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註:本文譯自藤田安二「大樹林山と牡丹山」,刊於台灣山岳彙報第十二年第四號(1940.4)。另感謝Odin Oodin解譯地名。
我以前就想走走中央山脈的南端。利用舊臘月的機會進行研究材料的採集,同時順便由枋寮走浸水營越嶺抵大武,再由牡丹灣走舊路越過四重溪歸來。同行者中原君(譯註:中原公男)。天氣非常好,所以實在是悠哉的山旅。
12月11日晚上10點30分從台北出發,12月12日由高雄、潮州在上午10點30分抵枋寮分室,因種種事情耽擱,出發時已是下午1點。到崁頭是平地,由此登爬陡坡,下午3點55分抵歸化門(キナリマン)(515米),傍晚抵達力里(リキリキ)(660米)。
12月13日早上7點30分出發,9點15分抵大樹林駐在所遺跡,從這一帶到南大武山的重厚山容,非常雄偉。由此擬登的大樹林山,看起來相當尖銳。10點10分離開浸水營越嶺,由蕃路抵達稜線,終於要朝大樹林山前進。森林很深,大樹接續,實在是很舒服的愉快攀登。登爬最後的主山陡峭森林,其後是深深的竹叢,像豬一般鑽潛,11點30分抵達大樹林山的山頂(6268尺,力里社排灣名為カロホニダン)(譯註:karupenidan;大漢山)。三角櫓已經橫倒散落各處。竹叢很深,完全沒有展望。登上小樹上一看,來往於姑子崙(クワルン)山的雲行很劇烈,12點時稍微下來吃午餐,12點55分取捷徑下山崖抵達道路。往返約2小時半。是非常出色的山。
2點15分抵達州界。此峠感覺很棒,才在此休息,就下了有名的雨。倉促地在2點40分避難到浸水營駐在所舊跡。被雨淋並站在廢棄屋中,感覺特別淒慘。冒雨出發,下午4點20分抵出水坡。這裡海拔700米,氣溫17度。
14日從出水坡出發,從姑子崙(クワルン)抵大武住宿。15日凌晨零時20分搭汽車從大武出發,前往阿塱衛(アロエ),再由該地經過海岸舊道前往牡丹灣,並住宿在牡丹溫泉。對這前幾年搭汽車通過的道路變得如此荒廢感到吃驚。牡丹溫泉的湯溫雖低,但地勢樞要,是相當風光明媚的熱帶別有洞天的地方。
12月16日早上8點從溫泉出發,前往牡丹。此山道猴子很多,也看到好幾隻。9點50分抵牡丹,但以前常聽聞的牡丹池毀壞變小,成了溝渠之池。最近從這裡到四重溪開闢了汽車道路,已經沒有走以前道路的人。向牡丹的巡查說想走舊道登頂牡丹山,他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11點40分,短暫走了舊牡丹社跡地,然後撥開小徑一攀登,就輕而易舉地登頂牡丹山(1879尺)。時間是12點25分。山頂上是草皮的斜坡,感覺非常好。我為何來爬如此低的牡丹山呢?這是因為此山有南方之山所少有的好展望台的關係。東是太平洋,西是支那海,海的遠方可以看到小琉球浮出海面。北方有日前登頂的大樹林山聳立,其對面可見綺麗的北大武山。因為天氣很好,所以怎麼看都不厭倦。躺在山頂上的草皮,深刻品味山行之身的難得滋味。1點左右出發,2點20分抵達匯流口,4點抵達四重溪。然後翌日已經回到台北。
此次山旅,我似乎掌握了南國之山的特徵。雖然簡略,謹此報告供參。
此次旅行最感遺憾的是這裡被編入要塞地而無地圖供參以及不能拍攝照片。
然而這也是非常時期的關係,所以也沒辦法了。(昭和15年2月23日)