神職人員推讚為天下的文士而在世間浪得虛名感到羞恥。

豬瀨氏說,這個月15日,因為我們原本要從主山下越過新高山頂下到八通關,所以在他的指揮下,由在八通關駐在所勤務的佐藤巡查部長率領長澤巡查等5人為了迎接我們而出差到新高避難小屋,並從該地每隔15分鐘就用電話報告狀況直到16、17日。除了再度感謝其厚意外,也同時深切痛察其苦心。

另摘要該氏的談話,這附近的蕃人部落約40戶,1戶的家族有15、16人。屋頂多用石板石。目前他們為了開闢水田而正從朝霧瀧引接灌溉用水。

B64C298A-3813-444E-A1AB-20EB183AC02B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東埔山莊,翻拍自網路)

有記錄說新高山頂的遲來降雪是5月27日,也有一年的殘雪及於7月下旬。

高山杜鵑在能高山方面7、8千尺一帶多巨木。有在該處採伐而作成棋盤的。花色看不到絕對的純白。

也有鶯鳥、小杜鵑鳥(時鳥:ホトトギス),但其叫聲與內地相較,並不流暢。

河流中也有很多河蛙(カジカガエル)。但聽說其叫聲並不如內地的好聽。

果然一入夜,就聽到很多的河蛙聲,但聲音果如豬瀨氏所批評的。不過這些動物的叫聲,據說在交尾期時是最好聽的。

 △3月 21日 晴 朝 東埔60 夕 八通關54

早晨在豬瀨氏的引導下去看附近的朝霧瀧。是日光霧降瀧式,水量不足。岩壁中缺乏樹木,是為一憾。途中看到像是輝綠岩的藍色岩石,在這溪谷中是很罕見。駐在所的庭院栽種有木瓜、紅竹,鉢中有數種蘭花,阿里山自豪的台灣一葉蘭(タイリントキサウ)也開著惹人憐愛的花。台灣一葉蘭在這一帶的岩壁很多。

在豬瀨氏、藤島氏等其他諸位警官的送行下,早上7點從東埔駐在所出發,由此起,由1位警官以肩槍佩劍的武裝為我們護衛。

東埔、樂樂之間被認為是此一登山道路中最困難的地帶,新道路開鑿以前,聽說要攀登左方數千尺的陡坡,再下降數千尺走溪底。現在這一帶仍持續在修繕,使役蕃人的警官們,也常看到他們孜孜矻矻地從事勞動,實在非常辛苦。蕃地中的警官們,是官吏、教育者,是政治家、技師,同時又是勞動者。後來才聽說,豬瀨警部在鐵線橋的架設方面被譽為是權威。

7點30分看到『金剛山標高海拔四〇八二尺』。依陸測5萬分之1,是1112.2米,換算尺變成是3669.6尺,所以超過410餘尺。如果是朝鮮的金剛山,則是1638.2米,亦即5406尺,所以不足1324尺。如果是內地的金剛山海拔,這個標木則必須遷移至大屯山方面。

一經過此處,左方呈現暗灰色、露出絕壁的粘板岩肌膚,也常常有穿鑿此岩壁作成半隧道式奇怪道路的地方。右方亦即腳下馬上俯瞰斷崖數百尺、吐出白龍珠地底的急流,令人越來越有深山幽谷氣氛之感。

林樹仍以栓皮櫟、山毛櫸(ブナ)、櫸木、九芎、楓香等落葉闊葉樹為主,混雜樟木、楠木等常綠闊葉樹,其葉呈現淺綠、玄綠、淡紅、灰白等繽紛的色彩,令人想像這一帶秋季紅葉的美景。

岩壁中叢生萬年松(イハヒバ),那個台灣一葉蘭霞翳著鮮紅花朵,一株像夏堇(ムラサキミゾホホヅキ)的大型濃紫花朵也惹人注目,也有苦味強、不堪食用的所謂暗紅花朵的蜂斗菜(タイワンフキ),其葉柄葉脈亦呈現明顯的暗褐色。看到一株北萱草(ニックワウキスゲ),整體頗小型,花朵呈現鮮黃色,六瓣花冠的內面白毛密生,其氣質優於北萱草數倍。

8點、同15分分別通過『溫泉岳標高海拔四四八七尺』、『箱根神山標高海拔四七四八尺』,同30分抵達『高千穗峯標高海拔五一九四尺』。這裡位於稜線的凸角,眼界開闊,是展望的好地點。這裡的對比標木中,特別看到寫道『內臺踏破二十名山標高、大正十二年八月第二回新高山紀念』,這聽說是台灣山岳會幹事、台北商業學校的教諭見元了氏所企劃的,可以知道這是該氏對自己攀登的所謂內臺二十名山所做的對照標示。對各地山岳並無攀登經驗的人來說,接觸到這樣的標示,也許無感,但當自己攀登過的山名映入眼簾時,除了追懷當時的情景,同時對此海拔地點的比較與聯想,應該會頗富趣味。

68D41E11-12A7-468E-8DEE-305B32837032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見元了氏,翻拍自網路)

我對此標木的建造者深表敬意,惟對『踏破』的文字,希望可以改用其他妥適的字彙。最近這個字彙流行到甚至被用於纜車、汽車的登山或散步式的半日或一日行程登山。這除了探險的濫用,也實在有過於浮誇之嫌。其中特別令人嫌惡的是『征服』的用語。以人類卑微之力,是無法說成可以征服大自然的。我對得以一窺大自然、膜拜其景致,是只會湧出感謝之念而已。

我對山行中的馬拉松式行動,當然不在行,也不喜歡,所以所到之處,只要看上眼,即使是在路旁的石頭或草地上,也會坐下來,宛如西行的行為舉措。所以在此附帶一提,我對各地點的通過抵達時刻,只會做約略的表示,在路程的推測上,並無法當做正確的標準。

從上方的岩壁橫亙至腳下的崖側,點綴的各種杜鵑花。花朵以呈赤紅色的一般山櫻花居多,不過也有淡紫色的九州杜鵑(ミヤマキリシマ),也有開著淡紅紫色的大型花冠卻叢生濃綠原葉而像西洋杜鵑花的,其葉子及花萼裏面均密生白毛,花冠作5或6裂,2個上瓣中,有數十個濃紅點,並有7個雄蕊。

一株帶紅白花的台灣碎雪草(タイワンコゴメグサ)及石竹(ミヤマナデシコ)映入眼簾。這株石竹的深綠花萼明顯而尖長,花冠前端的深陷甚淺,內面密生淡紫色的毛。

8點45分拜見被稱為此登山道路中的瀑王『雲龍瀧』,發源自郡大山溪流的瀑布掛懸分成兩段,橋橫跨兩段之間,長約6間,名為綾雲(アヤクモ)橋。其瀑高橋上180尺、橋下200尺,可惜缺乏水量。那智瀑被西遊記的作者橘南谿子評為『如穿薄衣而立的美人』,但其水量遠優於此數倍之遙。建有寫著『高八十丈餘、日本一的大瀑也和歌山縣』的大大標木,並註明由縣負責,姑且不論是否為日本第一,在我所見的瀑布經驗中,覺得它是第一高的。又南谿子更評價那智瀑,讚美其『整體奇而美,無法言喻』,我雖對其呈赤褐色的岩壁的過於裸露且平面、樹木添景上的貧弱頗感遺憾,但對比雲龍瀑,仍有同感。在水量之豐富、瀑身之莊麗、副瀑之姿、岩壁之趣、樹木添飾等方面,必須說華嚴瀑實在具備了優秀的景觀。

