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註:本文譯自藤田安二「ロホン山に蜂にさされるの記」,刊於台灣山岳第八號(1936年6月)。
在一個不起眼的山
因為發生一件無聊的小事而在腦海一直留下強烈的印象
一想起來就總覺愉快地笑顏逐開
講起像這樣的山
任誰都嘛有一、二座才對
落鳳山是3000尺左右、樹木青黑繁茂而不太有魅力的山
(註:落鳳山,923.7米,參照陸測五萬分之一「新店」)
一行中的部分人士因為談到在岩場遭蜂螫
所以對我們來說變成是愉快到笑開懷而值得珍愛的山
以下所述的是當時的簡單紀錄
(1935年?)11月4日早上6點40分
我們一行6名從乾溝的九大演習林事務所離開
朝落鳳山前進
昨天早上從台北出發
下午2點半抵達這裡
就立刻進入林內進行植物採集後返回住宿
天氣陰霾
樹木茂密的默默群山的對向整面都是湧起的霧
沿著後坑子溪的步道前進約1小時後
與主道分開並登爬民有地的茶園
進入森林之中
沿著地形走等高線約400米的林內步道
亦即沿著從火燒樟溪與後坑子溪之間的落鳳山所衍伸的稜線後坑子溪側的400米等高線約走了1個半小時
9點30分終於開始登爬腦寮道
10點首度站上650米的稜線
斧鉞未入的櫟栲林相嬌嫩般繁茂
附近一帶是幽暗的大自然
只能穿越被露水濕濡的樹木前進
沒有任何展望
10點半變成茅草原
正覺不可思議時
來到以前有三角點的跡地
三角櫓完全腐朽
零零落落散陳在一人高的茅草中
不注意的話會很難發現
這是稜線的700米峰
之後再越過一處隆起
接下來變成不妙的岩場下降
謹慎地抵達水平伸展在岩石上的樹木一看
下方是相當低降、幾乎是垂直的岩場
高低差應該有20米以上吧
我們在此吃中飯
坐在枯葉掉落鋪陳的地上吃起便當時
有幾隻熊蜂繞飛身體而來
有人打落了1、2隻
但這不久變成蜂螫事件的開端
不是太在意的我們吃完飯整理後開始下降
稜線很瘦
寬幅僅不到2米的此一岩場
有些地方需要用到繩索
無可奈何下
用大而重的背包揹起採集箱(胴乱)
謹慎地抓住岩角與樹根並保持間隔地一個一個下降
幸好岩場大約裂成3段
樹木很多
所以只要抓住樹根
找踏點不是很難
我們來到最後的一段
蜂一樣聚集到相當靠近身體
但依然沒事發生
最後的3米左右有點岩石外傾
沒有手構點
攀附到立於橫側的樹木很費力氣
正在不爽地碎碎念時
等在上面跟隨身後的同伴突然發出哀號
不知怎麼搞的
似乎蜂的數量突然急增並頻頻來襲
再怎麼說這是兩手無法放開的岩場
所以就抓著樹根再用單手驅離
這樣一來抓住岩場的手就一直被蜂螫
喘著氣喊叫痛(イタ)!灼(アツイ)!
M兄及O兄因為空身僅帶採集箱
因此拼命地滑下來
但拿著昨天採集的腊葉包裹與M兄背包而殿後的苦力
不知跑去哪裡
只見他丟下行李及所以東西發出哀號地下來
生氣地要罵他真是不負責任的傢伙
但言語完全不通
實在莫可奈何
只是這樣的事就意氣喪失臉色蒼白
還說出不去爬山要回家的莫名其妙的話
被蜂螫的人因為手痛而有點激動
我可能因為覺得可憐或奇怪或稍微生氣而感覺肚子裡蠕動焦躁不安
想要努力去取被丟棄的行李
但蜂群飛舞
無法靠近岩石附近
即使蓋著外套接近岩石
但要登爬這岩石是比下降還要困難數倍
1個小時之後
我們決定日後再從上面來拿
就丟著行李出發
這是因為我們擔心時間就此白白浪費
12點半終於接近落鳳山的山頂
樹木很茂密
所以簡直像傍晚般幽暗
下方枯葉潮濕
螞蝗與硬蜱頻頻聚集腳下
頂上平坦
整面是深深的茅草原
撥開前進探尋山頂的三角點
終於找到的三角點被枯朽的木板所覆
只微微看得出來一點點
又沙沙地撥開茅草後
大桶山方面的山容默默地在茂密樹林中隆起
竟然只有那邊沐浴在日光下閃耀著金色陽光
而這是僅僅透過些微的茅草空隙才得以望見
回到茅草少的地方站著吃起第2次的午餐
下午1點離開這裏
往東的稜線下鞍部
然後繞向左方走800米峰衍出的稜線
在微暗中一逕地下行後
似乎找到正確的腦寮道
於是跟隨
2點15分來到位於桶後溪底的360米高腦寮
在此問路
3點45分渡過鐵線橋抵達阿玉的山角
只比預定的時間晚了1小時就完成行程
當等候多時的台車無比愉快地向下奔馳時
大家都鬆了口氣
並突然喜孜孜地笑出來
蜂螫的話題很愉快
從廣興起已經變暗
雖說已是11月
幾隻螢火蟲還在飛舞
星星非常美麗
8點回到家
翌日
向人談起山的事
已經變成快樂事
被螫的人、沒被螫的人都一起笑著說起再也沒有如此愉快的事啊
而且談興持續不斷遙遙無絕期
行李一週後平安取回
在乾溝事務所F兄的嚴命下
聽說原本說性命關天而抵死不從的苦力
後來加上其他人夫陪同一起去拿回來
F兄說這地點遠比我們說的還不妙
這是小小的敗北
卻變成我們大大的回憶
我如今一邊寫著如此無聊的小事一邊獨自笑了起來
這如果可以給要去落鳳山的人一點參考則甚幸
(昭和9年11月15日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