AF592BAC-1D40-4F5A-946F-6E4D9F3C61F8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345C33C3-ED55-43C8-BA98-1ED875D1379E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雲龍瀧,翻拍自網路,林進益先生提供)

從綾雲橋上不方便仰望或俯瞰雲龍瀑的全景。過橋後行進約一町左右,有一處凸角。這是觀看瀑布最好的地點,因此設有幾個座椅。

上瀑從小闊葉樹及小竹點點呈現灰褐色的岩壁斜面以所謂瀧式滑落,但下瀑幾乎是直直落下的。瀑壺直徑約10間,不深,整體呈開放式,所以未起幽邃之感。5、6月之交聽說水量會增加很多。瀑布位於山側彎入點的深懷,這個展望地點和高千穗標高地點,是彎曲的兩個凸角。

瀑布的展望台過後,不久有『阿蘇山標高海拔五二五五尺』的標木。附近看到一株一年蓬(ヒメシヲン)。剛開始開的花是白色的,之後變淡紅色。

也看到幾株紫花地丁(スミレ)。白色中也有帶紅條者,呈現鮮豔淡紫色的花瓣前端,帶有溫柔的圓味,花冠外面及莖也有密生細毛者。也有紫白色而花型是『岩千鳥』(イハチドリ)形式的。

點綴林間的筆羅子(ヤマビハ),其花開引人注目。呈圓錐花序的黃白色五瓣花朵,頗富芳香,嫩芽密生赤褐色之毛,舊葉較一般的枇杷(ビハ)硬而深綠平滑,所以實在適合用於庭木。大神宮忌火殿所使用的鑽木取火器,據說是使用筆羅子當作鑽。

9點40分抵達樂樂駐在所(海拔5600尺)。在東埔、對關兩駐在所的中間,和由樂樂前來迎接的警官交替後,東埔來的警官就折回。就這樣,各駐在所都有人護衛我們。

樂樂(ラクラク)是蕃語溫泉的意思,此斷崖下數百米的溪底,有數個地方湧出豐富的溫泉,但可惜因位置不方便,並無法使用。『台灣府誌』的『望玉山記』中所謂『山之麓有溫泉』,應該是指東埔或這裡吧。

駐在所的周圍中開著數十株的吉野櫻,但花開稀疏,色澤亦不佳,似乎並非只因是幼木的關係。

413F26F3-8503-4D7C-8370-9A5287150CB1.jpeg - 山行十一年

(樂樂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由樂樂駐在所前進約5町左右,有『藏王山標高海拔六〇七五尺』的標木。10點15分抵達『石鎚山標高海拔六五三七尺』的地方。看到一株『羽蝶蘭』(ウテフラン)。總狀花序約開著十朵花,呈淡紅色,舌瓣內面基部稍帶黃色。

10點45分看到『大山標高海拔六六七六尺』。依陸測5萬分之1圖,伯耆大山是1712.9米、亦即5652尺強,所以有1020餘尺的差異。大日本地誌中是1877米、亦即6194尺,也與這個相差太多,所以我查了一下高頭氏著的『日本山嶽誌』,我國名為大山的有8座,其中最有名的,是年登山客15萬大規模人數的山,其海拔4135尺,所以高度更低。其他的大山都是2700尺以下,根本不在問題之內。這8座山以外,如果用更廣義的解釋,則有以山岳修行者的修驗場而聞名的大峰山。它是作為大山蓮華的發祥地而獲得大山的尊號,但這山群中的最高峰佛經岳是1915米、亦即6319.5尺,所以仍頗有差異。這座山如果是伯耆大山,則這標木須移往阿蘇山與藏王岳之間。

25BF9165-8EA0-4DA8-BE88-FFED3E2E6725.jpeg - 山行十一年

(高頭式(又名仁兵衛)著『日本山嶽誌』,翻拍自網路)

左方的崖壁中有樂樂瀧垂懸,水量同樣非常缺乏。幾階段瀉下數百尺的姿態,與朝鮮金剛山的12瀑相似,但規模頗小。又,缺乏樹木的添景,是為一憾。

樂樂之後,進入原始林的大森林,由右方的林木之間俯瞰腳下數百米的陳有蘭溪,水色益發清澈外,激飛的珠玉,澄湛後形成碧潭或奔行而成白瀨,其景越發幽邃,其境愈有靜寂之感。

樹種仍多栓皮櫟、楢、山毛櫸、櫸木、台灣赤楊、樟、錐栗、華參(ウラジロヤツデ)等闊葉樹,但逐漸混生紅檜、台灣杉、扁柏等針葉樹。林樹中自生很多香菇。幾年前曾判斷這一帶的林地適合香菇而嘗試栽培,但不久因有些地方不完善而廢止。

點綴林間的台灣緋櫻的深紅花朵引人注目,到處有細莖石斛裝飾著古木。

點綴路旁的紫花地丁,其品種越來越多。有一株『菫細辛』(スミレサイシン),葉柄花梗呈暗紫色,花冠在白色中有紫條,唇瓣甚長,前端有作二裂者(川上菫(カハカミスミレ)),一株『紫背菫』(シハイスミレ),有葉裏暗紫色明顯,花冠全體呈鮮豔的淡紫色,唇瓣長,前端二裂者。

路旁零散看到樹幹標示中寫著『亞杉』、『台灣椿』、『巒大肉桂』等,但一株樹幹直徑約2尺的楠木(タブ)中打上『タブ一九九』的標牌。這聽說是台中州廳所做的計畫,依據台北高等農林學校助教授鈴木重良氏的實地調查,去年由水裡坑到新高山頂上,針對各林帶的主要代表性植物250種的名稱設置附上說明的標牌,這對登山客帶來極大的趣味及助益。

C1D05EC2-4882-4D27-8BD0-DD6430CAC3C9.jpeg - 山行十一年

(鈴木重良(著白衣者),翻拍自『尋找記憶的缺角』)

大頭茶(台灣椿(タイワンツバキ))、亦即『島椿』(シマツバキ),白花富氣質,聽說可從種子中採取優良的油。

這邊很多帝雉。

台灣中聽說有因被咬而百步內致死而得名的百步蛇及雨傘節、台灣龜殼花(タイワンハブ)等數種毒蛇,不過我除了在樂樂、對關之間看到一條龜殼花外,只在卑亞南道路的北部看過一條龜殼花。

11點35分抵達對關駐在所,吃便當。享用這裡的名產『牡丹餅』添加醬菜,甚為美味。鄰接駐在所有掛著木牌『戶主岡崎乙作』的住宅,似乎有接受登山期間中的食宿,所以雖被婉謝,還是強行獻上了謝禮的心意。

E6BB9EE8-C896-4B2D-939C-4CC36760E1FD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牡丹餅,翻拍自痞客邦『娜塔』)

此處海拔7100尺,和我故鄉的名山苗場山的海拔在伯仲之間,所以令人心情愉快,附近的針樹葉林,益發感受到高山氣氛。

所謂對關,據說是因為對著八通關而被命名。

A2C3434C-7A73-4E21-835C-305E556DF8AA.jpeg - 山行十一年

(對關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12點從對關駐在所出發。

12點15分、同45分分別看到『鳥海山標高海拔七三五九尺』、『旭岳標高海拔七五五八尺』的標木。有寫著『自觀高駐在所二十一町五間』的標柱。這一帶的扁柏很多幹徑逾1丈的,路旁在其大樹洞內留有蕃人野宿焚火的形跡。

下午1點5分有一個稱為『老幼瀧』的奇怪名字、高25尺的優美瀑布。這清冽的水,聽說給盛夏時的登山客帶來莫大的恩惠。岩壁中看到一株山茶花,附近看到高山翻白草(ミヤマキンバイ)、玉山龍膽(ニヒタカリンダウ)、『紫溝酸漿』(ムラサキミゾホホヅキ)、深山細葉鼠麴草(ニヒタカミヤマチチコ)、高山白株樹(ニヒタカシラタマ)、喜泉卷耳(ミミナグサ)。這個喜泉卷耳有像『大花耳菜草』(オホバナミミナグサ)般的雪白花朵,五瓣的尖端僅稍有凹陷,葉長約3寸,奇數羽狀複葉,小片有9個。其身姿令人想命名為『細葉耳菜草』(ヲサバミミナグサ)。

下午1點30分經過『男體山標高海拔八一九八尺』,同40分在觀高駐在所休息,並事先預約回程的住宿。依巡查部長井上恆吉氏(山形縣人)所說,前天的寒氣,讓供飲用水之用的竹筒的水源結冰了。途中看到一枝黃花(アキノキリンサウ)、大葉火焰草(アリサンマンネングサ)、 台湾越橘ニヒタカコケモモ、倒卵葉裂緣花(シマイハカガミ)。

觀高海拔8300尺,眼界豁然開朗,西南方直距1里半朝著新高主山的豪壯峰頭天空,其右方身穿玄裳的北山就近侍立,在更北方,中央山脈的高峰峻嶺蜿蜒相連,晴天時,是連次高山都可映入眼簾的好展望台,實在是不負其觀高之名而令人讚同。此地位當陳有蘭溪與郡大溪的分水嶺。

A5DBBEB2-084C-4FE7-995B-A7A889B3FA5F.jpeg - 山行十一年

(觀高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2點告辭觀高駐在所。沿著路旁橫亙十數町的竹筒,是觀高駐在所的飲用水道。有寫著『吳光亮所建的鐵門峒遺跡在此溪谷』的標牌。據說如今映入眼簾的僅有呈岩壁的鐵色,並看不到關門的形跡或洞窟。鐵門峒亦寫作鐵門洞或金門峒。

沿著稜線,扁柏、玉山鐵杉(ニヒタカコメツガ)、台灣五葉松(ニヒタカゴエフマツ)、台灣雲杉(ニヒタカタウヒ)等針葉樹下,高山杜鵑點綴著全宏與淡紅的花朵,感覺非常幽雅。這邊的高山杜鵑,高丈餘,葉子的裏面是淡紅色而無毛。也有欒大花揪(ニヒタカナナカマド)、台灣十大功勞(ヒヒラギナンテン)、華參(ウラジロヤツデ)。鵝掌材(フカノキ)很多。也有數種杜鵑,但尚未開花。鐵杉中很多是幹徑1丈以上。針葉樹的樹枝中,懸著松蘿,裝飾著奇異的綠白色,益發添加高山的氣氛。

左方的崖側有一些優雅的瀑布。

FA93CA48-50A9-4810-BFE4-A5F5B9DD9F94_1_201_a.jpeg - 山行十一年

(由觀高所見之新高山,右方積雪多的為主山,其左尖銳的為東山,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2點20分,當寫有『八通關十二町十二間』的邊界標柱映入眼簾時,前方聽到『注意!』的口令,並看到在路旁整列採取立槍姿勢而像軍人的一群,覺得有點可怪,但不久指揮的人遞出名片,一看之下寫著『新高郡第五監視區第三巡視區監督、台中州巡查部長佐藤英三郎』。該氏是特地前來歡迎我們的。由此起接受一個部隊警官的護衛,實在太浪費了。連黑白兩隻狗都出動,忽前忽後,一副一見如故的親暱樣子,令人高興。

2點25分、35分分別看到『白山標高海拔八九一七尺』及『海拔九千三百尺』的標木,抵達開闊的草原,2點45分抵達有今天有預約申請的住宿地八通關警察官吏駐在所。

957BF287-83F1-4E40-B11C-D87A8996AE57.jpeg - 山行十一年

(八通關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我們被引導進入左方木香猶新的檜木製的客室。這裡也掛著和東埔駐在所所見同型的新高山頂的大寫真。

依佐藤巡查部長之要求,在登山者芳名錄寫下名字,並用實際費用請求讓渡新高山的風景明信片及蓋上紀念章,連明信片及我的紀念印帖也都蓋上紀念章。北口沿道的各駐在所中都備有各自的紀念章,但都是圓形輪廓的中央是『新高登山』、右方是『駐在所所在的地名』、左方是『海拔幾米』,然後在上方模仿在富士山所用的紀念章附上富士山形的固定形式,不過我覺得這富士形狀需要一點巧思才好。八通關中尚另外保管有刻著『新高山頂上、日本最高、海拔三千九百五十米』的紀念章。

A4D689B6-BDAF-45AC-B580-154D0B8E615A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登山家青木繁設計的新高山紀念章,翻拍自網路)

0A16FBB5-4529-4573-8587-9F4814A0362B_4_5005_c.jpeg - 山行十一年

(『新高山頂上、日本最高、海拔三千九百五十米』的紀念章。翻拍自網路)

登山季節中,攝影師會出差來此,應需求拍攝紀念照。

在西口,如果是登山季節,聽說在鹿林山、西山、新高下的各休泊所會準備紀念章,不過我們登山時並非登山季節,所以我們是在全數集中保管紀念章的阿里山駐在所請求蓋章。這個紀念章形式各異,文字的書寫風格及雕刻均極優異。特別是新高下休泊所的章是橫橢圓形,中央放入新高山頂的形狀。

因為時間尚有餘裕,就到屋外散步。這個駐在所所海拔2818米,換算日本尺是9299.4尺,亞於能高橫斷道路的能高駐在所(9438尺),位居我國駐在所的絕高地點上,另外以人間的常住地來說,也是非常高的地點。依5萬分之1的蕃地地形圖,八通關駐在所的地點海拔

9374尺,但前記的海拔是最近測定的高度。

八通關駐在所位於二子山的裾野,附近展開豁然開朗的高原草地,氣宇清爽,真有入仙境之感。

二子山呈端麗的富士山型,以包覆水成岩結構的山容而言,呈現出幾乎無以倫比的美麗,左方靠山頂的側線中點綴者數株針葉樹,更有錦上添花之趣。

隔著前方悠緩斜面的草原窪地,有八通關山。其稜線悠然向左延伸,也開展著宛如築山的景致。然而因被這築山所遮,可惜並看不到秀姑巒山的英姿。這附近的群山聽說產很多香菇。

草原整面蔓延高1尺左右的芒草タカネススキ,雖然短縮的台灣馬醉木(タイワンアセビ)、紅毛杜鵑(アカゲツツジ)、山杜鵑(ヤマツツジ)、玉山薊(ニヒタカアザミ)、高山白珠樹(ニヒタカシラタマ)、玉山繡線菊(タイワンシモツケ)、台灣龍膽(佐久間龍膽(サクマリンドウ))、扁枝石松(アスヒカヅラ)點綴其間,不過散步式的步行非常自由自在。馬醉木很多呈嫩芽淡紅,點綴總狀花序的帶紅白色的壺狀花,開始稀疏的開花,杜鵑尚是花蕾。將此草原白化的野百合,其冒芽尚短,殘留著尺餘的枯葉。台灣龍膽型態酷似高山龍膽(タウヤクリンダウ),且更短小,尚未開花。此花名是取自佐久間武將派總督之姓。

明治7年,受到我西鄉都督征服台灣的刺激而幡然醒悟的清國,基於光緒元年明治8年總督沈葆楨的建議,而決定開鑿三條蕃地橫斷道路。八通關道路即是其一。當時擔當大任的吳光亮,率領1500的兵勇,費時1年,從林圯埔今竹山,經茅埔、東埔至八通關,設關門屯營,經大崙溪底抵達璞石閣今玉里。據說當時是因為此地將來會居四通八達的要衝而命名為八通關,但如今仍未脱凶蕃經常出沒之巷,實在情何以堪。

依據大日本地名辭書說『鄒族稱新高山為Battonkoanu(バットンコアヌ),因此八通關應是其近音譯字殆無疑義』。

八通關道路之後歸於荒蕪,大正8年以後,由水裡坑經八通關至玉里的壯觀警察道路竣工,目前仍逐漸改修中。又大正13年開鑿由八通關抵新高主山的登山道路,此間距離2里30町。台灣山岳會的『新高登山的書籤』中寫作1里32町是錯誤的。

八通關駐在所的門前有『舊蹟 吳光亮駐屯宿舍遺跡由此起約一町』,但如今僅是雜草裡散見礎石而已。吳光亮在這一帶所建題為『過化存神』的碑石,據聞高7尺、寬3尺,但其下落目前不明。

八通關駐在所環繞四周約1町、高6尺左右的土壘,設有塹濠、鐵絲網、拒木(逆茂木),並備有機關槍。內門的旁邊有蕃刀架。高1丈左右的角柱上掛著寫有長6尺的『台中州新高郡八通關警察官吏駐在所』標牌。

0C4BA6F5-4E12-4F98-8EF3-47BF6B93FA42_1_201_a.jpeg - 山行十一年

(八通關駐在所,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玄關正面,在高2尺左右的土堆上建有寫著『皇太子殿下台灣御行啟紀念植樹』的標木。所謂紀念樹的主要樹種標示如下

玉山杜鵑(新高石楠木)  深山落葉松(ミヤマアカマツ) 高山櫟(ヒヒラギガシ) 玉山小葉黃楊(新高ツゲ)

紅毛杜鵑(アカゲツツジ) 台灣馬醉木(タイワンアセビ)  『シマ柏杉』        『 新高柏杉』

玉山鎌柄苔桃(新高コケモモカマツカ)(現正調查中)

其中玉山小葉黃楊葉長1寸強,寬2分左右,紅毛杜鵑葉子表面暗紅褐色、裏面淡綠色、莖及花梗萼中密生赤褐色的毛。『シマ柏杉』像杜松。玉山鎌柄苔桃葉似越橘,裏面帶赤褐色,花蕾似杜鵑。

新建的房屋中有寫著『台中州新高郡蕃地東埔社二番戶佐藤英三郎』的小標牌。此處看起來也是東埔蕃社的戶籍。

穿著木屐被引導到別棟的浴場入浴。幾年前因為蒙受暴風的大破壞,所以暫時作修繕,不過在9000餘尺高地的浴場洗滌全身的汗水,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所以也湧出難以言喻的滋味。不管任何的駐在所都提供新的肥皂,對於這樣鄭重的處理,實在感到惶恐。

洗完澡後,在別室晚餐。在這天界中享受到山羊(羚羊的一種,亦即台灣長鬃山羊)的壽喜燒、炸雞肉、烏賊摻醋味噌、拌青菜、醃甘藍、豆腐湯等所謂的山珍海味,實在是意外。佐藤部長的快活神態加上警官夫人的伺候下,被勸喝白鹿的有名上等酒,高頭氏的氣焰勢不可擋。對不喝酒的人還費心的端上什錦蔬菜烏龍麵,其盡心程度到令人覺得奢侈。豆腐是這裡製作的。佐藤部長聽說是東京出身的。

酣晏之際,聽到遠雷般的聲響,我們的座席也同時跟著震動。地板像要立起來,屋舍發出悶悶的聲響。是地震,垂吊的煤燈左右搖動3、4寸的強震。找出手錶一看,時間是下午5點55分。7點5分又再震一次,不過比前次弱。心想山下如果沒什麼大損害就好,但日後下山一問,竟然沒有地方有地震的感覺,所以似乎只是局部的高山地震。

星光燦爛輝耀天空,有諺語說地震是表示出門的吉兆,在如此自我的解釋下,很快就踏入夢鄉。

此日是『彼岸』的中間日子(譯註:彼岸是依節氣所訂的日本節日之一。以春分、秋分為中間日,合計前後的三天共七日的期間稱為彼岸)。

10F8A1F7-049F-448E-B083-CC795D630A03.jpeg - 山行十一年

(由八通關後方山丘上所見之新高山(中間雪多)及東山(其左),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二十一、再往新高主山

新高瀧、長命水、富士標高點、東山的大岩壁、冰雪、狂風、遺憾萬千、新高與富士的標高比、新高觀

△3月 22日 快晴 朝 八通關33 夕 觀高55

今天是再舉攀登新高主山絕頂的日子。早起仰望天空,星星依然燦爛閃爍在紫紺的天空中。在如此罕見蔚藍晴空,一同欣喜奮勇,早上7點從八通關駐在所出發。佐藤部長大人親自負責嚮導與護衛的指揮,實在不勝感激。

一行人除了我們3人外,另有

台中州巡查部長 佐藤英三郎

台中州巡查 早瀨定一

台中州巡查 谷岡政喜

台中州巡查 波鳳池(本島人)

台中州警手 テンノアナ アバリ(蕃人)

台中州警手 ルアツアナ テブスグ(蕃人)

警官6名,合計9人。我們讓苦力在駐在所休息。

駐在所門前有高約6尺寫有『新高登山道 從是新高主山約三里』的標柱。登山道路由駐在所的南方循二子山的南裾,依舊走在草原上。低矮的深山落葉松(ミヤマアカマツ)稀疏散陳。不久在左方數百尺的下方,俯瞰一面吹雪一面朝東南奔下的溪流。這是本島第二大長的溪流下淡水溪40里的上游荖濃溪。道路沿著這條溪流緩上進入溪間。隨著前進,溪水逐漸靠近,最後終於或左或右地沿此溪水前進。

7點27分抵達『御岳標高海拔一〇一〇九尺』的地點。新高山頂越來越近,與東山層巒相接的主山身姿,大部分被豪壯魁偉的東山岩壁所遮,所以東山反而有主體之感。刻畫兩山壁皺的幾條雪溪,實在非常醒目。

DE8B271B-3986-4358-A608-EE8F94AB9AFF.jpg - 山行十一年

(御岳標高附近的溪流與樹林,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古色蒼然的針葉樹逐漸映入眼簾。訴說深山物語的松蘿攀附在樹枝上。樹下盤踞著高山杜鵑。花蕾尚堅閉。葉子裏面是無毛淡綠。玉山箭竹茂密,其高度達5、6尺。比一般還柔軟深厚的蘚苔,覆蓋整面的地上。在高山氣氛越發濃厚下,身體有進入仙境之感。

幹徑1丈以上的鐵杉並立的地方,有頹倒的小屋。

7點50分觀賞右方的一條瀑布。成3、4段曲折,高數百尺,鐵杉、新高五葉松、台灣雲杉、台灣冷杉、高山杜鵑等古木老幹森繁,將之遮蔽。在景緻這一點上,實在凌駕雲龍瀧數倍。惟稍乏水量,是為一憾。如此優秀之瀑布仍未有其名,所以我就立刻提議獻上『新高瀧』的尊稱。這一帶聽說在這個月15日降雪達7、8寸,如今已完全消失。

不久看到『能高越標高海拔一〇七三〇尺』。名山用能高越有點奇怪,不過對於我國公共道路中的絕高地點,還是擬表大大的敬意。不過依據大正14年陸地測量部的測定,能高道路最高地點的紀念標是3307.8米,換算日本尺是10916尺弱。

8點25分見到標示有『罪滅シ壽水』的難唸標示的泉水。聽說即使是持續的盛夏炎熱天氣,仍不會乾凅。

8點30分抵達掛著『登山者避難所』標牌的小屋後休息。這邊如今尚有7、8寸的殘雪。

旁邊的標柱中寫著『八通關一里二十七町、主山頂上一里三町』。

避難所長8間、寬4間,有橫切中央的土間通道,有爐子。窗戶及出煙的設備,比西口的休泊所還要好。在此處焚火取暖,並在佐藤部長大人的厚意下,享用溫暖的『赤飯』及甜不辣、燉煮物(煮咐)、醬菜,盡情的大快朵頤。

從這個避難所到八通關駐在所有架設電話,所以部長大人抵達這裡時,立刻用電話報告說『搜索隊一行目前抵達避難所並休息,一行精力充沛』,出發之際又用電話報告『現在從避難所出發朝主山,八點四十五分』。在蕃地駐在所,這樣的場合都用搜索隊的慣用語。

683DB658-6AB9-4157-BA29-132C4D04914D.jpeg - 山行十一年

 (『登山者避難所』,圖片來源:台南第一女高,翻拍自『貘の駐在所』)

8點45分從避難所出發,背面接受從山谷間照射過來的朝日陽光,一面踩踏7、8寸的雪前進,心情很舒暢。

高仍達數丈的針葉樹很多。雖是山谷間,但在這1萬1千尺以上的高地,接觸到這個景觀,令人興起只有台灣才看得到的感覺。

9點10分看到題有『長命水』的清冽泉水。這是這登山道路中最後的飲用水。

也看到寫有『高砂の島に名高き新高の峯に流れる長命の水』(流在高砂之島中有名的新高之鋒的長命之水)的新標牌。有人提議要修正為『峯より漏るる』(由新高之峰漏下的長命之水)。

接近所謂的『九十九折坂』(九彎十八拐)時,從前頭的人傳過來聲音說『有水鹿帶小鹿的新足跡』。這個山谷中,聽說多水鹿、山羊,熊及猴子也相當多。

9點40分看到『富士標高海拔一二四六七尺』時,果然不愧是日本,不、是世界的名山,讓我們追懷數度的曾遊記憶並激發出無限的感概。這邊的積雪雖約1尺5寸,但其堅硬程度僅止於表面沒腳。

14291F68-AF42-4BB6-9BAD-DC98295DB727_1_201_a.jpeg - 山行十一年

(富士山標高地點附近的偃松與高山杜鵑景觀,最左方為主峰,其右是東峰,翻拍自大平晟『台灣的山旅』)

台灣冷杉、玉山圓柏已經縮身,少有超過我們身高的。高山杜鵑亦匍匐地面,其葉子裏面交雜著褐色的毛茸,是所謂的玉山杜鵑。

正面近仰主山、東山,其豪壯的岩壁威壓我們。這個地點正好位於二山的中間前面而得以首度仰望主山真正的威容。由此所見的主山絕巔,剛好呈現出像是稍稍把將棋的駒斜立的身姿,東山的尖銳三角形尖頭呈現出稍微碾碎的形狀。而稜稜的岩壁可以清楚看出稍稍向東低斜的形狀,兩山面前的岩壁都受到嚴重的風化侵蝕作用,特別是主山的頂部,其崩壞的跡象,呈現出與其說是呈現非常陡峭的斜面,倒不如說是垂直的絕壁。

再往東山左側的岩壁,則呈現極致的稜稜皴法,由絕巔至荖濃溪底的幾千尺,以7、80度的傾斜一口氣直下的淒絕、壯絕,真是令人不禁驚奇。縱貫此岩壁的幾條粗白石英脈的奇觀映入眼簾。我曾經在黑部溪谷讚賞過豪壯雄偉的花崗岩壁。我曾在故鄉的清津峽谷禮讚過矗立聳天而極其崇嚴偉麗的柱狀節理的安山岩壁。如今我面對東山的岩壁,得以舉出我經驗範圍內的岩壁景觀的三光,作為我永恆的印象,也是絕大的光榮。再則更加出類拔萃的是看到朝鮮金剛山的岩壁,此即金剛山的新萬物相。歷經百煉千磨工夫的銀劍玉筍,閃爍地直衝虛空幾千萬。以花崗岩形塑的岩幛之美,實在不得不推薦而獻呈帝王的榮冠給新萬物相。

看到東山在斜斜左方,一面越來越接近主山的頸部,以雁行形狀走往半靠右邊的陡峭斜坡。雪越來越深,加上越來越強的風勢,寒氣逼身。凝結的雪面強烈反射著日光而令人暈眩,一行的行動變得相當遲緩。高頭氏已經把折斷的金剛杖丟棄,我則因為覺得金剛杖在攀登時是個麻煩而暫時將它暫放在偃松樹枝下。警官諸氏剛開始有扣上帽子的顎鈕,但仍有被風吹走之虞,所以在用手帕從帽子上部到臉顎確實綁緊。佐藤部長推測說這邊的積雪有3尺以上。雪面的結冰逐漸變硬,斜度也越來越陡峭,因此一面用圓鍬剷出踏點,一面劃出之字型線條攀登。如果一步踏錯而開始滑落,則有墜入谷底之虞,因此準備周到的佐藤部長大人,以數條麻繩連結大家的身體,這並非登山用的繩索,而是綁犯人的繩子。

一步步,強風與寒冷加劇,雪面終於成為堅冰的狀態,剷進去的圓鍬常常反彈回來。我們有攜帶鐵製的鞋撬(カナカンジキ),但這種冰雪硬度,並無法使用。我在內地高山的殘雪中,未曾有過如此經驗。其一是否因為被陽光強烈照射而融化成水,但突然接觸到從山峰灌下的酷烈寒風而結冰嗎?另一原因是否因為暖風寒風交互吹來而造成結冰?特別令人無比驚訝的是,冰雪因為圓鍬的剷挖而粉碎變成殘片,但不到數秒,各碎片又忽然相互結合。這應該是前者的原因吧。冰片的落下,就好像玻璃的碎片般,讓在下方的人非常苦惱。

就這樣一步步幾乎原地踏步而像匍匐般攀登,絕頂已在數十尺唾手可得的近處,但吹下的風越發猛烈,吹撞到岩角發出咻咻的聲音,其風勢強到我們的身體如果從岩蔭中冒出來的話就會被一股腦地吹飛般。秋天時這一帶岩石上群生的『兒玉菊』(コダマギク)(譯註:尼泊爾籟簫)全身裝飾著銀白的錦毛,現出氣品高潔、白色黃新的頭狀花,據說是以台灣高山代表性植物之一而聞名。此名取自兒玉總督的姓氏,又名玉山薄雪草(ニヒタカウスユキサウ)。與飯豐山(イヒデサン)、木曾駒之岳、甲斐白峰山(シラネサン)所見的『深山薄雪草』(ミヤマウスユキサウ)是兄弟。

當我們登抵富士山標高附近時,對登頂本山經驗豐富的佐藤部長大人說『天上聽得到風聲,希望沒有大礙就好』,但果然風勢實在太強了。萬里無雲,在這蔚藍晴空下,如此狂風實在令人不可思議,必須說所謂颱風正宗產地的高山頂上氣象,實在非常特異。

雖然遺憾萬千,但我們爬進岩蔭並三唱天皇陛下萬歲後,就踏上下山之途。時間是早上10點10分。一降到富士標高地點,彷彿作夢般,幾乎無風。溶於陽光的雪水從岩角滴落。因為寒冷而顫抖的身體,在此反而汗流浹背。高度距離僅差5百尺左右,而竟然有如此差異,實在叫人吃驚不已。

我們最終無法站上海拔13035尺的峰頭。但從西口及北口兩個方面已幾近肉薄其頂點了。這不是我們不認輸,而是以見習來說,幾乎是成功之舉了。不!應該說這給予我們得來不易的經驗。攀登富士山的人,十之八九沒有繞行火山口,何況是根本不敢夢想站上劍之峰的尖頭,頂多是參拜淺間神社奧院, 然後就此打住而傖惶踏上下山之途,如果以此而敢放言登頂富士山相比,就不得不自我安慰說我們的新高登山大有意義了。特別是在西口、北口分別受到德永巡查、佐藤巡查部長等官憲諸氏厚重的好意與援助,是我永遠難忘的記憶而不勝感激之處。

之前由西口楠梓仙溪頭朝主山行進時,我所接觸到壯觀無比的霧冰,是朝南生長發達的。亦即是南方烈風的成果。而現在從荖濃溪頭朝主山前進時所吹下的狂風,果然是從南方來的。要言之,可以推測並非是小局部突發的氣流變調。

依據明治38年11月3日下午3點總督府員的新高山頂氣象觀測如下

地點        氣壓    氣溫 濕度  風向    風力   天氣

新高山頂 475.7  10      62   西北      3       快情

台南         765    26.4   56    北北東  2       晴

主山的海拔,依明治30年陸地測量部暫製20萬分之1圖,是4145米,亦即13678.5尺,之後曾降為13020尺、也曾稱為13075尺,最近精查的結果,決定為3950米,亦即13035尺。

台灣山岳會發行的『新高登山書籤』及總督府營林所發行的『新高登山案內』中寫道『超過富士648尺』,但這似乎是與明治44年左右的世界年鑑中將富士山的海拔寫為12387尺所比較得來。又總督府發行的『台灣事情』(昭和2年版)中寫道『實際上超越富士山有635尺之多』,這似乎是與以前很多地理書將富士山海拔的概數寫成12400尺所比較得來的。依據陸測5萬分之1圖,富士山的絕巔劍之峰的海拔是3778米,換算之下是12467.4尺,所以實際上比富士山高568尺弱。

依據多年來從事台灣高山測量的總督府技師野呂寧氏所說,新高山的山頂由古生紀粘板岩及砂岩所構成,其側面特別受到風化作用而始終解體崩壞不止。主山的絕巔聽說寬僅10尺、長不過百尺左右。

依據台灣山岳會發行的『台灣山岳』(第3號),新高山頂開始奉祀神明的,是明治39年的森丙午氏,其後所建造的木造小祠已無遺跡,所以大正14年

由新高郡守今井昌治及警察職員建造如今的石祠,並稱為新高祠,祭祀台灣神社一座及大山祇神一座,祠宇朝北,是一般的社殿風格,環繞玉垣,基礎東西4尺5寸,深4尺,高4尺,建築全部是石材,是濁水溪底產的砂岩。

北山在靠近絕巔為止都點綴生長著偃松(ハヒビャクシン)。被稱為高山蕃的布農族,據說將北山視為祖先的發祥地及祖靈安奉之所而獻上無上的敬意。

依據見元了氏所說,主山的山容,如從西山的頂角仰望,其巉岩峭立的魁偉容貌,宛如蝙蝠張翼,如從東方大水窟附近眺望,則在主山的面前重疊東山,是看整體新高山群的最好地點,但主山的容姿變平凡,如由北山觀看,則據說變成壯觀的陡峭富士形,頗為美麗。

11點歸抵避難所,部長大人立刻用電話向八通關報告。在此獲斟原擬在主山山頂舉杯所準備的神酒,享用赤飯等佳餚而吃起午餐。

正午從避難所出發,下午1點歸抵八通關住在所。

二十二、由八通關下往水裡坑

楠子腳萬社、高頭氏歸京

 八通關、關高附近的景觀是得以沐浴在高山氣氛的優秀之境。對高頭氏『這樣的地方,很想多滯留幾天』的推薦,我頗有共鳴,也希望在此滯留數日來嘗試數次的主山訪問以遂行所謂的『呼喚絕巔主義』,但有多年經驗的佐藤部長表明說目前氣象沒有緩和跡象,而高頭氏也有事情必須返回東京寓居,所以我雖深感遺憾,也只好將此天氣的恢復期待於南湖大山而踏上下山之途。

下午2點20分在警官諸氏的護衛下從八通關出發,2點45分投宿在有事先預約的觀高駐在所。因為時間尚有餘裕,就縱情於附近散步展望,聊以慰藉無法逍遙主山絕巔之憾。

△3月 23日 快晴 朝 觀高48 夕 楠子腳萬 80

依慣例,昨晚享用雞肉料理,今早也以雞肉雞蛋為佳餚,甚至連上等的酒都端上桌,所以高頭氏心情大好,一面沐浴著日麗的朝日陽光, 並在警官的護衛下,7點45分從觀高出發。

天氣很好,道路一路下行,實在非常悠哉。由對關到東埔的道路,始終看到有台灣緋櫻在林間綻放全紅的異彩。雖然可以花的下蔭處詠詩,但我喜愛俯瞰的方式,因為其明亮的鮮麗存於俯瞰的方式。到處看到樹幹直徑2、3尺以上的緋櫻。

對關、樂樂之間,看到岩壁有小規模的洞門式空隙,內部生成小型的鐘乳石。

品評雲龍瀧,一面沈浸在與高千穗相同海拔地點的展望景觀,一面享用便當。順道拜訪一下對關、樂樂、東埔各駐在所,下午3點20分在接受對我們有印象的可愛蕃童們的敬禮下,投宿楠子腳萬駐在所。在此亦住在新建的豪華檜木屋殿,實在是奢侈。

在此地的兒童教育所接受現代教育的蕃童有25人,由警官兼任教員。校庭數株葉櫻繁茂生長。

楠子腳萬社和阿里山蕃相同,與和社都屬於鄒族,據說以前和布農族的東埔蕃互相敵視,屢屢發生爭鬥,不過在警官的教化下,近來已逐漸融合。

蕃人的家屋正面寬2、3間,深4、5間,高約1丈,立著掘立式的木柱,以茅草作成牆壁再用藤綁結,屋頂是茅葺,向四方傾斜,屋簷下約4尺左右,在正門口中央與其對向中央設有入口門戶。採光不足,甚為黑暗。入口的正面做成爐,房屋的中央吊著長方形的大棚,作為置物之用,四個角落設有寢台。

我們的晚餐中有蕃鴨料理上桌。也有生的香菇料理。也有天婦羅。竹筍沾芥末醬(芥子和へ)非常美味。蕃鴨比一般的家鴨稍大型,羽毛黑色,眼睛旁邊有赤毛,嘴是赤褐色。肉味優於家鴨。在東埔,膳食是每人各自一盤,但其餘都是圍著食桌吃飯,景況是支那式的。

東埔以上不會有瘧蚊,所以沒有蚊帳,但在這裡要用蚊帳。

今天早上在觀高是穿縕袍圍著火鉢的氣溫48度,但傍晚的楠子腳萬,一下子增加32度變成80度而可穿『單衣』在屋外散步,其間差異實在太大。

△3月 24日 晴 朝 楠子腳萬62 夕 魚池 70

據說是福岡縣人的主任巡查鱒淵直二氏,是性情快活之人。其夫人抱著尚在喝母奶的孩子而提供悉心處理的料理,實在不勝感激。今天早上罕見的豬肉料理再加上高級的白鹿酒也上桌,可以想見高頭氏的龍心大悅了。也有拌春菊(シュンギクの浸し)的料理。這條溪流捕獲的小拇指大小的蝦子,其油炸真是珍品。而這豬肉聽說是在昨天晚餐後蕃人所幸運捕獲的獵物。

7點30分告辭楠子腳萬駐在所,視察位於常世橋畔的所謂營盤址,方約20間,留存有石垣及礎石的一部分遺跡。蒼朮(ヒメヨモギ)的群落中有彎果黃菫(ヤマキケマン)與之為伍。

途中屢屢遇到再找竹筍的蕃婦們。用黑布包著頭髮,插著煙管當髮簪,其形態頗奇怪。由此可見婦人們也喜歡抽煙。

10點10分抵達內茅埔駐在所,拿取原本留置的行李,11點15分搭上台車。這次大致上是下行,所以台車快速度的奔馳。下午2點抵水裡坑。

在此必須和回東京的高頭氏及隨從谷內田君分道揚鑣。回想起來,要和這20日的旅路起臥與共,特別是越過死線上且圖謀再舉攀登新高山的該氏道別,實在覺得孤寂。在車站旁的松家旅館(小谷ぬい)舉行告別宴。此行,該氏沒有全部和我行動與共,而原擬在探訪日月潭與霧社後回東京。然而因為在新高登山路的西口意外多花了一些時間,才不得不必須略過日月潭與霧社。

變成單獨旅人的我,搭乘集集線下午3點10分水裡坑發車的下行列車往日月潭。高頭氏的上行列車是4點29分發車,所以該氏和谷內田君一起在站內為我送行,在祝福我前途順利後道別。

二十三、再見!新高

 西口北口登山道路的對抗性批評、蕃情不穩

回頭看,薄霧橫陳的遙遠彼方天空中,悠然出現英姿的新高山,感覺亦為我輩送行而含情脈脈。

天下的名山富士山,靜岡、山梨兩縣在吸引登山客的對策上,近來有越發積極的樣子,本國最高峰的新高山,近年來隨著西口新道路的開鑿,也開始與北口競爭起來。台南、台中兩州的宣傳手段即是如此。惟花蓮港的東口因為交通過於不便,高雄州目前未有登山道路,所以採取超然的態度。

台南州發行的『阿里山口新高登山案內』中寫道『從來的新高登山道路,只有經由台中州新高郡八通關的單一道路,該道路相對比較缺乏山岳溪谷的變化及展望,無法真正體驗登山的妙味。(中略)這次開鑿的阿里山口道路,因地勢上的關係,以諸多山岳稜線奔行而有絕佳的眺望固不待言,且有森林、有草原、有斷崖絕壁,其間並配有清流,極富變化,登山的趣味橫溢』。又總督府營林所發行的『新高登山案內』中寫有『如論及阿里山口優於八通關口之點,則第一是行程的縮短。如採八通關口,從水裡坑出發需要六天,但走阿里山口,由阿里山起只要三天,由嘉義驛起也往返只要五日。其次是展望的佳良。阿里山口始終沿著山脈稜線,所以可經常恣意的眺望。此外有森林、有草原或斷崖絕壁之妙,再配有淙淙的清流,極富變化,其登山的樂趣、眼界的變化令人忘了辛苦而可用七里十一町攀登山巔』。

新高郡役所發行的『新高登山案內』,是極為穩當的文體。

從總督府的立場,當然是應該一視同仁,不過可能因為營林所經營的製材所位於台南州嘉義郡,其阿里山作業區域又屬於台南州的關係,營林所發行書冊的導覽語氣,必須說實在過於偏袒一方了。特別是和台南州發行的書冊連用語都極其相似,實在很奇怪。

非高雄州民的我,想以超然的態度稍稍陳述一下所感。

本來大自然的景觀,並不見得要僅以展望的廣闊作為基調。因此不能光是禮讚經過稜線。溪谷有溪谷自身的景觀。我大大推讚阿里山沿路的森林美,但水裡坑登山道路中,亦即從雲懸橋以上,有特殊的森林美,然後再配上清澄的溪流,反而比在西口登山道路所見的溪流更富景致。西口登山道路中的鹿林山一帶草原,讓我深有爽快之感,但北口亦有觀高及八通關的草原,我反而對此感到興趣。談到淒絕至極的斷崖,西口確實有很多,

但北口從東埔以上亦有幽林添增的斷崖。以景致性的斷崖而言,我也是投這邊一票。北口從水裡坑以來,在山谷間得以屢屢拜見遙遙的悠然新高山英姿,實在有深奧品味之感。這並非是因為在西口連一次都無法拜見其偉容才出不平之鳴。在觀高的展望,是行進復行進在深谷森林之後才俄然眼界四開,因此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雖然因為被新高山脈所遮而無法眺望以南的群山,但奇峰峻巒相連,中軸山脈蜿蜒的左方,白姑大山、次高山的雄姿得以盡收眼底,其大觀值得大大禮讚。從雲懸橋以下,雖有人覺得平凡無奇,但並非巍巍峻嶺、磊磊岩壁才是景致之極。我對其悠然不迫的溪谷山側之趣,亦欣喜於其有難捨的景緻。特別是內茅埔一帶,形塑陳有蘭溪左岸邊緣的長長延續的美麗河階,和卑亞南道路的卑亞南附近妝點著宜蘭蘭陽溪畔的河階,同樣感到難得的趣味。北口登山道路中,多瀑布,有溫泉,有鐵線橋。我並非溫泉療癒的禮讚者,也非渡橋的代言人,只是單就變化多這一點,認為北口反而比較多而已。北口有6尺的所謂輕鬆登山道路,老弱婦孺皆能攀登,所以雖有人無法品嘗登山氣氛,但登山的趣味,不必然必須險路難行才可。

營林所發行的書冊中,寫說如走八通關口,由水裡坑起登要費時6天。但實際上第1天從水裡坑出發、宿東埔,第2天東埔出發、宿八通關,第3天八通關出發、登頂新高主山後下山宿觀高,第4天觀高出發、抵水裡坑。亦即只要4天即可往返。這是根據我的經驗所明確得知的。另外如從時間及經費考量,倘走阿里山口,從二水驛到嘉義驛,火車約費時1小時2、30分鐘,乘車車費75錢(以二水向北搭來計算)。嘉義驛到阿里山沼之平,火車約需7小時,車資2圓88錢,所以合計時間約8個半小時,費用要3圓63錢。如走八通關,從二水驛到水裡坑,火車約2小時,車資45錢,從水裡坑到內茅埔,台車約需3個半小時,車資約1圓,所以合計時間5個半小時,費用約需1圓45錢。易言之,從時間及費用上,八通關口反而是有利的。然而沿路的興趣與價值,果真比較優秀的話,那小小的時間費用差距是不成問題的。

以上,我稍微偏向站在北口登山道路這一邊,而對西口這個對手似乎有對抗性批評之嫌,不過我僅是想要避免對一種宣傳方式避免雷同附和而已。當然西口有西口特有的美好趣味,同時北口亦有北口獨特的景緻,所以我們最初是將路途困難的放前面,路途簡單的放後面的方針下選擇從西口攀登、北口下山的行程。

我在此行結束歸鄉後,從總督府的井上一男氏得知,本年在靠近登山期的7月上旬,由於新高山方面的蕃情不穩,導致禁止目前一切的新高登山,並報告說我們在時間上實在很幸運。另外依據八通關駐在所警官佐藤英三郎氏及阿里山駐在所警官德永福飯氏的信函,住在郡大溪流域的郡大社蕃人,因為連年的兇作而生活困難,與居住荖濃溪流域的拉庫斯蕃(未歸順蕃)的一支部族玉穗社協議的結果,決定逃離移住該地方,而為攻小米田開墾祭之需,產生需要馘取人頭,所以5月以來分為幾組人馬,襲擊駐在所,並企圖掠奪槍支彈藥而屢屢出草,7月8日在對關、關高兩駐在所之間,奪取警手1名的頭顱,因為情勢持續不穩,因此各駐在所仍然晝夜嚴格警戒。

因為上述事情,所以決定在八通關道路中的八通關駐在所與秀姑巒駐在所之間增設一個、在秀姑巒駐在所與大水窟駐在所之間增設兩個,另於新高避難所的稍稍下方增設一個,合計增設四個警察官吏駐在所。聽說此避難所下方所增設的,被命名為新高駐在所,對於今後的新高登山者,帶來相當的便利。

依據生駒高常氏(台中州知事)的信函,昭和3年12月新設在大水窟山肩部的南駐在所,因為位於海拔1萬1千200尺的高處,比原本是全國最高駐在所的能高及八通關兩駐在所更高,而獲得月桂冠的光榮。另外新高駐在所也和南駐在所的海拔在伯仲之間。

聽說生駒氏於昭和4年1月23日嘗試當年最初的新高山登頂,受惠於蔚藍晴空的快晴與穩定的氣候,在視野所及之處縱情於展望,北方遠眺次高山,南方可以眺望堂堂的關山雄姿。因為是近年來罕見的連續天晴,所以該山上在1月中雖有1、2次降下小雪,但當時幾乎沒有殘雪。

又依據德永福飯氏及嘉義郡警察課理蕃係栗橋政之介氏的信函,昭和3年12月,西口登山道路的鹿林山與新高下休泊所稍微上部地方,其駐在所的建設竣工 ,前者命名為塔塔加(タータカ)駐在所,後者命名為新高下駐在所,聽說電話線從該駐在所經過新高山頂通往八通關登山道路的新高駐在所,我希望在新高山的絕頂應該再架設電話機。

八通關登山道路有新高駐在所,阿里山口登山道路有新高下駐在所,兩者易於混淆,我認為後者應命名為主山下駐在所或楠梓仙溪頭駐在所比較好。

CD16BD8C-9A87-468F-B0E8-7DB4D853A8DD.jpeg - 山行十一年

(新高警察官吏駐在所,翻拍自網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